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中裂缝

HD中字

主演:斯坦因·费舍尔·克里斯滕森,乌尔里希·诺登,达格玛·曼泽尔,Christina,Drechsler,罗纳尔德·策尔费尔德,安娜·玛丽亚·穆埃,乌尔里希·马特斯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其它年份:201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壳中裂缝 剧照 NO.1壳中裂缝 剧照 NO.2壳中裂缝 剧照 NO.3壳中裂缝 剧照 NO.4壳中裂缝 剧照 NO.5壳中裂缝 剧照 NO.6壳中裂缝 剧照 NO.13壳中裂缝 剧照 NO.14壳中裂缝 剧照 NO.15壳中裂缝 剧照 NO.16壳中裂缝 剧照 NO.17壳中裂缝 剧照 NO.18壳中裂缝 剧照 NO.19壳中裂缝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壳中裂缝》:涅槃

看完这部电影,大哭了一场;
想起了Nirvana,
想起了小红莓的《Dying in the sun》,
想起《质数的孤独》
满是回忆。

如果说戏中戏的安排是种巧妙的设置,
那摄影和角色设定的完美表达绝对令人过目难忘,
更难得的是女主角把人物的内心的“光”从“裂缝”中
一片一片的投射到了我们眼中,
真叫人入戏。

而这裂缝在每个人身上可长可短,
总有;
而芬妮她开始慢慢的把它撕开,
直至撕裂,
最后她又一鼓作气的缝合这拉开的裂口,
这是她的人生,
继续下去就必须勇敢!
这也许可以是每个人的人生!

斯坦因·费舍尔·克里斯滕森好美!
个人评分:9.5分。
演芬妮妹妹的那个演员在高潮处很打动人;
达格玛·曼泽尔来打了酱油;
作为导演的男人气场反而弱了许多,
是否真的导演也在制作中拉扯着自己的裂缝?

 2 ) 残缺人生的催眠治疗

一个在表演时会睡着的表演学的学生(芬妮Fann),当初是如何被认为有潜力而被招募的?如此的表现,如何能让导演挑选出来试演配角,而后来又突然被选为主角(演卡蜜儿这个角色)?

芬妮也曾经质问导演这个问题。导演给出了一个回答:因为她有残缺(中文字幕) weil sie einen schaden hat (德文字幕)。

“残缺”这个词在这里挺令人费解的,豆瓣网友不少还以为芬妮身上有残缺。以我的经验,不能轻易相信字幕的翻译,所以特意把这句德文用Bing翻译成英文:Because it has damage。

这里的关键词是damage。Damage这个词有多个含义,我认为在这里用创伤、受过伤来翻译会更合理。导演的意思是,他当时看出她受过(心灵的)创伤。她要演的角色卡蜜儿也是个受过创伤的人,这点她们有共通之处,所以选了她。

残缺 schaden damage

要完全理解导演为什么选择芬妮,要进入到导演自己的人生故事里面,了解他心理的痛苦、他对卡蜜儿这个角色的执着,才能理解为什么他会在芬妮身上看到卡蜜儿的影子。

印象中电影里面没有交代导演的家庭生活的具体情况,只是说他一个人生活,有段时间,把自己呕吐在墙上的脏物再吃回去,可见他处于怎样的痛苦和崩溃的边缘。他对复现卡蜜儿这个经典角色非常执着,有理由猜想他有过失败的婚姻和家庭,他也许有一个令他愧疚的女儿,他用卡蜜儿来实现对自己的报复(解脱)。(心理学来说,这叫升华吧。)

所以首先导演是个有创伤的人(他有damage),他要通过卡蜜儿这个角色(当然也是有damage的)来疗愈自己。导演先是看中了芬妮的另一个同学,那位同学“演”得非常完美,但就是太完美了,导演心里感觉缺少了些什么。他看到芬妮后就知道了,他不需要一个完美的演员,需要一个残缺的、受过伤的人来“活现”心目中的卡蜜儿。

芬妮问校长,当初为什么选中她进入表演系,校长说看到她的潜力。她的潜力是什么?她跟别人不一样的是什么?看完整部电影,应该说芬妮的潜力是她“入戏”的能力。她能入戏,前提是她自己认同的角色,她可以演戏安抚她的妹妹,她可以扮演野兽,她可以活现卡蜜儿,但莎士比亚戏剧的角色让她昏睡。

我刚上过催眠课,老师说所有专注的状态都是催眠状态。从这个意义来说,这是个催眠的故事。芬妮善于自我催眠(入戏),她也被导演催眠,在真实的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卡蜜儿的角色。在催眠状态下她对母亲的怨恨(因为妹妹而忽略她),对妹妹的敌意,对一直缺失的父亲的渴望,对自己的失望,通通被宣泄出来,而这种宣泄让她打破了身上的枷锁,她从此可以勇敢做自己,重新定义跟每一个人的关系的边界

她不再受导演的精神剥削,凭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在舞台上发光。她从此不再被原生家庭所羁绊,发挥自己的潜力,全身投入到自己喜欢的表演中。她调整了和母亲及妹妹的关系,既保留了亲情,也保留了自己的感情空间。

#心理学电影沙龙

残缺人生的催眠治疗 - 《壳中裂缝》的影评

//movie.douban.com/review/15004936/?_dtcc=1

小渔的决定 - 《少女小渔》的影评

//movie.douban.com/review/14791608/?_dtcc=1

Flipped,翻转,再翻转 - 《怦然心动》的影评

//movie.douban.com/review/14744595/?_dtcc=1

意义疗法 - 《秋日奏鸣曲》的影评

//movie.douban.com/review/14678154/?_dtcc=1

善的历程 - 《隐入尘烟》的影评

//movie.douban.com/review/14653485/?_dtcc=1

导演不说的,我来说 - 《隐入尘烟》的影评

//movie.douban.com/review/14648823/?_dtcc=1

钢琴老师的心理咨询师 - 《钢琴教师》的影评

//movie.douban.com/review/14634607/?_dtcc=1

俄狄浦斯情结和“性欲化”防御 - 《山河故人》的影评

//movie.douban.com/review/14511165/?_dtcc=1

渣男日瓦戈?- 《日瓦戈医生》的影评

//movie.douban.com/review/14422041/?_dtcc=1

纠正两个严重的翻译错误 - 《严肃的男人》的影评

//movie.douban.com/review/14368273/?_dtcc=1

如何逆转“反社会人格” - 《心灵捕手》的影评

//movie.douban.com/review/14438469/?_dtcc=1

 3 ) 角色的背后

看的时候察觉到自己不太成熟的思想,因为很多情节让我感到很困惑,一度感觉自己不知道看什么。幸运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看到了一点点东西。

电影后懂得的是演员的艰辛。每个演员都经历了探索与训练才成为了台上独当一面的牛人。不管演的是喜剧还是悲剧,台下流的都是血与泪。电影过后,我不禁想象,是否每个琢磨剧本的演员都精神崩溃过?

每个展现在眼前的东西都不如表面如此简单,背后肯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与辛酸,正如将来的我们,把最好的成果展示而不是把背后的苦与累搬上台面大肆宣扬。就像陈坤在《快男》说的:”快唱歌吧,别讲故事,说得跟别人没有故事一样。“

 4 ) 真假谁能看透

刚刚看完电影,芬妮被导演选中,为了去体会剧中角色的感情,芬妮在导演的诱导下去感受卡蜜儿角色的性感、无助、悲哀、愤怒,在现实中去扮演卡蜜儿,她诱惑男人,轻易得到男人的爱,她选中了自己的邻居。当她体会到自己的魅力和被爱的感觉之后,又开始投入体会角色的负面情绪,被忽视,不值得被爱,当她的负面情绪被导演唤起之后,芬妮的生活也开始变化,她在现实生活中宣泄自己的不满、愤怒、嫉妒,对妈妈和对妹妹。这些经验,让她在剧中的表现愈发出色,导演看起来很欣赏自己。芬妮此刻和导演之间发生了一些暧昧,对她来说,她觉得此刻真爱来临。而这个时候她拒绝掉了邻居的电话,她觉得邻居不过是自己练习角色的对象,应该不是真的。

但是当导演吐露了选角色时,是因为看中了演员身上的残缺部分,芬妮开始觉得原来在导演的眼中,自己不是“美丽的”,而是“残缺的”,她在导演面前故意毁坏自己的形象。就在她感觉无望的时候,她去找邻居了,而邻居心中的她,确实是“美丽的”,“闻起来像夏天”,可以感受到此刻的芬妮沉浸在真实的爱情当中。

但是当这一切很真实很美好的时候,邻居却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假的。

芬妮无法解释清楚邻居对自己的误解,但是她还想重新对妹妹和家人好,做回善良的自己。但是妈妈却并没有因为自己再次表现出关爱而缓和态度,于是她从内心真的开始愤恨,想闷死妹妹,当妹妹治愈时,她想重新跟妹妹建立关系,发现妹妹竟然不想理睬自己时,芬妮选择了自残。

这看起来既是芬妮想逃离现实的痛苦,同样也刚巧体验了角色的一部分情感。

芬妮自杀的时候,我看哭了,因为她在这之前往“火车的两个方向”,都努力过,她善良过天真过,也邪恶过毁灭过,但是都很无果,在现实中她并没有因为两种行为,而得到爱,她什么都没有得到,因此,她选择了让自己“消失”,也许自己想得到爱,才是最大的错误。

她重新恢复了生活,选择结束对角色的执着,也许自己应该重拾对邻居的爱,可是邻居“走了”,留下一个带着灯的帽子,也许是一个指引或者暗示。

芬妮此刻站在剧场外面,看到人潮涌动,她决定重新回去演绎这个角色,但,这一次,她和导演之间的关系,很明确,这是芬妮的成长。

芬妮用自己的生活,真实演绎了卡蜜儿的角色,遂当卡蜜儿的戏真正的在大舞台上开始放映的时候,电影也就在开场的一刻结束了,也许影片在讲的就是真真假假谁能看透——人生如戏。

 5 ) 《壳中裂缝》:每个人都是残缺的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壳子里。它是伪装、护具或者武器,我们用它逃避、抵抗或者攻击生活的侵袭。有些人终其一生受困其中,不想也不愿挣脱,或者更残酷地说,根本不曾知晓自己的困境。有些人因为某些机缘,被迫或主动选择卸下了那个壳子。
尤瑟芬妮遇到了这样一个机缘。作为表演学校的学生,她不出众、不漂亮、不争强好胜。著名导演卡斯帕前来挑选话剧演员,准备复排名作《卡蜜儿》,所有学生拼命表现,尤瑟芬妮却在舞台的沙发上睡着了。校长对她大加奚落,没想到导演却选中了她担当女主角。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突然上演,羡慕与嫉妒的暧昧氛围悄悄蔓延。但电影并没有按照这个路径滑向青春期阴谋的悬疑故事,而是不声不响地转向女主角的内心轨迹。
尤瑟芬妮在话剧中所要出演的角色卡蜜儿某种意义上是她自己的反面:火热、放荡、对外界充满攻击性。卡蜜儿挂在嘴边的的名言是“性对于我来说就像吃蛋糕,我永远也吃不够……”导演卡斯帕让尤瑟芬妮进入卡蜜儿的角色,模仿她的放纵与自伤。尤瑟芬妮半信半疑。
镜头从光鲜的话剧舞台扭转进尤瑟芬妮的真实生活:她有一个外表坚强,内心却早已溃败的母亲、一个脑瘫的妹妹和一个只听过名字早已不知所踪的父亲。她只能在妹妹吼叫、流口水和摔东西的间隙背诵台词,这生活的重压之下,尤瑟芬妮不可能成为卡蜜儿。
但导演卡斯帕似乎早就看到了真相,在他心中,尤瑟芬妮与卡蜜儿之间有着隐秘而深刻的联系——她们都有残缺,而且都在拼命掩饰。前者用逃避的方式,把自己边缘化,后者则用夸张的方式,以攻击性隐藏悲伤。
正式彩排开始了。封闭的空间和充满仪式感的舞台让这场排演实际上幻化成了一次心理治疗。尤瑟芬妮与卡蜜儿成为了时而对抗时而合谋的诡异混合体。屡次无法进入角色的尤瑟芬妮决定将卡蜜儿带入现实,她戴着艳丽的发套,念诵着如同咒语般勾人的台词勾引邻居,编造自己的身份,假装卧轨……她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放逐于虚幻的戏剧空间。
但导演卡斯帕仍然不满于她的表现,坚持将一切推向极致。尤瑟芬妮决定再多剥下一层伪装,向自己血淋淋的内心靠近一步。她向母亲表达了自己常年被冷落的不满,愤恨中试图闷死连累自己的妹妹。那个笼罩在她身上十数年的壳子终于松动了。她开始有些明白导演的用意,她逼问卡斯帕,到底为什么选择自己?导演终于坦陈,“因为你有残缺。”尤瑟芬妮终于望见了自己内心的深渊,深藏的本我、一直被隐匿的欲望、黑暗与毁灭,她选择了划开自己的手腕,亲手为自己的壳子划开了口子……
被救治过来的尤瑟芬妮决定重新回到舞台,履约自己的女主角戏份。她将绑着纱布的手腕伸向导演卡斯帕的时候,她与之前的自己已经分道扬镳。此时,她敢于面对自己的残破灵魂,敢于与内心对望。她走上舞台,幕布拉开,前方光芒万丈。
年轻导演克里斯蒂安-施沃乔夫在一个残酷的故事内植入了一颗治愈系的心脏。将一幕舞台剧搬上银幕是一次讨巧的设定,仪式感的排演、真实与幻想的交错都可以融合进戏剧之中,它实际上是一次催眠般的诊治过程,相对于一幕戏剧的上演,那更是一次对灵魂的救赎。
我们能否敢于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是一个听起来烂俗却尖锐得令人躲闪的提问。我们被生于这个世界,别无选择,之后我们被外界环境一点点塑造,但总会有一个精灵在内心悄悄生长,为了应对这个世界,我们选择了壳子。可是我们是否有勇气像尤瑟芬妮一样将自己的壳子撕开一道裂缝?影片的结局充满希望,但现实却绝非如此,有时那个壳子与肉身早已合二为一,当我们选择从壳中蜕出,需要面对的可能是一个血肉模糊的自己。

 6 ) 写啥写啊

一直难以理解欧洲电影隐晦(淫秽?)的表达逻辑(可能是语言和整个文化的隔阂),但凡个人思想的解放(开放?变革?心灵窗户的打开?)必得以性事为突破口(先锋?人性之解构?——兴许是有可能的,自亚当夏娃以树叶蔽体以来,性事便成为人类文明伊始最原始的隐晦,也是人类肉体上最高级的隐晦,而大概凡意识上的突破必得以肉体上的突破为起点)。电影总得来说还是有一定深度的,但同题材的已有《黑天鹅》珠玉在前,难再放光芒,遑论于我个人看来,这类题材的巅峰表演只能是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

 短评

很有爆发力

7分钟前
  • Tacitus
  • 推荐

拿捏是艺术。相互来救赎。

11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片名和故事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生命必须有裂缝 阳光才能照的进来

15分钟前
  • 还行

一个躯体里有两个人格 一个是你 一个是我 裂缝是我的重生 是你的解放

18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推荐

6.5分。这种讲演员为了表演而导致分不清虚幻现实,导致被影响的故事,有《黑天鹅》珠玉在前,要拍出新意真的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本片的故事可要比黑天鹅阳光多了,而且最后的结局也还算完美,女猪终于能控制自己的限界来面对舞台。但欧洲电影的通病--缺乏戏剧性还是让人看得有些昏昏欲睡呢~

21分钟前
  • Riobluemoon
  • 还行

个性释放难道就是把恶魔放出来吗

24分钟前
  • 春暖花开
  • 还行

每个人心里都有迈不过的坎,等迈过了才觉得这个社会是多么病态,多么不堪一击,只不过,不是人人都能迈过这道坎的,代价显而易见。因此我们还是选择整天嬉笑怒骂,至多装腔作势地郁郁寡欢。

28分钟前
  • løsehuin
  • 力荐

看预告瞬间就想到了《黑天鹅》 有一种对于所谓艺术创作的片面理解和单纯情欲式的体验的鄙视

29分钟前
  • 伏地魔的女儿
  • 还行

舞台表演的状态无法靠摄相机定格,可状态又是飘忽不定的瞬间爆发。值得敬佩的一群演员。

30分钟前
  • 王董董
  • 还行

德国人搞得一点不输给黑天鹅好嘛,搞什么人格分裂啊,看看接地气的多好。最后也不要高潮渲染,及时地打住。这种戏考演技,看女主一开始柔弱轻飘的眼神和最后的状态,真是判若两人啊,相比黑天鹅用比较外在的手法来表现这一转变,欧洲人的表达法内敛很多,整个片子也干净利落很多

33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劇 場 無 間

36分钟前
  • feelzero
  • 推荐

人生如戏之走火入魔版……硬要和黑天鹅比其实也没个高低哎

40分钟前
  • 太白兔
  • 推荐

一个女演员疯狂而残酷的自我修养。所有关于女主角的设定,出身、个性、爱情等等,看起来非同寻常,实际上却是标准配备,用时下的流行语,我甚至觉得女主角有那么一点玛丽苏了。

44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还有沈阳地铁的事儿呢 哈哈 人世间就是折磨 不然就选择死亡Stine Fischer Christensen是个不错的演员

45分钟前
  • 考拉与鱼
  • 推荐

★★★☆ 德國版《Black Swan》,只是將女主角的職業從芭蕾舞演員置換成舞台劇演員,在家庭矛盾中加入一個智障妹妹,把女同情節改以男女戀情。珠玉在前,女主角的表演不及Natalie Portman,角色的人戲不分與糾葛也差了些,但這本就是個好故事,加上片中舞台劇舞臺上下的表現,也頗有亮點。

47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还行

看完阿姨的片子,再看这种鬼东西,真是又不漂亮演技也不行。

52分钟前
  • vivi
  • 较差

被所演角色吞噬,我简直痴迷这类故事,想起去年读过的《就这样削掉了他的右耳》。导演真是残忍的职业,浴室里的排练让人难以接受。PS: Zehrfeld你是去沈阳修三号线了嘛~

55分钟前
  • Tingalein
  • 力荐

艺术偏执起来是病态。

57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艺术家消费苦难是正常的

1小时前
  • Syfannn
  • 还行

故事讲述舞台剧创作过程中的折磨与迷失,作是痛苦的,纵使排的是让观众捧腹的喜剧。

1小时前
  • 羊男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