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狱

DVD中字

主演:维克托·斯捷潘诺夫,德米特里·纳吉耶夫,Aleksandr,Shekhtel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其它年份:1998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炼狱 剧照 NO.1炼狱 剧照 NO.2炼狱 剧照 NO.3炼狱 剧照 NO.4炼狱 剧照 NO.5炼狱 剧照 NO.6炼狱 剧照 NO.13炼狱 剧照 NO.14炼狱 剧照 NO.15炼狱 剧照 NO.16炼狱 剧照 NO.17炼狱 剧照 NO.18炼狱 剧照 NO.19炼狱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人间炼狱

2022.04.22

格罗兹尼这家医院成了人间炼狱,俄罗斯坦克手立大功,抵进开炮摧毁车臣武装的机枪阵地,打瞎了一只眼的旅长带领散了架的伤员决死冲锋,终于取得最后胜利。

这样惨烈的城市巷战是西方国家没有经历过的,而俄罗斯人早在二战时就亲身经历过了,“莫斯科保卫战”或者“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都能找到这样的踪影。当然车臣战争从规模上无法与之相比,毕竟不是一个等量级的,但是战争本身的残酷、残忍,血淋淋的杀戮,是一样的。

战争也体现人性,车臣武装分子和外国雇佣军虐杀俘虏,活生生的割掉俘虏的头和睾丸,把俘虏活着钉在十字架上,女狙击手变态到专打俄罗斯士兵下身,毫无人性可言,就这种没人性的行为而言死有余辜。外国雇佣军为金钱而来,助纣为虐,以杀人为乐趣,更无什么正义可言。

是侵略?还是分裂?如果从领土来说俄罗斯军队确实进入了车臣,但是站在整个俄罗斯的角度,车臣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车臣的武装分子在分裂俄罗斯,所以看问题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2002年俄乌战争中第一阶段的马里乌波尔争夺战是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巷战。在此之前,最大的巷战是美军在2004年11月打的伊拉克费卢杰之战——这场战争从2004年11月7日开始到12月23日结束,共经历46天。

当时美伊联军12000人在大量坦克和战斗机的掩护下,发动了540次空袭、发射了数万枚炮弹和炸弹后,仍付出了82人战死、1100人负伤的惨重代价,而反美武装死亡人数在1200-2000人之间。

马里乌波尔比费卢杰难打多了!因为马里乌波尔不仅仅面积比费卢杰大、城市比费卢杰坚固,而且守军远比当初的费卢杰要多:——费卢杰城区面积只有10平方公里,而马里乌波尔的城区面积却达到了160平方公里;——费卢杰没有坚固的防御设施,而马里乌波尔却是完全按照巷战建设的城市;——费卢杰的守军只有2000人不到,而马里乌波尔的守军却达到了13000-15000人(如果算上乌纳抓的“壮丁”,实际人数可能远比这个要多)。

巷战不是野战,非常难打的,因为很多现代化的武器被极大限制了发挥。大胆妄言如果美军来打马里乌波尔,可能两年都打不下来。俄军中的车臣部队、顿巴斯民兵武装和中东志愿军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巷战经验,还是用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

 2 ) 观俄罗斯电影《炼狱》小感

① 战争题材的俄罗斯电影《炼狱》(Chistilishche,1998),居然和美帝主旋律电影《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1998)是同一年出品(甚至还早了几个月),可惜该片一直默默无闻,导致我竟晚了二十来年才看到。

② 遥想当年还在读高中的我,被《拯救大兵瑞恩》的吊炸天视效震撼不已,并奉其为“扛把子”的战争电影(当然,后来才逐渐接触到一些更有深度的战争电影)。此处YY一下:假设当年有机会搞到一盘《炼狱》的录像带或者VCD光盘,不知道会不会对那个简单稚嫩的我造成降维打击?

③ 本片玩的是仿纪录片风格,拉近的电影镜头很切合巷战题材。可惜受限于成本,画质实在感人,制作略显粗糙,剪辑也不够漂亮,但确确实实呈现出了一种血淋淋的真实感。

④ 本片情节简单粗暴(就是一次防守反击的战斗过程),很符合毛熊一言不合就开干的一贯作风。片中,T-80坦克手关键时刻的大无畏十分感人(这个演员演得真心不错)。“为了阿廖沙”这句台词,在这部粗口不断的“肮脏”电影里格外显眼。不过,剧情的关键转折却基于大反派帅哥的智商临时下线,此处应有减分。

⑤ 本片的音乐很赞很扣题,甚至让我第一时间联想到天朝的哀乐……此处应有加分。

⑥ 本片的字幕,有几处地方看得我莫名其妙。“大楷”是个神马鬼?有看明白的同学麻烦给我解惑一下。不管怎样,还是要感谢字幕组的辛勤劳动。

⑦ 至于片中诸多不可描述的惨景,别的地方讨论很多,这里就不想再提了,内心强大的同学,还是自己去把片子找来看看吧。反正我一边吃饭一边看坦克洗地的片段,也没啥问题。

⑧ 本片IMDB打分7.1分,豆瓣打分8.5分。我个人打分:7.9分。对于能忍受渣画质的同学,推荐一看。

⑨ 下一步准备把描绘战争最黑暗面的苏联电影《自己去看》(Come and See,1985)翻出来看看了,毕竟已经在网盘里躺了N久。

⑩ 最后,关于本片所涉及的车臣战争,个人以为这篇文章写得不错,这里免费安利一把: //zhuanlan.zhihu.com/p/36707151

 3 ) 随便谈谈这部在军事电影圈有点名气的片子

很难说,我给他的评分要么5要么1,纠结来纠结去还是给5 一般来说,拍个战争片,总逃不开基本的流程:交代背景,明确战略意图,确立指挥员决心,下达一个让观众看懂的命令,然后战斗准备的文戏配合战斗进程的武戏。炼狱能把我这样军事常识还不错的人,在开头十几分钟看得一脸懵,还要去查查战史定一下这是大致哪个战斗原型...称不上剧情 然而只要熬过一头雾水的戏份,进入到影片里,你能够想象被远程火力破坏的城市,混杂着被毁灭的铺装路面以及翻起来的黑土,浇出来一个又脏又破烂的格罗兹尼医院。好吧,这就是131摩步旅撞上的第一次车臣战争。 本片最大的出彩点其实是军事技战术,包括各种武器的使用和战术配合。这没有好莱坞式的“精美”战术动作,而充实了战斗中大头兵们真正的姿势和素养。PKM/RPK的压制射击和室内应用射击,AGS发射器在长廊的伏击射击,爆炸烟幕掩护重装战斗工兵的室内攻坚,坦克的巷战联络和使用等等,都还蛮有趣的 如果你喜欢军事,可以看看;如果想猎奇找个伪战场纪录片也不错,但是作为一部B级片,难说有多高的影史地位。

 4 ) 车臣战争

车臣战争,是指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和其下属的车臣共和国分离分子之间爆发的两次战争。车臣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民族因素。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4年12月11日,1996年8月31日停火,车臣获得非正式的独立地位。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9年8月,2000年2月28日俄罗斯控制了绝大部分车臣土地,获得胜利。不过战后车臣的恐怖活动依然频繁。[1] 名称 车臣战争 地点 格罗兹尼 时间 第一次1994年-1996年[2] 参战方 俄罗斯 车臣武装 结果 俄罗斯获胜 伤亡情况 俄罗斯 死亡人数为3826人 主要指挥官 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俄副总理叶戈罗夫[2] 相关人物 焦哈尔·杜达耶夫,哈奇拉耶夫 战争背景 沙俄时期 车臣共和国是现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穆斯林不是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信徒统称穆斯林)。 共7张 地理位置 车臣虽然只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也必须经过这里,一旦阻塞,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将相当严重。因此,长期以来,俄国一直把牢牢地控制住车臣作为它的重要国策。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俄罗斯对车臣/北高加索的殖民影响就开始了,但是那一时期主要是非军事性的;到18世纪彼得一世和叶卡捷林娜时期,俄罗斯人代之以军事远征。[3] 18世纪80年代,车臣人在伊斯兰教的曼苏尔教长领导下发起针对沙俄侵略者的斗争,揭开车臣人长达200余年反抗俄罗斯侵略战争的第一个篇章。曼苏尔是争取在包括车臣在内的北高加索建立伊斯兰国家的第一人,他的名字在车臣家喻户晓。高地人的斗争蔓延到整个北高加索,曼苏尔指挥起义者战斗6年,1791年被捕,三年后牺牲在侵略者的监狱之中;但是北高加索人民没有停止战斗。 进入19世纪,耶尔马洛夫于1816~1827年担任俄国进犯高加索地区的军事长官,在他的任期内,俄军更加深入侵略车臣。沙俄对这一地区的侵略激起车臣及北高加索人的反抗。1818年耶尔马洛夫在给沙皇的奏折中说:“如果还有一个车臣人活着,这里就不可能有安定,因为车臣人所表现的反抗精神和渴望获得自由的强烈愿望,在整个俄罗斯帝国版图中超过任何臣服的民众。”一般来说,1817年算作是“大高加索战争”的开始;到1828年,大高加索战争已经扩展至整个高加索,人们纷纷参加打击沙俄势力的圣战……1834年,穆斯林首领哈姆扎特殉难,沙米尔联合起北高加索部分地区的高地人,建立起一个伊斯兰国家。随着1839年沙俄对高加索侵犯的升级,北高加索人民与强大的对手进行英勇不屈的战争…… 1859年,车臣最后一个村庄威代诺沦陷,沙米尔被俘并随后承认战争结束,不过车臣人的斗争直至1864年。于是车臣进入俄罗斯军事殖民统治时期。 沙俄统治者将车臣人从平地驱赶到丘陵与山地地区,随后又驱逐到奥斯曼土耳其境内;但是其间车臣人仍然时有反抗。俄罗斯帝国的种族镇压、种族灭绝与种族驱逐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是车臣人口大幅度减少。1877年,车臣人与临近的印古什人发动反俄起义,经过两年的时间,沙俄又将大量车臣(与印古什)人从自己的家园中驱逐出去。此后,车臣与印古什人转入游击战,直到1917~1918年布尔什维克上台。 在对车臣实行殖民化统治的过程中,沙俄统治者还在文化上“同化”,在车臣开办俄语学校推广俄语,并拉拢与吸收一些愿意依附殖民统治者的车臣“精英”阶层,参与当地的政治生活,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消灭车臣故有的宗教文化,加强对车臣的控制,使其驯服地接受沙俄的统治。[4] 苏联时期 布尔什维克推翻沙俄后,初期由于苏联忙于内乱,车臣也陷入无政府状态,其间车臣和印古什还经历过红、白匪军(即苏联红军、反政府的白军)的双重种族屠杀。尽管在乌尊·哈吉教长的带领下进行了独立斗争,但是苏联还是在1919~1920年占领北高加索,不久又扩张到整个高加索。 1922年,苏联将车臣地区划成“车臣自治州”,此后车臣迎来一个强权铁幕时代。1929年苏联在北高加索增收财产税,车臣人在伊斯拉姆布罗夫的带领下奋起造反,次年苏联政府做出少量让步,答应尊重车臣和印古什人民的权利;但是1931年,苏联克格勃还是将伊斯拉姆布罗夫等人杀害。1934年,苏联将车臣与印古什合并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改称“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到1937年,所有被冠以“公开反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名头的车臣人都遭到无情打击,短短一年之内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走进斯大林的监狱,而且几乎没有活着走出来的。 1941年,苏联遭到德军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后,兵锋一路指向高加索地区,以抢夺格罗兹尼的石油。因为仇恨斯大林的压迫,大部分车臣人乘机试图与德国军队合作谋求独立。但随着苏德战争转入反攻阶段,车臣重新被苏军控制。对车臣人奉行清洗政策的斯大林,在1944年抓住了车臣人通敌(德国)的把柄,下令将38.7万多车臣人强行流放到中亚哈萨克斯坦的环境恶劣之地。那个所谓的自治共和国也从俄罗斯的行政区划上消失了。流放前车臣人有近50万,在流放期间,有不计其数的车臣人死于饥饿、疾病以及俄国人的子弹,车臣人因此丧失了40%的人口。整个车臣民族成为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民族歧视与种族清洗的牺牲品。 车臣战争 直到1957年1月9日,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最高苏维埃才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归俄罗斯联邦管辖(同时把很多捷列克河以北的俄罗斯人划入车臣,以减少车臣人所占比例)。经历13年流放的车臣幸存者陆续返回车臣,继续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与“再教育”。然而回归到祖先的土地上的车臣人,始终遭到政府的无端猜忌,在政治上处于二等人的地位。车臣(与印古什)人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也被禁止,学校教学只能采用俄语,车臣语仅限于家庭内部使用。这样,继斯大林的种族灭绝之后,苏联政府对车臣人的文化压制和灭绝,直到苏联解体。而30余年的文化压制和灭绝,则催生起车臣人强烈的反俄罗斯情结,车臣民族主义便产生觉醒在苏联土崩瓦解的废墟之上。 俄罗斯时期 1991年在以杜达耶夫为首的车臣激进民族独立运动组织“车臣全民族代表大会”全面取得车臣政权并使车臣已经实际独立后,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曾下令在车臣全境实施紧急状态,但却遭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反对,戈尔巴乔夫以此来报复当年叶利钦极力反对他采取同样行动的一箭之仇。而由此苏联克格勃与苏联军方也没有执行叶利钦的命令。除此之外,在苏共高层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进行着激烈的权斗,叶、戈二人还将车臣的独立视作自己权斗的筹码,甚至还将杜达耶夫当成自己的盟友,都通过各种手段支持车臣的分裂势力,都分别派出了自己的亲信与车臣分裂势力展开密谈并给予其帮助,以争取对自己的支持。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下令撤军,将70%以上的苏联军事装备都留给了车臣分裂武装。[5] 战争过程 战争起因 车臣北高加索一带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这一地区是苏联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储存最多的地方。这导致了俄罗斯政府与车臣政府及俄罗斯的寡头资本家都想要控制此地,以使自己得到丰厚的利益,从而就导致了俄罗斯与车臣各方为争夺这块肥田而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和博弈。这是车臣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从19世纪车臣被征服并入沙俄以来就一直是俄罗斯帝国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罗斯想要再度崛起也绝对离不开车臣,而车臣在苏联解体时独立后上至俄罗斯政府下到俄罗斯的普通民众民族主义情绪强烈,都想要收复车臣。最重要的一点是高加索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控制车臣的诱人战利品,为此车臣民族政权与俄罗斯中央政府一直以来都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同时俄罗斯军方是车臣战争积极的推动者,因为在车臣独立的过程当中,俄军内部通过地下军火贸易向车臣民族武装输送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而大发横财,导致了军备的蒸发,害怕事情暴露也急需要一场战争来掩盖。[5] 战争进程 第一次 1991年,即“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车臣境内的“伊斯兰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趁着苏维埃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逐渐谋求独立。1991年9月6日,也就是苏联发生“8·19”事件不久以后,在阿富汗战争中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依靠武力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1991年10月份车臣举行共和国总统和议会选举,杜达耶夫当选总统。11月,即在苏联解体的前夕,杜达耶夫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并很快组织了车臣国民卫队,人数达到近六万人。1992年,车臣一分为二,西部的印古什地区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 图中A处为车臣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当时的俄联邦虽然仍坚持维护俄罗斯主权的原则,但其具体实施则是非常软弱的,甚至可以说是在抱薪救火。在与分裂势力的谈判中,联邦政府一味的妥协:承认了杜达耶夫的总统地位;对车臣银行的账户解除冻结,以便拨去退休金;车臣还得到了给自己的公民颁发护照的权利;在1992年5月格拉乔夫甚至命令将北高加索军区一半(实际则是95%)的武器移交给了车臣武装,其中甚至包括最先进的T-80坦克。[6] 1992年5月25日,杜达耶夫与俄联邦代表斯特罗戈夫中将签署了《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分配财产条约》,据此,联邦一切行政机构全部撤出车臣。俄罗斯除了在名义上没有认可,实际上已经完全承认了车臣独立。而车臣,也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国家性质。1993年,印古什以外的车臣地区再度宣布独立。此后,车臣大举压迫境内的俄罗斯人﹐导致大量俄罗斯人移出车臣地区。 但是,由于车臣民族原始的社会体系,这里并未真正建立起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体系,更遑论“现代民主国家”,宗教和民族极端主义的统治使这里看上去更像是塔利班制下的阿富汗,种族清洗迫使多数非车臣族裔选择出逃。比北京市面积还小的土地上竟然是军阀割据、派别林立。而由于车臣民族不事生产又崇尚武力,其对周边地区的犯罪活动始终未停止过:伪造汇款单、以半官方性质造假币、盗窃石油产品、抢劫过往列车以及劫持人质,勒索赎金,这些竟是车臣资金的主要来源。或者说,车臣事实上的独立并未使俄罗斯的利益不再遭受损失。而另一方面,俄罗斯国内政局在1992年后逐渐趋于稳定,同时,为了恢复国家经济,石油出口问题变得异常重要,而车臣既是石油产区又是通道,同时车臣分裂势力还威胁着整个高加索地区的能源战略布局。 车臣战争 而另一方面,车臣问题始终笼罩在西方国家的阴影之下——美国出于巩固全球霸权考虑,而西欧则在历史传统上对俄国就一直心存忌惮。具体来说,除了暗中资助车臣非法武装、在外交场合向俄政府施压外,由美国主导的始于冷战时期的低油价政策也仍然在继续,从前正是长期的低油价,破坏了苏联的国际收支平衡,加剧了其国内市场的通货膨胀,最终使得联盟走向解体。同样,本已被“休克疗法”折腾的奄奄一息的俄罗斯经济,在低油价的打压下开始走向崩溃,而车臣战争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响——造血机能正在枯竭,那么让一个伤口持续流血显然是不能接受的。[7] 在这种背景下,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时任国防部长格拉乔夫曾自信地说:“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就可拿下格罗兹尼。”这种自信最终被证明是荒谬的。数年的政治动荡极大的折损了俄军的战斗力,从高层到基层一系列的战术错误导致俄军损失惨重,12个月内数千官兵以及2万多平民在战火中丧生。但由于当时车臣境内仍有大量俄罗斯人居住,国内反战浪潮声不断﹔再加上是次进攻准备不足,俄军士气极度低落。然而,在火箭炮和空军的掩护下,俄军仍于12月29日抵格罗兹尼,并实行围城行动。[2] 车臣战争打得极为惨烈 战斗的初期,俄军以火箭炮和战斗机不断对城内设施进行轰炸。但由于车臣武装部队善于匿藏在民居之中,空袭最终带来大量平民死亡。1994年12月31日,俄军地面部队向城内进攻,遭武装军顽强抵抗,一夜之间有超过1000俄军阵亡。1995年1月19日,经过一个多礼拜的激烈巷战后,俄军终于攻占格罗兹尼。武装军退往南部山区。在格罗兹尼之战后,俄军继续以空袭方法进占车臣南部其他乡镇。在不断撤退之同时,车臣武装军将策略转移到绑架和恐怖袭击 (在这一期间发生许多极不人道的屠杀战俘事件),谋求引起民众压力逼使俄军撤离。1996年8月31日,在国内压力和大选逼近下,鲍里斯·叶利钦和车臣签署停火协定。第一次车臣战争正式结束。最终,虽然车臣非法武装遭到重创,杜达耶夫本人也被炸死,但是俄军仍在苦战一年之后无功而返。[2] 第一次车臣战争给俄军带来严重的伤亡代价。根据官方数字,俄军死亡人数为3826人,伤者17892人,另有1906人失踪。此外,这次战争亦导致超过10万平民死亡,大量设施遭严重破坏。在此后3年,尽管车臣仍为俄罗斯共同体的其中一员,但实质上却享有非正式的独立。[8] 第二次 第二次车臣战争,从宏观角度看仍然决定于能源这一因素:一是俄罗斯围绕石油生产、出口的安全诉求没有改变;二则是由于上世纪末,美国为打击欧元开始频频插手中东和中亚事务,导致上述地区动荡,国际油价迅速上涨,在这个背景下,以能源为主要出口商品的俄罗斯得以恢复元气,而自科索沃战争后,美欧之间逐渐出现裂痕,同时中东的动荡局势使得西欧在能源问题上开始有求于俄罗斯,于是俄罗斯的外交活动空间开始增大。 签署停火协议为车臣人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几年来,车臣名义上未脱离俄联邦,但拥有事实上的独立。马斯哈多夫于1997年1月27日日出任车臣总统,但实际的兵权却掌握在车臣武装力量总司令巴萨耶夫手中。车臣武装分子对俄罗斯的领土土完整造成更大的威胁。1999年8月初,经过精心的准备后,巴萨耶夫率领几千名武装分子潜入达吉斯坦南部村庄,并于8月10日成立所谓的“达吉斯坦国家”。[9] 1999年8月7日,车臣武装分子入侵达吉斯坦南部地区,俄军以北高加索军区为基础建立联合军队集团镇压车臣武装;俄军使用航空兵和炮兵猛烈打击叛军,地面部队采用特种战术进行攻击,在此期间,俄军取得了歼敌千余人的胜利,到25日全部收复了被车臣非法武装占领的村庄,基本消灭了达吉斯坦境内的所有车臣武装分子。9月30日,俄军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向车臣开进;10月2日,俄内务部部队占领车臣境内第一个村庄---波洛兹基诺夫斯卡亚;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上将宣布,俄军已从几个方向进入车臣并向纵深推进;14日,联合军队集团代表宣布,俄军先头部队已距格罗兹尼20-25公里;10月15日,联合军队集团总司令卡赞采夫上将宣布,16日进 入战争第二阶段。 1999年10月16日至12月3日: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挺进格罗兹尼。[10] 米-26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坠毁 1999 年10月16日,联合军队指挥部宣布,58集团军将控制那兹拉尼---格罗兹尼公路;17日,航空兵和炮兵对数个城镇和村庄的武装分子进行打击;联合军队集团代表宣布,俄军已控制45个居民点;29日,俄国防部宣布到11月底结束车臣的主要战斗行动;11月9日,俄内务部队第一副司令巴尼科夫宣布,遂行车臣战斗行动的内务部队达到25000人;12日,俄军占领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捷尔梅斯;1999年12月3日俄宣布剿匪军事行动进入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战斗行动中,俄军解放了车臣境内119个居民点中的98个,解放了车臣三分之二的地区。 1999年12月3日到2000年2月:战争进而到第三阶段,包围和攻打格罗兹尼。12月6日和8日,俄军分别攻占车臣第三大城市阿尔贡和乌鲁斯马尔坦,完全封锁格罗兹尼;9日,俄军开辟南部作战方向,追击退向山区的敌人;10日,俄军向格罗兹尼守敌发出通牒;15日,俄军先头部队在格罗兹尼东郊占领阵地,马尼洛夫宣布,计划2000年2月底结束作战;22日,联合军队集团总司令卡赞采夫宣布,两至三周后俄军将控制车臣南部山区;25日夜,俄军总攻格罗兹尼,特种快速反应支队、特警和内务部队在甘塔米洛夫指挥的车臣军配合下从东、东北、西北方向攻入格罗兹尼;与此同时,俄军继续在南部山区打击叛军;2000年1月1日俄代总统普京亲自驾驶Su-27战机到北高加索前线犒赏作战官兵;1月10日,车臣非法武装反攻阿尔贡和沙利;18日,俄军恢复攻打格罗兹尼,作战部队在车臣地方武装配合下向市中心推进,解放第一、第三、第四和部分第六小区;期间俄军58集团军作训处长、"北方"军队集团副司令马洛费耶夫少将阵亡;20日,俄军攻占格市中心附近的米努特卡广场;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使穿着绿色作训服的俄军在白色的雪地里成了绝好的目标,导致了大量的士兵伤亡。21日,俄军征调特种部队前往格罗兹尼作战。22日,俄军控制了格罗兹尼5个小区和部分其它地区;控制区逐渐扩大。26日,俄军包围车臣南部和西部的非法武装,基本上切断了非法武装向境外突围的道路;29日;俄军第325直升机团团长尼古拉·马伊达诺夫上校阵亡。 2月1-2日战斗中,杜达耶夫的侄子等4名叛军"战地司令"被击毙,非法武装首领巴萨耶夫触雷,右脚被炸断,双手和头部受伤。2月4日,俄军将国旗插上格罗兹尼市中心车臣政府大楼。 2000年2月6日俄代总统普京宣布,车臣军事行动结束后,俄军将有计划地撤出车臣,但要在车臣长期驻扎一个师;8日,车臣副总统阿尔萨诺夫殉难;9日,卡赞采夫宣布,俄军已进入歼灭车臣山地非法武装的最后阶段;11日,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宣称,俄军已封锁了阿尔贡峡谷通往格鲁吉亚的出口,控制了该峡谷的战略要地;俄军占领车臣南部城市伊图姆卡列;期间,俄政府表示不会与车臣领导人进行谈判。俄军的镇压行动将继续下去。[11] 然而,由于俄军的一次失误,使得相当一部分车臣非法武装突围成功,躲进了山里,随着春天的来临,光秃秃的山地将变得枝繁叶茂,因此为车臣武装分子的隐匿提供了很好的掩护,俄军的镇压行动将变得更加艰难。此后,俄车双方进行了断断续续的镇压、伏击的战斗。到2000年6月中旬,战争基本上平息了下来。 第二次车臣战争,据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称:至2000年6月15日,俄军和内卫部队亡2091人,伤5962人。以相当于前次三分之一的代价,就取得了全面的战争胜利。今次战争,俄军充分吸取了上次战争的教训,准备充分,战术、指挥灵活,放弃了以往用大量的兵力来进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运用了特种部队精干的内卫部队,用猎杀的方式对付车臣非法武装。同时,俄军吸取了美军在海湾和科索沃的作战经验,大量地使用了高科技、高精度的武器,摧毁了车臣许多的军用、民用目标,大量地杀伤其兵员,然后才让步兵进行下一步的作战行动,有效地减少了部队的伤亡。同时俄军还加强了对信息、情报的收集,迫使车臣武装连电台也不敢使用,大大地削弱了其战斗力。[12] 2001年1月22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军全面从车臣撤军,俄军的作战将从大量的歼灭叛军转为反车臣独立运动。由1.5万人组成的第42师和内卫部的一个由6-7千人组成的旅将长期驻守车臣。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普京充分展示了他果敢坚毅的硬汉形象。叶利钦总统辞职,任命他为代总统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2000年的元旦期间,前往前线视察。3月20日,他亲自乘坐苏-27战斗机飞过车臣战区。他下令,哪里有叛匪就在哪里消灭,“如果在厕所里发现匪徒,就直接把他塞进茅坑里溺死”。俄军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失利的教训,一改上次冒进深入的打法,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配合空降兵、特种兵的奇袭、突击、围剿等战术,不断地歼灭和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一支支精干的、富有实战经验的特种作战小分队,充分利用暗夜、浓雾的掩护,从天而降,钻地而出,神出鬼没地渗透到车臣恐怖分子的占领区,屡建奇功。1999年10月8日那天,俄军的一支特种小分队秘密潜入敌人营地,一举擒获通缉了一年的恐怖分子头目哈奇拉耶夫。 在作战方法上,俄军借鉴了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的经验,充分利用自己在制空权和高技术兵器上的绝对优势,出动苏-24M轰炸机、苏-25强击机、米-24武装直升机和战术导弹,对车臣叛军的基地、雷达、电视台、匪首住所、机场、武器弹药库实行远程精确的打击。由于准备充分,战略战术使用得当,俄军连战连胜,打得叛军伤亡累累,难以招架。1999年9月26日,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只好假惺惺地表示:“车臣人民和俄罗斯人民都不希望再发生一场战争。”马斯哈多夫呼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俄车之间的问题。俄罗斯领导人没有理会,普京则干脆地表示,俄罗斯愿意同车臣对话,但只能“在俄罗斯总统认为必须进行会见和会见对俄罗斯有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2000年1月18日清晨,俄军对格罗兹尼的总攻打响。在警察部队和车臣民兵的配合下,俄军从三个方向攻进了市中心的广场。车臣叛军依托雷区、地面地下工事、楼与楼之间的地下通道,与俄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攻打罐头食品厂时,叛军用砖块砌死了窗口,布置了大量的狙击手,在一个个难以发现的射击孔后面向俄军疯狂地射击,并在炸断的楼梯通道里蹿上跳下,拼死顽抗。 经过一场血战,俄军终于打下了罐头厂和公路桥,彻底切断了河两岸叛军的联系。2000年2月4日,俄军战士将俄罗斯三色国旗插上了车臣“总统府”。到2月28日,俄军收复了车臣百分之九十九的土地,基本稳住了车臣的局势。俄军总参谋部宣布,从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到2月初,俄军以阵亡官兵一千一百七十三人的代价,击毙叛军约一万人,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但是,残余的车臣叛军化整为零,逃进山高林密的山区,与俄军转而进行游击战,并且不断地在俄罗斯各地制造自杀性恐怖袭击。要彻底铲除车臣叛军与恐怖主义势力,俄罗斯还要进行艰苦的努力。 从21世纪初来看,车臣地区的这种“动态稳定”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之前两次战争的胜与败,归结起来都和石油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仅从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来考虑,进一步稳定车臣局势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油价红利不是无止境的,能否在这一红利吃完之前为俄经济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将最终决定车臣局势的走向。而要使车臣民族和俄罗斯走出“死循环”,同样还必须有赖于俄民族政策的改善,未来势必需要通过移民、教育以及经济手段,才能最终使车臣人真正融入进俄罗斯。[13] 失败原因 俄罗斯在车臣战争中失败的原因由很多种因素构成,其中最关键和重要的有下面总结的这么几个。在苏联解体后俄军继承了苏联的体制,由于改革不足导致俄军僵化、官僚主义极其严重。在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及俄军的高级指挥官下达命令后,却还要经过大量繁多的程序和将命令进行层层下达,因此当俄军开进车臣时早已经贻误了战机。 共22张 车臣战争 其次,由于俄军上下并没有重视对车臣军事行动,甚至上至军官下至普通士兵都只认为只要大军进入车臣境内朝天鸣上几枪战斗就结束了,并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同时,俄罗斯方面对车臣的情报收集和掌握以及对当时车臣人抵抗的意志估计不足,在草率的情况下就作出了出兵的决定。另外就是,当时俄军现代化装备的配备率非常低,只有25%左右,直接导致了俄军战斗力不足,无法适应现代化战争尤其是对车臣武装的巷战和游击战。[5] 还有一个最关键和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俄军内部的腐败,俄军内部通过秘密向车臣独立武装走私军火大发横财,车臣独立武装所使用的大部分武器都是俄军的现役装备,武器也都来自于俄罗斯军队的内部。在车臣战争时期俄军有大量的枪支弹药下落不明。所以俄军成为了车臣武装最大的支持者,同时部分的俄军将领也恰恰是最希望维持车臣战争继续下去的人。当俄罗斯总统普京派出调查相关的俄军腐败案件的调查员的专机飞往车臣时被俄军导弹击落,虽然俄军对此却矢口否认,坚称飞机是被车臣武装击落的但后来的调查结果却证实了是俄罗斯的部队所为。 战争影响 1、加剧了俄罗斯上层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在出兵车臣问题上,一向支持叶利钦的“民主派”内部产生严重分歧,“民主派”一些头面人物成为总统和政府的反对派。 在对车臣动武问题上议会也与总统对立。俄罗斯议会两院大多数议员一直主张用政治与和平方式解决车臣问题,分别在1991年11月10日、1994年12月8日反对或不批准总统对车臣实行紧急状态的法令。1995年4月12日,国家杜马以286票的绝对多数通过禁止在车臣用兵的决议,次日俄罗斯议会上院也以97票的多数通过了反对对车臣动武的决议。1995年6月21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又因车臣危机问题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议案。 军队内部对出兵车臣也发生尖锐矛盾。很多将领则持反对立场。陆军第一副司令员沃罗比约夫上将因反对出兵车臣毅然提出辞职。在第一次车臣军事行动中,持消极、反对态度的官兵为数很多。由此可见,俄军内部对车臣战争的矛盾和斗争激烈。 2、使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和复杂。 车臣战争俄罗斯领导人以车臣人闹民族独立、煽动民族分离、破坏俄联邦国家统一为理由出兵惩罚,但在许多小民族来看,这是大俄罗斯民族欺压谋求民族独立自主的少数民族,从而使他们回想起历史上沙皇军队征服弱小民族的情景,因此不仅同情弱小民族车臣人,而且公开反对和遣责俄军进犯车臣。事实表明,俄罗斯政府采取的出兵车臣行动并未达到以惩罚车臣人来告诫其他少数民族,维护各民族统一和国家统一的真正目的。相反,更加激起高加索地区少数民族反对大俄罗斯的不满情绪,引起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对大俄罗斯的高度戒备,从而使民族关系更加尖锐和复杂。 3、加深了俄罗斯的经济危机 1991年后,俄罗斯工农业生产持续大幅度下降,使经济处于深刻危机状态,俄军进攻车臣消耗了大量军费,使经济危机形势更加严重。从车臣逃亡的30多万难民需花费大量资金安置和救助,而重建变成废墟的格罗兹尼城市则需要5万亿卢布。车臣危机使俄罗斯经济形势更加恶化,经济继续大幅度下滑,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卢布持续大幅度贬值。到1996年8月俄罗斯和车臣达成和平协议,俄罗斯政府在车臣战争中耗费的资金约为50-60亿美元(约合3万亿卢布),这对俄罗斯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俄罗斯是独联体国家中经济基础条件最好和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形势却是比较差的国家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车臣战争的影响有关。 4、车臣危机使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下降。 俄罗斯出兵车臣,首先给独联体其他国家带来阴影,因为它们担心有一天会因得罪大俄罗斯而遭到大军压境的灾难。一些国家的反对派认为发兵车臣暴露了“俄罗斯帝国的本性”,反对本国政府与俄罗斯实行经济一体化。因此,除俄罗斯外,独联体的其他大部分国家均与北约建立了和平伙伴合作关系,积极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关系,这也是对俄罗斯的戒备。 中东及西亚一些穆斯林国家普遍反对俄罗斯出兵车臣。 在车臣危机刚发生时,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这个“国内问题”表示沉默。但随着战火扩大,西方一些国家开始批评俄罗斯领导人“破坏民主”和“践踏人权”,有些国家还对俄罗斯采取了经济制裁。俄罗斯的国际信誉受到严重损害。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卢京公开承认,对车臣出兵“严重损害了俄罗斯在国际社会的威信”[14]

 5 ) 谈‘炼狱’

天堂、地狱和炼狱这些词汇是源于基督教神学体系中的虚构,然而这些时空的建立都是开始于我们人类世界的放大,我浅显地认为天堂或许就是人间美好之处的放大,如爱与和平,是中世纪人们梦想的国度,而炼狱则是充满了痛苦、折磨、酷刑和虐待,而融入了这些的深渊之处相比就是人类的战争了。

【涉及剧透】

影片绝对不是一部主旋律的爽片,一部商业通俗作品往往是充满了壮烈牺牲奋勇杀敌如同打了鸡血一样,而在这部片里,正义与邪恶的界限已经扭曲,充满了一种窒息的悲剧感,所有的生命都好像卷入这个巨大的战争机器的绞肉机里。片中无论对于俄国兵和车臣兵的角色也有及其细致和个性的描写。

首先我们看最早出现的两位女狙击手,一位年长的一位年轻女子,他们是立陶宛人,之前可能是射击运动员,立陶宛人经历了很多的血与火的历史,不知他们经历了什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她们非常痛恨自己的敌人,她们好像复仇女神一样会用非常残忍的方法虐待并让敌方死于痛苦之中。然而她们也有着同样的下场,在被杀死之前,年轻的女孩还在幻想美好的未来,说要给她妈妈买一栋房子。

非洲裔黑人是可能从南非或者美国来的雇佣兵,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开放的性格,拥有许多重型武器如防坦克火箭筒榴弹发射器等等,他们好像视战争为游戏一样,杀戮时是开心的。讽刺的是其中一名非洲裔一直想和立陶宛女人来一发,结果最后他们死在了一起。

对于阿富汗的恐怖分子则不费什么周章,他们可能是影片中的纯反派,及其残忍,应该是来自基地组织或者塔利班那样的团体。他们将人头活割放在火箭筒上发射,有时候也割下对方睾丸。他们这些声名狼藉的事情之前在暗网上屡见不鲜。这些人不是古代时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持宝剑的穆斯林战士,而是残忍卑劣的魔鬼的化身。

而片中最大boss,车臣的长官,他精明,狡猾,残忍、有胆识、自大并且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土地,在他抽烟时我们发现他也会流露出压力和痛苦,如果是在和平社会他可能是社会中的一名杰出者,而在战场上他只能做一个凶残的军人,为自己的土地杀人,或者去死。直到他死去的时候,他口中还在平静地念着车臣语,我们无从得知其意思,但车臣语中一定凝聚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执念。

 6 ) 关于毛子的民族性

3月18号Putin高调庆祝“格鲁吉亚回归”,出于好奇,找了些跟毛子现代史相关的电影看。其实这个电影主张并不明确,除了表达战争的残酷,颂扬了一下俄军的勇武外,对于车臣方面的小boss质问的:“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好好的,你们老大让你们来侵略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拼命”这个灵魂拷问,影片没能给出解答。但是给我最多感慨的是毛子的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特质,姑且认为是一种民族性吧。

首先是组织不靠谱:经常莫名其妙的打这些血腥的战争,要打仗那就好好准备吧,结果食品是过期的,吃了会拉肚子,打头阵的一大半是啥世面没见过的新兵,对讲机一开始就被敌方窃听的(到了俄乌战争时依然这样!),组织各种准备不充分,但炮灰预算倒是做得足足的。

然后是个人极强的集体主义和牺牲精神:车臣小boss劝降毛子坦克手,明明都很动摇了,谈完回到坦克里面,看了看队友,立马切换到“向我开炮”模式,原因是不能对不起伙伴。最后他在反攻里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壮烈牺牲。

看俄乌战争里的各种俄军不靠谱的轶事,大家估计都会以为俄军不行了,看了这部电影后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一直就这么不靠谱,一直这么前赴后继的打仗,靠着莫名其妙的英雄气概,靠着集体主义精神,给了组织极大的容错空间。虽然现在有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如果要占领一个城市,而不是“核平”的话,终归要走到血腥的巷战这一步,到这种时候,战斗的意志比武器重要得多。所以这个民族首先很难被打垮,然后他们还会不断的给世界带来大大小小的麻烦。对这样一种民族,敬畏是得有,但更重要的是警惕。

最后,还是希望世界和平。

 短评

粗糙甚至粗暴的战争片,但残酷、血腥、真实的程度堪称影史之最。追求战争大片视听盛宴的不用看了,这部影片只有近身肉搏式的纪录片式的呈现,以及,无需VR表现却胜过VR的炼狱场景。很好奇影片是不是直接在战争废墟上拍摄的。

3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很好看 真的就跟炼狱一样 为什么战斗 为什么坦克手能英勇的牺牲 俄罗斯精神与俄罗斯永存

5分钟前
  • SSnn
  • 推荐

什么叫真正的战争:残缺不全血肉模糊的肢体,被车臣砍头、虐杀的俄罗斯大兵,专打下体的女狙击手,让坦克碾碎的尸体、钉死的坦克兵、到处是被炸碎、子弹洞穿残缺不全的肢体,满地内脏。虽然制作粗糙,却是最血腥的战争片、纯写实!

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好的战争片应该让人看后反对战争。坦克将人体压碎碾出xx、俘虏被活活斩首后四肢还在抽搐头被绑在RPG上射回对方,人被活活烧死,被活活用铁钉钉在十字架上,违反国际法的开花弹...

10分钟前
  • 大师
  • 推荐

所有参与到这场战争的都是屠夫+男人,唯一唾弃的是伊斯兰人,把战场当游乐场,战争当游戏的人都是恶魔+畜生。

11分钟前
  • 穆先生.troj
  • 力荐

看过大概能明白普京为什么对车臣分子恨之入骨了。

12分钟前
  • 知止
  • 还行

我喜欢老毛子这种直给的劲!有人说粗糙,真实的战争比这更扯淡和血腥,就像水浒有人坠马而死这玩意有意思?比好莱坞那些真实多了。起码不装逼,就是到人家车臣的地方了,不知道为谁而战。比老美什么拯救地球强多了。

17分钟前
  • 老付来了
  • 力荐

完爆95%以前所看的战争题材电影。这个片子对战争的描写真实到近乎纪录片的程度。95%的篇幅都是巷战。没有任何主旋律的东西,没有任何口号,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宣传,只有血淋淋的还原,只有种族仇恨和宗教仇恨。国内那些拍廉价战争影视剧的导演编剧们真应该每个人都看一看这片子。

20分钟前
  • 纳兰潜艇
  • 力荐

算了,我放弃看完了。“车臣雇佣军把俄军士兵的头割下来,挂在火箭弹上射向对方;俄军坦克手奉命把战友们的遗体碾碎” 雇佣军把俄军的头用刺刀叉着放火上烤...这都据说是这场战争中的真实情节...

23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记得90年代的时候有个小品段子是这样说的:“车臣战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车里的东西太沉了……” 内2B小品的编剧应该来看看这部电影。

26分钟前
  • 虐殺機関
  • 推荐

又是一部集体盲从的电影,无论从战场真实性还是从艺术角度讲都只能两星的电影居然有8.6分。。。看来豆瓣的水准果然还停留在有性爱场面就是人性文艺,有大量血浆和残肢就是真实深刻的层面

28分钟前
  • 我不是马拉
  • 较差

8/10。火光漆漆硝烟弥漫的场景仿佛给摄影机蒙上了薄纱,尽管全是近景和特写的拍摄也难以看清楚主要人物的相貌。俄车双方的视点转换很不固定,女旁白和角色台词重叠的莫名其妙。所以本片艺术性不高,它最值得肯定的特色就是震撼,残酷至猥琐的震撼。圣战组织的肢体虐待手法多到麻木,让人无力面对真实。

29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戏剧和拍摄编排都糙,但却歪打正着出了在场感,仿佛不是电影,只是从战争现场截了一段下来。

33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推荐

7.6分,又一部因为夸大血腥而出名的战争片,还是那句老话,不是血腥就是好战争片。此电影虽有背景却无剧情,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有,无非就是被枪击了私处的女狙击手和钉在十字架上的坦克兵,还有瞎了一只眼的老兵。导演你不要靠着猎奇死法来让观众记住人物啊。优点是真实感很强,有惨烈的战争氛围。之前我说这电影分数虚高遭到网暴,但事实自有公定,随着看过的人越来越多,这电影分数会下跌的,之前跟《自己去看》一样是8.6分,现在《自己去看》涨到8.8分,这电影8.5分了,开始拉开差距了。

35分钟前
  • 初音喜气洋洋
  • 还行

几个车臣分离分子抓住俘获的俄军,用匕首硬生生的把人脑袋切割下来,还是又锯又拽那种,可怜的家伙死命挣扎,边上那几个人还变态的怪笑,真是毛骨悚然啊!

37分钟前
  • 朋朋
  • 推荐

0 盒子2号和车臣军官真是帅!

39分钟前
  • ZIJI WOO
  • 推荐

车臣题材里最沉闷,最重口味,但是最真实的作品。很讽刺,是在56网上看在线版。。。

40分钟前
  • 熊仔俠
  • 力荐

绝对真实而残酷的炼狱!!!

42分钟前
  • L.L
  • 推荐

制作粗糙,但是难得一见的重口味战争片。。。

45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类似记录片的片子,很血腥,真实反应了车臣战争中的一些情景,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女士们看的时候慎重啊,制作上可以说有些粗糙,剧本也简单,但贵在对战争的真实描述上。

46分钟前
  • 肥壮壮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