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纪对决
2008年,温网男单决赛。
费德勒 对阵 纳达尔
费德勒,俊秀的网球王子,看他的网球像是看优雅的芭蕾。
纳达尔,英气的网球侠盗,听他的网球像是听贝多芬的命运。
费德勒,一个笔触细腻的印象主义者
纳达尔,一个随心所欲的抽象主义者
2003年 - 2007年,温网霸主的权杖由费天王看管,江湖上高手虽说层出不穷,但放眼望去,找不到一个天王的对手,费天王只需二成功力,对手就缴械投降了,他开始期待真正对手的到来。
纳达尔,在费天王横扫网坛之初,他这个小辈才刚刚进入职业江湖,不过仅仅3年后,这个左手执剑的网球新星就窜到了世界第二,费天王是他将要挑战的巨人。
费天王在几次草地网球上赢过纳新星。
而纳新星也在前几个月的红土网球上赢过费天王。
2018,是旧王卫冕,还是新王及冠?
不管结果如何,这是网坛上最值得致敬的一场对决。
2
每一个冠军级的选手都会有多个“杀手锏”
顶尖的网球选手与网球冠军之间是有差距的。
你要进入顶尖之流,要下常人不能下的苦功夫来训练,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体能与饮食,要训练自己的场上心态控制能力。但很多人能做到这些,若想登上至高之位,你必须得有多个“杀手锏”。
纳达尔天生不是左撇子,开始是用右手打球,但托尼叔叔(也是他唯一的教练)坚信,如果侄子改用左手打球,能显著提高他的正反手的击球质量。这个长远眼光从此把纳达尔带到全方位的进攻,球场上几乎没有他打不到的球。更重要的是,100个职业网球选手中,只有不到5%是左手,左手选手有很多机会适应右手选手的打法,而右手选手因为很少有跟左手选手练习的机会,费德勒自己也说,可能95%的时间他都与右手球员周旋。正因为如此,费德勒的正手不足以大幅度调动纳达尔,反手表现得也不好,因此难获一胜。
反观费德勒,他是全能型的。网坛中不缺某一项天赋秉异的选手,无论是大炮发球手还是接发球高手、底线超强的耐跑者,甚至是某些怪球手,但是说起全面,费德勒当然不让,当他把自己的武器全盘脱出,你会看到:发球接发、底线、网前、小球、移动、高压以及技战术,每一样都很强,而且能有机组合自己的强项,针对对手任何一种进攻与防守盎司,绝对不靠一种武器赢球。所以在场上能优雅从容,轻松制敌。
3
纳达尔的谦逊
当比赛结束,主持人宣布男单冠军是纳达尔之后,大家在夜色中鼓掌欢呼,主持人直率地问到:你战胜了费德勒,这对你来说是不是意义更重大了?
纳达尔耸了耸肩,发出了一个“哦”,感觉他对于这个问题的提法有点不满意,同时给出了自己最真诚,最谦逊,也是最漂亮的教科书级别的回答:
费德勒已经赢了5年了
最近我们两的两次决赛,我都输了,虽然输的不多
但他仍然是世界第一的网球选手
仍然是最好的网球选手
仍然是这里的五连冠
现在,我也拿到冠军了
所以,对于我来说意义很大。
这就是绅士之风。
在场上,一个细节是,纳达尔在喝水时每每把水瓶不厌其烦的摆放整齐,香蕉吃了一半后一定是把其放到规矩的位置。每次入场或者回休息室,他都是谦让对手在前,无论是在比赛的什么阶段,他都认认真真的打球,每球必争。纳达尔有着良好习惯,在打球的空隙时,不断的整理运动衣裤和头发及脸上汗水,这也是他的自我心理暗示,从而坚定胜利的信心。
这可能跟托尼叔叔的耐心教导分不开,除了技术教练之外,叔叔也教了侄子处世之道做人的理念:尊重每一位对手、为他人树立榜样,告诉他在球场上不可以摔拍子,自己出错不能怪罪拍子。
的确,
你最感谢的应该是你的对手
因为,
最好的比赛都是跟最强的对手打出来的。
4
费德勒,网坛常青树
费天王以37岁的高龄仍然保持着网坛一线的位置,状态下滑丝毫不明显,最近的几场大师赛都是冠军,还能战胜猛将德约科维奇,这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为什么费天王能长时间保持这么高的战斗状态?
1)懂得取舍,不贪心,布置合理的参赛数量
费德勒的参赛数量以及合理性一向很有讲究,他的参赛选择保证在身体承受范围内,既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又能够保证健康。所以选择的是高级别的硬地和草地为主,更能适合自己依靠发球上网和快速节奏的打法。对于漫长又消耗的红土,费德勒毅然选择了放弃,包括法网这样的大满贯赛事也可以不参加。
对于费德勒来讲数量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将自己的精力集中起来全力冲击大赛事,自己能够取得成绩的赛事。
2)科学训练
虽然费德勒经常更换主教练,但对于费德勒这种级别的运动员,更重要的或许是体能师。在费德勒进入网坛以来,就没有换过皮埃尔·帕格尼尼这位法国的体能师。
帕格尼尼能使体能训练成为一种享受。费德勒自己说:“我只需要跟着他的节奏,无论他要求我做什么,我都会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因为我对他非常信任。他对我的情况和状态了如指掌,例如我究竟是太快还是太慢等等。我的成功很大程度可以归功于他,我很高兴自己从一开始就选择与他合作。”
3)越老越吃香的打法
人就像一架机器,上了年头自然运转不如年轻时候灵活,如何去继续高效率运转是每一名老将不得不面对的课题,相比其他选手的打法,费德勒依靠发球快节奏的进攻网前压迫更加省时省力,甚至秘密研发略显邪恶的SABR(偷袭上网战术)。让自己效率有了显著的优势 ↓
年轻可以无限底线的跑,但是终究有更年轻的选手取代,但在对自己的优势做足够分析之后,专注在更有效的打法上,才能突破体力的硬拼。
4)享受,而不是责任
费德勒,纳达尔,穆雷和诺瓦克德约科维奇这四大王者已经占据了十年的主导地位,但似乎只有费德勒对网球有“从一而终”的乐趣。
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来自费德勒没有其他人那种压力,单纯的压力会让人感觉到责任,而不是乐趣。比如;德约科维奇的父母在他们的大儿子的网球未来上赌上全部身家,而穆雷一家把网球变成了雄心勃勃的家庭任务,纳达尔每次比赛都会带着全家。而费德勒的父母对他们儿子的担忧是最少的,甚至妻子mirka的重心也是放在两对双胞胎身上,而费天王,竟然会允许自己在跟双胞胎女儿洗澡时把自己的腿给受伤了。
这种对于网球的放松心态,也让他的网球成为了“优雅的芭蕾”,而且还在不断地尝试,他似乎只是喜欢把球放在琴弦上的感觉。
享受,喜欢,才能真正让一个职业走得长远。
5
传奇温网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Wimbledon Championships,或简称“温网”)于1877年创办,它历史最悠久,在四大赛事中也最具声望。
但有意思的是,温网举办地在英国伦敦郊区的温布尔登,没有用国家来命名,甚至连伦敦都没沾上边。而且论钱,温网是四大满贯税后奖金最少的比赛。
那温网何以在百年网坛上屹立不倒?
在我看来,是因为温网建立有一套自己的象征“古典美”的极致的语言体系。
颜色:
绿色和紫色是温网的传统代表色,而参赛的选手须穿着“白色”的球衣,是四大满贯赛中唯一有规定球员衣着颜色的。
2017年温网,有几名小将因为穿了黑色内裤,不符合温网全白的传统,被裁判要求下场换掉。
2013年温网,耐克给很多球员都做了橙色的点缀,费德勒的战靴就采用了橙色鞋底,但费天王打完第一轮之后就被组委会警告要换鞋。
草皮:
温网的草皮很难保养,打一年养一年,赛事第二周的时候基本底线的草皮都已经磨得差不多了。温网的草大概在每年9月份的时候进行补种,一直延续到来年5月份,为了配合6月底开赛的温网,需要将草皮统一修剪成8mm,还要适时浇水、烘干。草地不像硬地,容易受到雨水的影响甚至是损坏,因此温网对于下雨的防护也是最严格的。澳网美网的外围球场不做防护,下雨就淋着;法网的土场被水浇也会受损,因此会盖一块雨布;而温网也盖雨布,但不仅仅是拉开盖上这么简单。2016年温网雨水很多,转播镜头里多次出现拉雨布的情境,前前后后的用时目测有5分钟,雨布的总重量就有一吨。
礼仪:
一开始说到的衣服,其实也是为了表达对皇室的尊敬。除此之外,进皇室包厢男的要西装领带皮鞋,女的要礼服;曾经还有一条规矩是如果皇室成员在场,进场后要向皇室成员鞠躬行礼。
此外,女选手在整个赛事中,其姓之前被冠以“小姐”或“夫人”(如主裁判宣报比分时),而男选手则直呼其姓。温网的奖杯也不一样,温网无论是挑战者金杯还是玫瑰露水盘,都是金光闪闪的,而温网也是唯一一个女单冠军不给杯子给盘子的大满贯。
这种独特的传统让人们在欣赏网球的同时,也感受到传统英伦文化的优雅。
对于中国的某些城市来说,体育会是未来的一个强IP,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植入自己的文化,专心专业地做,做到极致 - “将草皮统一修剪成8mm”的这种细节。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与生命力。
画质滤镜构图配乐全是满分!吹爆这部纪录片!!!
我牛必须是儒雅届的典范!每个动作都如此优雅华丽却充满力量;即便08年被纳豆在自己战无不胜的温网上扳倒,他还是保持着微笑,眼带温柔地看着纳豆上领奖台,是我心里永远的冠军,相信也是一代人心里网球的唯一代表者。
当然,这也是第一次深入了解激进的纳豆,“我知道自己不一定能赢,但我绝对不会输。〞对网球的执着着实让人敬佩,在22年罗马大师赛上他因伤流泪,让人不禁心疼,也不得不感慨岁月催人老,祝福纳豆法网加油!
每个时代都有英雄。
老英雄被年轻的新一代英雄击败,在看着新一代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他是否也会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打败前一个世界第一,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天?
没有人能永远第一。
但所有的第一,都曾年轻,都曾突破,都曾荣光满身。
Federer
Nadal
年轻的Federer情绪化、摔拍子;08年的Federer干净沉静,和Nadal站在一起“like a prince”。
热血莽撞在问鼎的岁月里沉淀下来,他长成了王者的模样。
与其说Nadal是为了打败Federer而生,不如说每一个新的冠军都是为打败前一个冠军而生。
“罗杰是一个知道如何战斗的艺术家,而纳达尔是一个知道如何成为艺术家的斗士。”
势均力敌的对手,惺惺相惜的朋友。
太绝了 太绝了
或许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够知道拥有一个好的对手,意义有多重要。冠军固然值得拍手叫好,但在成为冠军的道路上能够遇见一个:可以并肩同行、相互激励拼搏,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这样的对手更值得让人拍手叫好。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竞技体育的关注慢慢变得多起来。网球和排球一直是很喜欢的运动,况且,这次的纪录片可谓用心良苦,没有什么理由不是5星,
当费德勒说出,“我从小知道我有一些隐藏的天赋,但没想到能挖掘得如此透彻”的时候,我知道我一定会喜欢这部片子。
天赋是大学毕业之后我一直在探索的命题。我甚至写过,我宁愿看天才挥霍天赋,也不愿看普通人跑起来笨拙费劲的模样。
因为我就是那个普通人。
而费德勒方方面面都踩中了我欣赏的品质。
他就像小时候班里家境优渥,长相帅气,天赋异禀的班长。人生大事都那么一帆风顺,好像你觉得什么糟糕事都不会发生在他身上。
但总会有些小挫折,某次考试发挥失常考了第二,会发脾气会懊恼会责怪自己。但会被父母教育要有教养,要收敛情绪,要学会隐藏。
这么说吧,他让我想到了中产版的楚天阔。
他“需要积极的情绪,需要能看到机会看到可能性”,他“追求完美”,需要“每件事情都安排妥当才能发挥到最佳的状态”。
他说,“我在人生中过早地追求完美”。
你看,就是一个脆弱的易碎的天才。早期他身上的种种特质,我觉得假如有一天他因为无法面对逆境,伤心失落早早选择退役,我都不会觉得奇怪。
我是说,如果没有纳达尔。
纳达尔,像乡下转学来的野小子,浑身散发着野蛮的不受拘束的力量感,横冲直撞,像个永动机,能量永远不会衰减,每一步都那么扎实,你会觉得他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在绝境里涅槃重生。
但日常生活里他又有一些让我感到意外的地方。
我好像默认高能量值的纳会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跟他一起生活的人会不得不迁就他。而实际上,他居然每次比赛都会把住的地方都布置得像家一样,会觉得家人的关系是最重要的,私下里是一个阳光的温暖的人。
就怎么说呢,纳达尔的失败好像并不会让人感到心疼,因为你知道他是一个战士,他一定会再赢回来。
而费德勒的失意会让人觉得怜惜。当纳达尔拿着费德勒熟悉的奖杯,站在他熟悉的灯光镜头下,发表获胜感言,我还是忍不住看向了角落里拿着银牌落寞的费德勒。
之前的那次法网输给纳达尔,也许还能说成是运动场上,胜败乃兵家常事。
但是这场温网,连天气都帮着他,心态快崩了就下雨让他有时间缓冲恢复,而他也不负所望地绝地反击。
可还是输了。
我觉得这可能才是他内心开始真正尊敬纳达尔,认可纳达尔的瞬间。
是一个虽然表面谦逊但是内心高傲的第一名,终于低下头来,承认自己其实没有那么了不起,承认那个努力的野蛮人是我的对手的一刻。
很难想象站在阴影里的费德勒在经历怎样巨大的自我怀疑。试想一个普通人,从小优秀没有经历过巨大挫折,却在踏入社会后在一次次崩溃中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螺丝钉,那种失落沮丧就足以吞噬磨平很多人的心气。
我觉得体育比赛很特殊。特殊在于,大部分其他领域,文学也好,科学也好,其实很难真正分出一个高下来。就算有这些那些奖项,我们也都知道很多时候这些奖项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但是体育不一样,它一定会给到你一个无法反驳的,确切的结果。
费德勒说,他花了五六七个礼拜的时间,才真正从失败的情绪当中走出来,开始去面对它。
这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是其他领域不具备的:你“必须”得去接受失败,没有借口,无处可逃,面对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这件事。只有接受它面对它,跨过它,才有可能破茧成蝶。
这两个天才之间长达这么多年的化学反应,从戒备警惕到惺惺相惜,大概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此生触碰不到的情感体验。
普通人的人生里充斥着“不是我就是你”的竞争对手,要疲于奔命才能险胜,而这种竞争大多数时候也都是一次性的,你很难有机会去认真看一看你的对手,认真观察他给自己带来的成长,观察你给他带来的改变,观察你们在一次次较量中培养出的对手间的默契。
关系演变的一个标志是肢体距离。
08年比赛结束,两人还是礼貌性地距离感地抱了一下。后面穿着红蓝球衣那一场真诚地拥抱,来自一对一生的对手,一生的朋友,是欣赏,是感激。
19年费德勒赢了纳达尔之后,说起他们是怎么没想到居然可以再一次一起走到决赛,“我希望这可以是一场平局。”
输赢也许依然重要,是费德勒给十一年前那个遭遇重大自我怀疑的自己,和十一年间不断挑战不断突破的自己的交代。
但也许也不重要了,再一次的交手照亮了这么多年各自的沉淀、成熟,也照亮了两位顶级天才之间的友情之光。他们互为彼此的火花与奇迹,拓宽了彼此生命的边界,又一起拓宽了人类经验的边界。
真的,我很羡慕。
莫名地relate到了周瑜和诸葛亮。我在想周瑜是不是还是死得太早了,只留下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他们只停留在了对手的这一步,如果时间再久一点,再竞争十几年,会不会演变出不一样的际遇来。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两人和教练之间的关系。
纳达尔发球失误,镜头切到教练,教练说,那一刻我知道他一定会double fault。
下一句,纳达尔说,我觉得我会double fault。
果然失误了两次,纳达尔自己都笑了出来。
这种熟知就像两个一起长大互相陪伴了十多年的朋友,你们清楚地知道对方在某个情境下会做出什么反应说什么话,是对方坚定的陪伴和后盾。就你知道这是一种难得可贵的相知相伴,光是得到这些已经是普通人梦寐以求的了,但你也知道它仅限于此,它无法再给到真正的心灵上的吸引和启迪,乃至爆发。
我好像从这里隐隐约约看见了那些不满足于相濡以沫的爱情的规律。
初中班里有两个女生,一个喜欢费德勒,一个喜欢纳达尔。她们争了整整三年到底这两个人谁比较厉害。
刚开始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一直想着,嗯我终于要比出一个高下了,我要决定我是要喜欢费德勒还是纳达尔。
08年温网正好是初二,是她们吵得最激烈的时候。那时候不明白她们在吵什么,现在终于知道了。用这种方式回到了十多年前平平常常的一个初中的午后,窥见了同班同学的青春,不失为一种人生的奇遇。
然而纪录片看到最后,我觉得非要分出一个高下简直太无聊了。他们是最好的对手最好的知己最幸运的球员,而我们是最幸运的观众。
就像裁判说的那样,一直打下去,打到天黑到看不见为止吧。
村上春树说过,他喜欢一个末流的棒球队,比赛的结果大多窝囊透顶,看得他时常在赛场边的草坪上洒泪。
他读到一本医学书说,支持的球星和球队获胜之后,体内会分泌出使人充满活力的某种分泌物。这使得村上君后悔不已,恨不得大声喊叫:喂,还我人生,还我宝贵的分泌物!
我想说的是,这种宝贵的分泌物呢,还真有其事。至今还记得,2012年的温网,还有2017年的澳网,费德勒夺得了久违的大满贯,此后至少一周,我心头萦绕着一股子淡淡的幸福感。的确有某一种宝贵的分泌物,令我在那段日子里,持续地保持着愉悦感,哪怕不小心吃坏了肚子,不幸腹泻三日,也未能击溃我的这份好心情——就算坐在马桶上,我也在轻轻地哼着歌。
隆重鸣谢我的偶像费德勒,给予的如此之多宝贵的分泌物。
当然,也有因为得不到分泌物,感觉人生暗淡无光的时候。譬如这场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网球比赛”,在看纪录片的时候,我依然能够感到一丝丝的隐痛,在内心深处如同夜空闪电那样掠过。
喜欢费德勒,是因为自己也打网球,对于这个行当里边技艺最为出类拔萃的人,自然打心眼儿里膜拜不已。欣赏他用芭蕾舞一般优美的身段释放出致命的一击,那种分泌物就已然潜滋暗长,如同涓涓细流一样流淌。如果他能够精彩获胜,分泌物就呈火山喷发之势,幸福得简直如同翱翔天上,哪怕肋下并无翅膀。
探究一下,这种宝贵的分泌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我在万能的网络上一番搜寻之后,总算知道为什么村上君对于这个分泌物绝口不提其名称了。它的学名叫“睾丸激素”。 的确有一点不雅。试想,望着天空大喊什么“还我人生,还我宝贵的睾丸激素”,怕是要被观者当成白痴吧!
关于睾丸激素,有这么一桩趣事。希特勒的女秘书克丽斯塔写了一本回忆录。1944年一个秋天的早晨,希特勒的表现迥异往日,不再皱眉,不再阴郁,时常古怪地发笑,还突然张开双臂对助手们抒情:“当两个人相爱时,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她很是困惑,询问希特勒的私人医生莫勒尔,莫非元首沾染了什么贵恙?莫勒尔透露:““这么说,你注意到不一样了?我刚刚给他注射了从公牛睾丸中提取的激素,可以让他振奋精神,精力充沛!”
科学家早就验证了,睾丸激素主要控制自信、安宁、乐观精神和竞争意识。为什么粉丝们如此狂热?是因为一个胜利的偶像可以赠予他们这些礼物。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安宁,更加乐观,并且更加积极进取。
从前,有人冷嘲热讽说:费德勒获胜之后,得到了成千上万的奖金,你们这些粉丝们半毛钱也分不到,不知道有什么好激动的。那时候,我总是哑口无言。现在我知道应该怎么回答了:“喂,你这个科学白痴,我的收获一点都不小啊,可以得到许多免费的睾丸激素……”
话又说回来,2010到2012年,2012年到2017年,是费德勒大满贯的空窗期,虽然我的人生的其他方面过得不坏,但没有收到费德勒提供的分泌物,依然颇感遗憾。这期间,小德、纳豆、穆雷的粉丝收获的分泌物比较丰富。我只能用嫉妒的眼光看着他们,无法背弃费德勒,改做其他胜利者的粉丝。
其实,纳达尔的“把每一分当成最后一分来打”的剽悍,小德的“连滚带爬依然把球救回到让对手绝望的角落”的霸气,穆雷“貌似半死不活实则随时满血复活”的柔韧,我也能够欣赏,但始终无法打心眼里喜欢上。毕竟费德勒才是一生所爱。哪怕我昧着良心,大声宣布:我是穆雷的粉丝,也不会收到任何分泌物。此事无法勉强。这种睾丸激素是很有节操的,它的道德观念比睾丸强多了。
抛弃OS,用采访和素材资料串起整个片子。在这之外,是两位惺惺相惜、互相成全的网球大师,无论对费德勒,还是纳达尔,对方都是值得尊敬的对手。
"At one point I realize that the rivalry is bigger than myself."
十年之前因为高考完了我妈才准我看这场决赛直播,从此告别隔天早上听广播报比分起床看录像的苦逼日子。豆粉14年,对老费从羡慕到嫉妒到纯粹尊敬,也只有你豆输给老费的几次真的服气。片尾剪辑太扎心了,想想两人今年在温网各自出局的两场球,真是,老泪纵横。
他们注定了要在一起!纳达尔的那句,他可能会赢,但我一定不会输,不会打网球的渔民不是好的哲学家啊!
棋逢对手,无敌也不寂寞;旗鼓相当,英雄不分高下。
回顾了经典的08年温网费纳大战和两人的职业生涯,穿插了一些采访和历史时刻。能遇到一个不相上下的对手太难得,与其说是竞争关系,不如说是激发各自潜能和努力突破的动力。兼具一流的人品和球品,天赋的背后少不了刻苦的训练和辛勤的付出,得学会调整心态和接受失败。纳豆在赛场上永不服输的精神和坚挺到底的斗志频频打动我,奶牛美妙优雅的挥拍和从容不迫的气质也很让人欣赏,已经不能用单薄的伟大来形容他们了。两人携手缔造了最辉煌的网球传奇,远超输赢,看到最后那些经典瞬间很难不动容,能成为见证者,何其有幸。
我牛我神超越了竞技体育,向着自身肉体与精神极限发起挑战的永恒之美
费德勒和纳达尔的伟大尽显,但更令人惊叹的是,十年之后的今天,他们仍然在继续创造历史。老牛20 GS. 我豆17GS 加油加油!
经典的费纳决,白衣,绿地,还有费德勒,可惜他输了!也正是从那场决赛起,费德勒开始走下神坛,而我却越来越爱他了!
4.5 得有这么一个人存在,他发给你的都能接得住,你发出去的也必有回响,人生才有那么一点意思呢。
“费德勒是个懂得战斗的艺术家,纳达尔是个懂得艺术的斗士”。这是费纳时代的完美注脚,纪录片是四星的,但费纳是五星的,体育的魅力是五星的。2008年写入历史的温网决赛,一场一波三折、似乎预示着天意却又让人摸不清走向的伟大比赛,总之二人都是传奇了。没有这样的对手,二人都会一骑绝尘,有了这样的对手,二人都少拿了很多冠军,但也逼出了更强的自己。单单是用那场经典比赛串联就已经精彩万分了,没有演员能演出费纳这样的绝代双骄,所以这方面不太看好陈可辛拍娜姐,剧情片也许没有纪录片好看。
2008温网费纳决,上帝梦里才能造就的完美比赛。虽然十年前就已被定为“史上最伟大比赛”,但因两人到现在还在创造历史,其伟大程度在比赛结束后仍逐年递增。以五盘大战进程为主线,穿插访谈和回溯,展现两位最伟大男球员的优秀品质及他们对网球运动的意义。彼此成就相惜,看到泛泪。|20201018重看,在20-20的当下,体会更深。豆拿下20后,GOAT讨论不绝于耳,但一切要把俩人分高下的声音都毫无意义。网球史最伟大时代能成型,是这组对决共同的作用。费纳不可分,豆奶在一起最甜。|20220209重看,多难得伟大比赛有配得上的片子记载传颂。反过来也要伟大到一定程度(不只是比赛还有人,不只是那一刻还是激荡于时代连绵的回响)才能哺育出这样延展与意涵丰厚的纪录。|20220916牛宣布退役重看,费纳时代结束了。
比赛过于伟大,反倒让纪录片本身有点黯淡无光。
有两个镜头,作为背景的,,那是我家小猪么。。今年去中央球场,亲眼看到了纳达尔当时爬上去的那个平台,还是有点唏嘘的。这场比赛确实算是神仙打架了,片子的氛围营造得还不错,配乐的功劳很大。该采的人也都采了,两个当事人讲的偏表面有点遗憾。作为牛黑和豆黑,以看戏模式,竟然看得很投入。。。最开心的应该是CP粉吧。只是,牛豆有CP粉么?今年这两人还是挺NB,不过温网冠军是我家小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以及美网也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哭成烂泥。这场比赛对于我来讲真的很重要。前几年受伤的时候,去年春季连败的时候,今年温网长盘输掉的时候,都会掏出来重看一遍。哎,感谢世界上有竞技,让渺小的个人可以伟大。
一期一会。他们把名字写进历史,更刻进对方的生命
如果没有对方,我们都会拿到更多的冠军,但我们绝不会是更好的自己。
十年前,在宿舍楼的活动室里看着这场比赛,经过两场下雨暂停,持续到了半夜,那一刻对纳达尔的痛恨值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而如今回望,更多的是对两位现役传奇的赞叹。1980年温网男单决赛,可以说是男子网坛第二伟大的比赛,拍成了电影《博格对战麦肯罗》,而08温网决赛,作为网球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比赛,用纪录片的形式呈现,无疑更为合适。剧组几乎找了所有当事人,所有名宿、解说、媒体人甚至费纳本身,都对这费纳二人吹上了天。作为比赛,绝对是the greatest match of all time,而作为纪录片,这部片真的很不错。如果要说有什么不足或遗憾,那可能是这场比赛费德勒输了,但我认为,若纳达尔没有获得这次胜利,那么比赛的传奇色彩将大打折扣。
来站一下队,网球我选费,足球我选罗,篮球我选科,橄榄球我选二哥,其他球我选卡戴珊。
有时候不得不庆幸生在这个时代 属于费纳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