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区

DVD

主演:沙尔托·科普雷,詹森·库伯,娜塔莉·博尔特,茜尔雯·斯特赖克,约翰·萨莫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新西兰,加拿大,南非语言:英语,尼扬贾语,南非年份:200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第九区 剧照 NO.1第九区 剧照 NO.2第九区 剧照 NO.3第九区 剧照 NO.4第九区 剧照 NO.5第九区 剧照 NO.6第九区 剧照 NO.13第九区 剧照 NO.14第九区 剧照 NO.15第九区 剧照 NO.16第九区 剧照 NO.17第九区 剧照 NO.18第九区 剧照 NO.19第九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第九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0年,一艘巨大的飞船出现在地球上空,人们惶恐不安,却又分外好奇。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等待,外星飞船始终没有动静。人类终于小心翼翼靠近它,强行走进舱内,结果发现了不计其数的外星人。他们形容丑陋,宛如虾子,而且健康状况极差,虚弱无力。原来这是一群来自外星的难民,他们最终被地球人接纳,并隔离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一片区域内生活,此地名为“第九区”。经过长达20年的繁衍,外星难民的数量扩张至180万之多,且和周边人类的矛盾冲突不断,越来越多的人类呼吁将“大虾”赶出地球。猛鬼203号房一根木头第一季现代驱魔纪实机器人们中产家庭第三季尖峰绝恋触目惊心浴火巾帼2禁止生育的女性幸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枪口下的红桃皇后你好仙兄之放开那只魔兽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血与水 第三季狩猎[2022]德鲁大叔 国语版说谎的女人 說謊的女人老板来了乘上夏日影像死亡网络闪电侠 第六季腾越殇魂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年喜羊羊谜砂逐爱游戏[配音版]夺命债控制2007大戏法我们村 第二季盗情空间炼狱信使南瓜恶灵青春无极限谷粒特别市民邪恶礼物同级生人鱼商战 第一季寻味一把挂面胜者即是正义城市的主宰狂野三千响

 长篇影评

 1 ) 对儿虾!对儿瞎!

看完这盘白灼虾半个多月了,最近身边儿越来越多的人跟我介绍,看了么?看了么,你丫到底看了么?我操,我又不是傻逼写影评的,我凭什么看呐?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看了,再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扯着脖子摇旗呐喊,仿佛谴责道德沦丧的精英找到了绿色和平组织。他们把血淋淋的人性又拎到干净的桌面上来回掰扯着,叨B着……我却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沮丧,越来越纠结。这个世界没电影可看了么?还是我没了人性,进化成了对儿虾。我只能,确实是只能,对这部片儿无甚感觉……

这部平庸电影忽然摇身变成探讨外星人社会结构,人类道德水准的研讨片儿了。估计连导演做梦都没想到,本来觉着就是一歪打正着,结果后来琢磨着自己说不定真是个天才,不然怎么这么多人都跟着捧臭脚?然后跟官网又搞出一残疾剧情的FAQ来圆谎。内个,您是打算出个电影周边么?畅销书,大虾公仔,九区猫粮一块上来。最可气的是一向明白事理的游戏迷也把对星际中虫族的感情及乌到这片儿中对儿虾身上了。

其实这片儿剧情结构仍旧是平平淡淡,主角后来吃里扒外也并不带有颠覆性,不过是一场黑色幽默,人类终于痛痛快快意淫一次,用M16缴了外星人的能量武器,关到难民营,配发点猫粮自生自灭。小平爷爷说过“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何况大虾们就飞船的牛b程度来看也不仅仅只是领先人类科技几百年那么简单。生产力呢?照这么拍下去地球人不强奸一下别的星球那就叫做未遂。

又至于人性,这片儿很有人性么?还是很没人性?还是人兽性兼顾?主角既不是良心发现,也不是集体主义精神大爆发。直到影片结束,也只是为了丫那张猥琐的脸和麻杆儿似的身段。何来人性?导演也明明在呼吁人性本恶。要说还不如《疯狗强尼》有人性,还不如《走着瞧》中的黑7有人性。

从这对儿虾片里看到《暴力街区》圈地运动,看到《变形金刚》唧唧咔咔,看到某些描写非洲第三世界的种族主义片儿。对儿虾们能直立蹦达,唧唧咕咕说着英语,除了长了一张绿豆蝇的脸盘儿。为什么不是活脱脱的人类?和非洲难民中东难民有异曲同工之妙。换汤不换药真能引起轰动么?

出于浮华,出于拼凑,出于讨巧,反正我的眼睛越来越浊了,到底哪儿值得众人捧的跟花儿似的?这片儿要有半点《迷雾》的功力,也不枉给个三星。


 2 ) 身份的焦虑,以及绽开金属玫瑰上若有若无的一丝甜味

有些路是不能回头的,变成异形就是其中之一。

我先想到了这句话,然后再想想,尤其是想到片尾那朵金属制的玫瑰花时,便又想要将这话给抹去了……其实可能确有一条回头路,唯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就好像一切希望都只是过程,唯有在结果不明、目的未知的情况下才能存在;那些能够表现希望存在的电影,它们多半是好的,至少可以让人在允许任意泼洒可能性的联想中回味。

我和Neill Blomkamp并不熟,不知道9区还会有些什么新故事。约翰内斯堡本身是我极为向往的一个城市——我听很多人说南非极乱,黑人的性格极度凶残,但我并没有亲见:告诉我这些的这许多人,他们也并没有亲见,只是还有些没有亲见的人告诉了他们——少量的来源造成了广泛的印象。

那些来源是媒体,就像异形片以及父母、老师、书本、电影和音乐自小告诉我们的那样:外星人多半来者不善,丑恶的多半是邪恶的,陌生人多半不值得信赖,岳父的话多半要听……我们自以为见识太多,哪知我国特色的经验实用主义往往最容易迷蒙我们的双眼。无论是片中主角Wikus,还是座下观看影片的众生,对于自我自身于社会,无一例外存有一套成见般的认定:如果它不曾颠覆,那么我们大多可以享有愚钝的幸福;如果它被迫颠覆了,那只有警醒之后的无尽痛苦——《District9》中是这样,《1984》亦是这样,《夜访吸血鬼》如此,《变形记》也还是如此:几个杂乱的例子,无非是想阐明”我竟非我“的困惑。不管是无奈、被迫还是自愿,当你即将成为少数,被逐渐孤立在几个多数之外:在那过程中,脚踩边缘,被曾经鄙视的排斥,被曾经亲近的背叛,无论是人还是外星人,对所有生物的信任都殆尽,唯有力求自保的信念在支撑一具即使在哲学命题上也早已非我自身的躯体……想想那种心情,倒可以套用一句流行语来概括:这片子讲的真的不是异形,是寂寞。

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讲:每个人的内心,潜藏着对自身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9区的内在,表现的恰是如此的焦虑:Wikus先生最初急于扮演一种合群的身份,甘为城管队长,带领武装小队组织搬迁工作。即使到感染脱逃之后,开上高科技动力装甲VS暴走之时,原来的面具也还留下小半张:不过,这个运气极好(也可以说是极坏)的人在事发74小时的那会儿多了一种新的认同,或者说是释怀——是幸运的事,因为这运气极好的人,开始逐渐习惯异形身份了。

另一方面,外星人也存有同样的焦虑。他们开着巨型的母舰,有着卓越的外星科技,却又不幸虎落平阳,沦落到贫民窟中任人宰割(这个形容放在片中实在太过恰当,除了被白人欺压外,当地的少数恶劣黑人还吃他们)。其中一些随波逐流,少数精英却时刻梦想着回归母舰,为此他们甘愿被人辱骂、凌辱甚至射杀,只要他们秘密维护着的计划仍在进行中,种族可以复兴,个体的死亡也无需畏惧。

再一方面,Wikus的岳父、MNU的佣兵们、9区的黑人帮派、主角的夫人……影片也试图表现他们的焦虑,或多或少:这些都是对画面内各个角色所做的诠释,在那些看上去杂乱又琐碎的细节上,焦虑的光芒就如电磁脉冲枪的发射一般闪耀,矛盾冲突蕴育在所有的种族、集团、民众和个体之间。整个约翰内斯堡的焦虑心情,就像那些悬浮在半空中的巨大母舰,伴随着时刻不停的DV视角、新闻报告、事后采访和监视器记录一道,随电影胶片的转动摇摇欲坠着。

再稍谈谈9区的外在。特效部分,由于本身使用了如同《死亡录像》《苜蓿地》及《女巫布莱尔》那样的仿真伪记录片风格,就特别注意不去制造太过好莱坞化的火爆镜头。早期特效的亮点在对于蟑螂星人的糟糕生活的刻划上,点缀一些主角变形时拔指甲、掉牙等等很疼的镜头作为调剂;中期入侵MNU基地,外星脉冲枪的强力结合影片本身刻意营造的、故作真实的气氛,没有极度夸张的镜头,但却能让人耳目一新——基本上,就和玩《辐射2&3》时的感叹类似:火药武器果然是不敌电磁武器啊..全副武装的军人一个个像气球一样血肉横飞,还让人觉得像在看新闻的感觉。除了主角的运气过好让人颇有微词之外(谁让他开启了主角模板呢..),紧张度和热血度皆是完美。后期机甲战让人有EVA错觉,或多或少会去联想到同步率之类的东西:机甲设计偏真实向,金属感和质感十足。可惜这里出现了一些应用上的Bugs;佣兵的装备在外观上很让人满意,但在实战效果和战术布置上却过于科幻和大片化了;机甲的能力也有前后矛盾之处(共有三处,但均可补完后再解释,这就不剧透了)……演技上,Sharlto Copley很值得一提,虽然是半路出家之人,但演出上却能配合9区本身的题材,表演出十分自然、真实的效果。全片的镜头基本围绕他展开,甚至可以说Wikus是本片的唯一主角:对于3天时间内的心理、身体、身份转变,每一个细节都雕琢得恰到好处。前期的企业齿轮酸味、发现身体变化后的黑色苦味,折臂断指之时的腥辣血味,看到电视中污蔑他与异形性交时的无言涩味,结尾目送外星人回归时的微微甜味……尽皆可从Sharlto利落到位的表情动作中品尝出来,尤其是,在影片末尾又闪回最初他即将从总部出发、拿出妻子照片那刻的甜蜜表情时:我竟觉得这已是完全的两个人了……当采访中说到”Wikus,在我的记忆中他已经死了“时,仿佛是瞬间替换了自身,生出一股余韵悠长的悲凉滋味:此刻片子已经无关科幻,只剩下对人世无常的感叹了。除此之外,Sharlto本人还是一部名为《Spoon》的片子的导演兼编剧,鉴于对9区的印象良好,此片大概也值得一看...^^

据说Peter Jackson允了三千万给Neill Blomkamp,请他尽管随意发挥。结果便是这部9区——票房和口碑大家也看到,估计Neill在开机时曾有的焦虑现时也统统去了散了没了。至于Wikus,如果真得如约等上整整三年,会否在他栖身的破屋后面种满亮闪闪的金属玫瑰呢?

倒也真期待看到这样的一圃花田。

 3 ) 很好,但是我不喜欢

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不是因为拍得不好,恰恰是因为拍得好所以不喜欢,看得难过。

我是那种会说漂亮话,但真的事到眼前才发现原来想像与现实之间有着这样的差距,然后在挣扎一段时间之后,觉得应当向现实低头的人。像电影这种东西,往往注入了某种价值观——通常是符合大众期望的价值观在里面,所以我不喜欢看到这种让我觉得为难的处境。放映过程中,我必须改变自己看电影的习惯,不断地想些画外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不要太投入于这个故事。

时间拉回到十年前,老师在课堂上问说“同学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外星人存在吗?”,班上齐刷刷地举起了手,老师说“真难得”。难得,因为外星在人类知识之外的存在,班上这群小朋友自然不是想着和外星人打仗才举手的,相信有外星人的存在,是不害怕那样的未知。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的智能生物,凭借着这种优势,自然而然的把自己当成地球的主宰,予取予求,左右着其他生物的命运,理直气壮地吃它们的肉剥它们的皮。而外星人这种东西,是对人类主宰地位的一种威胁,因为人类得以如此在地球上作威作福的凭借就是智慧,所以一旦有智慧更高的生物出现,人类自然感到自己处在了弱势,害怕总有一天沦为人家刀俎上的鱼肉——强者何必跟弱者客气呢,会理所当然的这样想,因为人类自己就是这样做的,我们仗着自己是“高级”生物便自在地砍伐森林,侵占草原,当然也以为假如别人更“高级”的话也会想推倒我们的楼宇,侵占我们的家园。所以影视作品中但凡涉及外星人的,多数是在干仗。

为了争夺资源干仗是一种比较好接受的情况,因为弱肉强食,胜者为王也是普世的价值观。这部电影让人不舒服的地方,是在于其片中的外星人并不是在展现面对来自于外部的威胁的态度,而是在看内部的裂痕。当然他们的技术还是很高的,也是很聪明的——否则宇宙飞船降落在地球上这一个前提大条件就不能成立,不过其杀伤力顶多也就是和地球人打个平手而已。所以说他们体现的不是来自更高智慧,更强武力和更高科技的威胁,而是另外一种生存状态的侵入。我们本能地抗拒不了解的东西,觉得没有安全感,用更通俗的话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今天不异,明天也会异的。alieen,本意就是“异类”。
如果这群外星人长得像人类,饮食习惯像人类,生殖方式像人类,最好再有人类一样的道德标准,那他们未必会受到这样的对待。把他们隔离起来,正是因为其格格不入,影片开头就借路人甲的口说出“如果他们是从另外一个国家来的也就算了,可是他们是从外星来的”,从另一个国家来的和从外星来的,都是“外来者”,有什么不同呢?因为不习惯,因为不了解,所以排斥。但假如他们真的很强,或者数量很多,人类没办法对付,即使心里不安,表面上也必然做出友好的样子。可是偏偏他们是不能还手一小撮,那么没收他们的武器,强迫他们搬迁,拿他们的活体来解剖实验也就没什么了。
这种情绪不仅针对外星人,是人类内部固有的,对“我族类”的认同感来自于外貌,来自于生活习惯,来自于共同认可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如果不小心成为“异类”,成为“少数”,弱势群体受到隔离受到歧视的例子还少吗?或者举再切身的例子,二战的时候日军在中国做的人体实验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这不是哪个民族恶心点哪个民族善良点,这是全体的认知——非我族类,又比我弱的,可欺之。

只要不是“我族类”,就不用跟他们行使同一套道德标准,就好比武侠小说里我非常鄙视但诸多大侠说来全不嘴软的一句话——“跟这种邪魔歪道讲什么江湖道义”。原来“江湖道义”不是因为自己认定的对错,不是自己判定的是非,只不过是“我族类”的相处模式,为了待在“我族类”内部所以不得不遵守,对“非我族类”也就无所谓了。所以男主角一开始很开心地烧人家的卵——如果这些小外星人也是像人类一样怀胎所生,他估计没这么下得去手,只不过人类繁殖的方式以人类的角度来看非常恶心,所以看人家的后代烧起来的时候兴高采烈地喊“像爆米花”。一切都按“我族类”的方式进行——合法的迁徙他们,虽然是用枪逼着他们画押的;给他们取人类的名字,但基本上我们观众只有听到过一位的名字,表面上的江湖道义,骨子里……谁不是邪魔歪道啊?
等男主角变异了之后,他也不是“我族类”了,所以什么“生命高于一切”的标准也不复使用,各位科学家可曾怜悯过小白鼠吗?以前上生物实验课时,大家可有人怜悯过解剖台上的青蛙吗?所以为了人类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未来,把男主角给切了是多么理所当然的决定啊——反正他已经不是人了,而且终将长成一个完全不像人的东西。更讽刺的是,他拿起那管东西的时候还大声的说“我不相信那些家伙,它们太危险了”(我真心地认为他说这句话时用的是“它”),下一秒,他就变成了危险的,不能被相信的一员。这之后男主角可以说是失去其族类,从一开始的不愿意开枪射击外星人,到后来为达目的无所顾忌的射杀人类,对于一个失去归属的……东西来说,任何标准都不存在了,回归到最原始,最本初,我们的本性。

当然“人之初,性本善”的主旋律还是在最后时刻大爆发了。或者说是在种种“相异”的表像之下,导演和我都相信毕竟生命是有共通的,这一点共通来自于智慧,约束着,有时甚至能左右我们的本能。这不是什么“人道主义”或者“公平原则”,而是感情。D问我说“你觉得那个外星人会不会回来”,我说“一定会回来的”,伊就笑说“不愧是那么老了还喜欢小王子的人”,我想Peter Jackson也愿意留这么个希望吧,不然最后直接收尾就好了,不用出现那一朵花——但这又是我不喜欢的地方,总觉得让一个极弱者这样的逃脱从逻辑上来说太天真不可信了,可是又很想去相信事实便是如此。这是一部我找不到立足点的电影,因为实际上聆听我内心的话,我明白那些贪婪的想法,甚至是有些赞成的(比如把男主角切掉),但这么一想又觉得实在是龌龊的想法。

这种以科幻的背景来探寻人类本身实质的科幻小说也有不少,但真正拍出来的却不多,因为科幻总归还是比较容易和一些科技噱头联系在一起。不知道这一部会不会开一个潮流出来。

作为一个喜欢看discovery和BBC纪录片的人来说,我倒很喜欢这种拍摄手法。上次看到这种第三方跟拍式的手段是在REC,不过那些都还是主观镜头。这一部是干脆把拍摄者作为视角,铺以采访的路人甲乙丙丁,除了增强真实感之外,看看他们说的话,再对比在男主角身上发生的那些事,可以看得更清楚人类原来是怎样的一种生物。唯一有些遗憾的是中间插入了些许Christopher(我觉得这名字是一个笑点)的主观视角,好比在写小说的时候,用主角POV有写不清爽的地方非要拎出几章来使用第三方POV,感觉就会很突兀,如果不是说故事的水平问题,就是太低估观众的智商(我觉得那试管里的东西到底是怎么来的完全不用介绍,这一段应该剪掉的)。

 4 ) 异类与异族——《第九区》中的人性

为什么大部分科幻作品总是幻想两个星球战争的局势?包括《第九区》中人类与虫族的敌对。一个智慧文明对于另一个智慧文明的态度应该如何?无数的小说和电影都探讨过这个问题。

小说《三体》和安德系列给出了几个逻辑。
假设一个文明A在宇宙中发现了另一个文明B,B文明目前的发展水平低于A,但是进步速度惊人,可能会在几个世纪内超越A。那么A应该作出怎样的判断?
B星球可能是善意的,也可能是恶意的。
我们暂且不谈善意的选项。假如它的倾向是恶意的,当它发展成熟超越A星的时候,A星面临的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那么,A星是否能够承受这个“假如”?这并不是吃西瓜还是吃苹果的问题,生死攸关。
退一步说,B星是善意的。比如安德系列中的那个猪猡星球。人类的一位教授研究了它们许多年,一向谨慎和友善,最后却遭到了开膛破腹的命运。是猪猡族残忍吗?并不是。原来它们的生命形态与人类不同,开膛之后可以实现由动物到植物的形态转换。它们只是希望通过这场人类概念中的“谋杀”来帮助教授实现“升华”。每个星球的生态状况和道德认知都无法预知,如何确定B星的善意不会对A星造成损害?

如果说各个文明有什么共通的地方,那么应该就是“逻辑”了。逻辑是任何学科发展的基础。而从逻辑上来说,我看不出A星还有别的任何选择。
摧毁或占领B星,这是逻辑上的必然。至于是否违背了道德?——这样的疑问,是基于何种道德的前提?A星的还是B星的?两个文明的道德衡量是否共通?如果不同,那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意义。

星际文明之间的关系,这从来就是逻辑命题,而不是道德命题。

但《第九区》有它特殊的地方。

我的一些朋友看完后,都对虫族炸飞人类的场面而大呼过瘾。为什么作为一个人类却选择了外星人的立场?
这里虫族和人类在语言上是可以沟通的,他们的行为和思考都符合我们的模式。看到虫族为死于生化实验的同伴哀悼,为回归家园的努力,对半人半虫主角的接受——我们忍不住感叹这些虫人真是比人还要像人。比人还要像人?好吧,不如说,它们就是人,除了虫子一般的外表——这就是为什么观众会对其产生认同感。

这是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地球故事。
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个殖民的比喻。人类对于虫族的行为都影射着历史上的暴行。为什么几百年前欧洲人可以对印第安人大肆杀戮?为什么德国人会对犹太人种族灭绝?为什么日本人会在中国犯下兽行?“猪猡”“虫子”等等是前者对后者的蔑称。正是因为对异族的非人类化处理——或者说对“异族”的“异类化”——才让他们杀戮起来可以残忍得心安理得。对于他们,这些跟杀一只狗和一头猪没有任何区别。

但是《辛德勒名单》中,作为一个德国商人的辛德勒为什么会保护犹太人?因为他在工厂里与工人有了沟通和接触,了解他们的背景,知道他们作为犹太人,首先是一个“人”。
一个文明与另一个文明,一个种族与另一个种族,它们和平相处的前提必定是互相了解对方,碰触到其中人性的那个部分。外表可以千差万别,人之所以为人,是基于“人性”。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第九区》中的虫族根本就是人类而非异类。我们是根据自己的道德观情感观社会观创造了它们。这也是为什么比起那些政府军队,我们更偏向于虫族。因为在这个影片的描写中,我们没有看到前者人性的部分。

但是这种偏向何尝不是危险和狭隘的。
片子中几个政府官员为了几千万的利益要杀死男主的时候,恐怕大家都觉得义愤填膺吧?让我们换一个场景:我方的侦查员被敌方捕获,我们潜伏在敌军阵营的一个间谍被派遣执刑。如果不杀这个侦查员,他自己的身份就要暴露,那么全盘计划都会付诸一炬。杀还是不杀?
前者是为了金钱,后者是为了革命。前者为人不齿,后者却每每受到赞美。

是否只要动机够崇高,某部分人就可以夺取另一部分人的生命?
你是如何判断动机的崇高性?同理,你又怎么判断自己道德的正义性?
以此类推
某个人类被外星生物附体,必须杀掉才能拯救全人类,杀还是不杀?
某个村庄集体病毒,有感染周遭的危险,杀还是不杀?
某个民族低劣愚笨,为了提高全人类的素质,杀还是不杀?——很眼熟吧?纳粹诞生了。

如果我们可以对“牺牲一个人而有利于大部分人”这个事实让步,那么有一天,我们也能接受在所谓“正义”和“利益”的幌子下“牺牲一家人的利益”,“牺牲一个城市的利益”,“牺牲一个国家的利益”,“牺牲一个民族的利益”。
于是我们看到了纳粹,看到了侵华,看到了美伊战争。

我是和平主义者,因为我不相信绝对的正义,也不相信任何动机和名义下,一部分人可以杀戮另一部分人。
而我们之所以在观看《第九区》时乐于看到人类被炸得血肉横飞,不过是因为这个电影中人类的形象不符合我们的道德观和情感观罢了。我们把此处的虫族当作了人类,而把人类当作了异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死有余辜。

异族,可以沟通的种族,与我们有着共通的思维方式;异类,不可沟通的种族,行为思维模式不可预知。
我们对于前者的杀戮多出于贪婪野心或者误解。而对于后者,我认为多半出于自保。

假设一大早,你去前门拿报纸,忽然看到一个如《第九区》中虫人形象的生物向你飞扑而来。这时候你想起腰间还别着一把左轮手枪——你是否会选择拔枪射击?我知道我会的,哪怕它可能真的只是想给我一个拥抱。
人性是在生存本能上衍生发展的,所以它免不了贪婪而怯懦,对异族的防备和野心,以及对异类无法克制的恐惧。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

但人性迷人的地方是,在我们见过了许多丑恶之后,总还能发现一些温暖的东西。就像片子最后那朵钢铁玫瑰,虽然它是金属,且源自垃圾。但它毕竟是一朵玫瑰。





 5 ) 不要放弃我,因为我还没有放弃你······

Wikus的进化过程来得并不像格里高利一样直接了当,简单明了:一天早晨,格里高利·萨姆沙从不安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甲虫。

Wikus的进化漫长到要花掉72小时的时间,以至于他可以慢下来,睁大还未变异的眼睛好好瞧瞧这个世界上的人,瞧瞧这个世界。这72小时里Wikus暧昧而孤独,痛苦于无地,在人世边缘游走徘徊、若即若离。籍着残存的人类表征和尚能接手机的右手,他在手机跟前陷入崩溃的边缘,苦苦哀求那一头的妻子,不要放弃自己,而他给出的理由竟是这般强悍而无力:不要放弃我,因为我还没有放弃你······

这个时候,不用装逼的扯身份的焦虑和认同,傻子都知道可怜的Wikus落单了,在有一个月亮和七个月亮的世界里,他两相不是人。同事离他而去(对于城管我们还能期待些什么?),朋友电话忙音,这个时候Peter Jackson要再连老婆都给他撤了就该去玩独立电影了。幸好我们的制片人是拍过《指环王》的,因此,爱情成了Wikus最后的救命稻草和信念,他开始告别混沌的身份和生活,起了个大早,洗漱干净,加入外星人的行列,满怀希望有一天能够重回人间。

可他还是像个智人一样混蛋,关键时刻掉了链子,一棍子把外星同类干倒在地,恬不知耻的对着可爱的小外星人哼哼唧唧什么Wikus蜀黍带你回家啦。直到更混蛋的智人把他从天上拉了下来,他才大彻大悟痛改前非,钻进变形金刚里,奋死一战。

也许是进化的程度变高了,Wikus有了单纯的想法和善良的心,他相信这个世界上我不欺骗你,你也不会欺骗我,我对你的承诺会实现,那么你也会实现我的。所以,外星同类说Three years,I promise的时候,Wikus很有素质,很外星人的相信了。而在这三年里,吃喝拉撒除外,Wikus整天泡在垃圾堆里,用爪子做着一朵一朵的花。

我们无疑都被感动了,那是因为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别人做到了。回到现实,我们是毕竟是智人不是外星人。因此当你给我的promise被放了鸽子,在我还没有放弃你的时候,你放弃了我,我都不怪你,谁让我们都是混蛋呢?

 6 ) 战争中的记者

片子的开头是新闻,这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用一种奇怪的嗅觉察觉到将会有一个大新闻,这这个隐隐约约的未知念头像冬天即将来临的大风一样,即使穿着厚重的大衣,你仍然能感觉到它在远远地调动你所有的细胞,告诉你——你必须向着危险的方向奔跑。
这个梳着整齐头发、挂着工牌的Wikus Van de Merwe,就像我所有乏味的采访对象一样,面对镜头、录音笔、甚至只是我的眼睛,都会紧张,谨小慎微,想要表现,说着那个组织让他说的话。
即使是在Alien Affaires工作,也不能让这个人酷起来。
恩,这就是大部分记者的生活,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
然而,事实证明,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有血有肉的,即使是一个穿着白衬衫、梳着小平头的无聊职员,在人性的挣扎之后,却闪出了超越灵魂的光。
影片不断切换采访对象,有的讲述事情经过,有的进行简单深刻的点评。这就是新闻,我想。
第一个切入飞碟的镜头,遥远,荒凉,黄沙漫天,一声辽远苍凉的非洲土著的呼喊,仿佛会扬起尘土的鼓点——29岁的导演Neill Blomkamp没有把飞碟降落在曼哈顿、华盛顿或者芝加哥,而是南非东北部的约翰内斯堡。
是,如果有一架飞碟,不论它降落在哪里,不论它意味着和平还是战争,我都会想方设法赶到现场。而且,它最好还是危险的。
我想想当时是什么要我开口说我一定要去XJ,又是什么在每次听到有危险的时候,让我血液燃烧,驱使自己出现在现场。那些危险的新闻事件好像一块磁石,拖拽着我的身体,瞬间吸到矛盾的核心。
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神秘悬浮的飞碟里,装着的不是《独立日》中进攻地球的外星人,也不是《地球停转之日》中的拯救者,更不是《黑衣人》中可以变化身形打算融入人类社会的家伙,而是整整100万饥饿的不知何去何从的难民外星人。
它们在人类打开飞船的那一刹那,被突然照进的光线弄得惊慌失措。
政府把它们就地安置。District 9.铁丝网圈起来的贫民窟。
Non-human,政府这样称呼他们。到处都是Non-human不能进入的区域,20年的时间,让人类对这帮穷人失去了兴趣。没有救济,没有同情,没有好奇。它们成为了这个社会的累赘。
最有趣的是,这两种生物学会了沟通,尽管永远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却能够听懂对方的语言。
于是有了Wikus与它们的对手戏。
记者的镜头一直跟进,这个伪善的政府人道主义者挨家挨户去敲门——这个星球上的政府都一样,一旦它让你做什么事,而又明明知道会触犯你的利益,它就尽其所能表现得人道起来——一个人接着一个、费尽唇舌地去解释,而不喜欢暴力。
Wikus在军人举起枪的时候大呼“不要开枪”叫人家放下,又在发现50个卵的时候笑着拔下那些输氧管道,说:“这样,它就会死了。”好像在玩什么恶作剧。
石子乱溅的爆炸、血肉模糊的血腥场面,这个镜头一直毫不畏惧地跟进。
我想起当时在XJ的时候,一听到哪里有SL,就立即跳起来,说“我要去”。那时候的自己好像不是自己。现在想想或许还是有点后怕的,在人们癫狂的呼喊声中跳上越野车的时候,我知道自己不是在玩CS,在石块真正飞过来的时候,我连躲避都忘了。
还好,没什么危险。而那些有点惊魂的瞬间,似乎也并不能成为我以后怯懦的理由。
我有个学长兼同事现在在伊拉克。上次他回来的时候,我问他:“危险吗?你觉得害怕吗?”
他说:“没什么危险的,只是炸弹常常在窗户外面爆炸。”
我瞪大眼睛看着他。他,慢慢拿起杯子,喝了口水,说:“真没什么,不矫情。习惯了就好了。”
其实这个职业就是这样,它会让你更加渴望不平静,也会让你同时更加渴望宁静。
但是危险来临,它会给你自动上上发条,让你不由自主地运转起来,向着问题的核心奔去。
这个电影摄像机背后那个隐藏的记者,或许就是如此。像极了一个记者的目光。我一直想冲着摄像机后的记者呼喊:Well done!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的平时工作那么乏味,你会更渴望亲历这样的镜头。这才是真正的记者的工作。
记得在离开XJ的那个饭局上,所有人都一脸疲惫,好像站着都能睡着。我旁边坐着的那个资深记者端着一杯菊花茶,说:“你别看现在这帮人都这副德行了,要是现在说哪里有个什么危险,这帮人恨不得各个眼神发亮,热血沸腾,都立刻站起来要去现场。”
这个人曾经只身一人去到最危险的地方,看到了不该看的场面。而他回来之后只是淡淡地形容了现场的情况,笑着说他看到了什么。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会害怕,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做噩梦,但我知道,是有个东西在驱使着他,要他非这么做不可。
危险出现的那一刻,他想到的可能不是荣誉,不是勋章,而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正常的生理反应:我要去现场。
短短十几天,我在XJ跟素不相识的同事们结成的友谊,让我终生难忘。
他们写的那些动人的故事,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深度的分析,都不是最重要的,我所记住的,是那位认识才两天的老记者端着大相机还不能顾得自己安危的时候那一句“你别怕,我们一定会先保护你的安全”,是那个瘦瘦小小的同事拿着一根跟他一样高的长棍,自信微笑的那一句“你放心,我们能一定保护你的”,甚至只是名叫“月光”的那个K族大眼睛姑娘一声软软的 “你没事吧”。
没那么危险,没那么危险。
我能记住的,还有他们讲给我的救人的故事,还有街道上一个W族老爷爷送给我的馕。还有阳光下W族小姑娘对我的微笑。那些宁静的午后,那些好吃的葡萄。我都记下了,记下了。
记者不是泯灭人性,而是更能在混乱中挖掘到人性。
白人欺负黑人、黑人欺负外星人,外星人在最底层怀抱着最先进的武器,被欺负。
那些血肉横飞,尸体碎块沾到摄像机上的镜头,我都在想:好镜头。
那些Wikus打死一个大虾时颤抖的表情和声音,他的妻子哭泣的电话录音,我都在想:好故事。用我们外专的话来说:What a splendid story!
面对危险,面对混乱,甚至只是面对一个明星,你都必须激动,你必须有敏锐的眼光和极大的热忱去记录这一切,但是同时你又不能过于激动,你不能混乱,不能害怕,因为你要用眼观察,用心思考。
于是这个Wikus终于在镜头前活了起来。他以前是死尸一般的小职员,但现在他是一只人类眼睛、一只大虾眼睛的半人半兽。
这就是记者连续跟拍的结果。人性的光终于在这个螺丝钉般无关紧要的男人身上显现出来,他的灵魂终于摆在了记者面前。
Wikus望着缓缓升起的飞船驾驶舱,那只变异了的眼睛,多么动人。那个微笑,多么真实。
那朵蓝色的铁皮小花,完完全全让我泪腺崩溃。
导演深知记者需要什么。
影片的最后,让Wikus拿出了妻子的照片,他说:“你看你看,我的妻子像不像天使。她就是我的天使,穿着白纱的天使……”这一串絮絮叨叨的发言原本与采访完全无关,而且显得没完没了。
如果我在采访的时候有个傻帽说了这样的话,我恨不得立即把这段删掉,可是,如果我真这么做了,我会恨我自己的。

 短评

初看完,震惊不已,缓过来之后,回味无穷

9分钟前
  • doulao
  • 力荐

科幻成份并不多。其实是个讲人性,讲种族的片子。嗯,我是这么认为的。

11分钟前
  • 卡特兰
  • 推荐

“文明执法”的城管头头最后牺牲自己,单挑多名同类,帮助小贩逃跑。──豆友

12分钟前
  • snowinter
  • 力荐

外星人电影的新一篇章。史诗。史蒂芬后继有人。豆瓣评星不够打。

17分钟前
  • 大西
  • 力荐

在“我们”眼中,“他们”总是异端,权利总是可以被侵害,只有当一天,“我”成为“他们”的一员,才能体会那份苦痛与自己曾经的残忍。

19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http://www.d-9.com/ 或者 http://www.district9movie.com/它的官方网站做得非常有意思 里面有这很多周边资料带你了解 district 9 的世界观比如有视频介绍 外星人是雌雄同体的 甚至还能下载到一份泄露的政府秘密文件

21分钟前
  • 彼岸的尘土
  • 力荐

外星人长得太难看了,有的镜头会让人反胃。。。尽管如此这片还是我看过最好的伪纪录片之一,人类对外星人的态度正是他们对自己的态度

24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导演采用伪纪录片+新闻访谈风格拍摄,增强了带入感。故事本身有点类似于[汉江怪物]和[与狼共舞]。大部分观众在影片伊始就会被外星大虾的外貌恶心到,但随着剧情进展却逐渐生发出同情和怜悯感。在动作科幻的外壳下展现人性和探讨社会问题(种族隔离、少数族裔与主要人口的隔阂),很有想法。(8.5/10)

2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伪纪录片的风格我非常喜欢,前半部分很好,不论是剪辑、表演、节奏都控制得相当精准,后半部分倒是秀的成分多了起来,感觉就是乱打一通,失去了前半部分那种伪真实带来的震撼力量。后半段的说教意味也颇浓,镜头中明显有强加导演观点的意思,和影片整体风格不是很搭。

33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还行

让《变形金刚》看起来像一部迪士尼电影

37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冷笑话:1. “老板,有没有D9?”“有啊,左边都是D9。”“不是,我是问District 9”“哦,那个没有D9的,只有D5的”。2. “老板,你这个第九区是几区的?”“二区。”

38分钟前
  • 能工巧匠沙门哥
  • 还行

以为外星人够丑陋了,结果最丑陋的还是人类。 用科幻讲述人性之恶,可惜伪记录片的形式无法一贯到底。估计这是史上最反胃的科幻电影了吧... (还是更喜欢导演今年的Chappie啊!)

4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full of irony讽刺媒体 讽刺政客 讽刺种族歧视 讽刺人性(不过也有赞扬的一面)纪录片的风格让人信以为真

45分钟前
  • pəteto
  • 力荐

刚刚看完回来 导演是peter jackson不得不说~确实是科幻电影里的一个大旗~~狗另类的故事引入的方法和拍摄手法新颖至极!!!!推荐另外! 感觉这是 peter jackson 有点怀旧他的 bad taste的那部电影的感觉!用新的手法 把丫以前的梦给圆了!

50分钟前
  • 力荐

要博爱!要博爱!第一次看科幻片,为人类被炸死而感到大快我心。

51分钟前
  • HELLO!
  • 力荐

刷新认识,意外惊喜。“2009年度十佳”提前锁定四部——《星际迷航》《飞屋环游记》《海盗电台》&《第九区》。 “让这个夏天大多数好莱坞大片颜面无存的电影!” “事实证明,科幻片不必明星云集,不必超多预算,不必视觉吸引,不必是彻底的娱乐。“ 啦啦啦…

5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人家也只是想回家。

56分钟前
  • ░▒▓██
  • 力荐

刚看完District 9 (第九区) 告诉我们两个道理:1.交流很重要,就算是跟外星人。2. 信任也是很重要的,就算是跟外星人。人类不要太自私且自以为是,外星人说一是一很守诺言的。

57分钟前
  • 小劳
  • 推荐

转自韩寒:《第九区》是一部极好的外星题材电影,也叫《贫民窟的百万外星人》,它的出现使得食物链得以运转,白种人欺负黄种人,黄种人欺负黑种人(事实上是白种人直接欺负黑种人,黄种人则喜欢互相欺负),黑种人欺负外星人,外星人再欺负白种人。给9分。

1小时前
  • 维舍斯✖卑鄙香波
  • 推荐

可以拿回去吓小孩子了,不懂得爱人的人,都会变成异形哦!希望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朵无比美丽且不会枯萎的金属玫瑰。

1小时前
  • Lan~di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