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挺老的电影了 翻来看看 本片以真实事件为基础,讲述美国黑帮名人亨利希尔在江湖上纵横三十多年的传奇遭遇。影片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一个纽约意大利裔的黑帮分子从小到大的一生,逼真地表现出黑道人物独特的生活型态和与众不同的价值观。本片是马丁斯科塞斯1991年的得意作品,网罗了罗伯特德尼罗、乔派西、雷利奥塔等演技派演员通力合作。虽然不及《教父》的广度,但对于人物刻画更加深入,是一部力作。
做坏蛋很可能是一大部分人类与生俱来的普遍欲望
首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会喜欢看黑帮片?”
为何大家会喜欢这些罄竹难书的杀人犯、无恶不作的抢劫犯、做尽坏事的恶棍?为何美国黑帮成员如此世俗而残忍的暴力角色在大银幕上会被如此美化?
我们到底是被地下犯罪世界老大所吸引还是被黑帮分子背后代表的东西所吸引?黑帮分子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如果你觉得他们追求的只是金钱或女人那你可能就大错特错了(看看我们的老教父吧)。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不难得知:毕竟黑帮分子往往会直接说出自己想要什么。
不知道你是否在遇到挫折或者受到委屈之后越复盘越生气,觉得刚刚怎样做怎样做会更好,然后开始幻想自己完美的解决、幻想自己胖揍了一顿坐在第六排的老弟、幻想自己kick欺负自己的人的ass、对着镜子霸气的自言自语,其实也不算是阿Q,但在这个自己精神中创建的理想世界多少算是点安慰、解气吧。(还是说因为我从小就是个loser才这样?)
在理想化的生活中,世界是围着你转的,你无所不能、你可以为所欲为、所有一切都唾手可得、所有人都会对你尊敬有加。而黑帮分子正是这幻想的具体表现。
世界以黑帮分子想要的方式方法运作:他可以动动手指就发号施令、当他走入房间人们会立马尊敬的请他落座、做上千万交易的时候仅仅只需要轻轻的点点头。黑帮分子的这种能力超越了我们所说的钱、性等简单的欲望(突然记起我高中历史老师说过,你想吃饭、睡觉那是人性,但是如果你想吃炸鸡汉堡山珍海味、想睡席梦思顶级奢华床垫那就是人欲,我就提一嘴),而表明黑帮分子已经实现了对世界的绝对统治。
想象一下这样的生活吧。然后我们就不难理解好家伙的这段话了。
那为什么我们会喜欢如此暴力的东西呢?
因为暴力代表着禁忌,而禁忌代表了不能触碰之事,但若不是道德束缚,不能触碰之事其实非常吸引人。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有很多人天生反骨想要去尝试刺激的东西,但由于从小到大种种“高墙”把人们“体制化”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只能在电影中寻找这种刺激,而这些“禁忌”又因为他们的不可触碰性而给予了他们一定程度上的力量感。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我们会有保持一定距离观察禁忌的欲望。这些黑帮分子有某种力量能做到我们永远不敢做之事,而电影屏幕正成为了我们远远观察但不触碰这些禁忌的最佳距离。
老马也在采访中提到他在小时候就知道了自己要拍的电影不是给小孩看的,一点也不想他们在晚上6点或者8点在电视上播出。而他展现的暴力也是带有“自我批评”性质的暴力,不是为了“美好”而拍的,而是自食苦果式的暴力(现在想想就不难懂《好家伙》里以下犯上后Tommy偿命、《爱尔兰人》中Frank使用暴力庇护女儿却导致在亲情中间竖起一道道高墙这一类设计的用意了)
但这些显然不是老马想要表达的全部主题。
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从《好家伙》到《赌城风云》再到《华尔街之狼》甚至最近的《爱尔兰人》我们都不难看到一个个走上人生巅峰的主人公在这些“果汁糖块”当中是如何跌入谷底的。老马会在前期让你看到温情、神圣、fancy、rorty,会看到唠唠叨叨的黑帮成员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后期则无情的将一切毁灭,黑帮世界的残酷则因此而凸显。《好家伙》中甚至用了一个载入影史的长镜头带我们见证了Henry黑帮生活所带来的荣耀时刻、威慑力、娇奢、嚣张自负、游刃有余,也可以看得出妻子Karen对这一切的享受与喜欢,该长镜头的调度技惊四座,属于是斯坦尼康教科书都不敢这么写的存在,在影片31分31秒,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好的,那么这帮大坏蛋的辉煌你也看到了,他们的下场你也看到了,老马去描绘这些反道德模范人物从来都不是要给出一个正邪对抗式的答案,而是给出选项,至于怎么选,那是你自己的事嘛。
生活化
说起来有点奇怪,一部描写远在美国的黑帮分子生活的电影既然颇能引起我的共鸣。区别于教父嘴含棉花式大道理演讲以及美国往事年代感诗情发泄,这部片子反倒更贴近“生活”。有人说《好家伙》像流水账,在我看来反倒是“行云流水”。契诃夫在书信就曾经写过“人不是每天都在谈恋爱和杀人的”,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吃饭、睡觉、聊一些无聊的话题、发一些牢骚,《好家伙》则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长将其全部囊括进去了,里面的黑帮成员啰啰嗦嗦的、爱开玩笑、甚至有些粗鲁,这不就是大多数人生活的写照吗?(希望没有冒犯到您,对号入座即可)
Karen开车去找Henry算账的时候所有人都在起哄、大笑,让我一下就梦回在学校那种一大群人骚扰好兄弟谈恋爱的快感了哈哈哈。除此之外片子还大量展现了黑帮分子的生活,过圣诞、开party、意大利肉丸、乔佩西还贡献了一场声色俱厉到比黑帮还黑帮500倍的表演,不仅把Henry给唬住了,观众们也一脸懵逼,最后说很怕Henry经不起考验甚至还点了题(强尼戴普的《黑色弥撒》里有一段餐桌戏神似这场表演),听说还是乔老爷子的即兴表演,老马事后想了很久怎么处理这一场戏,最后选择每个镜头留下6-9秒好让观众看清楚众人不知所措的表情,就如此简单的闲聊开玩笑也能弄的全场颓唐不安可能也就只有乔佩西了吧。(在这里吐槽一下,晃过神来才发现第一次看这位只有163却极具威慑力的恶棍的表演居然是《小鬼当家》里的笨贼)
对于这些家伙来说压根就没有秩序。我虽然没有杀过人越过货(我也不想,我已经保持了18年遵纪守法),但看这片子总能让我回忆起些什么,在学校里就有很多秩序,老师们用心良苦的想要我们乖乖学习,但是我和我的朋友们为了不被像《肖申克的救赎》一样体制化,我们只能“偶尔”的打破一下规则以奖励自己数学课没有睡觉。
学校不让卖可乐/泡面/充电宝,我们就约好校外的人隔着铁栅栏交易,但麻烦在得像躲着FBI一样小心纪检部和德育主任,但是还好我们在电影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电影教会我们要有人放风盯梢,要有人去拖延,我们也发现有时候纪检部的同学们可能也需要喝可乐,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纸包不住火,我们被德育主任“光顾”过几次,但凡跑慢两步或者被你的“好兄弟们”推两下就被拍照传给班主任了。
因为这件事使得好好一高中变得跟“商学院”似的,对于学校来说也确实叔可忍婶婶都不可忍了,校长便下令用铁丝网拦了起来,但是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感谢上帝让人类发明了互联网以及美团外卖。但是仍然有些麻烦事,得躲在男生宿舍极臭的厕所打电话给快递小哥告诉他
1.不要穿外卖服(蓝色黄色都达咩!)
2.把摩托车挺远一点
3.到时候我们会叫他表哥或者叔叔(具体情况视外卖员年龄而定,我们暂时还没有见到可以叫爷爷的)
PS:如果校长或者主任哪天一时兴起守在校门口抓外卖的话,恐怕就得给外卖小哥发一条“有内鬼,终止交易!”了。
貌似有点跑偏了,我们回来谈谈角色。
真正的黑帮老大迈克·弗兰泽斯(此人是时代杂志选出来最具影响力的50个黑帮首领中唯一一个在世的,退役后成了网红,电影里在那个酒吧介绍各路人马的长镜头里有他)在节目中对《好家伙》进行了点评,先是这部片子是他看过的最贴近真实黑帮生活的(除此之外还有强尼·德普的《忠奸人》以及老版《高蒂传》),然后就开始说所有人这些人Henry、Jimmy、Tommy他都认识(救命),Henry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风光,电影做了许多艺术加工,但是你可以把他看成大多数黑帮份子的写照,不愿意做一个nobody每日996或者007,就像台词“能参加帮派比当美国总统还爽”一样,他有一种想要成为somebody的情绪(《黑道家族》中的侄子Christopher也是如此,不气盛怎么叫年轻人?),但其实也有成功过,但由于不听Paulie(我感觉类似低配版godfather式的角色吧)、不照顾家庭、贪图利益等等都让他自食其果了(中国俗话讲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哈哈哈)。
这位大哥同时还点评了Tommy,他认识Tommy但平常不在一起玩,因为Tommy对他来说就是个“疯子”。(这里值得再次提起乔佩西精彩绝伦的表演,然后吐槽一下被Tommy射杀的那个“小蜘蛛”后来跑去演《黑道家族》Tony的侄子Christopher了,然后还有Henry的妻子演了心理医生,加之黑道家族频频提起老马的电影,衣食父母了属于是哈哈哈)。这位大佬的点评是像这种如此嚣张、喜怒无常的人往往都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们从片子也能看得出来,老马让观众沉浸在喜悦的情绪中冷不丁的就给他开了一枪,子弹射穿了脸连棺材板都不方便打开,除了那个再次用在了《爱尔兰人》里的空荡荡房间镜头之外几乎没有再多铺垫,如同盖里奇/昆汀一般人物毫无征兆的突然死亡,但是却不同二位的戏剧性,这里更多是一种惋惜、惊讶、沉重但是又理解等等混杂的情绪。这几个角色倒颇有宿命论之感,人生确实反复无常,老马用这种手法把黑帮世界的残酷无情再一次展现给了大众,也告诉了大家现实不是吴宇森式的枪战与英雄豪情。
PS:Henry在B站有个视频是时隔多年他和Paulie的手下通电话,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啊。
貌似又跑偏了,那分析一下本片的拍摄手法吧。
叙事结构其实和线性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人们在回忆一件事的时候总是会先想起所谓的“闪光记忆”,好家伙开篇便是如此,同时这还是Henry一生的转折点,等观众一路看下去直到第二次看到这件事时不免会发出“我靠原来是这样”的惊叹(这手法很常见却很有效,想想《绅士们》、《赌场》怎么开的头吧)。你无法想象最后Henry在红光中定格、变焦向前推、旁白出来、同时兼具怀旧感与力量感的音乐伴随鼓点出现对于我造成了多大的冲击,感觉我整个都要飘起来一般,加之Tommy向那人开枪的时候短暂的静止了一帧,枪火在空中闪烁,你就会想“That's what films can do”。(关键你会发现躺在车尾箱的那句尸体头上裹着白布,宛如圣母玛利亚 这是老马的片子,你别告诉我这是仅仅巧合)最后再官方的点明一下其引起观众猜想、奠定全片基调啊巴啊巴等等的作用了。
色彩与打光自不用说,老马的片子总是能找到大块的红色,而他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红色可以表达的意思危险、热烈、流血、性、爱情、热爱、愤怒、狂暴一切的一切,使得观众在必要的时候情绪化非常到位。
处理手法上我们还能看到老马风格化的一贯影子,从《祖与占》学来的大量旁白,从戈达尔那学来的跳剪、打破第四堵墙、定格,颇为间离的风格在时刻提醒着观众思考,布莱希特就认为如果观众过于投入就会停止思考,所以毕竟老马拍了一部如此酣畅淋漓的片子可不是想观众当作爽片一样去对待的,几个极斯科塞斯的经典长镜头也视点众多且不断切换画面内容与主体,仿佛一边炫技一边使劲摇着观众大喊“Wake up!”
最后分享四个颇有意思的Shot。
种豆得豆,种胚得胚。
PS:就是看太多这些意大利式的黑手党片子,加上英国以盖里奇为代表的痞子片,我现在简直说起英语就是F,意大利人的英语实在太有感染力,什么come on!Do me a favor!之类的在我脑海真是挥之不去。
作者:Pauline Kael (The New Yorker)
译者:csh
译文首发于《虹膜》
在《好家伙》中,斯科塞斯有了一定的长进。它与《愤怒的公牛》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那么盛气凌人。和《愤怒的公牛》一样,它是在一种欢乐、愉快的思绪中制作的。在这部影片的原作小说《大佬》(尼古拉斯·派勒吉著)中,那些黑手党成员都是道德层面的矮人。但斯科塞斯是一位始终保持着能量的饶舌艺术家,他不会采用那种反讽的、间离式的叙事。他热爱布鲁克林的黑帮环境,因为它会催生一种混合着扭曲、夸张与繁荣的状态。他电影中的那些黑帮成员,喜欢那种口袋里放着一叠现金的感觉。这部影片讲述的是飞黄腾达的故事,这一过程还伴随着飞舞的旗帜和人群的欢呼。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吗?我不这么认为。但这确实是电影工业成功的产品——通过生动的戏剧化形式呈现的新闻报道。每一帧画面都是如此活泼、生动,你可以感受到导演让这些画面移动起来的时候,心中怀着的那种热情的愉悦。当影片的核心角色亨利·希尔(雷·利奥塔饰)穿过一条长岛的街道,去殴打那个试图和他的女孩调情的男人时,我们看到了盛开的茱萸。在整部影片中,这些黑帮成员所处的那种郊区的、满目葱翠的环境,都处于一个非常显眼的位置。这些恶徒们总是在灌木中或树篱旁进行谈判。他们还会用仪式化的、社交性的方式准备食物——搅拌大桶的调味料,将大蒜切成剃刀般的薄片。我们看到他们出没在酒吧和餐馆中,他们在这里享有优待。他们也会出现在自己嘈杂的家中,我们会看到俗丽的内景空间。他们还会聚集偷来的东西、勒索餐馆老板、劫持、纵火、在机场准备盗窃货物、埋葬被谋杀的受害者。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如同歌剧的主题一般。
那么,它缺少了什么呢?好吧,我们没有看到伟大的故事。这部由派勒吉和斯科塞斯共同完成的剧本,其实并不是真正戏剧化的。相反,斯科塞斯只是提高了自己的音量,而那些家伙们也只是逐渐地发展自己的事业、拼命努力,然后最终爆发。不过,这也不能算是那种将野蛮当作娱乐的无脑电影,不是那种好人对抗坏人的电影。斯科塞斯只是呈现了野蛮的勒索犯罪行为,并告诉我们,这就是那些男人的全部。斯科塞斯的杰克·拉莫塔只能做一件事:打斗。而这部影片里的这些家伙也只能做一件事:抢劫。
这部影片的原著小说基于真实存在的亨利·希尔的故事。他在加入联邦证人保护计划之后,将自己的故事告诉了派勒吉。而在这段故事中,这部影片选择的时间点是1955年,一个十一岁的、乐于助人的、半爱尔兰半西西里血统的男孩,在布鲁克林街区帮派的出租车停车场里担任跑差,这个团队的头目名为保利(保罗·索维诺饰)。作为帮派的宠儿,亨利获得了他想要的批准和大量的零用钱。当他十四岁的时候,他的名字已经出现在了一家建筑公司的工资名单中,他也已经切身体验过那种花天酒地的生活了。在此后的岁月里,犯罪对他来说就成为了一种游戏。他与老友吉米(罗伯特·德尼罗饰)和汤米(乔·佩西饰)并肩作战,真的通过欺诈勒索赚了一大笔钱。而当他带着自己的犹太女友凯伦(洛南·布雷科饰)来到那些浮华、昂贵的场所时,他会拿出大笔的小费,人们也把他当作是一个名人。(而他不过只有二十一岁。)凯伦并不是那种行为不检点的女人(她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但她喜欢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这种危险的感觉。他的生活看起来就如同波多黎各日的游行混杂着摇滚音乐会。当她看到他的枪时,她感到很兴奋(他用那把枪猛击他的敌人)。在《愤怒的公牛》中,那个年轻的男人试图在那面砖墙上砸出一条路;而在《好家伙》中,年轻的男人找到了一个热情而温暖的团体,它的成员首先包括保利和他的帮派,接着包括吉米和汤米,最后包括他的妻子——凯伦——和许多孩子,还有一个被安置在公寓中的情妇。
当亨利对汤米和吉米的暴力行为表现出令人困惑的反感时,我们感到这部影片似乎有些脱离正轨。在一场卡牌游戏中,乔·佩西扮演的汤米一边插科打诨,一边开枪击中了一个少年,因为他倒酒的速度太慢了。像这样的事件——它们被设计得极端精密——似乎在挖掘亨利心中那已然觉醒的感性。但这些契机最终并没有造成什么结果,所以它们似乎显得有些敷衍了事,有种落入俗套之感。(德尼罗也有一场让亨利失控的戏,但这最终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部影片的一些基础元素,本来是可以联系到一起的:它们表明,那种原始的男性犯罪行为,正在逐渐地从内部摧毁黑手党和其他有组织的犯罪团体。德尼罗扮演的吉米这一生都在策划一场劫案——六百万美元的汉莎航空劫案,在当时是美国历史上金额最高的劫案——但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团队。他们是如此地没有纪律、如此缺乏大局意识,他们开始进行铺张的消费,而偏执的吉米无论如何都想保住所有的钱,他感到很遗憾,但他觉得自己必须重击他们——也就是把他们干掉。(在抢劫成功之后,至少发生了十起谋杀案。)保利对毒品有严格的规定,因为毒品会把男人变成那种摧毁「家族」的告密者。但是,当问题涉及到被囚成员的妻儿时,这个家族并没有相关的礼节(或者说是深谋远虑)。所以,当亨利入狱之后,凯伦成为了他的搭档,帮他走私毒品,让他得以在内部贩卖——就像是常规的特许经营那样。接着,他就开始吸食可卡因了。当亨利出狱之后,他开始在长岛的家中经营自己的生意。这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狂躁的病人,他准备出卖自己的导师保利和他认识的所有兄弟。而且,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因为他最亲近的朋友吉米也准备干掉他和他的妻子。
但是,斯科塞斯并没有对这些事件进行戏剧化的处理,他只是简单地将主题——甚至是故事——呆板地呈现出来。在一个匆忙的、仍未成型的收尾段落中,他将一些脉络串联到一起,然后在最后的字幕中告诉我们某些角色的信息——但却省略了这些信息中的一些极为有趣的部分。希尔是如此坚定地走上了邪恶之路,以至于当他被证人保护计划赋予新的生活时,他仍然利用这个机会继续犯罪,结果他最终被逐出了这个计划。但除此之外,我们就对他知之甚少了。当我们阅读字幕,发现亨利和凯伦在二十五年后分离时,我们会感到非常震惊,因为我们发现自己并不知道,是什么让他们持续了一段这么久的关系。这是一部有广度却没有深度的电影。我们只是从外部观看亨利·希尔的生活,而他看起来似乎与那种暴徒的生活之间保持着某种距离。《好家伙》就像是一部没有疤面人的《疤面人》(霍华德·霍克斯导演)。
斯科塞斯曾凭借《愤怒的公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影片被国际评论家票选为八十年代的最佳电影——在那部影片里,他将自己的主角呈现为一个「野蛮图腾」。而在《好家伙》中,他似乎想让自己的角色变得非常浅薄。但是,让这部影片显得单调的,并不是他们那种浅薄的反社会者身份。这部作品的单调之处在于,他在呈现这种反社会性的时候,采用了十分浅薄的构思,我们可以常常在B级片中看到这种现象。当亨利·希尔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住在黑手党的那个出租车停车场对面,观察着这些罪犯进出豪华轿车的那种浮华的生活。他想和他们一样干点大事。他观看到的那种生活,和我们这些观众从斯科塞斯的电影银幕上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但这部影片并没有邀请我们去认同他的渴望。
当然,就算一个演员扮演的是一个浅薄的家伙,他也可以让观众们印象深刻,但前提是,我们必须理解这个家伙的动机与情感。但是,这些演员和他们的角色比起来,似乎有些太老了,他们已经给我们留下了一种稳定的印象。在这部影片中,他们只是让我们看到一些孤立的、可怕的场景——佩西扮演的汤米逼问道:「你是什么意思,我很搞笑?」;而当德尼罗扮演的吉米将凯伦引入那潜在的死亡陷阱时,他的脸上带着一种不自然的微笑。
但是,这部影片的技法又是如此精湛,它让你仿佛身处一场真人表演。这是斯科塞斯的秀场。他在七十年代早期称为了一个成熟的导演,在那时,许多电影爱好者仍然坚守着那种六十年代的理念:一部好电影应该归功于它的导演。在这种观点中可能隐藏着某种真相,而斯科塞斯为我们呈现了这种真相。
电影的制作过程变成了影片的主题。你只想谈论那精妙运转的摄影机,还有那些定格画面和跳切手法。这或许是那些年轻的影迷如此喜欢斯科塞斯的原因:他们想要的不仅仅是对他的电影作出回应,他们想要成为他。当奥逊·威尔斯制作《历劫佳人》的时候,电影制作过程几乎接管了一切——那部影片的全部内容,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华丽技法。但那是一部1958年的电影,在那时,制作一部惊悚片、表达你自己对电影媒介的狂热,可以说是令人兴奋的壮举。而且,威尔斯并没有抽空自己的角色,与之相反,他让他们显得更为复杂,以贴合他那华丽的风格。他为我们呈现了熠熠生辉的影像。而到了1990年,当一部电影处理了三十年的时间跨度、采用了史诗级别的长度时,我们可能会开始想念那些真正深入人心的角色——在斯科塞斯的《生命课》(源于集锦电影《大都会传奇》)中,尼克·诺特所扮演的、狡猾的莱昂内尔·多比,将一切元素都整合到了一起。
斯科塞斯就像是那种兴奋的瘾君子,他会唤起你的欲望,让你想和他一起闲逛、听他讲述一切元素生效的方式。在这方面,他可以算是一个大师。但是,在这部影片的主要元素中,我们看不到那种丰满性和丰富性。没有结构上的变化,也没有高潮。它只是在最后终结而已。这种做法可能有时会生效,但我不认为这部影片做到了。那种电影制作过程中的自娱自乐,如今是否还能让某些观众满意呢?或许吧,毕竟看电影的过程可能也和吸毒一样,是在追求纯粹的感官愉悦。这就是斯科塞斯对于地下生活的观点。这部电影就像是一个年轻的影迷,对某种导演生活的梦想,而在斯科塞斯看来,这种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很遥远。
电影最后保利被抓,旁边有人说“快去华尔街,那里全是经济罪犯。”23年后2013年马丁•斯科塞斯去了华尔街,抓住了《华尔街之狼》。
揭开所谓江湖道义温情脉脉的面纱。片尾吉米和亨利饭馆碰面的戏人物张力强,他们多年坎坷,彼此牵绊,可完全不信任对方,最后谁能活完全取决于谁先出卖感情与人心,或者说他们之间所谓的兄弟情从来就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虚无之物。传记片风格,长镜头瞩目,又残忍又喜感。
唉,流水账,看了一小时发现剧情还没开始,然后被告知就是这样= =|||
细致迷人的黑帮励志片 德尼罗在老马的片子里永远那么帅 最后性手枪的歌一出才恍然其实是部摇滚电影
抛弃当时黑帮片流行的教父式浪漫主义史诗特色,以粗粝写实手法表现黑道人物原生态生活状况,对暴力场面和价值观的展示都有鲜明特色。德尼罗、乔派西等演技派明星的表演更是无可指摘,上映后好评如潮,被誉为影史上最能真实反映黑帮生活的电影。
教父后最好的黑帮片之一吧。Martin Scorsese对节奏的控制力无与伦比。
这才是现实,赤裸裸的黑帮真相。德尼罗演得真好。
“虽然我对他很生气,但是他对我还是有吸引力,我没法想象离开他,谁说一定要她赢我赢…” 完全没想到会是跟《美国往事》完全不同的逗比黑帮片,而且全程高能,毫无尿点,2个半小时轻松愉悦,尼玛也太好看了!#上海电影节Day3#
«教父»«美国往事»«好家伙»,三大黑帮经典,居然无一能看进去,罪过~~
黑社会破梦,一句不合,玩笑几个来回,随时挂。
“你什么意思,我很好笑?”……此经典桥段取材于乔佩西的亲身经历,当年在餐馆工作时,年轻的佩西曾经就这么夸过一个黑帮很好笑,结果赞美换来冷脸。斯科塞斯听过此八卦后决定加入戏中,但脚本里并没有,所以佩西和利奥塔的互动让现场其他演员真实错愕!
不知道jimmy有没有活到04年出狱
全片和《赌城风云》基本相似,缺点在于叙述过于流水化,开始的成功犯罪、家庭纠纷,以及最终的后果。这二部片先看者得4星,后看者得3星。德尼罗非常适合演大佬。
平铺直叙纪录片似的黑帮片,描述了一个小混混的堕落史,不过结局还算光明。一个从后门进入厨房再进到大厅的不动声色的长镜头,就注定了一部经典的诞生。
满分给全世界最忙的雷里奥塔,说了一百多次fuck的乔佩西,1小时38分14秒开始的最帅最酷最炫的罗伯特德尼罗特写,138秒的长镜头,啰嗦卖假发的莫里,戴帽子才坐飞机的傻妹妹,打酱油被爆头的萨穆埃尔杰克逊,片尾的经典钢琴曲,把黑帮传记拍成浪漫黑色喜剧的马丁斯科塞斯,和这部我的史上最爱影片之一。
华而不实的流水账
如果说科波拉把黑帮拍成歌剧,那斯科塞斯就是把黑帮拍成摇滚:没有秩序,只有混乱,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能掌握命运,每个人却都不得不在命运面前低头。时隔三年后的重看,发现自己当初还是幼稚,惊叹老马的运镜和剪辑真是神乎其技。
凯迪拉克是自掘的坟墓,入会通知是死神的招魂,冲走的毒品是最后的稻草,借来的铁铲是末路的警告。庆贺我走出法庭的无恙,也庆贺我过上天堂人生。劝说她走入尽头的小巷,也劝说她步入地狱暗门。黑帮杀人前从不提前告知,犹如死神。生活最难改变的是习惯,犹如坠崖。原来一世枭雄,换来一份番茄鸡蛋面。
不喜欢利奥塔这个演员,因为长相太妖。德尼罗应该是大配角,怎么写在第一位了?还是他有味道。摄影机跟着人物在夜总会繁忙的厨房中静静穿梭的镜头在黑帮片里有不一般的魅力。
“这个故事所具备的现实意义,在于他们的奋斗永远不被承认,他们的命运由始至终只有一个结局:被抛弃。神话的意义就在于结局亨利逃脱了这种命运,而方法正是他在险恶江湖中学来的规则:没有规则,没有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