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骆驼祥子这部电影,看了给人一种愤懑不平的感受,虎妞并不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她只不过是旧社会会吃人的母老虎。她和祥子的爱情以及后来的婚姻,都不具有现实性,虎妞和刘老爷的反抗也只不过是封建女性的叛逆。这部电影仍然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在那黑暗的旧社会,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想以个人的力量,通过个人奋斗的道路来实现生活地位的改变是不可能的,无论他们个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无济于事。
我妈下午说,她想看骆驼祥子,让我给她找出来,我便和他一起看了这部距今三十多年的电影。那时候的张丰毅还是个愣头青,斯琴高娃还不是康熙的奶奶,满含年代感的配音和画面,我有种陌生感,又觉得新鲜。
祥子这本小说我初中时便看过,记得当时看完,满满的窒息感,怎么只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能把人逼到这份上呢。书中的祥子有着超过年龄的结实,所以当帅气的张丰毅出现时,我觉得这个祥子太瘦了,怎么拉得动车呢,相反斯琴高娃的虎妞,和我想象中的分外贴合,也得异于她炉火纯青的演技,我觉得这就是虎妞该有的样子,小福子的演员挺漂亮,虎妞她爹按说七十了,电影里看上去有点年轻。
电影因为时长的原因,只着重描绘了祥子,虎妞和小福子的故事,略显单调,相比于小说给人带来的窒息感,无力感,电影只是讲了一个故事,而且模模糊糊,要不是看过小说,估计观众会有些云里雾里。
与小说不同的是,在原著里那个满身资产阶级思想的虎妞在电影里突然可爱起来了,她霸道,热情,有智慧,敢作敢为,唯一在院里骂小福子也是因为对祥子全心的爱,这个女人最后的死让人充满了惋惜,而祥子的刻画,他拼尽全力攒钱买车的愿望似乎刻画的过于轻,使得最后变成如行尸走肉般的无赖并不能引起我的共鸣,小福子一家的悲惨生活,酗酒的父亲,年幼的弟弟,破旧的房屋,中规中矩,和原著差不多。
总之,电影不能完全代替小说,电影讲了一个故事,而小说 是营造了一种氛围,读者可以自己去感受与想象。
最后再次点赞斯琴高娃老师的虎妞
在祥子活着的那个时代,那段时期,贫苦大众,各有难饮的心酸,难以抗拒的宿命,影片中祥子注定要被吞没,祥子不具备抗争的能力和觉悟,他有他的倔,他的愚,他的痴念,他的软弱妥协,他对前路的残酷危险一无所知,只是大众,就像影片里那些巷口依靠的年老版“祥子”,最后沦为一个末路自私鬼,等死的蛀虫。
祥子一开始在一家类似地主老爷家拉车,受不了帮他家里干闲活,于是工钱就吹了,继续风里雨里拉车,遇见一位知识分子曹先生,曹先生还想帮祥子逃离黄包车命运,时局变换,东窗事发,却毫不犹豫出卖曹先生,自己逃命,还一边安慰自己,一切从宜,当然故事里的小人物从来没有上帝视角,没有先知先觉的利益最大化的速度抉择,只能暂时顾得眼前,在动荡年代,微小个人财产和性命,是难以保全的,还没有任何危机意识的他们,被暴力压制,被黑心敲诈,一滴一滴流逝掉血液里的热和暖,直到交出灵魂,堕落自己,虎妞是另一个命运转机,祥子拒绝开车厂,只想自己拉车挣钱,难道他自己不知道吗?拉车只能在没有天灾人祸之下,勉强管自己一个人饿不死,他好像是真的不知道,后来失去虎妞,失去积蓄,怜惜小福子,自己也知道养不了她和她一家,给她希望,又让她干等,小福子失去最后的支撑,上吊而亡,和很多白房子的女人一样,命交到他人手,因为亲人而献出所有,那个时代下,大多数黄包车车主和白房子女人,最真实的结局。
虎妞带了500块嫁妆,除去结婚开销还剩400多,买车100多,那还有300块的继续,祥子一直在拉车,日常开销应该够了,为什么虎妞难产时30块都拿出来呢?电影没交代清楚,貌似不合逻辑。
另外,虎妞去世后,祥子并没有过与以往不同的日子,仍旧是拉车,不知为什么要离开原来的家。不知为什么给了小福子一个盼头却又把小福子晾到一边去,直到小福子绝望自杀。这也貌似不合逻辑。
事实证明,黄花大小伙子必须要防着点如狼似虎的大龄未婚女青年。
“祥子以为努力拉车,就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可更悲剧的是,新社会似乎也未见到来。8.3
那会就有牙刷和牙膏了阿?
#资料馆留影#看的修复版,画面动人,经典的文本改编,带人们重回那个世态炎凉的老北平,话说老舍先生还是把世相人情看的挺通透,每一个人物都有一把辛酸泪,每一句对白都接地气。穷人的日子不好过,男的卖汗,女的卖肉,那怕虎妞这么精明霸道的富户之女,也难逃人生苦短。小时候刚开始挺同情祥子,如今方觉他才是最干净最幸运的那个,贫富分化的病态社会长不出幸福的花,每个人都不人不鬼,祥子的勤劳没给他带来幸福,却让他挺起腰杆活出了个人。可谓不幸中的万幸。ps 斯琴高娃的虎妞绝了,真是她的代表角色。
过去的电影真好,朴实不浮夸,就静静地讲故事
重温更容易感动。 已经忘了老师硬塞的老舍原著的寓意何在了。只觉得人生无常还是珍惜朝夕吧。 电影之余也不自觉的感慨下那个年代的张丰毅如果拿到当下 如今的小生帅哥谁都没得混。 斯琴高娃不愧是我喜欢的唯二华语女演员。
修复版真是美呐!色彩浓艳的斯琴高娃的妆容像只活脱脱的老虎,满目希冀拉着包车的张丰毅更符合八十年代的气息。结尾同老舍石挥的《我这一辈子》,衣衫褴褛街头。有发挥的改编
真够味道
御姐戏正太,聚散都是爱
以虎妞这样果敢的性格必须死于非命;以小福子这样软弱的性格必须死于宿命;以祥子这样憋屈的性格必须一直苦命而不得死。
以前的电影 拍得多认真啊
无可改变的宿命。
z国梦的破碎。比起“丑陋横行”的原著,凌子风终究还是心软地从审“美”角度给予修饰(对祥子的懦弱堕落、虎妞的懒惰纵欲、教授的装腔作势等进行改头换面),淡化了小说中从人性根源生发的令人脊背发凉的悲哀感,有偏向地将悲剧归咎于时代和造化。斯琴高娃的虎妞神气活现太抢戏了。修复版。三星半。
比凌子风后来的[春桃]要好不少。且不论改编如何,单说美服化道与演员部门皆是一流的,借此倒是怀念一下老北京风物(那个集市真是妙极)。虎妞借酒色诱祥子一场,情欲张力极为饱满(其实[春桃]里也有……)。这个故事搁到若干年后便是[夏日暖洋洋],出租司机这个行业竟然这么有延续性……
@电影资料馆 学了个新形容:像座黑塔似的
那个年代的中国电影有种不废话,认认真真讲故事的干练感。
搜了一圈,终究还是没能找到125分钟版本。就观看的112分钟版而言,开篇缺乏对祥子前史的交代,草草收尾的结局也显得仓促,若不是版本问题,则可能是电影时长无法承载长篇小说内容所做取舍选择的问题。电影频道(1905电影网)109分钟的高清修复版还删减了小福子卖身等部分内容。虽然虎妞为了让祥子娶她耍阴招,不过在那个年代,感觉她为了得到自己所爱之人费尽心思、奋不顾身的行为也蛮勇敢的。…… 观影过程中不时联想到我更喜欢的中国电影:1950年《我这一辈子》。
朴素大方,人物生动鲜明,市井生活贴切逼真。
其实虎妞在现在看来是精明能干也刁蛮任性,自由恋爱追求幸福,追求女性解放,但很自私,没有考虑过祥子的感受,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斯琴高娃太适合虎妞这个角色,也演的太好!改编和原著很贴切
虎妞多次劝祥子在家歇歇吧,祥子总是说:“不能总是闲着。”想不到,这样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人,最终还是沦为了社会的牺牲品。最后几个画面,早已失去信心的祥子被拉车人撞了,拉车人回头向祥子笑,祥子也望着他,或许,祥子看见的,是从前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