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和》和小津安二郎很多电影一样,都是从某个人被催婚展开的,这部电影甚至和《晚春》极其类似,只是性别调换了一下。但这部电影谈论的真正主题是什么?如果仅仅是把《晚春》性别调换再拍一遍,这部电影也没必要拍吧。
注意这个细节,这部电影的重点人物,全都是失去过亲人的。原节子的饰演的秋子失去了丈夫,司叶子饰演的绫子失去了父亲,绫子的闺蜜百合子失去了亲生母亲,绫子的相亲对象后藤也失去了母亲,喜欢秋子的同学平山先生失去了妻子。
几个核心人物全都经历过至亲的离去,我相信这不是偶然,而是小津故意为之。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失去至亲后我们如何生活。
秋子失去了丈夫,我相信她是孤独的。特别是和百合子对话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最后秋子还是没有再婚,而是选择一个人生活。在影片的末尾,秋子一个人跪在空荡的房间里折衣服,忽然感受到一阵悲凉,可是好像想起了什么,又稍微有点笑意。
对于丈夫她显然是怀念的,在绫子结婚前和她一起旅行,这是丈夫还在时,他们的最后一次旅行地。重游故地秋子十分高兴,好像她又回到了丈夫还在的时候。看着窗外漫山染翠,河流积绿,她终于做出选择,要一个人活下去。带着对丈夫的怀念,她不想再嫁。有这一次旅游她很高兴,有这一个丈夫她很满足,所以即使有漫漫长夜要过,她也可以忍受。
绫子失去了父亲,听到母亲要再嫁,并且是和父亲的好朋友在一起,她几乎和所有人翻了脸。她以为只有自己在怀念父亲,而母亲追求再嫁是肮脏的。父亲的失去,让她更爱护母亲,也更看重父亲这个名称。她的不敢爱,担心母亲,对还有发火,全都由于对父亲深沉的爱。亲人的失去给她带来的是我执。
绫子的相亲对象后藤,也在少年时期就失去了母亲。之前他脾气暴躁,把家里经年珍藏的泥娃娃,一起之下全部打烂了。为这件事母亲气得吃不下饭,可就是那年她的母亲去世了。后藤母亲去世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母亲的离去,给他带来的影响就是平和。不管是待人接物,还是劝说绫子原谅母亲,他不是他口中童年是暴躁的男孩,母亲的去世让他及时去爱,举止平和。
平山先生失去了妻子,成为鳏夫。得知要和秋子续弦时,他一万个不同意。但回来问过儿子,儿子竟然支持,虽然是为了自己着想,但他放下心防愿意去和秋子续弦。并由此特别激动,锻炼身体,频繁尿急。平山对秋子的爱是真实的吗?至少他对亡妻没有太多怀念,只要孩子不反对,他立刻催同学帮他说媒。去世的妻子给他带来的是急不可耐地和秋子成婚。
绫子的闺蜜百合子失去了母亲,反倒给她注入一种生气,对事情有主见,为了闺蜜出头,叹息闺蜜结婚的疏远对空中挥拳。我很喜欢这个角色。
她虽然接受继母,但在心里还是只认亲生母亲。不止是为闺蜜着想,更多的她把闺蜜母亲当作了自己母亲。她希望母亲能够获得幸福,因为父亲续弦了,她不希望母亲吃亏。所以她才那么激烈去撮合秋子和平山,去秋子家劝说秋子。
影片最后,婚礼过后百合子一个人带着礼物探望秋子,想看秋子好不好,怕她伤心。希望之后可以多去看看秋子。鼓励追求爱,不让母亲吃亏,这是百合子母亲去世带给她的。
亲人也许会逝去,但他们对我们的影响是深刻绵长的。这也许才是小津在这部电影想要探讨的母题。
1.在线吐槽翻译…
有些翻译真的是烦人的要命。好的翻译应该把自己藏在作品里面而不是跳出来炫技。 昨天看《秋日和》,宫间说:“おっかさんもいいおっかさんらしい。君もなかなかいい子だよ。” 翻译:母亲是好母亲。女儿也是好女儿。 ……你还对仗的不行怎么不去写首诗? 首先,哪里听出:“女儿也是好女儿”这句话了?这句话明明是:宫间根据前面的绫子的话推断判断:“母亲也是个好母亲样子,你也是个不错的孩子哟。”このまま按照原文意思翻译不好吗?……
翻译好好翻译。不要让我这种日语素人找出一些不合适…
2.
对我来说,爱情不必和婚姻划等号。
啊,世道就是这样炎凉下来的。
3.
女主和章子怡也太像了吧…
4.
他们为什么都看着我说话。日式微笑让我害怕…请你们看着对手,不要看我。
5.看个小津安二郎要一直跪坐着看人简直是……膝盖疼。
6.那个波光粼粼的水纹。暗香浮动曲临江。
7.……暂时这样吧。
这是导演不太满意的一部作品。据他自己说,本篇的意图是:生活本来很简单,却被周围的人搅得乱七八糟。但观众比如我,最后就没有这种感受。
专门查了导演的日记,上面在1960年末说,猴子也会从树上掉下来。说的就是自己吧。正如上段所说拍个片子很简单,但是因为女主演司叶子的合同纠纷,到我生日那天才得到解决。虽然导演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的,但好像受到诅咒一般,最后的效果就是出不来。
却不妨碍我细读这部电影。他的彩片较少,所以部部都是珍宝。《我只做豆腐》102页说,彩色片,就像用彩釉的碗吃炸虾盖饭,而我们会继续喜欢以前的黑白片,就像我们有时候会想用青花碗装腌茄子来吃一样。
1
我写这篇的创意是,我们只看导演安放的猪口杯,这都是他精挑细选的装饰物。
如小瘦鬼老头(中村)回到家中,桌上摆了一只伊万里青花的猪口,上面是拉丝网纹,加上一只小狮子。这一定是小津自己的收藏吧。我认为是全片最精彩的一只。
第30分钟,一只猪口杯,有两层花纹,下层是丸纹,上层是草纹。也是老东西,挺有意思。导演能充分发挥色彩的协调性,既不突兀,又吸引人看。
33分钟又有一只,这时候是一只十草文。这是在母女的家里,后来又再次出现。它在旁边的黑包和三色盒子旁边,显得一点也不违和。他的电影道具,总是那么让我充满惊喜。
第42分钟,母女两人奇怪的约会,我找到了第4只猪口杯,是全白素文的。日本人的白色瓷器烧不好,这都是现代瓷器,还闪一点点青(妙:他还配了个碗。)
44分钟第五只也是青花,但是没有给特写。
82分钟,又看到了第33分钟的那种猪口。唯一两次出现的杯子。
84分钟,女儿愤而出走,在料理店看到了一只青花寿字文猪口。 导演自己说,这部电影就是为了表现出哀而不伤的精神。从这些瓷器上也可以看见导演的用心。我认为我的这个小探索,要超过有些人说的服装的故事,楼梯的故事。
在莲实重彦的书第250页的记录有:摄影要求忠实地反映出陶瓷的颜色,因此对它们的配光、光量都特别的加以考虑。 2
查阅日记第554页。1960年7月12日开机。10月16日,他在拍摄山中小屋。冈田茉莉子嗓子发不出声来,推迟了一天。导演说,甚是疲惫,工作上的事情(是第一位的,)怎么都行。
memo说猴子也会从树上掉下来,但是仍然是猴子的话就很伟大。不知何意。
10月29日,他说今年吃松口蘑(松茸)最多。详细记录了赠送者的名字,还有答应送却没送的名字。
11月8日试映,5日后公映。 第541页,司叶子的出演引起了东宝和松竹之间的纠纷!这是7月29日发现的,到8月4号才得到了让步。宋教授说,女演员属于东宝,但导演的是松竹的,所以把她从东宝那儿借过来。详情不明。
从技法和构思上来看,我觉得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母女之间的那种关系和生活,反映的不如《晚春》自然贴切。就感觉他们母女之间交代的不充分一样。作为观众,你会觉得前面介绍三个老男人更多一些。导演对这两性关系之间,处理的不够平衡和漂亮。当然仍然是大师之作,没问题。
确实把三个老男人表现的很猥琐,然后让冈田茉莉子把他们一训斥,感觉这部片子才到了高潮。其他的地方,有点乏善可陈。(当然我这次看,受了差字幕的影响。)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晚春带入了那种二战以后的沧桑感。而秋日和离得远,就体会不出来了。也就缺少了有层次的味道。
真没见过这么克制的。思考空间很大
延续自《彼岸花》的老男人三人组与活泼的冈田茉莉子合作贡献了极佳的喜剧效果,但一点不妨害女儿出嫁,最后一分钟里,原节子挂起和服,锁好门,木然叠着外褂那更胜于《晚春》的寂寥悲凉。比起《彼岸花》里的山本富士子,冈田茉莉子在剧作里承担着更重要的意义。小津自道他想在《秋日和》里传达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就算是单纯至极的事,大家也会集体把它变得复杂。人生的本质尽管看起来复杂,实际上也许根本没什么。”再参照司叶子“是否可以不结婚”的认真发问,似乎小津对新世代坦率直接,而更加个人本位的观念,有了一些理解和认同。
秋三部里面,最喜欢的却是这部。原节子、司叶子和一众男将,因为反复出现之故,各自性格还是符合演员外在。茉莉子很有亮点,总是担任矛盾激发的角色;原节子剧末的惆怅戏码,是能够打上五星的原因。相较前段的沉闷,后段情节冲突明显。楼顶、登山、双层宿屋三组镜头的漂亮,调和了平淡生活演进的流程。
恭喜小津又嫁掉一个女儿,这次是“国际章”,有没有。哎,你少嫁几次我就给你全五星了。
#SIFF2013# 一连看到第四部嫁女儿故事,看得人完全恍惚了——一样的面孔在同样的场景里演着不同的角色。突然想到,要是把小津的这些嫁女片连在一起看,岂不就是一部十几小时的洪尚秀了呢⋯⋯
其实原节子年长司叶子14岁而已。冈田茉莉子就是人证里的母亲。五星给女人们。
用万峰老师的话说:『这三位老男人,你们心思又活络了是吗?』。用歌词概括为:”越慌越想越慌,越想越骚越痒“。小津更精简,一个"痒“字直接概括。
母女之间的情感总是更加微妙和细腻;真没见过这么替别人女儿操心的老中年男人;这次的嫁女儿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最多就是差点连母亲也嫁出去了,可惜没有。
SIFF@影城;连看两场如观电视剧,那些御用的面孔和场所让观众们发出善意笑声,4小时丝毫不闷,他的确是一辈子在做豆腐;在那些永恒不变的光景里,体会到真正的「无」,你能看穿这种平静超脱,但你不会绝望不会放弃;原节子已老,但寂寞哀愁的微笑也如此动人,司叶子与冈田茉莉子两种美人的典型。
细腻温暖,伤怀却不伤心。等我老了会不会也和几个老友喝喝小酒,静静的回忆或调侃生活呢?
小津安二郎的倒数第三部作品。1.[晚春][秋刀鱼之味]均聚焦鳏夫嫁女,本片则探讨寡妇嫁女问题,整体走向同质于[晚春],部分场景似[彼岸花]变奏。2.“永远的女儿”原节子竟而饰演母亲,而“永远的父亲”笠智众在父权缺位或疲弱可笑的本片中也只是打酱油(一同客串的还有演接待小姐的岩下志麻)。3.小津的彩色片魅力确乎胜过黑白片,不需关注千篇一律的剧情,仅看灵妙雅致的色彩即赞不绝口,最是那一点红与绿,而首尾摇曳在木色墙壁上的光线,恍若水波荡漾,让人沉醉其中。4.除了标配的低机位、越轴剪辑与转场空镜,小津拍近景或特写几乎全用浅景深镜头,虚化的背景中也常有迷人的彩物点缀。5.后方斜45度低机位拍倚着栏杆的两人,真是小津钟爱的角度,想及[东京物语]。6.诙谐风趣契如[早安]。7.冈田茉莉子好美,与成濑[浮云]中判若两人。(8.5/10)
电影跟美食一样不能恶补,都需要精嚼慢咽细细品味,经不住不停的胡吃海塞,连续两天看五部小津的电影也是一样。为了好好看本次小津影展最后一部压轴之作《秋刀鱼之味》,忍痛在《秋日和》中途临阵脱逃。日后一定细细补上慢慢品味小津调制的生活情趣和感动之美。
时光飞逝。女儿嫁了一拨又一拨,原节子从被嫁的少女熬成了为女儿愁嫁的单身母亲。小津守着那么一些标致的女子竟然独身,怎么想的。
三个男人并排坐,两个悠悠玩烟斗,一个焦急加兴奋,捶腰如厕空欢喜。本片较之另外几部嫁女影片,诸多细节都有难得的调侃和幽默,但新娘盛妆之下的泫然欲泣,却也从不省略。
母女版晚春
小津的形式美,所谓“无可挑剔”之作。翻拍/改编自《晚春》,虽然不再sentimental,但悲凉远甚原作,母女关系毕竟比父女关系煽情。看到多部小津电影中的桥段、情节和常用手法,司叶子不及《小早川家之秋》那般光彩夺目,而小津本人的位置似乎正是那个去世的丈夫,笠智众的兄长……
三个老男人为亡友女儿介绍夫婿,道德面是为亡友分担家事,私欲面是为实现过往的投射,须知亡友之妻可是四个小伙伴的当年女神。此事未定又要为女神介绍夫婿,形而上理由是让女儿出嫁无顾虑,形而下肇因是决策时各怀鬼胎,迷局乱斗中终于促成亡友女儿的婚事。啊,这是多么高尚的一群人呀!【9】
小津的彩色嫁女通版出现过两次选角“意外”:杉村春子在秋刀鱼扮女儿;原节子在秋日和演母亲;寡母/独女合住的公寓,完全照搬秋刀鱼中儿子媳妇的那种,而亡夫的三位老同学却全都是传统的独门独院,有的更是配了佣人。小津在以此暗示,“没有男人的生活比较辛苦”;文子谢绝提亲但在意外见面之后反对藤庄心生好感,小津通常会把偶遇地点设在大公司办公室。或许是表达:工作与爱情并不对立?另个重要角色标配,偏好喝酒做媒和以闷骚笑话打趣女店主的老男人们,这次有了更深的主线介入机会,魅力寡妇使暗恋的他们产生了更多遐想,并引出通片最讽妙的一道叙事元素——烟斗。“你们不是痒了吗?用它挠挠吧!”
呃所以小津最喜欢的矛盾就是“丧偶家庭的女儿到底该留在家里给爸妈养老还是该嫁出去” 是么……日本社会真是奇怪啊==
獏——日本有一种雅气的风韵,非常可爱。张爱玲——对于我,倒不是完全因为他们的雅气。因为我是中国人,喜欢那种古中国的厚道含蓄。他们有一种含蓄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