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子午线

HD

主演:富大龙,沈丹萍,江韵辉,牛萌萌,董扬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9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1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2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3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4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5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6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13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14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15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16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17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18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19战争子午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战争子午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942年11月的严冬,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而抗日战争也进入最为关键同时也是最为艰苦的时期。为了剿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有生力量,日军向华北地区发动51大扫荡。由于缺少医护人员,中共方面募得13名爱国青年前往平西抗日根据地,结果在途中遭到日军战斗机的无情轰炸和扫射,最终只有一名女护士活了下来。大人们倒在了血泊中,伴随着战火出生的孩子们不得不拿起手中的枪。孩子们思念着妈妈的臂弯,祈祷和平的到来。他们用稚嫩无邪的双眼张望着这个血肉横飞的世界,更无奈看着自己的鲜血迸出染红天空。   “沿长城向西”,是孩子们寻找根据地和希望的唯一支柱……废柴影帝与卧底警花巨兽来袭2完全失控卢克·凯奇第二季乐在其中第三季侏儒与财神蛇鹤八步突然死亡2纽约的一个雨天儿女一箩筐2003金粉世界大都会1927快乐年华遥远星际:和平使者之战绝夜逢生第一季黑子的篮球第二季李小龙--死亡之谜从海底出击 第一季共谋骗局荒蛮孤岛油脂1978火爆英雌日落家园第三季闹鬼实境28天黄真伊纸钞屋:柏林第一季早间新闻 第二季一见倾心湄公河行动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米纳里社内相亲洛奇5龙卷风网文少年顺娘拳霸英雄真假公主被勇者队伍开除的驯兽师,邂逅最强种猫耳少女猎袭

 长篇影评

 1 ) 战争子午线中没有苟且偷生的孩子

       国共两党、两军在民族生死存亡之刻挺身而出的军人都值得人们永远怀念铭记,特别是那些未及成年就为国而殇的青少年战士,一切赞美和荣誉归于你们!
     
    昨天看了一下豆瓣的《战争子午线》影评,影评写得都很小资。说什么该片描写了战争中孩子的苟且,应当谴责战争云云......,本人倍感不屑。《战争子午线》中没有为求生而苟且的孩子,在敌人的追击下他们自始至终没有考虑过投降或乞求敌人而偷生,他们是孩子不能苛求他们每一个都像“老同志”那样坚决的投入战斗与敌人决死一战,他们是孩子,没有接受过战斗的训练、也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斗、根本不具备战斗的技能,但是他们仍然有意无意的自视自己为一名军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坚决的去执行那个虚无缥缈的“西进”命令,寻找部队。八路军的部队不仅仅是他们生的希望,更是他们自认生命中的归宿。在军人的岗位上以各种方式死去,曾经是那一代人的一种幸福!因为他一生都是军人。

    发动战争者应当受到谴责,保卫祖国和维护祖国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战争永远应当受到赞美。越是因为敌强我弱,牺牲惨重,才更应当受到敬重。当800余万苏联红军为保卫祖国倒在纳粹的枪口下时,他们并不因为1:n的所谓敌我战损交换比例而显得愚蠢和无能。一个民族只有为自己的自由和独立敢于付出牺牲方可称之为“伟大”,为人所敬畏。在70多年前那场战争中,在沦陷区坚持的各种抵抗和战斗者最应当得到赞美。他们没有武器的来源、没有药品,很多时候一名战士在战斗中受伤感染就意味着死亡,甚至因为缺乏粮食不得不躺在地上召开战斗部署,但是他们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成建制的被俘、投诚和叛变。这样军队虽然戎装不整、武器装备五花八门,但至少应当受到我们这些后人的崇敬,因为中外历史上这样的军队并不多见,可以称之为罕见。没有这样的惨重的牺牲,怎能有今天我们围坐在这里“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机会?

    《战争子午线》中所描绘的1942年日军针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的51大扫荡,51大扫荡是很多老红军、老八路,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和梦魇,他们在战斗中失去了历经百战之余的战友,丢失了妻子儿女,很多人永远再未找回自己失散的亲人,甚至连下落都不知道!《战争子午线》中的孩子们一个个倒在我们的面前,但是他们那和日寇奋力周旋的父母心中,孩子们仍然幸存,也许他被好心的老乡收留了、也许和兄弟部队汇合了...,总之他们应当还活着!大扫荡是如此的惨重、沉痛,以致于幸存的老战士不再愿意去回忆,但是只有经历这样的部队才可以称之为王牌劲旅。看看当今我军保留番号的精锐又有多少来自扫荡之祸最烈的山东、河北、山西...?

       一位老战士,在42年51扫荡中为完成护送伤员的任务而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丢掉,临终弥留之际,喃喃自语:“快穿衣服,部队就要出发了...孩子...孩子...”

    一位抗战老战士的遗孤,父母前往战斗最为激烈的山东前线时,不幸遭遇伏击牺牲,她在太行山里做了一辈子农民。直到父母生前的战友80年代找来时,她才知道她母亲为她取的名字叫“项持”(取自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谐音)...

       在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刻,一名经历过西路军艰苦战斗的老战士带领抗大学员前往前线的战斗中牺牲,他的妻子已经怀孕。另外一位老红军和她结婚,照顾了她一辈子....

       这就是那场民族生死存亡之战中的八路军部队中的女人和孩子们的点点滴滴,他们默默无闻、无条件的执行任务、承受牺牲和悲痛,在胜利后从未向人民索取......

        写给那些不能正确欣赏《战争子午线》这部电影的当代中国人。

 2 ) 小孩子无法理解的一些东西,或许大一点的孩子可以

冯小宁的初期作品,现在看来预算都低得惊人。大气层消失46万,北洋水师50万,战争子午线也只有47万。
即使这是在钱很值钱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觉得,未免也太少了点。

冯有个绰号,叫拚命三郎,据说拍起电影来编剧导演设想特效以及特级替身都是他,拍红河谷的时候第一遍牦牛阵,摄像机被牛群踩碎了,然后第二遍的时候,这家伙就自己扛个摄像机站里边了。后来有人问他,拼命三郎是吧。
冯答:现在是拼命三十郎了。

匹夫抑或猛夫不一定没有思想,就像我现在谈到的战争子午线,单就其思想深度来说,即使拿Apocalypse Now相比也不遑多让。战争洪流中的一群儿童、一个伤兵和一个大学生,在荒野中的奋死挣扎和痛苦失声,吊在绝壁的命悬一线和隧道里的玉石俱焚,冯用他们或者它们体现了什么?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的孩子?战争是可憎的孩子是无辜的?还是别的什么?

我不知道我可以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当初看到这部片子时所收到的震撼,也许它给我的代入感并不如大气层消失那么强烈,但是,它在我的脑子里留下了一大串的问题。我甚至不知道如何说起。我当时大概11岁,没有能力去回答。

事情太复杂,会让人根本没法理解;事情太简单,又让人觉得没有挑战。
太宏观地看问题,会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太微观地看问题,又觉得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多傻了吧叽的事情我很烦躁很想杀人连那谁谁谁一起毙了。

我的儿童时代经常充满了上面的矛盾思想。在看战争子午线的时候被暴露的尤其强烈,我不知道战争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不知道打鬼子根一帮啥都不知道的小毛孩子有啥关系我不知道一个眼睛都瞎了的兵还奋死挣扎想要拼命有什么意义我不知道哪个小女孩吊在悬崖直到力气耗尽也没有人去救她是为什么我不知道当年的地雷为什么在50年后成了孩子们的玩具我不知道隧道里的玉石俱焚究竟是不是值得。

但我同样不理解,在月球上看得到或者看不到长城和在山岭中挣扎的这些孩子有什么关系?阿尔忒弥斯又不会把那些杀人如麻的日本兵箭箭穿心。长城?不就是给了孩子们几块砖的一个掩体,让他们加大自己的生存概率的工具?象征?Who care!

然后我有很长时间没有想起这部电影。
然后15,6岁的时候我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几乎哭出声来。

 3 ) 信仰的力量闪耀民族的光芒

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没有什么秘诀,如果说真的有秘诀的话,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是有信仰的,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去欺负其他人,在面对他人的欺侮时,总是会有仁人志士勇敢站出,勇于拼搏,敢于拼命,维护我们民族的尊严。

这部电影能够得到8.8分的认可,不仅是他透出的民族的精神,更可贵的在于它的真实,我想他真真切切的还原了战争是什么样子,战争中的人们是什么样子,相信看过电影的人们都会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和平,也会对我们的先辈的付出感恩,努力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好吧,以繁荣昌盛来回馈绵延不息的信仰。

爱国主义影片有很多,我想我会首推这一步,他真的很真实。

 4 ) 印象很深的童年电影

很小的时候看的电影 应该只有5岁左右 但是真的记得很清楚 那时爷爷下午会去茶馆打牌 带着无聊的我也去 茶馆的电视正放着这个电影 记忆很深的是一群穿着白色衣服的妈妈出来和孩子拥抱 却没有一个妈妈拥抱那个小女孩 小小的我也感觉一阵心酸 但还不明白这是电影的闪回 是觉得怎么从打仗又到了现代 长大以后重看一遍还是揪心 电影不但展现了历史 也记录了时间 这个电影记录了我的童年 我想爷爷了

 5 ) 名场面

(一) 1942年,长城边,秋天。 子弹的呼啸在旷野中回响,一个八路军战士一边向前跑着,一边回头还击。他冲到了一个临时营地,那里是伤员和一些孩子。“命令,给九连的,这里有九连的吗?” 一个腿上负伤的“战士”吃力的站了起来:“我就是九连的,把命令给我吧。”医生迟疑的望着他。“战士”低下头把命令藏在怀里:“九连就剩下我一个了...” 子弹依旧呼啸着,无名的花瓣在风中飘散。排成散兵线的日本兵,用刺刀杀死了所有见到的八路军伤兵,不收俘虏,也没人投降。 被包围的伤兵们全力突围,同行的是12个孩子,16岁的老兵是最大的。 他们一个一个的倒下了。医生死在了封锁线上,死前死死托着担架对着“老兵”喊道:“孩子,伤员就交给你们了...” “老兵”说他参加3次反扫荡了,当然算是老兵了。 “小草”是7岁的小姑娘,总是站在“老兵”身边,眼睛大大的,却没有神采。 “战士”偷偷问“老兵”:那孩子眼睛怎么了?老兵说:“被鬼子的毒气熏瞎了。” “小草”在一边静静的数着数,她告诉“山炮”:“‘老兵’说,如果我能一口气数999颗星星,我的眼睛就会好了,可每次我都睡着了!” “山炮”没理她:“你知道吗?我爸爸说,打完这次扫荡就来接我,我爸爸说,打完这次扫荡就来接我,我爸爸说...” “战士”问:”他爸爸是谁?” “老兵”说:“军区宣传处长。” “战士”摇摇头,望着长城伸展的方向:“他不用等了,已经在杨村牺牲了...” “老兵”没再说什么,只是问:“命令上说些什么?” 上面只写着,沿长城向西! (二) 沿长城向西... 一队伤兵和孩子的队伍孤独的在长城上爬着,脱落的城砖顺着陡峭的山崖滚落。 一个躺在担架上双眼裹着绷带的士兵问“小草”:“你几岁了?” “七岁!” “小草”闻着手里的花,看不到士兵举起手枪对着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板机。 枪声中,“小草”拼命的摸着士兵的脸:“叔叔,你怎么了,你说话呀!你怎么了?” “老兵”站起身脱下了头上的军帽。 沿长城向西... “战士”要“老兵”带着孩子们回根据地。 “老兵”摇摇头:“咱八路军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从没有丢下伤员的规矩。” “山炮”指着长城下一条河流:“从此向北30里我们就可以回根据地了。” “老兵”没说什么,抬起了担架向西走去。 沿长城向西... 他们在路上碰到了一个从北平来的投奔八路军的女护士。 “我们就是八路军。”“老兵”背着“小草”说。 护士瞪大了眼睛,无法将这几个孩子,一个伤兵和威名赫赫的八路军联系到一起。 “那你们这是去干什么?” “到西边去完成任务!”“战士”说。 “你又不能走,怎么完成?” “不,还有我们!”“老兵”说。 “可他们还是孩子。” “他们是八路军的孩子。”“战士”说。 一个12岁的男孩抬起了担架,向西走去。 晚上,“战士”拿起篝火中烧红的刺刀对着伤口插了下去,咬着牙对护士说:“我一定能自己走的。” 没粮了,一个老乡让他们到自己村子去。到的时候,发现空无一人,却顺着被鲜血染红的小溪找到了被鬼子杀害的全村人的尸体。 饥饿越来越严重,10岁的“机灵鬼”想办法套来一个兔子。 第二天早上大家吃惊的发现兔子生了一堆小兔子。“小草”摸索着爬到兔子身边把她放了:“去吧,小兔子和妈妈在一起去吧!” 护士想给大家找点吃的,可她打鸟的枪声引来了成队的鬼子。 大家想躲,“老兵”静静的拉开了抢拴,上上刺刀:“不必了,太迟了。” 出去采花的“铃铛”,拼了命引开鬼子。她吊在悬崖上躲开了鬼子的搜索,却再也爬不上去了。 夕阳西下的时候,她的身体已经僵直了,她哭喊着:“妈妈,妈妈...”掉入了山崖。 因为没人知道她的名字,打那以后,大家就叫她“花儿”。 (三) 沿长城向西... 大家已经饿得不行了,护士劝“老兵”放弃任务:“这又不是你们的任务。” “老兵”摸了摸那张命令书:“可它传到我手上了。” 烈日当头,“小草”因为饥饿昏了过。她告诉“老兵”:“看呀,天上那么多星星,它们飞呀飞呀,934,935,936...”,渐渐的停止了呼吸,她没有数到999。 “老兵”哭着跪在长城上用刺刀挖着挖着:“937,938,939...” 沿长城向西... 离目的地近了,“机灵鬼”带着大家去挖以前埋下的地雷。“老兵”告诉他地雷已经够了,他在旷野中边走边说:“多一个地雷就能多杀几个鬼子呢”,但他却踩响了最后一颗埋着的地雷。 “战士”不想再拖累大家,他在晨曦中举起双臂,站在城墙上对着“老兵”喊:“沿着长城向西...”跳下了长城。 沿长城向西... “老兵”带着另一个孩子和护士上了伏击战场,他告诉“山炮”:“把你留下,是因为你个大,能背得动那战士。” 战场上,“老兵”拖着中了子弹的双腿爬向鬼子的军车,点燃了身上的地雷... 护士活下来了…… 画外音: “战士”伤好后归队,于一年后在石村战役中牺牲,“山炮”战死在渡江战役中。 50年后,当护士又站在当年那个长城上,她告诉自己和身边的山峦:“那任务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可他们完成了。我只知道1等于12,一个伤员是用12个孩子的生命换来的。那些孩子什么也没有留下来,甚至是他们的名字。” 画外音: “可长城留下来了...”

 6 ) 今天是公祭日,想起了这部电影

今天是「公祭日」。

为了纪念80年前的12月13日。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日子,因为只要想到这一天,每一位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痛,无法言喻。

人民日报在早上十点左右发了一篇文章,组图,记录了一些幸存老人的亲身经历和讲述,一个个读下去,真的是不忍卒读,每一个字都那么扎眼,扎的人心疼眼睛也疼。

那段历史不容忘却,心中的痛苦和愤懑也应当化解,人间地狱般的事件,告诉我们和平是多么珍贵,生命是多么需要尊重。

直到在朋友圈里看到文首这张图,才终于抑制不住情绪,想要用文字来表述。

文首图片原作者是微信公众号【铲史官】。

看到这张图,想起了一部电影,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记住了这部电影的名字——《战争子午线》。

因为这部电影我只看过一次,而且那一次至少是15年前了,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懵懵懂懂不记事的年龄,看到了这部电影。从此有两个印象深刻的镜头印在了脑海里。

第一个镜头,一个女孩子在归途中遇到了扫荡的日寇,无处可躲的她最终被逼到了悬崖边上,为了不被日本人发现,情急之下跳下了悬崖,双手攀着悬崖边……

做过引体向上的人都知道,这个动作有多么累。

画面很揪心,因为这个小女孩虽然坚持到了扫荡的日本人离去,但是没有坚持到有人来救她,她实在是太累…太累了……失去了力气的她,终于松开了双手……

但是夕阳下的这个剪影,实在是让人……难以释怀。

第二个镜头,是影片的最后。导演用了交叉的手法,让两个时空在同一个地点交叉相遇,这个地方就是长城。

经历了日本人扫荡之后的那一拨幸存者,只有一位,年过花甲的她故地重游,当然,已经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新时代了,她在长城看到了一帮正在春游的小学生,手里吃了一口的面包觉得不好吃就随手丢掉了,怀抱里更是捧着各种各样的零食。

而画面一转,是几十年前,在面临日本人扫荡的时候,一些七八岁的孩子,被围困,滴水未进滴米没有饿的面黄肌瘦的脸……和年纪轻轻就逝去的生命……

两个时空交叠,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不该忘记,我们应当铭记,我们应当化解,我们应当……为更好的世界和未来,努力……

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

南无……阿弥陀佛

 短评

小时候在电影频道上看的,一个个儿童兵先后赴死很惨烈,印象最深的是还有一些现代儿童幸福生活的闪回,形成鲜明对比。那个年代的电影比现在更深刻,少了浮躁的娱乐性。

6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还行

线外的孩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在广阔的草地上奔跑;线内的孩子,在迷蒙的硝烟里匍匐,在冰冷的刀枪下挣扎。

9分钟前
  • 蒹葭
  • 推荐

在整理中国战争电影时发现这部儿时看过的电影。记得童年每次在电视放映时,总吸引我,但总看得胸闷。20年后,那悬崖上的女孩与古老破旧的长城,苍凉感依旧扑面而来。(22.5.30二刷,实景拍摄真有天高地阔之感,画面中光的变化,充满了美与情感,夜空中星星闪烁的希望,夕阳中山河流血的残酷)

11分钟前
  • 超越
  • 推荐

尤其 小女孩在悬崖上 哭着喊 妈妈 妈妈 时,真的 揪心 无助想哭,缅怀先烈!

13分钟前
  • 桂花香雨
  • 力荐

算是新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部战争电影,外战叙事,同时具有相当的反战思想,可能也是儿童片的缘故,表现战争但是并不塑造血腥奇观,过去与现在的一个交织使得影片相当艺术化,特别是母亲和女儿段落,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不是浪漫主义的英雄,而是一个个脆弱的生命,大量空镜头塑情绪,以及群像人物的个性表现都很到位,盲女作为点睛之笔过早牺牲有点遗憾,自杀的战士似乎也可以达到更好的动情效果( 1.飘散的识字卡,课桌上翻书,穿婚纱的母亲和女儿相拥,奔跑获得冠军的孩子2.两个自杀的士兵3.兔子不杀4.面对粮食,很绝望地无法带走时那种孩子的悲怆,只有这个才是孩子的时刻,其余时刻都像伊万一样,过于成年)

16分钟前
  • 豆瓣在逃江湖骗子
  • 力荐

补看。冯小宁非常有想法。完成度还不够。以此跨年。谢谢所有的无名英雄和先烈。在和平的岁月里尽情挥霍。

17分钟前
  • 厄庇墨透斯
  • 力荐

我居然忘记了,我以前看过这部电影,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这部电影重新上映。

18分钟前
  • 葛佳亮
  • 力荐

导演冯小宁还真是一个奇才。编剧导演作词制片全部包干,还特省钱——据说本片成本只有50万。电影的插曲非常有感染力,可以说催泪至极。这不仅仅是一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电影,在一些细节方面有同类影片少有的,非刻意脸谱化的表现战争的残酷,尤其是展示日军的背后也有“人”的影子,这极为罕见。比如日军驾驶摩托坠入山崖身亡,背景语说的是“お父さん、お帰りなさい”(爸爸,回家了)。一车子藏着都是日军的家属幼子,瑟瑟发抖的拉响了手雷。

21分钟前
  • 一二三四卌
  • 力荐

冯小宁以前还算正常,《举起手来》之后就放弃治疗了。

2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7/10。最能说明结构上的失败是结尾的核心戏码:年老和年轻的护士超越时空的审视与对话,愣是让相隔五十年的两个形象生硬地同台演出,导演意识的介入无处不打断观众思绪,譬如饿死的草儿弥留之至,眼前出现天真的女孩看着她,草儿羞怯地用脚踩住鞋的破洞,再如衣裳破烂的小号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继续吹号,以及文工团的女孩站在人民大会堂台阶上寻找母亲,几百名喊着妈妈的儿童朝台阶奔去,这个明显致敬敖德萨阶梯的段落因为画面缺乏空灵,把超现实的手笔演绎得极为别扭。其它的对比蒙太奇更是粗浅,弹壳上插着一束黄花和自杀的伤员、半块干粮和喝着可乐奔跑的孩子、挖出的地雷变成玩具,对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进行幼稚的点拔,失去了需要含蓄的艺术分寸感。意象倒是充分运用了红叶林、血色晚霞映射下残破的长城,用血红色恐怖联想到战火毁灭的纯真。

31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原来是冯小宁拍的,也只有他了。。。很小的时候觉得战争是件让人兴奋的事,红色题材看多了,难免的。倒是这部电影让我困惑,毕竟那时候太小,因为不明白,所以一直都忘不掉:跑道上的富大龙、瞎眼睛的小姑娘、悬崖边大叫“妈妈”的小女孩……

35分钟前
  • 提奥
  • 力荐

16年3月29标的想看,估计那时候已经看了紫日好几次了,这部电影一直找不到高清资源,还是前段时间无意发现在1905电影网上有,这么久了,前天晚上总算有心境看这部电影,可以说冯小宁之前的战争题材的电影在国产电影里算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他现在尽是烂片,但是历史自会记住那些好的,非常优秀的了。红米note3富达

39分钟前
  • 迎夕
  • 推荐

再次证明了中国不是没有好电影,也不是没有会拍电影的人,我的中国能拿奖的电影都拍在早些年了…扁豆据真实事件改编,一群小孩儿和伤兵组成的八路军,在长城上阻止了日军毒气弹的输送…没想到中国这么早就有了这么燃的混剪,还有孩子做的梦,蒙太奇的使用,魔幻现实主义穿越等,虽然身体中枪,可是依旧用极强的意志前行,不仅是与敌人奋战到底的决心,更是自己对梦想的追求,有点想哭,太帅了!或许有些观众会说,以孩子壮烈牺牲为电影题材过于残酷,但是对于日军的屠戮而言,我简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形容,因为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

40分钟前
  • 斑蓝
  • 力荐

九十年代初的中国,那时候还在用粮票,电视台还有关于战争的公益广告,即开型的彩票销售每次都能吸引成千上万人参加。当然,那时候房子还没有像现在这么贵。那时候大家一定都在想我们生活得多美好啊,战争离我们太远了……即时我们都在选择性失忆。

42分钟前
  • 听风声音
  • 力荐

童年略阴影的回忆,印象最深刻的是米袋子打穿了,散了一地的白米,孩子捡着吃……还有就是在悬崖边上体力不支最后掉下去的小女孩…… 。对于当年来说,这已经算很逆流的一部电影了。有的人过的太顺吧。很多事都觉得理所应当,不懂人间疾苦。

44分钟前
  • 栗栗
  • 推荐

50年后,当护士又站在当年那个长城上,她告诉自己和身边的山峦:“那任务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可他们完成了。我只知道1等于12,一个伤员是用12个孩子的生命换来的。那些孩子什么也没有留下来,甚至是他们的名字。”画外音:“可长城留下来了...”

46分钟前
  • 贺運
  • 力荐

很震撼我,到目前为止2023年的眼泪分别流给了《高山下的花环》和这部电影,看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战争片还是得看老电影啊,真棒。冯小宁现在在干嘛,怎么不拍电影了呢?他的《红河谷》《黄河绝恋》我都老喜欢了。

47分钟前
  • Augentropfen
  • 力荐

冯小宁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导演,当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这部电影,看过太多遍,但每一次都会泪流满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关于表现战争的题材,我永远不会忘记这部电影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

49分钟前
  • sorceress
  • 力荐

当初吊在那里很长时间松手掉落山崖的女孩子给了我很大的心理折磨。

53分钟前
  • 叶喜宝
  • 还行

吊在悬崖上的女孩子让人印象深刻

57分钟前
  • Comel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