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四重奏

HD中字

主演:凯瑟琳·基纳,克里斯托弗·沃肯,菲利普·塞默·霍夫曼,马克·伊瓦涅,伊莫琴·普茨,玛德赫·杰佛里,利拉斯·恰尔希,华莱士·肖恩,Ted Hartley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晚期四重奏 剧照 NO.1晚期四重奏 剧照 NO.2晚期四重奏 剧照 NO.3晚期四重奏 剧照 NO.4晚期四重奏 剧照 NO.5晚期四重奏 剧照 NO.6晚期四重奏 剧照 NO.13晚期四重奏 剧照 NO.14晚期四重奏 剧照 NO.15晚期四重奏 剧照 NO.16晚期四重奏 剧照 NO.17晚期四重奏 剧照 NO.18晚期四重奏 剧照 NO.19晚期四重奏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晚期四重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世界著名的大提琴手,他是一个全世界广受爱戴的弦乐四重奏组合中的中坚力量。可是他却被诊断出了不治之症。接到这个消息的当下,这个弦乐四重奏组合中里克弥散出了一种压抑的情绪。终于,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情绪以及多年挑战自我的情绪积累导致了这个团体的失控。当时,他们正在准备自己的成立25周年几年音乐会——这或许是他们最后一次同台演出。这个时候,或许只有多年的友谊和音乐本身的力量才能让音乐...地狱万岁迷案追踪失忆融合WIXOSS奇葩双人行之战杭州恋恋师情探索交通查理布朗的圣诞节一级方程式:疾速争胜 第一季355:谍影特攻哥们营地搞笑之旅北漂爱情故事幕末太阳传遁入虚无阳光劫匪海兽之子沙漠中的最后时日谎言2018美国版蓝宝石项链苍穹之昴法网终结者假面骑士 The First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第三季一枝光棍走天涯国语洗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呆瓜对对碰(普通话)9600万双眼睛猜拳杀出个黎明 第二季青春动霸chua大人物第一季黑暗之罪记忆的时间理智与情感1995无欲不爱妖铃铃(粤语版)简单的事1973唐顿庄园第五季动态漫画·我靠签到逆天改命麦兜·当当伴我心偶像大师灰姑娘女孩小剧场 Extra Stage三更绑架者

 长篇影评

 1 ) 我们的关系

这部《晚期四重奏》并不容易看懂。
如果不爱古典音乐,不爱赋格,不爱室内乐,不爱精确、一丝不苟,那就很难爱上它。
影片讲述的并不是个故事,而是缠绕在故事中的复杂的人物关系。他们的关系和手中的乐器、乐团的角色惊人地一致。老头子执掌乐队,因为在鼓乐器出现之前,大提琴一直承担着乐曲节奏的重任,相应地,他作为老师也一直是四人关系中的基础。不幸的是,他得了帕金森,这不仅意味着个人艺术生涯的终止,也意味着失去他之后乐队其余三人关系的不平衡和冲突。女中提琴手显然是倾慕老师的,她丈夫一直对她的态度感到不满,认为她是为了腹中孩子和他结婚,中提琴显然是大提琴和小提琴之间的承接,也是女性最长于担任的角色;作为丈夫的第二小提琴为了乐团放弃了学习作曲的计划,可见他的才华并不亚于第一小提琴,因此,在乐团遭遇动荡之际,他提出和第一小提琴交换位置,希望自己的事业能上一个台阶,看起来这个要求再合理不过了,特别是摆在西方社会的自由竞争背景下,同样,在乐团里,第二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也常常是对抗的、较量的,因为大提琴、中提琴都只有一把,而小提琴有两把,这就是音乐生成之处,无论和谐还是对立,难分伯仲还是达成一致。第一小提琴手也并非舍不得名利,而是认为各司其职才是最好的决策,第一小提琴讲求精确,他的执掌者也总是力求精确,四十多岁未婚,对于一个健康男人而言,除了追求梦想,还有什么理由呢?但是再精确的路线也有偏差的时候,第一小提琴爱上了第二小提琴的女儿,而自由竞争又激化了第一小提琴的偏差,最终连中提琴——女孩的妈妈——都拍案而起,而且就是在老师的家里,可以想象老师离开后三人的关系会闹成什么样。
再来说说《晚期四重奏》,这是贝多芬最后时光的作品,共包含六首弦乐四重奏作品,想来处于人生末路的音乐家感慨颇多吧,曲目由英雄主义转入艰涩复杂、内涵深邃的私密世界,据说其中被作曲家本人视作其最伟大四重奏作品的“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是音乐史上公认最为神秘费解的作品,影片当中不断出现的该作品第一乐章,被瓦格纳形容为表达了“为自己所知的最为悲伤的情感”。正如影片所介绍的一样,海顿弥留之际的愿望就是听《晚期四重奏》,足足听了五天才驾鹤西去。海顿究竟想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对此曲的态度是爱恨纠结的。作为一首连垂暮之人难以把握的音乐,影片中除了大提琴手,其余三人恐怕还难以在意识形态领域驾驭它,我们的大提琴手在得病后依然能一气呵成地示范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却在演奏会现场音断台上。贝多芬说此曲要一气呵成,因为人生艰难,弓弦相磨是一世的痛快惨烈,年轻时有气力,有毅力,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积累经验奋发向前,而到了年老时却越发力不从心,莫利斯说人类在发育时“身体突飞猛进,大脑磨磨蹭蹭”,而真的到了老年,一切就反过来了,身体衰退加剧,大脑却不肯放自己停下脚步。要强的人不肯屈服,我们的大提琴手却不得不退休。毕竟乐团还要活下去,与其垂死挣扎,不如早早培养接班人。他知道自己的离去将带来乐团的调整,两把小提琴还在争执中,小提琴与中提琴也需要重新磨合,而大提琴由最年轻的人执掌,显然未来会有一段动荡的岁月,但是也只有动荡中才能求得平衡。所以此曲的结束也是新生的开始,影片选择在这里戛然而止,恰到好处。
人们认为第二小提琴是乐团的灵魂,是因为变化都在第二小提琴产生,如果没有它,第一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将是一个和谐的组合,所以第二小提琴一定是旋律中最不守规矩、藐视规则、锐意进取的“捣乱分子”,这并非影片着意刻画之处。
我们的音乐、我们的作品就是这样,它在讲述、刻画千奇百态的关系,我们被卷入其中,带着爱,带着恨彼此相处,把所有不能言说的部分融成音符、织就旋律,挥洒在奇形怪状的器物上、丝弦间。曲终人散之际才恍惚觉得留下的不是艺术,不是文化,而是我们自己的——存在。

 2 ) 多样性与提纯

让我来告诉你,赋格四重奏为什么这么成功?

首先因为他们有你(丹尼尔),你以无比的精准度让听众着迷,他们就像被耍蛇者催眠了的眼镜蛇,

第二,因为你有我父亲(罗伯特),他为乐团增加了色彩神韵和节奏,他衬托了你,让你更突出,但他从来没有掩盖你的光芒,许多乐团都拥有一流的首席小提琴手,但其实是副首席小提琴手,是他们出色的演奏令乐团更突出。

还有我母亲(朱尔斯),她演奏出音乐的深度,这是你们都做不到的。她让人莫名其妙的感到悲伤,那就是受伤的灵魂的声音吗?学习到的所有技能,能使她完美的同时配合三个大师的演出,你又是他的爱人,一个是他的搭档,另一个是她爱慕着的人。一个完美乐章的终结需要一个心胸广大的大提琴手,大门都锁紧后,情绪就可以发泄出来,我们可以坐下来,扫清我们情绪的阴霾,这是最完美的乐团。

 3 ) 131

2013年我写了一个评价,今天又有感而发再写一个。
我想很多人不知道131究竟代表什么,因为大家很多时候虽然觉得这些音乐很美,但是没有美到要去找了听一下的地步。就更不要提,不仅仅是听这一步,而是把作曲家的作品比较完整的听一次,然后在寻找各种关于此作品的评论,再自己回想一下。这样做太费劲了,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干。
其实关于贝多芬晚期作品,应该算不是被很多人理解,而且可以算一直不被大多数听众欢迎,以至于比较少被演奏。而相对应其他的几首,131算比较能被接受的。不过我觉得131也有一个不足,显得比较琐碎而零散,或者说比较得不够完整的团结为一体。当然我这个说法,是说作品本身,而跟电影无关。我想唯一相关的可能就是因为琐碎,所以才容易被分割,才容易做成一块一块放在电影中。
问题在于电影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作品,是不是有更深的寓意?好在现在关于贝多芬晚期作品的网上言论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查。
我只能说以我个人的浅见,我任务这个电影选择这个作品为核心暴露出他们对音乐特别是贝多芬音乐了解的不足,或者更加准确的说他们应该更多的去了解一下贝多芬。他们只能说对这个作品有所了解,而急于去说自己想说的事情,从而忽略了很多东西。
就如同我很反对用例子,更加反对用比喻,去解释一个概念。
问题在于贝多芬应该应用了很奇妙的技巧,在展现各个不同的主题的交织,在不确定中不稳定中透露出确定和稳定。这不是一种平常的稳定,而是一种在不稳定中瞬间的稳定,在不和谐的动态中一个瞬间的和谐。而当每个乐章结束的时候都有明确的结束音,这只是告诉你这个瞬间过去了,虽然会有下一个瞬间,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过程。
虽然在作品中主角来回切换,但是归根结底高音还是小提琴的。主题可以没有唯一,但是主题就是主题,否则就只能算一些细碎的线索。
据说晚年的贝多芬,也就是写这个作品的时候的贝多芬,已经过渡到一个新的阶段,已经从扼住命运的喉咙过渡到天人合一的与神同在的贝多芬,但是作品其实更难理解。到不是说贝多芬这个时候的作品更加复杂,内容更加风格丰富,而是说他做了更多的思考,应用的更加有突破性的结构方法。已经突破了经过斗争达到和谐的这个循环。
而这些都是这部电影没有表达出的。看了这部电影,我有一种小孩子跟老头子上人生课的感觉。或者说他们还想给别人支出一条道路,而不是尊重别人可以够自由的去选择各自的道路。他们更愿意去搞所谓的惩恶扬善,而不是去发掘人生选择的无奈。

 4 ) 不知道怎么起标题。

  看片的中途我一直都在想该怎么写,写出我看这篇片子的时候心理面复杂的感受,当一部片子让你感同身受的时候,就不再会去在意,这是烂片与否。
   我也不是专业的琴手,但是只要在乐团里的人,不管是业余或者专业,都能感受到类似的气氛吧。
  我想起我刚刚进团的时候,跟学姐一起在一声部,因为我们是民乐团,也就是类似第一小提琴手的位置,负责主旋律,我练琴很懒,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很不错,因为我总是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感觉,我觉得我是有天赋吧或许。当时和我一起进团的那位,我基本完全不认同他,因为他就是注重技术和该做到的那些,力度,音准,强弱变化,完全要按照乐谱,我很讨厌这样练琴的人,另一方面,他勤奋十倍于我。进入乐团的第二年,我们在准备一场音乐会,当时学姐们都退出了,我带着新入的学妹在练一声部,他是二声部。但是有一天,他告诉我,指导老师想让我们两个的声部互换。当时我的心情非常差,我觉得我会退团甚至不去参加这场音乐会,因为那是一首非常简单的曲子而且我练有一年了,之后我根本不想练琴,更别提配合他的一声部。就跟片里一样,不管老师或者其他成员告诉我二声部有多重要,你都会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我简直都快自我厌恶,难道承担不起一点信任,哪怕只是一首曲子,一场音乐会而已,况且我根本就很讨厌他的风格,这首曲子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但是没有办法,你就得承认,他是一声部,而你,永远只能是二声部。所以当罗伯特对丹尼尔说,“释放你的激情,有我们三个罩着你。”的时候,我整个就TAT 因为罗伯特的心里是永远不会认同自己比他差的,但是如果你想要曲子完美,变得更好,唯一的办法就是迎合他,当他更好的时候,你就会变得更好。即便当有一天,他的演奏会让你心服口服,你依然会想:“我也能做到。”
    其实对于乐团的情节上,我感觉这部片非常的真实,起码在看他的时候,我会想起我的。
   感情的部分虽然很洒狗血,但是他还算最后自圆了其说。
   就算在看的过程中你想说,这片真烂,完全跑题啊,你到底要说音乐还是说什么啊,这样。

  但我想最后几分钟的舞台和演奏可以为他赚回所有分数。
  因为当你站在舞台上,没有什么还能成为问题。

 5 ) 色彩、质感和节奏

“我妈常说,时机向来不会成熟,所以时机永远成熟,罗伯特。” “你妈妈说的,上帝保佑她!” “事实上,我享受这个年纪,我喜欢什么都不用向别人证明的感觉。上台坐下,然后演奏的感觉真好。” “我们需要对抗这种萎缩,我们得加大动作,以便控制帕金森症,而不是让它控制我们。所以,我们要主动运动。” “昨晚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情是真真切切的,罗伯特,你明白吗?而且你不能否认这些感觉,你得享受生活,感受一下。” “他为乐曲增添了色彩、质感和节奏,他总是在加强你的演奏,烘托你,但是却绝不喧宾夺主。”“许多四重奏乐队都有优秀的第一小提琴手,但是第二小提琴手的素养才是决定四重奏是否出色的关键。你父亲很棒!” “往事着实令人着迷,但是生活难免会磕磕绊绊。我无法相信就因为一个极其可悲的夜晚。”

“这是寻找真谛的唯一途径,当伟大的作曲家们想要传达最真实的思想和感受,挖掘自己的灵魂时,他们总是使用四重奏的形式,一向如此。如果他们足够勇敢。” “恭喜你,先生,您刚从一位音乐家手里夺走了一把好琴。” “人们希望老人死去,他们不会真心为老人哀悼,老人们很特别,人们无动于衷地看着老人时,内心会思索他何时死去,但只有老人知道上了年纪的人什么时候死去。”

”卡萨尔斯总是强调事物好的一面,也一直很享受这样的生活。他喜欢鼓励,至于其他的,就给白痴们去担心吧!用西班牙语说,就是那些吹毛求疵的人,我可以以感恩之心对待,所以你也得这样。即使为了仅仅一个乐节,一个精彩瞬间。””哇!帕布罗卡萨尔斯,真正的赢家!”

 6 ) 《晚期四重奏》:无不散的晚年重奏曲

一支小有名气的弦乐四重奏乐团,准备在成立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举办一场演奏会。正当四人在紧张排练贝多芬的《晚期弦乐四重奏》的时机,最年长的大提琴手被诊断出换上轻微老年痴呆症。另外一对夫妻提琴手由于“第一还是第二”的意外争吵,引出丈夫的一夜情直接导致婚姻走向破裂的边缘,而“第一”提琴手却偏偏在此空挡龌龊的上了“夫妻提琴手”的女儿。知名“四重奏”搭档瞬间反目成仇,即刻间就要成为“四挨揍”。当然,结局是意料之内的,演奏还是要继续的,感人也是不可避免的。

影片由以色列导演雅荣·兹伯曼执导,联合强势的卡司阵容,老牌硬汉克里斯托弗·沃肯,臃肿的影帝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才情兼具的大妈凯瑟琳·基纳,还有80后的英伦小女伊莫珍·盖伊·波茨。围绕老年情怀,一语双关的演绎老年四搭档的重奏曲。其实,真正令人陶醉的重奏桥段不多,重心强烈偏移到四人中乱七八糟的那些事。老年痴呆症,谁是第一第二,勾搭粉丝上床,20多年的困惑婚姻,忘年之恋,暴力一拳。把诸多大众们喜闻乐见的重口味揉搓到一起后,来个高雅的四重奏收尾。让观众们在唏嘘不已过后,再抒发一下天下无不散宴席的情怀。

看着各位大师级戏骨为我们彪戏,实在不应该再挑三拣四,只是这一塌糊涂的剧情实难引人感悟,凭此冲奥真是勉为其难。值得一提的意外亮点是,最后5分钟大提琴手告别舞台后,换上的那名亚洲面孔的女接替人,没注意到的童鞋可以回味一下,准备看的童鞋一定不要错过,一看那就是练家子身手,那投入的激情,夸张的动作,完全一副舍我其谁的气势,发挥出贝多芬音乐的癫狂气质,尤其凸显其他三人的装模作样,尽管只给了人家不到10秒的表演镜头,也足以证明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的质朴道理。

 短评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3分钟前
  • Mirec
  • 很差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或许是个过于平淡的片子,不过戏骨就是戏骨啊。。。

5分钟前
  • The_Carrot
  • 还行

孩子在地铁里念出奥格登的诗句,诗句哀悼衰老;病人在美术馆看破林布兰的眼神,眼神写满死亡。年幼的生命读不懂衰老,病痛的肉身看不破死亡。人生就是一场不能暂停的四重奏,在漫长的演奏中,乐器会走音,乐谱会模糊。心生不甘,死亡侵袭,都要坚持演奏。用最好的马毛做琴弓,降服如野马般无常的命运。

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莫执着于我因何来到此时此地,专注于我下一步要往何处去;莫执着于我下一步要往何处去,专注于此时此地。在开始之前,结束之后,万物永存于现在。

12分钟前
  • 曹槍槍
  • 推荐

舒伯特临终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听到贝多芬的131号作品,弦乐四重奏,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每个人心中一把琴,抒发各自对命运的感念。强大卡司,细腻情感,两首诗歌,伟大的131号。贝多芬说,演奏131号作品时不、可、以、停。

14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都是很有功力的演员,剧情有点矫情啊。

17分钟前
  • 哆啦哆啦
  • 还行

生命有如赋格。提问,回答,前逃后追……然后彻底释放的飞翔!PS:哭湿一包湿巾!音乐的美,妙不可言!

22分钟前
  • L.L
  • 推荐

题材新,口味清,内敛,煽情少。剧中舒伯特死前,听贝多芬131,是男主离团的隐喻。光享受音乐,也是件不错的电影

24分钟前
  • 大脸
  • 推荐

沃肯的最佳男配有点悬啊

28分钟前
  • 司岱朴
  • 推荐

最后演奏会上四个人眼神交流和身体语言的各种展现很棒,沃肯年纪越大戏越好了!

31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演技是没的说,但四人的感情和生活的叙述有点浅和乱。

36分钟前
  • sherwoodsylvia
  • 还行

首席小提琴特别眼熟,看了半天才认出是终极斗士里的GAGA先生,这切换的也太无压力了

41分钟前
  • DuoDuo🐿️
  • 力荐

真好,特别好。艺术永远与人的内心直接相通。

46分钟前
  • 心锦意阑珊
  • 力荐

光是soundtrack顶的了三分。

49分钟前
  • 潘驴邓小仁波切
  • 推荐

二十年唇齿相依,台上他们默契无间,台下却各有藏不好的故事、逐不去的隐痛和解不开的心结。生活总是凌乱的;音乐,却自有凌驾一切的秩序与纪律。在这最高纪律统御下,巨轮泰坦尼克倾覆前,亦可罔顾死亡咻咻逼近,从容尊严再奏一曲。同样在这纪律下,一切需求皆让位、皆暂缓,纠结纷乱瞬间亦可被抹平。

52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四位老戲骨合演一部講述中年or老年危機的電影,選擇了正確的卡司演出一個合適的故事,奠定了影片品質,外化的戲劇衝突和內斂的敘事手法,加之精彩的配樂,佳作一部。影片分別展現四位老夥伴各自的煩惱,健康、事業、愛情、理想,生活本身便是煩惱,但沒有煩惱又怎麼稱得上生活呢?

56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Keener的角色比较弱,不应该,但也不需那么苛刻

59分钟前
  • Nightwing
  • 推荐

Poots。

1小时前
  • 冥想高潮
  • 还行

每次人物心情到一个节点时,音乐都会响起。感觉Robert和Jules吵架声音都有工整的对位哈哈。情感刻画得也特别好,虽然很想责怪乐团成员都太自我了,但Robert谈到自己的困境、Daniel谈为什么放弃独奏为什么坚持四重奏还是特别能让人产生共鸣。感觉电影把演奏家的人生各方面都展现了,包括love&passion。

1小时前
  • 斜杠过多王静阁
  • 力荐

音乐传递感情,没有感情音乐也受影响。结尾的谢幕还是挺伤感的,中间老乱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