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1937年的《逃犯贝贝》,属于法国诗意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但也被认为是黑色电影的先驱之作。讲述了巴黎一个盗窃团伙的首领贝贝,被设计后逮捕,望着心爱之人所乘轮船的离去,最终选择自杀的故事。
1.异于黑色电影的非典型大盗
虽被被称为黑色电影的先驱,但比起黑色电影中那无所不能的大盗、阴暗潮湿的色调、悬疑凶杀的故事线、悲观的社会情绪......《贝贝》更加聚焦于主人公欲想突破牢笼的挣扎与命运的悲剧性,他渴望自由,却因被通缉而蜷缩,终于下定决心追求所爱、却抱憾被捕。影片加入了更多的悲情基调,种种巧合堆砌出的遗憾促使贝贝的自杀,像是命运般的悲剧。(“我是个自由人!听着”虽是受人尊敬的江洋大盗,看似潇洒快活,但也被此身份牢牢套住)
2.诗意的叙述结构和视听呈现
影片开头以警官对于卡斯巴这个迷宫城市文学性的陈述描述开篇,配合人物独白展示城市的错综混乱、人种复杂,作为贝贝这个江洋大盗的藏身之地可谓是浑然天成。前期也没有对贝贝的人物画面展现,这是刻意营造的神秘感。
本片还是以较为纪实的手法去进行叙事的,但在贝贝得知情人的离去,终于下定决心离开藏身之地的时候,影片使用大光圈聚焦贝贝的神态,使背景虚化营造个人的恍惚,画面背景也从街景变成汹涌的大海。这种戏剧化的视听呈现,充分地展示了人物内心。(两人对视对女人细节的展示镌刻)
3.情节设计的紧密和流畅
本片的整体情节就在于警官对于贝贝展开抓捕行动的设计和贝贝应对此的种种行为中展开的,情节的组织紧密结合、环环相扣。片子中的一个片段非常精彩,叛徒在见到被自己陷害的皮耶霍回来时,脸上的笑容转为惊恐而后退,碰到了唱片放出欢快音乐,迎接他的却是死亡的恐惧。皮耶霍在欢快的节奏中举起枪,一个仰角镜头,他与头上墙壁的天使图案同处一个画面之中,叙事的流畅性与欢快音乐营造出反差感和谐交织。
1937年的诗意现实主义的电影《逃犯贝贝》被认为是黑色电影的先驱之作,大概也算是20世纪20年代末兴起的美国类型片强盗片的代表作品,(一是由于其制作发行于美国,二是其所谓的原型《卡萨布兰卡》也是强盗片),然而不同其他同类作品融入了温情和人性的脆弱与真实。(评论区豆友对此有不同意见,我这仅代表个人看法并不严谨学术,希望不要产生误导)。
这是朱利恩·杜维威尔执导的犯罪片,让·迦本和米海伊·巴林出演。该片讲述了巴黎一个盗匪集团的首领最终被警察设计引诱他回乡并逮捕的故事。
贝贝和加比,在爱情的危险的边缘试探的家伙
警方追捕了多年未果的逃犯贝贝,躲在如迷宫一般的阿尔及尔要塞卡斯巴中。警方使尽各种方法都没有追捕到他,于是散布了贝贝死亡的消息,绝望的情人决定坐船远去,而贝贝冒着危险逃离蚁穴般的要塞去见她。
当贝贝冲破对自由的禁锢地,港口上,贝贝的爱和对巴黎的迷恋隔着窗户向远方探寻,可他没能找到她的身影,本以为会是触手可及,然而却只余下他自己也认定的风险将他吞噬。贝贝不出意料之外地被押下船,当他隔着铁门无尽地遥望,加比仿佛感觉到了炙热的目光,她登上了甲板。
贝贝用尽全力呼喊着她的名字……
加比听到的——只有汽笛长鸣……
他用匕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轮船远去中,在铁门下死去。
他失去的不仅是情人,他知道自己在不能自由地回到巴黎。
悲剧性的结局,贝贝没能和喜欢的女人加比一起离开,他上船没看见加比,两个人错过了,贝贝被侦探逮捕带下船后,想再看看那艘船,我想他是期待看到船上的人,他看到了,加比巧合的出现在了船头,贝贝大声呼叫加比的名字,然而轮船出发的汽笛声却让加比没有听见,她没有看到贝贝,她甚至以为贝贝已经死了,船开走了,贝贝自杀了。我没有想到竟然是这样的结局。由于翻译的原因,有些台词让人的理解有些混乱,但是剧情的走向和人物的关系还是能看出来的。
其实电影里贝贝和那个叫史力曼的侦探以及加比这几个人物的关系让我觉得有些迷,换句话说是难以言喻。首先是贝贝和侦探的关系,比如史力曼已经那么接近贝贝了,贝贝也知道史力曼想抓他,然而这两个人的相处根本不像是警察和强盗,不是针锋相对,而是以朋友相称,但好像也充满敌意。我只能理解为他们是在斗智斗勇,可能史力曼并不想以传统方式抓住贝贝,他在等贝贝露出马脚吧。再说加比和贝贝,在我看来两个人的相爱算是一见钟情的老梗了,甚至我觉得两个人也许没有那么爱,不过没想到这女的有自己的老情人,她的荣华富贵都是人家给她的,但她还竟然有胆量去跟贝贝在一起,而且是她主动找上门的,不得不说,她是一个喜欢危险的女人,所以我认为她对贝贝的感觉只是喜欢,可能喜欢程度也没有很深。而贝贝喜欢加比我能理解的是,这个女人是一个美丽的人,她穿着华贵还带着美丽的珠宝,但是怎么说呢?贝贝拥有过很多女人,很多女人也都喜欢他,但他对待加比的态度不一样,他想和这个女人在一起,哪怕会有危险,我想这不止是新鲜感,也许在贝贝的眼里加比代表着巴黎,所以贝贝会因为这个女人时而开心时而疯狂。
贝贝和加比在我看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喜欢危险,两个人都给我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感觉,加比知道贝贝是危险的,但是她还是愿意去接近他。而贝贝明明知道呆在卡斯巴是安全的,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是护着他的,他还是不满足,还是想离开这里去巴黎,其实我之前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明明有安全的地方可以呆,但他还是想去危险的地方,可是看到后面我好像渐渐明白了,特别是到影片靠后部分一个女人在唱歌那一段让我好像能体会到他的心情。在这个小镇里,只有他穿的像个绅士,他的行为和思想是向往着巴黎的,他不想被困在一个小地方,他想寻找有归属感的地方,尽管那里很危险。
除了结局让我印象深刻以外,电影里深爱着贝贝的那个女人,和贝贝离开卡斯巴的那段镜头,也让我印象很深刻。那个女人对贝贝的爱让我很感动,她付出了很多,虽然她最后暴露了贝贝的位置,也许她是不想贝贝和加比离开,但是后来她后悔了,祈求警察们放贝贝走,我能看出来这个可怜的女人对贝贝是真心的,只是贝贝已经不珍惜她了。还有贝贝离开卡斯巴的那段镜头,贝贝在行走着眼前的场景一直在变幻,从卡斯巴的街景到翻涌的海水,可以看出来贝贝对未来的憧憬,他渴望离开这里回到巴黎,他的心情是激动愉悦的,我想他知道这一段路是危险的,但当他的脚步走下阶梯的那一刻,他就选择了接受,选择了面对危险。虽然他的人物形象是强盗首领,但他在选择离开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不顾一切,也看到了一种勇敢,也许用这个词形容一个非正面人物不太贴切,但我找不到其他的词了。我看到贝贝不想被困住,他渴望自由。
所以现在想想,贝贝最后自杀也许不是因为没有和加比一起离开,也许也不是因为被警察抓住,而是因为他再也回不到巴黎了吧。
Peter推荐来看的film noir展。我自己看的时候没有太大感觉,但是后面有嘉宾讲解(在学校见过的老师),才知道有一些别的可以解读的东西。 比如一般的noir是普通的人变成罪犯,大多取室外景,有红颜祸水、绝命佳人的存在,是悲剧结局。这部不太一样的是封闭的室内环境,主角一开始就是很charming的罪犯,本片里有两个女性,两个人组合在一起才导致男主的致命。 开头介绍男主被困在的这个地方那一段,可以反映殖民者如何看被殖民地(故事的地点是被法国殖民的阿尔) 从人们口中侧面描写的贝贝是一个很英雄化的,坐拥后宫三千佳丽的。实际镜头展现的贝贝是一个和朋友对手都不断有摩擦的,和ines也一起了两年时间。而且他描述珠宝的方式和手下粗鄙的描述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了他的诗意。看到第二个女生的时候主观镜头先是珠宝,珠宝,才是脸。人物的塑造很有意思。 片子里女性角色存在给了他身处异乡中的陪伴,给他离开牢笼的希望。这个片子拍于一战后,很多人被迫背井离乡,主题和意象也许来源于此。另外,男主手受伤后,立马遇到了第二个女生,也是个暗示。 视觉上,铁栅栏有视觉隐喻,灯光的阴影造型也是。
inspector又像贝贝的好友又是敌人。
关于逃离的本能欲望和禁锢的必然命运,最后一刀刺出了贝贝的悲剧色彩;“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作,充满文学性。
老电影里的北非,Casbah连绵无尽的屋顶。15.9.25 @北京法国文化中心
开头几个场景的调度很牛啊,但片子进行下去以后就完蛋了。节奏感全无,法式啰嗦贯穿,几个小弟止于每个人设计的小特点,主角完全没有吹的那么厉害。爱情来的无厘头。城寨也一片繁荣和气,偶有暗杀都是主角们干的。冲出城寨的原因虽有铺垫,但也失于简单。考虑到3几年的作品,稍微可以原谅。
又是好汉难过美人观的故事 美人长得多像Marlene Dietrich的
好讨厌的贝贝,好悲哀的男性主义电影。大景深的移动镜头拍摄街景。如果只看那些街道和人群的镜头组接,这片子该多么现实主义。精致浮夸的对话文本,和想要靠近底层的镜头,很脱节,不舒服。他爱的哪是这个符号般的女人,他爱的是巴黎,是消费主义,是资产阶级…他抛弃的也不是阿尔及利亚的女人,他抛弃了整个第三世界。
有些镜头真美啊!结局也是我所喜欢的,Jean Gabin的演出太打动人了。
8.2/10。两条线交织:为摆脱法国警方而逃到阿尔及尔的罪犯男主(法国人,已有女友)与法国和当地警方的斗智斗勇;男主与来此旅行的法国游客女主(已有男友)从相识到相爱。最终男主中了警方的计谋且女主也被警方骗着离开了阿尔及尔(也就等于离开了男主),绝望的男主于是自杀。影片有着浪漫诗意而又表意有力的高水平摄影美术,运镜与场面调度也精准娴熟,但作为传统故事片本片叙事较拖,扣0.5。另外,本片有些地方有缺乏影像意义的失焦,是技术失误,扣0.1。
贝贝真是法国男人的代名词,风流到毫无顾忌、为爱甘愿飞蛾扑火、自由的终结也就是生命的终结,在阿尔及利亚狭窄的小巷里,妒忌、仇杀、告密、赌博如旋风呼啸而过,而故乡的点点滴滴,童年的美好回忆,巴黎之梦却在阴影中慢慢酝酿,在异国歌曲与法国香颂的映照下,贝贝的故事终究成为一个悲情的注脚
啊好漂亮的镜头里好漂亮的“异域”,作为Orientalist一大代表作夸起来有种如鲠在喉的,诡异感。但melodrama得好恰当,故事表演配乐和运镜,浪子心中永不能触及的“故土”,女性化也神性化了的土地,他的FEMME of Paris。Casbah是叙事中不可或缺的背景板,但也仅限于背景板了。摆在正中的是Pepe的眼泪Gaby的钻石,是巴黎带去的风花雪月,而土地上衍生出的各色人等Slimane、Ines、Regis不过是杂音罢了【【
男主角的魅力说服力不足。无爱不活的结局总是让人唏嘘。阿尔及尔的居民区有种视觉魔力,但在这里却并未尽其用。
3.5星,爱情部分看上去很突兀,但是对贝贝来说这个女人就像是他心中巴黎的一个缩影,代表了那个城市,如果这样去理解的话那么身在阿尔及利亚的贝贝的这种看似无来由的强烈感情就很好理解了。镜头调度尤其是一些流畅的运动镜头令人印象深刻。PS老女人放的那首歌应该是影片的点睛之笔吧。。。
贝贝可以在卡斯巴错综复杂的居民区安然自在,让警察干瞪眼,一旦没有了这个屏障,侦探使出的美人计奏效,贝贝束手就擒,但贝贝心甘情愿,这是爱情的魔力,是真挚的情感体验,即使是死路,也算值得,他走向邮轮的路上,镜头轻快而舒畅,大盗由此解脱。
个性在阿尔及尔,逃匿在阿尔及尔,爱情在阿尔及尔,浪漫在阿尔及尔,幻灭在阿尔及尔,消亡在阿尔及尔。
【诗意现实主义】法国殖民背景,影片有着成熟的诗意现实特色:关注生活于社会边缘的卑微人,失意潦倒的生活以及短暂的美好感情,最终以悲观主义的伤怀基调来幻灭,宿命结局。|预示着男女间的暧昧联结,几组逐渐变紧的正反打的柔焦特写。另外一个自古至今渲染情感的手法则是:固定的面部特写长镜头,演员专注表演,面部变化(眼泛泪光等)同理弧光。(最近内地观众最深刻的类比小偷家族中的安藤樱。)2q
很难说贝贝是爱上了那位女子还是太想去远方,爱对他来说犹如困兽斗。而爱他的女子为了留住他,关他入笼,最终永远失去了他。迦班怒打眼线那场正是被激怒的困兽。
可惜看的是字幕机翻的。
打光又是那么柔和而销魂。北非连成一片的屋顶,社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诗意现实主义永远登不上去的轮船,爱人到最后也看不到自己,对比下伊豆的舞女,这是多么让人绝望而悲哀。
將愛情投射於故鄉巴黎,Casbah的異國風情十分美好,詩意寫實佳作一部。
(7/10)困在阿尔及尔的Casbah,对巴黎的乡愁让他铤而走险。故事今天看来太过浪漫实在不可信(着实像是大家一起过家家哈哈哈),不过空间真棒,后半部戏对情绪的调动也不错。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卡萨布兰卡》原型。虽然是1937年的电影,但电影镜头语言成熟、丰富得让人惊讶,即使过了80年依旧熠熠生辉。贝贝的潇洒冲动,情人的深沉苦情,警察的圆滑狡诈……每个角色的形象都是那么生动,让人难忘。阿尔及尔实在是北非最有故事的城市之一。四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