孩童姿势

HD

主演: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博格丹·杜米特拉克,娜塔莎·拉布,琳卡·高伊娅,弗洛林·扎姆菲雷斯库,弗拉德·伊凡诺夫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孩童姿势 剧照 NO.1孩童姿势 剧照 NO.2孩童姿势 剧照 NO.3孩童姿势 剧照 NO.4孩童姿势 剧照 NO.5孩童姿势 剧照 NO.6孩童姿势 剧照 NO.13孩童姿势 剧照 NO.14孩童姿势 剧照 NO.15孩童姿势 剧照 NO.16孩童姿势 剧照 NO.17孩童姿势 剧照 NO.18孩童姿势 剧照 NO.19孩童姿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孩童姿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三月一个寒冷的夜晚,巴布(Barbu 伯格丹·杜米特拉彻) 飙车撞死了一个男孩。等待他的是时长3年到15年的刑期。他是一名富人子弟,他的母亲科内莉亚(吕明妮塔·杰尔吉乌)60多岁,是一名成功的建筑师,属于罗马尼亚的上层阶级。她的书架上堆满了并未曾被翻阅过的赫塔·米勒的 小说,平日里喜欢炫耀装满了各种各样信用卡的钱包。她动用了一切力量来给自己被惯坏了的儿子洗脱罪名。她希望通过贿赂目击证人的方式来让他们改变证词。就连死去孩子的父母她也想用钱来收买因父之名新手鬼魂心脏我是凯撒,十岁半,一百三十九公分富贵兵团杰克·怀特霍尔:我只是在开玩笑反恐特警组第一季纯真年代2015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川味第一季杨门少年忠诚与背叛啼笑因缘快活四侠:真正的约鲁巴恶魔魔鬼情人2002痴男怨女超感猎杀:圣诞特别篇亲爱伴侣文森特要看海找个僵尸谈恋爱跷家大作战骨肉之躯第一季暮光之城4:破晓(上)东京罪恶 第二季炼狱信使新闻播音员第二季青春夜佰味 第三季甜蜜恋人环太平洋(国语版)奇蛋物语 特别篇家和万事惊国语大叔的爱8月32日樱花树下的时间胶囊杰瑞和玛姬生活阔绰我们的天堂十三邀 第三季松树谷黑暗中的猎手逆天邪神3D罪人和圣人(作废)怪咖一箩筐自由之缰第三季神枪手2021(国语版)

 长篇影评

 1 ) 成人姿势

偶然间寻到和看了这部片,片子隐隐在表达的就自私人性的批判,令我想起以前自己的一些经历,进而进行了一番思考,写在这里当做一种记录。

十六岁那年我从高中辍学回家,父亲决定教我开车。
在新城区路广人人稀的街道上,我尝试多次也无法顺利完成他嘴里‘松离合的同时踩油门’这个手动挡汽车的起步操作。在车子一次次的原地抖摆随之熄火后,他失去了耐心,我的第一次学车经历就在他的有些急躁和失望的抱怨中结束。
接着他让我去驾校参加培训,自觉愧对家人加上百无聊赖的我听从了这个安排,白天的或上午或下午去驾校,傍晚时回到新城区在父亲或母亲司机的陪伴下练习。很快的掌握了基本的驾驶技巧后,父亲由于工作繁忙退出了教练行列,在驾校之外的练习监督人全由母亲的司机一人担当。
渐渐熟悉了在空旷环境的行车,司机引导着我驶向市区,又经过两周的市区行车,我觉得自己像之前一样掌握了要领,随之而起了想要向朋友们炫耀的虚荣心,以此来填补内心脱离学校生活却不知前路何处所产生的不安。
于是没过多久,我便从父母处获得了晚上自行驾车出行的默许,大部分时间和另外一个也辍学在家的好友,偶尔会和一些以前同学群里较社会边缘化的几个一起,开着车无意识般的在城市里兜来逛去,流连于网吧,小吃店和洗浴中心之间消磨时间。期间少不了一些疵疵碰碰,不是磨花了车漆就是磕出个凹陷,这时便联系母亲的司机,编一个理由让保险公司报销修理开销,对这样的生活节奏开始习以为常。

两个月过去了,我复考通过了科目一的理论知识考试,然后在母亲利用了一些人际关系的帮助下,缩短了接下来的规定练习时间要求,作弊性的通过了科目二的定点倒车和移库考,又插队了科目三的路考,在十六岁生日之后没几天拿到了驾照。

几天后堂兄向我借些零花钱,我把车停在他的学校门口附近,和他见面后启车去公司接母亲下班回家时,发现前面几米开外一个老者从自行车上摔倒在地,便推门下车去扶,老人口齿不清的说自己感觉很不舒服,让我送他回家。问他的家庭住址时发觉他已经神志不清,我有些不知所措,旁观一位看似像等孩子放学的中年人提醒翻翻老人的口袋,看有没有随身药物或电话薄,手机,我急急的翻了一通后一无所获,中年人说这是你的车么,不行你把他送到医院吧,就在不远处。我说好的,请求他帮我把老人抬上车去,他答应和帮助我之后问我多大年纪,然后决定和我一起去医院。
在路上中年人说老者开始流鼻血了,让我开快点,同时母亲打来电话问我现在的位置,我边开边接,大致将遇到的情况跟她描述一番,从主道转向河沿土路抄近道驶往医院,不想就在这时面前出现了一辆三轮车,我立即踩下刹车,眼见着骑车人撞向挡风玻璃,听得一声闷响后那人从前盖上滑了下去。

我说‘妈,我撞了人了,先挂了。’心里闪过一个词‘完了!’感到大脑一片空白,下意识的冲下车检查伤者。对方是位中年女性,额头有块淤血肿胀,闭上眼睛侧趴在地上轻声呻吟。旁边正走来她的几个同行者,第一个迎上来看样子是我的父辈,一个一脸愁容的中年人,应该是她的丈夫。我说帮我把她抬上车,先去医院。看得出他的神情中有着迷茫的同时显出顾虑和犹豫,当时我觉得他是在怀疑我会跑掉,急促的解释说‘先送到医院,一会车再开回来。’他沉默着和我一起把受伤者抬上车,看到中年人和老者显然有些惊讶,我来不及解释,关上车门接着驶向医院。
接下来一段行程的记忆是十分仔细和深刻的:我的情绪十分紧张,甚至感到有些茫然和不真实;耳朵似乎有些失聪,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听到了后排伤者的呻吟;眼睛的视野里开始出现像是被强烈阳光照射过一样的黑斑;接着发现手指关节软弱无力,必须很用劲的握紧方向盘,同时感到踩着油门的脚在发僵,腿部会不自觉的轻微抽搐,引起躯体的颤动。在这一副惊慌失措的精神状态里,大脑中唯一清晰的意识只剩下两个字-‘医院’。

这种现在想想也不免会感到口干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抵达医院,帮被我撞伤的人挂了号,看着护士推着她消失在走廊的拐角后开始渐渐缓和下来。这时才想起车里还有位晕厥的老者,就跟旁边毫无表情丈夫说一起去车里看看。他皱着眉一语不发的跟着我回到车上,中年人和老者已经不见了,我想当然的觉得是也有医护人员接待和照顾了他们,便打电话先报了警,简单的说了事发点和现在的情况,警方让我回到事发点等待交警前往。接着我打给母亲,跟她细说了经过,她立即让司机赶来医院找到我,载上我和伤者丈夫一起回到发生碰撞的河沿转角处。


(未完)

 2 ) 《孩童姿势》

一个强势的母亲不愿放弃一切可能控制性。仿佛也挺适合不少中国母亲。

她造就了一个缺乏责任极不成熟的儿子,在关系日益紧张并逐渐丧失对其影响力的时候,出现一件令她得以大展拳脚的事故,从警局到与准媳妇的沟通再到与受害家属的交流,最终获得了如她预期的效果。

不过在看似伟大母性光芒下我感受到的更多却是不可调和,社会阶层上的、母子之间的、生与死者的。

剧本、台词、人物、情绪都很到位,可能获得金熊正是因为整体的完成度。不过作为第二部登顶三大的罗马尼亚现实主义之作,并没有达到令人雀跃的水准。

 3 ) 冷静中见锐利

1、原来又是罗马尼亚电影,难怪那么像《四月两周三天》,单一冷峻的色调,不过开头让我想到了多兰的《我杀了我妈妈》,手持摄影的晃动特写。总的来说,又是一部生活中细微见锐利的片子,精确而冷静,毫无渲染的镜头,一拉到底的针针见血。
2、谈谈剧本。想到了《单车少年》,这两部片子是我看过的对剧作有帮助的好片子,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直接说明问题,与儿子的关系,第二三个镜头展现女主也就是妈妈的社会地位,之后的就是车祸事件的展开。中间没有任何的多余镜头,甚至很多地方采用了硬切。没有一个浪费的镜头,你可以感受到这出戏就是你,面前上演,人物也始终特写,人物的眼神、动作,一览无余。导演一直在截取最直接、最有力的细节来描摹这段关系和冷静的揭示事母亲性格病态的严重性。人物的性格清清楚楚的展现在你面前,无论是母亲还是儿子。
3、我想到了自己。一个在强势母亲家庭下长大的我同样面临这些问题,不过没有片中那么严重。儿子应该小时候躺在母亲的襁褓中按照母亲的一切想法去生活,而母亲也逐渐满足于这种控制的快感,她的爱逐渐变成一种无法割舍的依附,当这种依附足够深的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就会逐渐走向一种病态的局面。当儿子到自己拥有一些权力的时候,他开始反抗母亲的控制,但母亲却难以接受自己想象中的儿子竟然不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于是儿子开始躲避她,她越是想要控制,儿子最后对母亲就演变成为一种愤怒。其实这个片子很冷酷,母亲从头到尾都在为儿子辩护,他放下尊严,可以说她的生活就以儿子为中心。面对这种局面,我想人与人之间不管再亲密的关系都应该适时保持一种距离,这份距离让你足够的思考,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把孩子扔到社会中去,因为他毕竟是个社会中的人。
4、片子中虽然没有配乐,但导演牛逼就牛逼在用母亲的手机铃声作为主体音乐,这个配乐符合影片的节奏,并出现在适时的地方,我想导演是在尽量的克制,不想去渲染某些东西。
5、说说片中那个证人,这种人在《四月两周三天》中也有,就是那个医生。利用人在最紧张的时候的弱点,故意抬高自己的姿态一步步把自己装的很不情愿的引诱你走向黑暗。
6、结尾也和《四月两周三天》一样,迅速的快节奏的结束,并没有想要给你任何回味的机会。
7、我仿佛看到了在一些小县城里面,一些有钱人和农村的人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的副本。
8、三个字总结今天的感受:快准狠!!

 4 ) 站在孩子的位置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几个月前,李天一、夏俊峰等备受关注的案件接连宣判。不管网上反响如何激烈,所有人还是先放了一个长假,忙自己的事去了。似乎被安排好的结果也再次提醒我们,到底有多少人能看见真相,抑或者说,到底有多少人会真的关注真相,愿意去靠近真相。不得不说,即便拥有了网络,当民众拥有了更多的讯息渠道,实际上,非黑即白、压倒性的暴戾之气、缺乏怜悯跟同情的事实从未改变。 《孩童姿势》是一部奇特的片子,除了摘得今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它也会让人惊诧,类似故事隔三岔五甚至每天都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 电影从一则社会新闻出发,却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出色的艺术电影,正视了罗马尼亚的社会现实。技法精湛,对白绵密,结尾充满震撼力。 故事很简单:富人家的儿子撞死了穷人家的孩子。富人家的母亲东奔西跑,试图替儿子洗脱罪名。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子不教父子过,偏偏这一家子是强势母亲弱势儿,儿子不买家人的账。 应该说,这样的题旨谈不上多深刻,看点也不多。然而,就跟《一次别离》的夫妻吵架,有些导演总能拍出大气量,《孩童姿势》亦是如此。与中国民众的思维相反,电影把重心落在富人家的母亲身上,但绝非为富二代洗刷清白。 如同性格上的强势,她的戏份也压倒了软弱的儿子,交际手腕、生活做派,样样在行。可能正因这样的家庭阴影,导致儿子无法真正成长,永远活在了温室当中,更无勇气去承担罪责。 电影尝试努力去讲解,一起车祸背后的两个家庭,同样的爱子心切,它们到底是有何不同。或许,这样的处境还谈不上某部电影的经典台词:禽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可是,有多少人会去关心强势一方的处境,很显然,不发人肉追杀令已经是客气了。当悲剧已经酿成,道德家们难免要出来说三道四。更有拥护者高呼不值得同情,死有余辜。可是,面对一个悲剧,真有人去体味悲剧从何而来,以及如何消解业已存在的悲剧? 导演试图让观众站到孩子的位置——哪怕他已经五大三粗,在母亲看来,他依然会像孩子一样犯错。但很多时候,先一步犯错的,其实正是母亲。简单举一个例子:一个孩子犯错或者跟人打架,中国式教育、西方国家的教育乃至于罗马尼亚的教育,它们必然会有不同。哪怕是在中国,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家长会让孩子自己去处理,或者鼓励他们“如何打回去”,更多时候,家长必然要出面解决。如同《孩童姿势》的母亲,无论取得怎样的成就,拥有何等的社会地位,在事实上他们都是失败的。 《孩童姿势》用摇晃的手持镜头直接介入了事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它近乎白描地展示了富人家如何施展手段,试图把事情一笔带过。显然,在强者看来,这不是一起悲剧,而是一次倒血霉。 直至结尾,双方家人见面,悲剧以平和的方式被展示,母亲的恸哭似乎在意料当中。我们很难相信,她是真的被穷人家的遭遇所打动,但是,出于善意,也许她是有所触动。再不然,没长进的儿子还下了车,这么微不足道的举动,他居然要熬完一部电影才能完成,足可见内心承压之不堪。 只是,等待他们的真正结局,无从得知。或者在导演看来,其实也不重要了。这样的事情,不只在罗马尼亚,哪天不在搬演。 富人跟穷人,好牌对坏牌。中产对中产,正牌对套牌。每个人有不同的位置,每个人有自己的判断,只要事情不发生在他们的身上,我想,光有预判和设想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不在那个孩子的位置。【名牌】

 5 ) child's pose

       一部罗马尼亚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富二代的母亲如何试图摆平儿子车祸的故事,亮点在于女主的儿子并不是一副飞扬跋扈、仗势欺人的嘴脸,而是一个懦弱独立叛逆的形象,影片主题着点于对教育缺失的反思,流露出悲剧色彩。child's pose,另外影片镜头语言也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值得学习一下镜头语言的应用。
从逻辑到宗教。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 受难者的沉默。
受难者的模样却只是默默承受的脸上。

 6 ) 但真正的悲剧点在哪?

观影过程中,我一直在想,这不过是一部展现上流社会富人阶级丑陋嘴脸的影片,它只不过用纪录式的手法看似客观真实的展现这一切,但这至于得金熊吗?甚至前面大段的对话与过于晃动的手持摄影,让我十分厌恶差点到无法忍受的地步,直到最后一场戏,我才敢说我真正看懂了这部电影,弄清了导演的良苦用心。然后,前面所有的情节与画面像幻灯一样重新出现在我脑海,前后联系起来,我终于决定给这部影片五颗星,它完全值。

让我无比汗颜的是导演出生于1975年,比我大不了太多,但已然能拍出对社会有如此洞见、对阶层有如此见地、对人类情感关系有如此反思的影片,且镜头语言是如此成熟、表达如此完整,这种差距,不仅仅只是年龄上的,更是国民素质、民族素养上的,请原谅我用了如此多的大词,否则我无法表达出我们这一代电影人或者说这一代人与别国的差距,譬如罗马尼亚,无法表达出我的心焦。但我什么也不能做,我纵然能感受到它全部的好,我也“无法发声”,或者说我缺乏更好的“发声”的能力。

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导演表层的阶级刻画、母子关系,并解读为“成长”问题,在我看来,导演真正的意图在于引起反思:真正的悲剧是什么?引发这场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从逻辑到宗教:受难者的赦免
“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维特根斯坦

影片真正的用意在于告诉我们:真正的悲剧在于,谁也无法理解谁的苦难,个人的苦难唯有自己承受。插两则题外话,在看这部电影前,我阅读了几篇《南方周末》上关于云南个旧矿区底层性工作者生存境况“十元店”的报道,读后长久意不能平,甚至在第二天观看影片时,我仍旧在想:罗马尼亚的中年妇女穿着貂皮在观看歌剧,我们的妇女却可以为了十块钱出卖身体。第二则是昨天早晨四川雅安发生的地震。如果苦难不是发生在自己头上,我们都仅仅只是“蜻蜓点水”的旁观者。

片中,展现了两个阶级、两个平行世界的人,若不是因为一场“偶然事件”(车祸)绝不会有交集。富人阶级之所以能成为富人在于他们强势的行事逻辑,他们在对已对人上永远采取的是双重标准。对人一套,对己一套,对人的一套是用于束缚他人以便为己服务(这亦是政治家的权术。)我们看到片中,在事故发生后,撞死人的巴布母亲科内莉亚可以直接去到笔录现场篡改笔录,死者男孩的家属却只能坐在一楼哭泣与等待;验血时,巴布要求护士当面更换一次性针管;巴布在计划要孩子前单方面要求同居女友卡门做全身检查,包括艾滋、乙肝、妇科病。片中,处处可见这种细节,歧视与不公无处不在。巴布行为只是母亲行为的一种延伸,母亲行为只是上流阶层的一个样本。凡事皆可以用权钱搞定,凡人都可以用权钱收买,包括“真相”本身。直到最后一场戏,科内莉亚带着儿子与女友去罗马尼亚农村被撞死男孩家中,事故中双方家庭终于见了面。在我看来,影片最大优点在于100分钟的剧情都在交待科内莉亚如何长袖善舞,如何用自己手段摆平这场车祸,且一直能hold住,直到最后一场戏,导演终于让我们看到,两个家庭对比是如此强烈,上流社会家庭(撞死人的一方)想的只是如何免去牢狱之灾,却丝毫未想过对死者家庭造成的天大的伤害。这场事故,对于前者,不过是坐牢不坐牢、是否影响前途的事;对于后者,却是瞬间的崩溃。两个家庭,两个母亲,她谈论他的前途,他的所谓关于前途的优缺点,而她只是谈论他的日常琐事,谈论男孩放学回家,就像男孩悲苦的父亲所言“我从未想过自己需要承受这么重的压力,我只想着他能给我养老送终”,后者只有最朴素的情感、最深切的悲哀。然而,正是在男孩父母亲悲苦良善满是《圣经》中“受难者”模样却只是默默承受的脸上,在最后男孩父亲明明遭遇最深切的痛却慈悲为怀宽恕的送出门来与巴布将握未握的手上,我终于看到导演全部的怜悯、同情与反思。如果不是最后一场戏,所有这一切得不到释放与升华。这绝对是一部唯有灵魂与信仰并且依旧相信的国家中的人方能拍出来的电影,中国绝对拍不出,美国亦拍不出。欣喜的是,我倒是在近年来的韩国电影中越来越多的看到这种倾向,譬如朴赞郁的《亲切的金子》、金基德的《圣殇》以及李沧东的《诗》。特别是《诗》,在类似的“犯罪-救赎”主题中,我们看到作家出身的李沧东找到了一条东方式的更诗意化的反思与救赎之路。

从伦理到哲学:肇事者的悔悟
“世界上有两件事物,我越想越引起我内心深深的战栗与惊恐:头顶的星空与人心中的道德律令。”——康德

如果影片只是停留在“受难者的赦免”上,影片只是完成了一半。最重要的是在反思,以及如何达成“这场反思”。手持摄像机,才能尽可能深的进入事件本身,不同于旁观姿态,事件记录者同时亦是参于者,导演在此不仅仅只是客观陈述,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主观姿态”,看到导演的立场与态度。影片在展现这场悲剧时,选取的角度非常棒:自始至终展现一位“在努力行动中”的母亲。如果说这位上流社会母亲“行动动机”来自本源的母爱,那么,在导演的镜头下,这位母亲的所有“自以为是的行动”不仅可笑且徒劳。科内莉亚或许是一位成功的建筑师,但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失败的母亲”。我们看到,在事故发生后,科内莉亚试图用自己的手腕帮助儿子免去牢狱的同时,亦在挽救僵化的母子关系,企图重新将儿子“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这是一种母亲特有的让自己的孩子“重回襁褓”,甚至是“重回子宫”的潜意识渴望,我猜想,这或许是影片片名“Child's Pose”由来。如果没记错,科内莉亚的手机铃声来自巴赫的音乐,书架上摆满了罗马尼亚著名小说家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的小说,然后,对于科内莉亚来说,无论是巴赫还是赫塔•米勒,不过是她装腔作势的姿态,是她用以表明自己上流社会知识分子的“门面”,包括平日里没事看看歌剧。“可笑之人最可笑之处在于往往可笑而不自知”,科内莉亚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一位母亲。在动用手腕试图摆平车祸以及化解与儿子关系这两件事上,科内莉亚看似踌躅满志、志得意满,实在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儿子的不领情甚至威胁“再干涉就断绝母子关系”,事故目击者的无耻敲诈,让这位“行动派”处处乏力。特别是片尾,科内莉亚在见到了死者父母,以及与死者父母“交谈”(所谓的交谈,不过是“对牛弹琴”,各说各话,科内莉亚的自私,岂能理解死者家庭的悲痛。)中,对比死者母亲能忆起儿子生前生动的点点滴滴,科内莉亚却只能述说虚构甚至假象中的儿子的优缺点,之后,科内莉亚回到车上的埋头痛哭,是在哀叹自己的“无能为力”,还是被所见到的同为人母的死者父母脸上的悲痛唤醒终于悔悟?我想,即便科内莉亚能忏悔,唤起她的与其说是中国伦理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如说是“人心中沉睡的道德感”,包括最后走下车走到男孩父亲面前的巴布。

在人世所有的悲剧与苦难面前,能理解他人苦难的唯有“无我者”上帝,能赦免他人的也唯有“无我者”上帝。

 短评

不明获奖缘由。变焦毫无美感,手持晃来晃去。高潮点在片尾,thatsall

2分钟前
  • 还行

在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面前,本就心生隔阂的母子之间、情侣之间,会如何应对?肇事者家庭与受害者家庭会如何接触?导演用大段大段角色之间的对话架构本片,平实而普通。肇事儿子最终的刑期多长亦不重要,出彩的是最后类似赎罪的登门拜访,其实,这本就是肇事者应尽的义务。

4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还行

摊上个这样的妈,这孩子半辈子都会是窝囊废

5分钟前
  • 茉琉
  • 还行

电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占有欲和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在儿子成年后还要控制其生活,让人不寒而栗。请放开那以爱为名的“铁手”。结尾大赞,飙泪啊。好喜欢这样的结尾,是有心理建设意义的。用力抓什么也抓不到,伸开手是全新的世界。

9分钟前
  • 信电影得永生
  • 力荐

母亲不能也不应该为儿子操一辈子的心,母爱过了头就是控制欲。其实手持和对话密集应该不能共存才对,不然晃难受了还得追着看字幕,累。结尾车内镜头赞。

10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很值得的金熊影片。新浪潮的称呼是国际媒体给的,罗马尼亚一直有自己的镜头语言。译名方面,Child是指34岁的儿子,Pose是position的意思,而Child's Pose则是瑜伽的一种姿势。男主角Bogdan Dumitrache是2011年的洛迦诺最佳男演员。中国去年也有一位洛迦诺最佳女演员,但是该页无法显示。

11分钟前
  • 搵岑荷
  • 力荐

金熊奖得主。当中国梦鸽被喷得体无完肤时,《孩童姿势》告诉人们其实东西方权贵阶层的母亲并无差异——不管孩子变成什么,对母亲来说永远是蜷缩在自己子宫里的孩童姿势。女主堪称最大的亮点,面对受害家庭的声泪俱下,为儿子脱罪的冷酷缜密,交替融合得让人不寒而栗。罗马尼亚新浪潮后继有力。

1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太强势的妈,一般就是悲剧的根源,而且他们一般也意识不到。其他,都还是罗马尼亚新浪潮的东西,剧本偏薄弱,也导致故事吸引力不足,刻画母亲太过用力,其他人也有点模糊。不过,还是值得看看的好片。

19分钟前
  • 阿巴厮
  • 推荐

在中国这是屁大的事儿啊!

20分钟前
  • 豆友3109142
  • 还行

对母爱的定义,同时也是对罗马尼亚资产阶级自私的道德观念和腐败的社会制度的抨击,晃动的手持摄影贯穿始终让观众置身现场通过导演的视角审视人物的内心。

2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罗马尼亚的又一神作,讲述了一个身处社会上层的母亲,给自己儿子所犯车祸擦屁股的故事。影片传承了罗马尼亚新浪潮的一贯优良作风,场面调度有如神助。母亲对儿子的溺爱、以及儿子的反抗看似变态,却在手持摄影的风格下极具带入感。且影片中对社会腐坏的控诉,无一例外的都可以影射到天朝。

28分钟前
  • Ryeland
  • 力荐

强势的母亲,你永远不懂

31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100分钟的沉闷纪实 + 10分钟的心灵重锤。

32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4.5 重要的不是天朝故事,而在于电影主题本身

34分钟前
  • Z
  • 力荐

非常金熊相,但不够有力。神经质女主角表演很棒

39分钟前
  • 猫猫
  • 还行

又一部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而已,没什么特别的,套路化的东西,竟然就擒了只金熊,从头到尾晃动的手持摄影,好在几处的镜头调度很不错。片名隐喻母爱像子宫一样对孩子的保护,罗马尼亚社会的腐败和权力的滥用问题搬到我大天朝肯定也毫无违和感,又一个富二代的坑娘故事,因为爹都是摆设。★★★

4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一个懦弱暴躁胆小怕事又逃避责任的废物居然有洁癖!结尾的痛哭和听不见的道歉其实是确定危险解除后的一种庆幸反应,可视为其卑劣本性的彰显。至于强势者溺爱的程度,科内莉亚和梦鸽或可遥相唱和,但处理善后的方式,却异为人兽。算是熟悉的罗国拍摄风格,干脆直接到猝然开场又戛然结束且拒说废话。

45分钟前
  • 枯川满
  • 推荐

神配乐:特别是西单棒子动感乐和巴赫;其他的倒是没看出哪好来。

46分钟前
  • 还行

相当尖锐的视角,看起来是在拍一个努力拯救孩子(同时亦在积极修复母子裂痕)的母亲,但电影的腔调是嘲讽的。母亲对孩子的一切举动与其说是出于爱,倒不如说是沉溺在幻象中的自我感动与麻痹,而从片头的聚会可见这种自我麻痹在中产阶级中比比皆是。东欧人真爱谈阶级,结尾处两位母亲的对话极有意思。

50分钟前
  • 凉水
  • 推荐

又是一桩成长悲剧,强势母亲弱势儿。看来看去,罗马尼亚浪潮就这调性了。镜头利索,但难度设计貌似没有蒙吉高

51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