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

HD

主演:杰拉德·巴特勒,埃米·罗森,帕特里克·威尔森,米兰达·理查森,明妮·德里弗,塞伦·希德,西蒙·卡洛,维克多·麦奎尔,詹妮弗·艾莉森,穆雷·梅尔文,凯文·麦克纳利,詹姆斯·弗雷特,保罗·布洛克,莱明·卡莱姆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歌剧魅影 剧照 NO.1歌剧魅影 剧照 NO.2歌剧魅影 剧照 NO.3歌剧魅影 剧照 NO.4歌剧魅影 剧照 NO.5歌剧魅影 剧照 NO.6歌剧魅影 剧照 NO.13歌剧魅影 剧照 NO.14歌剧魅影 剧照 NO.15歌剧魅影 剧照 NO.16歌剧魅影 剧照 NO.17歌剧魅影 剧照 NO.18歌剧魅影 剧照 NO.19歌剧魅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歌剧魅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巴黎歌剧院合唱团的新人克莉斯汀(艾米•罗苏姆 Emmy Rossum 饰)最近进步神速,全因剧院内的一间古老房间内每晚都会传出一把优美的男声向她传授歌唱技巧。这个良师益友其实是一个人称“剧院魅影”(杰拉德•巴特勒 Gerard Butler 饰)的人,此人因样貌丑陋,自小便被父母抛弃,戴着面具隐居在剧院的地下室。“剧院魅影”内心其实深爱着克莉斯汀。  一次偶然的机会,克莉斯汀有幸担当一部歌剧的主角。凭借从“剧院魅影”那里学得的丰富的歌唱技巧,克莉斯汀一炮而红,并被年轻英俊的剧院赞助人拉乌尔(帕特里克•威尔逊 Patrick Wilson 饰)看上了。两个年轻人很快堕入了爱河。“剧院魅影”伤透了心,认为是拉乌尔抢走了克莉斯汀,准备上演一出爱情复仇的大戏……怪物岛(英语版)爱康AI智爱之夜魔环之逆行未来强渡乌江之对岸矮子当道第三季红楼梦2018欢乐喜剧人·老友季奥特曼 新世代之星红肥绿瘦擅长捉弄的高木同学 剧版百分之三第三季都市刑警砂之塔:知道太多事情的邻居12夜(国语版)穿越烟壶赌侠之麻将传奇异形2雪中孤雏成人初学者绝世武神 第2季·动态漫黑化游戏鬼佬我要你开花终结之境你好,再见2020下班啦合伙人2婚礼三个多另一个女人再次出发华泽尔·古米治黄油大赛至死不渝2021爱你是最美的时光丘比特的遗愿双面骗子 虚假警察第一季迷失1971加百列的地狱5村里来了个牛书记树大招风剑王朝之孤山剑藏

 长篇影评

 1 ) The red red rose

秋天是适合沉默的季节,落叶萧萧,寒烟漠漠,各人有各人的归处。日子越走越长,心事越来越淡,不是不快乐。只是,偶尔仰望苍茫碧空,竟会怀念夏季的燥热,冬天的严寒。热到极点是一种疯狂的释放,冷到极至也可清醒而敏感。而这样云淡风轻的秋,漫长的失语,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于是,很想感受这一场冷热交融的爱恨情仇,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寻心情的出口。

喜欢影片的开始。风雨沧桑的老人,蛛网密集的剧院都以一种回忆的步调慢慢追寻岁月深处的爱情。斯人已去,唯有这破旧古老的建筑还默默承载着五十年前的记忆。一件件旧物均以高价拍卖,只是因为它们沾染着爱的气息,尽管这爱如此遥远,如此悲痛,如此刻骨铭心。随着巨大的吊灯缓缓升起,一件件尘封的旧物变得流光溢彩,黑白陈旧的剧院转眼间呈现出当年的华贵奢靡。喜欢这种感觉,有如上帝说Let there be light于是世界就变回曾经的美丽辉煌,如果上帝说let there be love,人类就陷入爱的旋涡里,再难自拔。自此,影片转回50年前的场景,18世纪的法国剧院,一派金碧辉煌,眩人眼目。悠扬厚重的音乐不绝于耳。看到这里便惊叹,如果是现场观看舞台剧,真的要抱怨自己感官不够了。女主角Christine的第一次出场便让人为之心动,肌若凝脂,手似柔夷,优雅温柔,带着难以言表的美。Raoul是典型的英俊绅士,他与Christine青梅竹马的爱情带着属于阳光的温暖气息。然而,只有Phantom的出现才令人感觉帅气逼人,神秘伴着邪恶,有如一团黑色火焰,狂热之中隐忍着无限柔情。

这样一个邪恶的幽灵,与生俱来便有着扭曲的面容,从小被当做异物,供人愚弄。他心中的仇恨与日俱增,终于杀死了马戏团里的看管,逃至剧院。从此,他将自己残毁的面容和孤独的灵魂一起掩藏在面具下。世界如此之大,却没有理解,没有温暖,没有爱。然而,他却有着天才般的情智,他是建筑师、作曲家、甚至魔术师。如此丰富敏感的心智对他来说却只能是惨痛的折磨。当他透过地下室的缝隙看到美丽的Christine,听到她天籁般的歌唱时,他就无可救药地陷入爱情。只有她能够诠释他音乐中的美与忧愁,只有她是他心中想象已久的女主角。于是,在她的梦里,在她孤独恐惧的时候,他用自己的声音给她安慰,他让她相信自己是音乐的幽灵,来陪伴她一起长大。这样一种心领神会的交流使他们成了彼此灵魂的依赖。Christine是他在世间唯一的温暖和希望,他只是她灵魂的指引,孤独的慰籍。然而,当Christine生命中的白马王子出现时,她即刻陷入美丽无比的恋情。而他却感觉到恐惧和仇恨。于是,幽灵终于现身在她面前,用一种怜惜与威胁混合的爱,带着令人无法抗拒的魔力向她袭来。Christine被深深诱惑,欲罢不能,在恍惚之间她分不清楚他是天使还是幽灵,是朋友还是父亲。然而,他的爱终究淤积着太多的邪恶与黑暗,他的心骄傲却恐惧,他的面容是自己永远无法掩饰的痛。当Christine第一次揭开他的面具,他顿时变得愤怒狂放,他的伤疤昭然于众就如同他灵魂深处无底的孤独与恐惧被人再次耻笑愚弄,那是他无法承受的悲痛。Christine终究还是选择了纯美的爱情,她和Raoul深情对唱,如痴如醉。幽灵的心在这样柔情的音乐中一点一点被悲伤淹没。他爱她,希望她是唯一属于自己的东西,然而越想抓紧,越是一无所有,只有无边的悲伤填满空虚的灵魂。这样的剧情总是让人想起《呼啸山庄》,一样的疯狂阴郁,一样的爱恨交织。爱与占有究竟如何权衡?佛经和哲学都倡导化解,用另一种方式去爱,给它自由,让它离开。这样的爱是属于另一种高境界的感情吗?幽灵可以放了她,让他们终成眷属,从此就守着自己的孤独与阴郁苟活于世,他必须接受自己原本就不属于这人世,不可以有感情,不可以爱,他生命的本质是耻辱和孤独,然而,这样的痛能抑制如火的爱吗?也许人生在世,有些东西原本就该放弃,越想得到,越将自己整个灵魂都押注进去,最后连一点空虚的安慰都没有。所以,人们常说适可而止,可求可不求,这样就算是成熟吧。如此,成熟一定是个很痛的词,要学会割舍,学会自己疗伤,自我安慰。

突然发现自己一直在偏向幽灵,他的阴郁,他的愤怒,他的一无所有,他如此敏感而强烈的灵魂都让人觉得应该有一样东西去弥补他的残缺。有人说to love is to put oneself at the mercy of another person或许真是如此,如果那个人也爱你,你的世界就顿时成为天堂,而如果他不爱你,你就只能接受这一事实,再怎样反抗都无济于事。我一直恍惚觉得Christine是爱过幽灵的,不然在他们演出《Don Juan Triumphant》的时候, 幽灵深情地唱着say you’ll share with me one love one lifetime她的眼神为何那样投入沉醉。而在50年之后,年老的Raoul会亲自把幽灵的音乐盒送至她的墓前,那么她一定是想念他的,她也一定担心过他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如何活下去。她对他的感情只能掩藏于心,化成一种牵挂,萦绕在日久天长的生命岁月里。

久久难忘的是他们三人在地下迷宫里对抗,幽灵胁迫了Raoul,扬言如果得不到Christine的爱便要将他杀死。这样的威胁使Christine感到愤恨无望,她告诉幽灵自己不会爱他,却用狠狠地吻回应他的威胁。这个pitiful creature of darkness在生平第一次被人亲吻之后竟长时间痛苦无声地哭泣。所有的仇恨,渴求,孤独,恐惧在亲吻之下化为乌影,心里郁结的黑暗和痛苦在一点点温情的安慰下就泛滥如潮,他控制不了这强烈的情绪,于是只能哭泣,在哭泣中释放生之痛苦,爱之艰辛,心之破碎。对于这样一个属于黑暗的人,想要得到一点点的爱竟是如此奢侈的事,是他要的太多吗?然而一个亲吻就能化去他心中所有的固执和仇恨,他只要一点点温暖的爱,是他要的太少了吗?他让他们离开,忘了发生过的一切。他终究放了她,放了爱。如果一个人真的爱你,他定会让你寻找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是如此!

影片的结尾又回到50年后,曾经的当事人都已风烛残年,在Christine的墓地旁边小小的角落里,一朵红玫瑰配着幽灵曾经送给她的戒指,静静躺在那里,任凭岁月逝去如潮。原来,他一直陪着她,在她的幻影里,在她梦里,在她的笑容里哭泣里,他一直无形地陪伴着她。这样静寂的结局却让人觉得无言的真情萦绕于心。透过悠悠岁月,总有些东西能够被心包容,那些狂风暴雨的情感只在灵魂深处留下温柔的一抹,如此轻盈,却如此刻骨铭心。

想起《呼啸山庄》最后的结尾,也是那样一种美:
I lingered round them, under that benign sky, watched the moths fluttering among the heath and harebells, listened to the soft wind breathing through the grass, and wondered how anyone could ever imagine unquiet slumbers for the sleepers in that quiet earth.

原来静默也是另一种似火真情!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英文剧本: http://www.ntut.edu.tw/~s0450307/lib.htm

 2 ) 一个女权主义者的《剧院魅影》

以下为伦敦西区舞台版的剧评,非针对04年电影版。
首发于作者微信公众号@weimustudy,欢迎关注!

作为一个十多年的《剧院魅影》铁杆粉丝,我总是刻意对剧中的性别问题视而不见。这部剧有着美妙的音乐、华丽的辞章、动人的剧情、考究的舞美,数十年来在竞争激烈的音乐剧界屹立不倒,可以说是问心无愧。女观众们有的唏嘘男主角魅影的执着和救赎,有的爱慕男二号拉乌尔的英勇和深情,但极少有人说自己喜欢女主角克里斯汀。这位无奈地夹在两个男人之间的女孩更像是为剧情需要设计的花瓶,漂亮、善良、纯真、柔顺,但毫无个性可言。

当然,我并不认为女权主义者需要抵制任何有一点点"厌女"症状的文艺作品。归根结底,这只是作曲家安德鲁·劳伊德·韦伯献给妻子莎拉·布莱曼的一出爱情肥皂剧,他无意借此抒发性别政治上的观点,这部剧的名字叫《剧院魅影》,而不是《克里斯汀》。所以,我从未想过要以一个女权主义者的视角来认真批判或者解读一下这部剧。

这次在伦敦西区第三次观看《剧院魅影》的现场演出,我也只是想重温经典,感受感受西区的戏剧氛围。这场三角恋的结局对我来说已无悬念,我不在乎谁来演克里斯汀,也懒得去分析她对魅影的真实情感。但这次我惊奇地发现,最打动我的不是魅影,而是克里斯汀。

很多人批判甚至讨厌克里斯汀。在这场三角恋中,她的犹豫不决可以说是两头不讨好。魅影生来面目可怖,连母亲都嫌弃他的长相,此后几十年,人们恐惧他、羞辱他,他只能在歌剧院地下的水沟中苟且偷生。但他才华横溢,向往美好,在克里斯汀身上找到了救赎,将这位青涩的舞女雕琢成闪耀的歌剧女主角。另一方面,年轻贵族拉乌尔与青梅竹马的克里斯汀久别重逢,在克里斯汀开始惧怕魅影的控制时英勇地保卫她,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然而,克里斯汀却没有回报两人的好意:她害怕魅影而摈弃他的爱情,投身英俊富有的拉乌尔,可即使在拉乌尔的怀抱中,她还对魅影念念不忘。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她大概挺符合"绿茶"的定义。

而魅影和拉乌尔的好意也暗藏陷阱。魅影利用了克里斯汀对去世父亲的依恋,透过她梳妆室的镜子偷听她祈祷,伪装成"音乐天使"对她进行洗脑,还依她的样子做了一个穿着婚纱的人形玩偶。此后,魅影更是将她掳到地下宫殿中逼她和自己结婚。这些偷窥、意淫、囚禁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足以让人把魅影视为变态,而魅影的歌唱训练和父亲般的守护也更像是精神控制的伎俩,粗看浪漫,细想却令人毛骨悚然。

同时,拉乌尔对克里斯汀的态度也总是居高临下。一个是高贵的子爵,一个是卑贱的舞女;一个是理智、健壮的男性,一个是困惑、脆弱的女性。拉乌尔对克里斯汀山盟海誓,但克里斯汀始终是需要被保护的一方:他会驱散黑暗,给她带来光明和温暖。拉乌尔只身闯入地下宫殿拯救克里斯汀,而在危机解除、魅影良心发现之后,拉乌尔撑着船带克里斯汀离去,他取代了之前给克里斯汀撑船的魅影,成了她新的父亲、丈夫和守护神。

这样想来,独立思考的现代女性大概很难认同贯穿全剧的父权思想,只有选择性忽略这些暗示,才能心平气和地欣赏。

但克里斯汀真的始终受到男性摆布、从未做过任何自主决定吗?这次在西区,也许是因为演员的精彩诠释,也许是因为我自己阅历的增加,我第一次学会了理解克里斯汀,并且对她心生敬意。我认为,《剧院魅影》不一定要被解读成"直男癌",它也可以是一部女权剧。

《剧院魅影》聚焦于魅影的救赎,但它也记述了克里斯汀的成长。从舞女到名伶,这条路绝非一蹴而就。在克里斯汀美妙歌喉的背后,是她与魅影多年来无数个深夜的严格训练。在其他芭蕾舞女偷懒休息的时候,她利用业余时间精进自己的演唱,尽管她的本职工作根本用不着她开口、她也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得到演唱的机会。魅影的确赋予了她音乐和技巧,但学生的悟性和勤奋与老师的教学一样重要。如果说丑陋可怖的魅影躲在地下偷偷期待光明和爱情,那么克里斯汀——这个平庸懦弱、饱受欺凌的孤女——其实也在后台偷偷向往着灯光、掌声和欢呼。剧中,她第一次登台演唱的时候,这种向往赋予她勇气,令她不再像排练时那样战战兢兢,而是超水平发挥,一举成名。

在性格上,克里斯汀也经历了成长,而且这些成长并非男性角色强加于她,而是她自主选择的结果。全剧刚刚开始的时候,克里斯汀确实是个性格扁平的花瓶,如幼童般单纯,被动地接受魅影作为父性角色的庇护,等待拉乌尔这样高富帅的拯救。但在她意识到魅影为了达到目的不惜杀人后,她决定与可以给她带来安全的拉乌尔站在同一阵营。在与拉乌尔的定情之曲《All I Ask of You》中,她唱道:"我想要的只是自由/和一个没有黑暗的世界/而你,总是在我身边/拥抱着我,把我藏起来。"她首先渴望的不是与白马王子的爱情,而是远离魅影的疯狂和暴虐,在魅影的过激行为逼得她走投无路时,拉乌尔的地位和承诺恰巧满足了她对安全的需求。这是否是真的爱情,我们无从得知,因为当他们不再需要联合对抗魅影的威胁时,全剧也结束了。

在第二幕,克里斯汀越发成熟坚强。尽管身份差异悬殊,她并未对拉乌尔唯唯诺诺,而是说服他不公开订婚消息,以保两人安全。她只身前往父亲墓地,试图正视自己对魅影的情感寄托,挣脱过往的束缚("不再回忆,不再沉默着流泪,不再呆望着蹉跎的岁月")。她对魅影仍心怀感激和同情,不愿亲手害他,拒绝诱他进入拉乌尔的圈套。尽管拉乌尔连哄带逼地劝她当了诱饵,她还是在熟悉的歌剧舞台上找回了主动权,以出人意料的自信演出了性感撩人的一幕(《越过不归点》),本想利用她捕杀魅影的拉乌尔和警察看得恍惚失神,而本想借机引诱她的魅影则在她的对比下显得畏畏缩缩。她在众目睽睽之下揭开魅影的面具,彻底摆脱了魅影对她的控制。

在最后地下宫殿的对峙中,她已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少女。她与魅影势均力敌,高声宣布自己憎恶他的暴行,又与拉乌尔角色倒置,成了他的庇护者,顽强地挡在他身前,阻止魅影行凶。她放下仇恨和恐惧与魅影的一吻更是化解了全剧的矛盾冲突,拯救了拉乌尔的生命和魅影的灵魂。虽然她坐着拉乌尔的船离去,但她已由孩童变成了大人,将要从两小无猜的恋爱踏入需要更多智慧和勇气的婚姻。
那些批判克里斯汀逆来顺受的观众大概没有意识到,推动剧情的关键节点其实都是由克里斯汀决定的。她对魅影的依赖并非魅影洗脑的结果,而是源于她内心深层的渴望。同样,她与拉乌尔的恋情也并非拉乌尔单方面追求所得,而是因为在这个时刻,和拉乌尔结盟是最合乎情理的选择。

进一步说,魅影与拉乌尔代表的不仅是黑暗和光明两极,还有事业和家庭之间的权衡。与拉乌尔结婚,她可以有所依靠、生活安定,但贵族阶级不可能允许她继续在舞台上抛头露面,她必须放弃自己热爱的音乐,安分地做一名贤妻良母。而她之所以对魅影恋恋不舍,正是因为魅影懂得她真正的追求,并给予她一切支持和鼓励。如果说她和拉乌尔只是互有好感,那她和魅影却是完完全全的心灵相通:她热爱他的音乐,而她的演唱也给他的音乐装上了翅膀。因此,即使在她对魅影的行为失望至极时,还不得不承认:"我的思想激烈地抗拒着,但我的灵魂臣服于你。"这种服从并非针对魅影本人,而是针对他代表的、两人共享的音乐梦想。迫于魅影的罪行,她选择了拉乌尔和看似安逸实则压抑的贵族家庭生活,甚至很可能被迫从歌剧界隐退,但她心中仍有一块地方属于音乐和魅影。在我看来,这很可能预示着她未来婚姻生活中的主要矛盾。

韦伯于2010年公演的《剧院魅影》续集《真爱不死》似乎印证了这个猜测。剧中,克里斯汀与拉乌尔的婚姻成了一场灾难,丈夫酗酒赌博,情感疏远。多年后,她与魅影重逢,尽管矛盾重重,但一碰到音乐就立刻找回了当年的默契,最终两情相悦。《真爱不死》有许多硬伤,而且也不能用来证明韦伯在多年前创作《剧院魅影》时就已经有这些打算,但克里斯汀对音乐事业的执著和为家庭放弃事业的隐患却是一贯的。

音乐剧的魅力,在于演员可以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演绎同一个角色,我对克里斯汀新萌发的敬意离不开当天女演员的独到诠释。究竟哪些是作者本意,哪些是演员演绎,哪些是我自己臆测,我说不清,但我很高兴自己看到了《剧院魅影》中两性关系的另一面。并非所有剧都应该是女权剧,但在创作、演绎、观赏诸如《剧院魅影》这样没有打上"女权"旗号的文艺作品时,我们都可以思考一下,如何从不同角色的角度看同一段剧情、如何挖掘那些常被男主角光环掩盖的女性角色的故事。

 3 ) learn to be lonely

其实对这部《歌剧魅影》电影中的歌剧我没有太大的感觉,但看到影片的开头,我明白了。好像寻找了很久之后,它微笑着对我说,我就是你想要的。

   又是一个伽西莫多式的人物。许多人都说,他那是扭曲的爱情,为了得到爱人不折手段诸如此类。我想问,你到底看了这部影片吗?

他教她唱歌,他把自己的音乐天赋全部赠与她。这不是简单的冲动,只因与她在一起精神和灵魂能够使他的音乐升华,她是拯救他离开冰冷黑暗的白色天使;他倾尽所有,只愿她的美丽与温柔带领他这个孤魂野鬼离开十几年离群索居的地下室。

然而她却还是离开了他。就算一开始她沉浸在他甜美迷人的歌声中,但她揭开他的面具,一张呈现在面前的丑陋面孔还是吓跑了她。不管她曾经答应过他,他教她唱歌,她陪他不离开。

有人说,影片的最后还好是喜剧,还好是爱情战胜了恶魔。

对于男二号来说,这显然是喜剧。抱得美人归,还是个才华出众气质俱佳的绝世美女。但是如果没有恶魔,这个美女可能永远都不能出头。记得开头时女主角一文不值地扮演小人物吗,那时男二号还认不出她就是他青梅竹马的谁谁谁。为什么?

因为成就女主角的,是她背叛的被称为恶魔的男主角。换言之,男主角辛辛苦苦地灌溉了一朵独一无二的玫瑰,却被别国的王子窃取了果实。

所以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对于男二号来说,他拥有很多:他有高贵的出身,他有出众的外表,总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关爱。而恶魔有什么呢?他什么都没有。一张恐怖狰狞的脸,几十年的离群索居,鬼魅一般躲在别人的视线之外,噩梦一般的童年阴影,没有关心他,么有人怜悯他。

他什么都没有,只有她。他希望她能带他离开。只是对于她来说,这个包袱太沉。她不如去爱一个“正常人”,和她的白马王子幸福快乐地生活似乎更加名正言顺,爱上一个邪恶丑陋的恶魔只会痛苦不堪。

所以这个根本就不是公平竞争。

而更为可悲的是,她根本就不了解他的内心,她看见的只是恐怖和狰狞。他是恶魔。

我却看到他的傻和善良。

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一味的爱。多么傻。

他是恶魔,他完全可以要男二号的命,或者她的命,但他却在听到她说:“我会一直陪伴你”之后,满足地流下了泪,然后放他们走,再一次投入黑暗中。

这时候镜头里面全是“抓住这个恶魔”的呼喊声。

而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你为什么叫音乐天使。

恶魔和天使的真面孔其实都不容易被人真正看穿。因为人通常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有的人与生俱来悲惨经历,但是不愿轻易与人表露,只希望能得到一些关爱,然而他们常常外表奇怪难以接近,更不能避免被人误解。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刻意伤害别人。

可是人们总是没有耐心去了解他们。

 

影片的结尾,是一首《LEARN TO BE LONELY》。

原来,这部经典之作最终要说的,learn to be lonely,这才是真的。

 

child of the wilderness
born into emptiness
learn to be lonely
learn to find your way in darkness
who will be there for you
comfort and care for you
learn to be your one companion
never dreamed out in the world
there were arms to hold you
you’ve always known
your heart was on its own
so laugh in your loneliness
child of the wilderness
learn how to love life that is lived alone
life can be lived
life can be loved
alone

荒野中的孩子

生来身无所有

学习承受寂寞

学习夜中寻路

谁会在那等你

安慰你关心你

学习承受寂寞

学习自己做伴

不曾梦想世上

会有双臂拥抱

你总是很明白

你的心会孤独

微笑面对寂寞

荒野中的孩子

学习承受寂寞

学习如何去爱

你孤单的人生

学习承受寂寞

日子可以一人过

孤独人生亦可爱

 4 ) 这应该是最帅的一版魅影了

杰拉德巴特勒,苏格兰男星,过审充满荷尔蒙的气息,演出斯巴达300的时候,浑身肌肉,没想到还能演音乐剧。据说他为此接受了一年的音乐训练。

故事大家都知道,不过这一版魅影实在太帅太诱惑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帅大叔,神秘,性感,把小女孩从一个伴舞的姑娘一手扶到女主角位置,蛊惑她,几乎要把她带走。而她,简直快要逃不出他的手掌心,最终还是被白马王子救走。不救,又能如何呢?我不知道。

 5 ) 那一声绝望彻骨的Christine

我喜欢音乐剧,尤其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爵士的那几出经典之作,其中始终不厌的是《猫》、《艾薇塔》和《歌剧魅影》,而且能唱出几乎所有的唱段,了如指掌的则是《Memory》、《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和《All I Ask of You》。

韦伯爵士的音乐剧虽然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是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绝大多数的fans还是通过DVD、CD来看来听;偶尔有一次看现场的机会,那票价又高得吓人。我是听的多看的少,无他,只是觉得音乐剧听来方便,随手抓过一张CD塞进音响,喜欢的音乐就围绕在身旁了。

2004年出品的电影《歌剧魅影》,是韦伯爵士亲自操刀制作的电影版音乐剧,这比起1996年美国人改编的那部《艾薇塔》更接近原汁原味,——虽然麦当娜和安东尼·班德拉斯主演的《艾薇塔》还算不错,但比起韦伯爵士自己动手制作的电影版《歌剧魅影》来说,毕竟是隔了一层。

作为音乐剧,《歌剧魅影》无疑是一部经典,有这样一座高山在前,电影版想超越或者同样变成一部经典,不易。舞台剧有舞台剧的表现手段,也有其不可避免的限制,改编为电影版绝非录制成一张DVD那么简单。同样是韦伯爵士的音乐剧,我看过《猫》的剧场版和DVD版,感觉大不相同,DVD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剧场表演的。但是,看过了电影版的《歌剧魅影》之后,我觉得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归入经典一类,——电影版《歌剧魅影》突破了舞台剧表现手段的限制,充分运用了电影表现手段和电影语言,对音乐剧原作进行了完美的再创造,虽然故事还是那个故事,音乐还是那些音乐,但电影版已经完全是“这一个”了,声光影色、演员表演都堪称绝佳,绝对可以和舞台版比肩而立。

《歌剧魅影》之所以成为一部经典的音乐剧,除了剧本和音乐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这个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歌剧院的幽灵埃里克,是个天才,但是有点儿邪,而他的邪是因为他那张令人恐惧的魔鬼般的脸,这张脸让他被父母抛弃,让他饱受生活的折磨,让他不得不远离人群孤独地生活在歌剧院迷宫般的地下世界。那张脸是他的痛,是一道碰不得的伤口,于是,他的性格被扭曲,于是,他变得很邪。但邪并不等于邪恶,埃里克的内心其实是善良的,同时也很脆弱。埃里克和正常人一样,渴望爱,渴望生活,但是,因为那张脸他不得不成为一个幽灵,一个魅影。他爱克里斯蒂娜,是这个孤儿的天使、保护者、老师、父亲,但始终躲在暗处,对克里斯蒂娜来说,他只是一个隐约传来的声音,是一个梦中的天使。如果没有克里斯蒂娜的意外登场演唱,或许也就没有了这个故事。于是,当克里斯蒂娜成为大众瞩目的中心时,埃里克感到了失去她的危险,他在克里斯蒂娜面前现身,表达自己的爱意,而且因为嫉妒、占有欲等等“小”开始与人为敌,由邪而走向邪恶,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他本已孤寂的心灵被他更紧地封闭起来,也更加扭曲。然而,埃里克毕竟是善良的,当最终他要克里斯蒂娜做出两难选择——要么用恋人的生命换取自由,要么与他结婚换取恋人的生命——的时候,他终于被克里斯蒂娜表现出来的爱的力量感动了,于是,他放走了克里斯蒂娜和她的恋人,自己痛苦地悄然而去。

这是一个很挣扎的故事,不仅仅表现了幽灵埃里克的挣扎,也表现了克里斯蒂娜内心的挣扎,而所有的挣扎最终都在爱的力量中被感化、升华。必须承认,韦伯爵士在这出戏里赋予爱以超强的力量,那种power是没有什么可以代替、可以战胜的,这其实是一种理想,而我们在感动之余,也实在不必去跟一出戏较真,我们所需要的其实并非它的教化,而是它那传奇的故事以及美妙动人的音乐。

《All I Ask of You》,是全剧中反复出现的一段旋律,在不同的场次因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唱词。可以说,这是全剧的主题旋律,不同角色、不同唱词的不同演绎,表达了两位男主人公对克里斯蒂娜不同的爱情。我听过很多版本的这首歌,但当我在电影版《歌剧魅影》里听到杰拉德·巴特勒在戏中戏《唐璜》中未唱完的那段时,立刻被巴特勒的演绎所折服,立刻认为这是所有版本中演绎得最为到位的一种。

规定情境是这样的:幽灵埃里克准备在《唐璜》的演出过程中破釜沉舟,与公众势力进行一场殊死的较量,他杀死了扮演唐璜的演员,自己乔装登场扮演唐璜,与克里斯蒂娜一起演唱了剧中的一段优美的咏叹调,此时,他无法按捺心中的爱意、挣扎和绝望,唱出了那段《All I Ask of You》。但是,由于克里斯蒂娜突然揭下了他的面具,“all I ask of you”那句中的you没有唱完。这里的唱词是这样的:

Say you'll share with me one love, one lifetime. Lead me, save me from my solitude. Say you want me with you here beside you. Anywhere you go let me go too, Christine, that's all I ask of...

打动我的是埃里克那一句绝望的呼唤,——Christine。那一个简单的名字,被巴特勒演绎得回肠荡气,充满了爱和渴望,更深的则是痛彻骨髓的绝望,——那一瞬间,让人无法不心动,让人无法不心伤。

至此,我再一次感到文字的苍白无力,无法传递那歌唱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因此,严重建议大家去找这部电影看看,绝对不会失望,而且严重建议多愁善感的人尤其是女同胞们准备好纸巾以备擦眼泪。

词好曲好唱的也好。唉!那一声绝望彻骨的Christine,会让你很久很久都难忘。

p.s.顺带说一句,杰拉德·巴特勒在《歌剧魅影》里的演技和唱功,比他在《斯巴达300勇士》和《车轮上的蝴蝶》里的演技要好得多,他真的该去演音乐剧而非做一个电影演员。

 6 ) 爱情不是付出就可以

 歌剧魅影是一部安德鲁·洛伊·韦伯作曲的百老汇音乐剧。又译做歌声魅影、剧院魅影或歌剧院的幽灵。1986年首演,于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音乐剧四大名剧之一。《歌剧魅影》的音乐带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无论是幽灵、克里斯汀还是拉乌尔都带给了我们不同的音乐感受,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去诠释了对各自的爱。这无疑对观众来说是一种音乐美的享受。   这是个典型而感人的爱情故事,关于一个出没歌剧院里,用一副面具遮掩自己丑陋面孔的神秘幽灵,爱上一个女高音歌唱演员的故事。这里面有错综复杂的人物感情,充满张力的戏剧化冲突,以及19世纪社交界特有的那份自严谨中爆发出来的神秘恐惧和性格压抑。舞台上展现出气势恢宏的大剧院,阴森恐怖的地下世界,敏感多情的贵族青年,楚楚可怜的红伶少女。还有那张脸,那隐藏在木然恐怖的假面背后的自卑嫉恨,狂暴而又脆弱的心灵,几乎所有可以调动观众情绪的要素都浓缩在卡斯顿-勒胡德原著中,并在韦伯的手中为它拂去浮尘,再绽芳华。

 短评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总是同情下场比较可悲的人。

4分钟前
  • 单线程青年
  • 力荐

两个年轻人很快堕入了爱河。“剧院魅影”伤透了心,认为是拉乌尔抢走了克莉斯汀,准备上演一出爱情复仇的大戏

6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第四遍。每个女人都希望生命中有一个歌剧魅影,可以无限量得到却不用付出;每个男人都希望生命中有一个克里斯汀,付出时就想象着得到的样子。爱情中我们爱的都是对方的魅影,灵与肉的分离,是多么自私的爱情理论。我深深爱着你的灵魂,却抗拒你的肉体,这是个病句。

8分钟前
  • 卡里加里博士
  • 力荐

【克莉斯汀是幸福的,因为有两个人爱着他,一个是他的丈夫,一个是默默爱着她一辈子的歌声天使。】因为爱情,这个电影讲的刚刚好,时不时而来的歌剧一方面觉得还不错,但又令人觉得铺垫冗长和多余。艾米·罗森在这部电影里实在是无比惊艳,美丽纯净的让人窒息

9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转磁版。之前看过很震撼的韦伯版音乐剧现场。所有音乐都很熟悉,故还算能接受这种从头唱到尾的形式。剧情实在无力吐槽了。男主心理畸形蛮横,女主绿茶白莲花毫无演技。帅气男二是《招魂》《冰血暴》S2男主,看得蛮亲切的,角色也最正常。服化道还行,演员真唱也不容易。三星半

10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男二号的声音我更喜欢一些

14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成熟的形式主义

17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女主有一些面瘫,唱腔和表演肯定没West End好,特别不满汉尼拔和唐璜的戏女主的衣服没那么华丽。唐璜对戏的部分少了魅影挣扎的那部分。总体而言改编还是有惊喜,特别是几个舞台表现不了的串场。我还在想威胁男主那部分要怎么做,以及女高音的声音要怎么毁,竟然都交代下来了。很不错很不错。各有千秋。

22分钟前
  • 瓜里
  • 力荐

“我是歌剧院怪人,比你们想像中的还丑陋吗?我这个不祥的怪人,被地狱的业障之火所烧,但我还是向往天堂!”

25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无可救药地爱上了魅影......

28分钟前
  • 豆友1120428
  • 力荐

爱是偏执狂,但此女不值他爱

31分钟前
  • 我做导演不为艺术只为潜规则
  • 还行

听的我起鸡皮疙瘩……

33分钟前
  • zing
  • 力荐

说句真心话,不喜欢这片,音乐虽好,两个多小时头都听炸了。女主角表演实在是苍白无力,另外实在不懂魅影那种心理扭曲的爱究竟怎么就吸引了这么多人打了5星。相比《歌剧魅影》,我更喜欢《红磨坊》一些。

35分钟前
  • 四两白干
  • 还行

除了经典还有什么可说的!剧情、帅哥美女,已经是满分的故事,加上这么如泣如诉如梦似幻的音乐。大赞!

3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歌剧不太会欣赏,不过《水果硬糖》里的怪蜀黍的出场还是震到我了~~

43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影片的悲剧性一点都没有因为剧情的简单而逊色,相反由于人物性格的非典型性而导致的复杂性,由于复杂的人物关系造成的悲剧性,影片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虽然不那么刺激,却让人沉醉不已,回味无穷。

48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终于能在大银幕前看一遍《歌剧魅影》,无限感怀。这故事与Butler的绝色让我沉迷多年,无论是微博、某宝,抑或是当年在字幕组,都依此命名,而人生中第一场音乐剧,也留给了它……电影的开篇正好是一百年前,华灯会再度璀璨,可一座戏院的莺歌燕舞,都等不来那位Angel of Music的欢颜。心碎的声音,大概是面具揭开的惊叹,雪夜玫瑰散落的太息,是她渴望永夜消弭的热忱,是镜碎了,火起了,整个世界都被撕裂的绝望。犹如《美女与野兽》和《剪刀手爱德华》,这故事又扭曲又清澈,又溃烂又绝美,舍不得他落一滴泪,又忍不住替他痛哭。帷幕落下,耳畔仍是钢琴的激昂,仿佛一切如初,纯白的半边面具,以为可以许下一生的胆量。@资料馆

53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Emmy Rossum真的是史上最面瘫的克里斯丁了……Patrick你当年那么能唱为毛要转型演恐怖片……Gerard没话说了,那么帅的饭桶果然没朋友……

55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其实那哥们挺帅

60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所以说,有soulmate又怎么样呢,她深深爱着他的灵魂!还不是和另一个至平凡的人结婚。

1小时前
  • 眠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