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以前接触的都少,何况是英剧,那简直是凤毛麟角了。讲真,我对英国片压根没什么印象,更何况是电视剧,《World On Fire》,战火浮生,算是我接触的正式的一部英剧,七集的短剧,跟电影是一个味道。角色的穿着打扮,旧英式古典风格,不论男女,讲究精致,稳重的绅士,窈窕的淑女,幽默风趣的谈吐,浪漫真挚的爱情,交叉伴随着二战时代大背景,残酷现实中,透露着丝丝亲情与温情。毕竟是短剧,历史大背景不可能一一罗列,点到为止,整个来说还算不错的英剧。
七集的电视剧,目标是要反应二战的方方面面,甚至还涉及了波兰和法国。
二战时很多民众和政府都寄希望与和平谈判,避免战争,因为他们不了解德国这个战争狂人的野心。
英国避难的波兰小男孩,最后被当成德国人欺负。
女孩不忍心离开自己的家园和亲人,留下来当抵抗组织,最后却被组织安排去色诱德国人。战争 ,女人能做什么?
羸弱的外交官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和两个坚强的女人后,或许可以坚强起来,如同他自己的国家一样。
奈德大叔一如即往的可爱,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虽然只是作着电车售票员的工作,但是三观却很正,想法开放,也许是吃过一战的苦,所以他不希望打仗,对和平仍抱有幻想,他对儿女温顺,宽容,有可能到了纵容的地点,这也导致女儿倔强,儿子叛逆,倔强的女儿不仅参加着一些示威活动,还到前线去慰兵,怀孕了也不对孩子的父亲温柔一点,脾气火爆的她吼退男人,称要自己养,---年轻的时候就不够理智啊,放任自己的脾气!
华沙就这样陷落了,在一次小规模街头阻击战之后。波兰的命运,在上一集美国女记者报道“波兰人有自行车,而德国人有坦克”和波兰女主爸爸问男主“英国人会帮波兰人么”两个场景中已经注定。9月1日闪击波兰通常被认为是二战爆发标志。原本希特勒是要提前,结果墨索里尼事到临头又退缩,希特勒这才推迟至这一天。真实历史中,波兰人骑马迎向德国坦克冲锋。无论军事思想还是技术装备,差距很明显,结果可想而知。苏联在欧洲战场上两次会师,一是初期和德军在布列斯特,一是后期和英美在易北河。
欢迎波兰女加入地下抵抗组织。
英国歌女参军劳军了。
男主被辞职,参军上前线。
欢迎 同好者来 小号玩 影中窥史。
思路有一丁点像“我们的父辈”,分开讲述不同国家各主角配角在二战同期的抉择、为和平、为逃避在自己国家的失落、为复仇……参战,剧情不算拖拉,英国老演员和波兰那边的演员演技没得说今年末值得看的好剧,毕竟二战题材的好戏越来越稀缺。剧里的波兰女主和逃出来的波兰兵大叔的演绎比英国演员要出彩。美国女记者和男同的戏看到第二集还没有精彩的细节。这个剧需要慢慢去品会发现导演确实用心良苦,希望后面越来越精彩。
祖国生日当天,观BBC《战火浮生》首集。不同于讲述一战爆发的《战前37天》的精英人物叙事,《战火浮生》讲述普通人视角下的二战。
开场是1939年4月份的曼彻斯特,英国国内法西斯分子集会。男女主跑现场唱反调被群殴。警察来把俩人抓了。从后面被保释过程,警察对法西斯分子态度模棱两可。战前西方民主国家法西斯思潮本就是一值得研究题目。
男主作为外交翻译去了波兰华沙,认识一本地女孩。在女孩家,女孩父亲问:英国人会帮波兰人么?波兰后来遭遇让人唏嘘,把国家安全寄托于人。英法盟友静坐,东邻居落井下石,东西夹击下的波兰不到一个月再次亡国。 今天习讲话,有一句:没有任何力量能挡住我们前进步伐。美国人不行,无论是贸易战还是科技战。能够做到的,怕只有外星人啦。看了阅兵武器装备展示,我们有信心、有底气。
美国女记者提醒侄儿,后者不以为然,说巴黎安全着呢。以后历史证明,六个星期巴黎宣布不设防而沦陷。这条线,有一部类似题材《巴黎烟云》。不过,本剧讲同性题材。本来,为丰富内容没什不可,但像网友诟病的,为政治正确非要黑白配。要知道,那是八十年前,且不说同性本就禁忌,又涉及人种。
首集,但泽保卫战。序曲?过家家似的,50多名抵抗队伍,含六名军人。波兰女,上美照
以多个裹挟于二战旋涡中的小人物的际遇拼接出战争对人性、信仰、爱情、亲情、友情、家庭、社会的冲击摧残。
作为以二战为时代背景的影片,鲜见的关注了战后心理综合症、同性恋、德国残障人士三个群体。这三个群体在当年均被主流社会所排斥和污名化,但这并不代表应该忽视或刻意无视其存在。
战后心里综合征作为使参战一方出现非战斗减员、士气低落的元凶之一,在20世纪长期被视为一种士兵怯懦畏战、逃避兵役的品德问题,而非战争造成的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受到社会的鄙夷厌弃甚至军事法庭的处决。
犹太大屠杀因其广为人知而成为纳粹暴行的代名词,但其实它只是纳粹在优生学指导下进行的种族净化工程的内容之一。20世纪上半叶,优生学在欧美风头正劲,纳粹德国凭借对这一理论的极端化发扬,对本国和占领区人民进行了有计划地的人为筛选和淘汰,其中包括对“低等种族”、社会底层、精神疾病患者(当时同性恋属此分类)、生理残疾人士进行肉体消灭和强制绝育等迫害。如剧中被迫向纳粹屈服并入党成为合作者的德国公民罗斯勒先生,依然无法逃离无孔不入的监视和举报,终未能保全患有癫痫的女儿和妻子。
足见任何极权政府的恐怖之处都在于,无论它以何种荒唐无耻的借口来迫害个体的生命,都能受到社会舆论和国民的默许甚至癫狂的支持。
Kasia❤❤❤❤
两位女主角,更偏爱英格兰勇敢玫瑰。
二战历史中人物浮沉!
编剧野心很大,能力抓瞎
比我们的父辈少了些压抑,但也够沉重的了。。。。。分这么低有点说不过去了
很有些《世纪三部曲》的感觉,奈德大叔魅力十足,女演员漂亮男演员帅,军服和道具装备看起来都是费了一番心思的,二战初期军队特色装备都有呈现,比如一号坦克集结,德军胸前的防毒面具布袋,波军的轻机枪等等……一些人打分低不喜欢小情小爱,二战初期的欧洲盟国百姓就是那个小情小调,要不也不会被纳粹按在地上疯狂摩擦,这也不是纯战争剧,估计是看BBC和英伦腔就要低分吧……不过黑人的戏份太政治正确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根本简直了……
英国视角和波兰视角下的二战。其他其实真没什么感觉,就觉得小翻译太南了啊~~~想带着老婆跑,结果老婆扔了个小叔过来。。。。个人评价:B
BBC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献礼剧,毁在了平铺直叙和政治正确上,战争反思人性挣扎全靠不怎么样的台词支撑,无聊程度直逼世界之战
战火中的白玫瑰与红玫瑰
四个国家、若干家庭、一群年轻人;占领国与被占领国、施害者与被施害者、极权鹰犬与地下抗争。交织呈现出二战欧洲战场的全景片,多线叙事,众多人物都具有一定代表性。这种框架与《被遗忘的战役》颇为神似。四年磨砺一剑,期待明年的第二季。
我个人觉得非常好看,这部片子关注到了以往二战片没有关注的视角,从参战国的多个家庭的视角出发,有英国人的孩子,有波兰人的一家,也有德国人的家庭,德国人的孩子,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受害者和施暴者,一切都变得模糊,因为战争。敌人也是很年轻的小伙子,他们的父母也在想念着他,但是我们能心软吗?不能,因为敌我,因为他们和我们都是庞大集体的一部分,我们针对的不是他,而是整个庞大的集体,他只要活着就会成为戕害我们的战争机器的一部分,多同情敌人一秒钟,就会让我们的人多死一个。
8.5/10.剧情采用肯福莱特所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世界的凛冬》的风格,因为这一部就是讲二战的,表现互不相识的平民所经历的战争,然后他们之间有了交集。从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前开始讲起,截止到敦刻尔克大撤军后,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各个角色在曼彻斯特,华沙,柏林和巴黎之间来回转换,他们的命运被战争左右,不再落入自己掌控。主要角色就是一男两女三位新人演员,讲他们之间飘渺不定随波浮沉的的爱情故事,这该死的浪漫打动了我。茱莉亚布朗演得最好。已预订第二季。
有种在看《巨人的陨落》和《世界的凛冬》影视剧的感觉,唯一要吐槽的就是黑人gay,强行安排令人出戏
还不错,多线叙述,乔纳·豪尔-金很可爱!肖恩·宾说自己的角色这次终于不会死了,我们拭目以待...
痴男怨女,矫情
好喜欢女主和她父亲奈德,不希望她和男主在一起。
奈德叔好久未见节奏剧情太棒,怎样赞美都不为过,真心意犹未尽,普通人的生活在时代和战争的洪流下被顷刻碾碎,父子兵对家国义无反顾的担当,新闻记者对战争不惧强权的讽刺鞭挞,血溶于水的亲情面前毅然放弃的儿女情…………
前线与后防的交织,占领国和未占领的对比,阶级的长久矛盾,党派的纷争——其实这就是《世界的凛冬》
很好的开场,糟糕的过程。一部政治正确的大戏,糅合了女权主义、LGBT,PTSD,有色人种权利的血泪史,最后一集竟然还有me too的影子。女主从始至终都作得令人讨厌……
【20.11.2022-2.12.2022】1. 翻譯官和波蘭一家子有點煩人,但最後姐姐的行為好勇敢好心疼。Ewan的角色嘴賤賤的怪可愛,掌上壓我喜歡。2. 男主又廢又慫,救命。那一幕Ewan光著腿,趴在床上抽煙,說自己就是個禍害,我:好餓。3. Ewan這集太帥,那水手服,那白背心,我流口水了。Meanwhile: 男主是怎麼討人厭怎麼來,煩死他了。4. 我要瘋了我可能要死了,怎麼這麼好看啊這集笑容好多,太sweet太可愛了。5. 戲份特別少,但每一秒都是美顏盛世。Arthur Darvill也好帥喔!6. 兩個純情男,Tom:牽一次手就念念不忘捨不得了;Vernon:一口氣瘋狂表白,最後還來一句thank you真是絕了。7. 最終集完全沒有Tom... 要到S2才知道能不能成功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