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1995

HD

主演:艾玛·汤普森,凯特·温丝莱特,休·格兰特,艾伦·瑞克曼,汤姆·威尔金森,杰玛·琼斯,哈丽特·瓦尔特,埃米莉·弗朗索瓦,詹姆斯·弗雷特,伊丽莎白·斯普里格斯,罗伯特·哈迪,伊恩·布林布尔,伊莎贝尔·埃米亚斯,格雷·怀斯,亚历山大·约翰,艾美达·斯丹顿,伊莫金·斯塔布斯,休·劳瑞,阿伦·米切尔,约瑟芬·格拉德威尔,理查德·拉姆斯登,洛恩·马德森,奥利弗·福德·戴维斯,埃丽诺·麦克里迪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2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3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4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5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6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3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4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5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6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7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8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9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理智与情感199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老庄园主去世后,可怜的母女四人被长子逐出了庄园。靠着亲戚的帮助,她们在一处小小的农舍安顿下来。势力眼的长嫂未曾想到的是,她的弟弟爱德华(休·格兰特 饰)爱上了三姐妹中的大姐埃莉诺(艾玛·汤普森 饰)。理智的埃莉诺尽管也倾心于爱德华,却顾及两人地位的悬殊而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感情。  与此同时,妹妹玛丽安娜(凯特·温丝莱特 饰)和英俊的军官威罗比(格雷·怀斯 饰)陷入热恋。情感外露的玛丽安娜热情奔放的释放着自己对威罗比的爱慕,甚至不顾及伤害追求者布兰登(艾伦·瑞克曼 饰)上校的感情。未曾想,威罗比为人不正,根本没有把玛丽安娜的感情真正放在心上。两个姐妹的感情相继陷入了危机。  性格迥异的两姐妹谁能得到真正的爱情,如愿以偿呢?母女四人又该如何走出生活的困境呢?悠哉日常大王第三季OVA白人男孩瑞克我叫保利·默里地下城与勇士之破界少女国语怪谈新耳袋 开启不能篇儿女冤家2010童年的约定猫的报恩巴啦啦小魔仙大电影弟弟2010盖亚奥特曼花火大宇宙时代维拉塔之书挑战美国的英雄:科林·卡佩尼克的故事南波万的聚会零接触两位同志美眉校探孤岛惊魂2011盟军夺宝队命带追逐2001姐妹双行之巴黎护照电脑梦幻曲小旺密事杀人者纪念日2011江湖英雄联盟之血瞳杀机时尚之王1为何已成过去珍珠耳环妈妈的罗曼史夏威夷特勤组第五季血沙彩虹女神异世界一击无双姐姐~姐同伴异世界生活开启~优昙婆罗闪亮茗天DV计划最好的老师1年后、我被学生■了猫(粤语版)

 长篇影评

 1 ) 凯特 温斯莱特

这部戏,大家有很大的惊叹在于KATE的年轻。铁达尼号时她已俨然风韵绰约的模样,更不用说后来铁案悬疑里的成功干练,革命之路时的中年人妻。但1995年,影片上映的时候,KATE才20岁,拍电影的时候,正处在最诱人的19岁的年华。演MARIAN的角色,正合适。

她一贯是高大健壮,棱角分明的形象,不笑时表情枘枘的有些严肃,也许是EMMA的老成稳重太过明显,她的天真活泼被完全的显露出来,我甚至觉得她演的如此逼真,甚至连身高都被更改,这哪里是那个处处把男主都比矮了去的KATE,在EMMA身边,她娇小的像只松鼠。

电影里,她是那样年轻气盛,勇敢无畏。

她对同父异母的哥哥扫地出门的形为充满愤恨,对那个小气势利的大嫂句句讥讽。她对爱德华读诗时的语气平淡表示不满,充满感情抑扬顿挫的教他如何读诗,夸张又自如的声调表情让爱德华不敢开口。她一开始讨厌上校,因为他的苍老与虚弱,听说上校有积年的风湿,她满不在乎的嘲笑说他能抱的起来我吗。后来遇见白马王子卫勒比,她的爱得到了最强烈的回应,她简直就是个爱情女战士。不顾村子里别人的奇怪眼光,与爱人牵手散步游玩,后来爱情遇挫,她对于淑女教条不管不顾,执意要夜夜送信给爱人,包括后来,回到村里,走在大雨中的山坡上,下面就是爱人的农庄,又是在雨中,她茫然又失落的念颂莎翁的情诗,最后病的几乎丢掉性命。

我最爱的一幕也是她在雨中。满身湿透地在山坡上滑倒,被威勒比抱回来,躺在沙发上。她太年轻了,纵然给雨水浇透都盖不住全身那股子氤氲的热气。自然卷的头发弯曲着贴在耳边,两颊红扑扑的,粉藕般的玉臂露在外面,呼吸急促而导致高耸的胸脯剧烈的起伏。她全身都蒸腾在雾气中,那是她热烈的生命遇到冷雨时呲的一声冒出的热气。

是她点亮了这部本该沉闷隐忍的古典爱情戏剧,也是她,大雨滂沱中大声念颂莎翁的十四行诗,让这部电影隽永如新。

20岁的KATE,她有着天真少女应该有的活泼,青涩,甜蜜与勇敢,但作为一个20岁的初出茅庐的演员,她又惊人的成熟,稳重,果断与老练。MARIAN这个角色在她的演绎下,很天真却不傻,很热烈却不做作。很多人赞美EMMA的风华绝代,一低头一举手,尽是风情。而16年过去,当KATE到了当年EMMA的年纪,我们可以看到,好的演员,受年龄的影响,却不受年龄的控制,这些电影,是因为她们的演绎才如此精彩。

 2 ) 爱的隐忍

   看李安的电影,总是要感触到的词,就是隐忍。即便不全是爱情的题材,比如《绿巨人》也是积忍而发的伤悲满腔。爱的主题,比如《理智与情感》那样喜剧结尾,也难以消除人在其中,经受爱不能尽袒而煎熬着的烦恼肉身。更别说从《卧虎藏龙》到今年《断背山》,表现对爱的“隐忍”似乎大功告成。

   总是要佩服被他调度下的演员,很能实现他要的东西。在《理智与情感》剧情最后,当EMMA面对意中人知道他并没有结婚而喜极而泣的泪流满面,凝噎失声,这样一个场景,唉…,我甚至觉得李安是最懂得奥斯汀的小说的人,他懂得小说作者写下这样的故事时,她的内心是如何的研磨了那个时代的绅士和小姐的细腻情感。奥斯丁的笔下主人公们对爱的来临,总是在那样的时代而束缚,在爱的面前,隐忍爱是一场多么艰难的个人的战争。在今天看来那其实是因为一张薄纸般的矜持而隐忍而可能会失去一个人,并可怕的输掉自己的人生(就像另外一个电影《告别有情天》)。也才看完同样奥斯汀小说拍的新《傲慢与偏见》,终于明白到成为一个名著,是因为它表达了人的感性曾经是那么一种难以救药的病症,代表了希望爱的纯美同时也难以逃脱时代特征给予的波折,酣畅淋漓的爱得来需要一个并不简单的过程,让这样一个过程牵动人心的是隐忍其中的压抑和伤悲。

  东方传统是如何帮助这电影的,我不懂得,我只以为李安才算得上硕果仅存的奥斯汀笔下的英国绅士,李安很能懂得如何表现男女微妙情感恨怨如何发生,能把矜持敏锐的感性表现到要化成电影主角伤悲和激动的泪水,包括观众的。恋爱中的人必须要看的电影并不是那些轻松浪漫的喜剧,要更懂得爱,他们必须知道:恋人们说出的并不多于他们心灵所有的,那是因为总存在那些不了解自己和别人的部分,而这些,成就了使爱情善美感性深厚激颤的可能。

 3 ) 手术刀般的改编 & 只是未到伤心处

写改编剧本通常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忠实原著怕被说木有创新,自创剧情又怕被原著党口水淹死,但《理智与情感》却是个例外。原著中前三分之一基本上是青年Austen小姐感性与理性的左右互搏,佐以第三人称的描写而对话寥寥,所以略显平淡乏味,直到第二十二回风云突变,与Edward的婚约被Lucy踢爆,故事冲突才激烈起来。这让Emma Thompson的改变有了腾挪的空间,前三分之一的篇幅占到电影的一半左右时间,Elinor和Edward的感情线几乎完全是原创剧情,将各个人物形象在故事转折前丰满地立了起来。相对的,Elinor和Lucy的心机戏部分被大幅精减,两位男主角的戏份得以增加,最有戏的那些场景都被保留了——Dashwood夫妇比吝啬、Elinor和Lucy的初次交谈、三角对峙的尴尬戏、Edward最后的自白,给人恰到好处的感觉,最厉害的是用一场舞会戏解决了诸多问题,简直神来之笔。这个最佳改编剧本奖Emma Thompson拿得实至名归。

不同于原著对理性的推崇,李安的这个版本更强调人性中感性与理性的对立统一。延续“父亲三部曲”中压抑感情直至爆发的传统,李安以他的方式重建了《理智与情感》的主题——被压抑的感情终将释放,看似理性只是没有找到对象表达。Elinor全程隐忍,让最后的情绪大爆发极具张力,Brandon也不似原著般平凡木讷,而是对自己心爱的Marianne慢慢打开心扉展现出感性的一面,甚至Palmer先生感性的一面都尽力去发掘了,堪称李安以细腻的风格在本片中最大的恶搞。据说李安在采访中用“阴阳”来解释了这一构思——确实,原著里的一些人物过于漫画化、小丑化了,特别是Palmer先生(影片中倒是把Palmer太太漫画化了),李安风格注入后,所有人物神奇般地一个个人性化起来,让人几乎要在看完后第一时间脱口而出——确定了。是李安拍的。其实嘛,我们学广告的都知道,几乎所有诉求到最后都是感性诉求。

哪有什么纯理性人,只是未到伤心处罢了。

 4 ) 李安的奥斯汀

我个人觉得把简•奥斯汀的原著翻拍得最成功的电影(不包括电视剧)是《理智与情感》,即使再挑剔的奥迷们看了也不会失望。这应该归功于两个人:编剧艾玛•汤普森和导演李安。

要把厚厚的原著浓缩到两小时的影片里,那么如何删减原著就是对编剧最大的考验了。编剧艾玛•汤普森真是一个才女,很难得地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既讲明白了故事,又很好地保留了原作的神韵。她在删减中还适当地添加了一些犹如画龙点睛的小细节,使得影片神采飞扬。那年的奥斯卡最佳编剧奖颁给她实在是众望所归。艾玛•汤普森的出色还在于三十六岁的她成功地扮演了影片中年方十九的姐姐埃丽诺。

很多人感叹东方的李安怎么会懂西方的简•奥斯汀,真的,李安能拍好《理智与情感》,你敢说斯皮尔伯格能拍好《红楼梦》?(汗!偶在瞎扯啥呀?!)但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位朋友说:“其实把理性的埃丽诺与感性的玛丽安换进《卧虎藏龙》,无非一个是俞秀莲,一个是玉娇龙。”这位朋友的眼光真不是一般的锐利啊!

温斯莱特(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露丝的扮演者)的古典美和当时的年纪使她非常适合《理智与情感》中妹妹玛丽安这个角色,尤其是那段失恋后她在风雨中吟诵着莎士比亚,和过去的感情诀别的戏,深情自然到一点也不让人感觉有做作之态。
 
两位男演员的台词都不多,但他们的表现都很出色。演爱德华的是休•格兰特,最早认识他是在英国电视剧《待到重逢时》里,(很多年前央视的午夜影院里放过的,好看得一塌糊涂,那首主题歌也很好听,所以多年来偶一直伸着脖子等它重放,可电视台咋就一直不满足群众的渴望呢?!)那时候的休•格兰特青春无敌啊!后来看他的《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诺丁山》,再后来看他的《BJ》,感觉他是那种什么角色都能扛得下来的家伙。《待到》中气质高贵的恶少,《四个》中浑浑噩噩的糨糊桶,《理智》中表面笨拙内心丰富的爱德华,《诺》中老实巴交的好男人,《BJ》中的花心大萝卜......这些角色各不相同、差异巨大,但休•格兰特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令观众过目难忘。

演布兰登上校的艾伦•瑞克曼就是电影《哈利波特》中斯内普教授的扮演者,我的酷酷的坏坏的斯内普教授啊!(两眼放光状ing),《理智》一片中他可是痴心一片的角色。

 5 ) 为布兰顿上校,为艾伦里克曼

因为李安和原著看了这部影片,被艾伦里克曼的布兰顿上校迷住了。

他很晚才出场。三四十岁的男人,家里有产业,参加过战争,却因为各种原因孑然一身。在一个午后他应邀去挚友家做客,远远的听到一个柔美的女声从挚友家里穿出来,softly softly,如同一缕阳光照射进他多年冰封的心。他不由自主走近,从房门外看到了那个声音的主人,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在柔光下散发着灿烂的光辉,他呆在门口,一眼万年。

她天真,她善良,她对爱情有着无比美丽的憧憬,期待爱情像龙卷风一样席卷过来。他知道,她不会考虑他。于是他只有默默的关注她,默默的,任何时候都保持着绅士的微笑。她打保龄球,他就默默替她捡球。她在河边采野草,他就默默的递过小刀再一言不发的离开。他用他那天鹅绒般的嗓音给她读十四行诗,但她却嫌弃他平淡如水没有激情。他邀请所有人去野餐,甚至包括没有交情的她的心上人。她要单独跟心上人出去兜风,他就默默的扶她上车。虽然他知道那个男人不一定靠得住,但仍然希望她能得到所期待的爱情。

他对她如此之好,人人都知道他爱慕她,但她爱着另一个不靠谱的男人,最终被那个男人伤了心,急火攻心差点儿病死。他不眠不休想尽各种办法,终于把她救了过来,终于等到了她的一声“谢谢”,心满意足。

最终她终于看清了这个世界,不再天真,试着去接受了他,试着习惯听他用不温不火的声音读诗,试着享受平淡安稳的生活。也许她终究不会用那种热烈的感情来爱他,但我知道他一定很满足,能够呵护这朵鲜花,一直到老。

 6 ) 幕后花絮

片中原本有一场休·格兰特和艾玛·汤普森的吻戏,但后来被删掉了,因为汤普森写这个场面仅仅是因为她想吻休·格兰特。 据艾玛·汤普森回忆,当拍摄片中布兰登上校(艾伦·瑞克曼,他还演过《哈利波特》里的斯内普教授)骑马走近埃利诺和玛利安时,很多次的拍摄都被马给搅坏了。因为那匹可怜的马得了胃胀气后来同期声经过处理去掉了那些放屁的声音。 剧组人员不得不经常跟英国那变幻莫测的天气作斗争。 电影是1995年4月19日开拍的,而艾伦·瑞克曼1995年5月1日才加入剧组,他第一天上戏,却出现在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完全一头雾水。 当哥伦比亚公司把艾玛·汤普森的剧本拿给李安时,他还从没读过任何一本简·奥斯汀的小说。 《理智与情感》是李安第一次拍大联盟的片子,第一次和真正的明星合作,也是第一次和如此专业成熟的班底合作。他不仅要和演员斗,还要跟摄影斗,每个人都是学富五车、阅历过人、伶牙俐齿的,用他的话讲:“我一直在‘挣’我的权威”。

 短评

啊,我真是喜欢这种中年美大叔和小loli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桥段呀。。。

3分钟前
  • 我坏故我在
  • 推荐

每一个段落都拍出了极度饱满的情感,絮语与尴尬是无比零碎的内容,但反而比推动故事的关键情节更好看。想到是一个华人导演上升时代的作品,更五体投地了。

7分钟前
  • 熊阿姨
  • 力荐

想象不出来是李安拍的

12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真是只有中国导演才能吧简奥斯丁拍成八点档啊。艾玛·汤普森编剧,真牛。李安老师确实拍了一部“优等生电影”,处处精到挑不出毛病,尤其细节调度真是完美,或许这样才显得匠气太足。说来要拍红楼梦还是得请李安。

15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此生得一上校足矣

20分钟前
  • Yolanda
  • 推荐

那时的温丝莱特年轻,迷人,有着最单纯的美丽。受过爱情挫折的上校站在门外注视着优雅的玛丽安弹钢琴唱歌,专注,深情,这一幕真是美好。

21分钟前
  • 推荐

李安从来就不是一个天才,天才也大多不屑于探究普通人的情感。他只是一个极其“人性化”的导演,用他温和与包容,细腻而深刻的语言逐渐打动你,让你明白“人性”的真谛。

23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B】最后,情感至上的妹妹懂得了理智,理智至上的姐姐释放了情感。

25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本来书我就不喜欢,我不明白为什么一群乡下女人找丈夫也能成为名著。好吧,whatever,估计那个时候的英国人没什么其他事情可做。本来可以一个半小时解决的电影,拖了两个多小时。嗯哼。

30分钟前
  • 禾口角刀牛
  • 较差

奔放再奔放,最后安静下来;隐忍再隐忍,最后爆发出来。

3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我始终觉得理智与情感比傲慢与偏见好看得多。(Grant在这里时不时有种张宇的即视感...

39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说变心就变心 哪能是真爱

41分钟前
  • yezzi
  • 力荐

英雄救美不可信,绅士温情方为真。……“某些程度上,我可能比今天的英国人更懂得十九世纪的英国,因为我自己几乎就在这样的封建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当然,冷幽默感,体统观念,以及社会规范是不同的。但自由意志的社会压迫的本质,我成长于斯。”——李安

45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看到一半就想起了《傲慢与偏见》 简 奥斯汀内心有一种未了的情怀

49分钟前
  • 推荐

原作反复阅读过多次,今晚才第一次看了电影。我想要的终身伴侣便是布兰登那样其貌不扬、稳重宽厚的守护型的老男人。何况这次还是斯内普呢(≧▽≦)【我又花痴了】~最后一幕婚礼时小感动了一把。

51分钟前
  • Arch-Murder
  • 推荐

“既然你去不了大自然,我把它带来给你了” 原故事太棒,剧本改编太棒,双膝献给简·奥斯汀和艾玛·汤普森,看的过程甚至都会忘掉这是一部“李安”导演的作品。角色众多、轮番登场、好戏连连,爱在英伦庄园下缠绵蔓延,真心会如意、隐忍有转机、等待换回报。“爱是炽烈、是燃烧”

55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温肥在雨中背14行诗的镜头太美了

56分钟前
  • littletwo
  • 还行

最成功的一点,李安立体化了"Sense"和"Sensibility"这两者的形态。而姐妹间纯粹的感情连结使二人共同渐趋中值,这其中的情感涌动异常动人。汤普森最后那一哭诠释得完美,一扫之前偏重的舞台感,精彩极了。

60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Emma不仅在电影里做演员,剧本也是她写的。那年,她凭此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颁奖典礼上她假奥斯汀小姐之口评点众生,睿智迷人。奥斯卡从来不吝啬它的灯光,因此在舞台上Emma Thompson不需要用十四分钟的时间来铺垫她的风华。而Kate Winslet那时年轻的不可思议。”

1小时前
  • 眠去
  • 推荐

每个角色都诠释得十分到位,能让人内心恬然的影片

1小时前
  • 螺丝இ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