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HD

主演:伊夫·蒙当,艾琳·帕帕斯,让-路易·特兰蒂尼昂,弗朗索瓦·佩里埃,雅克·贝汉,查尔斯·登纳,皮埃尔·迪克斯,乔治·热雷,贝尔纳·弗雷松,马塞尔·博祖菲,朱利安·吉约马尔,玛加莉·诺埃尔,雷纳托·萨尔瓦托雷,Habib Reda,克洛蒂尔德·若阿诺,莫里斯·巴奎特,热拉尔·达里厄,让·布伊兹,让-皮埃尔·米盖尔,范都德,让·达斯特,居伊·迈雷斯,安德丽·坦茜,弗朗索瓦·肖梅特,José Artur,拉乌尔·库塔尔,Gabriel Jabbour,乔治·鲁基耶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阿尔及利亚语言:法语,俄语,英语年份:196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焦点新闻 剧照 NO.1焦点新闻 剧照 NO.2焦点新闻 剧照 NO.3焦点新闻 剧照 NO.4焦点新闻 剧照 NO.5焦点新闻 剧照 NO.6焦点新闻 剧照 NO.13焦点新闻 剧照 NO.14焦点新闻 剧照 NO.15焦点新闻 剧照 NO.16焦点新闻 剧照 NO.17焦点新闻 剧照 NO.18焦点新闻 剧照 NO.19焦点新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焦点新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讲述在军事政权创独裁体制的南欧某国(影射希腊),反对政府的在野党领袖Z先生在一次演讲中遭人暗杀,政府当局公布是意外车祸而死,对这理由不能置信的人们强烈要求查明真相。从Z先生的同事那儿打听到种种迹象的检察官决定抵抗政治压力追查到底,终于发现这是一宗有计划的政治谋杀,并牵扯出许多政界的大人物。可是后来牵涉这件命案的人不是被流放就是被处以徒刑或是被杀。加斯华凭借此片一举成名,并开启了政治黑幕片的新风暴。杀戮旅店塔科马消防队 第二季美好人生小鬼真难缠奇幻儿童武士兰士诺复仇木偶人神探马如龙 粤语少年骇客:全面进化第四季约翰的太空寻人启事宝尊上,你来抓我呀(下)月升之江惊奇的传闻 第二季被诅咒的哭声信任2016龙门飞甲 纪录片猎鹿人英语听说很好吃第二季利比里亚:寻宝之旅美国迦顿相棒剧场版川岛芳子(国语版)疯狂开斋节第一季黑夜继承者第一季莉琪的异想世界小人物,加油吧!外来媳妇本地郎7恶搞之家第五季我爸写了小黄书有钱男与贫穷女中国新说唱2020邪恶一代心跳火之谜临时男友爱在俱乐部返老还童我手中的歌手第一季时失2公里别碰我的梦逃出无名小镇:史酷比遇上胆小狗英雄海洋法语富兰克林冰下的鱼四大探长国语

 长篇影评

 1 ) Z

是部老片,看起来有隔膜感。(尽量不要看老片了)
配乐有些部分不能理解其美感,感觉怪怪的。
有些地方很好,音乐很美。

一部政%治黑幕片,但这种美好的结局,能否出现在现实?
不妥协的法官,追求真相的记者,热心的民众,我们没有。

我有生之年能看到国产的政223治黑幕片之类的东西吗?
我到底在一个什么样的体#%……制下?

影片的名字,倒是我第一次看见这样取名的,简洁明了,又耐人寻味,好。

怎么样的政%府是完美的,是好的?

 2 ) Z——精彩的政治讽刺剧

影片的后段,反对派代表之一逃脱一段惊心动魄的驱车追杀之后,向法官再度回述Z先生遇袭过程。三轮车飞驰而过,Z先生遭当头一棒,痛苦中被人群包围,最终抱头倒地的过程,以慢镜头清晰重现。
影片前二十分钟的情节还是让人比较难以投入的,逐个登场的政治人物未免有些脸谱化。然而,这部以命案审查为主线的政治讽刺剧,角色众多而形象鲜明,情节紧凑也细腻流畅。观影过程因此渐入佳境,观毕之后也有所回味。

Z先生及夫人。Z先生在影片前段即遭杀害,留给观众最深的印象,恐怕不是由广播从那破败的礼堂传出的,为广场上聚集的人群及隐藏的骚乱充当背景的政治演讲。对我来说,那应该是演讲前他遭袭之后走进礼堂小隔间的颓丧背影,还有宣布脑死亡后医生不止一次地说:“他的心还在跳动。”Z夫人憔悴却又紧忍悲伤的出现,似乎无意为这位无辜被害的政治家标榜什么。值得注意的是,两人的婚姻关系是有触礁暗示的。Z先生看到假发店女子而失神,Z夫人被丈夫同事温柔安慰时,闪回的片段像是欲言又止。当年轻记者拉开窗帘让Z夫人看到楼下高举亡夫相片的示威者后,随着女人的消失,影片也并未再出现这种跳接式的闪回情节。
法官。法官的扮演者是多年后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中再次扮演一位法官的Jean-Louis Trintignant,影片中他戴半墨色眼镜,面目冷酷,言行极端严谨。就是这样一个并不讨人喜欢的角色,支撑了影片的主线,逐步揭开事件真相。法官这个角色对于事件的观点,也体现了导演(也许是原著作者)的细腻和意图:当证人们口中履现“谋杀”一词时,他每每严肃纠正:“你指的是事故,现在还不能证明这是谋杀。”而当讯问司机时,却被一边的速记员怯怯地打断:“先生,您刚才说了谋杀,我想您指的是事故吧?”提出最终推断而遭前途威胁时的沉默和若有所思之后,是四度坚定说出“你被判一级谋杀”的犀利眼神。惊慌而困惑的将军小声问身边的律师:他是共产党?这么样对付我。得到的回答却是:不,他的父亲是个陆军上校。想来不免有点黑色幽默。
高官们。一张张唯恐天下大乱的嘴脸,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突出讽刺的效果。最可笑也最带劲的一幕来自四位高官近乎雷同的接受宣判的全过程:镜头从胸前五颜六色的勋章拍起,面对记者迅速鼠窜或是恼怒追打,面对法官依然趾高气扬不肯就范,在律师的说服下才忍气吞声听完指控,出门看见第一扇出口却怎么也打不开,碰壁后才知道另寻出路。
袭击者们。影片中的示威和袭击者来自一个叫做CROC的组织,记者在线人的驱车指点下进行秘密拍摄,将成员们一一“捕获”的一段拍摄可谓是流畅而精彩。影片对包括两位Z杀手在内的三名袭击者进行了饶有趣味的详述:一位事后以示威者自居幻想上报成名,听说被袭者身亡后又变得惶恐不安;一位因驾车技术一流获选,对受托机密却口无遮拦;一位接受指使企图胡搅过关,却不幸露出了马脚。
年轻记者。回想一下,真正贯穿影片始终的人物,似乎是那个理应置身事外的,留着小胡子的年轻记者。演讲之夜遭到军队袭击却并不放弃,旺盛的职业精神使其渐渐成为了调查过程中关键人物。而在影片的最后,也是他向观众报告了这一政治事件的结果和后续:涉案人员“意外”身亡或从轻判决,功亏一篑的反对党被军事政权夺权,法官被革职,几个代表身亡或被流放。而最后的讽刺是,一位女播音员接过话茬,宣告了记者本人因披露政府机要而被问罪的下场。

 3 ) Z·摘

“影片如果与事实、生者或死者有任何的雷同,并非巧合,而是故意。”

“片中部分人物姓名被更改,是为了保护其生活中的原型,也是为了保护这部电影”

在被媒体问及为何对政治题材电影情有独钟时,加夫拉斯有一句很著名的回答:“所有的电影都是政治电影。”“我们所创作的作品——无论是文学、电影,还是电视——都要面对千千万万的观众。我所说的‘政治’不是从权利的角度,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如科斯塔·加夫拉斯所言,他作品中展现的政治斗争残酷和政治迫害的无情,并不归咎于大时代悲剧——这些让人无可奈何的症结上,而是落在具体的个体上——作恶的终究是人本身。

我想到波酥的一句话:“如果文字不能记录真实的历史,那就让表演记录历史中真实的人性。电影里的历史我一无所知,可是人性却似曾相识。这是注定被湮没在娱乐至上的汪洋中的孤独声音。”

 4 ) 笔记(2022.1.22)

在这部非常成熟的作品中加夫华清晰地呈现出的理念,即用流行的、几乎美国的方式(得了奥斯卡奖)制作政治电影并且以此获得影响力(得了奥斯卡奖),令我感到特殊的振奋。虽然后面几乎很精致,电影开头一段仍然生硬而野兽派,如同一种近乎即兴、去掉洁癖、三倍速(指的不是表面节拍而是底下的和声进行)的早期戈达尔,这是C-G的惯常作风,与左派、同样注重细节趣味(想想墙上厚框的画像,照片上的反光)却强迫性一尘不染的阿兰·雷乃形成人们所能想象的最强烈对比。雷乃甚至也喜欢插入镜头;《穆里爱》有各种与C-G异曲同工但给人完全相反感受的插入画面:雷乃学术且(至少想要)意趣隽永,而加夫华想要一种美国式的紧张和动情,外加一抹布努埃尔(能够自信地进行《资产阶级审慎魅力》或《自由的幻影》那样场景切换——切换本身,我说的不是叙述的宏观组织——的人除了他也许只有洪常秀)的拙雅。故事写法越是美国——独立检察官看上去像终结者——就越需要在内容上变得反讽:cf. 罗伯特·奥特曼的手法。仍然,作者无法控制临近尾声时泛起的不当的喜剧性;他通过注入一个深重的欧洲结尾作为补偿。

B+

 5 ) 卑微而倔犟的活着

他是一头倔驴,心里盘算着一定要帮“警%察”把那些谋杀犯指认出来,说他不怕惹上麻烦,他姐则骂骂咧咧,怒气冲冲地奔进医院,劝阻,威胁,说你这是引火烧身,是在破坏整个家庭。男人躺在病床上,头上被人用棍棒敲打过,还敷着水头箍,脸上写满了较真,最后说出,“要是他们不打我,我可能还不去作证”。

类似的场景在贵妇失踪案中也有展现,火车上一位中年妇女莫名其妙地消失,所有她遇到的人,做过的事都被一下子抹杀,唯一一名对她的存在深信不疑的女人被诊断得了幻想症。两个在餐车上见过她的英国人为了不耽误回去看棒球比赛,撒谎从未见过什么中年妇女。一等座里谈情说爱的男女为了不至于被调查曝光,最终双双缄口。说到底是因为自己未必就那么干净,怕麻烦,怕被牵连,再或许是担心遭到报复。这种担心无可指责,一个生活得乐悠悠的人,若是因为爆出某件不得见人的内幕,甚至可能招致妻儿不测。老家邻村有户人家,去年冬天的某个凌晨睡得真酣,听见屋外枪声,她披衣出门一看,发现自家的狗躺在血泊中,然后路边出现两个彪形大汉,要将狗拖上车,她俯下身摸着狗,与其理论,说这狗是我家的。俩男人掏出猎枪,说你要是敢动它,下一个躺着的就是你。她只好眼睁睁看着狗被抬上面包车,喷着黑色的尾气,一溜烟地没了踪影。更可恨的是,第二天夜里她家喂牛的草垛子被人“故意”点着了,之所以是故意,是因为后来没烧,她便拾了点柴火,砍了些蒿草,堆在原来的草垛痕迹上,却再次难逃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冒起浓烟的命运。

年初在家里,我看着家里的两条大狗,跟家人叮嘱,要是听到类似的枪声或者自己即使看见狗被人抓了,也装作没看见,不要出门了。我知道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有人会鄙视我,动物保护的人会说这是对狗不负责任。我爱它们,可没办法时刻保护它们,这是我和我家人的无能,是狗找到这样的主人的悲哀。

我以前认为,人要不是逼不得已,大抵是不会做出伤天害理之事的,可我最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依然有那些通过不择手段,挖到第一桶金的人,衣食无忧了,生活富足了,还要继续不择手段?此时的逼不得已早已烟消云散了啊。又是什么在驾驭着肚皮日益隆起的人们,从贫穷中挣脱又骑到贫穷之人的头上?如《吉普赛之歌》里的青年,从小为人指使,在大街乞讨行骗,后来自己跳出来,便又成了缺胳膊少腿等人的雇主,继续着乞讨行骗的买卖。

前几天看了个帖子,里面说她的朋友有一天在超市里顺手拿了件价值十块钱左右的东西,被监控记录,带到保安室,保安对她朋友进行巨额罚款,他明明知道超市保安无权罚款,还是东挪西借,认栽认罚了。保安威胁,不认罚就带到公司,送到派出所,之后可能发生的事可想而知,工作没了,再被雇佣的可能性也没了,周围的人另眼相看了。于是花钱买教训,花钱解决麻烦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上佳选择。只是不得不让人遐想,事情难道只能这样吗?诚然牵羊不对在先,何以出现后面更为不义的“勒索”?何时人才敢在受到勒索时,直播110,而不至于遭到通知家人,朋友,弄得路人皆知,颜面尽失的厄运?对这种一时贪恋的惩罚是不是太重,而对那些动辄挪用上亿,建造形象工程的项目却拍手称好?后来我还听说,有些超市专门将一些东西摆放在显眼的位置,故意“愿者上钩”地叫人拿走,然后某些人勇猛地冒出,将作案现场逮个现行。不禁让人怀疑,在触手可及的桃李之下,又有多少人可以抵抗那种香味,而不伸手摘一两个的诱惑。

讽刺的是,上面那个声称要配合警×察抓到凶犯的人,根本没曾想到,幕后的凶犯正是他要配合的那帮人,这是1969年电影《焦点新闻》里的一个片段。像超市的防盗系统,一切都是精心设计,预谋良久的,监控的功能从预防,悄然一变,成了诱人耳目的直勾子。好比监狱的作用恰好是教坏一个好人如何犯罪一样。

但总有一些彪悍,值得当代后世敬仰之人,他们不为名利所诱,不为威胁所迫,敢于不计后果,勇往直前,好像电影中的法官,他不计前途,细细追查,一直查出将军那只黑手。可是,正义似乎昙花一现,美好也只是海市蜃楼,过不了多久,那些曾经的阴暗会再次袭来,而那些自以为伸张正义的人则在一场场“意外”中销声匿迹。人们对这些人的记忆,便只残留着诸如颠覆,煽动,等莫须有的滔天罪犯形象,然后不乏对他们的嘲笑,鄙视,甚至唾骂。就好比,老家人谈起邻村那家狗被偷事件的时候,说得最多的是,那户人家真傻,何必拿鸡蛋碰石头。

我自然不相信世人都愿意做缩头乌龟,只是人在挺起胸膛时无从知晓会面临何种被挤压的不测。这大概才是他们屏气收声,装聋作哑的原因。在一个因言获罪的体系下,少数人建造的庞大城堡面前,又有几人可以直言不讳,看得见围墙下的内里乾坤,行走得了堡里的陡峭石梯?如果说他们是始作俑者,是在利用你我的胆小怕事,对平凡安逸的追求,那么你我看似无辜的草民,却也难逃是有责的缩头乌龟。

双旗镇刀客里有这么一幕,少不更事的男孩无意中杀了强盗兄弟,村人害怕惹祸上身,一致要将男孩扭送给强盗大哥,所谓冤有头债有主,祸不因我高高挂起。而在男孩最终战战兢兢手起刀落,要了强盗头目的性命后,又有村人对男孩投谄献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面前,道德,法律,正义,等,大概也是如此,脆弱得只是犹如墙头那根基浅薄的小草吧。

 6 ) 位高权重的"好人"

  一部非常优秀的政治片.情节紧凑,扣人心弦.影片的音乐和镜头语言的运用也很值得称道,完美的烘托了影片中这种紧张得让人如坐针毡的气氛.
  再来谈谈影片中的那三位"坚持正义者",年轻记者:他揭露这场政治暗杀的目的本在于其作为新闻从业人员追求真相的职业本能,最后竟然因此挖出来这样一个惊天动地的政治黑幕,相信并不是他的本意,但不管此人目的如何,只要得出一个好的结果,此人也应该被称为"英雄".(就像那些捐钱可能只是为了"名"的富人,我们还是应该衷心感谢他们)
  那位被认为是"倔脾气"的工人:我们应该把他称为"纯粹的人",对他来说,说出事实的真相就是对的,不管他的人生可能因此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灾变.(顺便说一句,很高兴导演没有把他刻画成"高,大,全"形象,如果是我国导演,必将其刻画成"高,大,全"形象)
  检查官:事实上,直到影片后段,他说出"谋杀"这个字眼前,我绝没有相信过这个家伙会是个"好人",我只所以有这个想法基于两个原因,其一:此人形象实在太过冷面,你真的猜不出他在想什么.其二:真会有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好人"吗?(基于在看片之前就知道本影片改编于真实事件.)
  影片(事实)的最终结局虽然是悲剧性的,但在这个国家还曾有过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好人",我想,这个国家的人民还是比较幸运的.

 短评

“如有雷同,纯属故意”,1967年加夫拉斯在回希腊途中读到左翼议员兰布拉基斯暗杀始末的小说,旋即搬上银幕。以侦探片手法和半藏半露的叙述技巧还原历史事件,并对这部政治惊悚片做了喜剧改造(如记者采集嫌疑人、军事高官轮流被问询),又在大快人心的戏谑高潮后急转而下,揭露政治最无情黑暗的本质。

6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一桩事先张扬的政治谋杀案,难得的是没有开启全知视角,而是以半掩的方式带领观众一道还原真相。除了开政治惊悚片之先河外,最有意思的还是片尾字幕:新政府禁止人民展示字母Z。谁能想到如此荒诞的寓言半个世纪后居然应验了?再看片头的“如有雷同、纯属故意”堪称神来之笔啊…

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看到有人好奇《罗马》怎么同时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外语片?他们可能不知道1969年《焦点新闻》、1997年《美丽人生》、2001年《卧虎藏龙》、2012年《爱》也是同时提名,最后都只拿了最佳外语片!还有一部1971年的《大移民》在第44届奥斯卡提名最佳外语片,第45届奥斯卡提名最佳影片,但可惜最后都没拿奖!(Netflix被接纳,好莱坞“七大”诞生,加盟美国电影协会,奥斯卡提名创历史→http://news.mtime.com/2019/01/23/1588420.html:自己在朋友圈表态后,看到时光网这篇稿子里也提到了此事,不过编辑没提到《大移民》。)

1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像是一个流亡希腊人的班底制作,反映国内军事政变,音乐来自提奥多拉基斯,印象却不深。有理想化色彩,特别是看到后来一个文弱检察官让一帮警界大佬走投无路的桥段,不过,这就是宪法才能赋予的力量。结局是先扬后抑,流露出家国沦陷的愤懑。亮点是对群氓和黑手们的喜剧化处理。总体有冲击力,很直露。

12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拍政治电影,政治地拍电影。完全聚焦在事件上而非人物,更能突显出政治性的特点,强叙事戏剧化也是为了政治表达服务,并未陷入煽情之中。剪辑等技术层面是亮点,并不太认同这能和纪录片有什么值得对比的,尤其形式。

13分钟前
  • 本位
  • 推荐

抛却导演处理群戏和场面调度的变态级能力不谈,这片真正不朽的是它几乎百分百说出真相的勇气。故多加一分,致勇气。

16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政治电影开端,兼有纪实感和幽默感。但跟想象中还是有差距,感觉把调查过程拍得有点絮叨,锋利的影像表达只是昙花一现。加夫拉斯似乎偏爱闪回手法,但罗生门式的演绎不算新鲜。即便看不出对真实历史的影射,也能看到对真相的探寻,对正义的坚持,以及结尾众官员脱罪的黑暗现实,但感染力实在有所欠缺。

21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那销魂的变焦镜头和大场面呀。加夫拉斯的政治电影有情节剧化的成分,尤其煽情上面很有功力。不过影片显然处在所谓新左的立场上,但是检察官这个人物的超越立场很有趣(后来他成了希腊总统…)。结尾有悲情政治之嫌。此片最好的是剪辑。大奖:奥外(代表DZ|FR是侯麦的穆德),剪辑/戛纳评审团奖+影帝

26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8/10。加拉科夫将大量移动跟拍、主观镜头和心理蒙太奇的技巧相互渗透,以侦探片的模式突出了整个政治丑闻的悲哀。片中Z先生穿过反对派群众的时候,心跳声的放大和主观视点增加了危险气氛,先生遇刺后Z夫人由于渴望逃避现实,只愿意回忆往事的心理闪回穿插,精妙地把纪实风格和内心客体化的手法融为一体。对人物争论和政治运动的连续移动拍摄,带领观众体验着窥视正发生的一切的真实感,例如Z先生遇害后他的朋友在医院房间里持续争执,还有记者和Z夫人观望窗外的事件,即一车军警如何镇压要求捉拿真凶的示威者群众,迎合了观众的欣赏趣味。结构上设置了围绕车祸展开的罗生门叙事,大法官不断调查走访,再现了一幕幕口述的情景,将线索慢慢深化,结尾军人集团通过策划谋杀、干预法庭甚至政变来推翻原有判决和大选结果的血淋淋现实,敲响了民主危机的警钟。

28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峰峦叠嶂、层层推进的政治惊悚片,却裹以侦探悬疑的类型模式,大量密集信息输出+精妙灵活的调度和剪辑(闪回的快速剪辑,主观视角的紧张,变焦镜头的独到运用),简直无法喘息,在刻意戏谑式的欢闹映衬下(其节奏与叙事节奏相当吻合,且极具讽喻性),一场精心酝酿的惊天阴谋在暗处扬起变天风暴。以彼时希腊政局为错综复杂的背景,以真实暗杀事件打底,一众小人物与高层被串在同一艘渐沉的船上,黑幕的利益诉求总是相似的,良心的光亮程度却各有不同——总有蚍蜉撼树的少数孤胆者;结尾极为震撼,以文字蒙太奇的方式印证着希腊语“Z”的含义——他的生命仍在继续,理想的光不灭,即使消失的名单在继续(播报者的接力暗示着传承)。

3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节奏和音乐都很抓人,最后的悲壮结尾有点刻意了,但整体还是相当出色的剧情片,左派和平主义者与“基督教保皇党”的冲突有跨越时代的意义。检察官“污蔑”凶手是社会主义者的计谋,凶手的同性恋倾向,发布新闻与冲进病房质问的无缝剪辑,都很有味道。街头大乱斗拍得有真实感。Z大概表示Zoe吧?

31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资料馆180426# 新浪潮前后的法国电影无疑是世界影史中里程碑式的存在。Z打开了政治电影的眼界,以独特诙谐的基调让观众全然沉浸其中。配乐和剪辑十分带感,插叙丝毫不拖泥带水。前面那段集会群戏够激烈,结局的政治真相也是大快人心。导演说演员都是无薪出演,年轻的路易爷爷也那么美好啊…

36分钟前
  • 少年悖论
  • 推荐

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外语片,政治黑幕片发端,影射希腊独裁政府。渐入佳境高潮迭起,女人接过最后一句“因泄露官方文件判刑三年”震慑人心。变焦,闪回,配乐剪辑亦赞,兼具侦探、惊险、闹剧之风。雅克贝汉担任制片人

3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科斯塔·加夫拉斯成名作,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剪辑、戛纳评审团奖与影帝。1.开创政治电影之先河,直接改编自希腊政治事件,批判1967年政变上台的军事独裁政权。2.融合纪实与虚构,将侦探片、警匪片与政论、律政片共冶一炉,全程张力十足,激动人心。3.飞扬的变焦推镜与精妙的剪辑,假反打偷换时空与快速闪回后为[美国往事]等片借鉴。4.结尾的新闻播报层峦叠嶂,凸显出权力集团的隐天蔽日,黑暗而残酷,无人可幸免,是为历史的逻辑。5.本片如有雷同,纯属故意为之。6.伊夫·蒙当、让-路易·特兰蒂尼昂和雅克·贝汉等法国影星齐聚,演得精彩。7.导演原是希腊人,与安哲罗普洛斯一样饱经政治沧桑,而本片亦似乎预示了安哲最初的几部政治历史性极强的作品。(9.0/10)

4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本片讲述在军事政权创独裁体制的南欧某国(影射希腊),反对政府的在野党领袖Z先生在一次演讲中遭人暗杀,政府当局公布是意外车祸而死,对这理由不能置信的人们强烈要求查明真相。

44分钟前
  • Vini_Kazma
  • 较差

结局其实还能更好,可以上升为秩序与真相的冲突,但鉴于影片拍摄的时代背景,这种讽刺寓言式的处理方式也能够理解。摄影剪辑和几场大场面戏份都很精彩,告诉观众50%真相之后再来揭晓另外50%的叙事方式也挺有趣。

4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比这部政治惊悚片更酷的是听科斯塔加夫拉斯云淡风轻地讲五月风暴,讲和新浪潮那帮子人的故事,讲当年怎么和戛纳分庭抗礼,讲如何面对美国邀约的诱惑,讲他自己对电影的态度和看法。这大概是我听过最有意思的映后谈了,向老爷子致敬。

52分钟前
  • 深邃
  • 力荐

以前看过的政治电影通常都会用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去遮遮掩掩,装模作样;唯有Z是如此地坦蛋蛋,如此地赤果果;当然,看在TC子民的眼里,顶多是笑而不语了

54分钟前
  • 彩虹几度
  • 推荐

【A+】好到失语。毫无疑问的影史最佳政治片,又是一个开始即巅峰的类型。除了结尾过快,几乎一切都是完美无缺的:导演的掌控力简直可怕,视听语言炉火纯青,多次由特写变全景的复杂镜头调度可见一斑。以极快的剪辑节奏与欢快配乐包装一个政治故事,找到极佳平衡点完成融合;多次巧妙的剪辑点设计高效的压缩时空,使全片一直保持一种快节奏爽感,对于政治片几乎是一反常态,却仍然达到了严肃讽刺效果。人物群像也是相当成功的,在一窝黑的情况下没有过于注重“性格”的塑造,而是多次利用闪回完成一种情绪的传递,使得人物立体。高级的有点过于超前了,实在难以想象。而且内容现在也很应景了,这应该就是现在某处的常态吧。

59分钟前
  • 法式曌影
  • 力荐

叙事形式可资一谈,导演掌控结构调度什么的也还算严谨,但浅显的情节作为政治电影的内容来说太儿戏了一些

1小时前
  • 东遇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