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生如夏花
有人说:今天的悲欢离合是昨日延续,也是明天际遇的种子。于是我想起了伊莎,一个黑色短发瘦削脸庞背着很大背囊到处游走的姑娘,一开始喜欢她,是因为一脸粗糙而真诚的笑留着空段的右眉梢和涂抹的不怎么精致的红色指甲。这次伊莎来到法国东北部一个阴冷的灰暗的小城里,当找不到可寄宿的朋友后她依旧从杂志上裁下一些图片制作而成的卡片卖给行人来赚点钱,在一个咖啡馆里,她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提供了一份制衣厂的工作,于是她认识了另一个有着金色浅发面容姣好脆弱忧郁敏感的姑娘玛丽。似乎无法交叉一起的两个人就有了一段属于她们的故事。
我不知道伊莎为何选择了滞留,是因为这段友情,还是她们公寓真正的主人的女儿萨德里娜的那本日记。反正伊莎和玛丽两个不同的人一起住在那个公寓里,一起找工作甚至一起有了场似有似无的恋爱,但她们对待爱情的态度似乎在暗示着她们最终的殊离。当伊莎认真的找工作认真的为失去母亲一直处于植物人状态的萨德里娜读她的关于萌动的初恋关于母亲的男友关于刻意放在母亲床垫下的倒等日记希望她有一天能苏醒时,她却得不到玛丽的肯定反而玛丽扒空了自己一头陷在风流的富家子基斯的爱情中。玛丽天真而固执的认为这段爱情可以让她逃离她厌恶已久的生活,所以即使是一次次看到基斯肆无忌惮的和别人调情接吻她最后还是会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回到基斯的身边,哪怕伊莎多次劝告也无济于事。最后爱情的幻灭让玛丽变的歇斯底里,在一场似乎蓄积已久的争吵后伊莎重新背起了大大的塞满理想碎片的背囊离开了即将要被变卖的公寓。在伊莎离开这个小城前,萨德里娜从危险中醒了,伊莎定格在门口静静的露出许久未见的笑,之后又去了公寓准备和玛丽做最后的告别,空旷的房间里是玛丽横卧在床上瘦削的背影。写完留言后伊莎却看到空空的窗台外是蔚蓝的天,还有地上冰冷的玛丽。
伊莎和玛丽她们同样的敏感善良,可是她们所选择的方式和途径却截然相反。我无法评价谁对谁错,无法评价谁勇敢谁懦弱。但突然想起朴树的一首歌名:生如夏花。
生活的真相究竟有多少人能看懂。
2 ) 过一遍的印象
拍摄风格和罗塞塔相似,主题相近,结尾风格异曲同工。
纪录片式不定的镜头,城市终日不歇的嘈嚷,没有布景、没有配乐,这样近于残忍的真实就是生活,宣告着this is no Cinderella fairy story,个体(小人物)也许不过也就是那么多噪音里的一碰响,甚而像Marie生命里最后的一纵身,导演也刻意没有留下任何声音的痕迹,完全淹没在一片生活的噪音之中,沉重如死也没有话语权发声。
影片最后,Isa推开一道门,她满心的希望就像Sandrine获得新生一般,与此同时,Marie把上帝留给她的那扇窗用来结束了生命(推门与跳窗的快切过度那是相当的惊悚啊!)。同样的出口,选择不同,结局迥异。
3 ) 关于生命
人物
Isa是个热爱生命的天使,她没有亲人,她流浪街头,她的生活无拘无束,她热爱自己的生活。她偷偷看了房主女儿的日记,哪怕只有只言片语的片段,她依然被这个素未相识的生命所打动。看望这个失去意识的女孩,去给他讲故事,便成为Isa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始终相信女孩会被她唤醒。
Maria是个被生活折磨的女孩。她有一个并不美满的家庭,她认为自己从小就被人像狗一样的对待,她渴望摆脱自己现在的生活。她表面默然,对工作、爱人似乎都漠不关心,但她内心充满渴望。Maria遇到了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她为了摆脱现在的生活,可以抛弃Isa。
冲突
Maira知道Isa偷看了房主女儿的日记,并每天去读给她听。Matria难以理解Isa为什么要这么做,她认为这会吓到昏迷中的女孩。她认为一个陌生的声音来告诉女孩:我看过你的日记,我知道你一切的秘密。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而Isa却不这么想。她只是觉得小女孩还在昏迷,而她的母亲已近不在人事,女孩没有了其他亲人。Isa希望她的声音能让小女孩早点醒来。
态度
Isa热爱生活,她活着是为了享受生活。所以她会用力划去写在女孩日记上母亲离去的句子,所以她会在自己男朋友不辞而别后依然微笑着流浪,所以她会在Maria脾气变坏后依然为她保留那最后一点希望……
Maria讨厌现在的生活,她所做的只是为了能活着。所以她会在明知被欺骗后仍然无法摆脱,所以她会向阻拦她沉沦的Isa挥动利刃,所以她会在友谊和欲望中选择后者……
结局
当Maria终于不得不面对现实,当她已经没有了选择的机会,她失去了一切。她没有了留念,最终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Isa找到了新的工作,又开始学起了没有接触过的手艺,又到了一个陌生的工厂。这一切仿佛刚到缝纫厂时,生活在循环,生命在继续……
是对于生命的态度,区分天使的两极。
4 ) 梦醒了--只谈谈结局吧
看见M跳楼那一幕,我很惊悚。导演的手法就是白描,很真实,很可怕。I听见卧室里有些声响,以为M醒了,正打算去告诉她好消息。结果一推开门,就是M坐在窗框上的背影(我们看不见M的表情),咯噔一声轻响,M就象纸片人一样躺在小胡同的地面上了。
镜头再一切换,我们看见I穿着工人服,凝神完成最琐碎的工作,被工头夸赞“你好像生来就是干这个的”。不再是影片一开头那个穿着邋遢,连缝衣服都分不清里外,没干两天就被炒掉的小丫头。
镜头再从I拉到她身后的一个中年女工,一个,再一个......在每一个女工脸上都停留一会儿,象温柔的注视。在Harvard Film Archive的小报上对这部影片专门的介绍里,引用了摄影师的自述,The most inexhaustible landscapes for me remain faces and bodies: I like to look at people, to look at them in order to love them. It's like dancing with someone, except with a camera you don't touch them. I just want to tell them that I'd like to put my hand on them.---Agnes Godard (她本人周五会来哈佛哦!p.s.怎么被我写成了广告贴~~)
5 ) 美丽的女主角!
好不容易查到了她们的原名哦。。。
导演 :
埃瑞克·宗卡 Erick Zonca
编剧 :
埃瑞克·宗卡 Erick Zonca ...... &
Roger Bohbot
维吉尼·瓦贡 Virginie Wagon ...... (artistic collaboration)
Pierre Chosson
演员 :
娜塔莎·雷尼埃 Natacha Régnier ...... Marie Thomas
艾洛迪·布歇 Élodie Bouchez ...... Isabelle 'Isa' Tostin
格莱戈尔·科林 Grégoire Colin ...... Chriss
Patrick Mercado ...... Charly
Jo Prestia ...... Fredo
Francine Massenhave ...... La gardienne
Zivko Niklevski ...... Le patron Yougoslave
Murielle Colvez ...... Le chef d'atelier
Lyazid Ouelhadj ...... Le vendeur de billets
Frédérique Hazard ...... La mère de Marie
Jean-Michel Lemayeux ...... L'interne
Louise Motte ...... Sandrine
Rosa Maria ...... La première infirmière
Corinne Masiero ...... La femme du Hollywood
Xavier Denamur ...... L'homme des patins
Juliette Richevaux ...... Solène
Stéphanie Delerue ...... Léa
Mireille Bidon ...... La seconde infirmière
Christian Cailleret ...... Monsieur Val
Gérard Beyrand ...... Le contremaitre
Benoît Tiberti
Francine Nero
Luc Langlet
Claude Ulieghe
Gricha Kowalewski
Diane Dufour
制片 :
François Marquis ...... producer
Michel Saint-Jean ...... associate producer
6 ) Those grils and dreams
两个天使困在一个不属于他们的公寓里,失去了翅膀,没有目标。
真不该在这样一个阴冷的天气里看这样一部电影,吸入的空气都那么相似。让人不再想拥有感情,只是想找到温暖的地方休憩。可幸运的是我更没有在阳光明媚的天气看这部电影,那样我就会很快忘掉,只是打发时间,因为好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的。
刚开始感觉电影冗长而琐碎,直到出现了那本日记。算是让人对这本日记的主人有了点期待,直到见到了变成植物人的她。她非常漂亮,像个瓷娃娃。可她与外界没有了一切联系,只是一具尸体,一个漂亮的玩具。Isa开始接着写她的日记,像是想要延续她的生命,也许这就是最后不同结局的原因,这样一个女孩都能够活下来,这世界上比自己悲惨的人不是太多了?接着又是冗长的剧情,认识两个不相干的保安到那个小白脸的出现,然后marie掉了进去,也许她只是以为自己能找到丢失的翅膀回到永远快乐的地方。可那种地方在人间根本就不存在。这是一场她必输的爱情。Isa想要提醒她,但marie倔强的不愿看到真相。到最后看似跳跃式的结局其实很容易接受。
Isa看清了自己的处境,开始回去工作,那个工头好像说你必须一生都坐在这里工作。很普通很残忍的一句话,可此时的Isa已经放弃寻找她的翅膀,她不再过卷着铺盖的流浪生活。她来到了人间,接受着人类总会遇到的一切。等待着有一天会衰老死去,而世界上又会出现新的伊莎贝尔和玛丽这样天使般的女孩继续着她们不同或相同的结局。
摄影风格 眉头那道疤 写完给玛丽的信,推门进去,恰玛丽纵身跃下
故事在灵动婉转的音乐扬起时结束。而Isa却在与生活达成的妥协中,艰难前行。应该说她早了解生活,只是一直在试图接近阳光。marie却一直在欺骗自己,一旦真相暴露,无能抵御。这个故事冰冰凉,发着低烧。(浪迹天涯在冬天显然不好过;玛丽尔死拽着他外在的光芒折射的甜蜜,她、她宁愿被那一点温存淹没)
没有想象中的好,但是也不错。对于生活的两种态度。
伊莎最后给玛丽那包含的祝愿的信,转眼玛丽就跳楼了,多大的讽刺。 昏迷的女孩也是玛丽的对照,玛丽生命的结束就是那女孩的延续。 我特别喜欢最后那个长镜头,回到了最初,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但是又好像有什么不同了。每个人的脸上都面无表情,但是谁知道她们背后刚发生过什么呢。
Maire平静的从窗口坠落下去,Isabelle捂住了嘴,那刹那我心脏都冻住了。最后Yann Tiersen的Rue Des Cascades 我最爱的一首 响了起来 放完片尾 一切结束 我终于还是掉了眼泪。Marie不屑Isa,不屑在乎将死的Sandrine,冷酷,淡漠,掉进自己的漩涡,善良的Isa还是祝她幸福, chaque jour,chaque seconde.
友情在爱情面前如此苍白。单恋本身便是苍白。很好很好的电影,一个镜头便可以准确传递甜蜜或者悲伤。
又见新浪潮。。。。
穷人的困窘,富人的无聊。是选择流水线上996,还是继续流浪漂泊。不管有钱没钱,有朋友没朋友,有爱情没爱情,她们缺少一种叫归属感的东西,归属感也可以成为束缚,离家出走与过去切断,断线的风筝无根的浮萍。
Je te souhaite la vie que tu veux, celle que tu rêves. Chaque jour, chaque seconde.
第一,女孩要富养,物质上如此,精神上更需要,又穷又蠢的傻女人,最容易栽在有财(才)的渣男手上。第二,要独立,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前提是经济先独立。第三,相比流浪的生活,日复一日、机械般的工作让你失去自由,看似束缚着你,可是失去工作,你连享受自由的资格都没有。
我渴望像丽莎那样接触生活中最温暖的阳光,但又害怕到处流浪、风餐露宿。我渴望能活得像玛琳那样率性洒脱,但又害怕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无人依靠。我不敢为爱痴狂至死,也不敢为活努力绽放。我不是两极的天使,我是夹在其中最普通的人。
在她们身上 你看到了哪个自己 (PS 主演同时获得戛纳最佳女主角 但这片看的人居然那么少)
1 为了活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该尊重 2 为了爱情犯的每一次贱都应该理解
打着“文艺”、“独立小成本”旗号的大烂片...太坑爹了...
也是震撼心靈的一部戲。陰冷、絕望的背景和色調。但是我還是感動于isebelle最初的獨自流浪和最後的醒悟以及,一直的堅持和不放棄。她們共同生活的那段日子,是我對閨蜜曾經最美好的幻想……
不喜欢这个译名,影片讲的不是一个堕落与纯洁的故事,而是一个十分沉重的社会现实,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状态,他们没钱,没文凭,没技术,只能干人人都能干的体力活,生活没寄托,始终处于不安全当中。影片最后一句话很现实也很沉重,“你必须毕生都这么做,继续!”,全片都落在这句话上。
看的断断续续,总是被女主断开的眉毛,和干净面容所吸引,这是一站在那就有故事的人。另一女主,是被带入剧情,她们开始融合的像同一条直线,但是真正的内里的区别让她们走向两极。这个电影让我想起了儿时的一个朋友。她和片中的玛丽一样美好,一样对爱索取,一样的结局。望她在天堂安好。
只是不是我喜欢的故事。p.s:她们有蕾丝倾向吗?还是我腐了?o(╯□╰)o
关于两个生命之间纠缠、羁绊的感情,一直是我热衷感受的……看完之后,才发现不知我以为的那样,值得看的是演技,不是剧情。
看完电影会觉得生活完全没有希望了...积极工作和跳楼自杀有什么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