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活着

HD中字

主演:伊丽莎白·赫兰德,比约恩·恩隆德,Jessika Lundberg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你还活着 剧照 NO.1你还活着 剧照 NO.2你还活着 剧照 NO.3你还活着 剧照 NO.4你还活着 剧照 NO.5你还活着 剧照 NO.6你还活着 剧照 NO.13你还活着 剧照 NO.14你还活着 剧照 NO.15你还活着 剧照 NO.16你还活着 剧照 NO.17你还活着 剧照 NO.18你还活着 剧照 NO.19你还活着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你还活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瑞典小城,形形色色看似普通而又古怪的小城居民。天天神经质般叫嚷“没有人理解自己”的胖大妈,破坏别人宴席而被宣判坐电椅执行死刑的中年大叔,一边做爱一边念叨银行基金赔钱的怪男人,口不择言伤害到对方的争吵夫妇,听了二十七年精神病人倾诉已经不堪重负的精神科医生,一个随时都会解散的业余乐团,敢于追求爱情哪怕只是梦境的女孩安娜……一段段看似毫无联系的生活片段,或荒诞滑稽或离经叛道,却共同讲述着人与人之间爱与被爱的幽默悲喜剧。  由广告鬼才导演罗伊·安德森执导的诗意另类影片《你还活着》,以短篇散文诗般的笔法描绘了芸芸众生,一幕幕有关伟大与卑微、欢喜与悲伤、自信与焦虑、爱与被爱的平凡小故事。乌斯特雷姆寻找梦幻岛五台山儿女英雄传豹1963太空群落匿名动物养蜂人(普通话版)小蚂蚁之环球大冒险解剖室灵异事件之男生宿舍密探2016从海底出击罗比和托比的奇幻冒险告别王者(普通话)外来媳妇本地郎第十部命运航班第四季名家十大顶尖照片太阴指滑向未来遇见你真好心动频率龙之心2蓝色潮痕苏利文的旅行鲨鱼名酿家族Nneka漂亮的蛇终站对不起,我爱你爱无所罪卡西克呼叫卡西克万劫不复法国四日天鹅绒兔子警察世家第十一季降伏魔女的手段国语守望的天空超能警探寻找她你们所有人的脸火舞风云破浪隐市奇闻录2

 长篇影评

 1 ) 流动的彩色胶片

影片一开始,就注意到屋中的奇特光线,没有强光,没有暗角,男人趴在床上。不禁想起Jeff Wall。不过加拿大人的作品远没有这位Roy Andersson干净----是真的干净哦----布光,场景,人物,真实中间透着怪异。
当一个男人(后来送花被夹在门里的那位)隐出在怨念胖大妈身后的树旁,不禁一乐,这构图,这颜色,这人物,很是现在摄影流行的调调么。
接下来的场景,简直就是流动的彩色胶片,目光所及之处全是细节,导演一丝不苟的处理着每点每滴,所有人物的表演,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都是中心,没有夸张的动作表情,没有强烈的光线和色彩,甚至于道具---比如宠物---都是一丝不苟(就是那只狼狗叫的太过了),从老师哭泣的那个场景,开始注意窗外的布置,不禁感叹Roy Andersson去转行做摄影肯定也很火。
很喜欢这样的电影,比看某些照片更调动人的情绪,像精神病医生抱怨和被胖老婆压在身下的大号手那几个场景,简直就是张嘴说话的照片么---表情始终如一。


ps:看到imdb有人写Roy Andersson用了3年时间拍这部影片,决不是虚言啊

 2 ) 知足吧,幸好梦未成真

知足吧,活着的人,在你那温暖舒适的床上
——歌德
借着这句诗,我仔细地做着电影的场景笔记,较《二楼传来的歌声》,导演Roy Andersson沿袭了一贯的拍摄手法,冷峻,固定机位的冷色调小景别长镜头,一景一镜,只是和《二楼传来的歌声》里完全固定的机位相比,这里有几个镜头是用移动的摄影机来完成的。
电影由一个个短片构成,大多可以独立成篇,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荒诞的人生百态,离奇的人忧家扰,光怪陆离,甚至有点超现实主义的夸张,但又不至于让人觉得烦闷,枯燥,虚假。各个故事点到为止,中间多有戏剧性的黑色幽默小插曲,颇有亦喜亦忧的快叹。
来看故事中的四个梦境。
第一个是第一幕睡眠中人讲述飞机轰鸣,炸弹轰炸。
第二个是聚会上打碎杯盘瓷器,被判死刑,并罚电椅三次,原告一直在一旁陈述着瓷器200多年的历史。
第三个是一个叫Anna的女子爱上吉他手米可,并终成眷属,在移动的房间里弹着吉他接受着窗外众人齐声的祝福。个人以为,这一段及其精彩,运动的房子慢慢揭开面纱,静动结合让人遐想无限。
最后一梦是酒吧里男人叙述自己在空中飞翔,向着地面的父母打招呼。
纵观这四个梦,前两个都是比较骇人的,后两个比较温馨,而电影结尾又与首段一梦成呼应,并排的轰炸机出现在城市上空,画面嘎然而止,留下无尽悬念和迷思。人们讲述梦境,乐此不疲,不管有没有人在听,前两个梦都可谓自言自语,后两个则是在酒吧里,对着不相识的人陈述,看不到听者有任何反应。
提到了酒吧,不得不多说一句,画面重复出现,酒保摇铃,说这是最后一波了,明天是新的一天。不妨认为导演的主题就借酒保之口说出:“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分析一下并非如此简单,重复势必是强调,从电影里也没看出第二天“全新”在哪里,一切如常地进行,酒吧还是聚满面无表情的人,人们依然在说着互不相干的话,然后在最后一波铃响的时候涌到吧台,意犹未尽地喝最后一杯。借酒吧这个让人喜让人忧,让人亲近让人忘却的地点反复上演同样的场景不如说它在告诉“明天还是一样”,烦恼继续,生活不会有丝毫改观。
而明天是全新的,大可理解为,明天幸福就会来敲门,而对幸福的理解,不是一定要比今天好,而是不比今天糟。个人认为这才是电影主题所在。你还活着,日日相似地活着,导演在《二楼传来的歌声》里一语中的,“每天这样重复着多好”!
联系梦,电椅死刑的噩梦没有成真自然好,鸳鸯成双的梦破碎不免让人感伤,飞机炸弹的梦最后似乎成型,会不会将整个城市夷为平地,观众看不到。好梦破碎,噩梦成真是不幸,但更悲剧的却是美梦成真,变成现实的梦更让人无所适从。这些芸芸众生,见天抱怨,没有遭到轰炸,已是幸福。既然最好的情况没有出现,那么就祈祷着不要出现最坏的情况。知足吧,活着的人,幸好没美梦成真。
顺便一提,导演构图颇为讲究,因视网膜所限,往往一眼看不尽全屏,但如果分点精力注意周围拐角隐藏的内容,则会大呼过瘾。比如,老头厌恶楼上发出的吱呀声,用扫帚敲天花板,却被对面窗户上的人尽收眼底,颇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意蕴。还有那个餐厅里的小偷,鬼鬼祟祟而光明正大,裁缝店里终不忘到手的皮夹,小人物演得活灵活现。送花的人被拒之门外,邻人放狗汪汪大叫。可以说所有边角画面无一不具有巨大的张力。

原文:http://yanhaibing.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23.html

 3 ) 有點怪誕有點古靈精怪但又不失幽默有趣令人一笑的電影

來自瑞典及德國的電影, 原名"Du levande", 導演是瑞典的Roy Andersson.

有點怪誕有點古靈精怪但又不失幽默有趣令人一笑的電影.

五十段人物故事, 大都是一take過. 好些都給人深刻印象.

打破人家二百年古董食具被判上電椅死刑的男人; 終日叫愛人及狗滾開卻又不時說自己一會兒會回去的胖女人; 一叫last order, 所有客人都紛紛走到bar枱前落order的酒吧; 胖女人和男人做愛, 男人卻躺在床上一味說著銀行的基金及投資; 雨下個不停好像在對世人控訴, 人人都被滂沱大雨嚇倒; 精神科醫生對著鏡頭說幹了廿七年, 累壞了; 剪頭髮的人也會有心情不佳的時候, 結果就是把怨氣發洩在客人頭上; 被剪了個醜樣髮型的客人在工作會議中見大客猝死; 老師一踏進課室便哭得失控, 原來是與丈夫吵嘴; 在地毯店工作的丈夫也因與太太吵嘴而在客人面前下淚; 少女發夢與搖滾樂手結婚, 行走中的屋就像火車軌上的車卡, 群眾都在車廂外揮手祝賀...

色調是一致的淡淡灰灰的. 也著重音樂. 都是管樂較多.

故事雖沒連貫, 但不會太沈悶.

人生有時就是如此光怪陸離. 電影不是萬勿錯過那種, 但有點可愛有點開開眼界.

 4 ) 生活轰炸机

依然是罗伊.安德森的城市众生相,疏离,荒诞,怪异,幽默,讽刺,现实。拒绝宏大叙事的片段式拼凑,小人物们的喜怒哀乐。

管弦乐队成员们一个个在家练习乐器,吵得老婆们惊声尖叫。胖女人与胖男友闹着矛盾,随后胖女人高歌一曲,身后的追求者从大树下窜出,手拿鲜花,附和着女人的歌声。餐厅厨房里的厨师们隔着玻璃橱窗看向窗外,一个老人推着手扶车缓慢前进,牵着的宠物狗被绳子缠住在地上拖行。这一系列片段组合而成的开头梦幻十足。

一个参加家庭聚会的男人开着车被堵在路上,他抱怨着无聊,压抑的家庭聚会,想要做些有趣的事情来调节氛围。于是他扯下了亲戚家餐桌上的桌布,结果露出了桌子上的纳粹标志……由于打碎了亲戚的古董瓷器,他被判电刑。行刑时,亲戚们坐在刑房外,隔着玻璃窗观看,有的吃着爆米花,像是在看电影一样........但这一切,都只是他堵车时打发时间的幻想……

一场隆重的宴会上,众人齐唱歌曲,到最后大家甚至站在凳子上歌唱。其中一个来宾是个教授,他中途被告知儿子来电。在与儿子的通话中,儿子找他要钱,他的儿子到处要钱,各种亲戚都被要到,这让教授倍感羞耻丢人。但最终他还是答应了给儿子钱。

年轻女孩一心寻找自己心爱的摇滚歌手,他们曾在酒吧有过一面之缘,结果被胖女人和胖男友的争吵打断。她来到演出后台,遇见了管弦乐队正伴随着雷声和暴雨进行着练习,但就是没有找到摇滚歌手。

在一家餐厅里,一个中年小偷偷走了不停打电话炫富和炫耀品味的光头男人的钱包。接着小偷拿着偷来的钱结账走人,并为自己买了一套定制西服。

干了27年的精神病医生面向镜头发泄着自己的不满,他宣布不干了,不再为自私自利的病人们服务,不再讨好病人,不再给病人们找乐子.........作为一个倾听者,整日面对荒谬的精神病人话语实在让他崩溃。

胖女人的追求者手拿鲜花敲开了胖女人的房门,当他伸出手中的鲜花展现给胖女人时,胖女人绝情的关上了门,而花则卡在了门缝里,尴尬不已。

一个瘦成皮包骨的男人与肥的流油的老婆采取女上男下的体位啪啪,女人不断发出呻吟声,而男人则不断念叨银行基金赔钱的烦心事。

一个公司员工为了参加一个重要会议而提前去理发。结果因为交流不畅和态度问题他惹恼了理发师,理发师强行推光了他中间的头发,只剩下两边两撮头发........最后理发师消气后帮他剪成了光头........光头的他来到公司开会,结果领导由于业绩下降压力太大而猝死在地.......

女孩幻想着自己穿着婚纱和心爱的摇滚歌手在房间里共度二人世界,歌手为她弹着吉他,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房子如列车般行驶,最后慢慢停下,窗外的人们涌向窗前给他们送上祝福,随后列车再次启动,驶向远方。只可惜,这一切浪漫戏码都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最后在众人的注视下,大量轰炸机出现在城市上空,就如开头从睡梦中惊醒的男人所说,他做了一个炸弹从空中落下的噩梦,既恐惧又期待。

 5 ) 你还活着

细细碎碎的小故事,彼此没有逻辑关系,忧伤而又幽默,里面很多人物的生活都不容易而且悲伤,但倾注了编导(也是他自己编剧的)某种若即若离的注视——这种注视产生了幽默。在生活的不如意上所生长出的幽默,似乎有着存在主义的一些轨迹。推荐可以买到或下载到的同学都去看,真的是拍得很漂亮。
 
影片的色调被一律地处理成粉色调,有一种矇眬(不是那个“朦胧”,从目)的距离感。恩,由于影片很大部分都是在拍摄一般的生活场景,所以出现太残酷的幽默的话,那现实感就会过于强烈,这样就会和接下来出现的一些非现实的场景有美学上的冲突,粉色模糊感的色调处理,把这种冲突弥合了起来。(中国电影里在现实主义的框架下出现非现实场景的,《三峡好人》其实做得不错的,贾樟柯没有采取变色调这种方法来调和矛盾,而是直接用取景器把正处于巨变的三峡库区拍了下来,因为这个景色已经是一个现实主义奇观了,它的奇观性使得其与后来的非现实场合有机融合起来了。)
 
另外,导演把这种色调与简洁主义的布景联系起来了。现实生活中的布景是完全不会这样简单的,导演把生活中那些现实存在的小悲伤与小兴奋安置在这样根植于现实而又与现实有一定差距的简洁布景中,不仅使得这些情绪脱离了平时束缚它们的现实场景,跳了出来,而又使它们游离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引得观众进入某种可以体验现实情绪的非现实叙事。(北欧极简主义家居的哲学基础,似乎也是存在主义的。)
 
剧情像散文一样松散,枝枝桠桠不断:一个大妈很悲伤,她怪别人不理解他;一个女孩爱上摇滚歌手,并做了一个美梦;一个松散的合奏团;一个老师上课的时候哭了,因为她丈夫今天早上骂了她;一场暴雨;。。。总之都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但在导演的调度下,似乎都取得了一种“发现之美”,这是对生活中的细节重新审视之后才能发现的一种东西。上次觉得很好看的一部片子小栗康平的《被埋没的树林》似乎也殊途同归的表达了这种对于生活本身的回归,难道这是将来电影的一个方向?生活伦理似乎是西方后现代主义退潮后所重新发现的一个重要东西。
 
另外对于非现实场景的描绘,最喜欢的一段还是结婚那一段,最后的飞机似乎不大能理解。

 6 ) 《你还活着》:知足吧,活着的人

■入评理由:瑞典著名导演罗伊·安德森有着“滑稽版的英格玛·伯格曼”的称号,作为慢产型导演,这是他时隔七年之后的新作。

■片名:《你还活着》

■导演:罗伊·安德森

■主演:杰西卡·卢德伯格

■上映日期:2007年9月21日(瑞典)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通过小城中形形色色的古怪居民,影片对现代瑞典人的生活状态进行了一次戏谑扫描。

细分不同地区的欧洲电影,可以发觉它们是如此迥异。东欧的诗意长镜不会在英伦三岛出产,热情的伊比利亚半岛又远去于寒冷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正如气候环境所决定的,北欧电影与生俱来就带着“冷”的气质。冷,可以注为冷静、冷调以及冷色,从瑞典的英格玛·伯格曼到芬兰的阿基·郭利斯马基,莫不如此。在罗伊·安德森《你还活着》中,冷还可以有着“冷笑话”一说。罗伊·安德森被称为“滑稽版的英格玛·伯格曼”,他的作品乍看上去相当严肃,却随处寻得着黑色幽默、荒诞情景。不过称呼罗伊·安德森为冷面笑匠并不适合,他不是为了让观众发笑而堆砌笑料,这个有涵养的风趣老头喜欢在电影里挖苦一下瑞典人、讽刺一下社会文化,而这无伤大雅。

罗伊·安德森的第一部长片要追溯到1970年,2007年的《你还活着》是他的第四部长片。前后相距近四十年,相当于每十几年拍摄一部电影,这固然可以理解为慢工出细活。整个生涯中,他并没有远离人群,跑到小岛隐居或者远离瑞典。不在电影圈的一二十年,罗伊·安德森创办了公司和工作室,拍摄了大量短片和商业广告片。

《你还活着》就是由众多小人物组成的一个长片,里头有医生、理发师、中老年夫妻、年轻的姑娘小伙,一个聚集了无处可去人们的酒吧,一队不介意丧喜事的业余军乐团。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小城中,但彼此活动范围却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以划分为独立不同的一段段剧情短片。

和芬兰等国一样,瑞典人也算是物质富足、生活至上,但《你还活着》里并没有显露“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瑞典社会风貌。相反,人们不苟言笑,动作迟缓,最常做的事情是发呆和牢骚,应付充满琐碎麻烦以及孤独无聊的灰色人生。无论是富翁还是穷鬼,也不管光鲜与否,

他们外表看上去没啥特别差异,有着差不多的烦心事。典型的人物有以下种种:一个抽泣叫嚷着“没有人理解我,甚至连个鬼都没有”的胖大妈,她周期性地跑出来重复以上话语;做噩梦的中年大叔,他破坏了一场宴席,被哭笑不得地宣判执行死刑,要坐电椅;一对吵架的夫妻口不择言伤到了对方,各自黯然神伤;听了 27年精神病人倾诉的医生,他疲惫不堪,无法继续;被老婆骑压在身上的大号手,一边念叨着基金亏损、倒霉赔钱……芸芸众生的生活怪状在影片里得到一一展示,仿佛缺了这些小打小闹,生活就更像是一潭死水。还有可能是影片最神奇的一段:女孩安娜,到处寻找米可、期待重逢的安娜。她做了一个温馨而神奇的梦,穿上了白色的婚纱,做蜜月旅行,等候欢迎的人们献上祝福。即便是超现实的白日梦,那也是美好得让观众想齐声鼓掌叫好。这还没有包括那些跑龙套的群众演员们,他们用僵硬或者慢放的面部表情或形体动作,与上面的线索人物组成了一部小城的生活闻录。

跟《二楼传来的歌声》一样,《你还活着》由一个接一个、几分钟的长镜头组成。罗伊·安德森再次采用了几乎不动的广角镜头,人物占据很小的画面比例,由此强调了冷色的室内场景以及极简的摆设布置。影片的许多地方都依赖着演员的台词、走位的变动、音乐的变化,因此也考验着观众对于细节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如餐桌布上的纳粹卐字标记,兀自加快敲击节奏的鼓手等)。正如片中那幢移动的房子,《你还活着》就像一出有着活动背景的舞台话剧,它可以随心所欲地切换,讲述剧中不同角色的百无聊赖和糟糕人生。

《你还活着》剔除了存在的低俗幽默可能,不会有人扮鬼脸或者滑稽动作来挑逗你。一些黑色幽默甚至需要回味才能感受得到意义,好比听第一遍的冷笑话一下子还反应不上来。导演在灰冷基调上呈现了生活的花絮,并加以夸张扩大,形象化。消除沉闷缓慢的影像错觉,多点耐心去跟蝼蚁般的小人物对上号,你会发现影片有着太多与众不同的过人之处。《你还活着》是这样的一种电影,能让你在眼花缭乱的不同影片画面中,看上一眼,就认定这是罗伊·安德森独树一帜的风格。

一场突如其来的雷电和暴雨到来,如同只有那时,生活在小镇的人们才意识到周围的世界在改变,以此反衬出日常生活的松散平淡和一成不变。还活着,就免不了烦恼。生活让你笑不出来,这也正常不过。中间借某个人物之口,说出那句耳熟的谚语“明天将是新的一天”。即使眼前的生活如何不堪,罗伊·安德森说你们这些还活着的人,知足吧。

成群结队的轰炸机群,从小城的上空飞过,人们抬头仰望,为之震惊。这是《你还活着》的开放式结尾,呼应开头男子“炸弹掉下来”的噩梦。有那么一天,你抬头也看到机群轰鸣而至,那会是人生的末日,还是老天的玩笑?影片开头有歌德的诗句:知足吧,活着的人,在那温暖舒适的床上,在勒忒河的冰冷寒风鞭打你那奔逃的双脚前(冥界的勒忒河,人过了该河就忘记前生)。

http://bjyouth.ynet.com/attachment.db?38644535 【来源:北青报】

 短评

色彩和表演方式很有意思,无奈除最后一段外缺乏感觉

9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还行

躺在绿色的沙发上睡觉,墙上挂着一画,堂吉诃德藏在里面;说着“吃饭并不是要紧的”,然后餐布连带餐具一同从长长的餐桌上拉下来,露出桌面上两个大大的卐;判刑超过两百年,三次坐电椅;对着窗外的电闪雷鸣吹大小号弹吉它演奏;一坨鲜花夹在门缝里;移动的婚房;对歌特男痴迷不已自言自语的小姑娘……

1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画面色彩很柔和,像淡雅干净的水粉画;就这样逐格掉进、逐格陷落到没有逻辑的片段——逗趣,却泛着无奈,还有些许伤感。敬!创意。敬!人生。

13分钟前
  • 扬花点点
  • 力荐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让我觉得adorable的电影了感动!虽然是片段化但是特别整体。第二个scene我就泪目了(傲娇毒舌胖姐太萌了!),之后就一直盯着屏幕要么傻笑要么泪目…最后那个妹纸的梦境又美又萌又虐的,铁轨上的婚房什么的我还是不剧透了> <最爱的还是那个雷雨中的Louisanna Brass Band啊!

14分钟前
  • 力荐

永远漠然的隔阂,无人能被理解。两百年的瓷器传家宝换来了在啤酒法庭拍卖出的电椅死刑,雨中的车站和满载的电梯内是陌生无言的群体,同样的群体在梦中却热情祝福着列车公寓中的新人,突然的歌声和死亡让世界末日响应着最开始的梦

15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搭景 单镜头场调噩梦

20分钟前
  • 皮革业
  • 力荐

为了中间那个美好的梦,还是给三星吧。其实真的很无趣啊,什么滑稽版的伯格曼,比伯格曼差远了,也比不上他自己的《二楼传来的歌声》。也许现在人们的生活就是这么无趣,所以才会如此表现。

23分钟前
  • 习影记
  • 还行

你还活着!?其实你已经死了?!我们的人生看似正常,其实无比荒谬,人们不愿正视而已。

2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看多了要上瘾啊!!可是就这样三部都看完了%>_<%

27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我是个精神病医生……年复一年,听病人倾诉。他们都对生活不满意,有些人想找乐子,有些人想让我帮他们找乐子。我跟你说,这会把人搞得精疲力尽……人的要求太多了,这是经过多年后,我得出的结论。他们想要寻开心,同时又以自己为中心,自私自利,心胸狭隘……在我看来,他们真是吝啬到家了。

30分钟前
  • 花黄夏天香故
  • 还行

不知道是不是画质的原因,这一部没有之前看的那一部有魔幻的气息,只有后面的那段梦,移动的房子真是神来一笔,其他的就太平凡了一些,置景没有之前的那么好了,还是觉得这种装置艺术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35分钟前
  • 樂啊樂
  • 还行

一场一镜,看着像欧洲的讽刺漫画。导演把太多心思花费在场景布置上,北欧冷幽默,越往后越好笑。电影最后有一个场景,女主梦境里与乐队主唱结婚,她们的房子像火车一样缓缓驶来,外面观众在向他们祝贺,真的很感动。这难道不是一个梦中梦吗?罗伊安德森的电影就是痴人说梦的呓语,可哪怕是在导演的梦里,导演还是要假借周公托梦,北欧人的玩笑很高级。

39分钟前
  • Eco
  • 推荐

既没看到郭里斯马基的幽默,也没欣赏到散文诗式的音乐美,只看到一个碎片化,而且碎得不那么好看的电影,更让人无法容忍的是导演的那股小清新调调。及时享乐,趁你还活着的时候,这是个沉重的话题,但也没有必要刻意淡化到没有丝毫存在的地步。另外,把贫弱的想象力植入本就没什么活力的电影只会更失败

42分钟前
  • deus
  • 较差

"观众"视野等同于"观者"之所见,并非"闯入者"而是本身于伪封闭定镜之中存在,它们(观众)在"静观(偷窥)"中无法产生不安反而对构图主体的攻击性或潜在威胁被证实。将消亡的后现代性解构重新放置于类似舞台的装置之中,反而重新确立了"歌队",作为反讽,或叙事(如果有叙事的话)的一部分

43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雷雨天的乐队演奏,移动的房屋,满满都是不一样的电影符号和情绪,安静洁白而又律动。数了下结尾共19架飞机…你还活着,便是晴天。

4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那些动作迟缓、面容悲伤、情绪化又神经质的人们,就是潜意识里的我们,所以电影看上去真实又荒谬,现实又超现实。非常冷幽默,非常贾木许。

51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以后他的片子不看了

53分钟前
  • Craze
  • 较差

罗伊·安德森生活三部曲之二。1.比及前作,尴尬美学更强,自由度升高(移动长镜头数量增多),寓言性降低,更趋碎片化,自反性提升(多次打破第四堵墙),荒诞程度减少——超现实段落被嵌入到(前后对镜指明的)梦境中。2.不过,依然贯穿着几个主要人物与近似线性时间,私以为还是[寒枝雀静]的一次性人物+乱序时间+着力探讨生死的碎片寓言体更胜一筹。3.人与人的疏离&沟通的不可能成为主题(多次复现的控制不住哭泣的人、对不被理解的控诉、乐器扰人,以及造爱时老公在下不断抱怨倒霉事老婆在上却不断叫爽的场景),其次是虚荣而自私的普通人。4.拉下整张桌布令我兀自忆及安哲[流浪艺人],梦中法庭则被非理性化(法官喝酒,律师只哭,拍卖式宣判电椅)。5.卡在门缝的花。6.梦中的移动房子与婚庆告别。7.群机。8.安德森片中总有酒馆和医院。(8.5/10)

5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HKIFF# 又一场35mm胶片(略旧)。音乐的戏份足,在构建悲喜交杂的荒诞场景中作用大。对话几乎都要重复二遍(沟通失败,“没有人了解我”)。对当代生活的各种隐喻及控诉。孩子、老人和销售员的角色始终出现。多人场景中的凝滞感。麻醉、梦境与一丝虚幻的希望(“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59分钟前
  • btr
  • 力荐

罗伊·安德森是21世纪最具创造性的导演之一。

1小时前
  • 把噗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