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偷马

HD

主演:斯特兰·斯卡斯加德,比约恩·弗洛伯格,托拜厄斯·桑特尔曼,达妮卡·,库尔西奇,帕尔·斯维尔·哈根,安德斯·巴斯莫·克里斯蒂安森,托尔比约恩·哈尔,加德·B·艾兹沃尔德,乔恩·雷恩斯,瓦特尼·布瑞恩,托瑞斯·霍普兰·沃尔兰,贝特·莫斯特拉姆,乔纳斯·约根森,尤里斯·克鲁兹,玛丽亚·阿尔姆·诺雷尔,简·冈纳·勒伊斯,彼得·舍奎斯特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瑞典,丹麦语言:挪威语,瑞典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外出偷马 剧照 NO.1外出偷马 剧照 NO.2外出偷马 剧照 NO.3外出偷马 剧照 NO.4外出偷马 剧照 NO.5外出偷马 剧照 NO.6外出偷马 剧照 NO.13外出偷马 剧照 NO.14外出偷马 剧照 NO.15外出偷马 剧照 NO.16外出偷马 剧照 NO.17外出偷马 剧照 NO.18外出偷马 剧照 NO.19外出偷马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外出偷马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67岁的老人特罗德痛失所爱,失去了“与人对话的兴趣”,准备退隐山林独居,平静地度过余生。一次与邻人的偶遇,让他又回忆起与父亲在山林中度过的那个夏天,那是他最后一次见到父亲,而他余生的命运也在那个夏天被永远注定。影片由挪威最负盛名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佩尔•帕特森代表作改编,影片充分吸收了原著的文学韵律,令观众回味悠长。我们那年新英雄本色国语版富婆 管家与男友 美妆帝国继承人丑闻金镖黄天霸法国小馆儿第五季厨房杀神十号1994妈咪宝贝母亲节行动不在犯罪现场LoveLive! SuperStar!!加菲猫2猫和老鼠:绿野仙踪妙警贼探第一季扫黑行动神探任恩海盗不朽假面骑士电王超电王篇我愿这样生活共产党人刘少奇犯罪升级钱袋朝鲜神枪手国语我家娶了花木兰杀戮演绎峡谷重案组 第2季还是觉得你最好翼神传说海莲娜:画布人生刑法典第375条遥远的桥留下来的人玫瑰之名1986恋爱之道阴声2020人间兵器2真爱别有用心有关谎言的真相青花那年花开月正圆演员请就范刷新3+7

 长篇影评

 1 ) 玩个游戏

要紧的,不要紧的,在意义与无意义之间,走出又进入北欧山林。

Lars说,我杀了我的哥哥。 Trond愣了一会儿,找到了一个回答:那只是个意外。你不知道枪上了膛。 Lars只有十岁,同胞的哥哥也只有十岁。那只是个意外,村子里的人也说。但我杀了我的哥哥。

父亲带他走到桥头,告诉他乘上那边的车,就能到奥斯陆。 父亲用力扯他的头发,父亲曾说你可以决定自己痛不痛,他一声也不吭,只是咬牙看着桥的尽头,看着那辆能带他回到奥斯陆的车。他眼神很呆,父亲在他耳边轻声道,但生活就是这样,事情发生了,你可以去想它,不必为此而痛,但你可以去想。 五十年后,Trond才想起来问,是不是你那个时候就知道,这一别就是永别?是不是你早就知道自己不会回来找我? 是不是你偷走了我的父亲? Trond在列车上捶打车窗,“是不是”的反复追问持续了五十年,但没有声音。

五十年后,Lars毫不客气地吃着饭,平淡地说,我知道你是谁。Trond沉默了一会儿,我也知道你是谁。 老久后Trond在心里想,我觉得Lars的态度正在改变我。 忽视的东西在五十年后被重新珍视,重新珍视的东西又会再一次被大雪冻僵、被大雪掩盖。

女儿找到了他。她说有时有时会感到恐惧,发现自己或许不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他没告诉她,这也是他有时感到的。“有时”或许是从那个清晨开始:他意识到只有自己是被“带到”山里度假的城市小孩——一个外人。而父亲属于这个地方——所谓早就知道的永别。 父亲没有回到奥斯陆,可能竟然不是一种分离,而是主角团聚吗?父亲的生命可能并不因为这场“偷窃”而破碎,反而因此完满吗?可能并不存在偷窃吗?

Trond说,她失去了一个儿子,不知道是不是因此她才显得这样明亮,我甚至不确定我是否关心过她失去孩子的伤痛,她是那么明亮。 唯一看到的明亮,最初的性冲动,却可能甚至不值得回想,重要的究竟是她失去了一个孩子,还是她是如此明亮,还是后来才知道的她的往事、她和父亲的二战? 所珍视的父亲、所珍视的明亮,反倒是Trond偷来的。就像偷马并不是一场偷窃,他归还了马,意义也需要归还吗?

“那只是一个意外”,用那句俗话来讲,就是生命之轻,是大雪和原野中的面无表情、一声不吭,是在五十年后避开他人,陷入睡眠和酒精。 “我杀了我的哥哥”,则是回想中的生命之重。Lars决定不痛,Trond还没决定好痛不痛。

有时是在回想中还原事情的真相,找到一个“意外”和一个回答,轻飘飘。有时是在亲历时失却了感受的能力,像在大雪中冻僵了手,没有疼痛、不知所措,没有眼泪也没有情绪,忽视“死亡”。但是没有找到“悔恨”,“毕竟她已经离开了三年……是我开的车,那是一个意外。我并不感到悔恨,只是觉得失落。”好失落!连悔恨也被偷窃了吗? 悬置了五十年的反思终于降临,或许重新找到了他的“悔恨”,找到了他的父亲,并因此找到了少年穿上第一套西服时、“我感觉非常好”,找到了作为主角的新生,找到了他的重量。

但也只是“或许”。 和解不是终点,术语也不是。如果我注定要在“失落”和“悔恨”、在“不痛”和“痛”、在“意外”和“死亡”之间徘徊,如果注定如此,那么注定徘徊。

 2 ) 北欧的夏日童年

首先,没有读过原著,无法判断是不是把原著的精华表现出来了。但就电影本身来说一部画面精致的意识流作品。

可能片子比较新,也不是什么美国大片,看过的人不多,看了短评有人说不知所云很沉闷。不知是不是文化差异还是翻译的原因。其实这个片子的信息量很大啊,如果都能get到里面的八挂那个戏剧冲突怎么会闷呢。

感觉北欧文艺导演是很喜欢碎碎念的,比如说伯格曼的《野草莓》和《芬妮和亚里山大》都是对昨日的光景无限回忆。老伯这两部是愉快地回忆美好或狗血的童年,可以感觉到老伯对整个旧时代的怀念和留念,就算是狗血的情节也是一种搞笑的基调。《外出偷马》也是差不多这样一个回忆昨日的文艺调子,但是比起前面两部前辈拍的就更阴郁。

《外出偷马》以一个老年人的视角展开,这个主人公是一个独居在山林中的老头,他自身也有一些心结一直没有打开。整个电影基调是抑郁敏感的老年视角。这可能是导致有人觉得沉闷的原因吧。

看的是原版原音配原版字幕(非英语)。不知道这个片子现在网上有没有中文资源,也许现在豆上大部份看到的是英文字幕?本人北欧语系的水平可能相当于英语四级的水平?不敢说是100%听懂了,但是有原版字幕的帮助,可能有一些对话上的小细节没有get到,大致的情节还是秒懂的。

需要说一下为什么北欧文艺导演这么喜欢拍这种回忆昨日美好的题材。这在其他国家也许也有这样的电影,但是为什么北欧这个题材这么突出,基本上在北欧可以说是一种主流电影题材。也许相比于老牌工业国家英法德,经过一二百年深入骨髓的工业化,已经和农业社会拜拜很久了,北欧国家虽说都有很出色的工业基础,文化传统上还是有一种美好的自然田园梦。就这部电影来说原著和导演都是挪威人,挪威相比瑞典更“原始”, 人口更少,整个经济也是在六七十年代开始起飞。对于自从出了门口就是大自然的挪威人来说,这种回归自然田园的渴望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片中的情节外国人看起来可能是很田园诗意,但这个基本上就是挪威国民在经济起飞前一直从事的传统工作。除了传统的捕鱼业,林业也是挪威很重要的收入来源。很多男性就是在这个行业讨生活,在森林中伐木,再把木头扔到河里顺水而下,一路跟着木头,如果一堆木头被石头挡住卡在河里,还要靠人力去把木头推散,这样才能把所有木头送到下流的码头卖钱。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工作,体力和技术要求很高。这些工作日常情节,电影里都有表现,每个北欧人对这个工作的流程都很熟悉,因为可能他们家里爷爷辈年轻的时候就做这个工作,并不是很久远的历史。

电影里对这个工作日常都有细致的表现,比如说怎么大家一起合力把树锯下来,怎么把木头去皮,再怎么把木头全靠人力去推到河里,最后爸爸在和情妇私奔之前最后一次和儿子愉快地骑马顺流而下,这个也是工作的日常,他们要看着木头确保全部都能顺利漂到河口出售。看到豆上有评论说不明白男主梦中那堆浮木是代表什么。其实那个就是他们工作的一部份,木头被石头卡住堆在河中心,男主跳下去游到浮木下面绑上绳子再让马把木头拉散。

至于梦中的木头代表了什么,也许就是男主对于爸爸私奔不辞而别的心结吧。电影中自述男孩爸爸把孩子送回奥斯陆妈妈那就和他说我迟点就回去。谁知男孩天天去车站等最后只是等到爸爸一封信说他再也不会回来了。

而他们的人物关系也挺狗血的,见到评论好些人说看不明白说的啥, 这可能是跟导演的意识流拍摄手法有关。整个情节是靠老头子的跳闪回忆推动,各种情节穿叉在一起。如果不是有一颗八挂的心可能get不到这个狗血的人物关系。

(以下有剧透)

~~~~~~~~~~~~~~~~~~~~~~~~~~~~~~~~~~~~~~~~~~~~~~~~~~~~~~~~~~~~~~~~~~~~~~~~~

影片一开始男主住在一个冬天的深山老林里,周围没什么邻居。这个在北欧人看来是很亲切的,很多北欧家庭在树林或海边都有一个小木屋亲近大自然。当然没有多少人像男主一整年都一个人住那。这是他的特别之处。然后出现一个老头邻居,这个人一开始就聊了一下但没有什么特别。

其实这个人是男主童年哥们的弟弟,这个哥们本来是他的邻居的儿子,家里还有一对双胞胎。他家长外出让他在家里看孩子,他自己出去打猎了没想到双胞胎打闹的时候一个拿了枪乱动不小心把另一个男孩打死了。这个后来遇到的老头就是那个把双胞兄弟打死的人。

男主后来请老头吃饭,老头说我知道你是谁,男主说我也知道你是谁,老头说我猜也是。这就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了。

后来又闪回回忆,他和爸爸在那个夏天是真的很快活,天天住在小木屋里守着他们的林子,骑骑马,和哥们去偷马,也不是真的偷,就是偷别人的马骑会儿,这段闪会展现了诗意的青春和大自然。后面发生了那个事故没多久后,他的哥们就离家出走了。他自已的爸爸和这哥们的妈妈搭上了,还被儿子撞见了他们在一起。这个儿子也就是男主对这个哥们的妈妈也有一点暗恋,他其实不太喜欢爸爸和这个女的在一起。一方面是妒忌,一方面是怕失去爸爸的爱,两方面都有争宠的意思。就表现在各种日常小细节里,可以自已慢慢体会。

然后这两个老头其实也是同病相怜的感觉,男主和老头聊天又闪回回忆,后面发生的情节就是男主被送回奥斯陆妈妈那,他就再也没见过爸爸。然后爸爸寄了个信给妈妈说不会回来了,然后我卖了木头那个钱你就拿去吧。他们两母子就去瑞典的银行拿钱,其实也没多少,妈妈就说不知道卖木头能有多少钱。其实是暗示爸爸是不是扣了一点,儿子的心情复杂。这个木头是和爸爸一起砍下来,一起看着漂到河口的。其实也有他的功劳,这下倒成了爸爸最后的礼物了。这个敏感的男孩有一系列表现这种复杂心情。然后妈妈用这个钱给他买了一套定制西服,也就是男孩子长大了,这下要代替爸爸做家里的男人的意思。然后再联想到片子开头暗示男主因为一次交通意外失去了妈妈,因为当时是他开车,所以一直有一种负罪感,看到这里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男主要离群独居,狗血的人生不解释。

然后他通过和另一个老头聊天补齐了后来发生的事,这个老头说十年后没多久我哥就回来了,也就是男主一起在夏天玩偷马的那个哥们,他一回来就要求继承家族农场,本来这老头觉得他哥没有资格因为这么多年都在外面。但因为他哥是长子,所以只能自已滚。他就一气之下再也没回来,出门的时候有个镜头是男主的爸爸看了他一眼,也就是说男主爸爸离家私奔后一直和他哥们的妈妈住在一起。然后男主问这老头你这些年都干啥了,他说就四处打打工最后回到了这个小童年住过的地方。整个电影在这就差不多圆满了。其中闪回还展现了为什么男主爸爸和哥们儿的妈妈搭上了,就是因为二战这哥们儿妈妈是革命份子,他爸爸不是,他们搞地下活动的时候,遇到敌人老公什么也没帮她,男主爸爸倒是帮了她一把,之后他俩就搭上了。经过二战的人也是九死一生,他爸爸可能也要放飞自我活一把。

~~~~~~~~~~~~~~~~~~~~~~~~~~~~~~~~~~~~~~~~~~~~~~~~~~~~~~~~~~~~~~~~~~~~~~~~~

电影中主线是男主和爸爸的关系,他一直很恨他,不知道为什么爸爸要骗自已跑了。后来通过闪回和另外一个老头的聊天回忆可能慢慢也打开了这个心结。中间展现了各种人物的命运和北欧的大自然和美好的夏天,恣意的童年。这大概是这部片子想要表达的东西吧,一种旧日情节。

其中主角回忆是通过老年人的敏感视角,是一种压抑微妙的情感,和那些以比较讨好的以儿童视角展现情节的电影情感又不太一样。可能更微妙,要细心体会。老年人本来就比较丧,这大概是有些人觉得闷的原因。但是豆瓣废材这么多相信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精美的画面给片子加分不少。

最后一个彩蛋,男主老头的扮演者是真爱如血里最靓的崽,Alexander Skarsgård 的亲生爸爸。他本人是瑞典人,感觉他其实比在好来乌混得风声水起的儿子更文艺。

 3 ) 面对遗憾

人到年老时会如何回顾自身年轻的岁月,而那些过往时光又对现在自己产生什么影响?我想这都是必须亲身体会才能真正去思考,并从中得到启发的课题。作品多半围绕在孤独人心,或者对过往时光怀念与遗憾的挪威作家佩尔派特森,这次深刻剖析人们内心痛苦的根源,透过对过往的回忆来跟过去的自己和解,讲述一个曾深受困扰的人们不再自怨自艾,重新找回长久以来失落自我的故事。

 4 ) 孤独,因为我们走不进别人的世界

不是没有见识过这种故意“反故事”“反语言”的作品,但是一看始终是充满疲倦。无奈看着那个评分的确很高,所以耐着性子再仔细检查一遍,想知道究竟是“皇帝的新衣”还是“遗漏的古董”。

首先,原著是一部非常出名的小说,虽然没有看过,但是毕竟数字是比较科学的证据。据说最突出的是其语言,语言本来就是很难评价的艺术,何况电影把主人公,老头特龙的“自述”很贴切的带着“游离感”的“叨叨念”。

下面这一句“我们去偷马。他是这么说的,人就站在小屋的门口,在我跟父亲来这里过夏天的时候。那是我十五岁,一九四八年七月初的某一天,三年前德国人撤走了,但我不记得我们谈论过这些事。至少我父亲没有,他从来不提战争。”就是我找来的原句,找到的一个例句。很明显——简单。电影明显没有按照原句来,但情节跟得很紧。

情节还原也是花了点工夫的,因为我的性格无法让我接受其节奏,所以我得花多点时间查阅其他资料,来填补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

主人公特龙本来跟着父母和姐姐一起住得好好的,有一天父亲买了块便宜的农场,而且只带着我一起去到这块地劳作。说白了就是砍木头,运木头,卖木头。而特龙作为一个孩子,那自然是边玩,边工作,边成长。对于特龙而言,跟邻居约恩一起去盗马是最难忘的事,不仅刺激,而且还意外地感受到他人世界的迷离(约恩为什么会突然对鸟巢里还未孵出的蛋下手,而又显露痛苦绝望的表情)。后来特龙在父亲口中清楚了原因:约恩负责照顾一对双胞胎弟弟,可因为他贪玩外出,结果双胞胎弟弟在家玩时,一个开枪打死了另一个。毕竟是他的错,他的责任,他无法面对。而后约恩在弟弟的葬礼后就离开了,等到活下来背负着开枪杀人的弟弟成年后,突然才跑回来,要回自己的土地。当然约恩离开后,经历了什么,而被“夺回”徒弟的弟弟之后又是怎样的人生,那毕竟是“远在主人公世界之外的故事”。

主人公继续自己的生活,进入青春期的他,暗地里爱慕着约恩的母亲。可是回头他发现,自己的父亲和约恩的母亲有“奸情”。这让他感到双重的背叛,开始心里厌恶父亲。而后,农场的一个人向特龙说明了缘故:特龙的父亲和约恩的母亲,曾经一起为对抗德国法西斯工作。而约恩的父亲选择“静默”。换言之,他们有“革命感情”,而约恩的父亲是个懦夫。

然后,特龙和父亲一起运输木头:先是砍伐木头,然后堆成堆,选择好的时机,把木头推下河,让河流带着木头到城市里去。然后他们骑着马,一起运送木头(遇到受阻搁浅,或者纠结一起的木头,就进行处理)。然后父亲让他一个人回家,永远地留下来。作为赔罪,他把卖木头的钱留给了特龙的母亲,而特龙的母亲给特龙买了一套新衣服,特龙看起来是个成年人了……

多年后,特龙长大,老了,妻子死后,他也回到了当初父亲留下的那个地方。在那里他遇到了约恩的弟弟。而后,特龙的女儿找了过来,找到了他。而他找不到父亲,还有约恩的母亲,也没有看到约恩,毕竟时间流逝,很多人已经离开了特龙的世界。

特龙喜欢和女儿朗读《大卫•科波菲尔》书中的名言:“我是否无法成为我自己人生中的英雄?亦或是其他人担任主角,时间会告诉我们的(肯定这句话有很多种翻译法,但是我确定我理解准确:我不清楚自己是否是自己世界里的英雄、主角,也许我的生命由别人把持,我只是个配角,不过这一切需要时间来印证)。”很明显,无论是特龙,还是我们,都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看待别人身上发生的一切,无法走进别人的世界里。但是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理解很多不可思议,无法接受的事情本身都有其背后的原因。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无法走进他人的世界。而明白这一点,就已经成年,同样也进入了孤独的世界。所以,特龙妻子死去后,他选择逃离,回到父亲当初留下的地方。

虽然女儿费尽力气找到了他,但是很明显,特龙的离开与他的父亲一样,有自己的理由。

从这点看,《外出盗马》的故事和刚刚看的电影《4×4》中,谈判专家讲述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白了,故事就是寻找那种成长过程中,大家“共有”的类似经历或体验。2019-12-21

 5 ) 文学改编还是“原著粉碎机”?

2019年,曾三次获得柏林金熊奖最佳影片提名的挪威电影导演汉斯·皮特·莫朗(Hans Petter Moland) 改编了著名作家 帕特森(Per Petterson) 的代表作《外出偷马》,并获得了第六十九届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而笔者看完此片,并不能说电影本身的失误,更多的是意识到未有与小说同样感受的怅然若失感。简单来说是近来文学改编的“文艺电影”的“通病”——与小说给人的感觉相去甚远,而这种“感觉”究其缘由则与受众的“共情”程度有关。

作为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更多表现的是人物的行为,文学作品中则更多地表现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这个微小的区别衍生出电影观众与小说读者逻辑上的不同。电影观众更多地是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判断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共情”状态,而小说的读者更多的是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在大脑中构建出适合人物这种心理的场景,即从“共情”状态衍生出心中的情境。可以说小说读者的“共情”先于电影观众,随着故事的展开,必然“共情”的程度上也深于电影观众。

诚如作者所言“于是,我们只看到人物在行动,看到人物最直接的愤怒,悲伤,失落——一切情绪都清晰到了一种近乎单调的程度,我们看不到文字对这些激烈情绪的接纳和发酵。”电影的语言只呈现了人物单层的情感,而不能完整地模拟人物内心的“情感立方体”,“闪回是电影介入回忆最便利的方式,一如这部电影重复所做的那样。它足够凌厉和直接,却也因此剪切掉文学描述中最暧昧的心理意识,只剩下冷淡的人物信息”,即便使用了例如“闪回”、“蒙太奇”、“长镜”等镜头手法,仍不能触及人物内心那种朦胧与暧昧的状态,透过这种朦胧与暧昧的滤镜,我们得以模糊一些现实中令人无法接受的现实——例如电影中朋友的误杀、父亲的出轨行为,让我们能感知到人的韧性以及柔软性,在那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的叙事下,隐藏的是惊涛骇浪的二战发展以及男孩“失去”的半生。但这种模糊放在电影中反而会成为误导观众事实的绊脚石,所以很多文学改编电影被人打上“主题不明,暧昧不清”的标签。

另外,电影对其他作品的改编本身就是一种对文本的解构,从解构出来的零部件进行再整合,从而梳理出“起承转合”这样的“情节”,将高潮和电影的主题内涵放在影片最后是一贯的处理方法,也是引导观众产生“共情”最有效的手段。而文学作品中从一开始就将“五十年的厚重感与往昔的情谊”这样的主题与内涵均匀地铺散在字里行间,读者从一开始就处于“共情”的氛围之中欣赏整部作品,得到的精神食粮自然是比电影观众更上一乘。

但是并不是说文学与电影、原生的作品与解构后的文本就一定是二元对立的状态,那些无法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大型场景其实可以用具现化的虚拟场景进行表现,例如一些恐怖电影中将不存在的受害人心理活动场景化。

如果是随着剧情推进进行的零碎化的人物心理活动,可以直接以添加文字辅以转场的方式配合出演,例如新房昭之对于西尾维新的《化物语》改编,把小说中的氛围通过超现实主义的虚拟场景加上文字闪回的方式,精准捕捉人物的心理状态,从而把一段看似无聊的小说对白原汁原味地呈现。电影开始时即是冷色的挪威森林之景。主人翁Trond作为一位独居老人站在木屋前,皱纹疲惫,大雪纷飞。他往前走,撒尿,并且看向一旁的枯枝败叶,画面突然切到极暖的夏天,同样的景别和构图,换成了绿色的嫩叶,然后又迅速回到冬天。老人接着回屋,换衣,洗漱,上床睡觉,然后被邻居半夜找狗的声音吵醒。接着是两人在雪中对话,并且这场对话带出了老人关于五十年前那个夏天重要的人际脉络。小说中十几页的描写电影两分钟就演绎完成了,如果将主人翁置身于一个虽是冬天但处处充满五十年前夏天回忆物件的虚拟场景,并辅以文字闪回进行解释说明的方式,可能更加精准地剖析角色的心理状态,而不是浪费两分钟忠于原著表现一下老人的流水账日常生活。

另一种方式则是在场景中关键物件的表现上下功夫,比如造梦大师今敏就非常灵活地运用玻璃制品或镜子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这一类物品可以映射人物的身像,但镜中的人物又非真正现实中的本人,只是展现了另外一个层次的本人,作为心理活动的暗喻精准且微妙。再如《千年女优》中“门”作为隔离两个不相关空间的隔离板,也可以看做是连接两个不同空间的连接器,化作实际的镜头则是主人公推开门进入回忆,关上门则回到现实。门的作用放在《外出偷马》中可以运用为独居老人打开小木屋是现实的冬天,再次打开邻居的门攀谈则回到五十年前那个回忆的夏天。

如上所言,现实题材的电影处理模糊与暧昧的心理活动总是导演与影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尤为重要,甚至可以称作是作品文学性的体现。“文艺电影”的标签总是一些文学改编电影挥之不去的阴影,也许现实电影没有必要完全遵照动画电影那样拍摄非现实场景与夸张的人物造型,但是从文学改编电影中,观众“共情”电影人物心理活动的角度出发,多一些心理活动展示的转场与镜头,不但不伤害电影的真实性,反而比电影本身的演绎更简单、更立体地表现出这份“五十年的孤独感与再也无法重来的少年情谊”。

 6 ) 失去中成长

印象最深的有三点,父子关系、成长和爱。 《外出偷马》中的父子关系有爱,有对立、有反抗、有吞噬、有敬爱、有彼此的影子。在雨中洗澡的那段,是最完美的时刻,大雨中两个人都是孩子,父子的关系是被削弱的。上述种种关系,无论带来何种感受,都是把父子绑定在一起,男主是离不开父亲的。他希望不是任何人的儿子,可那些复杂的情感关系时时刻刻提醒他都是父亲的儿子。 如果带有某种越轨性质的暗恋激发了男孩快速成长的欲望,那父亲带他,但最终是他沿河一遍遍将搁浅的木头重新推入河流中,则再某种程度上促使了父亲形象的消失以及他自己的成长。最终,父亲变成一封短信宣告消失,一个未曾出现过的母亲,以一套成年人的西装宣告了男主真正的成熟——他也可以作为一个男人的形象出现。无论他愿意与否,他都一手促成了自己的成长。 不得不说,爱的很细腻,有很多隐喻画面,将整部剧串联起来。最终,男主在回忆中逐渐那段“外出偷马”的经历,与那段经历,那段经历中的父亲、自己和一个女性和解。但真正让他放下的,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出现,是成长之后不可逆转的衰老,谁又能逆的过命运,只不过痛不痛自己说了算。 不得不感叹,三个女人的形象着墨不多。暗恋者,母亲,女儿,但却把控着男主成长、成熟和和解这三个重要的生命节点。大概从没有孤立无援的成长,总在某些时刻有人陪伴,有爱陪伴。

 短评

沉默一路而不被告知的死亡,彼此故事中缺失的身影;欲望之舟,朋友之母,二战往事父辈情,滚木漂流换新衣;偷马非偷,骑骑而已,离开的总会再次归来;提心吊胆狄更斯,也许自己人生中的主角并非自己;在耄耋之年的孤独冬天,与那结束少年的最后一个夏天和解,忧伤而诗意

5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抹去电影 出张专辑吧

10分钟前
  • 咯咯精
  • 较差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移居鹤岗,回忆青春,外出偷马,伐木丁丁,少年荨麻,老年枯木,生命之树,逆流而上,春水滩头,万木羁绊,一旦释怀,顺流而去。拍的一般,是《父与子》,拍成神作,是《母与子》,拍成这样,睡意昏沉

11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叛逆期和青春期的重叠不只是生理的唤醒,也是精神走出襁褓的肇始。“弑父杀母”是每一个人必经的荆棘,否则会陷落到双亲回环的人生中去。不信?女生过了24,男生过了28你再看看,很多人会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模样……甚至是悲剧。

13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确实是一个讲述很平稳的故事,而且时间线被打得很碎,所以不难想象为什么柏林的时候那么多人睡着。但实际上水准非常高!!尤其是在摄影和蒙太奇的剪接上,童年时光的部分鲜艳而活泼。老年时期清冷而萧索。人物关系也有点复杂,所以整个故事需要观众在脑海中耐心拼接,但这种非常意识流的人生碎片回忆,况且又是用这么令人心旷神怡的《生命之树》式风格的画面来讲述的回忆,是多么令人心动啊。

16分钟前
  • oDD-O-o
  • 推荐

一个意外,一段孽缘,离去的父,得不到的母。在挪威的冰土,自我放逐,谁料命运仍逼迫你回顾。追忆往事,万般情绪涌上心头,无处安放,更添孤独。你是讲故事的人,也是故事里的人,“疼还是不疼,你自己可以决定。”

21分钟前
  • SleepWalker
  • 力荐

我也可以退休了。

24分钟前
  • Irgendwann
  • 力荐

多重时间线的交错,串起了老人在晚年关于二战岁月温馨又酸涩的回忆:试图逃脱德军手中的努力,严格的货币管制,颠沛流离的岁月,以及那个父子永远难忘的夏天。但这种感受是无法从文字之外再度精准表达的,所以有些部分难免造成困惑,能更加精简一些就好了。片中最出彩的是镜头下扑面而来,芳香氤氲的自然气息,齐力冲缓了不少观影时的疲累。

27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11.30 欧盟影展。看完发现“疼痛”进入了自己的思考范畴,闪回的方式讲述了一生。那个夏天灌顶一般,留下的印记,竟铸出一生的形状。中间的一切,都留白略过,仿佛不必存在。逃无可逃的惊诧,女儿找到了他。他终于被允许似的,重新开始。疼痛变成选择,又掉进父亲的话语里。

32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69th Berlinale# 主竞赛。据说导演外号“柏林钉子户”哈哈哈哈。畅销小说改编,故事底子不错,不过改编有点呵呵,主导旁白从头到尾完全模仿小说的叙事语体(估计很多都是原句吧),跑去读了一遍故事情节发现导演竟然全拍进去了!在回忆和现实之间用絮絮叨叨的旁白架构了一个不断在1948年和1999年跳来跳去的故事,没看过原著而面对海量信息就会看得比较懵……音乐很不错,捞个奖都有可能……

33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那些说本片无聊和看片途中睡着的华语媒体记者们,求你们滚出柏林电影节。主竞赛目前最打动我的一部影片,除了二战那段想忽略之外,父子感情线讲述得太细腻了。回头再评。

36分钟前
  • 小易甫
  • 推荐

目前為止,柏林電影節看到的最有感覺的電影作品,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青春期記憶和行將就木的老年階段時的自我輓歌。

37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推荐

感官调动的介入构建了主人公童年创伤的回忆,旁白的隔离感与其他人的旁观是主角的逃避与开脱。在矛盾与挣扎中,男孩终于完成了这场跨越五十年的成人礼。

42分钟前
  • 十二
  • 推荐

今年柏林的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又是一部评价两极的片子,但是非常合我的意。在人生暮年回忆青少时光,在噩梦轮回中淘洗岁月沉浮,青春伤痛的模板,却在升格摄影和温吞配乐间流淌出静谧的诗意。林间薄雾,风吹过麦浪,少年从急驰的奔马上跌落,父亲的声影消失在另一个国度;湍涌小溪,木锯应声倒,女人划浆的喘息声倾泻进少年的梦里,一伸手,仿佛触到清凉的流水。影片中数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快切和声画对位,在制造悬疑氛围的过程中,没有刻意去补足叙事上的松散,但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自我放弃的垮塌和故作姿态的显摆。只是顺应了人年老时的记忆,变得面目模糊,人脸交错,但你依然记得那些琐碎而闪光的往昔。一声枪响改变了所有人,但高山依旧在,丛林照葱茏,伐木声不停歇,驯马人已走远,掏过的鸟窝依旧破碎,我回到故土,与离散多年的女儿相见。

47分钟前
  • 陈好康
  • 推荐

用声音雕琢的电影,好几处声音处理,都有暮鼓晨钟之感。流水落叶伐木下雨吞咽呼吸,都有微观大义,一窥苍穹之妙。这是首男孩成长的诗,若伐木漂流,也会搁浅,也会迷失,也会一团乱麻,可终究会抵达终点。

48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怎么回事儿?!瑞典、挪威人们的身材比例实在太过优越了。不算头颈,肩部到腰部的长度如果算是1的话,那么腰部以下基本上是2.5起,甚至有可能到三。无论男女,加上硬朗的脸部线条和那湖水一样的深邃蓝眼睛,真是让人直流口水啊!本片也不是简单的儿女情长,那是革命中结下的刻骨铭心般的爱情,能不抛弃一切,走到一起吗!

53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看完跟梵一老师对了一下,发现我们都有几近昏睡过去没看清的情节,没办法这片拍得可真无聊啊。一个大雪山里独居等死的老头,和他青春期与父亲在伐木场的一段回忆。展现了性懵懂、弑父情结、动乱年代背景与世外桃源对比、疏远的亲情关系,但都浮于表面,没作深入挖掘。当然最大问题还是,拍得太催眠了。

5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较差

#挪威电影周#我知道不喜欢的人肯定觉得两个多小时很漫长,但我真的太喜欢了!金色的鲜活的少年时代和其中隐藏的阴云,和苍白的寒冷的老年时期相互穿插,像诗一样。结尾虽然有升华,但是很克制,好喜欢啊!

56分钟前
  • 樱花花花花
  • 力荐

PURE CINEMA. 影像的多义、暧昧和幽深全有了,打通时空的甬道,搅动灵魂的深潭,童年创伤像幽灵般倾泻而出、如影随形。跳跃,闪回,自由但不轻盈,衰老的气息也漫入记忆。不安的情绪四溢,呼吸的频率急促,水没过女人的大腿,也打湿男孩的内裤,但冲不走堆积如山的木材,直至年老色衰才勉强顺流而下。本是外出偷马,却一再丧失童真——太早面对死亡和欲望,世界的真相捅破少年柔软的躯壳。于是从未见过这样清冷的夏日,凌冽有如几十年后挪威的寒冬。他又在自己和后代间建筑高墙,风雪凶猛倒灌,怎么也掩不住被枪和肉轰出的破裂深洞。

58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Out Stealing Times

1小时前
  • Muya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