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的这部电影名不见经传,但却让我在感冒的下午看得忘记了鼻塞……我一直都觉得,吴孟达、周星驰是永恒的经典拍档,虽然现在再想看到他们两个人合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电影中的打斗镜头非常凶狠,尤其一开始时柔道部的配角的出场秀,以及最后空手道配角的洗清校园武术社团的那场办公室大战。说到那场办公室大战,就不得不提到这部电影的漫画感,周星驰的电影永远不缺少漫画感,尤其是早期的作品,漫画感很强。不管是被打得拱起的墙壁,还是一拳打穿阻碍,这都是少年漫画里的惯用桥段。周星驰依然饰演一个小人物,钟丽缇的演技不敢恭维,可以说她根本没有演技。
(本篇影评3113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含剧透。)
极喜欢星爷,很小的时候在地方台的点播节目上看过这部电影。当时看不懂,也太久远了,已经记不清情节。算是首刷,在星爷电影序列中,算中规中矩的水准,但亦有不少惊喜。
《破坏之王》出品于1994年,这一年星爷只出品了三部作品,另外两部分别是《九品芝麻官》和《国产凌凌漆》,算是星爷的低产年。仍是御用导演李力持,编剧谷德昭,从整体看,快餐与商业气息浓重,剧情和台词仍有不少打磨空间,这部电影比起其他两部更像是走流量、圈傻钱之作。燃鹅,《芝麻官》与《凌凌漆》同大部分星爷的无厘头喜剧一样,讽刺矛头直指当权的、当官的、体制内的和体制本身的,《破坏》则少见地讽刺了传武与香港媒体,非常超前。这也正可能是豆瓣评分从刚开始的6.9,上升到现在7.6的原因——《破坏之王》在当年可能被低估了。
剧情主线很简单,讲穷小子历经磨难,用真心与坚持抱得美人归。
的确是个烂俗故事,也没有多少解读的意义,甚至星爷的出色表演差点没carry住无厘头的基调,差点让人去想剧情是否“合理”了。
有意思的正在于影片所表现的【小人物】、【传统武术】、【香港媒体】三者。
【小人物】
本片核心在于对周星驰饰演的 外卖仔何金银 的角色塑造。
与星爷塑造的许多小人物角色一样,何金银同样具备善良、坚韧、隐忍的作死品质。但不同的是,何金银是个彻彻底底的屌丝,他甚至没有任何的“特殊技能”。
《芝麻官》里包龙星有三寸不烂之舌与贵人相助命;
《凌凌漆》里凌凌漆有玄铁菜刀和玄铁刀法;
《少林足球》里的阿星有大力金刚腿;
《食神》里史蒂芬周有天才商业头脑。
而《破坏之王》什么都没有,何金银跟普通人无异。
——他在店里遇到搞事顾客,只能装傻子以让顾客付钱。
——他追女神,为了去看演唱会,在月唯一一天假期前,扎好帐篷提前排队买票。
——他毫无勇气,遇人就怂,打架就躲;渴望力量和勇气,却连师父都在骗他。
——他打败抢女神的柔道教练,还得靠头套来树立信心,靠同归于尽的“无敌风火轮”。
——他与空手道冠军的对决,用最猥琐的“锁人流”战术,全是咬牙坚持下来的。
我们可以从何金银身上看到普通人为求一点点改变,充满了说不尽的辛酸。
这是他追女神的一段。
女神想要去看张学友的演唱会,其实她只随口说说,并不在意,而听者有心。镜头转换,何金银立马去买,他的方法是……
提前住帐篷以排队,当他得到第一个位置后,有人想用钱用色收买他,他都拒绝了。
最后却是一个老婆婆为孙子买票,出于善良,何金银一下把整晚的成果都断送了,直接让给了她。
阿婆买完票后,售票点直接售罄了。而阿婆是骗子,他孙子是黄牛。
何金银为求黄牛票,别人跑,他直接滚下楼梯,摔得头破血流。而刚一买上,黄牛却被警察扣住,一切泡汤。
最后若不是学友哥的友情客串……剧情就演不下去了……呸,是何金银就买不到票了。
这一桥段颇具娱乐性,但细细品味,喜剧的内核下掩藏了难以言说的现实悲哀。
何金银与女神阿丽不过初相识,阿丽利用他躲避黑熊的追求。学友演唱会阿丽也不过随口一说,但舔狗有心了。何金银没有任何渠道,他个送外卖的,两张票的加钱本身也是不小的负担。舔狗唯一能做的就是牺牲时间提前排队,金钱色诱都不成,却输在了善良,在于同情那些生活不容易的人,同情于自己一样处境的底层人物。底层人物却又被底层人物捉弄,但他们同样被命运抓弄。小人物真是太不容易了。
另外,学友一边去,我爱黎明。
再看最后打斗时,何金银的表情:
明知道对方是空手道冠军,自己无论如何都敌不过他,只能以“承受更多的痛苦”来换取一个……
“我没有死”而已。
想想世间多少天赋、出身、能力比自己强得多的人,作为一个小底层人物又怎么能翻身?为了撼动他们一点点地位,只是为了“我没有死”——究竟还是比不过他们——只是能勉强能在他们之中生存下来而已,这又用尽了多少力气。
小人物太难了。
星爷电影里表现小人物,老生常谈,但最正统的,主人公最为普普通通的,《破坏之王》是一,而五年后的《喜剧之王》一脉相承。
年少读不懂小人物,只是笑笑;长大才发现,以往每笑一声,都是日后的刺肉一刀,疼就在那里面,命就在那里面。正遭遇于此,还将走向于此,周星驰能笑来面对的事,我们真碰上时,都哭得稀里哗啦。痛苦得想拥抱一个人,发现他也正哭得稀里哗啦。
【传统武术】
断水流大师兄与何金银擂台打完之后,大师兄还想夺人性命。
于是在座的传统武林的代表看不住了,为何金银打抱不平,挺身而出。
他们分别是:
奔雷手文泰
鹰爪门一派
白鹤派与八卦
他们怎么对战断水流大师兄?
群殴,一群名门正派打你大师兄一个。
结果……全被用空手道的断水流大师兄打趴下了。
不知道编剧是有意还是无意表现,这部分看得我传武黑(只黑传武不黑中医)很是爽快,也把当今传武门派的丑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本身没有什么实力,却好打抱不平,好展露头角,一副大义凛然的亚子。
而真正实战起来,他们又躲躲闪闪,能群殴绝不单挑——利用聚众的压力逼迫他人,以谁人多谁声音大维护自己的面子。
要提一提,徐晓东这人很鸡掰,本质上还是争夺利益,但他打假传武这一行为,的确揭露出传统武术这一块无管理、无秩序、无审核的乱象。
传武门派的丑也是这几年才逐渐揭露的,可见本片的超前性。
诚然,传统武术的功用,目前还是以强身健体和表演艺术为主。而所有的技击技术也不敌韦小宝的一把火枪,敌不厨房里的一把菜刀,拳怕少壮。然而,中国几千年历史真的太把传武神话了,太多的人以为“高手在民间”,而某些大师神棍掌门人以技击噱头疯狂敛财,他们利益圈串起来,谁人都叼,谁人都不敢叼。应不容许有这样的土壤给他们温存生长。
开放则明,传统武术技击上要更新换代,早就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了。闭门造车,抱守“祖上神功”“不传秘法”,只会越来越乐色。咏春拳敌不上截拳道的实战性,正是如此。
我也梦想中华武术能够在MMA这样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这方是圆了我们看了那么多中国武术电影,打洋人,扬国威,把中华武术带向世界的儿时梦。但武术不去进步、不去改良,武术家们不去努力,怎么可能呢?并且,如果传武在根基与理论上与现代搏击倡导的就有不同,而传武技击性上确不如现代搏击,那我想,电影和某些格斗擂台,还是不要打着民族大义的口号,用着“揍洋人揍鬼子”的噱头,来消费我们的爱国情怀了吧。毕竟我们在武术技击上的封闭与自卑,经不起考验。
如果你有仔细看,可以发现何金银的支持者后面是“古拳法”旗帜,而大师兄后面是旭日旗,电影亦有讽刺“格斗爱国”的意味。
【香港媒体】
“不要见得风是得雨。”一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如是说。
最后打擂台的片段,对香港媒体的讽刺真是极尽所能、入木三分。我们来看:
当何金银与断水流大师兄商业互骂的时候,说要打死对方时,电台负责人开心地说“会用这一句做头条新闻”还开心地叫大师兄“再来一次”,就喜欢出事出人命,搞个大新闻。
在布置舞台的时候,电台负责人跟摄影师商量,要拍好何金银鲜血乱喷的镜头,香港媒体就靠着“有人死”来赚钱,越暴力越血腥就越刺激,让搞媒体的站在尸体上升值加薪。
在打擂台之前,有媒体还顺口问大师兄想不想去拍三级片,无时无刻不想搞大新闻。
比赛之中,无事可解说,香港媒体不弄事实,为了收听率,直接念起了《金瓶梅》。
正当大师兄想动手时,无论擂台上发生什么事情,生死有多攸关,都必须要全体停下,服从“广告时间”的安排。
而最后武林门派与大师兄互殴,场面乱做一团的时候,电视台不去报警,也不立马停播,而是希望场面更乱,还要与抽奖环节同时进行。
没有任何管控与监督的媒体,想想就知道有多可怕了。
有些所谓“自由”一旦自由起来,就真的无法法天了。
今天某些香港媒体,制造新闻、颠倒是非、片面报道的能力可是一流的。
别说的那么正义,谁给钱塞屁股里,就表达谁的观点,太多人口头说的真相,只是媒体让你看到的真相。如此而已。
——
END
——
“我理想中的爱人是个大英雄!”美丽的校花如是说。不过,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为大英雄?为什么只有大英雄才是值得爱的呢? 整部影片由这一令人怀疑的基调延伸出去,剧中所有的人都在竭力将自己打扮成类似未来战士那样强有力的英雄,以博取美人的芳心。最终,那个叫阿银的孱弱外卖小子历尽艰辛,舍生忘死,终于抱得美人归。期间几多搞笑,几多心酸。 如果对周星驰同学的电影做一些归纳,不难发现其中有相似的规律: 爱慕美丽的异性:《破坏之王》、《喜剧之王》、《大话西游》、《功夫》、《武状元苏乞儿》 成为杰出者或大英雄或拥有超能力者:《破坏之王》、《喜剧之王》、《功夫》、《少林足球》、《望夫成龙》、《食神》、《国产007》、《百变星君》 简单地讲,这些影片都是讲述了一个平凡小人物如何上升成为成功人士、并且获得异性青睐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小人物的发家史(即使靠真实的能力达不到,用夸张、幻想来达到也是一样)。 其实爱慕美女也好,成为英雄也好,都是相当世俗的理想,就像周爸爸再三叮嘱儿子:“要好好读书,不要说谎,不要打架,将来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真是很平民,很单纯啊! 可怎样才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周星星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假设这一切已经成立并且是正确的,正如在《破坏之王》里钟丽缇说的那句话。其潜台词就是:首先,肯定每个女人都会爱大英雄,因此,每个男人都要努力成为大英雄。不能成为大英雄的人,不仅会受到美人的冷落,也会被同类所耻笑。同时,肯定男人必须是强大有力的,所以,女人们也肯定会爱上这种类型。 但这一前提本身就值得怀疑。诚然,大部分女人都会爱上英雄而不是狗熊,这个社会也确实崇拜强者而不是弱者,一切“强”的东西:强有力的体格、强大的财富、强势的地位都是人们膜拜的对象。可是,这个世界如果仅仅只是如此,那么便太过无趣而且不公平了。事实上,在多元选择的今天,很多柔弱秀美的男子也会受到女性的追捧便是一个很好的反例。如果一个人既没有施瓦辛格的体魄,又没有李嘉诚的财富,也没有威廉王子的地位,而且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是不是连活着都没有意思了? 我们假设《破坏之王》里的阿银那招“无敌风火轮”并没有打败大师兄,而是把自己的头先撞晕了;《功夫》里的阿星也没有死而复生获得奇世武功打败火云邪神;《喜剧之王》里面的尹天仇也没有侥幸获得影后的垂青而平青云,那么他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也许永远只是别人的白眼、失意、嘲笑和捉弄。多么悲惨的人生啊…… 周星驰是聪明的,他用自己奇特的想像力为所有失意者炮制了一个美梦,在梦幻中他们是无敌大英雄;他也是善于自嘲的,敢于毫不留情地揭开自己心里的伤疤,那些悲惨的经历让很多感同身受的人唏嘘不已。但他不是深刻的,他没有勇气质疑和挑战世俗的规范,也无法看穿名利、美人、地位、成功等等俗套的理想。在内心深处,他是如此地认同这些东西,于是他会勒紧裤腰带送儿子去贵族学校,所谓“对社会有用的人”,其实就是一个摆脱了穷人身份的人。他不愿儿子再当建筑工人、送外卖的、临时演员、街头小混混,因为那种人——没有用。
你先走吧,我等我的腿没那么颤抖,心跳没那么乱的时候,我再走好了。
Hhhhhhhh(即使是喜剧片,办公室里一打四和结尾大乱斗一下子就看出香港功夫片尤其是邵氏拍动作镜头的功底).
梦中情人钟丽缇
早期电影轻松搞笑型的,无厘头也这时候开始的吧
星爷的全部电影都被豆瓣评分低估了!现在的“羞羞的铁拳”这么多借鉴的地方都比这分数高,特此过来给星爷打五星!
7.0/10 分。前面挺搞笑的,特别周星驰山寨《终结者2》施瓦辛格出场的那一段。。。后面的比赛过于夸张了点。。。中越混血的钟丽缇那时候青春靓丽无敌呀。。。经典台词:“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魔鬼筋肉人和他的徒弟加菲猫同学
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在十七岁的初恋第一次约会/男孩为了她彻夜排队/半年的积蓄买了门票一对
其实是这样的,刚才我经过这里,有个衣衫褴褛的男人走过来说他没衣服穿又没东西吃,家里还有老婆孩子,一边说一边脱我的衣服,还问我介不介意。我说介意是有一点点,可是你那么可怜,就由得你啦,内裤还是我自愿脱的,我想帮人就帮到底嘛。因为我怕别人以为我是露体狂,所以就报警,大家先沟通沟通啦。
看得我哭了都
精彩段子:最后的擂台赛
星爷的电影真的高出羞羞的铁拳不知道多少个段位啊,这部电影我以前竟然没看过?!真的是爆笑,再看一遍也会笑得停不下来!
那个趴下无数次,继续站起来保护女生的场景,还是如此动人。这应该才是那所谓的安全感。安全感,不是高大威猛的外表,而是那个坚韧爱护她的心。
1、这个屌丝逆袭简直太直白了,是周星驰无厘头体系的典型,就像“懦夫救星”那四个大字那么直白;2、在周星驰的体系下,屌丝总能逆袭,奖品当然是女神,这是对小人物励志的夸张表现方式。
——张学友,我爱你。——不需要,我已经有女朋友了
台词太强大了!!!!为什么钟丽缇比现在妆容精致刘海整齐服装华丽的女星美这么多?!她只是穿着条纹衬衣嚼着口香糖甩头发而已~~
除暴安良是我们做市民的责任,行善积德是我本身的兴趣,所以扶老太太过马路我每个星期都做一次,如果是碰到国定假日的话我还做两三次呢。
《羞羞的铁拳》让我想起星爷的这部,如果羞羞也有7.5分的话,那《破坏之王》必须满分
很感人的一部。你是喜欢周星星的飞扬跋扈还是他的小人物更多呢?
经典之极,如果羞羞的铁拳7.5分的话,这部起码2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