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剧从正德元年宦官把持内政开始,从反对刘瑾到被贬,到龙场悟道,出任庐陵知县,平定匪患,平定宁王叛变,基本上概括了王阳明的后半生。
先来说电视剧本身,我看的是韩国版本的,历史剧最好是能够配字幕的,因为历史剧往往是历史正剧会有很多半文言的对白或者文集典故之类的,但这部剧基本上通俗易懂。通俗却不落俗套,编剧费心了。另外感谢一下优酷,现在优酷上有高清的版本了。
陆建民演的王阳明还是到位的,圣人这个角色本身就不好诠释,一百个观众心中有一百个王阳明,这部电视剧更像一部王阳明的传记,作为两个半圣人中的一个,阳明是高大上的,甚至可以说是神秘的,但是这部剧能让我看的非常过瘾,就在于它把阳明先生生活化,把日常生活当中的种种呈现出来了,尤其是龙场悟道那一段,就是与自然环境做斗争,让自己生存的一种状态。自己盖茅草屋,生火做饭,找草药等等。这本身就是人类最接近自然的,最原始生存的一种状态。
千百年来,生存的追问一直都在,先秦哲学《易经》就是华夏民族最原始的对于生存的追问,同时也是华夏民族生存的智慧。贵州龙场,这个古时候成为蛮荒之地的地方,一年不见几个人,买个菜做个饭都要跑上百里,如此环境,普通人是很难静得下来的,但也往往是这样的环境,人与自然才能充分相处。王阳明在龙场每天上山采药做学问,不忘自己的志向,写诗抒发自己的情怀,例如《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垒石棺修炼自己的学问,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追问。最终悟道:道在吾心!心既理。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核心思想,讲究在事上修,事上练,是入世的思想。剧里面关于这方面很好的呈现出来了。例如在八虎的事情上,最后一击没有打出去,是因为王阳明的地位不在哪里,仗义直言,被廷杖四十,贬至龙场。在龙场开堂讲学,然后至庐陵知县,对于案件的审理和拿捏都恰在好处。
感慨一下剧中人物
刘瑾,坏事做绝,最后千刀万剐,被凌迟处死。总共被割了3357刀,也有说刘瑾第一天被割了三百五十七刀,第二天继续,最后撑不住失血过多死去。张永的老父亲说过一句话,这坏事啊!不要做得太绝!果真应验。
朱厚照,演员演得还是不错的,作为一个人,也是不错的,可惜生在了帝王家,现在看来帝王不是那么好当的,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尚未发育成熟就要治理一个国家,这封建社会,不想想人家小孩子现在就知道玩吗?
宁王,剧中的感叹可以啊!既生瑜、何生亮!我只能呵呵,一味地只知道收买人心,结交大臣,忽略了一个重中之重,那就是老百姓啊!毛爷爷讲,为人民服务!得民心者得天下啊。这里面还不得不说一句话,那就是宁王的下属说:和王阳明打仗,有劲使不出来!这句话剧中还出现过一次,土匪头子。这句话讲得很好!
葛通,一个被王阳明感化后,改邪归正的人
最后吐槽一下,王阳明在龙场逐渐开堂讲学,汉族,苗族都来听讲,看到这个场景,不得不感慨,这是时间很多事情都是由英雄所创造的啊!
龙场的王阳明如同任何一个凡夫俗子,为生存所困,为一粟一饭而忧恼。有这样经历的人不多,即便是也少有思索的余地,更谈不上去参悟。越是绝境,往往越能映照出真我。他终究不是一个凡夫俗子,他纯正、坚毅,从不放弃信仰,才能于绝境处重生。而他要守住的又何止信仰,还有孤独与无望,或许终此一生都将如此度过。然而一株不起眼任人踩踏的小花尚有不屈的生机,我又怎能辜负生命?“哪里来的长啸之声啊?”过去常在诗词歌赋中听闻“长啸”,《卧龙吟》中也唱道:“长啸一声舒怀襟”。那时候我就好奇,什么是真正的长啸呢?那一种历尽千万历险与磨难,踏遍荆棘与歧路的求索,多么玄妙,又是多么畅快淋漓:道在吾心,道在吾心,好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那一种世人看似癫狂却光芒万丈的顿悟,我好像真的在靠近,可是我又怎能说是真的靠近呢?我只不过是在千帆过尽之后来赞叹他的恢弘,望尘莫及罢了。
人家的心中能容千军万马,指挥若定,挥洒自如,甚至将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当成是良知之教的讲坛。以出世之心建入世功业,无计胜败,忘却生死,仅仅是一场意念之战。看正气如何战胜私欲,看诚意如何瓦解虚伪。天道在我心中,无所为而无所不为。能胜乎?焉能不胜乎?其实我们自己的心即是我们自己的老师,每每有疑惑,思索中我们都能由心中产生一个正确的答案,然而践行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从来没有崇拜过某个人,而在王阳明身上我才对圣贤有一些了解。他教化众人,感化恶人,从而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每一桩每一件都是那么神奇。无私、光明,更难得是智慧,那种与奸佞周旋,忍辱负重、以德报怨的大胸怀、大智慧。君子正心还不够,更应该培养能力,有所作为,遇事方能应对从容。最欣赏王阳明道别北军时的骑射,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人惊喜,让人叹服。鄱阳湖上的王阳明,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诸葛孔明,而他军事思想的哲学根基是如此之深的,比孔明更多了一份超然的气魄。此时,伍文定站在南昌城楼前的那声感慨也正是我想表达的:“大人是从天上下来的吗?”无论是安民,还是剿匪平叛,王阳明总喜欢用文告来打头阵。文告就是他的援兵,就是他“心战”的铺陈。那都是一番番感人肺腑的言辞,写文章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秉持的观点呢。然而胜利之后的王阳明并没有欣喜,他惜民,忧虑战后民生。那句“残胜如败”的话,《汉武大帝》的卫青也说过,于是瞬间,穿越之感便油然而生。
看着固疾难愈的王阳明迈着肿毒的双腿一步步迈向高台向百姓喊话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六出祁山的孔明。那时候没有麦,他咳嗽了一通,就这样在站着上万人的广场上发表演说。一定是很费力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今再读这段话才真正有所感悟。“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圣贤的本分,而“后天下之乐而乐”于他们似乎从未等到。闲云野鹤、归隐田园从他们出征的那一刻起,就仅仅是一个意念中的美满归途,而于现实之中,他们却总是行在路上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其说是一种淡泊的胸怀,不如说是他们各自况味的自我抚慰。他们如太阳般普照万物,可是没有人会去想起太阳自身的冷暖。他们的宿命中带着一种恒久孤寂的元素,于苦苦求索的暗夜里,于人后不知处,隐隐作痛。“吾谁与归?吾谁与归?”就连这一句兀自的诘问都饱含着寂寥的愁苦。“阁臣们都在阻拦先生进京,让先生等待后命。”功业于圣贤来说,算不得什么头等大事。“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如果说在政治的漩涡中总是难得善果的,又何苦去纠缠?任“朝起朝退”,又“归去来兮”,传道授业才是百年大计。
电视剧里有许多俯仰的镜头,由人物缓缓向天空延展开去。比如王阳明在龙场感悟生死时,比如在江西剿匪感叹“惨胜如败”时,比如便道省亲被范仲淹的“吾谁与归”触动时,比如离别弟子踏上征程赞叹良知的光辉时,更比如征思田在南宁城前抚慰民众时,再比如他于人生的谢幕洒洒道出那一声“吾心光明”时。这许多的许多,好似什么都没有说,也好似都已道尽。不由得落下泪来。
1.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多结善缘,等到你有事的时候就会有人帮助了。但是知恩不报、忘恩负义的人没必要去帮助,过度吝啬的人没必要去慷慨,做人永远吃半分亏。 2.判断一个人的善恶要看它做事的发心,如果好心办坏了事,是可以原谅的;如果出发点是恶的,才是恶人。 3.一个组织里,尤其非民主的组织里,最重要的是要接近掌权人尤其是大老板,要多争取跟老板相处的时间,多跟老板汇报工作,因为再聪明的老板也有认知局限,他接受谁的信息多就更容易偏向谁的立场。《王阳明》中刘瑾扳倒文臣集团就用的是这一招。所以要多跟老板接触,然后让你的对手少跟老板接触。 4.领导之所以能够被小人蛊惑或利用,就是因为领导与其他人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矛盾,小人的建议迎合了领导的利益,比如最主要的是其他人影响到了领导的权力和尊严。其实人与人之间,都是既有共同利益又有矛盾的。 5.知行合一才是正道,知与行是一件事的两面,是有始有终的,相互促进的,不可分割的。凡事不要空谈,而要身体力行。知与行应该是同步进行的,知而不行实际上是不知。我现在就是知而不行,戒之! 6.王阳明靠开办书院讲学来传播自己的思想,我也要通过线上新媒体与线下演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既可以为自己积累声誉,创造事业机会甚至直接收益,又是古代圣贤“立言”的要义。 7.起心动念必须是善的,但可以利用人心人性去成事,能够分清善恶,知道后就要做到,这就是心学。 8.理论讲出去了,自己就要做到,这就是立言与立功。所以知行合一,其实就是立言和立功,再加上一个立德,就是圣人的三不朽了。 9.演讲能力和沟通能力太重要了,你的想法再好,无法跟别人说清楚,也是没用的。 10.赣南剿匪,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管理和竞争也是这个道理,人心都有其优点和弱点,调动人心就能调动一切,调动人心先要洞察其七情六欲。降伏其心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不算全功。 11.赣南剿匪,一面要剿匪,一面要安民,一面要沟通同僚寻找帮手,一面要汇报朝廷。王阳明做事真不容易啊,说明做事要成功,不能一心做事,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比如在企业里,既要会做事,又要会做人,会协调同事,会安抚上司和公司,这样才能工作顺利。 12.心学要义:对己知行合一,对人攻心为上。 13.求取学问真理,最好从做事中去寻,读书次之,清谈更次之。 14.成事需要一个果断的领导,但是果断的前提是认知水平要高,不然就变成武断了。宁王就是一个武断的领导!不听谋士意见,终至落败。 15.竞争之道,自身的实力是一方面,善于舆论宣传也很重要,舆论宣传能够鼓舞士气,获得友军的力量支持,震慑那些捣乱势力,争取骑墙势力。所谓有勇有谋,文武相济是也。 16.上下同欲者胜,管理之道,鼓舞士气很重要,纲领和口号很重要,宣传很重要,演讲很重要,要每天让员工操练企业文化,而且必须全情投入,才能融心入魂。 17.赏罚缺一不可,激励措施和约束处罚措施都要有。恩威并施才能对付不同的人。 18.战场上,靠武器和人数去拼是常规方法,人人都会。高手还要会攻心(兵不厌诈,没有好坏之分,看起心动念是否为善),鼓舞己方的军心,动摇敌方的军心,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比如王阳明散布援军信息让对方起疑虑,派人混进城内散布大军攻城信息来稳定百姓不帮叛军,水战中利用士兵的家人(亲情)和免死牌来瓦解敌军士兵军心,利用家国大义来引领士兵在决战中死战。另外,谋划处处多考虑几步,走一步看三步,所以才能以少胜多。攻心是心学之要,重在洞察人的七情六欲而左右之,但本质在行善去恶。而且攻心之法的作用,对于认知水平越低的普通人效果越好,对于认知水平越高的人效果越差。 19.心学跟禅法最大的区别就是入世和做事。只悟不做是禅法,边做边悟是心学。心学要知行合一,如果只说不做就变成了禅法和魏晋玄学了。 20.计谋是个中性词,本无好坏之分。坏人用它,诬陷好人,干尽坏事,那是阴谋;好人用它,除奸惩恶,造福百姓,那是阳谋。 21.以攻心之道感召对方,就能把敌人变得少少的,朋友变得多多的。攻心需要洞察对方的七情六欲,以这些为出发点。 22.情和欲要分开,情包括亲情、友情、爱情,欲包括色、权、名、利,欲望要尽量克制,但是情义可以自然流露。 23.一个人有许多种想法,但必须以一种为主导;一个城市有许多种人物,但必须提倡一种。这个就是魂,是一个人或者城市的精神文化。比如杭州推崇苏东坡和钱越王、胡雪岩、马云,这是闲适文化、安民文化、拼搏文化、经商文化,那么武汉或者桂林的魂是什么呢? 24.人生无常,所以胜不骄败不馁,得失淡然。无论有多大的好事或坏事,喜悦平和地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25.正心诚意和致良知是心学的首要,其次才是知行合一、攻心为上。一个人只有意诚心正,秉存良知,才能活得坦荡心安。 26.是否是圣人完人,不在于官位权力大小,王阳明时代比他官职高的人多的是;不在于财富多少,比他财富多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而他能成为圣人,正是遵循立德立言立功之道,帮助百姓,追求真理创造心学,知行合一建功立业,虽职位不高,却能尽心尽力而行,虽历经磨难,却不改其志。 27.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8.知行合一,除了言行一致之外,还要求精一专注,将认知和行动灌注于一件事上,才能有所成就。 29.心中只有天理,而无私欲,就是圣人。 30.真正的儒生都是文武双全的,譬如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皆通骑射与兵法,一是为了健身,而是为了建功立业。那种文弱书生不是真正的儒生,更离圣人之道相去甚远。 31.心即理,不用从万事万物中去格物寻求真理,只需从做事中去磨练,用心感悟,不断提升认知,就可以寻到真理了。 32.与小人斗,需要谋略、灵活与耐心,不可冲动,不可不屑,阳明先生这样的圣人都会为小人所扰,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只要小人不害人,便可不理不交,若是害人,便要斗一斗。 33.做事要恩威并施,灵活变通。杀人不一定是坏事,有时候杀人是为了救更多的人,两害相权取其轻。对于可以感召的人则感召,不能感召的则用强力。该仁慈的时候要仁慈,该强硬的时候要强硬。 34.教育孩子,琴棋书画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明白事理和有自驱力。明白事理则不会迷惑,有自驱力则会勤奋有行动力。至于学习成绩是第二位的,其他的所谓素质教育课程,更是第三位的。
这个戏应该和大明王朝1566对照看,主题太统一了,朱一龙的大部分情态,都与陈宝国高度相似,擅用权术,洞若观火。如果嘉靖是最聪明的皇帝,那这个戏里的正德可以与之并列。他们聪明到了难得糊涂的境界。
明朝政治体制非常成熟,成熟到皇帝不上班也照样运转,也因为太成熟,大臣们难得几个有良心的。我有时候不敢连续看,怕被各路伪君子真小人气炸。当皇帝不能气炸,还要搞平衡。要牵制文臣,用酷吏,用完再杀。虽然名声不好,但效果显著。
这两人都实现了对权力的实际控制,区别在于一个直接,一个迂回,一个张扬,一个内敛,一动一静。共同点是表面感性超然不在乎,内心却精明隐忍稳准狠。
朱厚照的聪明,在于恰当的时间用恰当的人,王阳明正直,但不能常用,满朝嫉贤妒能,对他越好他越危险。朱厚熜的聪明,在于恰当的时间换恰当的人,严嵩贪,徐阶也不干净,谁又比谁好几分。
聪明人都孤独,一个修心,一个修道,都想逃离这个身份,屏蔽这些嘴脸。花了不少钱,挨了不少骂,骂他们的人一边架他们的名义,一边不干好事,谁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两位皇帝在剧中的神色多以阴鸷深沉为主,辅以心不在焉的动作,他们把皇帝这个职务当成工作,工作之外的修养实在太多了,
中国的政治生态下,皇帝的任务不是做实事,核心要务是斗大臣,皇帝斗得过大臣的时刻并不多,明朝就有两兄弟做到,他们的故事,你看了吗?
阳明心学和史实在大陆并不被广泛熟知,所以仅有几条评论,也就不意外了!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片,结合史实,系统阐述了阳明心学的发生发展以及现实运用。大陆没有播出,自己找原因。在韩国播出了。日本是特别推崇阳明心学的国家,会举办纪念阳明先生的活动和学术论坛。日本的海军大将腰间的腰牌刻着"一生俯首拜阳明"。蒋介石一生推崇阳明心学,败退台湾后将台湾的草山改名为阳明山,并要求他的部下都研学阳明先生的著作。
篡改历史,误人子弟!居然有这么高的评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朱一龙!
我只看了前两集就发现,仅仅大臣进言杀八虎,这就是有违事实,八虎一夜逆转,更是胡编乱造!
阳明先生的夫人不会很恩爱阳明先生,历史考证,其夫人对阳明先生有冷暴力的倾向!
而且王阳明是大明被脱了裤子庭杖第一人,为什么?编剧知道么?
平生最讨厌电视剧篡改历史,此电视剧最为可恨,误人子弟!
王守仁-陆剑民;娄妃-周海媚;褚氏-梅子;宁王-刘红雨;王华-达式常;刘健-任学海;谢迁-徐敏;伍文定-蒋冰;明武宗-朱一龙;焦芳-魏宗万;葛通-董彦麟;刘瑾-张卫;李东阳-崔可法;杨一清-石维坚;乔宇-蒋恺;王岳-秦焰;雷济-王槊;徐爱-丁宇辰
刚看完7-14集,没有朱厚照的画面。第16、17集没有朱厚照的画面。第20集无第22集无朱厚照,26集无朱厚照28无30无35无,36无,37集无朱厚照,本集宣布驾崩
虽然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但是王阳明真的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了,看剧的时候正在看明朝的历史,其实对于朱厚照这个皇帝,印象并不是很好,但是演员塑造出来的这个朱厚照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和以往电视剧里的皇帝都不一样
陆剑民老师演的非常棒,剧情设置也合情合理,陆剑民老师可以以此片封神榜!!
看的是韩文字幕版,也不知道为什么至今都没有上星,不过这部片的造型实在是让人无力吐槽……
朱一龙补档进行时。不得不说完全超出我的预料啊,不能播有点可惜。其实是龙崽早期作品里演技有突破的一部。整体配置剧本的话,在所有作品里都是数得上号的,没能播出太可惜了……
剧本很棒,很可惜不能在国内播。阳明先生是真正的圣人。心疼朱厚照,不过是个孩子,却要坐在冰凉的龙椅上。
看的朱一龙cut,从台词和最后朱厚照和王明阳的对话戏份来看,这个剧起码可以打4星以上~个个老戏骨就是不一样,编剧也很厉害,朱厚照这个人物虽然戏份不多,但被拍得立体又生动
朱厚照这个人物被刻画地非常出彩,极聪明却极孤独,编剧和演员是真的下了功夫的,没能在国内播出绝对是非常遗憾的,总之,剧情非常吸引人,演员都演技在线,,强烈推荐
大明王朝第一名臣 可惜上镜率在大中华地区实在可怜 日本“战神”那句:一生伏首拜阳明 基本在大中华只有抵制效应 我们放弃的都是让别国强大的东西
陆叔曾经是演过朱宸濠的,这次演了王守仁,呵呵,攻守皆宜啊。说起来,还是王守仁比较合适他,文武皆能,尤其戎装的样子跟当年的卫青一模一样!
不说别的,单说朱厚照这个皇帝,剧里就诠释得非常好,不会那么脸谱化,有深度也符合历史,最起码编剧是真的懂这个皇帝的,还要感谢我龙哥,真的演的特别好,本来冲着龙哥看的,看完喜欢上正德皇帝了。
为编剧打五星。既有感性的温情,又有理性的深度。不落于传统史学的窠臼,又不故作翻案惊人之语。实在难得。
这么杰出的伟人我们正统评其为唯心而无视甚至抵制,但日本人,韩国人乃至多国都去潜心学习致用。这么好的电视剧居然在韩国首播,现在网上找到的基本只有韩国版本……我们现在说台湾忘祖淡化中华历史,有时也要反观自己啊……
一直以来我对龙哥的演技十分肯定,但对剧本却不抱有太大希望,但这部正剧实在是给我太大的惊喜。朱厚照的这个角色龙哥实在是刻画的太精彩了。你以为他愚蠢昏庸任人摆布,其实他是心有城府让人琢磨不透。我看国内的电视剧从未掉下过眼泪 ,最后小皇帝的独角戏让我流泪了。他向往的是自由,奈何生在帝王家,对他来说,这把龙椅是坐不热的。他以为王阳明是知己,但两人终究是君臣,他坐这把龙椅是为了“玩”得更好,而王阳明是想让他单纯的做个明君。所以无论多么声色犬马,他都是孤独的。
就电视剧而言,个人觉得真的是正剧里的前者了,编剧,团队都很用心,百度了一下,剧本大纲都是历经了重重难关的,真的很有心,希望国产剧可以多多学习多用点心。演员也非常不错,人物刻画的都很饱满,像朱厚照虽不是明君却不令人讨厌,很奇妙。但也有缺陷希望正剧越来越好。强推!!!
第一次看到韩版的国产历史剧,当时没能在国内播出真是可惜。小皇帝朱厚照简直是历代皇帝中的泥石流,精灵古怪,傲娇自负,有时又乖巧听劝,居老师的演技那时就初露锋芒啦。看完全剧特别想读两本书《王阳明》和《明朝那些事儿》。
妈呀这么好的剧居然被禁了,被韩国买了,这部剧拍的很好,正剧班底,很多老戏骨,剧本表演服装道具台词一流,每个角色都立体丰满,连小太监满满都是戏,剧情也很棒,真实地还原了那个时期的君臣,八虎现状,看的出来很有诚意,下了很大功夫做这部剧。优酷上已经有人上传高清画质了。听说朱一龙演小皇帝的时候才23岁刚毕业,把小皇帝的荒诞不经爱玩有心机演的很不错
我知道给1星是不够的。但是我想说,少给的那2个星是因为有人多给了。看了1集,我开始怀疑这个电视真的有9.1分么?看了两集,我觉得他可能真的不应该有9.1分!看了五集,我就想弃剧,但是我又怕错过一步优秀的作品,况且又是仅有的讲一个我们民族上的圣人的电视剧。我继续看了6集,我觉得他是真的被高估了。范范的说下自己的感受:1,给圣人立传,本剧不是不够严肃,是实在细说成分太多了。范了标准的中国式作文的毛病,什么好事都要让主角参与,出道就是完人,满级号,可以直面大BOSS!编剧真的是用力过猛。我想说的是,阳明先生真的不需要这些!!2.看阳明先生的剧,我期望在剧中看到他的成长历程;悟道心路历程;想看到他一心悟道的封圣之路;想看到他践行“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历程中的殉道精神;想看到他的传道,辩经的场面。
可惜被禁了,这片子很出彩,特别是朱厚照,这大概是正常描写这位小皇帝的片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