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风云”不是好的译名,不如“决不让步”。乔西是带着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为了生存,到矿场工作,却和其他在这里工作的女性同胞受到性骚扰。女工友们全部选择了沉默和忍耐,而乔西终于无法忍耐,诉诸法律,孤身一人与势力庞大的矿场斗争,最终赢得官司。而最重要的是乔西赢得了做人的尊严,赢得了亲人的理解和支持,赢得了矿场上女性矿工的工作权利。
小人物在工作中受到来自工友和来自上司的欺凌是再平常不过的了。我想,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不要侥幸自己是小部分人。而同等环境下,女性更容易受到不平待遇,势力小(甚至包括身体孱弱)的人也容易受到欺凌。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本来就说不清楚。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为恶都是目的极强的策划结果,很多时候只是想那么做。
那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诉诸法律,这只是万般无奈之后被人称道的理性做法。法制是人类文明的最强佐证,但也是目前人类文明的最无奈之处。但凡可以靠自己解决的,我想不会有谁愿意坐在证人席上听人责问。说来说去,实力才是最重要的,这让人很无奈。最近在看春秋时期诸国争霸的故事,狠狠地被实力这个东西重磅轰炸。兄妹是可以通奸的,父亲是拿来攫取权力的,数万人是可以被剁成肉馅的,只要你有实力。现代的公司是可以榨取你血汗的,老资格的工友是可以侮辱你的,比你势强和体壮的人,确实可以在办公室强奸你,这没什么不可以,因为实力决定一切。当美国军队攻入伊拉克,伊拉克人民对着苍天叫喊:真主阿,请惩罚他们吧!------弱者,请你不要再相信公理。
之所以这么说,只是因为我想了想片中的官司打赢之后又能怎样。矿场付出了巨额赔偿,女矿工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对付每天的性骚扰,然后呢?“然后”一定是挑起官司的人被无故解聘,新来的女职工仍然被骚扰着,除非矿上女矿工占了绝大多数------那时候就该新来的男矿工受到性骚扰了。一时的胜利把文明前推进的距离,真的不及头发丝粗细。当然,这也是“决不让步”的精神可贵所在。决不让步的人要么在法庭上坚守立场,要么在平时的工作中分毫不让,要么在人群间的斗争中走在最前,要么参与革命以血泄愤,不管怎样,决不让步的人始终存在,始终不断的推进某个进程,或如嫩芽破土,或如青藤绕树,或如火山喷发,使得世界在变化中涌动、发展、更新和毁灭。
片中诸多场景拍的很感人,这都要归功于前半段足够的铺垫。主演莎莉·赛隆(Charlize Theron)游刃有余,其他诸多演员也都非常精彩,尤其是饰演乔西父亲的演员。
http://logten.iblog.com/post/3742/270299Participant 公司出品的电影,都关注社会问题,也大多是佳作。我看过的有大名鼎鼎的Inconvenient Truth, 最近反映日本人屠杀海豚的Cove,获奖的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有关食品问题的Fast Food Nation, Food Inc, 反映无家可归人群的Soloist, 争取民权的Chicago 10, 反映移民和签证问题的The Visitor, 有关阿富汗战争的 Charlie Wilson's War等等。
PARTICIPANT的全部作品在它的网站上有:
http://www.participantmedia.com/films.phpPARTICIPANT的创始人以前是ebay的老板 Jeff Skoll. 在TED上有一个他对PARTICIPANT的精彩介绍,链接是
http://www.ted.com/talks/jeff_skoll_makes_movies_that_make_change.html这部电影里最感人的一幕是老爹在工会会议上站出来为女儿说话。扮演老爹的Richard Jenkins也是The Visitor的男主角。The Visitor也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之一。
还有一点:工会不都是工人的朋友。电影里的工会没有保护妇女不受性骚扰。只有法律才能保障人的权益。
对比《我控诉》中的法庭审判,法官都在拉偏架,因为权利体系不在弱势一方,谁都想息事宁人。不同在于,《我控诉》里的主角实际并不关心受害者的权益,只是在意他内心在意的“公正”,而本片的主角是在为自己的权益发声。本片改编自1988年的真实事件,虽然到现在为止,性别歧视问题还没有本质改变,但历史至少已经有了一定的偏移,原告们也获得了应该获得的补偿。但这远远不够,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如何形成合适但有效的话语体系。如果变成争夺话语权,那话语体系本质没变,无法形成真正的相互尊重,只会成为相互抨击。如果发声过于平静,那么诉求只会在这个寻求刺激信息的时代销声匿迹。更可怕的是表面“政治正确”,背地相互攻击,那爆雷只是迟早问题。
性别歧视与其他歧视行为一样,都源于偏见和话语权的不平等。但不同在于,性别歧视更根深蒂固,在文化、生活、教育等最根本的问题上甚至不被大多数人察觉。现在的话语体系是建立在人们的教育和认知中的,是构成人思考和表达的基础,比如很多人改变不了的“口头禅”和清除不掉的“大词”,都很难自我意识到,更难因为别人的一两次发声而改变。但这不代表就此认命,或者认为发声者是疯子。发声者需要不断的发声,才有可能让更多的人对这些“隐匿”的诉求进行思考,思考自己的认知中存在的问题。而改变的发生需要会这样思考的人的数量积累,需要时间。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甚至改变自己需要勇气,当沉默的大多数都为勇于争取权益的人鼓起掌,改变就不会遥远。
本片叙事节奏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演员表演都无可挑剔,在这样一个争取女性权益的题材上没有完全设置人群的对立,而是有众多“沉默的大多数”在其中相当有戏份,并且可以看到他们的改变,算是相当克制。现在的同类题材更容易变成简单的矛盾对立,设置更刺激的冲突来吸引眼球,满足观影感受,甚至让人站队,最后很容易陷入爆米花电影的套路,降低观后思考的可能性。
这样一说,也许在这个时代,寻求改变,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艺术不是以理晓人的,而是以情动人的.
片头就有字幕说这是改变自真是故事,美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起胜诉的性骚扰集体诉讼案。很有份量的题材。就像当年大觜阿姨的《永不妥协》,属于社会政治唤醒片。
性骚扰,这个话题在我们周围到底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对于这种特殊的伤害,受害者为什么常常选择默许?也许只有经历过才会有更多的发言权。
你想要,问她,她不给,别强求;幼儿园时同学间互相交换玩具时阿姨是这样教我们的,我一直还记得......你呢?
http://rapheal.bokee.com/3982299.html失眠的夜里,看完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永不妥协》,系统推送了这一部,在剧照里看到了弗朗西斯·麦克多蒙德也就是大家说的“科恩嫂”(虽然我真的不喜欢这样称呼一个我喜欢的女演员)和理查兹·塞隆,立刻就点开了。里面好多熟面孔,一口气看完,抱着期待来豆瓣看影评,翻了靠上的几篇,结果大失所望。
豆瓣最热的一篇影评扯了一大堆别的,看似慷慨激昂,实则拾人牙慧、苍白无力,对这部电影毛也没评,最后一句轻飘飘的“为什么不给另一边多一些尊重呢”……真心觉得作者脑袋空空,白看电影。在那下边回复后意犹未尽,索性简短写一些自己想说的。
女主历尽艰辛承受各种压力和非议去争取自己的权利,被作者说成为什么男的不多给“另一边”的女人多些尊重呢?啊哟,你被侮辱被损害了,坐那等着人家的恩赐?那些人要是愿意赐给你权利就不会那样对待你了?你还真以为人的权利是天赋的?可真是幼稚plus,瞎扯淡!
女主自己不争取那些男的会停止作恶吗?权利是自己争取的,不是靠别人施舍的,更不是所谓的“一边为什么不多给另一边一些尊重”这种没卵用的东西。
女主在球场要请男的做她的律师,男的拒绝了,劝她辞职,再找一份新工作,忘了这一切,你还很年轻,很漂亮……女主打断他的话,说“可以找个男的养我保护我吗”,“不,我要靠自己,养活自己和我的孩子们”。我想,这应该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同样遭遇的人只有女主站出来的本质原因吧,她骨子里就是个独立顽强的人,她的自我决定了她面对这种遭遇说不。
还有,性骚扰和强奸是犯罪,罪犯应该受到惩罚,对受害者鬼扯荡妇羞辱的都是怂包,是罪犯的帮凶。我的观点非常直白。
还有人扯什么“最后不还是男人帮她赢了官司”之类调子的,这种人压根脑袋里除了男男女女性别啥的就没别的有用东西了?律师答应接这个案子,与性别无关,与女主的顽强和律师骨子里的正直有关。
自助者,人助之,天助之。前提是你“自助”,面对侮辱和损害,女主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抗争,逐渐地,父母、孩子、朋友、同事、其他受害者、甚至陌生人,都加入了支持她的行列。正义也许暂时被邪恶压制,但并不孤独,也不弱小,因为正直、善良、勇敢、睿智的力量总能靠拢在一起。
纵使世事纷扰,我自初心不改,从不相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创造幸福要靠自己,奏响自己的命运交响曲。
2022年5月10日 于郑州封控在家
你受到骚扰,父亲说你就不该去矿场工作,侵犯者的妻子骂你勾引她老公,周围的人看热闹给你异样的眼光,儿子恨你说你不检点,同样受到骚扰的女同事不仅不和你站到一起,反而责怪你刺激了那些男人让他们变本加厉。可你还是坚持下来了,为后来的女性争取到了应有的权利。
▤「What are you supposed to do when the ones with all the power are hurting those with none? Well for starters, you stand up. Stand up and tell the truth. You stand up for your friends. You stand up even when you're all alone. You stand up.」
如果这样的表达也能算是一种主旋律 那至少现在也该各个行业同工同酬了吧//这种明目张胆的性骚扰以及对女性的羞耻感塑造从十几年后看来愤怒来得更迅速直接//男权真的害人不浅 但显然即使是高等教育也很少能让男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全片选角都极其到位贴合 现在看来这里算上配角都是全明星了 可惜主旨差不多都是靠台词说出来的
真实的故事本身很有冲击力,但是好多穿插的小故事画蛇添足
电影谈不上有何建树法庭高潮简单化,但男女平权问题就该出全明星卡司大声说。并非人人都没良知但最爱嚷嚷的往往是流氓,当流氓思维被接纳为社群常态就需要大力的耳光。女主有句话说得好:因为长得美,就该找个好男人嫁了?PS伍迪哈里森酒吧那段超甜心的塞隆姐不要看不上秃头啊!
7.5#豆瓣春日影展#凭老婆的离开和女儿的不足3分钟的哭诉足矣改变男权们根深蒂固肮脏的灵魂???在这类片子里,繁殖真让人厌恶,女人下半辈子寄托在一个陌生人身上,这个陌生人被定义为自己的孩子,无论他多么可怕都是女人的责任,只希望这把赌赢了,生出来的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不然仿佛一辈子都完了。
如果每个角色都带有演员的影子,那么查理兹·塞隆一定是这句话最好的证明。这部电影里的她总是红着眼眶但眼神很倔强,就像她一路从第三世界的移民走到今天所该拥有的神情,太佩服这种女人,坚强勇敢到我觉得我都没有活过。
讲到后面矛盾点跑偏了。Amber Heard真美貌,可惜不红
8.4 “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这句话是对的,因为在一个男权社会里你怎能指望男人能成为好东西,男人们贪婪自己的权力逃避自己的责任助任由自己恃强凌弱的黑暗面吞噬自己,一步步堕落,所以实际上男权社会害了我们所有人。
1. 真实事件改编。向这些争取妇女权益的先行者致敬。男人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野蛮,在人数上远远超过女人的时候,又重新回到了丛林社会。
敬佩这部电影女主角的原型14年抗争的勇气这起真实诉讼恐怕比这部电影更加让人动容,因为它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改变,向所有参加此案的原告致敬
前半段的氛围掌控得很好。Jeremy Renner演的混蛋也太像那回事了
比《永不妥协》低几个层次,主要是女主不够强,一切皆因她太蠢,实在不是那种让人尊敬或喜爱的角色,灵魂人物是Glory。学校性侵的事为什么不告诉父母?她竟然会蠢到相信老板会支持她...电影不够好,不过可能更现实。有时候改变历史的人可能就是这样,也没有多么强,只是敢站出来说“NO”
再没有什么比从女性的视角重现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更好的选择,这部电影让女性说话,而不是把她们当成利用的工具。没有夸张的描写,穿插的几个小故事和小细节显得那么真实和感人。JR饰演的bobby sharp一角,他果然是演这种拥有复杂内心的表面混蛋的专业户,法庭上引发高潮的情感表现力甚至超越女主角。
背景知识不明导致不知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只是作为第一个站出来反抗的女人,艰辛度可想而知。而来自父亲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亲情而不是他认可男女平等——让人欣慰却又心酸。客观的说,男性享受高女性一等的社会地位、权利的问题,虽然在逐步缓解,但本质上的解决之道,依旧没有答案。
比较典型的美国主旋律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捍卫女性尊严和权力的故事。故事比较动人,导演拍的也不过不失,但跟同样主题的《永不妥协》相比还相差很多。塞隆的表现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这是男权社会的集体蒙昧,他们习惯了享受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地位上的优越,并不是真正的恶意,而是TMD蒙昧。所有的人在此之前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而这一刻却突然意识到,他们之前的所作所为跟强奸犯并无不同,都是一种性别迫害。
颜值与演技。第一阶段。其人因颜优而入,但演技太差,难以欺世,粉丝都羞于为之怼辩,于是被业界所逐渐淘汰。这个阶段不会有丑星。你想,长的丑还不会演戏,根本就进不了这个圈子。第二阶段。演技已得到业界认可甚至推崇,但过于抢眼的外在条件此时反成累赘。因为它妨碍了观众将注意力放在你的艺术天赋和成就之上。塞隆故意扮丑弄脏才能女魔头激荡北国风云,就是这个道理。此谓,靓丽的苦恼。对此本人有个“羽毛球赛场”理论:演员需在颜值场域处于一种中间状态,既不能太帅,也不能太丑,凭此才可左右兼顾进退自如。否则就像无法及时回到场地中央的羽毛球选手,很快就会被动失分。斯特里普为何能成影后专业户?并非是每个获奖角色一定找不到更适当的演员,而是颜值适中名气甚大跨度较广所构成的综合指标,往往使梅姑会成为最佳候选。此谓,平凡的回报。
这电影现在看真是有好的几个脸熟大咖啊,光影后就聚集了三个!前半段真的太憋屈了,泪目好几次,结尾赢的那一刻真是百感交集,但电影全篇最令人感动地是同为矿工的父亲站出来为女儿说话的那一段!不管发生什么事,有家人的支持与信任真的比什么都重要,感叹女主的经历太难了,电影里面展现的男权社会的集体蒙昧真是令人作呕!表白我塞隆女神,高颜值实力派女演员!
All She Wanted Was To Make A Living. Instead She Made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