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规则

HD中字

主演:安德鲁斯·威尔森,亨里克·伦德斯特伦,古斯塔·斯卡斯加德,琳达·齐利亚克斯,加斯帕·赛伦,菲利普·伯格,Fredrik af Trampe,Richard Danielsson,Martin Svane,Rustan Blomqvist,Peter Eggers,Per Westergren,Henrik Linnros,Theodor Hoffsten,Sanna Mari Patjas,约翰·拉比斯,玛丽·理查德森,马格努斯·罗斯曼,乌尔夫·弗里贝格,Mats Bergman,伦纳特·胡尔斯特罗姆,凯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校园规则 剧照 NO.1校园规则 剧照 NO.2校园规则 剧照 NO.3校园规则 剧照 NO.4校园规则 剧照 NO.5校园规则 剧照 NO.6校园规则 剧照 NO.13校园规则 剧照 NO.14校园规则 剧照 NO.15校园规则 剧照 NO.16校园规则 剧照 NO.17校园规则 剧照 NO.18校园规则 剧照 NO.19校园规则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校园规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艾里克(安德鲁斯·威尔森 Andreas Wilson 饰)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头痛的不良少年,逃学翘课打架生事,哪个都少不了他的一份。究其原因,还要归结到父亲的家庭暴力上去。在被公力学校开除后,爱子心切的母亲不得不将艾里克送入了斯特加伯格私立寄宿学校,可当艾里克来到这里后才发现,曾经满心欢喜的以为终于逃脱了家庭掌控的自己不过是从一个监狱被转移到了另一个监狱罢了,高年级的学生们称霸着校园,就连老师们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没过多久,艾里克就和室友皮埃尔(亨里克·伦德斯多姆 Henrik Lundström 饰)成为了朋友,皮埃尔温和的性格渐渐改变了艾里克,他发誓要安安分分的念书,直到毕业。可惜天不遂人愿,初来乍到的艾里克很快就成为了校园混混们的欺负对象,在忍辱负重和全力反抗之间,他该如何选择?球手们 第五季武林怪兽粤语为你找个家天使之城帕西法尔乘风破浪原野奇侠1953生化追击拯救女兵司徒慧过激恋黏着兽~因为想成为网络配信者的女朋友~亲爱的客栈2022再见女儿流星2010神秘来客星际旅行:下一代 第一季平凡英雄歌舞青春音乐剧:假日特别集R2B:回到基地其实,我乃最强?超级整蛊霸王1998探秘南越王墓是我们做的 僕たちがやりました明天我依然爱你我失去的爱非军事区东游记大鳄鱼亲爱的妮娜iNumber Number:约堡黄金大劫案2023光影航程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海峡影视季晚会Hold住爱情老爷车彬与瑛阿尔法城1965第四类地球人第一季Oh我的维纳斯三生相遇白狐妖中国地寅次郎的故事5:望乡篇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孩子们都很好安娜·弗里茨的尸体将军号上层男孩第二季姜味关系重案行动之连环凶杀(国语版)

 长篇影评

 1 ) 看到结尾我才意识到编剧还想起来有法律这一说。片中的施暴者武力不够,权力也不够,以至于男主这种稍微能打有脑一点的就能大获全胜。既不诉诸暴力,又没有什么智力含量,就能解决数代人面临的窘境?导演编剧在开玩笑吧?人生最顶峰不过武力与智慧共存。只有知识可以带领人走向更高的高度,武力只是一种伪装。当我们面对家庭暴力和校园暴力时,以暴制暴不是最明智的方法,可是当家规毫无人情校规毫无人性时,以暴制暴就是最有效的方法。男主真是完美人设!人帅不狗有性格,仗义聪明学习好。很多题材写的是男主心里变态最后杀人啊什么的,这个男主心里

看到结尾我才意识到编剧还想起来有法律这一说。片中的施暴者武力不够,权力也不够,以至于男主这种稍微能打有脑一点的就能大获全胜。既不诉诸暴力,又没有什么智力含量,就能解决数代人面临的窘境?导演编剧在开玩笑吧?人生最顶峰不过武力与智慧共存。只有知识可以带领人走向更高的高度,武力只是一种伪装。当我们面对家庭暴力和校园暴力时,以暴制暴不是最明智的方法,可是当家规毫无人情校规毫无人性时,以暴制暴就是最有效的方法。男主真是完美人设!人帅不狗有性格,仗义聪明学习好。很多题材写的是男主心里变态最后杀人啊什么的,这个男主心里强大~

 2 ) 《邪恶》

一个人的“暴力”成长史。影片从西方擅用的基础理论探讨了来自于家庭、校园对一个人人格不确定的确定。其冷酷的基调也只有北欧人才能如此自然的表达。

但影片又不仅仅是一出简单的讽刺剧,更像一出寓言;不仅仅是对社会等级、制度极端的缩写,因为最终“解救”主人公的来源于更高一层的制度:法律,但当真正身处法律所维系的某种政治体制下的国家、社会、人生,又有什么能对其进行约束呢?

在影片技术层面,最令我难忘的是镜头运动的深度,不少反常规的走位、伸缩、推进,营造出畸形的人物关系和暗潮涌动的情绪效果。而且全片剧情推进还始终蔓延着一种悬念片的气质。

可惜米凯尔·哈弗斯特罗姆 Mikael Håfström到了好莱坞同样快被废掉了。

 3 ) 心中的罪恶

  最近没什么好片了,听说最近肉蒲团成焦点了,中国人这点出息真是叫人无奈,妈的,日本的AV看得还少么?不就那么点事儿么,肉蒲团能搞出什么彩来?真就不信了我。今天得空看了个瑞典的片,很不错的,其实看的时候挺压抑的,看完后也很郁闷,有必要写下点感受,原汁的。老不写东西,表达能力越来越差了。

 

    今天看的片叫《恶行》,当时下这个片,完全是为了听听瑞典语。一个描写青春期少年烦恼的故事,孔夫子说过,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我是深有体会的,少年初壮,凶狠好斗,回想起自己初中时代,不禁唏嘘,几乎天天与人打架,有欺负别人的,有被人欺负的,初中时,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我的操行等地永远是中,后来自己就放弃学习了,中考惨败。今天看的这个故事,也是如此一个少年。极其凶狠,成绩却不差,好多学校都不收,最后一次被开除,那个校长对他说:真不知道你心里装着什么,如果有,那一定是罪恶。后来他妈妈变卖了家财,把他送到一所贵族学校。送他走前,叮嘱他,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了,如果再被开除,就没学上了。哎,想起当年中考后,父亲很认真地问我,还想不想上高中考大学?我说想,于是父母花了很多钱,还解决了某位校领导亲属的工作,才把我送进了他们曾经就读的母校,以全年级成绩倒数第五的排名。其实即使这样,那时候的我也没能真正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或许,这就是为人父母的痛苦吧,完全的付出,很难得到回报,这也是一个孩子成熟的过程吧,尽管很漫长,但依然会有。

 

    ERIK就是这样一个少年,进入贵族学校后,成绩都是A,但行为依然很糟糕,那并非因为他与人争斗了,恰恰相反,他碰到了一群恶势力的不断纠缠与凌辱。那群人,高高在上,道貌岸然,用自己制定的所谓法制,控制着学生们,并且得到学校的默许。这是很可怕的事儿,恶人恶行,其实并不可怕,稍微勇敢一点的人都可以去对抗,但是,如果恶人背后,还有所谓的高尚在予以庇护的话,那就好像看着那些恶人为非作歹,警察却告诉那些被欺负的人,不要使用暴力反抗,要学会用头脑和智慧。而我们的社会,往往就是如此的,法律成了保护恶人的圣经,被凌侮的大多数人,只能默默承受,甚至还得学会没事儿偷着乐,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中庸之道,所谓的头脑,所谓的智慧!多么可笑,却让人心酸。

 

    ERIK知道自己来这个学校,要做什么,他只想好好学习,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了。面对那些恶人,他只能忍受着。无故被打、被烟头烫、被泼粪、朋友被打到退学,甚至喜欢自己的一个打工女孩都被无故开除……他不是不能打,他打起人来相当的迅猛,凶残。当因为自己,身边的朋友不断被凌辱的情况下,他出手了,打断了一个小子的鼻梁,打折了另一个人的手,说实话,看到这里,我异常得兴奋,因为罪恶得到了应有的惩罚。ERIK也遭到了“正义力量”的迅速开除。他很无奈,最后,居然求助于法律,他成功了,毕业了,但是,法律也并非用的正当手段,而是用一种讹诈的方式。看到这里,我觉得很悲哀,特别地悲哀。因为,讹诈成功后,恶人依旧,保护伞依旧,而ERIK,只是得到了一种妥协性的不被开除。

 

    影片中,有两次尊严的出现,一个是ERIK的游泳教练,一个是植物学老师。游泳教练说,去拿第一吧,你能得到尊重,ERIK拿到了,但没有任何改变,尊严的承诺成了不值一哂的笑话;植物学老师发现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主动退学后,咆哮了,他说,你们大多数人都是懦夫,人和动物的区别,是有尊严,而你们不敢反抗,没有任何尊严。ERIK说,老师,您了解情况嘛?那老师难道不知道,保护着恶人的,正是给他开工资的校长。呵呵,尊严,在现实面前,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如果有,那屠刀下就不会有那么多冤魂。尊严不是别人施舍的,只能靠自己去博取,很可惜,历史上那为数不多的为了尊严而绝不低头的人,都被砍掉了头颅,甚至成为大多数不明真相群众的笑柄。

 

    ERIK一直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恶魔,让我觉得很憋屈,如果他真是恶魔,那早就该干死那些恶人了,让那些恶人用自己的血去洗刷他们的污点,在我看来,他是很善良的。他其实是这个社会,我们大多数人的化身,我们都在为别人活着,为了让亲人觉得我们是幸福的,优秀的,让人可以信任和依赖的,其实,扪心自问,我们在承受着什么?太多了,那些辛酸与屈辱。这,就是社会。你得学会如何生存。

 

    伟大的铁木真汗曾经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追逐敌人,抢夺他们的财物和女人,让他们的亲人以泪洗面。难道不是这样嘛?我每每想到这句话,就有一种承担历史使命的渴望,虽然仅仅是一种令人掩口而笑的意淫,但是,我很认真的。

 

    让所有加诸我身的罪恶,承受七十七倍的惩罚吧,我绝不会认为因为宽容,我会变得成熟或者伟大,那都是弱者无聊的自慰而已。卑微地活着还是骄傲地去死?既然身上流淌着野蛮人的血液,我的答案肯定是后者!

 

    TO FUCK OR TO BE FUCKED,THAT IS THE QUESTION!

 4 ) 觉醒

这部电影是我初中时看的,当时是非常幽暗的晚上,我得以静静体会主人公所默默忍受的屈辱,想象当时其愤怒而又压抑的心情

很多人只是看到了这个电影里面暴力的反抗,却没有看到主人公在开始反抗并且利用智慧保护自己的那一刻,生命的觉醒

如果你不呐喊出来,没有人会把你当人

暴力只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表示,人不能因为利益或者习俗的桎梏一直压抑自己,人性即是罪恶的,在爆发的那一刻,心灵得以解脱

 5 ) 熟悉又陌生的霸凌

话题类影片少有的,相当真实又有冲击力的画面感,瑞典之秋配合精心打磨的构图,极具冷肃氛围。

导演亦把对比发挥到了极致。母亲的爱对比父亲的恶,纯洁友谊爱情对于三人成虎的霸凌,也不是一般扎心。

回到主题。一是本片里的规则与老马概念下的法律相似,都是统治阶级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治理的工具,而此处统治者正是高年级或有背景的学生,肆意滥用规则破坏规则,如同手中把玩的橡皮泥,用来满足自己膨胀的自恋和残缺的内心。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他们亦跟常见的校园霸凌颇有不同,像成人般不停想要支配的动机却只是一群披着狼皮的孩子。二是家庭暴力。中规中矩地塑造了男性社会下男性作为主要压迫者的形象,顺便兼具了几乎病态的完美主义,加剧了家庭里令人窒息又极端残酷的现实状态。三不言而喻即是男主作为革命的化身,被美好的品质和知识洗礼,对恶势力忍无可忍之后的爆发。不可思议地通过理性诉诸必要的暴力和法律。他全盘算好,却放下屠刀的那幕,固然俗,却特别震撼人。

我也永远相信,这世界大体是美好的,人性的另一面仍是个案,是它真实的一面。

 6 ) 《恶行恶状》:操行零分征服世界

  一、人生导师

  能遇到一位人生导师或是精神领袖,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对于艺术家来说,他们无疑是灵感源泉和创作的动力;对于常人,他们则是成长路上的鹅卵石,在迷雾中带来暖意指引方向。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以戈达尔为标准,划分了自己作品的类别,让他一直念念不忘的,是戈达尔曾经塞给他的一张纸条,上面表达了对其作品的不满。几十年后再次说起来,当年心高气傲的愤恨,已然成为了今时今日的遗憾。贝托鲁奇太想得到戈达尔的肯定,却忽略了最真诚的忠告听起来都不太顺耳。康德对于贝多芬的影响,更是一种纯粹精神上的感召。大学时代研读康德的论著,让他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观与世界观。当中年饱受耳疾折磨时,他又因康德的哲学观学会忘记不幸,埋头苦干。在耳聋后,贝多芬用笔和朋友交谈,曾写下“我们心中的道德律,我们头顶上的星空。康德!”肉体所能到达的限度总是一定的,艺术则是精神一次次超越凡夫肉体的最好证明。正是肉体的苦痛,使得他们的作品中渗透了洞穿生命的力量。这些都是可以编写进书籍的佳话。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所能遇到的“人生导师”多为良师益友,他们不见得完美,也有人性上的弱点,但是越过他的肩膀,你能看到一条崭新的道路。就像多多遇到了影院放映员阿尔夫莱多,查理遇到了弗兰克•史雷德中校——多多爱上了那座天堂电影院,并在阿尔弗莱多的鼓励下继续坚持学习,回到了罗马,这才有了二十年后,身为导演的多多重归故里追忆往昔的感触;弗兰克是个双目失明沉浸于酒精和回忆中的绝望男人,但也是他支持着查理走上那条正确的人生道路。谁都希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有个人站出来拨开险恶的假象,告诉自己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是天堂。如同神话中的珀耳修斯,有了雅典娜的盾牌和忠告、冥神哈得斯的隐身帽、赫尔墨斯的飞鞋,他才能顺利地割下美杜莎的头颅,并成功逃跑,筑就一段传说。不过,生活毕竟不同于电影,就像阿尔弗莱多告诉多多的那样:“现实要艰难得多。”

  如果,这些人,传说中的,书本上的,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你都没有遇见,该如何面对困境,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并能坚信不疑地走下去呢?

  瑞典电影“恶行恶状”(Ondskan 2003)中的艾瑞克•庞帝就是这样一个靠自己的力量,挣扎于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人。当淘气、反叛、单纯的童年早已一去不返,未完成的学业让他还不能凭实力在社会上取得一席之地。在极具男权社会特点的家中,没人能阻止继父对他们母子的毒打,似乎上百年来大家已经对这种事情司空见惯。如果说有些父亲还能将这种手段称之为“爱的教育”,那么艾瑞克的继父则纯粹是对权力的享受和暴力的发泄,饭桌上不留心掉落的餐具,都能成为一顿皮肉之苦的引子,接下来就是每日饭后继父用来消食和舒活筋骨的痛揍了。青春对于艾瑞克不只是“叛逆”两个字可以简单涵盖的,他生活在暴力与压抑中,拳头是他唯一知道的武器。继父打在他身上的力量,他再一点点打出去,这让他在正常与疯狂中取得平衡。不过,与继父在家中不可置疑的权威不同,艾瑞克并非是学校的权力中心,至多是个普通学生,对同学的殴打完全被列入了操行恶劣的行列,校长用“恶行恶状”这个词将他驱逐出了学校,并扬言没有公立学校会要他。于是,母亲变卖财务凑钱让他就读于一所私立学校,给他最后一个机会,能上大学,选择自己的人生。代价是他不能再打架,必须严于律己,安稳毕业。
  二、等级制度的世界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和风格。比如曾有人写道,在英国的剑桥,每到用餐时,学生都要站着等待教师入座,才能落座。这是一种礼仪,且包含着等级制度的烙印。

  艾瑞克就读的私立学校坐落于远离斯德哥尔摩的郊区,环境优雅、静谧。每个途经此地的人,都会觉得这里的学生文质彬彬,相互间相处融洽。学生会会长奥图史翰热情的介绍,给初来乍到的艾瑞克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到了晚餐,全体学生集聚在一起,艾瑞克才接触到学校真实的一面:吃饭时,学生都是不分年级混坐的,真正用来划分他们的是严格的阶级关系。贵族是最高等的学生,其他的都按家庭富有程度来分类,至于没钱的那些人,根本上不起这里。老师一般不插手管理学生吃饭时的纪律,都是由一位桌长和一位副桌长管理,惩罚可能是用任何一种餐具狠敲头,或者是一次罚站,又或是被取消周末假期来打扫学校。平时管理学生秩序的,是学生会会长史翰和他的几个副手。不仅学生中的等级森严,连历史老师都在课堂上,教导学生如何根据一个人的相貌来判断他的高低贵贱。这么一来,当知道学校禁止学生和餐厅服务员交谈,似乎也就不会那么惊讶。私底下,学生之间喜欢讨论的,不是时事趣闻,而是其他同学家长甚至包括老师的政治倾向。

  不少学生,尤其是新生,对学校这种由一小撮人享有至高权威的做法很是愤懑。但也做不了任何反抗,只能乖乖受罚。家庭社会地位是生下来就受之于父母的,通过普通的努力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咬紧牙根,熬过新生期,也许过两年,他们也会像其他人一样,对于新生受到的惩罚幸灾乐祸。

  学校门前的斗场是唯一一个新生可以对高年级生还手的地方,不过被叫到那里的人通常只有被多个人围殴的下场,没有公平可言。而最令人齿冷的是围观的学生全部都欢呼雀跃,振臂为打人者助威。在这个小圈子内外,他们处于不同的位置,也变换着身份与心态。当他们被打时,总是充满愤怒,希望快点结束这一切;当他们围观时,则都参与了打人的角色,希望他们下手再重一些,血再流多一些。他们从心底畏惧权威,却又很享受权威带来的征服的快感。包括学生会会长,都是由受人欺凌的新生长成的。他们忍辱负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站在那个耀武扬威的位置,把一切怒火都发泄到别人身上。说起来,这是一种让人不齿的报复心态,小人的做法,与中国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背道而驰。但是在学校营造的独特环境中,这俨然成为了他们的生存方式。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校方鼓励他们这样做。这样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深切体会权威与等级的力量,因为到了社会上不过是另外一个更大的等级圈子。你得不断往上爬,才能免于总被人踩在脚下。

  以艾瑞克的个性,注定与学校的环境格格不入。虽然他已经尽快了解校规,遵守规定,却还是一次次触犯了学生圈子的权威中心——以学生会会长奥图史翰为首的学生会。一般人只是看到史翰就害怕了,偏偏艾瑞克不把他放在眼里,坚持不道歉、不服从的态度,更是不理会他们无理的要求。他不羁的性格和年轻气盛,让自己和学生会之间走入了一个难以预料的危险较量。艾瑞克的无所畏惧让史翰等人深感威胁,躲在权威背后的他们脱掉身份的遮羞布,也不过是几个没胆量的毛头小子。当身份不能威慑住一个人,那么史翰就要想尽办法让艾瑞克学会畏惧。于是,他叫他胆小的“老鼠”,加重禁假的长度,让他做徒劳的活计,凌晨进入卧室偷袭他。艾瑞克则一直是不予理会,能做的事情就做,但也决不因此而服软,任他们作威作福,反而趁机巧妙地予以反击。

  两者间矛盾的交织的第一次顶峰,是艾瑞克成功地第一次反击了史翰后,在饭桌上还不肯放过地嘲笑他。他的肆无忌惮严重威胁了史翰的权威,也把他逼到了穷途末路,这种时候,暴力就成了巩固权威最直接的手段——史翰在全体同学面前对艾瑞克大打出手,艾瑞克背着手任他挥动拳头,鲜血横飞。所有学生都停下来,静静观看,无人喝彩。在他们熟知的规则中,暴力是存在于斗场中的一个娱兴节目,越多痛苦才越精彩。当这种暴力堂而皇之地走上了饭桌,就在无形中打破了一种规则,也打碎了他们隔岸观火的心态。雨点般的拳头仿佛打在了每个人脸上,让他们惊觉自己不过都是在这样的暴力下求生存的人。斗场不是给他们求公平的地方,只是权威炫耀自己力量的舞台。一切暴力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不分时间、地点。最后,结束这一切的是餐厅服务员玛莉亚的一声大吼。她来自芬兰,那里容不下这样仰仗权势欺凌弱小的人。不过,一切还没完,事件的高潮是校长的出面。他从餐厅的转角走出来,看着打红了眼的史翰和几乎神志不清的艾瑞克,脸上是平静的神色,似乎对这种场面并不陌生,只是简短地吩咐:“够了吧。”如此就为意外的暴力流血事件划上了完满的句号,没人再需要想起来,也没有必要讨论。校长的态度传达了一种信息:关起门来,怎么打人都行,但是在公众场合还是应该收敛些,毕竟我们是讲究礼仪的学校。这与艾瑞克继父打人的做法在本质十分类似。他每次殴打艾瑞克都要走进卧室,关起门。仿佛一旦关起门,这就成了一件不容外人插手的私事。尽管如此,礼仪还是要讲究的,绅士的样子还是要作出来的,但在个人王国里,他们依旧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在那个世界,礼仪与道德无关。


  三、操行零分

  电影从头至尾都冷峻压抑,随着故事的高潮迭起、峰回路转,观众的情绪也随之起伏。导演用艾瑞克和史翰的较量推动情节的发展,但深深触动每个人的,是艾瑞克自身的一种挣扎。他该如何做?才能在不出手打架,不被开除的前提下,还能保护自己,保护尊严,保护自己的朋友和爱人。他试过对抗,也试过妥协,也用过妙计让他们有苦说不出,他甚至顶住压力赢得了游泳比赛。可惜他做的努力都无法在操行评分上体现出来,操行分数始终挂在及格线的边缘。换了学校,循规蹈矩,依旧被视为品行恶劣,操行不佳。

  操行本来是评价一个学生品行的标尺。但品行优劣却又很难有具体的文字标准,毕竟人的复杂性远不能用几个分数来评定。这所学校却将操行与个人对于学长的服从程度直接挂钩,倒也算符合了学校一贯从家世等背景评价一个人的作风。就像艾瑞克的好朋友皮耶•唐吉,他是全校最聪明的学生,人也敦厚谦逊,却遭到同学的嘲讽,甚至被历史老师当作劣等种族的典型。

  关于学校对于学生操行评价的做法,不少导演通过镜头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法国导演让•维果显然提倡爱护孩子淘气玩乐的天性,不要过多地限制和批评,阻碍他们的创造力和正常的成长。在其作品“操行零分”(Zéro de conduite 1933)中,生活在小学寄宿学校的孩子们处处受到校监的控制,他总是试图让玩心正重的学生循规蹈矩,却屡屡受挫,被一群活力四射的孩子耍得团团转。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判他们操行零分,取消休假,用惩罚作为唯一的教育手段。几个孩子也不肯就此善败甘休,趁着校庆日,登上房顶占领了学校。电影从头至尾都散发着活泼、诙谐的孩子气,无限的活力,无限的创造力,在他们那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借由此片,可以看出导演意欲突破传统守旧的教育制度,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建造一个更好的乐园。

  如果说“操行零分”用轻松的方式让我们看到青春年少与腐朽制度的冲突,那么英国导演林赛•安德森就在“如果”(If 1968)中愤怒地抨击了学校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校长嘴上说要培养新一代的青年才俊,却仍旧沿用培养传统标准的英国绅士的教育方式。使得古板,沉闷,阿谀奉承的人占了优势,新生和弱小的学生永远受尽欺负。这里处处都讲传统,连督导员鞭笞学生都有一套特殊的方式,他们穿着整洁的西服,风度翩翩地向新生挥下鞭子,毫不留情。内心的冷酷与外表的虚伪作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查维为首的几名学生也像“操行零分”中的孩子,占领了学校,只不过他们不只是爬上屋顶,而是拿起机枪向人群扫射。最后的镜头就定格在炮火中查维愤怒的面孔上。是谁让本该欢快求知的脸上,满是仇恨?应该感恩的心却指向死亡?故事是杜撰的,电影是虚构的,一切都在“如果”这个名字的前提下成为了一出精心编写的闹剧。但是那种愤怒是真实的,指责是确凿的。事态不能等到不可挽回才痛定思痛。

  在“恶行恶状”中,谁都看得出,操行优等的史翰实际上是个胆小懦弱、趋炎附势的小人。而艾瑞克虽然不爱说话,很会打架,却从不欺凌弱小,反而爱提人伸张正义。学校操行的标准恰恰与社会上对道德的标准相反。可以说,正是学校畸形的教育抹杀了艾瑞克这样重情义的人,造就了无数史翰这样势力、冷酷的人。教自然课的老师并不明白学校的内幕,他还指责艾瑞克没有保护好自己的朋友,让皮耶被迫退学。就是说,哪怕在这个学校乌烟瘴气的氛围内,也有人怀有常人应有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只是他不知道此中状况。就像社会上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现象一样。所以,不能因为大多数人的错误,就不坚持少数人的正确选择。艾瑞克用沉默对抗,用暴力反击,试过各种方式坚持,在一次次失败与磨练中,他终于明白了该如何在自己毫发无伤的情况下给予对方有力的一击,明白了如何不再活在继父的阴影下。他找到了那些躲在权势背后的人,他们的恐惧,他们的怯懦。他从一个爱打架的男孩成为了一个懂得自制的青年,能挺胸抬头地走自己的路。那双曾经饱含愤怒的双眼终于沐浴在阳光下。

  杰克•凯鲁亚克曾在书中写道:“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路。那是一条在任何地方、给任何人走的任何道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

  所谓征服世界,并非一定要站在世界的屋脊上大声呼喊,而是在这里寻找到更好的方式去走那条不怎么平稳的道路,不会迷失。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1460645/

 短评

该有的压抑有了,该有的爆发也有了。还是差一口气吧,似乎虐的不够惨,又似乎合理性不够,总之差一口气!

9分钟前
  • 心是孤独的猎手
  • 推荐

在启蒙时期莫名淘到的第一批好片子之列,这次重温高清,依然激动 Gustaf Skarsgård reprise

13分钟前
  • Nightwing
  • 力荐

为了说满一个故事什么都往里面填

15分钟前
  • 4-ever
  • 还行

所谓的朋友不过就是一句再见,打抱不平,充当好人,不过就是安抚自己那颗正义之心,who TM care !六年级的初中生,就算再坏能坏到哪去?贵族学校常有的事儿,谁没搞过制度,欺负过低年级的学弟,这些随着年龄的成长回过头来只觉得当年真是可笑。男主角有点像某个国际名模,打的带感!

20分钟前
  • 推荐

校园规则 这是校园潜规则吗?他最后有去找那个芬兰女孩吗?

21分钟前
  • luluya
  • 力荐

禁忌的青春 荡气回肠的电影

26分钟前
  • littletwo
  • 推荐

不爆发比爆发更深刻。一咬牙,给四星!ps,不自觉联系马粥街,显然比后者强很多。AW的处女秀。第一眼觉得有点像麦扣癖但比他帅,缺点就是有点儿矮。

28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这是我们期待的公正

32分钟前
  • 且歌且走
  • 力荐

想到了爱沙尼亚电影《班级》,当然没有《班级》那么冷酷那么残忍啦,基本上还是通俗情节剧来的,所以批判力度也没那么狠。可能是腐女会喜欢那种电影类型……

37分钟前
  • Paper Planes
  • 推荐

之前在数字频道好象看过这片子,印象到现在还有点,男的外型很优!

42分钟前
  • ★冰凌宫★
  • 还行

绝对的瑞典佳作

46分钟前
  • Matt
  • 力荐

也不是说不好,非常干涩的片子。。。。简单到令人发指,完全不相信这是2003年的电影,风格和叙述方式完全就是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信息点太少,素材运用的感染力很差,修辞方式也是小学生中心思想级别的,简而言之浪费时间。最后冲突的解决方式无力吐槽

49分钟前
  • lune
  • 还行

你后爹拿皮带抽你时,你亲妈在外屋弹钢琴。甘地在很多时候是个笑话。暴力发源于兽性,只证明低等和愚蠢。而政治手腕+等级压迫存在的根源在于高等动物的邪恶兽性需要可持续地有组织有纪律地长久且缓慢地彬彬有礼地发泄下去。(挨打时墙上黑衣女人的背影特写)面对不公,请直视敌人,永远不要背过脸去

53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高年级学生控制着学校 令我想起了《Another Country》老师上课用学生做样板讲人种区别的时候亮了。不喜欢男主 冲动暴力愤青自负 不就是守规矩大家都好办事嘛学生会长已经再三饶他了…这么拽拖累同伴有必要嘛 他一开始就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啊………

54分钟前
  • 猫龟🐌
  • 力荐

7/10。家庭聚餐讨论成绩单均以拉镜头表现父权,母亲演奏钢琴是掩盖体罚的和谐声音;准许以下犯上的拳击场、强迫劳动代表逾越国家法典的封闭体制,区分种族优劣的授课、游泳赛冠军瓦解了荣誉和身份的价值(小树林的甘地式非暴力恐吓,摘掉戒指来奚落贵族),香烟象征权力最后律师要求校长还信时也抽着烟。

55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崇尚暴力的人通常都是最没用的胆小鬼;看似胆小怕事的优等生,其实心里常常住着一个截然不同的自己;为人师表的老师和校长其实都是道貌岸然的家伙;麻木不仁且早已无是非观可言的众人是时代的牺牲品。这个时代需要绝对的变革者。

58分钟前
  • _▁PSycHo。
  • 还行

暴力的本质是权力,权力的本质是让他人服从的能力,一言以蔽之曰“控制”。无论是校园暴力、家庭暴力,那些对他人施以暴力者,内心一定藏有对失控的恐惧。能控制自己内心,能淡然面对客观世界失控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而那些向他人挥舞拳头、掩盖恐惧的人,不是。

60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的爆发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1小时前
  • 瞬间
  • 推荐

某种角度可以看成是健身宣传片,毕竟壮一点终归是有好处的。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不错,但是不够深刻,对社会还抱着一丝温存的希望

1小时前
  • 赵天霸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