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棵泡桐

HD

主演:刘雅瑟,段博文,赵梦桥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四川话年份:2006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2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3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4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5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6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3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4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5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6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7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8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9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他们回来了

看完跟何大草感觉一致,影片难免删减,但和小说传达的精神脉络是一致的。

佩服导演选角的眼力,到现在还有些难以置信演员们会这么贴切书中人物的形象,尤其是陶陶,话不多,眉宇之间,都闪耀着刀子的光芒,跟风子说的一样,喜欢陶陶,是因为他像刀子。

原著是高一看的,具体剧情已记不太轻,电影整体算比较完整的叙述了,里边有些当然就不够书本描绘仔细,毕竟是100分钟的电影。

突然好想回到那个张扬的年龄,寻找那些顽皮跳动的影子,那些弱弱长大的绿芽子。。。

最后,要对电影名发点牢骚。
改了真没味,虽然文学味十足,但电影中对于泡桐并没有着重,只匆匆出现过两次,旁白也没提起,代表性不足。还是喜欢‘刀子和刀子’~

 2 ) 骑上骆驼远游

《十三棵泡桐》

对于电影,我觉得有一些是拍出来就可以看的,有一些则是需要先放一放,之后
才能拿出来,我从来不会在第一时间去看,所以也就肯定会错过电影院的,只好在家里看碟了。

 

上边总的来说电影,和今天要说的《十三》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可是我把《十三》看作是第一种电影,所以我今天晚上我看了这部电影,虽然也不是在电影院。

说实话,在看之前没有什么特别的期望,根据我的经验,台湾的这种青春片拍得都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了,还有以前的一些国内的片子也很好。总之就是这几年并没有什么像样的青春片拍。

怎么形容我看到这部电影时候的感觉呢,我现在不知道是用片断式、线性、还是主题式的方式来叙述。(貌似主题式)

慢慢的说吧。

 

这部片子里是他们的青春,不是我的,对于没有什么风浪的我年少的岁月来说,这样的青春是新奇的,也只能在电影里看看而已,根本体会不到那是什么的感情。电影里的人物饶有个性,其实最先让我感到迷惑的是教室的墙壁,过于斑驳的墙壁让我怀疑这是哪个年代发生的事情。

起初的时候,我认为这样的青春是可以肆意挥霍的,他们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尝试、去探索。我还想说,青春不是用来等待的。可是过半的时候,我才知道,其实有些时候对于一些事情,青春是非常无力的,生活、朋友还有其他一些什么都是压在青春头上的小小山。

电影里出现的刀子很漂亮,真的很漂亮,只不过有一些太过锋利,拿在青春的手里似乎显得有一点不太合适。其实我也喜欢漂亮的刀子,只不过仅限于漂亮而已。

 残酷么?这样的岁月对月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一样的感触,我觉得离我遥不可及,可是对于他们来说这是生活,这样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所以不要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别人怎样生活,我们每个人也许都会有骑上骆驼远游的那一天。或许年少时我们就有这样的希望,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没有这样的勇气上路。

不管青春在什么地方,都是美的不可言喻,美得像那条白纱裙一样,不光有羞涩、无奈、反抗,更有爱……

 3 ) 魑魅魍魉的中学教育

上周在主校与公民1776兄会面,自他处拉回了大约40G的电影,有我熟悉的,更多的是我不熟悉的非主流电影,将我的笔记本硬盘塞的满满的,遂作罢,心中甚是快意,这些都是我将要补的功课。毕业答辩之后,只为了拿到那证明我通过了高等教育的一纸证书,我还要在学校里苦捱半月之余,幸好有这些电影与我相伴,亦能充实我空虚的生活,聊以自慰。

第一次看吕乐的片子,也第一次知道了吕乐,《十三棵泡桐树》,事后得知又是一部被封杀的电影,即是DVD版本也遭阉割删减,这于我在观影之时即有感觉。从公民1776处得知被删减的不利于我们河蟹社会建设的情节有如下:“年轻的男语文老师把少女何凤喊到办公室时,把头放到她腹部停留的三五秒被剪;第二天学生看到自杀身亡的这个男老师被抬出学校的一段也被删掉,以至于观众并不知道这个老师自杀;何凤去班主任的寝室时,发现其床前有自己前男友陶陶的靴子一闪而过的镜头,也没有在公映版本中出现。” 好一个河蟹社会,河蟹横行怎生了得!

影片真实的记录了中学生们的状态,迷离蒙昧的青春,使我的脑海里不时闪现自己中学生涯的浮光掠影。懦弱内心不安迷茫的自己,一心求好成绩的乖乖好学生,打架的捣蛋分子,自以为是苦口婆心的班主任,还有地下恋爱的男女同学……以及发生在我们这群青春期荷尔蒙无处发泄的青少年之间的那些事。

中学期间,在老师的威严恫吓下,加之父母长期的填鸭式灌输,在“高考,人生前途,决定人生命运的关键时期”等字眼的狂轰滥炸下,我这个无知的等待着启蒙的孩童已然茫然不知所措,白纸已经被染上了错误的一笔。一路疲惫兼挣扎的走来,终于搭上本科的末班车,就读于末流的院校,说是本科,其实是学费昂贵的三本,有本科之名,无本科之实。但是刨去学历的功利功能,我们的大学其实难以分清孰劣孰优。泥沙俱下,沉渣泛起,就是中国的最高学府北大也远不是当年的北大了,在体制的强大攻势下戚戚然走向平庸。中学三年,大学四年,逝去的青春已经埋葬,我的青春等待着重生。

上了大学,有了网络,我的视野极大的开阔了,我再也不是那个唯权威唯老师话是听的乖学生。观照自己与周围的人群,我悲哀的感觉到我们的教育是吃人的教育,魑魅魍魉的鬼气在孩子身上森然作祟,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很多正值花样年华的学生被顺服,被异化,他们已经没有了自己思考的能力,悲哀地沦为体制的附庸。老大哥无处不在,标语无处不在,集体式的有目的的洗脑无处不在!影片中自始自终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蒋校长是否可以隐喻为无处不在的压抑人性具备对学生生杀予夺权力的教育机制,通过高音喇叭里扩散着他在这个亚社会学校的权力,犹如在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那个只有模糊身影的老爷是男权社会的象征,在昏暗中向妻妾们分享他的性欲。电影里有一个俯瞰的镜头,在整齐划一的队练中,身着红色毛衣的包京生置身于一片校服的海洋中显得如此的格格不入,仿佛海面上的浮标让人刺目,神秘的蒋校长通过高音喇叭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宣读了对他的处分决定,声音机械威严,义正言辞,这具有极大的威慑力量,逐渐的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里,成为他们思维思维方式的一部分,学生那颗柔嫩的心如何经受的起这样潜移默化的威吓!记得我中学的时候,学校的那些个领导总是在升国旗的时候煞有介事的公布对某些不听话学生的处分,气势之强大,使人不得不恍惚间以为自己身处暴风雨来临前的萧杀寂静中,胆小如我自是连生出不满之意的心也没有了。

我以为我们中学的教育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教育,学校安排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那里有你说话抗争的余地,我还依稀记得自我中学某领导参观了浙江某校之后,就着手实施他的参观心得,于是乎学校政教处出动诸多老师巡查在各个教室之间,检查我们的仪容仪貌,稍有不合格者即遭通报批评,责令之即日内整改以达到学校要求,脸色肃然的诸老师所到之处,鸡飞狗跳,伤及青青嫩草无数。所谓合乎规范者,乃是男同学不得留长头发,一概以寸头示人;女同学不得烫发染发留披肩发,带耳环等,女性之美就这样被扼杀了一部分。总之欲将我等塑造成一个个清欲标准的机械人,让我想到了《机械公敌》里那成排成排的机器人。重压之下,偶有抵抗之行为的学生即遭学校强势的行政处分,最后使出请家长来的杀手锏,对于这些除了粗暴的对待学生之外看不到任何一丝温情的关爱。出入校门需出示校牌;熄灯之后,巡逻的手电光会时时刺入我们的眼睛,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罄竹难书!个性在中学里消失了,创造力必将湮灭,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终于被强大的教育重压磨练成只知考试成绩的蠹物,姿态缤纷的学生变成了单向度的线性人。这样如何出得了世界级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就是连培养出有着健全人格的学生也很难,而在将来,这些学生是要走入社会,挑起社会责任的。

素质教育只是一纸空文,一个难以实现的口号,问题盘根错节,牵一发动全身,没有人敢承担由应试教育转化会素质教育带来的阵痛。素质教育依旧躺在泛黄的文件夹里,在有着先锋精神的中学里小范围并且小心翼翼的实践着,终将不伦不类、胎死腹中,让位于分数,让位于高考。政治的触角无远弗届,教育与政治的姌合,教育的高尚性纯洁性就极大的打了折扣,教育只能成为政治的附庸,只好卑躬屈膝地服务于政治需要,在这个犬儒主义盛行的社会里,教育关于人性的塑造的使命退居二位,甚至自我阉割、主动摒弃之。中国的教育走向何方,不考虑车轮的方向,而只顾考虑如何行驶的更快更稳,已然南辕北辙,愈走愈远,到最后欲矫正已经悔之晚矣,只好一切推倒重来,甚至于破罐子破摔了。

由于毒汁取代了水分,阳光等必要的物质条件,那些如花儿一般绚烂美丽的青春,在还没有完全绽放的时候就已经过早的凋零了。鲁迅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撕毁。我们的教育就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何时政治与教育分道扬镳,附着于教育上的鬼魅才会消散,新教育的曙光才会出现在这个国度的东方。

成稿于2008-6-22

 4 ) 发散思维的主观评论

大概因为对这部片抱太大希望了,所以看完之后颇有点失望。

首先的感觉是线索太分散了,电影和小说不一样,小说可以慢慢来,一个人物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交代,但是电影,至少是打算讲故事的电影不能这样拍(别跟我提《玩偶》,人家是北野武)。就像侯孝贤《美好的时光》,第三个故事是欧阳靖,欧阳靖自己的故事是有点让人后背发凉的,但是侯孝贤把它摆在第三个讲出来,和前面两个不搭,外加失去了欧阳靖本身具有的美感。大概是侯孝贤听了之后觉得好,想拍,但是想震撼一下观众的时候观众已经知道下文了。而且没讲好,底气漏了,完蛋了。

宋小豆的演员是谁?简直该拉出去打一顿,演得那么假,说话跟巩俐演姨太太似的,卯足了劲攒下来的一点感情到她那就放没了。据说剪掉了宋小豆勾引陶陶上床的部分,真是不该啊,这样半明半灭地让观众瞎猜是很不好地,我还以为最后风子和珠珠到宋小豆那去找她的时候,总该看到陶陶衣冠不整地从里面探出个脑袋来了,结果还是没有(方才翻评论发现原来未剪辑版的有风子在老师那看到陶陶鞋子的镜头,被剪掉了,sigh,We need PG rating.)。师生恋也不是那么猥琐的事,只是宋小豆这个角色设定得禽兽了些。还有那个老哥从三十楼摔下来从而到了这个学校念书的金什么,我觉得他根本就是个没必要交代,甚至根本没必要出现的人物。电影开篇,先把每个人物的来龙去脉都讲清楚,我以为每个人都很重要都要大干一场了,结果有的根本没什么作用。

我强烈地厌恶伊娃,又矫情又虚伪,大概因为自卑感和优越感一样强,所以变得很扭曲。女人对女人——看起来比较强悍的女性面对男人总是容易失败,因为他们更倾向于寻找一个没有自己就活不下去的姑娘。风子的痛苦我很明白,在风子看来,伊娃的虚伪和做作明明那么明显,但是陶陶就是看不出来。
另外,那个叫风子去办公室的语文老师,那部分如果把他猥亵风子的镜头剪掉,那干脆把那一整段都剪掉好了,不然非常莫名其妙而且分散情节。没剪的据说是他把手在风子的小腹放了几秒钟,第二天自杀了。说到这里我觉得这老师道德感还满强的,至少他还会用自杀作为反省的方式。多么和谐啊,说明了人要有道德感,这种情节都要剪。有人说风子老爹的变化太夸张了,但是其实还算正常,我老爹早年也老暴打我,有一天就开始忽然对我特别好,好得我自己都不习惯,好得我都觉得辛酸,他讨好我的方式也是让人哭笑不得。想想风子她爹买给她的那条所谓裙子,镜头转过来的时候给人一种强烈的荒诞和不真实感,那里我觉得导演把握得还是不错的。

珠珠明显是爱风子的,但导演拍得实在太过遮遮掩掩。阿利的老爹为什么要出来溜达一圈?莫非那个演员给了赞助?结尾不用交代每个人的出路吧。这是中国人习惯的方式,结局。没结局不是更好吗?

这部片子,不知道怎么说。那时老王看了之后对我说,觉得风子像我。过了一会补充,至少风子挨打的部分像我。其实,我的高中很像风子的高中,我也是带刀子的女生,不过刀子没风子的那么华丽,正常的刀子,每天幻想着要干掉几个人。男生似乎拿钢管,打架不要命,有人勒索有人罩。算是缅怀了一下过去的生活。

你无聊,也可以看看。有些孩子,就是这么长大的。不是全部,是有些。以后他们奔赴各地建设祖国,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未来,他们很平常地过。也许很多年以后看见孙子书包里装着一把玩具刀,可以潇洒地甩甩头说,奶奶当年也彪悍过。

 5 ) 太阳出来喜洋洋……

片头第一段是这样一段字幕缓缓从荧幕下方升起:

    本片用镜头无限地接近校园中的灰色地带,旨在引起社会和家长关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强烈建议家长陪同、引导孩子观看此片,并以此为桥梁与孩子进行沟通与对话。

还以为是一部无聊的说教,结果是一部惊喜,真不错。每个人都是真实的,没有高大全的教师形象,没有和谐社会的温暖,没有青春年华,没有天真烂漫,没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的就是真实的青春冲动,年轻人的一切。

要说题材敏感,就是这些吧:萌芽中的同性恋,早恋,第一次,女老师师生不伦,男老师变态自杀,校园暴力,家庭暴力,父亲向儿子的女同学暗示……呵呵,这样的片子,不删改肯定过不了关,删改了也不一定能演吧。

很庆幸我看到的是dvd版,片长107分钟,和公映版的区别,我想有以下几个地方:

1、珠珠暗恋刘风,为刘风吃醋怄气的镜头;
2、刘风爸爸在知道孩子没有参加考试以后痛打刘风到满脸是血……
2、小任老师下课后把刘风叫到办公室,在刘风的小腹部隔着衣服闻了一分钟,晚上自杀了;他教的最后一堂课就是讲君子如何排忧解难,讲到屈原……原来他自己是不能排忧的……
3、包京生劫持阿利以后,珠珠和刘风跑去找小宋老师,等了半天才敲开小宋老师的宿舍门,小宋老师衣着不整,刘风在门缝里看到床下有陶陶的球鞋……随后她的眼前费拉斯起着骆驼慢慢走过……

 6 ) 割裂青春。

要不是早晨上课的时候看见同学拿了一张盘,或许我很难再想起初夏时候就拿到的这样一部传闻中青春如刀子般锐利的电影。也就是因了青春,因了锐利,因了疼痛,这些敏感的字眼,我迟迟没有拿出来看。十三棵泡桐。吕乐的新片。东京电影节上拿了奖。早晨在同学那儿看了一个片头,觉得片头做的真不错。 刀子和刀子。这是电影之前的名字,也是原著小说的名字。我并没有看过小说,我看到是这出离于小说的100分钟的夏天,看到男孩子气的风子,并深刻的感受到了刀子的锐利。这是小众的青春,因为我相信更多的人是按部就班的小学,中学,又大学。影片里这个夏天的事让我觉得近,或许这也就是我的青春。我也想起那年夏天,两个骑着自行车手牵着手的少年,我仿佛看见了他们的背影还有灿烂的笑容。 电影最终没有公映,即使名字改了,情节也多处删剪。体制总是这样迟钝,即使我们的清涩和疼痛已经过去了十年,但是十年后的今天体制仍然不能正视它并且打着冠冕堂皇的幌子。当第五代的吕乐终于开始讲我们这8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人的故事的时候,我想好多人是兴奋的,因为他们看见了自己,比如我;还有人看见的是十年前他们看见的身边的事。即使今天正在上演的故事要比十年前惨烈残酷敏感的多,但是体制仍然不能包容我们的过往,于是委以冠冕堂皇的政策,吕乐要改电影的名字,要删剪敏感情节。即使看起来柔和了许多,今天,仍然不能公映。 故事里出现了好多符号,刀子是危险的,它的锐利碰撞到青春的叛逆。骑骆驼的阿拉伯人多次幻化的出现,那也许是青春里的年轻人唯一的希望。无论是沙发里拙劣而混乱的初夜,还是道貌岸然而内心扭曲的语文老师,无论什么故事无论故事里的每个人,暴打女儿的父亲,校长,变态的宋小豆,这都不是偶然的。这个故事结束了,另外的故事开始,能够见证这个夏天的,就只有那操场边的泡桐树。 我愿意相信我所看到的听见的故事是今天的风子娓娓道来的,我想,经过这些年,我长大了,看淡了伤害,漠然了疼痛,而她,故事里的风子,也长大了也坦然了罢。时间走到今天,故事也过去了那些年,我想长大后的我们,学会了坦然面对过往,而对于今天对于未来,我们其实还是没有冷漠。 从片子的一开始直到现在我仍然是不能平静,即使早晨还有课,我仍然慌乱着双手敲打下一些兴许偏离了内心的感受。中国第五代的吕乐用松下HVX200关注着我们这代人的青春,我明白体制里他的无奈,但是我仍然很感动。因为那就像是我自己的故事,今天并不需要一点一滴的完整回顾,哪怕只看见一个情节,那便像故事里的刀子锐利的刺入我的左胸深处。

 短评

其实,这样的青春才完整,不是么。青春青春,没有人给它一个死板的定义。一个人的青春,是自己掌控的。谁都没有权利过问,所以,也没人能够看轻他人的青春。何风的青春,在于她经历过的男孩子,一个给予了她霸道的喜欢的陶陶,一个给予了她安全感和痛楚的老包,还有一个默默无闻受她保护的阿利。陶陶的青春,在于让他心疼却不懂得如何去爱的何风,还有那个人模狗样败坏饥渴的宋老师,以及坦然不曾与他计较的老包。而老包的青春,或许只有何风,我相信他是真的喜欢何风。而青春的爱情,总会掺杂着冲动和不应该。就如老包选错了对何风表达喜欢的方式。

4分钟前
  • 木小暖
  • 力荐

可以理解纪实感和超现实,但不能接受在非现实的语调里滥用它们。有一些空白的、并未填充情节的间隙,像是节奏里被拖长的东西。我一直在等待它积蓄成更强大的力量,但是屡屡落空,只有横冲直撞的故事和欲盖弥彰的命运还在仓皇地书写。所以不是《狗十三》,也不是《少年的你》,人物被凌乱的线索束缚得死死的,枝丫就从编导限定好的几个洞眼里横生出来,细长细长的,不粗壮也不遒劲。但它一定能给你留下一个古怪而深刻的印象,比《致青春》《左耳》《匆匆那年》之流更加残酷与痛彻。

9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倾斜镜头的无数使用,沙漠中骆驼人在全片中贯穿的意义。导演片中刻意使用的一些镜头都挺简单,但也挺有趣的。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做操时的大远景,老包红色的一动不动的小影子。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样给推过来了么,在知道又或者不知道的情况下。

13分钟前
  • 有寂
  • 推荐

那啥情结和那啥情结。对陶陶很有feel。帅男学生和飒女老师的香艳桥段都没怎么表现。突然怀念起自己中学岁月,99年也是高二,一样的土操场,一样的校服。感觉更像自己初中,黑社会情结,拉风的坏男生。自己的校服也敞着,觉得很帅。第一次怀念起自己的残酷青春来。谁告诉我那阿拉伯人是什么意思。沙漠?泡桐?十三棵又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把那点暧昧看出来了,很好很强大。中性女。连男老师那点我都看出来了我太强了。蒋校长。。。笑傲江湖~倾斜的青春。居然看的不是胶片版。。。

18分钟前
  • 沉冰
  • 推荐

跟一个成都妹子一起看的,这个妹子毕业于在成都真实存在着的泡桐树小学,这片子看的她整个人都不好了,我也被她搞到整个人都不好了。以后再也不要跟泡小的人看电影了

20分钟前
  • ふふちゃん
  • 还行

其实无论文本还是影像,我都不是很喜欢这个故事。这一群少年们,他们最大的对立面和反抗的对象不该只是肤浅表面的学校、老师和家长,我更想看到他们与自我内心意识和独立人格的觉醒、挣扎与消长。

22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距离首刷时隔9年,刚看完原著,又找到了107分钟版二刷。小任老师的死,宋老师房间里淘淘的鞋等情节画面在这个版本得到保留。在低清晰的画面中那样粗糙生猛、独树一帜,有着国产片罕见而生动的高中生、教师形象。然而,原著中几场重要戏份没能在电影中看到,伊娃、金贵、父亲的角色被大幅削弱删改,书中描写的那种热浪滚滚的夏天也没有感受到,很是遗憾。去找了已改名为刘雅瑟的刘欣微博,已经完全认不出来。三星半

23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全是荷尔蒙,学生日学生,学生和老师扒灰或未得……那条裙子真TM神来之笔。

24分钟前
  • Bigteeth
  • 推荐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整体正弥漫着一股令人哭笑不得的浮躁气息,当所有人都选择按兵不动静观其变的时候,也许,只有青春不会无动于衷。

26分钟前
  • 还行

據說剛出的時候蠻紅,down了很久才想起找來看。這是某些地方的實況?看得不舒服,甚至有點看不下去想快進拉完算了。充滿自私、無知、愚昧,仿佛是一個臉皮厚和耍無賴的競技場~如果想被這些元素噁心到,這是個不錯的選擇,它確實反應了某些現實狀況。其中某些構圖及色調不錯。

27分钟前
  • Kalee™
  • 推荐

6/10。教师们傲慢霸道,嘴上不计较对厕所鞭炮案报复心极强,警察父亲拒绝平等交流的武力,心仪对象的别恋化作一把把青春疼痛体验的刀子。窗外骆驼骑士是风子寻求庇护的内心意象,包京生手捧鲜花被校方扔出去象征被主流话语阉割,猥琐的语文老师仅叫风子倒水等桥段语意不明,也是银幕外体制阉割的体现。

28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刘欣演戏不是挺好么,为啥还去快女呢,不理解了。

31分钟前
  • 苏比
  • 力荐

总是揣着刀子的,最终必然会刺伤自己。

36分钟前
  • 狮子人
  • 力荐

如砍省主席所说,是潮汕新浪潮的先驱。运动在早期DV中被诡异地记录了下来,无来由的构图,剪辑,是一场Dogma练习。

37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如果老包换个好看点儿的人来演,大家还会这么烦他么

40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推荐

桀骜不驯的陶陶,在现实打击和性的利诱下招安于高考;被所有人遗弃的老包,最终因为一次荒唐的劫持人质事件沦为阶下囚;阿利注定追随父亲而去过早地介入商海;作为贫困生的金贵得到大款之子小跟班的名额,也许是其自甘堕落的开始;最有主见的何风,也只能漫无目的地选择貌似自由实则迷惘的后青春之路?

45分钟前
  • 第27章
  • 力荐

3.5 糙硬的镜头语言与近乎全员素人表演所构建的真实调性,反而和故事本身并不兼容。p.s.段博文好帅。

47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原来刘小豆强奸陶陶的镜头被剪了啊,我说怎么关于“跟女老师上床”这部分让人觉得那么含糊不清呢,看完这电影就学会了一句四川话,中午吃烧烤,我请客

51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相较小说,电影人物显得干瘪而直接,没了作者对青春复杂的刻画,电影反倒像部武侠片,OST竟然还是《沧海一声笑》等一干音乐。由于电影时间所限,弱化了小说中本有的很多色彩,以至于很多点让人不明不白,倒是老包这个角色弱化掉了一些小肚鸡肠,显得有些江湖气了,让人觉得有些可爱。

55分钟前
  • 乔大路
  • 还行

春哥的故事....

58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