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论文:论伯恩和约翰的内在联系
论文完。
后记:本人很少推好莱坞间谍电影,一般就给4星,但这片不同,寻遍豆瓣打星系统,没有6星,只好作罢,不情愿的打上5星,聊表敬意。
一二没看直接跳的三,情节猜了个七七八八,估计不会跑太远。幕后计划浮出来的时候就有感觉,这和monster有点象啊,旧政府的龌龊事,人类改造计划弄出来的怪物,强大的,有魅力的反英雄。417研究所对应511儿童之家,有点这个意思。
名字忘记了的伯恩,相比其他间谍明星,优良之处在于:像个间谍;长相不张扬(夸你呢,马特·戴蒙);做派不装逼;不多摆POSE,一枪就是一枪;不会要马天尼不加冰,不会和敌对势力的老婆一边调情一边枪战,更不搞高科技悬挂。突出重围全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机敏和一点小运气。特平民的感觉,但就是让人激动的不行。动作利落,情节紧凑,没有啥特别服务眼球的大特写(很可能因为马特戴蒙不是阿汤哥那个类型的帅),能打,脑子动的特别快,逃的也特过瘾。伯恩的身体练的很好呢。。怎么摔都没事,最多也就瘸了腿。对手特工终于也不那么废物了,DESH虽然死了,但之前下的两手还真是漂亮,狙击帅哥最后搞了把基情:你为啥不杀我!为啥!为啥!伯恩媚眼一翻:瞧瞧他们把我们都弄成啥样了~好吧,这段就省了吧
很男性的电影,穿插了两个女性角色,虽然戏份不重,但都很重要。我这就去下一二来看,瞅瞅被一枪崩了的,是怎样一个销魂角色。
最后,我再也不在手机里甜言蜜语了,这都说给谁听呢!原来《国家公敌》拍的如此的有预见性啊……
2 ) what it takes to be a Jason Bourne
IMDb里评论说第2部镜头太晃了, 其实那几段狂有现场感,特别是在莫斯科和老毛子的特工交锋的那段,动作和特技都一般,但特有感觉。我都不知道我看完这两部后都学到了几招当特务的本事了:BOURNE知道追兵已经赶过来了,自己马上撤离,但在撤离前想让一间密闭很好的房间在追兵赶到的时间内爆炸的最好办法是:先把门窗都密闭,然后打开煤气,在将一本杂志塞到烤面包机里,几分钟后追兵的人刚一到,BANG的一声就爆炸了。。。;进入到任何一个公共场所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快速扫一遍出口在哪,并在脑子里想好在灯突然熄灭的情况下怎么可以闭着眼睛快速冲到出口并且大概估计一下要花几秒;匿名方式找PAM LANDY的时候他就那公用电话和黄页直接打那些美国人可能入住的酒店的接线生让他们转给PAM,如果说没有的就没有,如果等几秒后说稍等的就肯定是那个酒店,然后他跑到酒店,快要到前台的时候就用手机把PAM的房间电话接通,然后径直到前台叫前台帮你转PAM的房间因为前台是不会直接告诉你客人的房间号码的,因为那条电话是占线的(因为被自己的手机占着),你甚至可以叫前台帮你多打几次,然后就可以看到前台电话屏幕上的号码能知道PAM的房间号码;他几乎在每一次危险到来的时候都能感觉到,他的判断标准很简单,就象他在印度跟他女朋友避难的时候那个老毛子的特工追杀来时候说的那句话一样,it is wrong, the guy, the car he is driving, what he is wearing is just...... wrong.(这肯定不对,这个人,还有他开的车,他穿的衣服,看起来肯定不对)可能任何一个环境里判断潜在的危险就是这种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东西吧;不过我觉得里面最强的就是不管他到印度,俄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还是哪里,他都几乎能随口说出跟本地人口音一样的本地语言,怪不得他的前主管在他失忆后被他问到他是谁的时候这么说他,你是价值3000万美元的美国政府的资产,你是台多功能的杀人机器。。。;第2部里面PAM发现他潜入德国并且还留下指纹的时候,内部的人都在猜测着这是为什么有人说可能他不小心留下的,这个时候Bourne在TREADSTONE行动中曾经的女伙伴带着好像童年被外星人绑架过的恐惧+冷漠,默默的说,no, they don't make mistakes, they don't do randoms, they always have a objective ,and a target(不,他们不犯错,他们也不做随意的事情,他们总归有个目标的,总归有个目标的),这个时候,全场安静的。。。;最喜欢的就是第2部的结尾了,Bourne电话给PAM,在挂电话前还不忘说了一句“PAM,GET SOME REST,YOU LOOK TIRED(PAM,好好休息下吧,你看起来起色一般)”让PAM愕然的转身茫茫然的四处寻找这个永远把自己藏在暗处但永远把对方放在明处的Bourne(想必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的反映都是心里极度的恐惧吧哈哈),这个时候,MOBY 的extreme ways的音乐响起。。。这个音乐和这个系列真是绝配。。。
其实电影永远都是阉割了的艺术,一本几百页的书,要拍成100分钟的胶片,胶片里面还必须有枪战, 追车,CG的画面,SE*,幽默,搞笑等等HOLLYWOOD用来骗人的元素后,能真正在电影里的小说里本来的东西几乎只剩一点点了。。。
其实BOURNE在第一部中枪掉到海里被捞上来的时候是最精彩的,那个外科医生发现,BOURNE的脸,手,全身,以及牙齿,全都做了整形,整形的目的也很奇怪,就是把这个整形的人变成一个在普通不过,在普通的不过的人。。。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觉得很恐怖:CIA的特工,即便在自己战S沙场(因为医学上人S后可以判定人身份的就是牙齿了,学医的该知道),连自己的尸骨都不一定能被确认,或者说组织上需要你死了都不能被认出来你是CIA的人。。。很多这种极其精彩的情节,电影里都没了 。。。
去看书吧,电影/电视都剥夺我们思考的能力了, 在看下去人都傻掉了。(P。S.这好象也是部电影里的台词哈哈)
其实看看今年的奥斯卡的获奖名单就可以了,这部电影得了"最佳剪辑奖"(想想那些运动镜头以及肩抗摄象机捕捉的画面是怎么一格格呈现成故事在大家面前的吧), 还有"最佳音效混音奖"...
据说第四部已经在筹划中了
3 ) 谍影重重3
紧凑的节奏并非来自快速的瞎逼晃的镜头,而是叙事能力,现在古装剧里的武打片段交给了快速的剪辑,有观影经验的是不会对这种快速的剪辑感冒,节奏慢来源于叙事能力,瞎比忙活了一阵子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所有细节。 《谍影重重》三部曲的角色对话并不多,少的对话,却用值得考究的镜头语言就交代了足够的信息量,促成了紧凑的节奏,完成了叙事。
4 ) 伯恩的身份三部曲影评
这篇文章我在博客上写了,现在把它挪到这儿来。
一、剧情简介
伯恩的身份1
杰森·伯恩(马特·达蒙饰)在意大利被人从海上救起,他失去了记忆,除了臀部的瑞士银行帐号之外,他完全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身份。
杰森从瑞士银行找到了大量的现金,六本护照,一把枪,同时他发现自己格斗、枪械、和语言等方面的能力,他开始追查自己的身份,并且把陌生女子玛丽(弗兰卡·泼坦特饰)也卷了进来。两人从瑞士到巴黎,一路上受到神秘杀手组织的追杀,危机重重。
最后,伯恩击败了追杀他的组织的临时首脑,并警告他们不要再来找麻烦,之后扬长而去。伯恩在欧洲找到了玛丽,带着她一起跑到印度,隐姓埋名的生活。
伯恩的身份2
经过上一集的腥风血雨之后,伯恩(马特·达蒙饰)和女朋友玛丽(弗兰卡·泼坦特饰)隐居在印度偏僻的海边小镇,想忘记以前的生活。一天,神秘组织的杀手来到小镇,打破了伯恩二人世界的宁静,女友玛丽在逃亡途中被枪杀。
为了查出真相,伯恩重新开始战斗,他发现以前工作的中情局开始重新寻找他,自己被卷入了一场刺杀活动中,被人诬陷破坏了中情局的一次情报交易,杀害特工。伯恩别无选择,他只能找到冒充自己的人,才能洗刷清白,为女友报仇。
最终,伯恩为玛丽报了仇,并揪出了中情局中的内奸。中情局的头目帕姆兰蒂对伯恩表示感谢,并且在电话里对伯恩说了大卫韦伯是他的真实姓名,还有他的出生日期1971年4月15日。
伯恩的身份3
伯恩虽然知道了自己的一部分真实身份,但是许多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不等他冷静下来好好“寻找回”自己真正的身份,中情局派出的杀手又接踵而至。在接连的几次较量之后,杰森•伯恩终于被彻底激怒,决定反戈一击——他主动追击杀手,到过莫斯科、马德里。巴黎,也在伦敦和丹吉尔做过停留。
随着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杰森回到了纽约,在那里,他将会找到一切的答案,寻回自己的身份。
最后,伯恩了解到了自己的过去,幕后元凶阿尔伯特医生和中情局部门长官诺亚被捕。伯恩也并没有死,但最后的行踪不为人知。
伯恩所遭遇的一切都源于中情局的一个叫做“绊脚石”的项目,还有“绊脚石”的升级版“黑石楠”。这个项目就是中情局训练杀手并对杀手洗脑,让他们去刺杀与美国作对的人,还有一部分美国平民。伯恩也是他们训练的杀手之一,他在一次任务中失手了,才掉入大海,后来意外获救。
这部电影的剧情设计以小说《伯恩的身份》为模板,但是做过大量的改编,总的来说还是比较严谨的,主演马特达蒙自己也参与了剧情的编写。在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剧情,如果写的过于详细就成了小说了...
二、艺术手法
首先,我不知道今儿我要写的算不算艺术手法的范畴。老陈早就告诉我们写文章不能凭感觉,要按照本身的规律去写,但这个不是考试,所以我就凭感觉写了。废话少说,进入正题。
音乐
伯恩的身份三部曲的伴奏和片尾曲是由著名音乐人John.Powell制作的,在这儿我打算介绍其中的3首曲子。第一首是assets and targets(资产和靶子),这段音乐一般是伯恩被追杀或者追踪别人时的配乐,节奏紧张刺激,会把观众带入一种提心吊胆的状态,令我们全神贯注的看影片,同时也为伯恩捏着一把汗。第二首是thinking of Marie(关于玛丽的回忆),这首曲子风格平静而又忧伤,透着一股悲凉,伯恩的女友玛丽在第二部开头就被杀死,伯恩在之后奔波的路上,每当闲下来,总会拿出玛丽的照片,思念女友,这首曲子正好烘托了伯恩内心的伤感,也让观众们看到一个近乎于冷血的杀手也有柔情的一面。第三首是这部影片的片尾曲extreme ways(极限之路)对于这首曲子就要多说说了。
伯恩的身份三部曲都用了这首曲子作为片尾曲,这首曲子激扬高亢,令人听了精神一振,而三部电影结尾放的虽说都是这首曲子,但风格还略有不同。第一部的结局是伯恩搞定了追杀他的人之后在欧洲的一个海滨小镇找到玛丽开的租摩托车的店,情节是这样的,伯恩:this your store?玛丽:yeah.伯恩:it is nice,but little hard to find.这时玛丽回过头看到居然是伯恩,大吃一惊。伯恩又继续说:think i could rent a scooter?
玛丽吃惊的捂住嘴,片刻又恢复了平静,说:you have ID?伯恩微笑道:not really.玛丽也笑了,随后两个人拥抱在一起,这时音乐响起,此时此刻,观众们的脸上也应该浮现出会心的微笑。(伯恩你还是挺有幽默感的)
第二部的结局是伯恩洗清了冤屈,之后伯恩来到了纽约,给中情局的官员兰蒂打了个电话,兰蒂说伯恩应该接受他们的道歉,但只是私人的,并告诉伯恩他的真实姓名叫大卫韦伯,出生于1975.4.15,最后她说叫伯恩来当面谈谈,伯恩迟疑了片刻,向窗外望了一眼对兰蒂说:have some rest,you look tired.兰蒂吃惊的向窗外张望,但她看到的只是那些平凡的窗子。这时音乐响起,镜头又切给了伯恩,伯恩一个人快步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面无表情,很快他消失在了人群之中。看到这儿我还能说些什么,伯恩真是太NB了。
第三部的结尾没有对白,伯恩最后揭穿了一切的真相,找回了自己的身份,但是反派狗急跳墙,想杀死伯恩,伯恩从纽约的高楼直接跳入东河,反派在伯恩落下的刹那开了一枪,之后镜头切到了水里,伯恩在水中不知生死。这时旁白开始介绍事件的收尾情况,最后提到了证据全部由由一个叫伯恩的人提供,但是伯恩落入河中,尸体没有被打捞到,至今生死不明。这时,水中的伯恩突然动了起来,向岸上游去,随即音乐响起。最后,伯恩究竟去了哪儿,没有人知道,伯恩以后会做什么也没人知道,但是我们都知道他不会轻易的死去。
从结局的内容我们就能看出片尾曲风格的不同之处,虽说都是extreme ways,但是第一部中给人带来温馨的感觉,第二部让人觉得气势磅礴,第三部让人心中一块儿石头落地。
水的妙用
这个总结是我在豆瓣上看到的,来转述一下。电影第一部开头,伯恩在水中获救。第二部中,玛丽被枪击中落入水中,伯恩亲眼看着玛丽沉入水底。第三部结尾,伯恩在水中逃脱。可以说水见证了伯恩的重生,失去女友还有最后的找回自我。人类的出生本来就是靠水来孕育的,导演这样的设计这个艺术手法还是很有水平的。
对白
对白应该属于语言上的艺术了,但是这个电影系列的对白真的不多,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开头有玛丽的存在,伯恩说的话还多一些,玛丽死后,基本都是伯恩一个人单枪匹马,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逃亡和追寻线索,所以台词更加少了。也就中情局那帮人没事儿闲的竟瞎叨叨,讨论一些战术方案。伯恩说话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练,简洁,用最少的话语清楚地表达意思。
以上就是我想总结的这部电影的一些艺术手法。再次声明,都是凭感觉写的。
三、台前幕后人物
台前人物
伯恩的身份中,主人公当然就是伯恩本人了。下面先说说跟伯恩有关系的女人们,女友玛丽是伯恩在瑞士以外遇到的,电影里,伯恩在瑞士有些走投无路,搭了玛丽的车,但是也随即就把玛丽卷了进来,玛丽被迫和伯恩一起逃亡,两人在路上暗生情愫,后来成了男女朋友。兰蒂是中情局的一个官员,在局里她属于正义的一方,第二部里开始伯恩被诬陷,她负责调查这个事件,后来伯恩为自己洗刷了冤屈,兰蒂后来一直在内部帮助伯恩,最后第三部里伯恩找到证据后把文件交给了兰蒂,兰蒂揪出了幕后元凶。Nicky在第二、三部里戏份比较多,她也是绊脚石计划的成员之一,负责在法国的联络工作。伯恩在第二部里挟持了她,并向她索取了许多情报,第三部里nicky又帮了伯恩很大忙,两人也一起逃亡了一阵,但是啥也没发生,后来伯恩离开了Nicky一个人去解决了一切。
电影里与伯恩有关系的男人们基本都是他的敌人,人物的名字不重要,有的我也记不住了。第一部里伯恩的对头是个中情局的官员,最后被上司杀人灭口。第二部里也是一个中情局官员,还有个俄罗斯的石油大亨。第三部里是中情局的大官儿,还有中情局训练中心的一个博士。当然这些人都少指挥的,每一部里一般还有两个高级杀手去追杀伯恩,后来基本都被伯恩搞定,当然还有一大堆中情局的菜鸟特工和一帮白痴警察供伯恩戏耍。
幕后人物
第一部的导演是Doug Liman,后两部都是Paul Greengrass。这俩导演可都因为拍这个赚了大钱了。Tony Gilroy在三部电影里都担任了编剧,而主演马特达蒙本人也参与了编剧,可见马特达蒙还是很有才华的。其他幕后人物我就不多介绍了,因为我也不太了解。
总之,这些台前幕后的人物齐心协力为观众打造了这个非常不错的电影三部曲,我认为这个系列电影没有续集综合症,绝对是续集电影的正面教科书。如果在拍续集,希望还能延续前三部的风格,相信错不了。
四、Lance瞎扯淡
伯恩的身份系列拍的很精髓,是系列电影的教科书,记得某著名报社给过这样一条关于这个电影系列的评论:你可以带上你的家长、女友、历史老师或者你的狗一起去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不仅是男女不限,老少皆宜,连狗都会被吸引了...这个系列电影每一部的风格都比较相近,都是那种快节奏的,从电影一开始伯恩就马不停蹄的逃亡或者追杀别人。看伯恩逃亡真的是一种享受,虽说他本人不享受,但是伯恩牺牲了自己,满足了观众,想伯恩童鞋致敬~
同时,我还想说说我对于这部电影的一些感悟,这个电影不是什么有特别深奥哲理的电影,也不是那种赚女生眼泪的爱情片,而是讲了一个失忆的男人,一个生活中的强者如何找回自己真实身份,击败敌人的电影。但是这个男人的人生还是有杯具的一面,因为一念之差,他的女友丧命了。伯恩解决完一切后也许回一个人孤独的生活。这部电影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能学到什么呢?我觉得伯恩杀人越货,欺诈别人我们还是不要学的好。但是,伯恩的遇事不慌、思维缜密、热爱运动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说,调虎离山大概谁都明白,但是在危急时刻,在非常临界的情况下恐怕大家就想不到了,伯恩就在一次逃亡中通过拉响防火警报巧妙运用了调虎离山,当他不知道大楼具体布局时,立刻拿下了墙上的安全疏散图,快速扫了几眼就对大楼的布局比较多了解了。想做到这些都需要极好的心里素质,还要经过不少训练。唉,像我这种路痴就差得远了,我觉得解决路痴的最好方法就是别跟着别人走,都自己尝试,没准儿迷上几次路就练出来了......
反正我是非常佩服伯恩童鞋,但是那种风口浪尖儿上的生活我真的没有任何想法。
五、电影与小说
小说和电影还是有许多出入的,小说中的剧情比电影要少,而且不少情节也不一样。比如电影中,伯恩和玛丽认识只是伯恩在瑞士搭了玛丽的车,后来两人路上暗生情愫。而小说里可就复杂了,伯恩一开始陷入困境,被杀手盯上了,在一个讲座上偶遇玛丽,挟持了玛丽作人质来掩护自己。玛丽一开始都恨死伯恩了,后来玛丽犯二,想找警察结果被杀手抓住了,伯恩本来那时候可以自己跑了,但又翻回头救了玛丽,自己却受了重伤。玛丽感激不尽,带着伯恩到了安全的地方,一直照顾他到伤好,这段时间中,两人才培养出了感情。电影里两人算是比较正常的相识,儿小说里两人相爱感觉就像是斯特哥尔摩综合症。
电影中,玛丽是个比较普通的女的,也算不上什么美女,出身也很平凡。小说中,玛丽可不是平凡的人,她是个经济学博士,而且还精通心理学和统计学。在小说中,玛丽对于伯恩的记忆恢复帮了不少忙。另,小说中最后玛丽也没有死,结局是洗具。而电影里结局就比较杯具了...
总之,电影都是在原著的基础上改编的,小说和电影都很成功。向小说的作者罗伯特路德轮致敬~
最后送上一些小说中的经典语句:
1.每当你面对那种充满压力的处境时,如果时间允许,你必须集中精神,让自己彻底融入到那种情景里,然后放开想像,天马行空的联想,捕捉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任何言语,任何影像。透过那些言语和影像,你也许就能找到线索。
2.那把手枪仿佛是结婚戒指,象征着两个杀手进行接触的信物。
3.两个杀手心里都有数,知道对方靠不住,尔虞我诈,各怀鬼胎。只要一个人能抢先半秒,那个人就能占到上风。
写了这么多,到现在,对于伯恩的身份系列电影我要说的基本都说完了,其中有不少是瞎扯淡的,我就那么一说,您就那么一看就得了。我写这个主要就是表达一下对这个电影的喜爱。
5 ) 一气呵成的高潮
红袖添饭
必须承认,俺有点喜欢马特戴蒙(Matt Damon)了。
尽管这哥们一直都很努力,并且从一开始就很有实力,为人还特低调,不像他那位一张马脸的“发小”哥们那样嚣张……这样的人品与成绩,俺早应该喜欢才是。可惜他的脸……比较难以算得上帅。而俺虽非严重花痴,大抵还是会对帅哥更青睐一些D,所以一直以来对“小马哥”有些偏见……莫办法,俺就这么俗。
幸好,俺向来“看片不看人”的嗜好,又提升了小马哥在俺心中的地位,因为他这几年连续主演了几部俺的心头好:《辛瑞那》(Syriana)、《无间风云》(The Departed)和《十三罗汉》(Ocean’s 13),每部都有超出俺预期的精彩演绎,让偶发现原来这哥们的确是个演技多面手,前途不可限量。为了巴结他,俺觉得也该“饭饭”他了。
俺以前老说他“呆”,因为无论从脸部轮廓,还是从表演风格,他都属于没太多动静那种。为此,俺没少被“小马哥”的FANS猛K。其实,也不是俺一个人说他呆,一贯夸大其词的《美国战队》(Team America: World Police)都直接说他“弱智”了,可见戴蒙之“呆”,是人所共知的。
不过,人老子都说了,“呆可呆,非常呆”,关键得看演绎的层次,“呆”也可以变得很“生动”的。何况,从“简约主义”及所谓“自然主义”的角度来看,“呆”恰恰是值得推崇的,是对好莱坞表演模式中过分戏剧化倾向的一种“反动”。现实生活中的间谍,真的像007那么拈花惹草、自命风流,又或像伊森霍特(《碟中谍》系列)那样表情丰富、爱出风头么?未必。真正间谍的魅力,在于他们处于极端的“平常”与“非常”之间微妙的平衡:唯其外貌平常,方能大隐于市;唯其手段非常,方才马到成功。
《谍影重重》系列中的戴蒙,就是将以上的辨证关系的完美再现。看了他在该系列中的表现,人们会认同“表演真是很奇妙的”。因为,表面上看来,木口木面的戴蒙,和动作影史上声名遐迩的“石头人”们如史泰龙和史蒂芬辛格没什么两样,但“波恩”的命运就是比“蓝博”他们更让人牵肠挂肚。这种角色的魅力,固然有精巧剧本的功劳,也与戴蒙的精彩演绎分不开的。他看似“内敛”,其实是在熔铸“黑洞”一般的气质,让银幕下观众的眼光一旦投射就无法逃脱。俺喜欢这种调调,往浅里说,是使得银幕角色更实在、更亲切;往深里说,是在为浮华的商业动作片注入清新自然的艺术甘霖。
当然,并不见得所有人都认同戴蒙的内敛版间谍形象,正如同不是所有人都看得到含蓄、舒缓、留白等电影手法的价值一样。可是,俺仍然难以想象,会有人对《谍影重重3》(The Bourne Ultimatum)的动作戏份和情节节奏说三道四;在俺看来,本片是好莱坞近十年来时装动作片的巅峰之作,基本上很难挑出毛病。
现在三岁小孩都知道把“节奏”挂在嘴边,也就是说大家都知道动作片不能一味求“猛”,必须有所起伏跌宕,有静有动,有缓有急,这样才能演奏出刺激而抓人的旋律;很少有一猛到底、一急至尾的动作片能成功的。然而,“很少”并不代表“没有”,而只是说明这样难度很高,非胸中具有大气象的导演所不能掌控。恰巧“绿草”(Paul Greengrass)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能人,所以《谍影重重3》可算动作电影史上“一猛到底”而成功了的典范。
有人提醒我,其实第二集节奏也很快,也几乎是从头到尾“马不停蹄”;但俺的印象中,还是有些停顿下来、煽乎下感情的片段——尽管那些片段很短,短到让性急的小子们根本不愿注意,但在编导的意图里,都是要算舒缓篇章的。到了《谍影重重3》里,一切抒情都消弭了,可谓让“多愁善感派”绝望至死。这倒不是说因为第二集波恩死了老婆,而他又是老实人,所以第三集没得玩感情。其实不然,大家似乎忘了,从第一集开始,在CIA那边,就有一位大脸盘MM,似乎对波恩同学有些不清不楚。在第三集中,他们更加“不清不楚”了:通过编导的暗示,观众分明已经能猜到他们过去可能“有一腿”。可是,编导“坏”就坏在保持这种“不清不楚”,而他们的高明之处,也恰恰在于故意不“清清楚楚”地揭示。这样一来,看似会拖缓节奏的暧昧感情,反倒在剧情安排下成为影片中段最让人透不过气的一个经典段落,使得舒缓骤然变成了激烈,而感情也居然促生了动作,看似很不兼容的转变,在电影中却完成得非常自然、精确。
那么,是什么使得一部从头到尾很紧张的动作片,能够避免观众最后的“疲乏”或者走出影院后的“失忆”呢?电影本来就是“错觉”的艺术,可这种电影的本质是光学上的,是物理的;《谍影重重3》的伟大,在于它成功地利用了心理上的错觉。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因为玩弄悬念就是制造心理错觉,而这种手法已经被经典大师们玩残了。《谍3》所运用的心理错觉,基本和悬念无关,它主要不是涉及“认知”的错觉,而是涉及“体验”的错觉。简而言之,就是让观众将“心理紧张”误认为是“节奏迅速”,其实,影片在很多时候,是放缓了节奏的,例如CIA内部意见不一的情节。只不过这些“放缓”恰恰在那些悬念的“口”上,所以叙事节奏的放慢,反而会提升观众体验的紧张感觉。
另一方面,对于喜欢没心没肺看动作场景效果的观众来说,观赏本片照样不轻省,因为《谍3》中的动作场景分外真实凌厉,先不论场景调度和动作设计的效果,单单是手提摄影的运用,已足见高妙。也许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因为迈克尔贝同志就爱用这种大动态的、摇摆不定的影像模式,那为啥贝哥们的动作场景激烈是激烈,却总缺少那种让人难以呼吸的紧迫劲儿呢?我们在看《变形金刚》和《绝地战警》时,是迫不及待等那些大规模毁灭场景出现,还是真正为影片角色而揪心呢?恐怕是前者居多。而“绿草”同学对于手提摄像的使用,目的是将观众的心栓在角色身上,他的镜头,像是跟随波恩出神入死的哥们,始终关注的是人物的生存状态,对于场景规模等“视觉糖果”性质的东东不是很在意。
令人惊喜的是,尽管“绿草”的镜头不以“表现场景”为能事,《谍3》仍然为广大动作影迷们,奉献了好莱坞本年度最佳打斗与最佳追车场景。如果——我是说如果(又或者在事后靠惊人的记忆力回味)——我们能在那些紧张刺激的动作场景中缓过一口气,将视线从波恩的身上稍微扩张到场景和动作设计上,就会发现这些“技术活儿”之精彩。同影片的整体风格一样,追车与打斗的设计都是毫无花哨的;但正因为毫无花哨,难度反而更高,例如,没有慢镜头与CG的渲染,戴蒙就必须真实地使出那样快速多变的格斗术,那样惨烈的连环撞车与高速机动的驾驶技巧,更让人对好莱坞特技人叹为观止。可以说,越是了解电影拍摄真实过程的,就越会惊艳于本片动作之精彩。这种精彩,是超越了“假大空”的实实在在的精彩,要比那些“虚假做作的绚烂”令人激动得多得多。
既然编导一方面能成功地化“舒缓”为“紧张”,另一方面还能以“刺激”火上浇油,这就难怪观众从影片一开始就憋着的那口气松不下来。不过,这种“憋气”是非常痛快的憋气,好比有些先锋同志——例如“阿部定”姐姐——在“霉克辣雾”(make love)时喜欢通过窒息来达到绝美的高潮一样,《谍影重重3》让观众悬了80来分钟的一口气,也能将观众推向欲仙欲死的和谐境界。
当然,喜欢琢磨的同学,也别忘了片中那些配角们,那可是一堆、一片、一摊子好莱坞戏骨精英啊。没有他们这些发光的绿叶,戴蒙同学再“大智若愚”也难以成就如此完美的电影。喜爱武侠小说的哥们都知道,从对手或敌人的素质来判断某位高手的境界,比看他的朋友更有效。孤军作战的波恩,面对的是CIA里从上到下一窝窝的老狐狸,外加和他一样优秀致命的顶级杀手。真正有素质的动作电影,会尊重这些对手,把他们塑造得能“配”得上主角。《谍3》完美地做到了这点。这不仅更加丰满了波恩的形象,也大大增添了影片本身的厚重,以后买张DVD,单单为了好好欣赏这群顶级绿叶们的表演,也是可以妙趣无穷的。
最后,还是要特别表扬一下“绿草”先生,没有他,《谍影》系列不可能如此一部比一部精彩。其实,对于好莱坞的编剧来说,将剧本写得生猛扎实,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将影片的整体风格弄得如此干净利落、冷峻凌厉,那就非需要大手笔不可了。而更值得赞叹的,是“绿草”还能将他的“大手笔”返璞归真,藏于自然朴实的外观之下,这就是可遇不可求的才能了。假以时日——如果他不发昏的话——“绿草”先生完全可以成为与斯匹堡、伊士活等比肩的好莱坞参天大树。
6 ) 有品性的动作电影
首先应该感谢的是原小说,据说原小说是本非常经典的间谍小说,我们要感谢原小说给了这部电影脊柱,这部片子超越商业片之外的部分,正是Bourne本人的塑造部分.这是本电影中让人感觉舒服的重要原因,他大度,干练,从不随便杀人,在被洗脑后仍保有良知,还有:坚持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这些性格和品质,情商与智商的结合塑造出一个有魅力的男人.这是谍影重重系列非常棒的一点,从故事的情节上,它是关于一个人寻找过去的故事,而个人是丰满的,值得我们关注和欣赏的.这才叫故事!
然后应该感谢paul greengrass,是他给了这系列电影以真正的生命,他真正理解了这个故事和Bourne,可以想象他砍掉了多少交代性的,煽情性的,商业性的内容才交上了续集和第3集这样的电影.他是一个优秀的,拥有高度智商,手段辛辣的导演,有朋友说,他将成为一种新的宗教,我很期待那一天!
在第3部影片前面部分,车站里杀手干掉记者,然后Bourne去追他.Greengrass真是让人愉悦,他在剪辑和镜头上故意表现出:Bourne实际上后半段已经完成看不见杀手了,但是他却没有任何犹豫地一直在追,如果不是对电影语言有一定的了解的话,我觉得不一定能接受到这部分信息:Greengrass是在说,Bourne已经看不见杀手了,但是他知道杀手要怎么跑,他完全知道自己应该往哪里追,因为他们都是最优秀的杀手,他们凭训练,凭头脑,凭直觉,都会选出最适合的路线.......所以Bourne不需要看见他就知道他会怎么跑,而在看见他时也会一眼知道他就是杀手.这是暗线,是令人愉悦的暗线,第二部里,他觉得有人来追杀他时说:象it is wrong, the guy, the car he is driving, what he is wearing is just...... wrong.( 见never4u的评论 ).Greengrass就是这么有始有终,头脑清晰.
我欣赏Greengrass让女主角死掉的勇气, 这简直是一种宣言,对007系列的正面嘲讽.而Bourne和女同事nicky的关系,导演也利用得非常好,第三部里他们俩从丹尼尔的家中逃出来,在咖啡馆的那段对白:
——It was difficult for me with u
……u really dont remember anything?
暗示了两人之间曾经的亲密关系,但Bourne在记不起这一切的情况下,却对Nicky有着发自内心的紧张,在摩洛哥疯狂寻找杀手和Nicky的戏,更像是他身体记忆作出的反应,这种情节上的张力和相对隐晦的表达,在节奏如此紧张的一部戏中仍处理得非常到位.
Greengrass接手谍影重重后,2和3,都可以被拿去给无数导演当教科书看了.其实2里面尤其精彩,Bourne摆脱追踪的时候,大量使用了远景和超远景,记得里面某一个镜头还是长镜头,这在这样的动作片里面,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但那个镜头却是超级经典的,正是那一个长镜头,把Bourne摆脱追踪的前前后后的手法,时机掌握,形势判断这些细节完全表现出来.这是剪辑都无法达到的效果,Greengrass就这样给全世界电影人上了一课.
而3里面,似乎Greeengrass想要作出突破,所以镜头变得极其短和碎,还有无数超快的推拉来极速交代剧节.......不得不佩服他的节奏感,但影片里还是出现了一些破绽,比如Bourne潜入反派的办公室........这个完全没有交代,而且事实上也不太可能,外面全是人呢,怎么会没有惊动一个人呢.
无论如何,这是一部高智力的,破绽很少的,现实感相当强的,尊重观众的,商业性较弱的,优秀动作电影.而且我欣赏Bourne的品性,我欣赏有品性的电影,它不但让人娱乐,而且也让我们彼此尊重.
车站和小镇两段,绝对的经典。
这部真是精彩了~~!瞧瞧人家这讲故事的效率!
作为Bourne系列,这部真是豹尾,节奏与情节安排都极为令人称道。
COOL到一塌糊涂!
Matt各种有型
难怪马特达蒙那几年间当选最性感男星,伯恩系列的特点是主角冷静理智不耍帅,靠智商和观察力取胜,这才像个特工吧,和伯恩相比,邦德和汤帅哥都不够聪明的感觉,编剧让人想鼓掌,低调又紧凑。诚恳的五星好片。
“如果你在办公室,那我们现在就是面对面谈话了。”这句对白太拽了。
没啥感觉的公认好片
美国特工已经成仙鸟
紧凑、凌厉,史上最佳间谍动作片。
三集里最好的一部
作为经典系列的完结篇,依旧成功延续着这系列出色的风格。精练的对白、扎实可靠的表演、华丽的剪辑和原声。无论是过程还是结尾,始终扣人心弦★★★★☆
《谍影重重》1~3是我看过的最棒的动作惊悚片了!这三部比碟中谍、007什么的更刺激、更真实。没有美女帮忙和高科技道具,全靠观察力、DIY和身手~ 导演和编剧功力不浅,马特·达蒙把动作戏和感情戏都演得宁静自然。毫无多余的煽情或莫名其妙的拖延,代入感极佳。(9.5/10)
这个系列是所有同题材里最好看的
第三部,男主角终于不再杀人,因为他成佛了。自从他遇见了CIA的女观音菩萨后,就走上了成为斗战胜佛的道路。
最好的谍战三部曲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虽然有点神化,但伯恩真是这一行的大师啊~
第3部还那么NB
格林格拉斯彻底革新了动作场面,干净利落紧张刺激,这也是谍影重重系列最好的一部。
Bourne去救Nicky这段最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