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拜访

HD中字

主演:妮可·基德曼,丹尼尔·克雷格,杰瑞米·诺森,杰克逊·邦德,杰弗里·怀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致命拜访 剧照 NO.1致命拜访 剧照 NO.2致命拜访 剧照 NO.3致命拜访 剧照 NO.4致命拜访 剧照 NO.5致命拜访 剧照 NO.6致命拜访 剧照 NO.13致命拜访 剧照 NO.14致命拜访 剧照 NO.15致命拜访 剧照 NO.16致命拜访 剧照 NO.17致命拜访 剧照 NO.18致命拜访 剧照 NO.19致命拜访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The Invasion

The Invasion翻拍自上世纪的同名同类型同内容科幻惊悚片,据说票房和口碑都一般,我没有看过原版,不过按照好莱坞翻拍制度,可以想见原版应该是很优秀的。在这部关于外星异形入侵的电影中,其实编导并没有刻意渲染某些恐怖血腥的场面,事实上电影中被异形侵入后的人类社会依旧正常运行,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却被隔断,片中更多的用人类之间的冷漠来表现人被异化的主题,应该说还是有一定深刻性。但是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性使得这样的主题根本就得不到发挥的空间,所以Nicole在其中也不过是一个与活死人之夜中幸存下来,想到逃出僵尸之地的Judith O'Dea相似角色,而最后当Nicole和儿子逃到了救援地,然后解毒疫苗马上被发明出来,人类社会有一次恢复了正常的情节则近乎儿戏。
PS:The Invasion中,留着中发的Daniel Craig看起来竟然如此温柔。

 2 ) 异类

又看到尼可的片子了,以为会是故事片,看下来,惊喜大过了想像。
美国,太空梭计划出现问题,飞船在降落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带来了地外生物,生物以细菌的形式出现,具有智能的实体,体积只有几个细胞大小,它们侵入人体将其DNA与人类的结合,被感染的人类个体会在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下被转化,并被重写基因程式。当卡萝(尼可饰)意识到周围的人发生变化时,情况已经变得不可控制,被感染的人越来越多,它们没有感情,没有情绪波动,冷漠,却异常的团结。而这时,卡萝的儿子奥利弗已经被她送至前夫住处,其前夫却是最早一批被感染的人。
在与变异者的接触以及冲突中,本(丹尼尔-克雷格饰)与卡萝发现患过ADEM(脑炎的一种)人具有免疫力,而奥利弗恰恰具有这种免疫力。卡萝在被前夫感染后,强打精神力图营救被前夫软禁的儿子。卡萝极其镇定的伪装成变异者进入前夫母亲家,并带着儿子夺路而逃,当她们到达一个药店等待许久后,本终于赶来,只是,他已经被感染成为变异者,并伙同几个变异者试图抓住卡萝与奥利弗,卡萝开枪打伤本后与儿子驾车一路狂飚,并最终逃至一幢大厦的楼顶,被赶来的史提芬搭救,乘直升机离开。影片末段,世界似乎恢复了平静,被采访的医师意味深长道:至少我们现在是人类了。而卡萝则在家里望着看报纸的本回想着宴会上一位俄国人说的话,如果没有战争和犯罪,人类也就不再是人类了。
尼可似乎没有被奥斯卡影后注定背运的论调影响,姑且不论其择片的眼光(何况她的眼光一直还是蛮毒的),至少从表演来讲,尼可献上了很精彩的答卷。
尼可所饰演的母亲,至情至真,当她在药店里准备好注射器的时候,与奥利弗对话,鼓励他学着勇敢应对,这一段让人印像深刻。尤其在被感染后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和勇敢,无所畏惧让人佩服,没有女儿态,像是母兽一般凶蛮,在卧室里拎起那个叫做金的孩子狠狠撞向床柱。
卡萝在被感染的城市里,镇静的伪装,不露声色,沉着应对种种情况,当看到有人从楼顶坠落时,面无表情的离开,尼可把那种表面若无其事,而心里已经翻江倒海的情绪拿捏的很到位。而且,尼可在片接近片尾时的飚车戏也很亮堂。可以说,整部影片,完全是由尼可儿-基德曼一个人支撑起来的,当然小演员的表演也相当不错,而丹尼尔也许因为戏份以及剧情需要,没有太多可以表现的地方,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基本完成任务。
影片有几个有意思的地方,一是在卡萝与儿子藏身在一处仓库处,前夫追来,他念念有辞,说卡萝只在意儿子和事业,而第三位才是他。如果说变异者是无情绪生物,那他的妒意和埋怨由何而来?
二是卡萝在街道上伪装变异者,一个黑人警察走到她身边,说她在出汗,变异者会认出她,叫她马上离开。当时的情况是全城的警察都已经成为变异者,而这个黑大个可能也是个免疫者,或者他的演技更加高超,伪装得更像吧,应该考虑去好莱坞发展一下。
三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那段话:没有战争,没有贫穷,没有伤害,没有。。。大概是想说,没有异类吧,不知道那是怎样的状况,只有想像了。还有那个俄国老头儿与卡萝那段精彩的辩论,也许在申明导演或者编剧想说的,宿命论?

 3 ) 赤裸裸的说教

——科幻片《致命拜访》(The Invasion)承担着什么样的教化任务

这是一部夹带着明显的美国保守主义政治宣传色彩的科幻片。我们来看看片尾最后半分钟——

危机过后的某一天,刚刚沏好咖啡的Carol听到Ben读出报纸上的一段文字:“Eighty-three more deaths in Baghdad. Is it ever gonna end? ”[1]她转过身去,意味深长地望着Ben,呷了一口咖啡。画面凝结,画外音: we are all capable of the most terrible crimes. To imagine a world where this was not so, where erevy crisis did not result in new atrocities, where every newspaper is not full of war and violence. Well, this is to imagine a world where human beings cease to be human.[2]画外音刚落,Carol意味深长地闭上眼睛……Perfect End!从表现手法来看,这半分钟可谓是画龙点睛,是彻底道明了影片的创作旨意!那就是告诉观众:要么是世界“In the right situation”,充满着“war and violence”;要么世界将是“a world where human beings cease to be human”!好个狡猾的选择题!它告诉观众“另一个世界是不可能的”,叫大家科幻之余对现实世界“放弃幻想”!对洗脑感到警惕的读者们,应当琢磨琢磨这半分钟!

OK,让我们再来看看这部电影的发行时间——2007年8月17日,此时美国涉足伊拉克已经四周年〇四个月,凡有心人都知道,数年间美国国内的厌战情绪有增无减,美国国内有的人正需要一部肯定战争、调教民众的片子。《The invasion》除了在片尾赤裸裸地进行说教以外,还在片中出现这样的情节,即在出现了一个“人类不再是人类”的危机之后,报纸和媒体上充满着各种关于世界和平的报道,包括美伊关系好转、美国军队从全世界各地撤走、美国与委内瑞拉和平相处等等。[3]原本这样的美好想象反映民心所向,而影片居然从片中直到片尾地都将它和 “人类不再是人类”的可怕世界关联起来,反而将报纸上“满篇的战争和暴力”当作是一个“正常状况”下的合理情形,想必是多多少少要引起观众的反感。这一笔毫不含蓄,对力图为战争辩护的美国保守主义者来讲,恐怕是太失败了!

读到这里,可能有的读者抱怨我想得太多,因为读者本人连片名都没听说过,更不要说被教化了。是的,应当庆祝这个烂片的失败,它的票房极差,它仅是制片成本就达到80,000,000美元,结果年度票房还不及女主角 Nicole高达17,000,000美元的片酬[4],这片子的最后票房多少已经无须追查了,从经验来看显然是一败涂地的!

好了各位,还有必要像我们大陆的左翼人士追捕《色戒》那样的把《The invasion》的投资方和制片方的政治身份揪出来么?说起来也很抱歉,这项工作的确超出了笔者近前的精力。我只消再提醒一句,这样的片子,对于投资方来说,恐怕是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诚如《色戒》的情况,票房根本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我们迷糊的观众们接受了教化,它便是成功了!感谢中国的盗版业,中国的科幻迷[5]弥补了院线观众数量少的遗憾——他们广泛地被洗脑了!

[1] 巴格达又死83人。还有完没完?
[2] 正常状况下我们都有能力去犯下最恶的罪。设想一个不这样的世界,每一危机都不会带来新的暴行,每一份报纸都不是满篇的战争和暴力。那么,这就等于设想一个人类不再是人类的世界。
[3] 剧情简介见 http://ent.sina.com.cn/m/f/invasion/index.html ,关于这些情节,也可参见附一。
[4] 可见投资方和制片人对这部影片给予了多高的期待!
[5] 尤其是那些人云亦云、对社会问题毫不感冒的“纯粹科幻迷”们!

附一:

以下是笔者从字幕文件中整理的包含政治意味的片段。

【早晨Cacol家的收音机广播。很好地反映了美国民众在政治生活上遇到的困扰。】
00:06:33,369 --> 00:06:36,566
美军占领伊拉克后又发生冲突
00:06:36,739 --> 00:06:38,536
死亡人数高达数百人
00:06:38,708 --> 00:06:41,905
自杀炸弹客使用化学武器…

【在汽车上Ben对Carol说的话,暗示美国国内的新闻控制。】
00:08:32,955 --> 00:08:34,513
美国人民感到震惊…
00:08:34,690 --> 00:08:37,488
五十名科学家因为太空梭事件辞职
00:08:37,660 --> 00:08:39,787
-早安,班
-五十名科学家耶
00:08:39,962 --> 00:08:42,760
他们声称政府不顾他们的发现
00:08:42,932 --> 00:08:45,366
他们认为太空梭是故意坠毁的
00:08:45,534 --> 00:08:48,628
国内没报导,我是听国外新闻报的

【在汽车上,Ben和Carol听到的街头抗议。仅仅是一个背景声音,但制片人安排了这样的情节,显然是有所指的,即底层民众对福利感到不满。】
00:09:24,106 --> 00:09:27,598
努力工作!公平待遇!

【在Ben邀请Cacol参加的、社会名流的聚会上,俄国大使Yorish Kaganovich(尤芮希科甘维契)对Carol(精神病医师)说的话:】
00:27:50,512 --> 00:27:53,504
让我像美国人一样唯我独尊?
00:27:53,681 --> 00:27:58,277
帮我了解美军为何攻打伊拉克
或是纽奥良为何受飓风侵袭?

【这为性格冷酷、声调低沉(这符合美国保守主义鹰派的政治形象)的俄国人Yorish Kaganovich替制片人说出了这番话,而在片尾又得到了呼应。】
00:28:09,631 --> 00:28:11,792
人在特定状况下
00:28:11,966 --> 00:28:14,696
都能犯罪使坏
00:28:15,270 --> 00:28:17,602
假如这个世界改变了
00:28:17,772 --> 00:28:20,468
危机不会再衍生新危机
00:28:20,642 --> 00:28:23,611
报纸不报导腥膻色的新闻
00:28:23,778 --> 00:28:29,239
那么世上的人类就不再是人类了

【聚会以后的某一天早晨,Carol驾车上班,车上的无线广播。】
00:33:43,097 --> 00:33:45,895
美国政府和伊拉克为了核武
00:33:46,067 --> 00:33:50,128
产生的紧张关系
00:33:50,304 --> 00:33:52,101
逐渐和缓…

【Carol为救出对病毒有免疫能力的儿子Oliver而伪装成“他们”返回到前夫Turker家中,这是电视节目的声音。】
01:04:07,852 --> 01:04:09,752
北韩领导人金正日…
01:04:11,722 --> 01:04:13,986
将签署裁减核武条约
01:04:14,158 --> 01:04:16,752
北韩是最后签署条约的国家
01:04:16,928 --> 01:04:20,625
巴基斯坦及印度领导人首度会面
01:04:20,798 --> 01:04:25,758
结束长久以来的边境战争
01:04:25,937 --> 01:04:29,737
中国政府释放多名异议分子
01:04:29,907 --> 01:04:32,341
包括高耀洁,让他们和家人团圆
01:04:32,510 --> 01:04:34,637
连续三个星期以来
01:04:34,812 --> 01:04:39,613
美国各地大使馆都没受到攻击
01:04:39,784 --> 01:04:42,753
上一次恐怖攻击是在喀布尔

【Turker家中电视机上的一个画面上,各国国旗拼成一幅“世界和平”图。】
01:05:04,542 --> 01:05:05,634
(达成和平)
【电视声音……】
01:05:19,490 --> 01:05:22,323
武装骑兵队同意全面停火
01:05:22,493 --> 01:05:25,826
结束了苏丹达佛的冲突危机
【电视声音……】
01:05:34,572 --> 01:05:37,200
布希和查韦斯今天会面
01:05:37,375 --> 01:05:40,833
强化美国和委内瑞拉的关系
01:05:41,012 --> 01:05:45,779
委国政府同意为纽约提供燃料
【电视声音……】
01:05:53,691 --> 01:05:58,628
自从伊拉克战争以来
四千亿美元的计划是最大的支出
01:05:58,796 --> 01:06:03,130
各大药厂同意立刻免费发送…
01:06:03,301 --> 01:06:07,863
爱滋病疫苗给第三世界国家
【电视声音……】
01:07:41,699 --> 01:07:44,259
当最后一批美军撤退
01:07:44,435 --> 01:07:46,665
代表美国占领伊拉克的结束
01:07:46,837 --> 01:07:49,499
民众拥向德黑兰街头狂欢
01:07:49,673 --> 01:07:53,939
伊拉克总统萨达也出席庆典
01:07:54,111 --> 01:07:57,274
赞扬逊尼、什叶及土库曼派…

【Carol 携带Oliver从Turker家中逃出,又制服了追捕而来的Turker,在焦虑的等待之后终于迎来了前来解救的Ben,却发现Ben也成了“他们”。在美国保守主义政客希望民众接受的观念里,平等自由、和平安详的世界意味着“人类不再是人类”以及“容不下异类”。】
01:22:04,828 --> 01:22:09,094
你有没看电视、看报纸?
01:22:09,266 --> 01:22:11,257
我们可以让全人类和平共处
01:22:11,701 --> 01:22:16,468
没有战争、没有贫穷
没有谋杀、没有强暴
01:22:16,640 --> 01:22:17,868
一个没有苦难的世界
01:22:18,842 --> 01:22:22,869
我们的世界不会互相伤害剥削
01:22:23,046 --> 01:22:27,005
因为我们的世界不分你我
01:22:27,484 --> 01:22:29,384
你知道这样才对
01:22:29,886 --> 01:22:32,514
你的内心深处
01:22:32,689 --> 01:22:35,658
知道不该反抗我们
01:22:37,327 --> 01:22:38,988
凯萝
01:22:39,162 --> 01:22:40,857
你知道这是真的
01:22:41,464 --> 01:22:43,864
我们的世界比较美好
01:22:47,737 --> 01:22:49,034
那奥立怎么办?
01:22:50,407 --> 01:22:53,205
-我们会照顾他
-怎么照顾?
01:22:54,678 --> 01:22:57,044
告诉我
01:22:58,048 --> 01:23:00,209
我们的世界容不下异类
01:23:00,383 --> 01:23:01,748
妈!
01:23:02,252 --> 01:23:03,514
别碰我的孩子
01:23:03,687 --> 01:23:06,053
谁也别碰他!
01:23:07,824 --> 01:23:10,156
-你要杀死我们全部吗?
-有必要的话

【在爱国者太空梭坠毁(即危机肇因)后一周年,顶尖科学家将在华盛顿会合,向总统报告消除病毒的进展。刚刚抵达会场的葛利诺医师(Dr. Galeano)被记者截住,询问危机是否结束。从他的答话(这里只截取了一小段)来看,这位医师显然是为非典型医师,他与其说是医师,不如说政客或制片人的传声筒。】
01:31:08,704 --> 01:31:10,604
-结束?
-外星病毒…
01:31:10,773 --> 01:31:12,707
完全被毁灭了吗?
01:31:12,875 --> 01:31:15,503
看看报纸吧
01:31:15,678 --> 01:31:18,977
不管是好是坏,我们变回人类了

【片尾半分钟,危机过后,Ben在看报纸,念了出来。】
01:31:51,147 --> 01:31:54,514
巴格达又死了83人
01:31:57,386 --> 01:31:59,354
战争会结束吗?
【在 Carol沉思中的幕后之音,重现了Yorish Kaganovich的在聚会上说的话。这段译文不能很好表达制片人的意思,此处摘取原文,不妨分析一下。此段话在政治宣传的手法上,最关键之处是把美国保守主义政党及其代表的利益团体在世界范围内制造“the most terrible crimes”应当承担的罪责强加给一般民众——“we are all capable of ...”;此外把民众对“世界”的选择限制在非常狭隘的两种之内:要么是一个充满着(实际上绝对不应由民众负责的)the most terrible crimes的“正常”世界,要么是a world where human beings cease to be human。而这正是美国保守主义政客希望民众接受的观念。】
01:32:01,724 --> 01:32:05,592
In the right situation, we are all capable of the most terrible crimes.
01:32:05,761 --> 01:32:08,161
To imagine a world where this was not so...
01:32:08,331 --> 01:32:11,027
...where every crisis did not result in new atrocities...
01:32:11,200 --> 01:32:14,033
...where every newspaper is not full of war and violence....
01:32:14,203 --> 01:32:20,472
Well, this is to imagine a world where human beings cease to be human.

 4 ) 从科幻角度探讨一下

Google了一下本片的背景,改编于著名科幻小说《躯体掠夺者的入侵》。《躯》这部小说应该比较有名,曾经不止一次的被拍成电影,不过限于本人涉猎有限,对于这部小说的了解也仅限于从The Invasion中体会出来的。
其实把科幻片拍成电影总会遇到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场景过于宏大,例如星战的外星场景(如果把星战也算成科幻片的话);其二是太多的怪异形象对化妆特技的要求;还有就是如何深入浅出的表达所涉及的深奥的科学理论。
当然,既然本片定位为恐怖片,对他的科幻背景进行深究也有些过于挑剔的嫌疑。但是限于他的剧本出自于畅销的科幻小说,让人禁不住稍微推敲一下他的硬科幻背景。
未知世界总是最吸引人的,好奇心本身就是人类存在的原因之一。于是乎我们尚未认识的世界是很好的题材。而和未知相伴的,也总是若隐若现的危险和恐惧。本片的题材恰恰集合了这些的全部。
首先是地外生命,这是已经被争论了很久的话题。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进一步更被关注的是是否存在智慧生命,以及他们对地球人类的关系。
其次是病毒。虽然人类的医学如此发达,但是我们对于病毒的了解确实如此有限。以至于对于最简单的感冒,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一部分人感染之后依靠概率找到免疫疫苗,接种其他人。我们药店里琳琅满目的感冒特效药所有的功效只是缓解感冒的症状和提高免疫力,正所谓绝对的治标不治本。感冒之所以在目前没有很高的死亡率在与病毒本身的怜悯,而不是人类医学的强大(西班牙流感是个特例)。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世界大战》以及《异种》等科幻电影里感冒病毒屡屡成为挽救人类的希望,起码是心存感激。
再次是寄生和精神控制。汉语里面对一个人最差劲的评价可能就是浑浑噩噩,行尸走肉;而西方电影里比吸血鬼还差劲的形象可能就是僵尸。失去自我被时时刻刻控制的滋味一定很糟糕。
最后还有睡眠和梦。亚里士多德原本以为人用心脏思考,大脑不过是让血液冷却的空调机室外机组。很快我们知道人依靠大脑思维,但是对于睡眠,我们的了解确和几百年前没有什么实质区别。而在这之后的是人们对于睡梦中失去理性限制潜意识的深深恐惧。
从选材来说,尽管牵强,但是一部恐怖片却也几乎把科幻电影常见的元素都涉及了,不得不称赞一下。不过关于具体的科幻逻辑,个人认为却经不起考究。
首先是科幻电影的通病,那就是为了追求视觉效果糊弄外行的观众。其实美工道具都是普通人,而科幻作家也不屑于仔细的描述每个外来物种的样子。所以我们看到的所谓外来生物形象大多是人类世界的夸张。要显示他的高智慧,就是个光光的大脑袋(ET,火星人);要显示他凶恶,就是爬行类的鳞片加上昆虫的刺(MIB,异型);要显示他恶心,就是霉菌孢子黄绿色外加结缔组织渗出液或者淋巴液一样的透明粘稠液体。。。。。。本片也不例外,虽然告诉观众是一种病毒(还说了单细胞的病毒,汗),却在航天飞机外壳上结出肉眼可见五颜六色的晶体状组织。我们常见的单细胞组成的肉眼可见的物种大概就是太岁一样的蘑菇了吧。不过蘑菇是真菌,而这个靠病毒形成的如此规模的晶体,的确数量级骇人。而且病毒构成的晶体有如此硬度(扎破尼克前夫的手指),更是厉害。从科学角度来讲,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硅基生命?
其次是黑人医生反复向我们展示的病毒吞噬细胞动画。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来源于巨噬细胞吞食其它细胞。但是问题是人家是体积最大的血细胞,而片子里面说的是一种病毒。如果真是病毒感染的话,我们看到的应该是一个细胞,接着有个非常小非常小(医院的设备绝对无法看到)的东西贴在上面,然后过一会细胞破碎了。。。不过如果拍成这样,视觉冲击是绝对不如那个亮亮的水母一样的白细胞吃小细胞大的,从这考虑倒也情有可原。
再次是哲学角度(佩服一下自己)。原来老是不明白世界上会有庸俗唯物主义这种东西(相信意识不过是人脑分泌的一种物质,所以不存在绝对的意识,只有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看了这部电影才相信。睡眠产生快速眼动是被证实的,那么通过病毒,在睡眠的时候分泌出结成固体的汗液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首先排汗的控制应基于脊髓神经反射,所以我们很难通过意识增加或者减少排汗,当然你可以通过心理调节让自己觉得有变化或者因为紧张手心出汗,但这更多是大脑变化引起激素释放进而引起的条件反射应激行为。后来电影里的确提到了灰质白纸的问题(感染过脑炎的人获得免疫),但是大脑和脊髓是不一样的,严格的说大脑才会睡眠,大脑睡眠和排汗没有关系。除非这个病毒如此厉害,能彻底改变人体基本功能。
第四是动机。对于病毒是否属于生命还存在争议。一方面病毒具有生命体的最基本特征(可悲的是这些特征看起来更像哲学定义而不是生物学概念),他通过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繁殖自己。另一方面,病毒从分子学角度来讲只是高分子有机物按照规则的组合,是一种逆向进化,甚至可以被结晶出来。回到病毒本身,他们的存在有何意义的问题不应从人类的视角考虑,能够利用资源生存繁殖并且新陈代谢(如果病毒的也算)就是合理的。于是感冒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由于进化的关系。感冒病毒对人体损害较小,活着的宿主有利于他们的扩大繁殖;埃博拉病毒在几天内杀死宿主,有杀鸡取卵的风格但是短期繁殖迅速。不过对于片中的病毒,从进化论角度来说有些难以解释。单不说能不能通过基因改变控制性格这个问题(心理学尚无定论),病毒为什么要麻烦的改变人的性格?对于病毒来说能够有效地感染新的宿主,大量传播自己的遗传信息已经足够。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个被感染的副作用,就像感冒了流鼻涕一样。那么这样的病毒很显然不会拥有如此高的智能性。病毒会主动的传播自己(通过空气,血液,体液,皮肤接触等等),但是如果病毒智能到能利用人的大脑思考并且抽象思维,那他就会完善与之相对应的伪装。不过感谢老天这样的病毒还没有被发现存在的证据。
最后分析一下病毒本身,通过孢子抵抗片中所说700度高温时有可能的,即使在地球环境。但是作为单分子简单聚合体(排除病毒通过组织形成宏观意义的防护膜,就像航天飞机的耐热层),抵抗航天飞机坠落产生的高温,碳基生命应该很难。如果是传说中的硅基生命,那么如此简单的感染人体也不大现实。所以究竟是什么很难说,应该只能归结于外星世界是无法用人类现有知识解释的。
写了好多,眼睛都花了。最后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5 ) 尴尬的境地

看Preview的时候本来以为是部寻常的恐怖片,但因为是Nicole Kidman与Daniel Craig这样的演员阵容,又恰逢好莱坞夏秋交替青黄不接之时,于是欣然前往。看过感觉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有惊喜,也有很大的失望。

惊喜之处是没想到这片子竟然走的反乌托邦路子,否则早就毫不犹豫的看了。Nicole饰演一位心理医生Carol,通过药物治疗帮病人解脱苦痛、抑郁等情绪。离婚的丈夫Tucker是个政客,在秘密视察爆炸的卫星碎片过程中不小心被外太空的病毒孢子所感染,成为了异类。说是异类,思维功能与正常的人并无显著区别,不同的是,被病毒感染之后,人就失去了情感的震荡,只剩下理性思维:爱、冲动、恐惧、欣喜这样的感情被彻底剥离,人类分化成两个阵营——理性人与感性人,双方陷入战争。

作为心理医生的Carol在世界陷入战争之前曾经与男朋友Ben (Daniel Craig)的朋友就人性产生过辩论,Carol曾经骄傲的认为,人类是可“进化”的,人类可以通过药物,通过心理治疗等方式来控制感情,抑制原始冲动,从而实现一个完全理性的和谐社会。但在这个和谐的“完美新世界”到来的时候Carol自己却退缩了,她不能放弃母子亲情,不愿选择被这个不带个人情感的“完美世界”同化。在这种挣扎中,究竟什么是“人”的真正定义,永久的和平与战乱纷扰的世界你会选择哪个,永恒的“完美”是否就是真实的完美,人的理性与感性两方与基本人性的关系…… 这样根本性的哲学问题作为大部分反乌托邦作品的核心,通过心理医生Carol的个人心理历程被展现出来,应该说,本是非常精彩的一笔。与电影的原型,1956年的电影《人体异形》(The Invasion of Body Snatchers)相比,《致命拜访》采用了原来的反乌托邦哲学理念,但抛弃了冷战与苏联入侵的背景,转而用现代心理医生的自我否定,辅以母子亲情作为Carol心理转变的强有力支撑,本是一个可具有高度说服力的精彩故事,可惜,电影编剧与导演在情节安排与细节处理上均出现重大失误,致使电影处在了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境界,进退两难。

首先,电影的定位是恐怖片,但导演Oliver Hirschbiegel的风格路数显然与好莱坞恐怖片的套路不能一致。从恐怖片的角度来看,人物心理刻画过多,视觉效果的震感力与情节转变的节奏感都不够强劲;而在对人物心理刻画的过程中,也没有采取日韩恐怖片缓慢心理刻画与恐怖场景相结合的方式,完全是剧情片的叙事手法,这导致了影片定位的错乱。

其次,抛开电影的定位不谈,故事的叙事重点主要放在了外星病毒入侵前后两种世界转变的过程中,花了不少时间来刻画世界动乱的细节,可相对的在心理医生Carol的内心挣扎表现上却严重的笔墨不足。这样安排的原因我想大概是想走好莱坞的大场面套路,不过导演似乎忘记了一点,好莱坞的大场面电影一般都要与个人英雄主义的激烈动作场面相结合才能吸引票房,这部片子的第一主角是心理医生Carol,扮演者Nicole Kidman尽管展示了不错的演技,但并没有太多动作场景。抛弃挖深主题的心理刻画细节转而追求宏大视觉场景,对于这部电影来说,绝对是舍本逐末。

综合来说,《致命入侵》一片选择了Indie film的主题,却没在主题上深挖;定位在恐怖片,却没按恐怖片牌理出牌,并没多少视觉恐怖的元素;采取了好莱坞的投资与制作手法,却没有足够激烈的大场面来吸引票房。最后的结果是影片刚好卡在了中间,思想内涵挖得不够深,恐怖效果做得不够悚,场面特技拍得不够“炫”,哪一边都不上不下,没能完成任务。

 6 )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

过去很少看nicole kidman的片子,以前看过cold maintine,但是印象不是很好。noix貌似是很喜欢她的。不过看了这部电影之后,nicole在里面出色的表现与对角色的诠释让我在喜欢这部片子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喜欢上了nicole。 首先说,这部片子名义上是恐怖片,但我却觉得更像是一部政治片。mtime上这部片子评分很低,很多人都评价说这部片子既无意义又令人看不懂,虽然有两个大牌却拍的很不如人意。我想为这部影片申诉一下,看不懂可能是因为这部片子的政治隐喻,但是只要是对美国非常著名的女性思想家ayn rand的作品或思想有过接触,就应该非常容易就能明白这部片子的意思。偏激点说,这是一部讽喻社会主义思想并为“真正的”资本主义作维护的影片,就像ayn rand一直坚持的政治主张。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她的小说《一个人》。这部小说构想了一个集体主义发展到极致的社会,不保留地说,这个社会和我们从小在历史书或政治书里面所描述的大同主义社会或是共产主义社会极其相似,只不过可能集体地过分了一些。当集体主义发展到完全忽略个人特性的时候,集体主义便会变成一种暴力,而一个集体一旦成为一种以集体思想为准绳的组织,个人需求必然会被忽略甚或是被打压,就像这部影片里所形容的被感染以后的美国社会。我在看这部影片时一直觉得那群被外星病毒所感染的人就像是一群极端的社会主义恐怖分子,采用一切暴力手段使周围的人都成为这个组织的一分子,而“注射”这种传染方式感觉更像是一种政治洗脑,所以被感染以后成为组织的一分子的人会对被注射的经历毫无印象,就像政治上被洗脑的人完全不会觉得自己曾经被侵犯过一样。而对于电影所设定的感染之后睡一觉就会成为组织的一员的方式,更像是对人本身对“希望一觉醒来世界都会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的思想的隐喻。 另外在影片中被感染后的ben劝说carol成为组织的一员时,他的用词“我们”更是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ayn rand的思想在这部影片里的表达。《一个人》里面ayn rand曾费了很大的笔墨揭示了她所假设的那个集体主义社会的大众思想构成。在这个集体主义社会里,不存在“你”,“我”,“他”这样的字眼,所有的你都是“你们”,我是“我们”,他是“他们”,可以发现,影片里的组织的确是一个这样忽视个体的集体主义为宗旨的组织,人与人之间没有区别,个人没有任何情绪,因为情绪的变化对于集体来说,是过于个人化的表达。而女主角三番五次被劝说时对方所提到的那个“没有丑恶,没有暴力,尽是美好”的社会目标,更像是一种政治思想激进的理想主义者理想中的社会。是否当社会思想被集体主义所控制垄断时,那些丑恶,暴力的东西就真的都会消失?人们就真的能够幸福?按我的思想观念,缺乏个性化的千篇一律的社会是毫无幸福可言的。 ayn rand的selfishness's virtue一书中曾表述过她对集体主义的观点,她认为一旦集体主义以集体的利益为先而忽略甚或是牺牲个人利益,道德便不再维护集体主义,因为“集体的利益”是没有任何权力侵犯“个人的利益”的。而一旦集体主义在维护自身而采取了暴力的手段之后,集体利益这种噱头就更加站不住脚了。影片中正常社会所代表的显然是美国最为流行的主流社会意识个人主义的阵营,而被外星病毒所感染人群则更像是一群坚持集体主义的激进分子。所以我想这部影片之所以在美国票房惨淡可能也是因为触怒了美国另一部分坚持集体主义的政治人群吧。   影片的片尾carol所回想的那段话貌似是这部影片的批判性的对影片主旨的揭露,但我却觉得这是导演为了让大部分不明白我在上所说的集体主义思想的观众勉强了解影片意义的一小部分而牵强附会的东西,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这是我对影片最不满的地方。感觉这部影片还有一个不如人意的地方就是nicole所饰演的心理医生太神了,无论枪法还是飞车技术都是这么得出神入化...   以上只是我结合对ayn rand的个人主义的理解而对影片的一些见解,由于我既没有看过《资本论》,也对社会主义没有什么很深刻的理解,所以言语之间必然会对之类的政治观点有所侵犯,这不是我的本意。 昨天买了ayn rand的长篇小说《源泉》,今天又看到这部貌似渗透了她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影片,心里着实下了要继续好好研究ayn rand的决心。不论这部影片的名声如何差,我还是很喜欢它的,即使是把它当作对ayn rand的研究资料,我想我也有必要把这部影片的dvd版纳入我的个人收藏。

 短评

妈妈真不容易

6分钟前
  • DK
  • 推荐

不是特别好 情节一般 而且没有好的配乐 不建议看

11分钟前
  • 冬贝与9-13刺青
  • 较差

到底怎么才能免疫啊!

15分钟前
  • D.A.S.
  • 还行

主妇版生化危机。

18分钟前
  • Muse
  • 还行

我想变成那样

21分钟前
  • 张天师
  • 推荐

不错

24分钟前
  • e.r.a.
  • 推荐

如果报纸上的新闻不再是战争,那么人类就不再是人类了。

28分钟前
  • 蛮爷
  • 推荐

如果不是有政治隐喻 这部电影真的很不知所谓

33分钟前
  • 苏觋觋
  • 还行

导演不想拍喜闻乐见又没有能力驾驭政治题材的结果就是,不知所云

37分钟前
  • 隗知
  • 较差

这样的外星人侵略方式倒是挺有新意,就是咱能不能讲点卫生别到处乱吐口水?妮可演这个类型的角色太多了点,没什么突破。

40分钟前
  • Sophieven
  • 还行

司空见惯的剧情下总还藏了吊诡,尼采的激情被去势,人类和平只能以非人为代价,但主角为了亲情可以杀人,驱走病毒后,北美的天堂生活再次遮盖了伊拉克的自杀炸弹。

45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这部电影的唯一意义就是再次nk的美丽

50分钟前
  • 本来老六
  • 还行

看着还行

53分钟前
  • 沙漠的胖子
  • 推荐

德特里克堡和病毒都出现了,现在看是真讽刺。

58分钟前
  • 午夜不睡觉
  • 还行

6.3分

1小时前
  • 我不会死的
  • 较差

干净的僵尸片,凑合看

1小时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2008.5.17 本该是很好的科幻娱乐片,结果被糟蹋了。其中提到被感染后世界和平,最后治愈后又开始打仗。虽然是对人类战争天性的讽刺,但却有点非此即彼的意思。事情哪会这么简单啊!是不是改编自《傀儡主人》?

1小时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较差

没我想象的那么差啊

1小时前
  • 掉线
  • 还行

除了恶心还剩恶心!

1小时前
  • ★冰凌宫★
  • 还行

关于高耀洁

1小时前
  • 徐徐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