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2015

HD

主演:迈克尔·法斯宾德,玛丽昂·歌迪亚,帕迪·康斯戴恩,西恩·哈里斯,杰克·莱诺,伊丽莎白·德比茨基,大卫·休里斯,大卫·海曼,罗斯·安德森,詹姆斯·迈克尔·兰金,丹尼尔·韦斯特伍德,莫里斯·洛维斯,瑞贝卡·本森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麦克白2015 剧照 NO.1麦克白2015 剧照 NO.2麦克白2015 剧照 NO.3麦克白2015 剧照 NO.4麦克白2015 剧照 NO.5麦克白2015 剧照 NO.6麦克白2015 剧照 NO.13麦克白2015 剧照 NO.14麦克白2015 剧照 NO.15麦克白2015 剧照 NO.16麦克白2015 剧照 NO.17麦克白2015 剧照 NO.18麦克白2015 剧照 NO.19麦克白201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麦克白201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麦克白将军(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饰)是苏格兰国王邓肯(大卫·休里斯 David Thewlis 饰)的表弟,在外抵御外敌平反谋乱,战功赫赫,某日归国途中,遇见了三个女巫,女巫预言麦克白将会加官进爵,此言令麦克白心中蠢蠢欲动。然而,最终将要继承王位的,却是班柯将军(帕迪·康斯戴恩 Paddy Considine 饰)的儿子。  在妻子(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的怂恿之下,麦克白杀死了国王,登上了王座,为了保住王位和弑君的秘密,麦克白的双手沾满了鲜血,班柯将军、麦克德夫夫人(伊丽莎白·德比齐 Elizabeth Debicki 饰)和她的孩子均死在了麦克白的屠刀之下,而麦克白亦在疯狂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低俗怪谈第一季海棠玩命杀手阶级与文化美女厨房王子殿下识骨寻踪第五季恶灵稻草人电梯惊魂(2013)幸福起航这里禁止恋爱拳打脚踢邵氏功夫乡下姑娘本色兵东北青年之冒牌富豪另一半有块石头红线2017小镇疑云第一季第43届韩国青龙电影奖新封神之二郎神MAMAMOO:世界巡回全纪录敢死队3(原声版)走着瞧恋爱角色请指定离婚不分手镜花水月第二季雪国列车(剧版)第三季孩子在那我在这救世者马克斯我的爱圣诞城堡乐在旅途X档案 第六季没好死花篮花儿香北岸疑云同名人2006湘辣香辣党员二愣妈僵尸日记2鹅毛笔

 长篇影评

 1 ) 莎士比亚的巨作是怎样变成美图秀秀的?

(微信公众号:李骥-Josh)

要想把莎翁的作品改成电影,一定是要有一个策略的。特别是在当代,毕竟老人家的经典戏剧的经典式的改编电影早已存在,再玩就需要有新的花样,才能取悦于今天的观众。
 
就好像多年前的那部《罗密欧与茱丽叶》,其实是按MTV的方式来拍的,年轻人觉得炫酷是最重要的。

那部电影影史上未必留名,但真的是捧红了一双男女主。
 
好了,到这部莎老爷子最短、最残酷也最知名的戏剧《麦克白》,前面已以奥逊·威尔逊和罗曼·波兰斯基的经典佳作在前,还能有什么新的花活?

导演贾斯汀·库泽尔的答案应该是一个字:视觉。

苏格兰蛮荒的原野,配合逼真的人物造型还原,让电影有了真实的质感;
 
大量象征性影像的运用,让人物著名的心理挣扎,外化成为一场视觉盛宴。
 
每个镜头都在表意,于是我们看到一部标准的视觉化了的莎士比亚名剧。
 
于是我在观影的时候,忍不住每每暂停播放,进行截屏操作。于是就攒了一堆精美绝伦的美图。
 
只是,视觉能成就一部“好看”的电影,但却不一定能成就一部伟大的作品。
 
2015版的《麦克白》多少是让人失望的。因为里面看得出很多创作者的纠结之处。
 
首先戏剧是语言的艺术,电影不一定。这部片在语言问题上过于忠实原著,照搬了原著的古英文对白。于是只听得演员们拼命说着那种让人听不懂的文言文英文,You是 Thee, Yours是 Thy,各种生辟字眼和奇怪句式,不要说俺们这些以英语为外语的人,便是土著英国人,要不是学霸或莎迷的话,恐怕也会听起来非常吃力。于是驱动情节和人物内心活动的台词和独白,首先就失去了它的沟通力。
 
其次人物的塑造多少还是表面化了。麦克白内心的邪恶是如何被一步步勾引出来,让他成为一个嗜血的暴君的?他的野心又是怎样交织着脆弱,引他走上疯狂的深渊?他老婆的无情和野心是哪里来的?后来又如何受到感召,与他老公走向相反的道路?(这些问题还在脑海中盘旋的时候,突然,麦克白夫人,死了。)
 
法斯宾德与歌莉昂,是当今最好的两个演员。他们在电影中也做了极尽全力的表演,但不知为何我们并未被打动。也许因为他们每每出现一个个极富象征性的、视觉极其饱满的画面里。你忙着理解这个画面告诉你什么讯息,而往往忽略了他们的表演。这么说,是他们太被"Contextualized"了吧?
 
抑或是因电影的影调通篇都过于昏暗,以至于你根本看不太清他们脸上的表情?
 
总之《麦克白》更像是一部纠结于“忠实原著”与“迎合当下”两个思路之间的妥协之作,最后哪个方面都没有做好。我们没能真正进入麦克白和他夫人的内心世界,也未能深切感悟人性中的原欲和原罪,我们只是眼睛受了一把洗礼,脑中留下一些印象,顺带学习了一下“如何营造高度象征性的高逼格画面”。
 
-----------------------

【李骥的影评】精选文章列表
(请在公众号内发送编号,系统将自动回复相关文章)
 
109: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里,这是最好的五部(短评集)
110:《大空头》:不明觉厉,其实细思恐极!
108:《荒野猎人》:一个人的痛感史诗
107:《老炮儿》的得失
106:《维多利亚》:一镜一世界
103:《洛克》:只有一个演员一个场景的电影,却像一本编剧理论的教科书
81:《少年Pi》:人性、兽性与神性
82:《云图》:孕育未来的恶行与善举
59:《Youth》: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对生命本身的超越
35:《布达佩斯大饭店》:追忆逝去的荣光和雅致
60:《潜水钟与蝴蝶》拉片:没有不可能讲好的故事,只有不会讲好故事的人
34:《汉娜-阿伦特》:哲人的孤独与宿命
64:故事即结构 --- 《爆裂鼓手》技术分析
63:《暗黑之域》:德国人的灵魂寻找
66:《狐狸猎手》:故事的力量
65:《鸟人》:伊纳里多的进步与退步
71:星际穿越三体:宇宙是一部童话吗?
72:《少年时代》:叩击心灵的温柔提醒
75:《宿敌》:宿在内心深处的敌人
77:《女性瘾者I》:性自由与爱无能
78:《辩护人》:以卵击石的破咒者(分享跟评)
91:《她》:AI时代的爱与欲
89:《一切尽失》:为什么要观看一部闷片?
90:《醉乡民谣》:科恩兄弟的“反英雄”立场
92:《华尔街之狼》:Big Ferocious Attack (大而狠的攻击)
93:《为奴十二载》:反思历史的黑暗时刻
94:《美国骗局》:挣扎在虚假中的男人和女人们
80:关于《天注定》的不客观评论
30:《亲爱的》观后:亲不见,爱有心
31:《黄金时代》:观影后记:《黄金时代》的八个看点
83:《狞猎》:从狩猎者到猎物的瞬间沦落
95:《锈与骨》:内心刚硬的女人与法国新电影
84:《登堂入室》:窥探与侵入 -- 用虚空填满虚空
96:《弗兰西斯•哈》:从善入流才是生活的真谛
87:《内布拉斯加》:冰冷世界的些许温情
86:《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对他者内心的细微体察
70:《偷书贼》:Words Are Life.
69:《万物理论》:比爱更强大的,是尊严。
61:看得见隐喻的房间 --- 四部关于“房间”的电影
62:《杀死信使):一个十年前自杀了的美国小报记者,与我们到底有几毛钱关系?
67:《蓝色骨头):我宁愿你们沉默
68:《一步之遥》:姜文是如何异化掉观众的?
73:《艾达》:那些温润而忧伤的灰
74:《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程》:灵性之光
76:《如父如子》:如父如子,亦父亦子
79:《白日焰火》:一片没有质感的黑色
85:《林肯》:让“英雄史观”见鬼去吧!
88:混杂的《中国合伙人》
97:《过往》:平淡中的暗流涌动
98:《囚徒》:人皆为囚
99:《爱在午夜降临前》:人皆过客
100:《少数派力量》:谁来拯救孽缘中的凡人?
101:绝命之时的化学反应 --- #绝命毒师#主题评
102:《绝命毒师》技术评

 2 ) FIFF16丨DAY4《麦克白》:吾乃天降之子,来于旷野之上,终于黄沙之中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4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麦克白》,下面请看前线逐步走上暴君之徒的国王们不顾一切的疯狂评价了!

Prometheus:

马良大赞。

Pincent:

天空岛美学。

果树:

摄影很棒,但节奏也真是慢到令人发指。

RIVER:

莎翁的魅力,画面与配乐,苍茫与肃穆,欲望与注定为终点的毁灭,太棒了!

心是孤独的猎手:

台词太晦涩了,全是莎翁那时候的,不过配乐和2位主角的表演还是够上了台词的逼格。

莫扎特仑苏:

开场即斯巴达300勇士视感,配着莎翁的台词,然后在阴冷的色调下喷射血浆。这cult吗?这太cult了。

赵小毯:

高度风格化的作品,摄影很美+马良的演技!但是本身增加电影感的同时却因为戏剧形式的台词感觉很矛盾。

曲有误:

你自以为窥探到命运,其实所见也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因果的一瞬,摄影景致让人叹服,法鲨马良献出奥斯卡级别的表演。

zzy花岗岩:

壮美的摄影,壮丽的色彩。这是一版可以将观众情绪带入进影像氛围的麦克白。迈克尔·法斯宾德绝对是同时代最优秀的男演员,玛丽昂·歌迪亚再次献出惊艳表演。

RyanRyqn:

或许文学文本过于经典的缘故限制了电影表现,演员像是被莎翁牵着走的人偶,台词和表演略显生硬,但导演和摄影提供的宏大和震撼的视觉体验仍使这部作品称得上优秀的电影。

盆满钵满赵+:

过度想营造史诗感反而让史诗感荡然无存,太冷静了,一段段沙翁原版的大独白在这样一个个非舞台的场景中也显得不伦不类。去除了女巫的神秘怪异,更像是几个冷漠的观察者,是上帝也是观众,觉得有点怪怪的。最后的决战丧生是美的。(想念蜘蛛巢城的美好体验。)

给艾德林的诗:

极端写意的视听留下了极端的叙事风格,即尽力保证角色的演出,大段舌尖上流淌般丝滑润爽的莎翁十四行诗式台词倾泻而出,充足的语言时间还是最起码半数保证了戏剧原作原本的超验性,拒绝改编、只是用电影当做戏剧场面调度手段其中一种的态度,与奥利弗和奥胖是站在一起的。

苍山古井空对月:

看的第五版麦克白,没想到会把莎翁的麦克白拍得那么闷,把一个戏剧剧本拍得过于北欧文艺范,而台词基本还原剧本,于是戏剧中充满张力的台词不得不为契合冷淡风格而被弱化了,甚至有时画面成为了独白台词的附庸。整体而言看不到有什么想法,就是按部就班把这个剧本拍出来,也就摄影比较好。

子夜无人:

不能认同这就是所谓的“风格化”,视听体验上确实有零星段落展现出新锐一面,但慢镜头位移和雾气摄影带来的观赏效果更多还是只能归结为“精致”、而不是多么了不起的鬼斧神工,连同初时让人耳目一新的配乐也逐渐流于不加节制的渲染工具。

当然,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文本上仍然是守旧的。往远看有黑泽明的《蜘蛛巢城》,就近找有16年英国拍的《麦克白夫人》,都体现了对于这出经典莎剧的消化与解构能力,而回到本片中,所有台词始终凝结着冰冻三尺的戏剧浓度,这是相当扫兴的事情。唯有马良对于“欲望信使”这一符号的形象演绎,令人稍感惊喜。

Hethang:

纵使有《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的珠玉在前也无法阻挡此片强大的艺术张力。从开头到结尾每一刹那都如同在某个不存在的世界里抽取的瞬间,冰冷的城堡在萧瑟的风声里更显肃穆,血色的沙场在悲壮的交响乐里只是更为苍凉,它们不是影像,它们就在眼前。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件艺术品。

纵使有《女巫》的尽数毁灭也无法扭转此片将人从中间整个劈开般的窒息和震撼。莎士比亚如同神灵附体般的台词在法鲨和马良的口中更显伟大,人性最深处的善与恶只需要片刻就可以燃尽整片银幕。曾经有一个十字路口摆在你面前,你没有选择阳光大道,而是选择涂着糖霜的炸弹。你咀嚼着那甜蜜一点点掉进爆裂的倒计时,却即使在陨灭之时却依然留恋着那诱惑的味道。可惜世间从来没有理会过你哪怕一秒,因为那十字路口还在,下一个做出选择的人,他已经走在路上……

#FIFF16#主竞赛单元第4日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3 ) 英雄呓语的现代诠释

勇武、刚猛、冷酷、高傲……麦克白无疑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最具男子气概的主人公,也是最为经典的悲剧英雄。传统评论常将麦克白归作“性格悲剧”的典型,认为他的败亡源自鲁莽与权力欲(性欲)。库泽尔的《麦克白》则另辟蹊径,借用独特的电影语言深入挖掘主人公的心理世界。这也使全片的结构发生了些许变化,使麦克白之外的其他角色不免有些受限。
此版最大的改动是加入了麦克白的子嗣。开场即是麦克白女儿的葬礼,夫妇俩悲痛万分。第一幕为全片定下了灰暗阴郁的基调,此后无论是城堡盛宴还是继位大典都笼罩在一片昏黄之中。原著中只提到麦克白夫人barren,并没有出现麦克白的子女。本片加入了麦克白幼子战死沙场的情节。这不仅铺垫了麦克白之后对班科父子的嫉妒,更增添了麦克白弑君的理由。当麦克白摇摆不定时,他死去的幼子出现在他眼前,递给他匕首,仿佛催促父亲为自己复仇。另一方面,丧子的悲痛也挫伤了英雄紧绷的神经,似乎为之后的癫狂行径埋下伏笔。这一设置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麦克白夫人对此无动于衷,仿佛这儿子并不存在,若仔细推敲,这还是有些疑问的。
影片大量运用闪回切镜表现麦克白的内心世界,辅以漫天大雾,着重渲染了麦克白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法斯宾德的表演非常精彩,眼角一滴泪水简直神来之笔。麦克白夫人的表现中规中矩。第一段独白是全剧里最能体现麦克白夫人果敢坚强的段落,也应当是全片的小高潮。之前观看1979版时,我对朱迪丹奇的"hold, hold"印象尤为深刻。歌迪亚似乎缺少那种狂放的爆发力。原文中前半部分麦克白夫人比麦克白更为果敢冷酷。两人角色在弑君后逐渐反转。歌迪亚之后的部分虽然表现较好,前半段却似乎没有那么强势。麦克白夫人的戏份也有删减。梦游的段落被删,无法呼应"macbeth shall sleep no more"。这也降低了麦克白夫人的角色厚度,使她沦为男主人公的附庸。
班科、麦克达夫、马科姆与邓肯国王的台词遭到大幅删减,几乎沦为龙套。邓肯国王的"righteous"毫无体现,马科姆被麦克白轻易吓跑,麦克达夫沦为一介斗士。本来十分期待的"birnam wood come to Dunsinane"大场面被一团火焰替代。最终决战时,麦克达夫几乎落败,仅靠预言牵制了麦克白的注意力。 麦克达夫妻子同儿子的对话更是删的一句不剩。配角们的形象略显干瘪,成为了主人公的陪衬。
本片的台词几乎全部采用莎翁原著,服饰装束极为考究,音响配乐大气磅礴,苏格兰高地风光更是美不胜收。相比莎翁原著,编剧加入了很多独特的诠释。例如全片结尾,班科的小儿子、未来国王fleance取走了麦克白的宝剑,是否略微暗示fleance继承了些许麦克白的勇武?麦克达夫与全军在结尾欢呼"hail to the king of Scotland",是否也是对前国王麦克白英勇战死致敬?
莎士比亚受时代思想局限,在剧本最后对马尔科姆的正统身份大加褒扬,同时强调了麦克白的“traitor,tyranny”身份。可本片显然将麦克白当作第一主角。观众大多时候跟随着主人公的视角体验整个故事,还时常有幸瞥见主人公纷繁复杂的心象。这也使观众视角更为贴近主人公。通过编剧的设置,观众也可以做另一重解读:麦克白为国王忠心死战,甚至牺牲了唯一的儿子,国王却将王位传给了才干威望不如麦克白的马尔科姆。遭受双重打击的麦克白这才在妻子的挑唆下走上疯狂之路,深陷罪与罚的折磨。若从这个角度观影,那麦克白弑君也许不全是野心的驱使,也是巨大悲痛与嫉妒影响下的激情犯罪。这无疑是相当大胆的解读。莎翁若是在世,不知会如何品评呢?

ps:本片似乎将三名女巫化为四人,同时删除了hecate,也许其中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也请了解的朋友赐教。

 4 ) 算是用心之作

这一版电影麦克白在重心上,有意避开了戏剧原有的那些高潮点,把注意力集中到戏剧形式的弱点上展开,如摄影、战争场面、室外构图等。这种做法本来是聪明的,但是为什么看完了觉得有点不爽。

(为了避免大段独白的尴尬场面。。。)电影加了一些对手戏,甚至加了一个人物,这些我其实不在意,只是略有点失望:未免太没有想象力了,用电影手法表现独白应该有更好的方式。后边描述麦克白心理变化的那段场面就比前边处理得要好一些。

同时莎士比亚的句子并不是写了用来耳语和呢喃的。这里的台词比其它莎剧电影更难听懂,导演风格在这,演员只能悄声耳语+面瘫脸,根本没有起到“帮助观众顺利通过迷宫”这种作用,也没有“厉害的台词马上就到了好激动”这种期待。台词本来应该是最棒的部分,现在反而变成了跟电影格格不入的东西。

之前看评论,有人说麦克白夫人比麦克白更出彩,我看了之后并不这样想。

从心理发展上说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是两条交错衍进的线,在原著中都非常清晰有力,时时呼应。交错点就在邓肯之死上。在此之前,麦克白夫人以强大的去女性姿态出现,几乎是作为同性在挑战麦克白的男子气概,始终在推他走向弑君这件事。而麦克白则显现出优柔寡断,不断进行天人交战。最后崩溃到不能回去弑君现场放置凶器。

然而在弑君之后,麦克白和夫人的心理就向两个方向走远了。夫人认为这件事已经结束了,杀戮结束了。她认为麦克白种种疯狂举动是因为没有从弑君的阴影里走出来,其实没有走出来的是她自己。她始终停留在弑君这件事上。虽然在那个夜晚,是她说只要一点水就能洗净手上的血,而麦克白说手上的血痕永远洗不掉了,但那句话真的只是在安慰自己,弑君的负担反噬着麦克白夫人,电影没有体现的梦游段落里,她永远在无法醒来的梦魇中清洗手上的血迹。

弑君之后的麦克白则完全不同。他失去了安然坦荡的睡眠,失去了忠诚,失去了信任别人的能力,失去了内省,失去了爱情,同时也没有希望(子嗣)。既然手上的血洗不掉了,何妨再染上千层。麦克白夫人向内部释放抑郁和恐惧,麦克白则向外部释放癫狂与残忍。两个人在心理上日益疏离。麦克白夫人每次谈话都指向弑君,到后来麦克白大概都会惊奇你说的是什么?因为从那以后他又见到了太多鲜血,夺走了太多生命。

这两条心理线,真可以算作原作的精髓,可惜在电影里,麦克白夫人这条线过于破碎了。

客观花痴一句:虽然导演风格太强势,留给演员的余地不多,法鲨还是棒棒的~~~至少麦克白的这条心理线很清晰地显现出来了。


————————————
最后大决战太哏了,麦克白紧紧抱住Macduff(why?),说血战到底,谁认输就不是汉子之类的,Macduff默默掏出小刀捅了个肾,,麦克白就shi了

 5 ) 一场技术精湛意义不明的整容

这不是空王冠系列那种戏剧半电影化的改编,而是一部非常彻底的电影,且高度风格化。无论导演还是演员在技巧上都没有保留戏剧的特点,唯一的保留是沿用了原作的台词。莎剧完全的电影化改编,除了黑泽明能卓立于原作之外,其余效果多数令人沉默。电影开头从战争到女巫的预言,再到邓肯国王的加封,处处压抑激情的配乐似乎是在考验预期体验激情的观众的忍耐度,而慢镜头+停顿+闪回的极尽抒情的战争场面有一分钟让我疑心导演是在拍一部实验性的艺术电影…… 二十分钟后,麦克白夫人和麦克白之间的化学效应挽回了令人不安的观感。麦克白断续的形象从那一刻起得到了整合,他变得像麦克白了。电影也展现出它独有的优势,开始渐入佳境。 夫妻之间有两场围绕着野心博弈的狎昵较原著很是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这是只有电影才能拍出的趣味。起初麦克白与夫人商量着要谋杀国王,在原作这是两个野心家的厮磨,夫人动用一切语言上的手段包括爱情来激励蛊惑麦克白。而这里夫妇二人的表现都要低调许多,夫人的温存更多的是一种鼓励。麦克白如溺水者攀援浮木般热烈的回应夫人,从情欲中汲取犯罪的力量,此时他看起来颇为无助。但在杀害国王之后,麦克白进一步打算对班柯下手,情形就逆转了。“不义开始的事,必须以罪恶来巩固”。麦克白将手探到夫人裙下,夫人挣脱他的控制,然后上前试探着吻他。麦克白全无回应地流泪。这与他之前的热烈回应形成对照。从那时开始,他已经不需要从夫人那里汲取犯罪的力量了。他比任何人更积极的犯罪。”What’s done can not be undone”是夫人用来安抚麦克白的话,饱含对道德不屑一顾的强横意志。但后半场对力量的迷信渐渐酿成了恐惧,她开始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抚。直到麦克白烧死麦克德夫的家人,在一段指天斥地的独夫宣言后,他转头盯着夫人:“你为什么沉默?”夫人泪流满面,不发一言。此处演员的发挥和情绪衔接非常出色,角色的关系也彻底逆转。原作中麦克白和夫人也是如此进退嵌合的,但那是需要通过对语言稍加分析的一种节奏,电影让转折非常直观又不失微妙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夫人死后的麦克白的那段表演也出乎意料。三声tomorrow的情绪演进,是原作所无。这段独白超越了文字赋予想像力所能带来的体验。 有些细节独具匠心。比如麦克白杀死邓肯,默然在邓肯的枕边并排躺下,用非常诗意的画面暗示他即将成为国王,同时也终将死于非命。比如麦克白斥骂信使后,又吻了吻对方不安的前额,那是暴君布施安慰的动人之处。 结尾和麦克德夫的决斗拍得非常美又内蕴力量。金红色的背景,如诗如画的血雾夕阳,像复仇女神一样目光灼灼的命运女巫——连女巫演员那不可救药的酱油感都被这浑成的氛围给挽救了。配乐也饶有趣味,带出了全剧最引人入胜的节奏。然而麦克白放弃杀死麦克德夫的改编不可原谅。麦克白是赴死不是求死。他欢迎死亡但他不会自杀。尽管他已经厌世且不抱希望,尽管他对命运的预言深信不疑,但哪怕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尊严他也要反抗到底。麦克白的英勇只有少部分体现在作战勇敢,大部分体现在践行并反抗命运上。这个恶贯满盈的暴君在地狱门前一往无回的英雄气概是这个角色之所以不朽的原因。 “来,麦克德夫,谁先喊‘住手,够了’的,让他永远在地狱里沉沦!”这是原作中麦克白的点晴之笔,也是悲剧的高潮。然而由于之前麦克白听说麦克德夫非妇人所生之后,将刀从敌人颈上收回,这段本来最具震憾力的台词变得处境尴尬。法斯宾德不得不哭着念出这段台词。在这个上下文之间,如此处理无疑是正确的。可是一个自愿顺从预言,把利刃从敌人颈上收回的麦克白有点乏味。虽然这一幕构思巧妙,画面优美。 两位主演既不及预期又超出了预期。电影似乎有一种认为悲剧就必须悲伤压抑的误会,处处压制激情,刻意拉开了和观众的距离。于是演员的表演不仅要电影化,且要服从风格化的要求。问题是在这样压抑激情的风格下,却又沿用了原作充满爆发力的戏剧台词。这会让最出色的演员也无所适从。多数时候那种像梦呓又像呢喃的低语要表情达意太困难了。作为观众我在前二十分钟对演员已经不抱指望。出乎意料的是法斯宾德和歌迪亚尽管有时多少被以上种种束缚了手脚(否则他们的感染力不止于此),但最终他们还是奇迹般地突破了障碍,在针尖上构筑了经典的世界。 电影打光昏暗(这是麦克白的共同特征),配乐悲抑恍惚,剪辑技巧专业但矫揉造作,苏格兰山麓永远弥漫着大雾,角色们看起来像群不祥的幽灵,整部戏像场沉重的葬礼。伴随着唯恐观众不知道主角在想什么的各种闪回。电影用尽了属于电影的技巧来重构莎剧,用心良苦,也确实完成了一部精巧的电影。这是一场漫长的葬礼,一曲优美的哀歌,但不是一部伟大的悲剧。麦克白是一部埃斯库罗斯式的悲剧。这意味着它在展现苦难和死亡时,不会让人感到悲伤压抑,相反,它以悲剧独有的力量让人情绪激昂。改编是成功的,且技巧高超,但是改成了次一等的艺术品。在一些精妙的片段,它能挑逗观众的情绪,但不能震憾灵魂。这就像用现代医学技术将索菲亚.罗兰整容成一个韩版的路人美女一样,整容技术是高超的,整容后的女人也是美丽的,只是这么做又有何益呢?

 6 ) 拍莎剧,气氛很重要

    不打瞌睡的状态下,看一部电影《麦克白》可能和看一本《麦克白》的书所花的时间是一样的,但看书我一次要打好几拨瞌睡,原因就在于莎剧的独白、心里描写什么的加一块,简直就是话唠大全,挺烦这种的我。拍成电影后我个人喜欢的不得了,以舞台剧的方式还原了莎翁戏剧的古典韵味,很到位,台词用的古文,也毫无违和感,就像《聂隐娘》里说文言文。但我个人是比较强烈反对《聂隐娘》这类有意识拍得“难看“的电影的,《聂英娘》同样古典的要死,也唐朝范儿的要命,但有那时间,我宁愿多刷几遍《唐朝豪放女》。

<图片2>

   话剧(舞台剧),我就认认真真看过一场,小学五年级学校组织去看了个《九色鹿》,当时看得如痴如醉,入戏太深,回来一口气写了2500字(当时小学作文才要求800字吧)的读后感,班主任给投出去了,再无音讯,升入初中后,体育老师有一天跑到我跟前,说你就是那谁呀,我在报纸上看过你写的作文。当时我装了个逼,小心推搡了几句就给默认下了(初中那会儿我作文写得贼平庸那种,班上读范文很难选上我的,但又是语文课代表,脸上经常挂不住,而且隔壁二班的语文课代表的作文还要经常拿到我们班来读,日子简直不好过)其实我压根不知道体育老师在说啥,哈哈。后来思前想后,可能就是那篇读后感了,我在报纸上就投过那么一次文章,但隔了一两年还能在另一个地方听到它的消息,也挺邪乎的吧。
还看过《恋爱的犀牛》,大学那会儿迷段奕宏,耐着性子在电脑上看的。有点意思,但意思不大。书面对白、内心独白、符号、象征、仪式感,舞台剧的这些元素也遍布在电影《麦克白》中,电影、舞台技巧的混搭,使《麦克白》显得很另类别致。
    说是英文版的《聂隐娘》,从影片的质感和诉求来感受,倒更贴近《东邪西毒》《冬眠》这类电影,万里的黄沙,化不尽的冬雪,霸占着主屏,孤独苦闷的主角经常被摄影师困在视觉的角落里呻吟。故事退居其次,重头放在了气氛的营造和渲染上,感染里很强。《麦克白》的故事在莎士比亚时代是新鲜的,被后来者从6世纪一路模仿抄袭到21世纪,估计现在已经没多少人感兴趣了吧。所以改编莎剧其实不是个好活,就好比人的一张脸,被爹妈生出来就定型了,变着样儿拍还是那副德行,想拍得美美哒,只能美图秀秀了,《麦克白》就像一张极尽所能P过的素颜照。
<图片3>


    
     对比渲染是《麦克白》玩美P的利器,电影的气氛就是它俩搞起来的。
    麦克白篡位登基后,影片内景的构图多数时候是封闭的,墙壁和人群死死的将麦克白框在中心,没有出路,唯一透光的窗户,也被窗外的雾气充盈。切换到外景后,麦克白所在的城堡也被大海和邓西嫩围困,低沉的马头琴,幽怨的小提琴交错响起,麦克白被单独置于旷野和群山中,弥漫的浓雾,像那《冬眠》中化不去的雪景,笼罩在麦克白周围。影片在内景的压抑和外景空旷的孤立无援中来回切换,不厌其烦的模拟着麦克白的困境,韵味十足。
<图片5>
<图片6>
     影片的渲染对比大部分跟颜色有关。灰色是影片的主色调,浓雾、浑浊的天空,黑衣、黑暗的内室,受影响的不光是麦克白,出镜的很多人都是一副灰头霉脸的揍性。颜色的同质化起引导强化的作用,大部分用在了外景上,主打冷色。但在室内,却更强调颜色的反差。室内的麦克白处在暗黑之中,却在多数时候被蜡烛暗黄的暖色包围,冷与暖的交织矛盾般共存着,形成了一种昏昏欲睡又错乱清醒的无眠状态,那正是麦克白的状态,正如麦克白弑君后所说:自此,我杀死了睡眠。这种颜色反差还集中出现在了落幕的决斗中,预言中的大火烧到了邓锡南森林,也烧尽了笼罩全程的冷峻,它象征着麦克白的毁灭,也象征着被善良背叛了的麦克白式懦弱的毁灭。

<图片8>
<图片9>

   我觉得还存在一种比较露骨的对比——表情(如果是牵强附会,就当我啥也没说)。麦克白和她夫人的表情很丰富,在喜怒哀乐痛病燥之间来回切,而与两人处在同一景别中的很多角色神色清一色面瘫,像一棵棵冷杉,这种静止和动态的对比,很有可能是为了让这两人显得更加喜怒哀乐痛病燥哦,你们再好好想想。
<图片10>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表演方面还是更喜欢法鲨吧,歌迪亚演得也跟他很搭。法鲨真的是好莱坞罕见的演员,他的表演几乎能为每一部参演的影片加不少分。

 短评

摄影牛逼的玩脱了,视觉美学大扫荡,风格化改编一个人类都知道的故事还是有优势的,也可以弥补旁白的疯癫,可惜法鲨和马良都没特别出彩。几乎全程古文whisper的口条太考验英语听译水平了,#戛纳电影节#我旁边一美国孩子一个劲儿的问这尼玛说的什么,笑死个人。三星半。

4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还行

竟然是如此风格化的片子,极致的美术设计,设色、摄影、剪辑力度强烈,尤其最后十五分钟,脱去古典外衣,锋芒毕露地营造出磅礴氛围。莎翁《麦克白》的文本、主题本就无需更多夸赞。好希望能在大银幕上看一遍!

6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飞机上看无字幕版,脑子里反复想:英国小哥研究非母语在噪音下的识别困难,相当有应用价值啊…虽然研究表明预知语意背景,可帮助识别,然并卵…画面极美,演员超努力。可更丰富的视听反倒比戏剧版boring。一切流向平庸。戏剧的还是留给戏剧吧。

9分钟前
  • 散发弄扁舟
  • 还行

摄影绝赞,云雾氤氲,雪花颗粒,灰尘光束,皆粒粒分明;户外清冷粗粝,室内昏黄阴郁,战场血色弥漫;心理戏吃重,独白+闪回,舞台感浓,考验演员;贪婪永不熄灭,恐惧无休无止,罪孽须用罪孽掩盖,生之恶须以死亡结束,莎翁之永恒魅力正在于此。

1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423 苏格兰口音的文言文式英语,对我来说基本就是一个没有字幕的法语片,中间一大段都睡过去了。好在很多人提及的点:首尾两段史诗大战和马良的奥斯卡时刻都没有错过。可以说就这大概30分钟就值回了12镑的高昂票价

14分钟前
  • 郭连凯
  • 还行

贾斯汀·库泽尔 Justin Kurzel去文学化的努力是成功的,与其他四位自成一体的知名“麦克白”改编者形成某种呼应。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这个时代最好的男女演员在其中镌刻下印记。

18分钟前
  • 神甫
  • 还行

此片再次证明好莱坞类型片的电影视觉语言其实是不再适宜直接套用莎士比亚的台词。影片单个片段抽出来都好像不错,但总体串起来没有形成一个连贯而又有说服力的叙事,人物行事逻辑基本靠观众对底本的熟悉程度脑补。gif ppt一样的慢镜剪辑不显得特别高明。这个导演应该转行去做3A游戏的视觉总监。

19分钟前
  • Rilkelee
  • 还行

观影好心情被尴尬的领导讲话和破锣般的贴片广告炸裂了。

20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主演完全胜任角色,几处改编合理且别有韵味,结局的处理也相当不俗。摄影太强,惊艳色调与构图展现苏格兰瑰丽景色,佐以从不停歇的大气配乐,视听语言完美无缺,首尾两场战争戏更是年度视觉盛宴,格调之高多年难得一见。(ps.真的听不太懂

22分钟前
  • 蜘蛛我一脚踩爆
  • 推荐

OMG 太难看了。。在电影院睡着几次。。。。

23分钟前
  • Summer
  • 较差

提前做了功课后仍然只能听懂1/3(还是英语吗?!)比较惊喜的是导演使用了充满个人风格的慢镜和独白,将莎翁笔下最疯狂、最具自毁倾向的主人公塑造得像一个悲怆孤独的诗人。首尾两段古战场戏有着史诗的质感,最后铺天盖地的血红色震撼人心...

2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3.5 动作戏用了超级慢镜,第一感觉竟是像300... 主要精力都在视听的冲击力上,贫瘠潮湿的苏格兰,血红的战场,从不停歇的配乐... 但晦涩难懂的英文只能让我知道剧情的情况下大致听懂,人物塑造也只能说ok。(尤其在法鲨有大段台词时候)莫名其妙的剪辑是为什么?我不觉得他演得有问题

2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争取不欠我老公一张电影票系列。(然而真的……虽然画面够美但仍然……电影改编的一大原则就是戏剧越纯,电影越差,莎士比亚纯度太高了,除了多年前一美拍的厨房版麦克白惊艳了一下之外好像都挺难看的= =

33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其实并不是苏格兰的【刺客聂隐娘】,编剧却是煞费苦心,每一句台词都是从莎士比亚的原著里搬出来,力求尽可能的原汁原味。但导演选择了一个听上去很现代的切入点,就是麦克白的战争创伤后遗症,也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让这个角色成为暴君和之后的悲剧命运更加的令人信服,这么讲很赞的。★★★★

3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6.8 足够唬人,但过于强调悲剧感而忽略了角色本身的设计,需要一些细节上的恶趣味来调动观众。

42分钟前
  • KID Y
  • 还行

英语文言文实在是太催眠了。。风景感觉四川甘孜州

45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还行

影片出人意料的风格化且舞台形式感很强,库泽尔的气氛营造依然厉害,视觉冲击力尤其震撼,歌迪亚的表演特别出彩。

5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我一个中国人听着苏格兰口音的莎士比亚台词看着电影院的法语字幕,啊上天,为什么要给我这样的试炼!

51分钟前
  • 掐恰恰
  • 还行

文言文,超难懂的英语。莎翁的语言,极慢的叙事,苍凉大气的摄影,最后血红的天空,逐步描绘了麦克白的悲剧命运。法鲨和马良两人表演都很赞,法鲨出演了最性感的一版麦克白,从水里走出来那身材...马良继续控场,英音无压力。很特别的一部电影,并没有讨好观众。

5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穿着睡衣露着两条大毛腿去见荒原三女巫的麦克白,that's too hot for Shakespeare!

57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