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HD

主演:杰尼斯·纽沃纳,萨宾·塔布瑞亚,亨丽埃特·肯夫里乌斯,卢卡斯·贝奇,罗珊妮·杜兰,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迈克尔·格兰特斯琴,马蒂亚斯·哈比希,安德烈·赫尼克,伊丽莎白·卡内蒂斯,罗曼·约翰尼斯·科恩菲尔德,约翰内斯·克里施,松妮·梅勒斯,杰里米·米里克,乌韦·奥克森克内希特,基达·拉马丹,布兰科·萨马罗夫斯基,艾丽莎·施洛特,杰西卡·施瓦茨,艾米利亚·舒勒,马里乌斯·西奥伯德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1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2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3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4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5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6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13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14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15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16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17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18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19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年轻的戈德蒙德(詹尼斯·尼沃纳)由他的父亲派去马里亚布龙修道院学习,并会见了虔诚的n修道院学生纳西苏斯(萨宾·坦布雷亚)。水仙致力于修道院的禁欲和严格的生活规则与心脏和灵魂,起初戈德蒙德试图跟随他。两人之间的亲密友谊很快发展起来,但浮躁和爱好乐趣的金嘴很快意识到,修道院给他的生活视角与他的自由思想不一致,在水仙子的鼓励下,踏上了充满冒险的旅程,在此期间,他终于遇到了他伟大的爱勒尼(亨利特·康布里乌斯)。但多年后,水仙和戈德蒙德在戏剧性的环境中再次相遇...尚方宝剑请吃饭的姐姐重击放射治疗室第二季我家的历史真假学园6孤胆行动美国国家公园天国还很遥远撒旦万岁在办公室干什么Share?天国的眼泪鲨口逃生精诚的心群英传奇爱伦坡怪谈金蝉脱壳2:冥府(国语版)美少女的谎言第三季与君行吴仁宝三审奇石救急我爸写了小黄书灰飞烟灭 第三季爱之初体验常田大希:TokyoChaotic麦克·布雷 相约麦迪逊花园广场演唱会九龙秘藏22/7爱尔兰的故事茶馆灵体盛宴低俗怪谈第三季弗兰克叔叔欧洲最后的战王狐狸的夏天泰语版白玉思无瑕船长哈洛克大汉风之女中丈夫我的灿烂人生阿凡提的故事之种金子恋爱Flops

 长篇影评

 1 ) 一颗(甜过原著的)十全大虐丸

年轻的纳尔齐斯在赛跑后被歌尔德蒙压在身下,他看着对方的眼睛着迷地笑,随即被动机不明地掌掴了。

这个时候我就知道,这剧本相当危险!

危险并不是褒义或者贬义。总的来说,我觉得影版《纳与歌》抓住了原著我最喜欢的部分,也就是纳对歌的感情,并且在这方面的改编相当成功。Sabin的纳,坚强,勇敢,深情,高洁,除了苏还是苏!

原著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几年来我再读,我的总结是:“他单箭头了一辈子,换来爱人一句不懂爱”。只不过包装得很漂亮,黑塞杀人不见血。

(黑塞哪本书不是杀人不见血?)

歌尔德蒙死的时候,他最爱和最爱他的人在身边,而纳尔齐斯受到的诅咒是“不能爱,也不能死”……

纳爱得太用力,他的出口是那么小而情感是那么烈,满心只挤出一杯爱在一个人身上。他甚至不能恋恋不忘,不能痴缠于俗世友谊,因为他有自己的职责。

属于纳的爱的词汇都是痛感维系的,十九章最后的“痛苦万分”还有告白之吻的“心如刀割”都不是巧合,他在爱里也是个苦修士。

影版纳坐实了这一点,我甚至可以原谅导演把纳“拉下神坛”,体现他作为一个人的一面。固然原作纳也不仅仅象征理智和精神的概念,他一样有血有肉,但从儿时的段落就可以看出他在智慧方面走得超前。

原作小纳敏感地体察到,小小歌走的是那条情感和感受的道路,并且主动引导和造成了他们的分别。影版小纳虽然保留了评价院长的剧情,却很难看出他和普通的严于律己的好孩子有什么不同。

原作小纳那么威严,如何可能被一群少年欺负?影版小纳被体型远小于他的小小歌“解救”,我只能表示……这也是一种处理办法。

这修道院真的超奇怪的啊!院长对小纳各种上手(还有“爱的教导”)!Lothar鞭打脱裤子的小小歌,我想他应该是个心理变态的深柜色情狂(后来果然如此,被歌戳穿了)。还有少年跑路出去组团打手冲是怎么回事!

如果说原作歌是一个不懂体谅纳的渣男,影版歌简直从小渣到大,大渣渣!我一边看一边痛骂不止。

从他对小纳说“你比我想象得还要勇敢”就开始了!从小不知道心疼人!

不要忘了原作歌是因为憧憬纳才努力学习的!这里的歌简直就是被一路宠坏,还要接受纳对他这个榆木脑袋发飙……

掌掴是怎么回事!纳爬起来的时候心都碎了啊!

然后又讲笑话逗他开心!渣男!光明正大地撩,暗地里又不给!

原作歌再怎么也不会让别人有机会嘲讽纳不近女色!被说“难道你们俩连拉屎都在一起”也不怒!

可是青年纳是那么美,一笑就是一阵清新的风,两颊微红我见犹怜。只有他唱圣歌会让昏睡的教友打起精神……明明他才是修道院之花!

“那么你的内心呢?爱也需要有牺牲。” 那个时候纳还会外露地心碎,这句话刻在他心里了。他包容,把苦楚含住,往后一直是这样。

“你不懂得什么叫情欲和爱”——渣男!纳不得不说他不属于这里,话尾哽咽了。可怜的人儿泣不成声,而歌吵架后第一次拥有了性爱。我看出了导演对纳的同情!(顺便“生命线很长”……太讽刺了)

轮到歌在苦修室窗口哽咽的时候,纳已经下定决心要让他离开。歌说了两次“不”。

十五年后的重逢被放在影片很早的地方;惊鸿一瞥就是歌什么也没穿被五花大绑。纳的眼神啊,就是“我又找到你了”。穿着院长袍服的纳富有骑士风度,稳健而端庄,可是到牢里兜帽一掀开又变成了娇羞的美人。

这一次满身鞭痕的是歌。他用沾满自己鲜血的手摸纳的嘴的时候,纳笑得多高兴,眼神像小鹿一样纯洁活泼。独自留在牢里,他的动作也是青春而俏皮的;真爱一回来,他呼吸空气的表情都甜蜜了。

在“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情节以后,纳抱着歌,手都不敢抚摸他的后脑勺。Sabin的细节真是很可以。歌说“我一直都想着你们”,观众当然知道纳听在耳朵里是什么样的。

Lydia和Julia的改编从情节上来说自洽但狗血,从味道上来说不够黑塞,但很解气。黑塞对人物的性格有更大的……同情心。这里导演似乎只对纳有同情。例如,歌的情路相当不顺;Lydia给歌的一巴掌是为纳受的一掌报仇。歌在纳一样的雕像面前与真爱卿卿我我,这也是一绝……

被激将起来提着袍子跑步的害羞的院长大人实在太可爱了,春心萌动果然不一样。如果没记错,纳唯一一次大笑就是在这次赛跑的时候。(在Lothar的非难面前,纳简直判若两人,笑得那么厉而薄。)

歌说自己很快又要上路的时候,纳一怔。可是歌撒娇说,纳不能无限期供养流浪汉,纳又快乐了起来。这里充满爱意的微笑美极了。

歌解释祭坛建造的时候碰到纳的手,纳内心一乱,马上保持距离。和Lothar吵完之后坐在窗口看歌,内心大乱,眼眶湿润。

“你是教会的人,你根本不会知道什么叫做痛苦,失去心爱的人意味着什么”——又来了!难道这个虐梗特别好用吗?

祭坛前的一段Sabin演得真好……含蓄但坦诚地对着祭坛动容,因为那是歌的心血……每个眼神都是对的,被捏住肩头时眷恋的柔情,被夸赞时的内敛,倾诉时的庄重,还有“爱是我最缺乏的。”歌要是不觉得什么,那就让人完全无语了。

祭坛还没有完全造好,歌不开心,纳发现并指出了。“也许每一个朝圣者都看见了自己心中的圣母”,但回家后发现母亲已被父亲杀死的歌终于明白,那种面容不会有实体。

“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再次失去你”这段Sabin又是满分演技。相较之下,听见“因为我爱你更甚于爱自己”,歌的表现就很薄弱了。纳站起来走开并说“不”很绝——他知道如果不走开,他们都会忍不住。这次换他说“不”了,两次都是推开,两次都是为了更好的靠近。这无法逾越的距离……但这次歌没有走成,和原著不同。

Lothar看圣母像觉得淫邪,他自己才淫邪。纳是圣母,歌是奸夫,这个用词……

“没有母亲该如何爱,如何死”这把终极大刀终于不只插在纳身上了!歌自己也“没有母亲”,他的话语已经没有了权威。亲生母亲被父亲杀死,圣母被焚毁,歌这样说好像在说自己也还没有真正活过,和原作歌的笃定已经不同。

而且,渣了一辈子的男人在去世之前给了纳他所能给的。“你得原谅我,我真想看到你快乐的样子。答应我,你要快乐。”这样的真情让纳不再无爱。本受世俗阻挠的两人在一切结束前却当着所有人的面对彼此告白,这实际上是比原著更圆满的情节。

Julia寄来的画里有被看不清面容的圣母抱在怀中的歌,就像怀抱一个爱人。歌不知道是否明白,纳也是他的圣母的一部分?

纳太坚强了,他的精神力不可思议。安慰教友的是他;别人和他自己都无法为他做任何事了,他只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失去了歌的纳常怀其人在心,靠的是歌留下的那个念头,这也是他究极的爱的能力。

原作纳在最后被插一刀,他的人生变得像一场梦,反而是影版纳得到了安慰,至少面对的不是一片虚空。最后那个微笑向我们证明他还有大把希望可以重新开始。

以下两张我喜欢的构图:

圣母=纳
背光的爱

虽然在精神性上本片不能达到和原著一样的高度,但是我很高兴看到改编的大胆“歪到了点子上”。我所不满意的是歌的表演不够细腻——原作歌虽然是个直男,但相当敏感而非迟钝。我依然会推荐原著粉观看本片。

 2 ) 人生或许没有寻找,只有发现……

木雕家对Goldmund评价到:

“其他人都只想迎合,但至少他在和自己的恶魔斗争。”

Goldmund付出一切地寻找,他以为自己是想找到亲生母亲,其实他想找的是心中的圣母。

寻找是因为感到缺失,童年的经历让他始终觉得缺乏母爱,再深想应该是有母性特质的包容性的爱。因为没有母爱所以母爱在他的心中被一切的想象所美化,是最神圣的,等同于神的爱。

所以,其实Goldmund和Narziss一样,一生都是在追寻神啊……

就如同Goldmund对Narziss所说的,我们的使命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使命,他们的不同大概就是追寻的路不同。

看看其他修道院的人物,有刻画到的人,只有他们二人在心中是真的一心向往着神。因此表面上截然不同的二人,才会相互吸引。灵魂最深处的追寻是相同的。

人一生苦苦追寻的东西,应该就在身边,早已拥有,只是未曾发现。

Goldmund的圣母是他母亲,他的妻子,是Narziss,就像他的圣母像,诸人皆是圣母的化身。而所有圣母在他的身边始终演绎着相同的模式。母亲死去了,妻子死去了,Narziss无法爱他。就像是反复的提醒,反复的诉说,反复的演练。

他的第一件雕刻作品深深感动了他的老师,刻的就是Narziss。

最后他死在了Goldmund怀中,圣母的怀里。就像寄来的那副画像一样,他躺在圣母的怀里。

现实中的人生也是如此,处处都早已埋藏了隐喻。我们追寻的东西,其实始终拥有。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神的温柔便是这样吧,你想要什么神都会给你,如此的仁慈无所不应,只是神不会告诉你,等你自己去发现,然而神始终陪伴不曾离去。母亲没法爱他,有年少的Narziss维护他,以及后来众人。

神始终都在,从未离开。

令我们痛苦的始终都是我们的心。

 3 )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片场访谈 – 30年代的《权力的游戏》

黑塞的名著《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翻拍的消息已经不是新闻了。我翻译完这篇采访的时候,拍摄早已杀青。这是目前我在德国媒体上找到的最详细的一篇访谈。在等待影片上映的日子里,也许可以帮我们在文学作品和电影翻拍作品的心理建设上涂一层润滑剂。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片场访谈 – 30年代的《权力的游戏》

Carsten Baumgardt — 2018年9月22日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首映定在2020年一月2日。通过一天半在奥地利拍摄现场的持续采访,我们试图带您一窥这部超值得期待的新片的究竟。

1.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片场见闻

2018年9月4日,我们三名记者组团来到位于奥地利和捷克边境的塔亚塔尔的哈尔德格古堡里索尼的赫尔曼-黑塞名著翻拍剧《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剧组探班。通常情况,这座建立于1145年的世外桃源一般的古堡是对游人开放的。但在为期两周的拍摄期间,整个区域完全被还原成了中世纪的样貌。我们来的时候,正是整个38个拍摄日中的第15日。而拍摄主要是在10月3日之前在奥地利和捷克完成的。此后,拍摄团队还会有两天去蒂罗尔南部取雪景。天气预报说会落雨,但早上还没有下起来。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天半当中,我们就有机会在哈尔德格古堡近距离观察卢佐维斯基导演(其导演的作品《伪钞制造者》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执导工作,并且得以于演员交谈,或者亲眼看见,整个剧组在这部作品中投入了多少心血。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故事简介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故事发生在中世纪的玛利亚布隆修道院。年轻的歌尔德蒙(尼沃纳尔饰)被父亲送去修道院修习,遇到了虔诚的修道生纳尔齐斯(谭布瑞亚饰)并与其成为好友。所不同的是,纳尔齐斯严格遵从修道院苦行僧的修行规则而歌尔德蒙却出于对生活的渴望离开修道院,游历红尘,纵情声色,并遇到终生挚爱蕾娜(孔弗浏丝饰)。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模式的碰撞。代表理智和神性的纳尔齐斯以及代表感官享乐的歌尔德蒙之间互为对立却又被极深的友谊牵绊,整整三十余年。

这部历史剧的选角已是非常亮眼了。除了几位主演尼沃纳尔(“宝石红”、“无神的少年”)和谭布瑞亚(“路德维希二世”、“选帝侯大街56号”)以及孔弗浏丝(“冷酷的心”)以外,还有如亨尼克(“帝国的毁灭”)、绪勒(“无神的少年”)、梅乐思(“游猎爱旅”)、奥克森克内希特(“欢迎光临哈特曼一家”)、施瓦尔茨(“耶稣爱我”)、弗里德里西(“野老鼠”)以及拉马丹(“四街区”)等人的参演。

原著是世界名著。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发表了《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这部小说此后被译成超过30种文字,累计卖出两百五十万册并被列入了课本。卢佐维斯基就是要将这部名著用大投资大制作搬上银幕。“我们要还原一幅原汁原味的中世纪历史画卷,但不是那种“廉价的中世纪”卢佐维斯基这样说。同时,他还以黑塞这部世界名著为原本写出了剧本(另一位编剧是罗伯特*苟尔德)。尽管如此,影片的演绎还是应该有现代感的。

卢佐维斯基导演与谭布瑞亚在《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片场

只要看看制片方就很清楚了。克里斯多夫*穆勒(他与撒瑟、普利德尼希以及威尔滕松共同出品)参与编剧并制作了在德国取得了诸如“神医”这部票房获得巨大成功(共3.6百万观众)的文学改编影片。此外,他的成功作品还包括《希特勒回来了》、《希望与反抗》以及《歌德传》等影片。““现代中世纪”这个词是人们经常从参与他的影片制作的人那里听到的。而才华出众的尼沃纳尔和谭布瑞亚的参演则为影片带来了年轻的观众”,穆勒如是说。这位现年54岁的制片人早在他27岁的时候就在哈尔德格古堡拍摄过自己的一部学生作品,而时隔27年后的这次拍摄则为他的电影生涯画了一个完美的圆。

“黑塞会改变你的一生”

除了《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外,这位来自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制片人还同时在推进着另外两个作品的制作:法理片《科林尼案》(主演:芭勒克,玛利亚*拉腊)以及乌多·尤尔根斯的音乐纪录片《我从未到过纽约》(主演:玛卡池,劳特巴赫)。这是他在《纳》剧组的第二天,他浑身上下都喷薄着能量与热情。也难怪,毕竟《纳》剧是他的心头好。从七年前起就已开始了这部影片的筹备工作,而能将这部小说搬上银幕则是他更久以前的梦想。“黑塞会改变你的一生”,穆勒这样说。黑塞的粉丝遍布世界。穆勒告诉我们,在他为了今后的影片营销而联系的那些名人中也不乏黑塞的死忠粉 – 从前拜仁慕尼黑队教练瓜迪奥拉到乌多林登堡、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德国战车乐队。黑塞始终保持着活力。

看孩子们演的第一场戏

由于两位主人公的友谊长达三十多年之久,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有尼沃纳尔和谭布瑞亚对角色从18岁到40岁的演绎,还有舜菲尔斯(“镜子的彼端”)和米里克尔(凭借《最好的世界》成为奥地利罗密奖最年轻的获奖者)这两位小演员的表现。我们到达的早上和中午正在进行的是两位主人公少年时期的拍摄。中世纪的感觉。在20度的气温下人工雪簌簌而下,颗粒材料飘得哪里都是,被鼓风机一吹,略有些焦味。角落里的临时黑板上挂着当天要拍摄的场景的故事线 – 简笔的草图。古堡的院子里聚着十来个修道生正在欺负歌尔德蒙。黑尼克饰演的修士罗塔粗鲁地把歌尔德蒙从人堆里拽了出来。歌尔德蒙大声嚷嚷着:“这帮臭狗屎,他们骂纳尔齐斯!”。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剧本节选

纳尔齐斯在远处看着罗塔扇了一个男孩儿一个耳光,然后揪着歌尔德蒙的耳朵把他拎到边上。试拍的那几次,歌尔德蒙的演员米里克尔挨打以后倒在地上的软垫子上,但正式拍摄的时候,软垫子就撤走了。卢佐维斯基导演并没有通过镜头去观看这个场景,而是站在几米外位于古堡大厅里的监视器旁边。拍完一段他就走出来提出改善的意见。就当我们在几米外关注着拍摄现场的时候,几个小时后才开始当天拍摄的主演谭布瑞亚来到了片场。电影的拍摄工作就意味着:等待。这位33岁的演员顶着真正的修士头顶削发的发型,这种发型很难融入日常的生活(“已经晒伤了三处”)。所以不拍摄的时候,他就用一顶帽子遮住这奇怪的发型。谭布瑞亚还要忍到10月10号,之后他就能把多余的头发剃掉了。这对谭布瑞亚来说不是什么问题:“挺环保的”他自黑道 – 谭布瑞亚是个欢脱的,开放的,自认爱讽刺的人。他套着修士的袍子,穿着运动裤,捧着自己的单反相机在片场游来荡去拍摄自己的那些细腻的照片 – 全部都是黑白照片。导演说:“那是他的表达方式。”

大雨,干旱,疾病 – 就是没有慌乱

场景拍摄一结束,一群穿着修士袍子的小演员 – 全都顶着修士头 – 跟着的还有家长们,一起从古堡的院子往山谷的方向走去。午休时间。预报的雨终于下起来了。瓢泼大雨。古堡里的骑士大厅被当做剧组的指挥部,所有人就在那里吃午饭。卢佐维斯基跟我讲述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大雨、干旱、疾病 – 每一件都会把拍摄计划搅乱。“我都不生雨的气了”,卢导说。在一个受自然因素左右的片场里,慌乱总是有限的。我们的感觉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就是自律。卢导自己也不是个急性子或者是个花和尚。牛仔裤,棉夹克和户外鞋。卢导就穿着这样的行头安静而坚定地指挥着他的剧组,说着:“预…备……开始!”,而不是说“Action”。整个的拍摄,他都给人运筹帷幄的感觉。

午休一结束,雨也戛然而止。完美。下午时分,尼沃纳尔也来到了片场。这个26岁的年轻人头天晚上喝汤喝坏了肚子,现在又在骑士大厅里勇敢地喝一碗汤。今天的最后一场戏才是他的。那是一段闪进的拼接,在电影中表现的是歌尔德蒙整整一年的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场景是在古堡的一个被改装成酒吧的地下室拍摄的。小酒馆灯光昏暗,尼沃纳尔跟哥儿们在一张桌子旁喝着喝着酒就吵了起来。他抄起一个酒杯砸到了旁边人的头上。不用担心,只不过是糖做的酒杯,就算砸得粉碎也完全不会觉得疼的。尼沃纳尔跟卢导讨论其中的一个镜头,究竟歌尔德蒙干掉杯中酒后世应该先坐一下还是不坐……尼沃纳尔觉得应该坐,而卢导觉得动作应该一气呵成。都是细节。这样一头金发,穿着潮牌大衣的尼沃纳尔在柏林(他就住在柏林)是不会引起什么注意的。关键词:现代版翻拍。气氛令人愉悦。不需要拍摄的人已经回到20公里以外的大部分剧组成员的驻地酒店了。卢导向一位翻译交代,给捷克演员和群演发出指令。“好的,再拍一个镜头。”然后,傍晚6点45分,当天拍摄结束。

卢导(右二)与团队讨论,谭布瑞亚(中)和录音师海德布林克(左二)

维持平衡:严肃的主流电影

晚些时候,我们在酒店里跟导演。制片人和主演们共进了晚餐。穆勒用他的平板给我们看了一段三分钟的片花,以便我们对影片能有一个简单的感觉。可以确定的是:摄像诺因菲斯(“冥河”、“地狱”、“冰中少女”)在银幕上展现的是很有氛围的影像。看上去真的不错。餐桌上老炮赫尼克开始神侃以前的掌故,满堂尽欢。尼沃纳尔说:“能出演歌尔德蒙还真是挺特别的。我19岁的时候就读过这本书了。这两个人之间的友谊是一种很美好的形态,是一种爱的形态。这里讲的歧视就是被克制了的欲望。”正在这个时候,谭布瑞亚接到一个好消息,那是他得到一个新角色的通知。他告诉了我们这个好消息,只是消息的正式发布还要等些时候。

然后卢导就开始讲这部电影最大的难度:“纳尔齐斯很长时间并没有出镜”,他指的是文学改编作品带来的问题“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一种戏剧情节上的回放。这样就能让两个好友在一起了”,他向我们解释那些艺术名词,如何把回放和前放穿插在一起。这样一来,整个电影就有了一个故事的框架:成年的歌尔德蒙回到了纳尔齐斯所在的玛利亚布隆修道院并向他讲述自己的冒险历程。“我们拍摄的是黑塞虚构出来的一个故事,他从来也没有要求过真实性”,在大学修习了戏剧学和历史的卢导这样阐述他的创作自由“《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就是三十年代的《权力的游戏》。”所以这部电影会是一部在品质艺术片中寻找平衡点的作品,但并不是要给大家上一堂历史课。严肃的主流电影。故事的主题是跨越时间界限的:我应该怎样活着?我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卢导说:“当下的社会要比20年前迷茫得多。这是网络带来的诅咒。”过多的信息需要被消化。但无论有如何需要从表现上与现状建立关联,但是语言还应该保持它的纯粹。因为黑塞的后人们也在关注着这个项目,国际黑塞社团对作品搬上大银幕也有发言权。“每个细节都需要讨论”,制片人穆勒说。

尼沃纳尔与FILMSTARTS记者鲍姆加特在哈尔德格古堡《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片场

谁将把这部电影提交奥斯卡,德国还是奥地利?

第二天:从一大早直到中午都在片场。谭布瑞亚和亨尼克在古堡的一个房间里拍摄一场争论的戏。我们透过监视器关注着拍摄。电影收音师海德布林克在不远处,身穿宽松的“满头蜂蜜”连帽衫。这个经验丰富的家伙,已经与奥利弗斯通、蒂尔施威格和施伦多夫这样的大牌合作过,正在不满于收音的效果:一种令人讨厌的,耳鸣一样的尖锐声音困扰着他。两个镜头之间,谭布瑞亚 – 今天他化了老年纳尔齐斯的妆 – 走过来在手机上查看自己的邮件,然后又跟我聊了几句:“要是卢导特别满意的时候,有时他也会喊我小傻宾 – 特没脸的是(笑),小纳尔齐斯(舜菲尔斯)有时候也这么喊我。”这个时候尼沃纳尔也坐了过来,插话道:“萨宾的表演让我特有安全感。我们是两个不同的类型,但互补得很好。萨宾还真是很擅长黑色幽默。”

没准这部德奥合拍片会参加奥斯卡的角逐呢。至于会以哪个国籍参与还是未知数。无论德国还是奥地利都有资格提交这部影片。“先到先得呗”,卢导说补充道。哪个国家提交都说得过去。我们只要密切关注这部呼声颇高的电影就是了。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将于2020年1月2日在德国院线上映。

2. 采访萨宾谭布瑞亚

通往哈尔德格古堡的陡峭的阶梯前有一栋小房子。《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剧组就把化妆间设在了这里。每天主演们都要在这个临时化妆间花上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一个放满了道具和服装的房间里,我们和萨宾谭布瑞亚聊起了这部电影、聊他的角色,聊起了上帝和世界。

问:我们已经听制片人穆勒说了,他们在三年前就为这部电影跟尼沃纳尔取得了联系。你是怎么上的船?肯定比那个短吧……

答:就是一个普通的试镜,大概是四、五个月前吧。然后就是按部就班咯。背台词,去试镜,然后一段时间里什么消息都没有。反正这次就是这样的。

一次意想不到的机会

问:你之前有听说过有人在筹备把《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拍成电影麽?

答:是的,好久以前我就听说过这个项目。不过我压根儿没敢想自己能在备选人之列。因为前面的备选名单上还有那么多名人大咖。我自己没觉得自己能在那份名单上。可惜。

问:你青少年时期也有那么一段“黑塞时期”麽?你是什么时候读的这本书?

答:我读《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还蛮早的,不过我想,13岁读这本书还是太早了些。那时候的我还没法把握那个宇宙。所以这次拍摄之前我又补上了这课。那是我错过了的一些东西 – 那个时候。不过如果时机未到的话,也不必刻意强求。

问:你学校里没有要求读这本书麽?

答:没,挺奇怪的吧。不过也许是我缺课太多,压根儿没发现。。(笑)

黑塞对青少年的了解令人难以置信

问:作为三十出头的人读这本书又会有什么感受呢?应该跟少年时更容易把自己代入向往自由的歌尔德蒙的那种不一样吧……

答:我觉得黑塞对这些青少年人物的了解真是难以置信。那不是成年人有时会采用的那种俯视的视角或者评判。那是一种完全没有价值评判的,带着对年轻人的渴望和恐惧的巨大的爱的视角。黑塞能做到这点真是棒极了。

萨宾谭布瑞亚在《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片场和记者鲍姆加特

问:你喜欢这本书?

答:是的,我喜欢那里面的语言。那是一种很富有诗意的,同时又带有乐感的语言。真的特别棒。

问:电影里还保留了多少原文的语言?还是说,只是保留了故事,而对话都改成现代语言了?

答:并没有。我们还是尽量保持了原汁原味。唯一能让人觉得可能会有点现代感的大概就是当演“四街区”的拉马丹开口说“……弟兄” (译者注:教会中的“弟兄”和街区混混说的“兄弟”是同一个词)的时候(笑)。不过放在这个语境里还是挺合适的。所谓的现代感主要还是体现在画面语言上。黑塞所写的那个时代的语言是无法直接无损地搬到今天来用的。

无神论者演神职人员

问:你怎么看纳尔齐斯这个角色?你从多大程度上能认同这个苦行的修道士?

答:私下里我是个笃定的无神论者。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去饰演一个完全不怀疑上帝的存在的人,一个完全相信圣经里所写的一切的人。这对我是无法想象的。通常对于我作为一个演员来说如果能够表现纳尔齐斯什么时候对上帝产生质疑会是很有张力的。

问:……可情况恰恰不是这样……

答:……可不是么。所以如何去体现笃信上帝的存在才是对我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我无法真正认同纳尔齐斯的缘故。不过要表演他也不一定非要认同于他。

问:这两个极端,神性的人(纳尔齐斯)和享乐的人(歌尔德蒙),你更接近哪个?

答:歌尔德蒙!(回答得飞快)

在真正的修道院里做预备

问:答得也太快了吧……你在片场有没有遇见过更贴近纳尔齐斯的人呢?

答:为了做准备工作,我在一个修道院里呆了几天。尼沃尔纳也是。我跟那儿的人一起生活了几天。从早上六点在教堂里的第一次晨祷开始,然后是八点,酒店,十点半的祷告之后是午祷,再往后还有晚祷。修道院里都是些“纳尔齐斯”。

萨宾谭布瑞亚(左)和雅尼斯尼沃纳尔在《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片场

问:作为一个无神论者,你是认真参与进去了还是怎么去投入的呢?

答:是的,不然就没意义了。我必须得观察那些把上帝当做生命的内涵的人是怎么做的。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我必须完全认真严肃地投入进去才能演出这个人物。否则我就不适合这个角色了。

问:你去的哪儿?

答:茨维特尔修道院,大概离这儿半个小时的路。

问:你是自己去的,没跟雅尼斯一起吧?

答:我们都是单独去的。不过去的都是同一座修道院。我们用的甚至是同一张床,在同一个寝室睡的。挺让人印象深刻的。

问:那是个静默修道院麽?

答:不是的。不过还是没什么人说话。我在那儿呆了四天,每件事都跟着做了。我不想错过任何事。早上六点就开始了,最后一个活动是晚上六点的。然后就是晚上的休息了。

问:你也跟着祈祷了还是没有?

答:我不会祈祷,不过我也参与了,比如合唱的时候。我还是挺积极参与了的。因为我学过音乐,所以可以立刻跟着一起唱。在跪下目视神坛祈祷的时候,我还是更主要观察僧侣们,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的手是怎么摆的?

问:当你观察这一切看他们的举动的时候,你的内心深处没有一起做麽?

答:没有。

问:你没有开始疑惑麽?

答:只能叫沉思吧。你听见美妙的合唱,管风琴的声音。看见教堂的建筑,都很让我印象深刻。早上六点我们晨祷的时候还是完全黑暗的,然后随着每一个祈祷,光线也会完全地改变。

精神至上的人VS肉体至上的人

问:你说你跟宗教不和,可是纳尔齐斯难道不也代表着其他东西麽?比如理智和精神层面……

答:是的。我们说到现在只是说了他和上帝的关系。纳尔齐斯对我来说 – 我现在得把宗教择出来 – 一个理性的人,博学的人,一个精神至上的人。这是一部关于两种生活概念的电影,也可以说是两种理性的生活概念。一个博学的精神至上者和一个自我发现的开放的肉体至上的人。这是这部电影所描述的两种极端。

萨宾谭布瑞亚(左)和雅尼斯尼沃纳尔在《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片场

问:大概没有几个人单纯只是这二者之一吧……

答:是的。都是在这两极之中 – 理想情况下。现如今不是还有一个新的种类麽,无学之人,对什么都保持封闭。也就是我们要与之抗争的那类。

好的合作是一辈子的事

问:跟卢导的合作怎么样?

答:和卢导合作特别愉快。他是严肃的,是深刻的,也是丰富的。他会接纳很多别人带来的东西,但如果他认为与角色不搭,他也会毫不犹豫地驳回。这是一种很真实很开诚布公的合作。

问:这是你工作的常态麽?还是说你也有过跟你不搭的导演?

答:当然啦。总会有导演跟你比较搭或者比较不搭……当然结果未必一定就不好。只是也许为了达到目的要走一些弯路罢了。但是在这里是那种很直接很有效的方式。

问:好的合作对你至关重要还是只是一个加分项?

答:是的,就是一辈子的事儿。今年一年我大概有半年时间在片场。假如总是有摩擦的话就太累人了。也不是一直都那么顺,但我还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合作。我爱笑,喜欢开我自己觉得好笑的玩笑,(笑),要是别人能跟着一起笑,我当然开心咯。

问:听说因为有赫尔曼黑塞协会的监督,所以你们得尽量贴近原著。这有没有让拍摄变得困难?

答:这事儿主要对制片有影响,他前期用了十年时间磨剧本。真的是斟字酌句地磨啊:“这个必须留,那个可以删。”

问:你现在没有感觉到你的表演不那么自由麽?

答:并没有,因为我惯常不会到了片场才把台词对话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我会按照台本学习台词,然后就那么把它说出来。这也并不是说就照本宣科地按照小说里的念。还是有一些出入的,有些还是挺明显的。出版社和黑塞协会也都同意,因为这能反映出小说的本意。毕竟不能把文学著作一比一翻拍成电影,否则观众会睡着的。所以故事才必须进行戏剧化处理。

问:电影上映的时候你会去关注观众麽?还是说你只单纯关注你自己的本职?

答:在我的内心里,我也是 一个作者和导演。这对于需要关注的部分来说已经够了。如果我开始关注诸如“我从哪个角度看起来更好看?”,这是摄影的事儿。

雅尼斯尼沃纳尔和亨里耶特孔弗浏丝在《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片场

在又美又野的罗马尼亚拍摄历险

问:你刚才说,2018年你有一半时间是在片场过的。那么这个片场跟其他那些有什么区别呢?

答:我之前只在罗马尼亚拍摄来着。那里的拍摄条件跟这里完全不同。我还是很高兴主要的时间是在德国拍摄的,因为就我所经历的,在德国,演员会比在罗马尼亚受到更多的重视。每一分钱都会投入制作中。你可能会在冰天雪地里,没有一间温暖的小屋的情况下等候六个小时,直到创意天才的导演终于决定该你的镜头了。

问:你的罗马尼亚语还流利麽?

答:是的,略带一点德国口音。罗马尼亚语怎么说也是我的母语。

问:私下里你也说罗马尼亚语麽?

答:跟我父母讲。当年跟我母亲和姐姐来的时候我才两岁。我父亲比我们提前逃过来的,我们是1986年过来的……两地的片场有什么区别?主要还是拍摄条件。我觉得最吓人的是,在奥地利我们的片场是很绿色环保的,就是说,我们很少产生垃圾,而且一直让拍摄尽可能地环保。在罗马尼亚拍摄的时候,每顿饭每个人都用的是塑料盘子和塑料餐具。每顿饭后我们就有40袋垃圾。那里的人如此缺乏环保意识真是吓到我了。不过除此之外倒都还不错,在罗马尼亚也一样(笑)。

问:况且,那儿还有不少比如说普邮、蒙哥纽、内泽尔等导演的好片子……

答:哦,是的呢。什么时候我再得在冰天雪地候场三个小时的时候,脑子里会把这些过一遍的。

问:你在罗马尼亚到底是演什么去了?演的罗马尼亚人还是德国人啊?

答:我在那儿拍了两部电影。一个是柯内流·波蓝波宇导演的“戈梅拉岛”,这位导演总去加纳(比如“宝藏”)。那部电影里我演一个纯罗马尼亚人,在HBO的系列剧“黑客之都”里就不好说我演的到底是什么了。但我在那部剧里一点德语都不说,但是讲罗马尼亚语、英语和俄语。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2020年1月2日在德国影院上映。

3. 采访安德烈·亨尼克

在电影片场总有很多即兴的成分 – 采访中也是如此。于是乎,当安德烈*M*亨尼克的拍摄团队利用午休时间一边欣赏着下奥地利州塔雅山谷世外桃源般的风光,一边就着新鲜的空气吸一口烟的当口,古堡前的小桥就成了我们采访的场地。我们聊翻拍,聊黑塞,聊社会和那些变更。

问:开拍之前你看过这本书麽?

答:看过。《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我们上大学时读的。我们还是多少有些认同感的。

问:你对谁有认同感呢?

答:歌尔德蒙。当然是他咯。(笑)

问:这个片场到底有没有哪个人是认同于那个虔诚的纳尔齐斯的啊?

答:没。干嘛要那样儿呢?当个终身不娶的神甫有什么好处呐?

修道士洛塔尔,一个爆炸恐怖分子

问:你演的是洛塔尔这个角色。他是哪类人?

答:从戏剧的角度来说,洛塔尔是反派,是那个把一切推向燃爆点,把人们逼上必须选择阵营的那个人。我演的是一个狂热份子。洛塔尔其实是一个爆炸恐怖分子。对我来说,当一个人不再倾听他人,不再感知他人的意见的时候,他身上就有了与狂热主义者的相通之处。这是关于感知力的事情。

问:电影有没有暗指当下,也许只是下意识的?

答:共同之处来自于对比。当你把那上面发生的和一个人物相比较的话。当人们坐在电影院里,人们会问:“我究竟是谁?我是怎么活着的?我要去往何方?我将何去何从?我有梦想麽?我有价值麽?”我们不是来传达信息的,我们就是信息本身:“想一想,生命中什么对你重要,你如何与人相处。让彼此多一点点爱。”

问:你还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的感想麽?

答:好久以前了。挺费劲的来着。当时想当个跟别人有共同话题的大学生,所以就那么通读了这本书。开始我的表演学业之前我也读了不少书,而且还很喜欢阅读。我现在的阅读量也挺大,而且觉得阅读还是很有意思的。我的知识绝大多数来自于阅读而非维基百科或者网络上的内容。网络上我能获得灵感以及对一些速问速答。“尼泊尔有多少人口?”这类是可以在网上查的。但深刻的理解来自于深入的研究,来自于对事物综合的处理。除了黑塞以外还有几个其他的,比如托马斯曼,多思妥耶夫斯基……

我自己也写作,出版过一部侦探小说(2010年出版的《获取》)。这是对我作为艺术创作者的一种表达的方式。我演一个角色,但不能表达很多。是导演把我装到了……我不能说是人设……一个角色里。我在这个角色里不能做很多。在这里我就是反派,我必须这么感知。我不能尝试着去演出我当下正体会的另一面。这不是我的故事,而是这两个年轻人,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这两个人做出了一些就决定,互相爱着彼此,却不能承认这份爱。

雅尼斯 尼沃纳尔和亨莉耶特 孔弗浏丝在《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片场

宗教作为现实的替代

问:你能理解宗教麽?

答:我想,这是个很好的调解。我不是从我的角度去讲的。我经常满世界到处走,各处去拍片子,看到各地的贫穷。要我说的话,有70%的人是生活在艰辛困苦中的。如果你是哪个印度造船厂的电焊工,那里每周都有人遭遇不测,你知道,你永远也无法摆脱那里,而因为你永远赚不到那么多钱,你的孩子或许也不能够摆脱那里,一切都是那么沮丧和无望。那时就需要某种调解,一个梦,它能够让我对自己说:“嗨,熬过去我就能享受天国之福了。”从这层意义上来讲,人能够依靠某种强大就变得很重要了。比起自己渺小的,卑微的生命,他们更相信那些强大的存在。希望是重要的。否则他们也许就会在街上游荡,焚烧汽车,把富人的喉咙割断。每当人类失去了希望,他们就变得有攻击性,变得暴力。

问:你不需要这些麽?

答:我生于前东德一个无神论的家庭。我曾经笃信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但西方那些家伙开的车总是比无产阶级要好。奔驰,大众……而我们开的是卫星轿车(Trabbi),还得为这么一辆纸糊的车等上20年。于是我的价值观就渐渐开始混乱了。

总是同样的问题

问:电影也随着时代在一直改变着。还有留给黑塞和一个现代版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位置麽?

答:总是同样的问题,只是表达得简单了而已。人们一直还在寻求意义。由于有了网络,这个世界上被一个巨大的漫无目的主宰着。从前我们不知道那些糟糕事,于是一切都有自己的意义。我曾经在奥登森林拍过三天戏,在那里没有电视,我只能看油管。在那之后,我整个瘫了,完全不堪负荷。油管上的东西你没法深究,于是你就疯了,还不如去看维基百科或者一些科学性的平台。人们每天酒杯这些信息轰炸着,就像雪崩一样,让人无所适从。我们的灵魂和精神其实还牢牢地处在在中世纪的状态。而技术的出人意料的发展就这么把我们碾压了过去,我们制造出思维和处理都比我们的大脑还快的电脑 – 它们取代了我们的职能。也许什么时候电脑就开始自主行为了?也许他们什么时候就不再需要我们了?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将于2020年一月2日在德国院线上映。

(翻译:楼少。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

从译者找到的两段影片的最原始片花来看,画面还是很有质感的,而且两位主演真的十分贴近原著对人物的描写了。期待……

Sabin Tambrea《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预告片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4 ) 从《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看艺术家的信仰之路,盘点34部关于信仰的电影

2020.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7.5 德 大胆犯错并付出代价 比受庇护的完美生活要勇敢的多 捕捉到了黑塞的灵性 削弱原作的哲学性 戏剧感更浓 真正的爱总是让人嫉恨让无爱的人痛下杀手

这片子其实讲的是艺术家的信仰之路,经历人间的丑恶与苦难寻找心中的圣光。他把好友之间灵魂契合的友情,转化成了一尊充满痛苦与人性的圣徒像,又把对母亲的渴望,转化成了治愈尘世痛苦的圣母像。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都是在用自己的创作来证明着信仰。或许你在现实中找不到神存在的证据,但是在艺术里,却能那么真切地感受到超越凡间的神圣力量。

影片的黑死病背景别有深意。你看到了人间的堕落,也看到了天降的惩罚,你拿什么回应这一切?他的本心是想求死的,面对尸体拿起了画笔,丝毫没有恐惧。然而尽管这样还是死不了,那么作为艺术家,你的作品应该表达什么?在这个充满恐惧和灾难的世界,在这个一切安逸享乐被死亡阴影笼罩的世界,在这个人心惶惶不可终日的世界,你该拿出什么来回应这一切?

他的回答是信仰,超越一切苦难之上,我们还有信仰,我们只能信仰。

到今天我们回顾人类传承下来的一切文化艺术,处处都闪耀着信仰之光。西方的基督教文明自不必说,即使是东方,讲究意境和空灵,他背后的思想底蕴也是万物有灵和轮回转世,在山水花鸟的背后还是信仰。

究其根源,就是因为人间充满了解不开的苦难,何以解忧?唯有信仰。

那么到了现代,文化艺术背后还有信仰吗?

其实也是有的,只不过信仰的东西有了改变。有人信仰利益,有人信仰仇恨,有人信仰欲望。现代社会普遍用现世取代了彼岸,用实证取代了超验。确实人人的心中都有空洞,但是今天的人们相信,那个空洞只能用钱填满。

然后我们看到,这个物质的世界充满了危机,因为没有一块蛋糕应该永远属于你,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然后人们崇拜的偶像也可以轰然倒塌,互联网大亨也可以突然被罚,一夜之间变成人人喊打。转了一圈我们终于发现,人间依然充满解不开的苦难,最痛苦的是今天的人们再也找不到安慰和信仰。

然而,超越苦难是人类最大的追求和终极的梦想,所以当物质文明达不到目的的时候,人类就必然重拾信仰。历史上的伟大作品都给当时的人带来了安慰,到今天也是一样,人们需要这样的作品,能给自己战胜苦难的力量。

所以,与其讨论神的有无,不如把信仰看做人类历史上的必然现象,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土壤。因为人的渺小和局限与生俱来,所以才那么渴望依靠一种强大的力量。所以人们总是造神,总是相信和服从强者,总是甘愿奉献一切来换取强者的庇护。

所以,人类社会一直都是信仰的战场,一直都是不同的神祇在争夺信徒。从宗教到科学,从金钱到互联网,一切吸引人们蜂拥跟随的事物都是当代神祇。而信徒其实是最势利的,他们只看谁更强。

从这个角度,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上的政教合一,说白了就是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代表着人间天上的至高权柄,天上地下莫此为大。而东方的天子也是政教合一的概念,得到了上天的授权代天牧民,所以自然而然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要臣死臣只能谢主隆恩。

其实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类所有的历史进程,不过是追寻与臣服于最强大的力量。

下面盘点一下电影中的信仰。以下内容来自于我给几万部电影做的标签,查豆瓣短评用70个字概括一部电影的优点,相当于豆瓣的浓缩版,目的是让人在一分钟内对作品的亮点一目了然。如果里面有你想看的,豆邮我,立刻给你片名。因为盲选会有惊喜,它的亮点会契合你的频率。如果想知道所有的片名,这只能给合作者提供。如果你愿意为大家付出,愿意帮我完善这个标签系统,那就是我的合作者。因为标签的工程量太大,一个人确实做不过来。

1959.

8.0 弗雷德·金尼曼导 金球杰出价值 经历各种考验最终却决定放弃 一路的信仰质疑和自我拷问 揭示了教会的黑暗面 摄影构图大师级 礼仪场景神圣庄严 赫本展示出宗教般的劝导力量

1961.

8.6 戛纳金棕榈 宗教三部曲之二 怀着仁爱之心做好事没好报 下贱之人必做下贱之事 被帮助的无产阶级更加卑劣 人性之恶使救世美梦破灭 颠覆戏仿最后的晚餐绝赞

1962.

8.3 戛纳金棕榈 对信仰的虔诚引来无数荒诞 宗教只能使人变得狭隘 攫取各自利益的社会群体推波助澜 卑微的人最终被巨浪淹没 简约深刻的巴西社会面面观 将教会和政府讽刺的体无完肤

1966.

7.7 英 传记历史宗教 奥斯卡6项 法官为维护原则不受王权践踏而殉难 忠于内心忠于上帝 拷问人心发人深省 展示的气节令人扼腕 精彩的博弈对辩非常爽快 台词非常哲学而有力

1971.

7.6 宗教 远藤周作小说改 比美版更凄厉 把弃教的绝望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露骨展現了基督教在日本如何被信徒扭曲 探讨日本的本质文化 氛围压抑看似平淡却愈感窒息 台词非常棒

1973.

7.4 科幻喜剧 人类走回独裁的盲目崇拜 嘲讽政权工业宗教 揶揄中产阶级的生活 否定一切讽刺一切的劲头 把整个世界全黑了个伸手不见五指 想象力天马行空

1976.

7.6 宗教 卡扎菲千万美元打造史诗巨片 伊斯兰的创教历史 展现人性的挣扎和令人信服的价值观 虔诚与凝聚力无以伦比 巧妙的把镜头作为穆圣的视角 考证严谨荡气回肠 氛围节奏都很好

1987.

8.3 宗教 奥斯卡外语戛纳天主教 大厨用盛宴弥合了信徒们的嫌隙 美食让心灵进化消除阶层差异 让人与上帝贴得更近 神性与世俗的交融妙不可言 爱是那么美好永远不必畏惧

1988.

7.8 威廉·达福 卡赞扎基斯小说改 重新阐释宗教够离经叛道 保罗是骗子 犹大是英雄 被天主教认定渎神 软弱迷茫的神之子 在神圣与世俗间挣扎

1989.

9.1 宗教人性 威尼斯费比西 影史无法超越的巅峰 摩西十诫实例化的电影诠释 用上帝视角察看人间百态 环环相扣处处悖论 充满各种艰难的选择 在矛盾中呼唤良知 都具极强的代入感

8.1 宗教 思考圣经当代意义的必看之作 嘲讽了现代信息产业的每个角落 宗教和现实世界重叠呼应 如果耶稣重临他将无路可走

1997.

8.1 德 原生态 对大自然的敬畏 宗教的力量救赎一切 没有个人选择内心更加安宁 劳作变成了人与神的沟通 展示了一个民族内心深处的传统力量 古老文化慢慢消失

2001.

7.2 法 宗教 在天命与人性间苦苦挣扎 超凡脱俗的空灵世界 水滴回归大海方得解脱 深邃充满禅意 生活过才能明白生活的本意 欲望无尽唯有利他 原汁原味展现西藏生活 钟丽缇太美

2003.

8.5 宗教文艺 模仿达摩为何东渡 概念先行禅味十足 人类的劣根性从不改变 每个人都要背负着巨石沉重地生活 暗藏深刻的人生哲理 体现东方美学情怀 水墨画般幽静雅丽

2004.

7.4 战争人性 卢森堡大主教的真实故事 被假释的九天经历内心挣扎 拒绝拥护纳粹的新宗教政策 放弃挽救更多牧师请大家同受苦楚 犹大成全了耶稣出卖是出于耶稣的授意

2005.

8.2 丹麦 黑幽 不断受苦的现代约伯感化了信奉恶魔的新纳粹 乐观隐忍令人感动钦佩 引用很多宗教隐喻 影像语言行云流水 神奇的脑回路好温馨 有种虐心的快感

2006.

7.9 俄 东正教简单却接近神性 对上帝有所图的信仰是假的 基督徒的信仰正是向天主承认自己不坚定 信仰越坚定自己越卑微 一个人的忏悔是对整个社会的审判和祝福 画面空旷纯净

2007.

7.6 穿越修真求道片 不断回溯寻找最初的自我 现代版圣人得道的全程缩略图 信息量太大 涵盖语言学宗教学哲学生物学心理学 深度探讨唯心论 谜样隐喻花样摄影

2008.

8.0 家庭宗教 婚姻拯救指南 坚持40天爱的挑战 信仰改变生活 主教会我们如何圣洁持久地爱人 重生得救的人才能原谅忍受心硬的对方 靠神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多大的甘心

2009.

7.2 法 威尼斯4项 探讨神迹和功利性的信仰 揭示朝圣旅游业背后的资本逻辑 试图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 嘲笑不公的上帝鞭挞不古的人心 不动声色的致命一击 摄影冷峻简洁

2014.

5.8 宗教灾难 人性对神性的抗争 揭示出人类敬神又逆神的矛盾必然性 主选择我是因为我能完成任务 非常悲观黑暗的导向 唯有灭世才能创世 人类又该毁灭了

6.6 雷德利导 宗教历史 最冷静克制的出埃及记 探讨造物者和被造者的关系 复原了人神共处时代的讨价还价 上帝刁蛮任性 十灾触目惊心 精度气魄叹为观止 节奏场面表演无一不爽

8.4 爱情人性喜剧 外星角度解释人类的规则文化信仰 窥探社会生态肌理 把宗教涮得体无完肤 深入浅出娱乐性思想性兼顾的典范 寓教于乐功能最大化 人造的神棍最可恨

7.9 德 文艺 柏林最佳剧本 少女生命崩塌的14个片段 信仰权威下的人性扭曲 一个人的上帝是另一个人的魔鬼 戏仿耶稣受难的14幕结构 严谨叙事肃穆中见荒谬

6.6 真实反映美国大学信仰状况 以详细的哲学推理否定哲学 任何境况下有勇气捍卫上帝的荣耀 在每一次挑战里信靠祂 自己的神性比任何外在的人和物都可靠

7.2 小男孩濒临死亡的天堂之旅 上帝是对每个生命无私的爱 成人的怀疑是害怕去相信 指出了信仰的脆弱性 要坚信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神的安排 平实简朴温暖动人 深刻分析人性

2015.

7.9 家庭 身边处处有战争 希望改变对方只会被魔鬼控制 以祷告为战斗的利器 领受神的恩典和能力 生动贴切深刻有力 启示如醍醐灌顶 主带领我们成长

2017.

6.8 宗教混搭环保议题 在苦行与自杀之间徘徊的神父 双重身心困境下的考验与自我救赎 信仰在现实中完全无能为力 视觉简约影像精准 弥漫着迷离的诡异感 伊桑·霍克既愤怒又慈悲

8.7 黑幽人性 宗教政经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社会写实讽刺超到位 台南风味富足人情 情感力量巨大 天马行空举重若轻 有佛无慈悲 满满的绝望 诙谐中透着悲悯

6.2 宗教 基督信仰的深度剖析 大胆平实叙述神爱着你的真相 直击心灵打开心结 上帝为什么允许苦难发生 学会原谅杀害女儿的凶手 善恶有报信任生命

6.7 传记宗教 很阳光的心理实验 三个自称基督的精神病人 神性与人性的相互治愈 充满人性关怀和光辉 只有内心深受过创痛的人才能谅解互助 为心理学过去的错误忏悔 小恶魔出神入化

2018.

6.0 英 史诗级的圣徒电影 妓女身份洗白 摄影冷冽配乐清扬 基于女性直觉的宗教感 是我们抛弃了上帝 救世主希望你们改造自己 只有世人改变世界才会改变

2020.

6.5 爱情音乐青春真实改 痛苦不会摧毁信仰而是使信仰更完美 我们被痛苦撕扯碎后被爱重新拼合 爱里没有惧怕爱即完全 信仰不会拯救疾病和死亡只能教生者如何勇敢

 5 ) 可你打算怎么死呢,纳尔齐斯,你没有母亲

首先想说,黑塞的《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超级适合改编为电影!

之前甚至想过,自己动手改编这部小说。

终于,德国电影发现了这个秘密!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从小说来看,一个活在天堂,一个弥留人世。 故事极好,结局直击人心,被看穿了。

忘不了结尾那段话:

“可你打算怎样死呢,纳尔齐斯,你没有母亲? 人没有母亲就不能爱,没有母亲也不能死啊。”

小说先入为主,电影再怎么改编,也不如黑塞的笔来得精彩。

说实话,电影改编得中规中矩。剪辑与故事性算流畅,但缺少共情的点,小说的情感更为细腻。

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我的同伴有说,一个像日神,一个像酒神。我不知道,黑塞在写这部小说时,有无受宗教和哲学的影响。以我来看,他们更像是一个少年成长过程的两个阶段,或者说,是人的极端两面。

人之所以为人,注定在情与理之间摇摆不定。

人,时而炙热,时而冷稳,时而感性,时而理智。

情至深,则飘摇浪荡;理至深,则禁欲沉稳。

普通人,诸如我,既无毅力,如纳尔齐斯般坚韧笃定地追求唯一信念;亦无勇气,如歌尔德蒙狂热冒险,尝遍世界的盐。

普通人,如浮萍摇摆,浮沉海上,无法上岸,哪边都去不了。

我佩服黑塞,即便处迟暮,少年滋味也能写得细腻,写得动情。

看电影时,又重温着小说,疑惑,为何两个人生观、价值观截然不同的人,能成为最好的朋友?

后来懂了,黑塞不都告诉我们了吗?

他们能成为朋友,就是因为,你是你,我是我,我不要求你成为我,你也不要求我成为你。当我试图改变你,或说服你的时候,我们友谊的宇宙就会出现裂痕。

这就是歌尔德蒙重复的,

因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希望你永远快乐,仅此而已。

 6 ) 纳尔骑士与格尔蒙德

黑塞一定是我的灵魂家族,有了你我就还能相信灵魂整合的那一天,相信那丰盛的完美,相信我的纳尔齐斯会遇见我的歌尔德蒙//我的黑塞居然也有被拍成电视剧的一天,天啊。。。兴奋又不敢想象怎样才能表现出黑塞那诗一般的精神追求 没看过原著的情况下来看了这部电影,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之间那种soulmate的感觉处理得挺惊艳,既呈现出了两个人相互互补的极端人格,也并非是简单的二元对立,理性思辨和浪漫主义都有了。 电影的古典主义色彩是另一个惊艳点,人物的情欲、痛苦、挣扎等等细节都很有中世纪油画的代入感。 这周原著安排~

 短评

孩子长得太帅了,走哪都被扑倒..

7分钟前
  • 费纸姬
  • 还行

黑塞的原著委实很难被影像化,大量深沉的思辨与内心无穷的自我追问辩驳,若代之以密集台词交锋,对观众而言势必冗余无味。电影在保留原著整体故事轮廓的同时,以更显性外化、更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情节的曲折与悲欢的跌宕,演绎方式也偏于现代化,辅之以契合原著中具有怀乡气息的美丽田园风光与若有若无的同性暧昧情愫,较好糅合了还原原著精神与观赏可看性的诉求。明确时间线,对原著部分细节有过整合与更改,结尾改编是最大败笔。

1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歌尔德蒙的一生实在太精彩了,以至于没人能理解纳尔齐斯。

12分钟前
  • 石墙
  • 还行

Julia为Goldmund画的圣母怜子倒是挺符合电影主旨,但是黑塞想表达的绝对不止于此。电影比原著还要gay,可惜无法表现出Narziss和Goldmund之间日月相对海陆两隔互相吸引却渐行渐远的羁绊。

16分钟前
  • pluszero
  • 推荐

终于等到了。也许是因为受到疫情影响,放映厅的观众寥寥无几,刚好让我可以没有任何顾忌地沉浸。肯定会有吹毛求疵的人或者从专业角度出发的影评人对电影的节奏或者情节的处理指指点点。但这并不妨碍我被打动。欣赏这件事本就有主观客观之分。不能说两位主演的表现有多么亮眼,但能够让人相信纳尔其斯与歌尔德蒙真的就是那样地存在过已经足够。为了不让影迷冒新冠的险,Sabin取消了原定3月13日在哈根市的见面会。电视采访中他表示,虽然影片受到疫情冲击,整个剧组两年的努力如此惨淡让他心里流血,但他更担心的是那些受疫情影响的自由职业演员们。他对我说,能够在电影院中欣赏到总部电影,我还是幸运的。语气中的无奈……不知道该怎样安慰才好。

21分钟前
  • 楼少
  • 推荐

和原著完全不对味儿

26分钟前
  • Maple·C
  • 还行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31分钟前
  • 劲歌王子小猫咪
  • 很差

“我走遍世界每个角落,经历过许多善恶,看过恐怖与死亡,见到许多美景,在人生的的愚人游戏和死之舞中,遗留下来长久不衰的只有一样东西,艺术品,它们化无常为永恒。”以为是大闷片,没想到意外的好看,削弱原作本身的哲学性,戏剧感也更浓。不过明明是受规训的艺术家血泪成长,却透着一股基味,重在歌尔德蒙,经历一半受难一半自省,与纳尔齐斯开始得潦草,结束也唐突,几段极具德国风情的民间群像和致幻场景不错。

35分钟前
  • 辣手玫瑰陆1萍
  • 推荐

“你酣睡在母亲的怀抱中,我清醒在沙漠里;你的梦中人是少女,我的梦中人是少男。”第一次读完8年后改编成电影,味儿不太正。

36分钟前
  • 负暄
  • 还行

以现代理念重新创作的官方精神平行宇宙,中古德国风俗展的几个段落让人很是喜欢,嗑药般朦胧梦幻的狂欢节与大瘟疫场面也深得黑塞老师精髓,就是不知为何让粉丝发出了“若不是中世纪就能好好相爱”的新时代同人感言

37分钟前
  • El Guaje
  • 推荐

一流小说往往只能改出三流电影。。。电影完全表现不出黑塞深邃的思想,变成个普通的故事了。

42分钟前
  • 拉赫玛尼诺妇
  • 较差

基本忠实于原著(虽然纳尔奇斯演员与原著带给我的想象不同,且原著中的哲理很难予以画面的诠释)。纳尔奇斯以皮鞭惩罚自身同性情欲的一幕让我想起《海》。与这一幕画面平行进行的歌尔德蒙与妓女交欢又让我想起《阿里格尔》。两位男主是两个人,也是人的两种矛盾与极限,两种不完整,至高的永恒与丰饶的生命,永远不可能同时抵达。 历经千回百转的歌尔德蒙最终死在了纳尔奇斯怀里。影像化改编有一种模糊了现实与梦幻界限的诗性之美。

46分钟前
  • 冉笛
  • 推荐

影20270:改变原作的时间线,成为了一个雕刻家成长的全新故事,还有耶罗尼米斯·博斯的油画嫁接,在雕刻初现那一刻,艺术来源于生活,甚至想到了乔凡尼·洛伦茨·贝尼尼的《圣德列萨祭坛》。不过电影终究有些流水。纳尔齐斯存在感太弱。

50分钟前
  • Timing
  • 还行

除了对两位演员外形没什么意见,也没啥亮点了,老修士纵火焚烧祭坛像并且行凶害人的情节出离了,即使以同人标准也觉得这样改编太过分了,高大上的纳尔齐斯比沦为歌尔德蒙背景板更糟糕的是,他的爱被狭隘成了禁忌之爱,欲爱不能从而饱受痛苦折磨……纳歌太同人化处理了而且是平庸的同人。

55分钟前
  • Favillae
  • 还行

纪念我久违六个月后重新踏入影院兼人生中第一次参加上影节!歌尔德蒙的悲歌与纳尔齐斯的圣歌,两个属于彼此的纯洁灵魂相互萦绕触动。音效震撼,景色旖旎,今年两度在大银幕看傻宾,小纳尔齐斯水灵帅气,Jannis Niewöhner哥哥贡献大量全裸胴体!!!中年扮相简直酷似湖南哥和维京风的Travis Fimmel!为什么这么多女人都喜欢歌尔德蒙?“青梅竹马”的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一开始便满露基情……“我爱你胜过爱我自己。”德国男演员三大宝:裸体扮基佬扮纳粹。看到黑死病横行,人们头戴鸟嘴防毒面具那段差点哭出来,太有临场感了。[四星半]

58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力荐

这剧情真是改得放飞自我,连时间线都飞了,飞得连原著里重逢的震撼都飞得烟消云散。编剧和导演楞是把一盘三鲜馅饺子变成了魔鬼辣椒馅饺子,全程辣得人喘不过气儿来……大家还是去看原著吧~

1小时前
  • 索南夏因
  • 还行

修道院内外形成巨大反差 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痛苦 我用一辈子在感受 用一刻来表达 但真相总是太残酷 我不是不爱你 我是没法爱 答应我 你要快乐 剩下的话语 我去和上帝说

1小时前
  • Jaldasun
  • 力荐

黑塞一定是我的灵魂家族,有了你我就还能相信灵魂整合的那一天,相信那丰盛的完美,相信我的纳尔齐斯会遇见我的歌尔德蒙//我的黑塞居然也有被拍成电视剧的一天,天啊。。。兴奋又不敢想象怎样才能表现出黑塞那诗一般的精神追求

1小时前
  • 漩式焰
  • 力荐

歌尔德蒙……让我今天告诉你吧,我是多么地爱你,你对于我一直有多么宝贵,由于你,我的生活变得多么丰富啊!这在你不会很有意义;你对爱情已司空见惯,已让许多女人宠爱和娇惯过。可对我却不同;我的一生缺乏爱,缺乏这最美好的东西。……要是我终究还是知道了什么是爱,那就得归功于你。你是所有人中唯一我能够爱的人。你无法衡量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沙漠中的甘泉,荒原里的花树。我的心没有枯萎,我的灵魂中还留下了一个可以为圣恩所到达的地方,这完完全全得感谢你。

1小时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Sabin党根本躲不过

1小时前
  • ONAR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