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蒙了尘,要如何清洗?
伤痕久经不愈,明知凶手就在那里,也明知凶手称心如意,公义的脚步却那样的软绵无力,上帝遗忘了对人间的应许,终极审判永远只是预言,贞慧从受害那时起,除了母亲,始终独自一人。
《女人贞慧》是一部小成本冷门电影,也是导演李胤基的荧幕处女作。写给缺少知名度电影的影评,必然无人喝彩,鲜人问津。但李导演为自己的处女作,选择了贞慧少女时受性侵后承受着心灵痛苦的故事,在非常有限的拍摄成本里,尽最大可能将贞慧为寻求治愈所作的努力,尽呈于观众,李导演对女性温柔的关怀、深刻的同情、坚韧的追求,令人起敬。
来看看李导演是如何设想贞慧可能的自救之路。
故事是从贞慧丧母开始的。母亲突然去世,意味着从此贞慧要么就此永远自我封闭,躲进黑暗,要么就想办法让光照进心灵,寻求母亲安慰者角色的替代。电影以贞慧接电话的背影暗示贞慧的人生沉重的秘密开始,通过与姑姑谈话,向观众暗示贞慧失去了母亲并在计划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这个开头有张力,有悬念,分量与贞慧的秘密匹配。
电话是姑姑打来的。姑姑代表贞慧身边的亲人即使很关心她很担忧她,却无法取代母亲作为安慰者、陪伴者的角色。贞慧新婚旅行时丢下新婚丈夫,独自跑回家,亲戚来家里责怪母亲的情节,强化了这个观点的表达。
在母亲还在世的时候,贞慧成年后,所作的第一个努力,就是婚姻爱情,具体来说,是寻找正常的爱情下男女的肉体关系,来消除她曾被性侵后对肉体关系的不正常心理反应。然而,新婚之夜,新婚丈夫却用粗暴的手段与她发生了性关系,之后,以一副非常满足的态度躺在床上,追问贞慧的第一次肉体关系是什么感觉。贞慧在新婚之夜又被性侵了一次。她回到母亲身边,一直到母亲离世。
贞慧在一间小邮局上班,办公空间狭窄,工作单调枯燥,贞慧没有其他朋友,只有两位女同事,下班后偶尔一起吃饭逛街。镜头下的贞慧每天的生活,波澜不惊,沉闷隐忍。
接着,贞慧买了一只猫,但是这只猫却有点特别,显得很内向,总是躲在沙发底下不出来,趁贞慧不在家时才出来吃猫食,这猫就变得可有可无似的,虽然每天贞慧都在心里想着它,但它其实并不能替代母亲的陪伴。于是,贞慧在沙发上看书时,想到了母亲。
贞慧每天走着同样的路线,上班下班。有一次,每天路过的拐角那里,有一群基督徒在音乐伴奏下齐声唱着赞美歌,但贞慧径自走过,丝毫没有分神。显然,基督关于爱与饶恕,对贞慧不起作用。电影里两次出现这个拐角,第二次出现时,是贞慧去买鞋子,此时,拐角空荡荡,没有赞美歌。宗教救赎宣告对贞慧的失败。
接着,贞慧与前夫在一间小饭店里见面,饭菜简单,前夫食欲不错,而贞慧仍然克制隐忍,不披露心事,不回答前夫的追问。临分手时,前夫半开玩笑地说“你的鞋子好旧哦,要不要我送你一双”。前夫对贞慧更多是性的要求,而不是尝试了解安慰她的内心。鞋子,在这里是性的暗示。
贞慧捕捉到这个暗示。于是,她决定买一双好看时尚的新鞋。她下决心要过上正常的生活。这里导演没有让平时陪她吃饭喝酒的两位女同事一起陪她去,而是让她独自去。为什么让她一个人去呢?也许导演要突出鞋子的性暗示,而性是隐密的,当然要独自前往。
年轻男服务员蹲下身来为贞慧穿鞋系鞋带时,镜头定格在男服务员的手不断地触碰贞慧的脚踝。显然贞慧被这一举动弄得心烦意乱。这个鞋店的情节,告诉观众,贞慧对性的心理改变。
对贞慧的人生秘密是采用贞慧的回忆方式向观众揭密的,也就是她在少女时代被身边的年长男子性侵,而且就是在自己的卧室里。美妙的少女,被糟蹋被凌辱,花儿枯萎了。
黄政民扮演的落魄作家,经常来小邮局寄自己写的作品,每次都是厚厚的信封,但提到邮费,他就面露难色,他彻夜不眠地写啊写,但似乎都没有收到好消息。贞慧因此对他另眼相看。究竟贞慧看上他哪一点呢?其实李导演交代得不清楚。也许是因为成本实在有限,所以无法对黄政民与贞慧之间的情感交流、升华作更多情节安排。也许导演认为,落魄作家代表着纯朴、诚恳、坚定、宽容,才能承受象贞慧这样的女子。
其实可供选择的中性道路,并不多。贞慧最后决定还是需要一份爱情。但她第一次的主动邀请黄政民,却失败了。
主动寻找爱情受挫,让贞慧更加茫然。她独自买醉,偶遇一份因情受困的年轻男子喝醉酒,因为同病相怜,她心生怜悯,也是因为孤独彷徨,她送酒醉男回家,把醉酒男准备用来自杀的刀子放在自己的包里。情节写到这里,贞慧开始采取一些不那么温和的办法了。
她带着刀子去找当年性侵她的那个男人。男人一言不发,只是过来坐在长椅另一端。但她最终还是没有勇气拔出刀来。她终于放声大哭。原来,受害就是受害了,连复仇的机会都没有。她真的太压抑了。
最终,想采取极端办法自救,也失败了。
贞慧更加茫然。
导演还是不忍心贞慧这样孤独无力。于是,在电影最后,导演让黄政民主动来找贞慧:“我想问你还能再去你家吗”
电影就此结束了,贞慧到底能不能得到想要的解脱、安慰、疗伤,导演没有给出一个直接的答案。
很多人看了这部电影,都会觉得很沉闷无趣,这种电影确实不适合影院商业模式的放映,不是可以卖座的商业类型片,而且,因为成本的原因,对故事架构搭设层次不够,人物性格刻划欠丰满,情节冲突安排不充分,戏剧性不足,所以,真的会令人感觉沉闷。但是,导演在这部电影里,穷尽办法,列示贞慧能找到的路子办法,把镜头对准人文关怀,对准这么隐密的痛苦,真的令人致敬。
一个别人眼中的另类,生命中可能经历过常人无法忍受的伤痛。
电影的整体节奏非常缓慢,注重画外音与画面的协调和对比,女主平淡的生活没有多少观众期待的戏剧冲突,甚至剧情简介已经将故事全盘托出,而观影的过程却是需要细细体悟的,导演的功底和用意都在每一帧画面中。
影片的拍摄手法颇似民族志,日常感满分的追踪镜头,没有多少表演痕迹,就像在讲述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无聊、乏味、真实。真实的背后是一个女性的自我成长与涅槃,勇敢挑战男性的权力边界,拒绝、触碰、迎接、逃离,每一次真实的性别实践都是作别曾经的自己,哪怕是无比挣扎的自我斗争。
最成功的的一幕莫过于贞慧纠结是否杀害曾经侵犯自己的叔叔,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手里握着刀刃,身体因灵魂挣扎而颤抖,面部特写与画外音不绝的蝉鸣巧妙融合在一起,虽然这一幕拖沓了五分钟之久,但足以让观众看到贞慧的心态转变。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
总是希望美好结局的人,让导演不忍心,给人留下一丝阳光结局。沉静和偏执的美,像机器的生活,掉落的睫毛是无声的泪。母亲的温暖让她留恋人间,用衬衣掩盖内心那段犹如大裂谷的悲伤,短暂的美丽过往和一刻不留的无声逃离,让她能体谅落下风逆境的人,不喜欢权势,不喜欢复杂,不喜欢逢迎,就像一个螺丝,崭新的一塌糊涂。床铺是很久不敢不愿意躺了,床上的痛苦回忆太多,不愿意醒来,无数闹钟,上班前洗头,是为了不让人看出脸下的内心。数次邂逅一个略微驼背的疑似作家,穷的叮当响的,所谓暖男,不知道是编剧还是真实,这真的是太牵强的阳光了,真实世界里,不知道有多少泪流下~
被侵犯的从来不只是肉体,身体也从未忘记,孤单孤独被阉割的情欲,剥夺了作为女人的很多东西,片名叫~女人贞慧,是象征,品德无缺的女子,被阉割的情欲……
她原谅了别人,却无人真的走入她的内心,她默默的疼惜被欺凌被丢弃的,却知道自己也只剩下画皮,早已变形~
悲剧从来不会是电影的结尾,但有时候阳光只是幻觉,闹钟未到就醒了的贞慧,闹钟响起却睡着的黄政民,是没有交集的~
简单独居有爱心没爱情
抽刀那段太赞了。狂心跳。
看不懂
一个人生活也挺好
李润基导演一定是个很有耐心的人
金智秀的气质没得说,从《罗曼史》开始就注意她了。片子也不错,对女性情感的把握很细腻。
岁月静好,微微颤抖,往日伤口,隐隐作疼,小姑居处,习惯无郎,一人独处,终会有猫,家中有猫,请君吃饭,等郎不到,心如菜凉,韩版《让娜·迪尔曼》,岁月静好,只差一刀,导演心软,收回小刀,木槿花下,寻回小猫
非常喜欢
走路,吃饭,擦地,换衣服,工作……贞慧的生活像一个流水账,简单,纯粹,孤单寂寞没有杂念。唯一和她现在生活交融的是虽然去世但是时常在眼前的母亲,故事一点点揭开,她的不幸过往尽显在眼前。黄政民、朴圣雄的戏很少,只是贞慧的点缀。
好闷啊
仿佛我们每一个平凡的女人一样。真实的生活,平淡的脸,平淡的装扮,平淡的工作,平淡的日子。
被海报所吸引……
不闷不闷~挺好挺好
623---女主楚楚动人,惹人怜爱---2013.09.04
李胤基早期作品,意外成熟,人物心理拍得真好。屋门上的三把锁,睡觉时留着声音的电视,不愿尝试新餐厅,简单几个细节就把贞慧缺乏安全感的性格刻画出来。贞慧试鞋时对男店员的闪躲与抗拒,在公园与性侵自己的男人并排坐时是否要拿刀行刺的冲动和犹豫,李胤基都处理得十分细腻。然而片子也是真的闷。
从这部看,导演还真是不断进化了
拖沓
非常闷导致有点不耐烦,最后略释然。对成长中独自承担的内心痛苦表现的有趣,嚼萝卜很可爱。画面舒服,喵星人可爱,就是太闷了
导演的聪明之处,大概是大量的特写和跟拍的镜头所“预示”的剧情其实只是代表着回忆的发生,而女人贞慧的“未来生活”只是需要一个过去故事的结尾来作为开头就够了...PS:某些时候主角金智秀的“摆放角度”,倒是很像徐静蕾和袁泉的结合体。
相当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