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

HD

主演:杨雁雁,许家乐,李铭顺,杨世彬

类型:电影地区:新加坡,中国台湾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闽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热带雨 剧照 NO.1热带雨 剧照 NO.2热带雨 剧照 NO.3热带雨 剧照 NO.4热带雨 剧照 NO.5热带雨 剧照 NO.6热带雨 剧照 NO.13热带雨 剧照 NO.14热带雨 剧照 NO.15热带雨 剧照 NO.16热带雨 剧照 NO.17热带雨 剧照 NO.18热带雨 剧照 NO.19热带雨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热带雨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从马来西亚移居新加坡的阿玲在一间高中担任中文老师。她的家庭生活让她倍感沮丧:公公因为瘫痪无法说话,丈夫对她也日趋冷淡。夫妻二人多年来一直尝试怀孕,但情况一直没有得到好转,丈夫的不闻不问更让她感到孤独。伟伦是阿玲的一位学生,他通过中文课对老师产生了某种不可名状的情愫,两人的关系随着阿玲给伟伦的课外辅导产生了变化……美式晚宴黑疯婆子圣母归来猜谜杀手受困旅馆鬼水怪谈2005王者行动打击侵略者幸存者第四十二季长梦留痕摇曳百合十周年特别篇人偶惊魂都市女孩第二季鬼友女伴爱情碟中谍黑太阳731侯门夫人不好当悠然见南山溃堤决坝999大厨雅拉命案 铁证背后莫比乌斯:黑色太阳噬谎者谯国夫人2023细骨小屋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饶舌异客欢喜一家人之机智如你军中乐园何以飞翔乐高大师第二季红牡丹赌徒六号关口闪电侠第八季不良行为 Ill厨艺大师(美版)第三季过山车虐童疑云罗马宝贝第二季百花盛放洛丽塔直播攻略正义玩家争霸 粤语2006

 长篇影评

 1 ) 我要hug你!这是一场潮湿的南国春梦

看死君:眼看着2020年的进度条已经用完1/4,整个华语影坛却依然处于彻底停摆状态。同比去年这个时候,春节档《流浪地球》已成爆款,《过春天》和《地久天长》前后上映,《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定档清明;后来,这些电影也都成了不少影迷心目中的2019年度十佳。

《流浪地球》《过春天》《地久天长》《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一部,同样是诞生于2019年的华语片,陈哲艺导演的《热带雨》。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观众看到这部电影,它也顺势成了影迷们近期热议的话题。

2019《热带雨》

继长片处女作《爸妈不在家》囊获金马奖最佳影片后,陈哲艺潜心蛰伏了六年,才终于不动声色地孕育出他的第二部电影长片《热带雨》。难得的是,依然不失水准,甚至比前作更为成熟有力;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金马奖当年的选择没有错。

陈哲艺导演

影片《热带雨》的故事发生在导演的家乡新加坡。正值雨季的新加坡,几乎每天都会有大雨倾盆的时刻;就是在这样一个潮湿的季节,身为中学国文老师的女主人公,生活上也在经历着大大小小的几场“雨水”的冲刷。

与丈夫的关系因为久久不得子而愈发疏冷、每天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学生对国文课的不屑一顾,以及她跟一位男学生的暧昧关系……所有这些,陪同雨季的到来,让女主人公的心里也随之越发潮湿。

有人将《热带雨》定义为“师生恋电影”,自然也情有可原。即便我们都心知肚明,这部电影所呈现的议题远远不止师生恋这么简单;但纵观影史,那些真正经典的所谓“师生恋电影”,也绝对不是仅以此为噱头,比如《钢琴教师》《丑闻笔记》《白色婚礼》《教室别恋》等等。

《钢琴教师》《丑闻笔记》《白色婚礼》《教室别恋》

而在陈哲艺导演心目中,《热带雨》这部电影更像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正如他所言,他“并不是非要拍一个师生恋,因为这个话题太耸动”;这一切,都是人物自身的生存状态,最终牵引出这样一段情愫,他唯有“跟随人物”去往那里。

独家专访《热带雨》导演陈哲艺

采 访 | 看 死 君

看死君:导演好,您曾凭借《爸妈不在家》获得戛纳金摄影机奖、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等殊荣,可以说是一鸣惊人。而《热带雨》作为您的第二部长片,在创作心态和创作条件上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

陈哲艺:其实没有,我觉得对自己还是有同样一个要求,如果心态真有改变的话,我可能不会等那么久才拍另外一部。

2013《爸妈不在家》

其实《热带雨》这部电影的筹备,我光剧本就写了三年,比我写《爸妈不在家》要更久。当初《爸妈不在家》写了两年,而这个写了三年。然后就是找演员,找景,筹备,其实也花了很多时间。你想,跟前一部相隔了六年。

所以我觉得,我不是因为得奖,然后有了什么包袱,反而是我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要求。而我对自己最大的要求就是,我是不是能对得起电影中的人物,电影中的故事。

《爸妈不在家》片场照

而且最让我担心的就是,你知道,电影这个东西它会永远缠着你的。你在拍完电影之后,它不会说不见就不见了,它会永远被收录在DVD、电视机或者网络平台上,甚至你坐飞机的时候都有可能会看到。

因此,我在创作一部电影的时候,我必须要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行。等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回想起来,依然相信当年那个时候的自己是有做到最好的。

看死君:国内观众对《热带雨》的反响非常好,这在您自己的预期之内吗?

陈哲艺:完全没有,完全是预期之外。我们这部电影是在多伦多电影节全球首映,在站台单元竞赛;然后去了温哥华电影节;而第三站是在伦敦电影节展开欧洲首映。但这些都是西方国家,面向的都是西方观众。

直到平遥电影节的亚洲首映,才终于真正面对纯华语观众;他也不是说日本观众、韩国观众,就是纯华语观众。我那个时候非常期待也非常担心,不知道会产生怎样的反响。

这种感觉就跟我之前拍《爸妈不在家》一样,我会担心,它是不是一个非常新加坡的故事,然后国外的华人是不是会有一种同样的共鸣或情感,他们会看得懂我的电影吗?

而且《热带雨》这部电影,其实我自己觉得比我之前的作品要沉稳、成熟很多;但也比之前有更多留白,更多潜台词。所以我很担心,观众会不会看得懂。

我发现现在国内很多电影,都已经完全没有留白了,完全是直白到底。我就在想,现在的观众是不是已经被养到完全不会动脑筋了,根本不愿意去思考。

看死君:您为什么会选择“师生恋”这样一个主题呢?

陈哲艺:我觉得师生恋是其次,一开始最让我着迷的是女主角阿玲这个角色。我想要写的是,一个快到40岁的遭遇中年危机的这样一个女人。不管是在婚姻、家庭还是事业上,她都似乎遇到一种瓶颈。她要怎么去重新定义自己,怎么去重新找回自己,怎么继续走往下的路。

我其实是因为对这样一个人非常着迷,而不是说我要写一个师生恋的故事。我花费很多的时间去了解、去沉浸在这个角色里面,就是跟着她走,然后她带我去那里。

你看阿玲这个角色,她白天教课、辅导、改作业,傍晚回家做饭、照顾老人,然后又要改作业。同时,她还在做一些受孕的医疗,需要打针、吃药、复诊。这个人几乎是完全没有社交生活的。她不像我们很多人,周末会去看电影、会去约会。

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的生命已经有那么多的创伤、失落和寂寞;她如果需要温暖,需要有人给他一些关怀,这个人会在哪里出现。他不可能在家里出现,除非是一个鬼魂。

所以他必须是在学校,那只有两个可能性嘛。一是同事,是另外一个老师;二就是一个学生。所以这并不是说,我就是非要拍一个师生恋,因为这个话题太耸动。

我是跟随人物带着我走,然后看她会带我去哪里。但我又觉得,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其实也并不是纯师生恋,甚至完全不是纯爱情。只是两个寂寥的人,在那个时候都非常需要关怀和温暖。我们每个人其实都需要一种温度,一种陪伴。

她一直都想要一个小孩,而学生伟伦是不是他想要照顾的小孩呢?或者说,因为她的老公是跟她完全疏离的,常常都是见不到人,那么伟伦是不是某种意义上的替代品呢?

至于伟伦,由于父母长期在国外,对他而言,老师阿玲到底是不是他青春期的爱情或初恋,还是一个取代妈妈的人物呢?所以,我想探讨的人物关系其实很复杂,并没有那么简单。

看死君:男女主角在《爸妈不在家》中饰演母子,这次则是饰演一对关系不太寻常的师生。这对于他们的表演以及您在执导上有没有一些挑战?

陈哲艺:我对所有的演员,特别是他们两个,在《热带雨》这部电影里比之前在《爸妈不在家》中要更加苛刻。你可以通过电影看到,这次的表演要比《爸妈不在家》细致很多很多。

回想他们上一次跟我合作还是六年前。这六年来,雁雁也有跟很多其他导演合作;而家乐这几年听说参演了一部电视剧,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表演。

对他们来说,这次在《热带雨》中的表演其实非常辛苦。特别是雁雁的角色,非常不好演。至于家乐,他会直接跟我说,你为什么要我喜欢一个老女人,我本身是不会喜欢老女人的。但是我叫他做什么,他还是会做。他一旦沉浸在角色里,就可以完全没有包袱地去往前推进。

我觉得确实有一些尴尬的地方,特别是因为《爸妈不在家》的包袱。家乐拍《爸妈不在家》的时候才11岁,他那时从彩排开始就一直管雁雁以及饰演父亲的陈天文,叫“爸爸和妈妈”,到现在都还是这样。

2013《爸妈不在家》

他每次看到雁雁都叫妈妈,因为已经习惯了,而且那个关系并没有随着拍摄完而结束。当年电影很成功,我就带着演员去了世界各地。对于一个11岁的小朋友来说,就很好玩儿,可以出国到处跑,而雁雁真的感觉像是一个妈妈那样的人物。

2013《爸妈不在家》

所以我们在拍摄《热带雨》的时候,我就跟他说,许家乐,不要在现场再让我听到一句妈妈,因为对我来说太别扭了。后来有一天,我记得是在收工之后,当雁雁摘掉假发准备回家的时候,家乐就追上去说,我可以叫你妈妈了吗?

因为之前的电影而有了这个包袱,其实既是坏事也是好事。他们虽然是我的演员,但好像已经亲到就像家人一样,我要喊就喊、要骂就骂、要疼就疼、要爱就爱,这个关系蛮特别的。

看死君:影片用了不少笔墨展现文化方面的冲突,而女主角正是教中文的。您能否谈一下目前“中文”在新加坡的处境吗?

陈哲艺:中文,是我这几年蛮关注、而且蛮担心的问题。新加坡现在的年轻一辈,甚至我的一些朋友,现在很多已经完全无法用中文表达自己了,因为已经很少讲中文。

像家乐这样十五六岁的学生,甚至小学生,你会发现他们是完全抗拒或者不懂得说中文的,中文能力非常差。你跟他讲一句中文,他会回你一句英文,这就是一个当下的现状。甚至很多爷爷奶奶,为了要跟孙子孙女沟通,就不得不开始背英文单词。因为孙子孙女都不会讲中文,所以我觉得蛮悲惨的。

华人不会讲中文,这件事对我来说是完全不明白的,而且我对这个事情非常关注。但我并不觉得以后会变得更好,或许只会变得更糟。我跟我太太住在英国伦敦,但我会提出要求,我们在家里只讲中文。

我现在有了小孩,我知道他会在英国长大,不可能有讲中文的环境。如果我们不跟他讲中文的话,他长大之后应该是不会讲中文的。而且我现在已经没法期望他会写中文,因为你在英国没可能学会写中文,因为环境所致。

而新加坡真的很糟糕,因为他是一个华人居多的社会,七成都是华人,但长期都是用英语交谈、对话,包括做行政文书、工作、Email几乎都是用英文。所以,其实电影里面很多涉及到的文化冲突,都是我这几年通过观察新加坡的家庭和社会,所积累的一些想法与感触。

看死君:这部电影延续了您上一部的主题,家庭、情感及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您是如何捕捉这些微妙的关系的呢?

陈哲艺:我是一个非常细致、非常敏感的人,而且我去到哪里都会观察人,不管是他们的谈吐,他们说话的方式,他们的穿着,还是开什么车,涂什么口红,这些都会观察。

所以很多时候,我在造型和美术上都会讲得很细。比如他们做完造型后,我会跟他们说,如果你赚那么多钱,你住这个房子,你会戴这样的手表吗?我会对这些细节非常讲究,让人物丰满起来。我拍电影,其实拍的不是剧情,我拍的是人物。

看死君:能否谈一下“榴莲”在电影中的隐喻?

陈哲艺:榴莲就是这个电影里面的禁果,而且我自己很爱吃榴莲。我是东南亚长大的小孩,在东南亚榴莲是“水果之王”。对很多人来说,榴莲真的非常非常臭,味道很重。

而且,其实榴莲也刻划着新加坡跟马来西亚的关系。因为新加坡是没有农业的,新加坡所有的榴莲都是马来西亚进口的。在电影里,老师阿玲的弟弟就是榴莲的供应商。

所以,我在拍课室吃榴莲的那场戏时,我基本上就是把榴莲当成一个禁果在拍,然后想要把它的味道拍出来。我希望这个味道是有被拍出来的。

看死君:影片结尾女主角怀孕了,这是不是给她的一个希冀?

陈哲艺:是的,因为不然这部电影就太黑暗了。你看电影里不是有一个梦境嘛,在梦境里她拥有一个宝宝。这是第一次我们看到阿玲有那么灿烂的一个微笑。你盼了那么久的事情,你到最后都不给她,那就太残忍了。但我并不是一个撒狗血的导演,所以后面还是有一个留白。

看死君:您的下一部电影会拍什么题材呢?我记得你说《热带雨》是“成长三部曲”的第二部。

陈哲艺:完全还没写,但是有一些想法,我也跟家乐有讨论过,但是他有点不愿意。我第一部电影拍的是他上小学,第二部电影拍的是他上中学,那么第三部……因为新加坡需要义务服兵役,都要去当兵两年,有些是18-20岁,有些是19-21岁,我自己也当过两年兵。

许家乐有一天就跟我说,他要去当兵了,要被关起来当两年兵。于是,我就想要拍一个当兵的故事。但是第一部电影,他爱上的是女佣;第二部电影,他爱上的是老师;那么你可以幻想一下,第三部电影他会爱上谁。

看死君:最后想问你,现在新加坡电影产业是怎样一种状态?

陈哲艺:我觉得蛮悲哀的,有才华的导演很多,但是没有观众支持。我觉得政府还是挺支持,但私人的一些投资很难找。所以我还在考虑,我要不要拍我的第三部。

看死君:一定要拍,我们超期待的。

-你想怎样?-我要hug你!

采访| 看死君;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

 2 ) 太阳,终将照常升起

在刚刚结束的第44届多伦多电影节上,这部由新加坡导演陈哲艺指导的电影,成了电影节唯一的一个设有专业评审单元“站台单元”中,唯一一部入围的华语片。这部电影虽然最终没有成为站台单元的最后赢家,但依然得到了场刊3分以上的好成绩,无疑是年度华语佳作。

说起陈哲艺,熟悉华语电影的影迷一定不会陌生,在2013年的华语颁奖季上,以黑马姿态杀出重围,最终取得最佳影片的电影《爸妈不在家》,就是出自他手。而此前,该片还在戛纳电影节获得了金摄影机奖。

“站台单元”《热带雨》

要知道,《爸妈不在家》可是陈哲艺的电影长片处女作,虽说电影奖的组委会这样的选择多少带点“一个大导演都不得罪”的意思,但也足以证明陈哲艺出众的导演功力 。与此同时,也把陈哲艺驾到了一个极高的起点。接下来他的作品,必然受到关注,也必然受到更多苛刻的评论。

陈哲艺

如今看罢陈哲艺第二部作品《热带雨》,给人的第一观感就是,导演依然让人看到了他的能力,虽不能说有惊喜,但也绝对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华语电影,可以说今年年底,这部电影必然又将在颁奖季收获不少提名,成为头号种子选手

《热带雨》延续了陈哲艺上一部作品的风格,依然把写实又略带诗意镜头对准小人物的生活,借助主人公各方各面的感情问题,抒发着导演浓浓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生活的思考。电影整体的质感非常好,慢条斯理的叙事节奏和饱满圆润的人物塑造,配合着柔情似水的镜头,让人依稀看见了李安早期作品的影子。

《热带雨》片场

《热带雨》的故事发生在导演的家乡新加坡。正值雨季的新加坡,几乎每天都会有大雨倾盆的时刻;就是在这样一个潮湿的季节,身为中学国文老师的女主人公,生活上也在经历着大大小小的几场雨水的冲刷:与丈夫的关系因为久久不得子而愈发疏冷、每天在家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学生对国文课的不屑一顾、以及她和一位男学生的暧昧关系…所有的这些,陪同雨季的到来,让女主人公的心里也越发潮湿。

《热带雨》的母题依然放在人与生活,导演的镜头或多或少的关注了时下社会许多不同的方面,有大有小;大到邻国的不安、人们对中文教育的不重视,小到年青一代父母缺失的问题、老人过世后的家产问题等等。但不管这些方面怎样展开,导演都没有让整部电影显得涣散,相反的,这些支线都更加凝固了电影的中心,为主人公心事的展开提供了更多面相的平台,也让观众看到了新加坡,或者说整个华人世界诸多类似的问题,让人不禁回味自己身边的种种

另一方面,电影主人公的经历,虽然压抑,但不会让人觉得悲哀。这又一次证明了导演的能力,他没有因为女主人公生活上的经历,就把这个故事讲成一个八点档狗血故事,而是总在适时的时候收住感情,让观众自己体味;生活的心酸和小人物如何面对,自始至终让人有一种可以慢慢沉淀的感觉

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影片的一大看点

电影的女主人公,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东方女性,或者说东方妻子,在家庭戏上,电影的绝大部分篇章都表现了她如何面对丈夫和公公,除了电影最后去找母亲,全片只是在电话里呈现过女主的妈妈的声音。可以说,她把自己的生活无保留的给予了这个有丈夫存在的家庭,可又因为一直怀不上孩子这层具有东方特色的枷锁,让她一直在家里站在弱势的地位,哪怕在公公去世之后的家产问题上,作为一直照顾公公的她,都不敢做声,一直被迫的扮演着一个“局外人”。

女主演杨雁雁颇有当年杨贵媚的风采,她的表演,恰到好处,虽然不能说惊艳,但足够让人感受到角色情感的起伏,这种起伏,并不是大波大澜的汹涌,而是思思绵绵的悲伤,鉴于主人公本身就是一个内向温和的人物,基本所有的情绪都要收起来,亚洲人的含蓄和内敛,被杨雁雁诠释的恰到好处。

女主演杨雁雁

电影的另外一个主人公,学生伟伦,由于爸妈长期不在身边,使得只有高中年级的他早熟且敏感;母爱的缺失,导致了他对中文女老师的依赖,这些让他与老师有了越界的行为。可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再早熟,在面对自己所谓的“爱情”时,还是非常的幼稚;他不懂什么叫恋爱,所以才会在被老师及时止损之后,说出一些可笑的话。男主演许家乐也不是第一次跟导演合作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让他对于这个早熟少年的把握似乎驾轻就熟。

杨家乐长大了不少

电影对于“雨”这个意向,有一种着迷一般的偏执。女主人公心事的转换,总会伴临着雨水的来去,每次在她遇到不顺遂事情的时候,雨水总是不期而至,也许导演是借新加坡的天空,给像女主人公这样性格含蓄内敛的人,一种机会,去抒发她无处宣泄的情感

电影最后,女主人公终于放下所有扰烦她的心事,回家乡看望母亲。而此时,雨季也终于结束了,回到家乡的女主人公,正巧赶上母亲把雨季潮湿的床单盥洗,并拿出来晾晒。

雨季后的床单尚且要拿出来洗净晒干,更何况经过雨季的人心呢?就如同女主人公的心,在经历这么多的阴晴不定和潮湿后,终于也要拿出来晒一晒了吧?

大雨降临,人心也变得潮湿

热带的雨季虽然漫长,但雨季过后,我们每一个人,依然要面对生活;我们终将继续踽踽前行,不会停歇。

毕竟,每天的太阳,终将会照常升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3 ) 忘年恋,女性觉醒,中年危机,文化冲撞,错认家乡(专访导演陈哲艺)

陈哲艺是谁,他是一位新加坡的创作独立电影人,他在29岁的时候,就凭借他的第一部长片作品《爸妈不在家》获得了戛纳金摄影机奖,这是新加坡的电影第一次在戛纳在国际上获得这么高的荣誉。

接着《爸妈不在家》横扫各种电影节,并在第50届金马电影节上,最终获得了最佳剧本,最佳女配,最佳导演,还有最佳影片奖,而同年竞争最佳影片的,还有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还有贾樟柯的《天注定》。

时隔6年,陈哲艺的第二部长片《热带雨》问世,影片锋芒依然锐利甚至比前作更要大胆,在平遥电影家获得最佳影迷选择奖,费穆荣誉最佳女主和最佳影片,女主杨雁雁也凭借影片斩获最佳女主角。

为何我要用电影的数据作为开头,因为坦白讲这是一部创作型的独立电影,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动作,是一部较为纯粹的文艺片,但,往往正是这样的电影,才算是马丁.斯科赛斯口中意义上的cinema。

《热带雨》和《爸妈不在家》一样,故事背景依然发生在新加坡。

但《热带雨》这一次玩得更纯粹,如果说《爸妈不在家》是事件和人物一起驱动剧情,那《热带雨》则是以阿玲这个人物为核心,是一部讲述人物的故事。

如果大家不明白我在说什么,那么请回想一下今年大爆的DC《小丑》,《小丑》就是一部纯粹以人物为核心的电影,由人物推动事件,从而产生剧情,只不过说,DC的小丑的知名度和戏剧张力,都比《热带雨》阿玲这个人物来得更吸引人而已。

回到《热带雨》,影片讲述了马来西亚的阿玲,嫁到新加坡后在一个中学做华文教师,家中有一位长期瘫痪的公公需要照顾。

由于她和丈夫之间的身体状况,结婚多年依然没有小孩,以至于阿玲开始打催产针,用丈夫的冷冻精子做人工受孕。

与此同时,阿玲在任学校有一名中学生郭伟伦,父母长期不在家,导致郭伟伦比同龄人更为早熟,但也更为孤独。

就这样同为孤独心境的沦落人,虽然是师生,但彼此之间却产生了一种近似亲人但又超出亲人的关系和状态。

最后阿玲在一场场经历和遭遇中,渐渐蜕变和领悟,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试图走出人生困境。

《热带雨》是我所见不多的华语电影的大胆题材,我指的是师生恋,影片不光是敢这么写,而且还敢这么拍,里面涉及了大量的亲热戏,可见导演和演员都豁出去了,这也成为了影片的一大亮点。

影片全片几乎都在下雨,要不然就是在准备下雨的状态,而且导演任性的全部用了人造雨,已控制雨的大小和走势,从而来隐喻阿玲人物的心境。

影片在华人文化和语言上,也做了不少思考,熟悉新加坡华语电影的影迷,都知道新加坡的华语电影,十部有八部在强化新加坡式英语来让观众取得发笑。

《热带雨》中也有不少的“snglish”,但影片巧妙的把语言和华人文化在海外的困境结合起来,甚至和新加坡这个国家对华文教育的重视和未来思考串联起来,虽然没有深挖这个议题,但不难看出影片想要观众引起重视和思考。

陈哲艺几乎蛰伏了6年的新作《热带雨》,从剧本到镜头语言,再到每场戏的细节和演员细腻的表演,这些都不难看出这是独立电影中的大片。

阿玲这个人物,也很好诠释了电影剧作人物所要表达的三大关系,也就是人和社会,人和他人,人和自己的关系。

我们能在影片中看到阿玲如何面对华人环境对女性固有的传统观念,也能体会阿玲在面对片中所有男性角色逃避之后,如何用于面对,当然最重要的,阿玲是如何面对内心的困境,最终勇敢做自己。

说到这里,大家似乎认为这是一部苦情大戏,看完胸闷到不行,相反,《热带雨》并不是一部沉重的影片,也没有所谓的高高在上看不懂,影片用了极为舒适的叙事方式,并处处留有幽默,从而给人呈现的观影感受其实非常通俗和轻松。

本期节目,我也有幸采访到《热带雨》导演陈哲艺,我整理了很多自己看完电影后的迷思,陈哲艺导演都毫无剧透忌讳全部回答了,看完他的采访,不得不说陈哲艺导演真的是文艺范十足,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和细腻的人。

接下来,我们把时间交给陈哲艺导演。

问:为何第二部依然选择女性题材?是什么源头让你创作阿玲这个角色?

为什么我会去写一个快要步入四十岁年龄段的女性角色,我觉得可能因为自己成熟了,然后成长了,《爸妈不在家》是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拍的,到现在已经过了6年,我现在35岁,也历经了婚姻的生活,成长之后成熟过后,对婚姻对人生有了一种新的体会。

你可能看到的是我对女性角色的一种观察,但我反而觉得说《热带雨》讲的不单是女人,影片其实也涵盖了我对男性,这几年累计下来,身为一个男人的观察和看法。

问:你觉得你片中的男性都在逃避吗?

我发觉亚洲社会华人社会,常常都是重男轻女的,然后从小家人都会对你说,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流泪不能怎样,有什么事情都要由男人去扛,然后你要撑起整个家。

但我反而觉得,虽然亚洲社会对男性看得很重视,但我反而这几年发觉,其实女性她虽然外表温柔,可能看起来很脆弱,但其实女性内心很多时候把男人还要坚强,你会发觉真的家庭有了什么状况,出了一件大事情的时候,很多时候男人的反应是避,或者不要去面对,或者不要去正视这个问题,你对等它自己去化解。

反而有些人你太表面去看待,片中阿玲丈夫这个角色,啊怎么这个男的这么渣,但是我觉得他是一个不懂的面对婚姻已经出现问题的男人,他的早出晚归不是他要早出晚归,而是说他在外面需要一个避风港,或者说他在外头需要一个空间。

所以他也不愿意去面对,不愿去说那我们是不是该离婚,所以我反而看到的是,女人内心的坚毅还有力量。

问:在创作时有考虑到商业性和观众吗?

我不是一个孤立的艺术,我是说我不觉得我的作品,只拍给自己看自己爽就好,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和观众有一种交流和互动。

但我不会因为说,“中国二三线城市会不会看得懂我的片子,我需不需要再写得再直白一些。”我不是那样的,我不会为了观众重新去包装去设计一场戏。

但是我写东西不管是人物和剧情,它必须要先打动我,我才能去打动观众,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是我衡量的那把尺,而且我相信,还没有打动我的东西,我是不可能呈现出来打动到观众。

问:你的作品打动观众成功要素是什么?

对所以我常常去教课,那我常常就会想说,对我来说拍电影或拍一个镜头,我常常对学生说,我拍的是情绪情感,我拍的不是剧情。

当然我发觉说,现在很多人现在拍电影拍的是剧情,他交代的是剧情,但是那个画面是没有情感的,或者那个场面调度是没有情感的,所以这个东西我会很在意。

有时候我拍一个镜头,拍了很多条,是因为我没拍到饱满的镜头,我觉得情绪还没有进去的时候,我是不会放弃的,所以对我来说,它不是交代剧情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有捕捉到我的画面是很重要的。

这部电影我学到,拍轮廓是容易的,但是你要把细节拍出来是很难的,而且我的这个作品不单是轮廓,他有很多细节,我非常讲究细节。

问:如今观众不想看太苦情太沉重的戏,你的作品会很悲情吗?

我不是一个悲观的导演,我觉得我是一个热爱生命的导演,我不希望我拍的电影是个大悲剧,我相信生命虽然很痛苦很残忍,但我是一个乐观者,我希望说最后我们还是能走出来,最后还是有一线阳光和希望。

而且我觉得越苦涩的生命,很多时候越艰难越好笑,为什么好笑因为你感同身受,影片中为什么那小孩第一次失恋,第一次感情受伤,为什么会觉得好笑是因为我们是过来人。

问:《热带雨》华人文化的思考是什么?

我很担心新加坡接下来的年轻人,华人的后裔,华人的小孩子,已经不会写中文,也不会讲华语,现在新加坡已经走到一个全英语的社会,现在从70年代开始,新加坡所有华校转成英校,所以我现在担心这个。

因为我觉得一个族群或一个社会,他必须要有根,我说的不单单是华文,甚至新加坡印度裔和马来裔的同胞,现在大家已经很习惯开口闭口都是讲英语。

我反而觉得说,哎?一个没有根的社会可以团结在一起吗,一个没有根的社会能凝聚在一起吗,那一个国家和社会要走向未来,没有过去会有未来吗,我其实对这个东西很担心。

问:如何把一部电影拍满意拍好?

我觉得电影,要拍好非常难,要拍坏非常容易,十部电影八部电影都很遭,可能不是很糟,十部电影八部电影可能你会觉得很平庸,八部里面可能就有5部其实还蛮遭的。

为什么会拍坏,因为每个阶段都很容易把它弄坏,我发觉现在很多电影都很急,比如剧本还没有弄好就去拍,很多片子你会看到逻辑性的问题,或者一些角色的人物关系没有讲得很清楚,或者刻画得刻板,所以很多时候,导演或编剧或电影公司,他们都还没有理清楚,就赶着去拍了,通常剧本本身就有问题。

当然了你找不适合的演员去演一个角色,因为什么,因为你要流量,但就觉得怎样就卡卡的,这个人来演这个角色本来就很奇怪,所以他一开始就已经是错误的,当然在拍的时候,有时候一场戏通调没有抓对,或者一场戏没有抓好,一场戏没有抓好,就(打了折扣)对。

所以拍坏太容易了,我常跟年轻导演说,先把功夫练好,先把功底练好,再拍长片。

我自己本身就拍了十年的短片,大家都说你怎么28,29岁就一鸣惊人,拿了戛纳电影节,然后又拿了金马奖,然后世界各地扫了那么多奖,然后也到了很多地方,票房也很好,但所谓的一鸣惊人他不是说,我突然跑出来拍电影,但我已经拍了十年的短片,那十年的累积,不管是演员的表演指导经验,或者是场面调度,怎么用镜头,怎么用镜位呀,我觉得这是这么多年累积下来的基本功。

 4 ) 华人文化里家人的定义是什么?他为何坚持华语创作?

这篇短采访刊载在新浪电影。

“希望新加坡的华人不要放弃讲中文,我现在总会这么担心。”陈哲艺指了指身边的演员许家乐说,“你看他,中文就讲得不是很好。”这位导演带着剧组来到澳门国际影展,就像在平遥国际影展上一样,面对镜头表达他对华语的担心。

六年前,新加坡导演陈哲艺带着处女作《爸妈不在家》一鸣惊人,时隔六年,终于出了第二部长片作品《热带雨》。一个月前,这部电影斩获平遥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被奉为2019年最重要的华语电影之一,如今在澳门影展上也一票难求。

故事依然是家庭题材,关注新加坡华人的婚姻困境,同时也反复讲述着新加坡华语遭遇到的困境。这不由得让人好奇,这位完全生长在英语家庭、接受英文教育的导演,为何会坚持使用华语创作?

我跟陈哲艺只聊了15分钟。他善于以剧本取胜,如何创作剧本?他善于创作女性人物,如何刻画男性角色?

【关于语言,我反映出的是一种现实】

新浪电影:我看您在很多场合都说特别担心华语在新加坡的困境,我昨天看了电影才知道原因。你为什么会这么的留恋并坚持用华语创作?

陈哲艺:对。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新加坡,新加坡现在完全变成一个讲英语的社会了。新加坡是一个前英国殖民地,在70年代以前,新加坡分两种学校,一个是英校,一个是华校。在英校,基本上所有科目都是英文教学,除了中文。华校是所有的科目都用中文教学,除了英文课。70年代的时候,政府把所有华校改成英校,所以现在新加坡所有学校的科目都是用英文进行,除了每周只有两三堂的中文课。

很多学生讲中文、写中文的机会是很少的。新加坡官方语言是英语,不管我们做文书、行政,领个结婚证,去离婚,或者去办任何的事情填表格,都是用英文进行。

小时候因为爸妈都是念英校的,我们在家里讲英语,也只订阅英文报,你完全不会在我们家听到中文,因为我爸不会讲华语,因为它只会讲英语。

现在,我觉得状况就更加的恶劣,也更加的困难。你看到的那些中学生,他们是我几个月里通过工作坊训练出来的一批素人演员。你问他们一句,问他们一个问题,你用华语去问,他们只会英语回答。

所以,我觉得现在新加坡的华人,面临一个蛮大的困境,很多人可能已经放弃了华语,我看很多不会讲英语的爷爷奶奶,现在反而不是他们教孙子学中文,而是他们去学很多英文单词,为的是可以跟他们的孙子交流。

你看《爸妈不在家》里的校长是印度人,但是《热带雨》的校长是个华人,这个演员是完全不会讲华语的!他从小就接受英文教育,然后去国外留学。现在,很多新加坡的政府单位里的人以及高官基本上中文都讲得挺困难的。

新浪电影:在两部影片里,虽然人们是在讲英文,实际上还是有大量很传统的华人思维和生活习惯存在。

陈哲艺:肯定有的,我反而觉得华人的一些文化跟传统,在新加坡还是保留的蛮多的,但语言和语文方面有很大的问题。

新浪电影:从全世界来看,尤其是处于两种语言或者多种语言的环境里生活的地方,会是当下文艺创作比较旺盛的领域,因为那些地方特别容易产生新的文艺作品。经历不同的语言带来的撕扯,会给你的创作带来一些影响吗?

陈哲艺:我不觉得会特别给我创作带来任何的影响。很多国外的观众看了之后,特别是大中华地区的观众看了,会觉得好好笑,为什么这个人一半中文一半英语,然后他们的英语又很幽默,但是对我的创作来讲,新加坡人讲话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我反映出的是一种现实,而不是说我特地为了有任何一个喜剧效果,把它添加进去。我们讲话真的是这个样子。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多元种族、多元语言的国家,我从小就非常习惯掺杂不同的语言。

【一开始没有想拍师生恋的故事】

新浪电影:我听说这个剧本写了三年。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比如讲有什么事最初设计的,后来又推翻?

陈哲艺:我之前《爸妈不在家》写了两年,这部电影写了三年。对我来说,剧本创作都非常漫长,因为我是一个需要沉浸的人,不只是主角的角色,我需要沉浸在所有人的角色里才可以写出来。所以,片子里面每一场戏,每个人物的每个对白,我自己都可以演出来。

甚至在片场的时候,我会跟所有的工作人员还有所有演员说,不要觉得你比我更懂这些人物,因为我跟他们活了三年的时间,就算你是多好的演员,你都没有比我更懂他们,不对的时候我是很清楚。我对情绪上的节拍、节奏、情感、停顿都非常的敏感。

写剧本的过程也没有说推翻或不推翻。我不是一个顺着写的过程,我知道很多编剧老师会从第一幕写到最后,但我是通常有头有尾,中间可能有一些很深刻的影像或者说桥段,我会写出来,而且写得非常细腻,但它可能没有前也没有后,前因后果还没有铺出来。我是要慢慢跟随着人物到底要什么,在这个时候会做怎样的决定,会做什么……然后,慢慢跟着这个人走,才可以走出来我的电影最后是什么样子。

大家看了之后说《热带雨》是师生恋,但我一开始没有想说会拍一个师生恋的故事。你看这个女人的背景,还有她生活的环境。她是一个老师,白天要教书,要备课、改作业,回到家后看护走了,她需要做饭,需要打理一些家务事。她还要照顾一个半瘫痪的公公,帮洗澡换衣服什么的。除此之外,她也碰到不孕的问题,需要打针、复诊,这女人已经忙到累到完全没有社交生活的,没时间去跟朋友看电影,没时间跟朋友喝个咖啡、喝个酒。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知道这个女人是需要救赎的,需要走出这个危机,谁可以帮到她,这个人会来自哪里?肯定不是家里,因为家里没人,老公早出晚归,也就剩下一个不会动的老人,她也没有任何社交圈子,唯一可能发生的一定在工作的地方。她是一个老师,中文老师在新加坡的制度下不受重视,大家也不觉得她的科目很重要,所以这个人不可能是校长,也不可能是周边的同事,肯定是学生。

所以需要花时间把人跟故事理出来的。我写故事不是说为了可以给你一个惊讶或者给你一个转捩点,而特别去设计这个东西,而是我从人物的角度去走转,最后怎么走还是会走到那里。她教不在乎她的科目的学生,唯一只有一个学生在乎,在乎中文也在乎她,就这一个人。所以最后不管怎样,两个人终究还是会发生某一种情感,至于会走到多远,那就看我怎么去写。

【家庭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新浪电影:关于杨雁雁和许家乐的角色你聊过很多,包括你自己也说你善于写女性人物,这部作品里老公那个角色其实很抓人。你是如何设计他和妻子之间的关系的?

陈哲艺:她老公的角色,你不能说是坏,对,我不觉得他是坏,而且也不能说他渣。

我在写这个剧本的时候,做了很多田野考察,也访问了很多妇产科医生,基本上有一半的夫妇只要经历了大概三年以上的人工受孕,就是不孕夫妇经过人工受孕、打针、吃药、什么复诊,有一半最后会离婚。为什么?

因为一个婚姻是经受不了那么多年的挫败的。一个婚姻可以建立起来,是因为有很多两个人之间的美好和甜蜜。但是如果你的回忆,两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只有挫败、失落、伤心、痛苦,这个婚姻是很难维持的。

在《热带雨》里这对夫妻历经的正是这个东西,这个男人完全不懂得面对,或者说其实这是一个已经很难挽救的婚姻。我觉得很多男人都是这样,逃避,不回家,因为待在家里就需要去面对。

家里除了二人的婚姻问题,又有他爸爸瘫痪、生病,基本上是一个并不温暖的家,那他为什么要回家呢?所以,我不会说他是一个坏男人,可能是一个很窝囊的男人,很多男人碰到大问题的时候都是这个样子。他宁愿不要去面对,宁愿不要去正视。

新浪电影:《爸妈不在家》以及《热带雨》都描绘了两个家庭,也都有一个外来者,如果我们把房子当做一个私人领域的话,两部作品都描述了外来人“侵入”到私域中带来的后果。该怎么看待外来者和这两个家庭的关系?

陈哲艺:我想的不是外人介入,很多时候,我的电影永远都在探讨家庭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家人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比如说这部电影,一家三口里有个老公早出晚归经常不在,还有一个中风的老人,家里没有生气,是很有缺口的一个家庭。

但很奇怪的是,当男生进入之后,你看他们的交流,你看他们的互动,你看他们吃饭的样子,像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家庭的图画,一个全家福。虽然这三个人是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她也不是他的女儿,只是儿媳妇,他也不是他孙子,她和他也不是母子。很多时候,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微妙,我想探索的就是这个东西。

 5 ) 不请自来

(涉及轻微剧情泄露

可能会影响观看)

2013年,陈哲艺凭《爸妈不在家》一片,在戛纳大红,金马大紫。六年之后,这个出生于1984年的新加坡导演,沿用前作的演员杨雁雁和许家乐,拍摄了《热带雨》。

故事依然发生狮城,关于一个华文女老师和她的男学生。事实上,《热带雨》是又一版“爸妈不在家”。只不过,许家乐长大了,杨雁雁变年轻了。他们从一种亲密关系,转化为另一种亲密关系。

《热带雨》的情欲禁忌,放置在三大节艺术片中,算不上多大事,但却足以把大陆观众看到哗然。即便在平遥放映,它也被迫删减了一分钟。回溯这类华语电影的禁忌源头,最近可考的,大约是贾樟柯《山河故人》的董子健和张艾嘉。一个是说英文的到乐,一个教英文的老师米娅。他们有一段情。不过,大陆版同样删到事后烟都抽不好,许多人都不记得有这么一桩案。我印象深,是因为《山河故人》的三段故事,我最喜欢这一段。

再往前,类似猝不及防的跨年龄组合,可以算上李安的《饮食男女》,以及《饮食男女》的源头,桑弧的《哀乐中年》。石挥在里面的角色,也是个老师(小学校长)。想来想去,是这一职业,最适合充当渡人渡己的电影角色。 《热带雨》围绕生、死和活着而展开。女主阿玲是“求生不得”,公公瘫痪在床,待死而不能。阿玲要应付学校的教书事务,又要帮忙照顾公公的日常起居,身心疲惫。先生冷漠不理解的消极态度,更让他们的婚姻,处在一潭死水无波澜的状态。如此一来,阿玲精神负荷过大,就连面对活着这件事,都感受不到太多生命快感。

阿玲的角色,被设置为马来西亚华人。她从大马嫁到新加坡,但还没有入籍,是中产之家。她不时跟家人联系,卖水果的弟弟也经常捎口信来看望她。单从这处开始,你就会发现,陈哲艺埋下了考据索隐的机关。从大处落笔,阿玲的人物存在,她所担任的华文老师教职,完全可以引到历史上,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如果你认为这是过度解读,那么,华文与英语的并置冲突,电视机里的马来西亚局势新闻。不难发现,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是有意被并置的两个对象。阿玲每天生活两点一线,即便开车上路,还是置身在水泥建筑和花园城市的都市生活,还有那吞噬人的热带雨。而最后一掠而过的大马乡野风貌,那里阳光明媚。不少人可能会想得更远,把华文和华人,包括模糊、无法达成的母亲身份,与更遥远的唐山中华联系在一起。这是后话了。 在阿玲一次次留意时间,注视雨刮的生活节奏中,仿佛一天不是 24 小时,而是 86400 秒。陈哲艺用寥寥几笔,塑料袋之类的意象,不由分说的豪雨,路边停车的打针注射,说出了文明社会和无望婚姻的隐疾。夫家几位家庭成员之间,貌合神离,从满月和丧事两处,即可窥见。

搭好这个人物的生活空间,观众才能如何正视另一段感情是如何幽暗滋生,疯狂蔓长,像红色墨水那样,在纸卷上打出一个鲜明印记。阿玲是否无爱可诉,找不到别的,更合适的对象。家庭婚姻生活的失败,似乎令她更执着于把学生的华文教好。

她的个性,就是较劲,不放过一线机会。如此一来,出现在她视线之内的男性,先生不见影,公公不得动弹。能说会笑,能跑会跳的,就只有学生郭伟伦。 剧情故事就不多说了。陈哲艺设置电视机里,播放胡金铨的武侠动作片《侠女》,这与现实中阿玲推着轮椅,带公公去看伟伦的长拳比赛,做了呼应。师生二人在补习授课过程中,不断走近对方的错位设置。比如两个人大啖榴莲,吮手指的美味画面,你说没有暗示点什么,那也太不敏感了。更有电梯处,另一位女老师的颜色,乃至提“钢琴教师”,都在指点观众,暗示后面要发生的故事(正如一次次停车也暗示了报废事故的到来)。

陈哲艺的电影致敬可能但不局限于:二人在校园吵架时,有一支铜管乐队,从二人之间穿过。此处,是呼应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结尾回大马,家中无人,母亲就好像女儿刚放学回来那样,回头答话,宛如侯孝贤时刻的复盘重现。华语影迷不喜欢,几乎不太可能。

《热带雨》也会引发一些争执。有些影迷义正言辞地说,那是犯罪,不要模仿。事实上,从法律道德层面,现实中对待这一类事件,会是校长的操作处理,即老师可能是过错方。 苛责师生之间,电影所采取的温柔理想化处理。那意思岂不是,对于待死的婚姻家庭,大家只能默默忍受。排卵针不断针刺之下,只是一个女人的人生转机与生命希望。大陆表现师生关系的电影,大多严防死守,不可越线。其中也有一些男老师与女学生的题材,大多是春心萌动,无疾而终。现实中,有过喜欢或暗恋女老师的男学生,十有三四。你把《热带雨》,看做是炽热翻版的《男人四十》,就简直不会感到太多意外。

有趣的是,当伟伦在雨中草地上,喊出像爱情偶像剧般,夹杂Singlish的台词。他好像真的把阿玲,当做了恋爱对象,遭遇第一次失恋。苦于无法用生育维系婚姻的阿玲,被丈夫冷落,遭家庭压迫,似乎忘记了女人本还有欲望与快乐一说。

这不该发生的爱,这总是不请自来的热带雨。 这些年,网络上的电影评价有很糟糕的趋势。不少人选择从道德观念,去抨击一部电影。比如这部电影讲出轨婚外情,那部片子是杀人狂魔。这些都是大毒草,无法接受,得彻底斩除。

看电影这种事,即便不说要你去看更大世界,接触不一样的思想,也是让一个人的思想,变得更加平和、包容。我们了解人类还有那么多悲欢,光明之外,还有阴暗,以及它们之间,晦暗不明的地方。那里有时候阳光普照,有时候会大雨倾盆。

人在许多时候,不免以为整个世界是以自己为中心,围绕自己,自己的舒适区,集体或国家在转动。当你换一个角度和位置去看,你会发现,作为无穷大的世界,作为一个个体组成的人类,它们很可能不是你以为的那样子。

这才是电影一次次告诉我们的那些事。

刊载于《中国新闻周刊》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由《热带雨》引发的观影清单

《哀乐中年》 桑弧《饮食男女》 李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杨德昌《男人四十》 许鞍华《钢琴教师》 迈克尔·哈内克《爸妈不在家》 陈哲艺《山河故人》 贾樟柯《将来的事》 米娅·汉森-洛夫

2019年度不容错过

 6 ) 时隔六年,导演带来了只给自己评阅的答卷

前半观影感受部分原始发布于“陀螺电影”,后半采访部分原始发布于“深焦DeepFocus”,现综合发布。


关于陈哲艺,相信多数人是通过第50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了解到的,那届颁奖典礼最佳新导演环节由吴宇森和狄龙颁奖,狄龙误把入围名单当作获奖名单念出,最初以为获奖的陈哲艺很兴奋地拥抱团队准备上台领奖,但很快得知是乌龙后又尴尬地坐会位置,右手遮脸,后来还好获奖的还是他,上台第一句话是“太丢脸了吧 ”,之后最终在历届影帝影后的瞩目下,从李安和侯孝贤手中领取了最佳影片奖,从此让关注华语电影的观众记住了这位当时29岁,台上特别坦诚真实的年轻导演,同时有了如此高的起点,对于后续的创作让人无比期待同时稍许担心,只不过那晚之后好几年都没有关于第二部的具体消息。

直到去年伦敦电影节的时候在BFI(英国电影协会)内影厅门口碰到了逛书店的他,过去打了招呼闲聊,发现我们都是要参加稍后开讲的李沧东大师班,难免聊到李沧东和华语电影,当时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对李沧东的喜爱,说到李沧东应该是他最喜欢的导演,还聊到当年一部入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华语热门片,当时他直言不讳,表示对用噱头,炫技术,忽略情感的拍摄方式的反感,还简单谈到新片,他只是透露有部作品快要剪出来了。再一年后,他带着新片《热带雨》在多伦多举行世界首映,之后回到现常住地伦敦,通过伦敦电影节做欧洲首映,借此机会安排了采访,又见到他,采访过程中发现一年前私下的表达和采访时公开的立场和态度丝毫没有区别,诚恳又敢言,就如他的两部作品所展现的拍片态度一样。

《热带鱼》围绕一位来自马来西亚,跟新加坡老公结婚的中文女教师(杨雁雁)的日常生活展开,多年努力要孩子但未果的她跟丈夫(李铭顺)的婚姻陷入危机,虽然白天有阿姨帮忙,但晚上照料患有中风的公公(杨世彬)的重任主要落在女主身上,她试着去了解祖国马来西亚的消息,但报道中总出现“示威“、”改革”、“逮捕”等让人不安的关键字,与家乡的母亲的联系之能是通过电话进行,事业上教的中文课学生们不感兴趣,校方也不重视,在这种事业,婚姻,家庭,身份和环境等多重困境下,她和所教班里一位独自生活,课外练武术,尊重老师的男生(许家乐)的人生有一段短暂的交集。

看完电影的第一感觉是,觉得诚意依旧,同时变得更加大气和成熟,剧作上忠于真实,包括人物和环境,最终是情感。片中演员的表演自然可信,结合丰富的影像信息和非常克制的日常对话型台词给观众留下了多层次的情感待解读。

人物设定上,每个人物都很立体,不断以细节丰富,让观众逐步理解各人物和人物间关系,形成共情,也使得随后的发展顺理成章,并不会显得刻意和戏剧华,更不是简单地设局消费观众或鼓励观众发泄情绪。

杨雁雁的表演很成功地演绎出一位传统的隐忍、坚强、怀有爱心的东方式女性,开头因打注射器而发紫的皮肤和疲惫的神情,配合窗外的雨传达人物所处的困境和精神压力和疲惫状态,与公公俩人的一次晚餐几乎没台词,但喂食咀嚼过的食物,俩人共同等饭桌上缺席的人等画面很快建立了一家三口间的人物关系。这种处处留白的拍片方式有可能会吃力不讨好,刚开始会产生疑惑忽略这些紫色的皮肤,饭桌上多出来的饭菜,为什么俩人都在意电话铃声等细节,但是随着几场雨,几次车内反光镜头显示出的后续场景和人物全貌,每个细节又变得很耐人寻味。

第二次合作,比之前变化不少的许家乐扮演了一位符合年龄的倔强单纯男孩,导演交代该人物背景同样是通过一系列影像,冰箱里的可乐和看似放了很久的个别水果,房间内挂满的功夫片,成龙电影海报,自身也练习长拳,但是公寓内其他空间挂着抽象画和英语标语,电影中未曾出现的爸妈眼中的中文只是跟中国大陆做生意的工具,这种对比显示男孩跟父母物理上和情感上的隔阂,让观众仿佛看到这位孤独的男孩的成长过程。武术比赛女主和公公替代了父母出现在场边,夺冠后一起庆功,一起吃饭,这种情况下,男孩放大和误解感情显得自然而非夸张或刻意。即使能够获得武术冠军,“征服”后挂着得意的笑脸的他,出事只能是连说”sorry“,年少的男孩,想象般脆弱,设定很合理。许家乐台上亮眼的武术表演让人想象背后的努力,导演说演员从小学武,为此角色又经受了半年多高强度训练,当时告诉教练要把演员调教到真正拿冠军的水平。

片中半身瘫痪的公公是由新加坡第一代华人舞台剧演员之一的杨世彬老师扮演,全片一句台词也没有,但演员通过细微表情的变化和动作传达丰富的情感。虽然头脑清晰,但失去发声和行动能力,生活依赖子女后,无法表达想去看新生孙女的愿望,只能以努力扭转头,多看几秒儿媳来发出类似哀求的信号,同样当儿子要告诉家庭的破灭消息时,早已有察觉的他也只能是转一下头去接受,真是看着心痛。

即使戏份较少的老公角色,也是避免了平面化。他跟老婆为了要孩子努力了八年,没有孩子的他和他老婆在大家族里处于弱势,虽然日常照顾瘫痪的父亲,但家族人员们认为这是免费住在父亲的家所应该做的,职场上压力也不小应酬不断,不难看出直到最近他一直陪伴着医诊,医院回来陪在妻子旁边躺着,出车祸处理保险也只不过说了一句很合理的怨言,我想假设同样处境下的多数人,这位男人其实付出了平均以上做为丈夫和儿子的努力,所以经多次伏笔和暗示后远景交代暧昧场景时,导演传递的情感重点是是共情女主处境,而不是对老公角色的反感。

这些导演带着关怀创作,演员们用心塑造的丰富立体的人物们一同传递着影片所探讨的重要主题,东方式情感。

或许新加坡土生土长,到英国学习定居十多年的经历带给他一种从环境抽离,客观观察的视角,片中通过马来西亚来的女主反思加速西化,丢失各类情感的新加坡,这种现象也适用于迅速发生价值观转变的国人。片中除了女主外的多数人都用英语,老公的家人们虽然地域上住的近,但关系变得功利,东方式亲情关系流于表面,与之对比女主和她的弟弟,以及母亲身处各地,生活虽然不易,但互相帮助和惦记。传达感性情感的中文课程被取代的是代表理性科学的数学,”礼义廉耻”多次出现,这些都在呼吁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更紧密的东方式情感和传统文化。影片的整体基调如片中多次突然袭来的雨般压抑潮湿,其中为数不多的温暖场景出现在公公、女主、男孩三个不同年代的人物相处的时刻,这些时刻也都是以传统文化作为情感纽带,不管是公公写在男孩胳膊上的“帮”字,女主带着公公看男孩的武术比赛,一同在路边吃榴莲庆功,无血缘关系的三人以文化和情感作为纽带形成更为亲密的家族

(如果有在海外的生活经历,会觉得这种东方式情感是特别宝贵的,追求自由,自我的西方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很平等,相处尊重和谐,表面上关系很近,但当个体变成神圣不可侵后也导致了无限远的个体群落,而非紧密的共同体。)

这种亲情关系因一方一时冲动的情欲而发生改变时注定是短暂的,对无力承担后果,出事只能不断说sorry的男孩来说是谈不上“分别”的“分别”,是一次成长教育,但对女老师来说是突如其来的命运的玩笑(遗憾目前该片的短评中点赞数最高的是定性为强奸的评价,片中老师开始是有些吃惊,但明显没有抵抗,不是因小孩强而有力,而是对于经历了不少生活带来的疼痛的老师来说,一次拥抱、一次牵手、一次性事都是为了能给儿子般的学生带来一种关怀和安慰,是出于比欲或恋深广很多的爱),却帮助走出困境,带着新生命回到马来乡下的家乡,片尾看着透过云彩照射的阳光微笑的女主,再回想看着“笑”字在公共面前露出勉强笑容的之前的她,让人联想到那句“每朵云都有一条银边”,日子虽不容易,但笑着,终归都有一丝希望出现。这种带着生命轮回的回归,显得富有禅意,电影也回归到传统文化和情感价值这一主题上

这部时隔六年后的第二部作品,对华语影坛来说是等待六年后的答卷,部分解答着当年的最佳影片是实至名归,还是名导利弊和携下新人的权衡之举,还是莫大的荣誉变成无法突破的毒药。同样以金马奖标准来衡量,《热带雨》在今年金马奖中获得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女主角,两个最佳男配角等主要奖项提名,跟《爸妈不在家》的提名数量一致,而且入围类别也很相似,只不过最佳新导演改成最佳导演,杨雁雁的最佳女配角提名类别变为最佳女主角,许家乐的最佳新演员提名类别变为最佳男配角,初次演电影的杨世彬入围最佳男配角。不管最终结果是如何(猜男配部分两提中杨世彬最终获奖,再加最佳电影,剧本,导演,女主),对陈哲艺导演来说,只不过是一部很个人的,只给自己评阅的答卷,这种认真塑造人物,通过影像传递情感,返璞归真的拍片态度,放在全球影坛也都是难得的,值得珍惜的。


以下是给深焦独家采访的内容。

深焦:恭喜您这届金马奖再次获得多项提名肯定,《爸妈不在家》的成功是否造成过一些压力?

陈哲艺:感觉媒体的压力比我还大(笑),不管是去加拿大还是香港,台湾,新加坡,大家都会提到压力。其实对我来说,比起入围或获奖,或者票房表现,我主要担心的是,我能否回归初心拍片,因为我拍片讲究的是对作品,对故事,对里面每个人物的责任和诚恳,因为电影作品,不是说你拍完它就停留在那一年了,五年后,十年后,或者更长时间后,不管是有线电视、网路平台、DVD或在飞机上都可能需要再一次重复地面对它,所以我是希望,我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作品,这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

深焦:记得《爸妈不在家》是结合您的亲身经历,是部特别个人的作品,这次《热带雨》是否同样是很个人的作品?有着现实中的参考?

陈哲艺:是的,我的每一个作品都都很个人,在创作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奇怪地电影和自己的人生渐渐走到一起了。第一部片子是我20多岁时拍的,现在我是三十多岁了,这部电影不只是我自己在电影这条路上的成长,它也代表着我人生里面的一种成长,包括经历的婚姻生活,家庭生活等等。里面女主角一直想要生小孩,我在家里和我太太也有类似经历,一位近四十岁的女人,进入生命的另一种阶段,不管是在家庭,在婚姻,还是在事业上,都碰到了一种瓶颈,她一直想要生小孩,这个(困扰)一直在,很奇怪的事,一边写着写着,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跟角色的情况交叉了,我的电影最后还是非常个人的。

深焦:剧本花了多长时间准备?

陈哲艺:剧本花了三年的时间,之前《爸妈不在家》是花了两年。这部是2014开始就弄,持续到2017,后面选角,看场景也花了不少时间。

深焦:您长期在英国生活,发现不少作者导演拍片,会把自己的身份和视角带入到作品中去,比如东西文化的直接冲突和身份问题,但这部片围绕的是很当地的一个家庭,是有特殊考虑吗?

陈哲艺:我这个故事就是讲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我觉得这也是出于忠于作品,忠于人物的出发点,对角色诚恳,这是很重要的。我住在海外,从远处观察看新加坡,反而看的更加清楚,更加细腻。如果我没有住在国外的话,搞不好出来的东西就会很煽情,可能跟现在的作品不一样,我也不知会怎样不同,毕竟我就是现在的我,但我想是会不一样的。而且我虽然住在国外,但我是新加坡长大的小孩,心里边还会有这个情怀,我拍新加坡的人或事物都带着这种情怀,希望大家也能看得到我是带着情感去拍的。

深焦:对这种细腻情感的传递来说,演员的表演非常关键,好奇时隔几年后第二次跟两位演员合作的感觉是怎样,也很好奇跟杨世彬的合作是怎么发生的。

陈哲艺:其实许家乐和杨雁雁都不是我的第一人选,不是想着要继续合作,其实一开始我根本没想考虑到他们,我跟选角的团队讨论的时候说我们要找新面孔,《爸妈不在家》的时候我们是找了10岁,11岁小孩,去了很多间小学,看了8000多小孩,这次我们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去找,去了很多中学,看了好几百个学生,筛选到了30到50个,每次我一回去我就给它们上表演课。我们弄了八个月但还是确定不下来主角,有一天翻instagram的时候,翻到一个照片,我跟制片说:“这个脸孔还不错,不如我们叫一下这人试镜。”这人当时好像是拍演电视剧,后来制片跟我说这是之前我的演员,我那时拍他时他很小,没想到长这么大了,他进组之后,跟其他筛选过的同学一样,也要经历表演训练,适应我的工作方式,但他确实是很亮眼,那我决定用他,之后就完全不考虑杨雁雁,因为他们之前演的是母子,所以我觉得很奇怪,很别扭,我就继续在新马一带翻天覆地地找,不管是舞台剧,电视剧还是电影演员,30到40岁的都看过了,但还是都找不到,后来我就把剧本发给杨雁雁,我跟她说:“我觉得你不适合,但我们来试个镜好吗?”(笑)所以他们两个也是经历了试镜,经历了一道道过程后才决定的。

杨世彬老师也是经历了类似过程,决定他之前我们找看了很多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出演过电视剧、广告、电影的老人,杨世彬他是位非常资深的舞台剧演员,从60年代就跟着舞台剧老前辈郭宝崑,在他的剧团里演戏,算是新加坡华语舞台剧演员当中的第一批,但之前是没有演过任何的影视作品,第一次看选角团队准备的视频时我是否定他的,后来我们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之后副导就建议我见一下他,我就自己跟他做了试镜,当时感觉完全跟之前看到的视频的感觉不同,所以就选择用了他。

深焦:演员们为适应角色做了特别的准备吗?杨世彬老师扮演的公公特别真实,许家乐武术表演也很精彩。

陈哲艺:样世彬老师去了一家私人的老年人医院,里边有很多中风患者,他在那呆两周进行观察,他跟杨雁雁和李铭顺反复复习怎么搬下床,搬到轮椅,换衣服等,我对细节的要求很高,假的我都感觉得到,所以开拍前做了很多的准备。

许家乐是7,8岁小学开始就学武术,但这几年他没有去练。我之前在《爸妈不在家》选他的时候,他也没有表演经验,但我看到他在舞台上表演武术的时候觉得非常亮眼,所以选的他。所以决定用他之后就改了剧本,出了钱让他跟之前教练上课,我跟教练说必须把他训练成能拿金牌的水平,他基本上是一周三四天都在训练,可能将近半年或更多。

所以对我来说创作是创作,但是筹备又会花很多时间,包括写剧本,找演员,找场地,对我来说这些细节都很重要。包括片尾马来乡下的老房子,我们是翻遍了很多地方,去找我们想要的感觉,不管是光照射进来的感觉,房子跟花园的位置关系等。

深焦:影片中有一幕对我个人来说印象特别深,就是老公叫声爸的场景,挺震撼的,但是我担心不少观众可能会错过这一幕传达的信息。

陈哲艺:其实你蛮会看戏的,因为我自己写剧本的时候,我是有被这场戏感动,但这是需要聪明的观众看出来(笑)。这个男人和他爸之间话不用太多,两人都很清楚,爸爸了解家里发生的事情,但他爸出不了声。这个片子有很多潜台词,有很多留白,电影本身最有力量的就是影像和留白的东西,反而现在华人电影变得越来越直白,很直接的跟你说,交代很多剧情,但其实对白不用太多,你只要把人物关系弄对了,其实很多时候里面的情绪不是很大,很澎湃,里面微微一直打滚的东西是很震撼的。

深焦:这种留白确实有力量,但怎么把握呢?

陈哲艺:我觉得好的电影要拍给最好的观众,比如说在中国拍片,你要考虑市场啊,考虑到二三线城市的观众啊。我偶尔去电影学院教课,不管是在英国,或在香港,或在新加坡,我跟学生们说,你想做更好的,最好的导演,那要求做最好的作者,就像些书一样,如果要成为最好的作家,那就是要写给最好的读者,而不是说现在人家都看不懂文字了,那我就写得再白点,这样才可以做出最好的作品,或者说你会继续成长,不然就是讨好大众要的东西

深焦:是的,我觉得这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包括电影节上讨好评委的作品也很多。

陈哲艺:我是完全投入情感去拍摄,我觉得最近是有很多用噱头,用反转shock观众的电影,但我不是追求那样的艺术电影。

深焦:确实坚持的电影人越来越少了,上次您去看的李沧东大师班,他算是一位吧?

陈哲艺:是的,我是非常喜欢他,那次大师班票售完了的情况下,我是联系了影展总监要票的。而且坚持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挺辛苦的,你之前问到金马奖,我们的电影不是一个美学上,摄影上,或者故事上花俏的电影,但是金马奖(评委会)能够看到我们作品的价值,评审能够肯定我们一部很平实的影片,我们是蛮欣慰的。希望观众也能够感受得到我跟我团队的诚恳和用心。


当时采访超时了突然被打断,有些意犹未尽。恭喜陈哲艺导演,不管金马结果如何,坚持初心拍出了第二部作品《热带雨》,不止是华语圈,放在全球也是位很难得的电影人,亦是难得的作品。

忽然间,好(更)想回老家帮妈晒床单,据说东北都下雪了。

 短评

后半段掉的很厉害,从公公过世,到两人别扭时还要被乐队穿过,再到最后的验孕,都因为这些意外是被设计好的而有些扫兴。但是我还是喜欢这个电影,阿公在伟伦的手臂上写下“帮”字,看比赛时轻轻的拍手(空气),让难过的阿玲望向那个笑字,我喜欢阿公的设计,摆脱了一般类似角色失去行动能力同时也失智的俗套设计,阿公很聪明,也很达观,他只是动不了。我觉得“动不了”就是我在陈哲艺的家庭电影中得到的感受,他不同于许鞍华的静水流深,也不同于是枝裕和的圆融恬淡,他就是委屈,伟伦、阿玲、公公都是委屈,我们活着,就是委身于困顿。我喜欢看阿玲送伟伦回家,那个镜头从来都是在车内,阿玲一拐方向盘,就把学生送到家了,好几次,我都看不见这座大楼的样子,没有远景,没有全景,只有阿玲从车窗内看见的未知全貌,我觉得这就是委屈。

8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能看出导演的野心,看似平平淡淡的一场婚姻危机与一段师生恋,导演试图将背景拉升至新马关系以及新加坡在中美间斡旋的处境。想法是好的,但文本结合太浅,只是浅尝辄止。影片更多探讨的,还是一个中年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处境。最大亮点,是低机位摄影,刚好是一个坐着的人看到的世界,视觉中心区域是女性的胸部到大腿之间。那是学生看老师的角度,也是瘫痪老人看儿媳的角度,背后的寓意不言自明,女性在男权社会下沦为性符号与生育工具。影片是非常克制地表现这种伤害的。那种轻描淡写,甚至会让很多人把它误认为是小清新的师生恋。但不是的,这段师生恋并没有那么清新。而我恰恰喜欢导演的处理,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戏剧性的情节,没有情绪渲染,就把它拍成了一种日常,把哭泣拍成连绵不绝的雨水。

10分钟前
  • 子戈
  • 还行

平遥场观众不止爆满,还把台阶挤满、坐满和占满,可竟然做到没一个人受不了提前离场,说明电影很抓人,从质感到剧情到将两者巧妙关联起来的节奏都非常不错。新加坡学校里不重要的中文课,或许也就像女主角在家庭中变得无足轻重,再进一步过渡到这个还没入籍的马来西亚福建女性在新加坡社会中的无足轻重,工作和家庭中的不起眼,让师生恋的建立有了压抑的合适空间,爆发起来也就不足为奇。尺度呢,几乎如拨开的榴莲那般大了。

11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平遥电影节展映】很遗憾展映的是删了一分钟的版本,聊胜于无。女主的情绪几乎压抑到底,只有烧纸、激情、大雨三场戏得以小小释放。杨雁雁演技太好了。相比前作,陈哲艺更加成熟。除了致敬胡金铨杨德昌,甚至像李安一样在婚外恋师生恋故事表象内埋下诸多暗喻。以榴莲吮指、红墨晕染与满地雨水暗示情欲与生产。以武侠片与武术的翻腾动作对应公公的瘫痪,英文与中文的割裂对应族群世代及上下级的关系。一“帮”一“笑”二字精准概括公媳、师生的三人情谊。新加坡阴云笼罩国旗无法飘扬,热带雨让人压抑透不过气,马拉西亚经历动荡则雨过天晴。只有沉稳内敛,浑然一体,毫无狗血做作。只是有些像“礼义廉耻”的符号过于明显。四星半//于金马影展二刷,并于澳门专访了杨雁雁。收获很大。

13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后半段的伟伦就像发情期的公狗……不靠谱的男人和不成熟的男孩真的都很可怕。

15分钟前
  • 江林
  • 推荐

虽然我觉得陈哲艺属于最高只能拍到八分的那类导演,但不可否认这是非常稳健的出手,平遥两个竞赛单元的其他华语片被一部新加坡电影吊打,是不是接下来要输马来西亚输缅甸了,脸都不要了。

20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新加坡独特的语言环境,给本片一种独特的冲击感,作为华语环境长大的观众,是一种惊喜。但不得不说,本片给“强奸”披上了一种奇怪的保护伞,而且并没有很自然的自圆其说。在这个大环境下,觉得有失偏颇。成长话题老生常谈,但是导演的切入点实在不讨人喜欢了。题外话,男女主在导演首部电影中饰演母子,凭添一种incestuous的诡异感...

25分钟前
  • 逢澶Ty
  • 较差

其实为人师表,林老师怎么也比八卦市侩的周老师要对路。情之所动,越是所谓的禁忌,越有繁多的负面情绪做正面养料。他们在写着“礼义廉耻”的文件夹下牵手,又任鼓乐队喧天的声浪做那咫尺天涯的背景。到底小孩心性,可莽撞也有莽撞的好处,讲究争分夺秒与写满疲倦劳损的成人世界里,哪还有这大块大块的红与黄?她想着还没有过“一起”的概念,他已经被“分手”的想法揉碎。热带雨是这一夏的症候,是马来与新加坡的凌乱,是他与她最出格又最合拍的心动。演员都很有戏感,许家乐太可爱了,盯着榴莲看的神态,超像卡咪龟。我该补6年前就标记想看的《爸妈不在家》了,这一回,爸妈依然不在家。删掉一分钟的大仇我可是记住了。@平遥

26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陈哲艺的这一部还是很厉害啊。延续了上一部《爸妈不在家》他最擅长的家庭与情感关系,同时,又往前迈了一步。表面上是一个很容易狗血的感情故事,但是,却又总是在即将狗血的时候,以巧妙的情节处理让剧情走回微妙的合理。而且在各种细节铺垫上很有心思,仅是不同语种切换就很有意思了。而在内里又有新马华人对于本土华人文化的关切和担忧,由之可以引申出很多更深的内容的。最后,杨雁雁和许家乐都很出色,不错。

2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老在看武侠片的爷爷,在习武的高中生手臂上,写了一个“帮”字,文化传承的力量喷薄而出。太喜欢看陈哲艺处理这种人和人之间那层微妙又深刻的情感和关系,尤其留白部分,看似轻触一笔,但又力道十足,回味无穷。PS:许家乐屁股好翘…

3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片名里的“带”字,更适合当作动词?

37分钟前
  • ____anybody
  • 力荐

杨雁雁的身上有张艾嘉+俞飞鸿的气味,那种只属于她们才有的,像热带雨包裹着靡糜的柔韧气味。

41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3.5;雨的降落时刻以及最后的雨过天晴成为起承转合的标识,过于呼应主题而略显匠气刻意且仍有稚拙感。一个中年女性面临情感/职业困境的选择,社会/家庭对女性的低宽忍度(开车、生育),整个社会大生态呈现的并置与杂糅(语言环境、政局趋向),三条线的糅合颇有立意;全片最动人的当属女主/阿公/学生三人同框的场景,阿公替代孩子成为联结分崩家庭的纽带,而学生则替代丈夫施以情感抚慰,他们才构成「家庭」,经由他们的在场,女主才能走出旧我,告别热带雨。

4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外显为女性和婚姻困境,实则是华语困境,也是华人困境。陈哲艺把一篇抒情散文写给中文。热带雨季不见晴天,在潮湿的新加坡社会,一场文化撕扯像暗流,在代际之间涌动,人们习惯了讲英文,不想讲华语。师生之间的越矩关系背后,是女主破裂的婚姻,是华语难以挽回的失势,你所执着的中文课,不过是对方的人生第一次。陈哲艺成了对华语仍有留恋的人。很多细节都可以带入,仿佛似曾相识、不够新鲜。可是剧本真是太好,足够吸引我走入那场雨,从头至尾甘心被淋湿。这种好体现在实笔虚写上:实写的是痛苦的妻子,全篇都是她,虚写的是,知道一切选择逃避并把压力全抛给妻子的丈夫,寥寥数笔处处到位。尽管人人都在讲英文,华人特有的家庭弊病仍旧顽固,构建在婚姻背后的“生育”,成为离间这对夫妻关系的真凶。于是当父亲去世,这个家庭最后一根纽带断了。

49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任何删减都可以致命,结果就是有人觉得那场水到渠成的情欲戏是强奸…中国导演实苦,来中国展映的有苦说不出

52分钟前
  • Amelie
  • 推荐

想要写出的字,阿公在手臂颤巍巍描了个帮。想要牵住的手,她遮盖的文件夹写着礼义廉耻。想拥有的未来,没有精子在子宫里成活。想拥有的爱情,只有雨水在热带里见证。你的婚姻成了报废的车,我的爱慕却是换错的道。这是我的第一次分手,像新闻里的吉隆坡暴动,学校里的中文课,热带突至的雨,转瞬即逝。

5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女人就应该为自己而活,你看,离开了丈夫,甩掉了情人,没有了家庭,一切都雨过天晴了!这才是真正的女权电影!ps:立一个flag,杨雁雁今年11月一定能拿影后!

60分钟前
  • 木石子
  • 推荐

所以不能生育的人其实不是阿玲,而是丈夫?那丈夫和小三的孩子是谁的?是“小三”和“小三的小三”的?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公公和学生这组人物关系意味深长,爱武侠却失语的老人和华文差却喜欢成龙的少年,几场戏就将文化的困境与传承主题揉进了你心里。相比之下女主角马来西亚移民身份和政治状况的背景表达显得就生硬了,不如《爸妈不在家》融合得自然。视听方面没什么可挑的,但情绪上还是差了几口气,后半段散掉,把握一个四十岁女人的状态导演已经尽力了,多亏了杨雁雁(有些瞬间好像俞飞鸿啊!)

1小时前
  • 琼斯黄
  • 还行

陈哲艺像是把“女人四十”和“男人四十”各取了一点点。在华人社会当女性太难了,每一个身份都是画地为牢的按部就班,能被一场痛快淋漓的热带雨掀翻的只能是少数。大马和新加坡,中文和英文,榴莲和禁恋,在对照中拆解家庭。两个主角在“爸妈不在家”还是母子啊如今竟然演情侣了,我打了个冷战~~~~~~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