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大喜事,结婚,生子,抱孙子。开片归亚蕾饰演的妈妈就在朋友家的孩子满月酒上说道。
跟《喜宴》一样,《满月酒》也是反映同志生活的影片,但是两者有些不同的是,《满月酒》更多的关注于母子两个人心路历程的发展。
一开始看到归亚蕾饰演的妈妈,心中是有些抵触的,跟许多中国母亲一样,她习惯于干涉孩子的生活,在母子两人发生争执时,你那是什么态度?!一句随口说出耳熟能详的话,一下子就击碎了孩子的心。很多中国式家长都是这样,只要他们看不惯的就是错误的,你是不能反驳的,否则就是不孝,中国式家长缺少一种边界感,很少能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往往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干涉孩子的生活。
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母子两个人从敌对到重新接纳对方,而且母亲也接纳了儿子的男友,很喜欢母亲在自己孙女的满月酒上说的一句话,我的儿子是一个很勇敢的孩子,他知道去选择他自己想要的人生……
很多人都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挂在嘴边,随着年龄的增加,这几年遇见的事情也越来越奇葩,有男方母亲毛遂自荐的告诉我,认识你这么多年了,觉得你真的挺不错的,我儿子跟你岁数差不多,你俩要在一起挺合适的,赶明儿你们结了婚,生完孩子不用你们管,我负责给你们带。也有第一次相亲见面的陌生人就开始劝我,你年龄不小了,已经算高龄产妇了,赶紧生个孩子吧,不生孩子的女人跟不会下蛋的鸡没什么区别。更有“好心”的”朋友”提示,不行就找个精子中心,自己生一个,我周围就有谁怎样怎样,你得有个孩子照顾你老了吧,要不然你一个人多孤单啊?当时我忍不住反问,那等我死了之后,孩子一个人岂不是更孤单?我带他来人世间的目的难道只是为了让一个人照顾我,这保姆的代价也太昂贵了!自此,两个人再也没有过联络。
作为一个没有把结婚生子当作人生必修课的人,我跟很多朋友都说过,对于我来说,孩子只可能是爱情的结晶,是两个人对生命的起码尊重,带他来到世间,是我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而不是出于年龄养老等其他需要,虽然每个人来到这世界是无从选择的,但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寄情于他人只是内心不够强大的借口罢了。去勇敢的面对人生,去好好的体会人生,才是我的人生必修课。
写到这里,不由的想起一位兄长,我的很多人生世界观其实都是受到了这位兄长的影响。想当年认识他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怼天怼地怼空气的中二少女,是他教会了我用温柔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用宽容的心去理解别人,可以说这位兄长是我人生的导师,是我毕生崇拜的偶像。我们曾经相约,如果有一天,我们找到良人的时候,婚礼上伴娘伴郎的位置必然属于对方,只不过当年的我们还是太过于天真。此生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他哭的时候,是他喝醉了,哭的像个孩子,温文尔雅的他第一次骂了脏话,我他妈真的受够了,别跟我说一关灯一闭眼都一样,我抱着女人的时候都他妈觉得我丫就是一个强奸犯!没错,我这位兄长的性取向是男人。现在的我也曾想过,如果周围的人再多给他一些理解,是不是悲剧就不会发生?时常看到一些报导,一些同性恋者为了掩盖自己的性取向,会娶妻生子,甚至还出现了“同妻”一词,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只为了满足“循规蹈矩”一词吗?记得前一阵看过几位对出柜同性恋孩子的母亲的采访,有的母亲认为孩子是“病”了,这种病得治,用尽了各种手段非要逼着孩子走回“正常”的人生;有的母亲说道,只要能生个孩子,其他的事情也管不了了;但是其中一位母亲的发言却感动了我,她说道,其实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他想要的生活,区别在于每个人能不能去勇敢面对,我理解同性恋这个团体,但是作为一个母亲,我宁愿不知道真相,因为在中国,这样的团体想生存下去太过于艰难。
随着时代的进步,周围的人也对同性恋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希望能够看到那么一天,没有人以“过来人”的身份去“指点”别人的生活。
希望兄长在另一片净土安好,小妹叩拜。
《满月酒》是中国 极富传统色彩的一个习俗,与影片所传达出来的敢于出柜,敢于追求自己的想要的生活形成简单的对比。(Ps 因为本人看的电影少,所以感觉这部片子还可以,导演既然花这么大的精力和时间做,定有它的可取之处,so 给好ping) 影片讲述了台湾的一个上层的单亲家庭中,一个同性恋的儿子远在洛杉矶与男友同居,一个有点叛逆的儿子居住台湾(打酱油的)。早知道自己儿子是同性恋的母亲由于怕被成为笑柄就一直隐瞒,处处维护圆滑,儿子为了满足母亲想要后背的愿望,进行胚胎移植手术,母亲陪儿子全世界的跑,最终如愿以偿,在再一次的满月席上突破世俗,勇敢的说出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 影片还是讲几个很经典的矛盾组合,东西方的文化相碰撞的矛盾,单亲家庭中复杂的关系,中国传统的思想和革新弃世的新思想的碰撞,几个针锋相对的矛盾结合,普普通通的一部影片。正是酱紫一部在普通不过的剧情,才激励了更多的普普通通的同志在可理解的范围内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真爱,追求自己想的生活。“LGBT”这些词眼在人们的眼中的曝光率越来越多,被人们认可的程度越来越大,还是希望祖国可以爱护我们,就像爱护其他孩子一样。 导演郑伯昱,自导自演,就是讲述了自己的一生风雨同志路的辛苦,在自己能力之内将这份勇敢传递下去,真的蛮不错的,其实自己也是想通过一些东西来记录自己的一些事情,等到夕阳都看透再品这细水长流的温柔。
三颗星全给归亚蕾
李沛旭蛮帅的。
凑合,整体偏鸡汤,台词很刻意,虽然还是有归亚蕾压场,但远远不及20年前的《喜宴》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电影其实挺不错的吗?归亚蕾演技满分,男主兼导演是唯一的减分项。6.5的评分有点低了,我觉得给个8.0比较客观。
影片可谓20年前李安《喜宴》同性恋家庭题材的类型延续 将更深入地探讨人们对同性恋者的尊重 还会涉及更现实的代孕话题 以东西方同志组成的同志家庭探触代理孕母问题 故事描述一对同志恋人想要拥有小孩 千方百计找到人提供卵子 还得跑各地找代理孕母 饰母亲的是金马影后归亚蕾 印佣则敲定金钟影后莫爱芳
唉,妈妈。
仿《喜宴》但远不及其表达的深度和力度,所有的情感输出只能靠归亚蕾的表演和浅显直白的台词撑场,片子毁在结构松散,人物塑造过于符号化,故事发展如同流水账,虽然还是老生常谈的同志主题,诸如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传统和现代思维的矛盾等,但有经典之作探讨在前,让本片的看点和意义一再被压制,一般
真实的看不下去。糟蹋归亚蕾。台词什么鬼?为什么要说那么多ok?剪辑也很怪,人物的情绪转换都是断层的。题材加一颗星。但一个电影,又不是科教片,没有审美趣味只剩下纯粹的宣传性,感觉也没啥存在的必要。
除了归亚蕾和徐立功,其实跟喜宴没有任何关系。本片在强大的东方语境下探讨同性生子的故事,其背后折射的依然是传宗接代的旧观念,为什么两个人相爱就一定要生个孩子。其次,对华人世界女性的话语权缺失,从单亲母亲被父权意识奴役到代孕母亲出借身体。最终我们会发现,出柜才是一个同志人生的新开始。
“人生中最让人恐惧的,就是面对未知跨出第一步,值得吗?为了一个奇迹,值得。”轻喜剧的基调挺不错,可惜剧情稍显鸡汤,技法也有很多尴尬生涩之处,但主题好信息传达也很到位。拿本片和《喜宴》相比没有任何的必要。
6/10,和喜宴类似但没喜宴有感觉
很有感触,内心对爱情更加期待。感动,一样支持。
「我知道這不是你想要的, 這個baby也可能不是我的. 但這是我的人生, 我必須做我自己的選擇, 對我自己誠實, 也對你誠實.」
导演未免也太潦草敷衍了吧!
普及了很多代孕知识,可是剧本毫无技巧可言,生硬说理看得我蜜汁尴尬...
跟喜宴完全没法比 导演演技看得全程尴尬。。
亚蕾妈妈的演技也拯救不了男主尴尬的OK?OK?OK?一万个OK的演技!导演你是缺钱么?不要自己上啊!
故事讲的乱七八糟
片子拍得有些差劲,但好些细节都觉得好生活好真实,值得想要孩子的同志做参考观影(看完后才得知是编导演于一身的郑伯昱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对于那些传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的父母们,其实不仅同性恋,还有结婚不生子的异性恋丁克家庭、不结婚的单身男女……在他们眼中都是不正常甚至是罪恶的。
非常感谢电影分享的一段旅程,代孕的过程,寻求母亲理解的过程。真的好不容易,希望有一天我也勇敢的迈出那一步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