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与雪

HD中字

主演:劳伦斯·菲什伯恩,让娜·莫罗,Enrique Rocha,渡边谦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尘与雪 剧照 NO.1尘与雪 剧照 NO.2尘与雪 剧照 NO.3尘与雪 剧照 NO.4尘与雪 剧照 NO.5尘与雪 剧照 NO.6尘与雪 剧照 NO.13尘与雪 剧照 NO.14尘与雪 剧照 NO.15尘与雪 剧照 NO.16尘与雪 剧照 NO.17尘与雪 剧照 NO.18尘与雪 剧照 NO.19尘与雪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尘与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尘与雪》是一部美得足以令人窒息的纪录片,它是一部活动的摄影集,每一帧单独抽出来都可以成为令人驻足观赏并流连忘返的摄影精品。影片始动于1999年,加拿大籍摄影师格利高里·考伯特(Gregory Colbert)的作品受到许多收藏家的青睐。在此之后,他的足迹更延伸到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汤加等国家。在那里,人与大象、鲸鱼、花豹、老鹰、、山猫等野生动物毫不违和地出现在同一画面中。他们彼此依靠,和谐共存,言语在绝美的画面前失去了用途,每次呼吸都成就了灵魂对生命的膜拜。  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是一次对自然的无上赞颂。无法告白质量效应神探伽利略第二季死后余生泳池情杀案猪猪侠之勇闯巨人岛火遮眼外出就餐5:开放性周末奥斯威辛的刺青师超感神探第六季驱魔人:信徒订阅女友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海上钢琴师尽善尽美英语远古外星人第三季花月杀手情债危险方法最高安全跨越栅栏泰版我可能不会爱你十万火急(普通话版)重回长江的麋鹿傲骨之战第六季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国语版)美国犯罪故事第一季近在咫尺盗版猫候鸟1994法国大革命之谜茅山叔叔过界灼热的马鞍跃影江湖之森罗万象猛龙特警之天罗地网张震讲故事反击 第五季最危险游戏 第二季理发师2006宾果:晨光之王青花苦恋

 长篇影评

 1 ) 尘与雪

一个是寂静无边的雨林,一个是悄然无息的沙漠,各自有各自的寂静,各自有各自的归途。

初看尘与雪,一度以为自己找错了,潜意识觉得是描写自然美景,开幕却只看到两个僧人在寂静中乘舟穿过大象群,他们靠在一起的姿态,像是一种放逐,更加是一种追逐,廖远的钟声传来,大象徐徐地站起,水波徐徐地打开,有水滴声像是落雨,有讲述声像是诵经,无端地全身都静下来,好像一年四季的光阴都是慢的走,在生命中,我们都是一帧一帧地活。

然后我们就一跃入深海,在海平面以下起舞,比语言文字更加温柔的表达,就是人类本身,与儒艮共舞,是美与想象的融合,一望无边发黄的水色里,以最质朴的打扮,演绎最质朴的情怀,那是回溯本身,从水里来的历史,从海里演化而来的根源,我想到了沙漠也有这样的舞蹈,与老鹰共舞,在极度地干燥中,衣袖轻扬,老鹰扑面而来。或是一个人的独舞,在无人的沙漠台阶上,一个人静静地旋转,裙袂轻狂,舞出了风的姿态。或是与豹共舞,一点点嗅着死亡与生存的宁静。

我们从水里来,走向沙漠,我们从静里来,走向舞动,我们从孤独来,走向自然。自然才是最终一切欢笑一切沉默的归宿。所以人与万物无所谓高低,万物追求生存,人类追求体验。无贵贱,无优劣。

万物的共融,是这个世界最初的面貌,水与热,生与死,都相依相存,可以站立在大象的身躯上,也可以跟豹依偎在一起。可以有年轻的相貌曼妙的体格,也可以有老去的容貌和曲折的沟壑,我在年迈的脸庞中看到棕色的日子拖着疲惫的脚步曾一步步走过,老人是时间的年轮。

在影片的最后是仰视海平面,无数的尘埃来自沙漠来自雨林,从光圈里跌落,由少到多,纷纷扬扬,雪从来都是水汽附着于尘埃,海面也会下雪。下雪的时候水下一片嘈杂,水上一派宁静。

我们对自然当是敬畏,我们对寂静当是慰藉。在生命舞动的高潮欢乐中,它说,

Feather to fire

fire to blood

blood to bone

bone to marrow

marrow to ashes

ashes to snow

Ashes to snow.

 2 ) 是电影或者也是诗——旁白

此刻,若你到我面前
分成时
时成日
而你的一日,成一生


致象之公主:
我是在整整一年之前离去
那一天,我收到了一封信
它把我唤回到
我生命里开始有象的地方
请原谅我
这一年来让我们之间只有沉默
这封信打破沉默
它将是第一封
我给你的三百六十五封信的第一封
一封信,为一个沉默的日子
在这些信里
我将最是我自己
它们是我的地图
描绘飞鸟的徙途
它们是我所知道的
通往“真”的全部

你将会记住每样东西
所有的,都一如从前
在时间的源头
天空满是飞翔的大象
每个夜晚
它们都休憩在
天空中相同的地方
做梦,一只眼睛
却睁开着
当你凝视夜幕上的群星
你正望进,那些不眨的眼睛
它们是象的
是那些开一目而眠的象的
是那些如此以守护我们的
大象的

自我的屋子被焚尽
我把月亮,看得更清
我看见了我内心
所有坍塌的伊甸园
那些伊甸园
曾就握在我手里,终却失去

我看见那些我没有信守的承诺
我没有抚慰的痛苦
我没有弥补的伤疡
我没有放任的泪水

我看见那些我没有哀悼的死亡
我没有回应的祈祷
我没有打开的门
我没有关闭的门
还有,我离弃的爱人
和没有实现的梦想

我看见了全部那些我没有接受的呈请
我看见了全部那些我希望收到
却始终未来的信
我看见了全部那些本可以的
却再也没有实现的

举起鼻子的象
是发往群星的信
跃出水面的鲸
是寄自海底的信
而这些图景
是写给我梦想的信
这些信
是我,给你的信

我的心仿如一座老屋
窗户已多年没有开启

可现在我听见窗户打开了
我记起
鹤群在喜玛拉雅的消雪上漂游
在海牛的尾鳍上休憩
我记起
有须海豹的歌唱
斑马的啸嘶
沙砾的喀哒声
狞獾的耳朵
象的倾摇
鲸的翔跃
和羚羊的剪影

我记起猫鼬脚趾上的卷毛
恒河的流淌
尼罗河上的船航
(??)上升的脚步

我记起在哈特茜普苏德女王神殿回廊上的徘徊
和很多女人的脸
无际的大海和绵延千里的河流
我记起父亲变成孩子...
还有那些味道...
我记起...
桃子发出的铃响...
我记起,所有
可我却不记得
我曾经,离去过

记住你的梦想

记住你的梦想

记住你的梦想

记住


我注视那些草原象越久
倾听那些草原象越久
我就变得越可汇纳
它们提醒我
我是谁
愿这些守护者听到我的祈望
我想要和大自然里所有的管弦乐家合作
我要通过大象的眼睛去看
我想加入这无须舞步的舞蹈
我想要成为
这个舞蹈


我不能告诉你
你是在更接近,还是在更远离
我渴望那看着你脸的时候
所获得的宁静
也许现在,若你的脸能重新浮现
我会更容易地复得
那张我以为已经失去了的
我自己的脸

羽成焰
焰成血
血成骨
骨成髓
髓成灰
灰成雪

羽成焰
焰成血
血成骨
骨成髓
髓成灰
灰成雪

羽成焰
焰成血
血成骨
骨成髓
髓成灰
灰成雪


羽成焰
焰成血
血成骨
骨成髓
髓成灰
灰成雪

羽成焰
焰成血
血成骨
骨成髓
髓成灰
灰成雪

羽成焰
焰成血
血成骨
骨成髓
髓成灰
灰成雪

鲸不歌唱是因为它们有一个答案;
它们歌唱是因为他们有一首歌。
重要的,不是记载在纸上的;
重要的,是书写在心里的。
所以,烧了这些信吧
把它们的灰撒到雪上
在河边
当春天来临,冰雪消融
河水漫溢
攀上河岸
这时再用闭上的眼睛
重读我的信
让那些话语和图景
如浪花般洗刷你的身体
当你的双手罩着你的耳朵
再重读我的信
倾听伊甸园的歌声...
一页,接着一页,再接着一页
沿鸟的徙途
飞翔

飞翔

飞翔

飞翔...

 3 ) 生命是一场华美的演出


看尽了世态炎凉,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长满了虱。这话没错,人类永无休止的物欲,就是钉在你后背上的吸血虫。

看完《尘与雪》,你会忽然感到,抛却一切凡尘杂念,生命由此空灵而洁净。在这个星球上,再也找不出一样如此完美无瑕的事物,可以与长天共舞,与水流缠绵,迎风舒展,尘归雪湮,像一场密谋已久又浑然天成的华美表演。

从未能想象到会有如此富有诗意的镜头语言,密集得近乎奢侈,不间断地轰击你的视线。每一帧画面截取下来,都是一幅令摄影人激动到战栗的视觉影像。因为你无法相信,以下匪夷所思的视角,就这样轻易坦呈在你面前————安睡在神性的印度象怀中的孩童,与灵动的苍鹰旋舞的女子,沙之尽头与豹共眠的非洲土著,大海深处与抹香鲸翩翩起舞的男子。

这些这个星球上的最美丽的生灵,和谐共对,相存相偎,就像从未分开,就像从未互相伤害。就像回到最初,回到创世纪的那一刻,天地初开,万物方醒,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这部影片可以称之为心灵鸡汤,它适合给所有人疗伤。如果你心中充满暴戾,它就是一首安魂曲,让你的灵魂安于潮湿之地。如果你正充满悲伤,它就是一曲欢乐颂,给你的未来点燃一丛希望的光芒。

影片的配乐也非常出色,原生态的吟唱之声彷如天籁,直刺心灵。喜欢newage音乐的不可错过。



最后贴上影片最后的一段独白,很喜欢,有叶芝的风格。

“重要的不是写在纸上的字,而是刻在心灵上的镌刻。

烧掉这些信吧,将灰烬撒在雪中。

在河岸上,当春天来临,冰雪消融,

河水溢满,回到岸边。

闭上你的眼睛,重读我的来信,

让语言和美景像海浪般抚慰你的身体。

重读我的来信,用双手蒙住你的耳朵,

静听天堂的歌声。

一页,一页,又一页。

像鸟儿一样翱翔。”

 4 ) 他创造了一个了无生趣的梦想世界

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体验一个陌生人心中的梦想世界,我觉得不算是浪费时间,因为他还算真诚。可是他的梦想抹杀了人性,深邃到无物。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那个镜头外的人,对啦,就是那个站在手拿大声公的翻译身边的外国人,他指着大象对象奴说,让它们躺下。他对孩子说,躺在水里,闭眼。他对所有人说,不许笑,不许有表情。
即使是最大智慧的神灵,也存在喜怒哀乐诸多相。可是在他的梦想里,所有的人都挂着一张空洞的脸。本应最无匠气的孩子,在近景中闭上了眼;本是最乐观随性的佛教徒,也成了泥塑木雕,我记忆中的和尚真的不是这样的。幸好,后半部分,舞蹈的女人有了灵气。可是怎么看怎么觉得那中间投射了作者私人的性幻想。看到鬣狗对女人的眼神了么?那是最鲜活的一刻,贪婪、食欲、胆怯、占有。
鬣狗是片中出现过的动物中不受人类控制的生物之一,另一个是鲸鱼。那不是一条被驯养的鲸鱼,幸好幸好。
他是摄影师,所以他习惯了摆拍。他的作品很美丽,但我追求的不在那里面,而在孩子们不需经过预演的微笑里。

 5 ) 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

将这部作品若如果简单地划归到纪录片的范畴之内,显然不够恰当。众所周知,纪录片的核心是真实。就拿被无数人奉为经典的《北方的纳努克》来说,也并非是纪录片中的完美者,其戏剧性也是被诸多影评人所诟病的地处。在这部“纪录片”当中,我们甚至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剧中人物的表演迹象,这必然是导演刻意而为之的结果。
 这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的纪录片。同样在纪录片中也有许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典型,譬如《英和白》,《微观世界》,《迁徙的鸟》以及《最后的山神》,无不都是在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但这部和其他同类纪录片不同之处是在于映像风格。导演格里高利·考伯特是一位专业的摄影师,所以这部当中的每一个镜头都有一种画的质感,使得整部影片在看下来之后,更像是一卷流动的画册,隽永而极富诗意画感。
 通过考伯特的影像,极易使人联想到老庄的和谐观念。所谓之“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即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同本同宗式的融合谐律。人只要做到顺其自然本性,就能做到“有人之形,无人之情”,达到这一境界的人是无条件地与自然融合为一体,是为“至人”。影片恰好契合了老庄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境界,同样都是在追求一种道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尘与雪》当中,展现了生与死的两个对立面。影片的开始,是一种宁静致远的祥和,如死的安谧。到至影片的末尾段落,一男一女在河水身处舞蹈式的演绎动物的交媾,即为生的隐喻。
 导演注重的另外一点还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上面,从而可以将此看做是对于大自然最虔诚的礼赞。对导演来说,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他本人的观察,同时也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王国,人类在其中与各种动物,比如大象、鲸鱼、海牛、猎鹰、朱鹭和仙鹤,共同生活,互相交流,和谐共处。
 像影片中化为诗句的台词一样: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世界本源是起落有致,且尘归尘,土归土的定律,这才是宇宙和谐的公理。

 6 ) 《尘与雪》--美是残酷的痛

无限的接近,也是无限的失去--正如拥抱,那么的近,却看不见彼此的脸。
我恐惧美丽,尽管我向往。就像我喜欢着繁华,而于繁华中又总是止不住内心的荒凉,那些狂欢,在彼此陶醉的满足表情中我总是看到无尽的寂寞,我在寂寞中惶恐不安,因为我知道我必然要面对无穷的孤独--在一切华美消逝的背后。
《尘与雪》是华丽的,每一个镜头乃至每一个动作;《尘与雪》又是荒凉的,因为你不自觉会从中看到无穷的悲伤,那些仿若来自亘古的映像,那些悲怆而苍凉的音乐,无时不扯动着你的神经,让你不自觉的回忆,在一种无法释怀的情绪中想起生命、想起曾经、想起惦恋、想起你所爱的所恨的。美丽,也支离破碎。
它是一首赞歌,它是一首长诗。
它在假设,假设一切生命之于这个世界的平和以及平等。传说上帝的眼中满是火焰,所以上帝总是可以看到被吞噬的痛苦,但是当你看到花豹与人的相偎的景像以及鲨鱼与人共舞的美姿,你就难免不怀疑上帝眼中的真--是的,这是一个圈套,是堕入劫难与罪恶的始。
我们容易迷于这个世界的表象,以为爱了,就不会有恨;以为喜了,就不会有悲;以为笑了,就不会哭泣;以为彼此拥有,即是永远不会失去。而我们总是忘记开始即是结束,恰如这镜头中的美。
开始即是我的结束。
不要相信美,因为美是残酷的痛;不要亲近美,因为美是灼热的伤;不要相信誓言,因为没有永远;不要拥抱,因为看不见彼此的脸;不要爱,它是恨的根源;不要回忆,它只是曾经。
当下,向当下投降。
Ever since my house burnt down,I see the moon more clearly.I gazed upon all the Edens that have fallen in me.I saw Edens that I had held in my hands,but let go.I saw promises I did not keep,Pains I did not sooth.Wounds I did not heal,Tears I did not shed,I saw deaths I did not mourn,Prayers I did not answer,Doors I did not open,Doors I did not close,Lovers I left behind,And dreams I did not live,I saw all that was offered to me,that I could not accept,I saw the letters I wished for,but never received,I saw all that could have been,but never will be!
《尘与雪》只是一个相,为这个荒芜的世界所展示的一个假设的美好,我见,我感,亦过眼云烟。
于是刹那间,我明白了我的不爱,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我总爱从荒芜中找寻希望,因为我能从中看到了真。

 短评

镜头超美,但是过多过慢的人与动物之间的交流与节奏,作用达到极点又反弹回来,有一点点过火。

5分钟前
  • 奇爱小姐
  • 推荐

人与自然完美的融合了,从不完全归纳法说,这是又一次明证!但是真理是不认可不完全归纳法的!可证伪,而不可证实!这片子拍的是很用心,付出很多了。和豺狗在一起,居然也相安无事,这说明豺狗比人要善良得多。20110125,01:10.

8分钟前
  • 查无此人
  • 推荐

feather to fire, fire to blood, blood to bone, bone to marrow, marrow to ashes, ashes to sand .

13分钟前
  • 午夜疯铃
  • 力荐

画面感极其震憾..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

15分钟前
  • Carla
  • 力荐

和天空之城配乐版的对比

19分钟前
  • fiorile鱼
  • 力荐

我匍匐在你身上,你埋葬在水中。这一切庄重且优雅。我想起一切,但我想不起所有我失去了的。feather to fire, fire to blood, blood to bone, bone to marrow, marrow to ashes, ashes to snow。

23分钟前
  • RaRa
  • 力荐

用纪录堂经典的“当纪录片睡起来是香的”的标准来评判,这部片子很好睡。

26分钟前
  • 张恩勾
  • 还行

Elephants with raised trunk are letters to the stars, breaching whales are letters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ea. Feathers to fire, fire to blood, blood to bone, bone to marrow, marrow to ashes, ahses to snow.

29分钟前
  • Tiff
  • 力荐

我推薦的是那該死的唯美,和劇情無關= =|||。以前看過一些劇照也有聽里面宗教性質的BGM,但是當時就覺得不適合,就沒找來看。這次不是導師坐在前邊,我是不會看下去的。太寒了,13°,大家出來都覺得飄身上的不是雨滴是雪花!一個多小時看截圖也一樣...討厭里面泡在水里跳舞的片段,光上半身哪里有韻律精髓,搞的晚上做惡夢一直在跳舞OTL。很悶騷的片子,很多人說連名字也不懂= =|||

34分钟前
  • narcissus
  • 推荐

这部一个小时的意象与诗的片子,喜欢可能极度喜欢,不喜欢则会去琢磨究竟摄影、帕拉杰诺夫式电影和一般纪录片之间的区别究竟是什么。我不敢相信这样一部片子所能获得的评价居然超过《石榴的颜色》。诚然诗的意境在,画面也极美,但却不愿意看到这些东西混合起来做这种如同慢镜广告一般的尝试,刻意空洞

39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每张静格画面都美轮美奂,只是说,和普通的纪录片又概念差很多

42分钟前
  • 叉叉小箭猪
  • 推荐

"Whales do not sing because they have an answer; they sing because they have a song." And this is but a mere song. 倒是有些老塔的感觉。慢镜流体巨物そら沙漠噪点抽帧手持以及海洋。确是少了些内核。相比天地玄黄;可能是没有宗教之美。要知道宗教不光是寻求answer,也是在sing。一种典型。类似《风的第一次呼吸》。不过没有那强。只是真的优美。乳房。那个天空中的鲸鱼……呦,诗是真不错的。这英语……是从没面对面听过。对我来说已经证明了英语可以像汉语一般美。所以对汉语的眷恋似乎确是出于巧合。不过也不确切。继续吧。【羽入火 火入血 血入骨 骨入髓 髓入灰 灰如雪】

47分钟前
  • NVHZ
  • 推荐

格利高里·考伯特的 又好看 又好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iT0uqHKQyM/

52分钟前
  • 三生
  • 推荐

富有哲学美感的一部片子。生命,自然,轮回。feather to fire, fire to blood, blood to bones, bones to marrow, marrow to ashes, ashes to snow.

57分钟前
  • 啄。
  • 力荐

feather to fire, fire to blood, blood to bone, bone to marrow, marrow to ashes, ashes to snow ;移动的诗

60分钟前
  • 无量河
  • 力荐

I gazed upon all the Edens that have fallen in me,I saw Edens that I had held in my hands,but let go.I saw promises I did not keep,Pains I did not sooth,Tears I did not shed...And dreams I did not live.I saw deaths I did not mourn

1小时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水天相连,大象游泳。姑娘起舞,和尚行船;黄沙漫漫,猎豹逡巡。大海汪洋,鲸鱼唱歌。这不是电影,是梦幻。

1小时前
  • 芦哲峰
  • 力荐

原來不是PS力作啊,每個畫面都可以單獨截出來,很美。不過話說如果詩的內容連貫一點就更好了~(* ̄▽ ̄)y

1小时前
  • 明日冰雪封山
  • 推荐

神叹,绝美,惊憾!“大自然有着一种轮回般的诗意”。刚开始也非常怀疑真实性,一旦了解Gregory Colbert……。保护环境,保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待吾。那些亲切的存在。t25a885f87 字幕 t2eb6b04ab 或 f35ac96069

1小时前
  • 紫领 爱
  • 力荐

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

1小时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