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雄心(1992)

HD

主演:汤姆·克鲁斯,妮可·基德曼,托马斯·吉布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1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2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3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4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5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6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13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14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15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16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17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18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19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地雄心(199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世纪的爱尔兰,英俊健硕的佃户青年约瑟·多尼利遭遇丧父之痛为给父亲报仇,这个莽撞的青年决心杀死地主丹尼尔·克里斯迪。阴差阳错让他功败垂成,不过却因此邂逅了地主美丽的女儿夏莲。与保守的父母不同,个性张扬却又娇贵单纯的夏莲一心离开故土,到外面闯荡天地。偶然机缘,夏莲和约瑟结伴而逃,登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但是他们的旅途从一开始便充满了不幸,夏莲的家当被人或骗或抢,口袋空空。两人暂住波士顿大亨凯利管辖的破旧公寓里,娇傲的夏莲放下身段进工厂打工,而健壮的约瑟则靠打拳赚取营生。在此过程中,他们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彼此的心间也渐渐埋下爱情的种子。哥谭第五季赤裸惊情英雄时代违命2017通缉令哥哥的烟火美食街女老板保护者2022灵幻童子圣洛伦佐之夜她和他的恋爱剧本新版降头女王不安分的年轻人们铁核桃丁丁的影子:埃尔热狂野东部老病号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最后一周加密货币花魁1983稻草狗1971丑闻笔记父子大变身尾牌Q1冰速传说早安天罗地网1999玉米地的孩子:起源纵横案线 第一季我们的美好生活大秦直道杨幂版英国都铎的宝藏:汉普顿宫之夜黎明时分美国谍梦第二季一路惊骑凤凰劫2004魔盗白骨衣之昆仑之泪一个人的皮影戏末世游侠男友变形记超可动女孩1/6滚蛋吧!肿瘤君异形魔怪:尖叫岛

 长篇影评

 1 )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只要你有一颗向往大地的雄心

千百年来,是什么让人眷念持守?是土地。是什么让人远走他乡,是土地。是什么让人奔拓进取,还是土地!

诚如影片的中文译名,大地雄心,约瑟的雄心因土地而起,当他还在爱尔兰的小岛上他就有了这般雄心壮志,带着父辈的嘱托,承着乡亲的厚望,他阴差阳错背井离乡,去追寻他的土地之梦。香农,早已厌倦刻板单调的贵族生活,只盼着早点离开家族固有的土壤,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漂洋过海向往着一片崭新的土地。

贫民男孩为了土地去一片新的土地追寻他的梦想,贵族小姐为了梦想去一个梦想之地开拓她的土地,他们或许初衷不一样,但在追梦和闯荡的旅途,他们走到了一起,萌生爱意,结合在了一起。

他们的传奇,他们的冒险,是有基因传承的。约瑟的父亲告诉他人有了土地才会有属于自己的灵魂,还教会了他一首情歌,“她魅力的眼睛是我的诅咒”;香农的父亲在来到美国这片新的疆土已经兴奋的不能自已,他大声告诉他的妻子,“让我们忘记我们已行将就木,让我们假装生活才刚刚开始”。父辈们对土地的热爱和渴盼已深深地在儿女的血液里流淌,驱使着他们在美国西部空旷幽远的大地上策马扬鞭,纵横驰骋。

万马奔腾的西部大草原,就是他们的宿命,在这里,约瑟和香农找到了他们的归宿,也开始了他们的美国梦,更重要的是,约瑟在香农美丽的眼睛里找到了自己的宿命,一马当先夺取了属于他们的领地,他们成为了彼此生命中的归宿。

苏格兰中世纪的风笛余音袅袅,俄克拉荷马的草原上万马奔腾的蹄声已经响彻云霄。美国人拍的电影,总是以最好的注脚来诠释开疆拓土的精神和自我实现的美国梦,无论你来自这个世界的哪个角落,无论你出身如何,之前的命运如何,你在美国都可以从头再来,重新开始,只要你有一颗向往大地的雄心。Far and away,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只要你有一颗向往大地的雄心。

 2 ) 大地雄心

“没有你,就算拥有全世界的土地,又有什么用?”这恐怕是最令人感动的爱情宣言了。十九世纪末期美国西部大开发,是人类历史上开拓进取,实现梦想最辉煌的篇章,在这种宏大背景之下,富二代沙侬为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究二代约瑟为改变困境、实现梦想,两人都选择了美国作为目的地。就像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糟糕的国家。她散发出蓬勃的朝气,也释放着刺鼻的臭气,这里有勤劳、勇敢的追梦者,也有骗子、娼妓、地痞、恶霸、贪官,各色人等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努力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虽然身处在社会最底层、最肮脏的角落,沙侬和约瑟却保持着最纯洁的关系。在那些艰难时刻,两个人都未忘记自己真正的梦想。爱情只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但两个人却都不敢轻易捅破它。在经历同一辆马车、同一艘轮船、同一个房间的相处过程中,爱情已在各自心底扎根萌芽。人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是无法奢望爱情,连给自己最爱的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放弃恐怕是最明智的选择,但谁也不能剥夺别人梦想和爱情的权利。仿佛是上天的安排,两个人又在俄克拉荷马相遇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是全人类共同的最朴素、最现实的梦想。这一次,他们离自己无数次憧憬的生活只有一步之遥。万马奔腾追逐土地的过程仿佛是影片中主人公追求梦想、收获爱情的一个缩影:于艰难竭蹶之中,成就爱情梦想。“没有你,就算拥有全世界的土地,又有什么用?”压抑已久的情感如同火山般喷发出来,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却承载了全世界的重量。约瑟和沙侬共同插下象征着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小旗,宣告着幸福的起点。

 3 ) 由此片想到了四年之后的《泰坦尼克号》

两个怀揣梦想分属不同社会阶层的年轻人--一个是娇生惯养富家千金(妮可基德曼)和一个是出身卑微却立志出人头地的金童(汤姆克鲁斯),为追求梦想远渡重洋的情节让我依稀想到了4年之后上映席卷全球票房的《泰坦尼克号》。从情节来看,前者的故事更加丰富,人物命运更加曲折,历史背景也更加深刻,但显然投资、制作、宣传上的劣势注定了它不可能像后者那么成功。

 4 ) Far and Away

这是一门选修课的期末作业。只是一点简单的感想。是我第一篇影评。
————————————
(一)土地
        这部影片,气势恢宏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西部片特有的自然景观。土地(land)一词在电影中多次出现,是一条线索。
       在影片开始,男主角的父亲——一个没有土地的爱尔兰佃农在与地主的混战中中弹死去,临终前告诉其中一个儿子即男主他很奇怪,当然老爷子还嘱咐了一句重要的是土地。地主与佃农的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男主角约瑟的兄弟都知道不该努力耕作为别人提高收成,但他们所做的全部就是纵容自己的懒惰,给游手好闲找到了很好的理由。男主角准备杀死地主,夺回土地,为父报仇。在浩浩荡荡的父老乡亲饱含深情的脱帽送别中,他踏上了复仇的征程。夺回土地是男主角初入征程的最初原因。
       他阴差阳错的结识了仇家地主的女儿。热爱冒险、接受了新鲜思想的女主角迫切渴望摆脱旧时乡绅的生活模式,尤其不能忍受淑女们不得不遵从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想要逃离可以预见的像上一代女性那样乏味的人生。怀揣着美国梦的她,拿着写有“俄克拉荷马州land for free!”的宣传单,半夜爬窗子找到了男主角,要求他作为侍从同去美国。杀死地主夺回他家耕作的土地所有权的希望破灭后,土地一词带着几分隐痛萦绕在男主角心头。听到土地一词,他的眼睛亮了,又黯淡了下去。可能觉得女主角太不靠谱,我猜想更多的是之前二十年来在父辈们乡邻们的言行为他建构出的朴实的阶级观念:地主是恶的,地主的女儿自然也是不足信的。次日男主角在与人决斗的千钧一发时刻上了女主角亲自驾驶的马车。架!一声带着流浪与冒险的喜悦的命令,女主角载着费力跳上车的男主角出发了。 他们,分别地,要去寻找自由,寻找属于自己的土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土地,获得土地,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是他和她分别地目标。
       乘船抵达美国以后,刚一上岸,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片杂乱破败,几个招揽生意的小鬼。女主角得体的淑女服饰与那一片混乱格格不入。轻信的她遗失了精致的银匙,散落一地,被哄抢一空。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不是一到达彼岸就有大片的土地和璀璨的前程等待着你。就算在那个美国梦的年代,也只有最勇敢最有谋略运气最好的人才能梦想成真,每个年代都是如此。他们为了攒够去俄克拉荷马圈地的路费,开始用辛苦劳作赚钱,住在妓院里一间鄙陋的小屋。养尊处优的贵族姑娘成了拔鸡毛的女工,被粗俗的男人戏弄。她一直都保持着自己的尊严,显得与众不同。题外话,这就是富养女养出来的自信与骄傲罢。而且我在想,有梦真好啊,年轻真好啊,那么艰苦的工作都可以幻化成一步步靠近梦想的喜悦。自由比什么都重要。这么执着的追寻自由,享受它所带来的快乐,不惜遭受世俗的痛苦,值得钦佩。因为在此时此刻,我们就有很多人不惜牺牲自由,委身于一份他人眼中体面的工作,一种安全而平庸的生活方式,获得世俗的类似快乐的东西。后来男主角得到了拳击手的工作。其实这种残忍的活动和古时候罗马斗兽场人兽决斗没什么区别,供那些闲得无聊以暴力为乐的有钱人取乐罢了。一开始只是为积攒路费而参与角斗的男主角,慢慢被意外而来的巨大胜利及与之相伴的荣光冲昏了头脑。终于在女主角带着醋意的夸张的展示中,明白了他一直以来所做的,和她正在做的一样,都是在牺牲尊严带着虚假的荣耀走在背离真正的理想的路途中。他在决胜一击中落败了,她心疼她焦急她不离不弃,她发现自己爱上了。而他早就爱上了她。可是阴差阳错了,他为了挽救她的生命,还给她他认为她本该拥有的美好安定的人生,离开了他。影片在这儿,用了煽情常用桥段:风雪交加夜,一个饥寒交迫似乎将永失所爱的落魄英俊年轻人,带着累累伤痕踉踉跄跄,拖着脚步漫步目的在漫天飞雪中踽踽独行。似乎天地间就这么一个孤独的受伤的不倒的年轻帅哥,和无尽的远方。
       这一段看似与土地无甚关联,我觉得如果用土地这条线索来串联的话,则展示了在找寻土地的过程中,他们的困惑与迷失。人离开了土地,失去脚踏实地的安稳感,变得轻浮起来。不过更多的好像还是寻梦过程中的迷惘和挫折。
       男女主角不期而遇于俄克拉荷马肥沃的土地上。在这之前,男主人公做过劳工,终日挥洒汗水,漫步目的的消耗生命。在挤满了神情木讷、眼神疲惫的劳工们的车厢中,只有男主角的眼里熠熠生辉。与他们不同的是,他还有一个土地的梦想,还有一个心中没有黯淡而越发鲜活起来的她。她回到被烧光宅邸,来新大陆寻觅土地,从头再来的,父母的怀抱。发现梦想似乎还是那个梦想,只是隐隐变了味道。原来她想要的并非土地本身,而是远方,似乎也不是远方本身,而大致是一种按自己意愿无拘无束生活的可能性。他们意外又意料之中的相逢于圈地竞赛前的一个黄昏。大海一般蔓延的荒原上,黄昏有一派长河落日圆的气质。简单交谈后两人似乎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情景已恍如隔世。我臆断在那个暴风雨前的安定的黄昏,她已经默认了父母安排给自己的生活;而从他快乐与自信的心态中,我看到了他彻底重燃了获得土地,尤其是赢得她的热情。
        影片最后是全片的高潮。飞沙漫天中,无数男女老少齐策马扬鞭。摄影从多个角度俯拍、仰摄,节奏明快,音乐荡气回肠,一气呵成。(后来在豆瓣上看到这部电影配乐被评上了金酸梅奖,大概是配乐有些俗套。比如该荡气回肠的时候,果然就荡气回肠了起来。)这些来自欧洲各国甚至更远的地方人们,为了一个土地梦汇集在一起,采用十分原始的方式,平等竞争。抢跑者,死。我看见野性的力量,土地与人之间紧密的联系,在那一时刻显得水乳交融,从未改变。原来工业文明并没有摧毁土地与它所孕育出的人类文明间的纽带。
        我想,影片以土地为重要意象和线索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赋予该片一些典型的西部冒险传奇色彩。在可以看到地平线的蛮荒的原野,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跃马驰骋持枪格斗。这样激烈的场面在这部影片中虽不是主要情节,但在影片片尾的高潮之处,cowboy的称呼多次出现被用来戏谑男主角。奔马、荒原、地平线、勇敢无畏的冒险家开荒者们、地理上的西部地区这些元素都很有西部片的传奇味道。在再现历史的真是写照之上,创造着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反映美国的民族性格及精神倾向。
        第二,对老移民的致敬和对逝去的文明的追思。爱尔兰开荒者背井离乡来到这片蛮荒又富饶,充满可能性与生机的土地。慢慢地旧有制度被摧毁,老文明随风而逝。《乱世佳人》的开篇字幕,以火红的似血残阳下肥沃的土地为背景,滚过字体“Once upon a time, in a place called The Old South..."There once was a land of Cavaliers and cotton fields called the Old South. Here in this pretty world Gallantry took its last bow. Here was the last ever to be seen of Knights and their Ladies Fair, of Master and of Slave. Look for it only in books because it is no more than a dream remembered, A Civilization Gone With The Wind"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被称为老南方的地方......一代文明随风而逝。我认为《远离家园》这部影片也有类似的情怀于其内。不过它所怀恋的倒不是美国南方传统的奴隶制度,那种制度庇佑下骑士、淑女、富庶、安宁的白人庄园主的生活;而是一种久远的流淌在每一个老移民后代的美国人血管里的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与追求,是一种冒险、开拓的精神,从一无所有背井离乡,到丰衣足食落地生根。对,是落地生根而不是衣锦还乡。他们是抛却了过去这一枷锁的人们,离开的是旧的制度、腐朽的没落的生活方式、顽固保守摇摇欲坠的阶层。他们用双脚去发现,用双手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一个真正的家乡。从此乡愁只是对精神对富饶的土地,平等的机会,白手起家的野心与生命力,乐观开拓的意识的一种深重的执着的依恋。而不是对出生成长的地理意义上的故乡的留恋。我觉得这是一种很豁达的情怀,是理想主义,非常感人。
       第三,爱尔兰人的土地情怀乃至人类共通的怅然的乡愁,这与第二点对逝去文明的追思有一些共同点。土地带着温暖、带着爱意,哺育了大地之子,慰藉了精神。1939年费雯丽版的《乱世佳人》影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之一就是,在大橡树下,火红的天空,赤色的土地,遥远的地平线上,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的塔拉庄园的老农场主,这位老爱尔兰移民,告诫自己的女儿土地是世上唯一真实的东西,是唯一留下的东西。这儿蕴藏着朴素的智慧,朴实的情怀。 亚特兰大的红土地给了斯嘉丽鲜红的心,遭到了战火、失去了亲人与爱情,失去了以往繁荣生活的她,手里紧紧地握着一捧塔兰庄园的红土。想起父亲的话“有一天你会明白的,只有泰拉的土地是永恒的,它永远不会背叛你。” 斯嘉丽悲伤的脸庞上慢慢又重现了往日倔强的神色,并说出那句经典的“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是土地给了遭遇沧海桑田的她勇气和力量。我认为在这一情境中,土地跟自由相关。土地仿佛赋予了人们自给自足的自由,你用双手殷勤侍奉土地,它自会回馈你以衣食。被赋予了这样的自由,人们才得以有了不依靠他人的骨气,一种不服输的信念。写到这儿我又想到了许多复杂的政治因素。土地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可土地上的人与人之间却是不平等的。比如《远离家园》中的男主人公和他的家人,在爱尔兰就是地主家的佃农,耕作的土地不属于自己,土地对他辛勤侍奉的馈赠绝大部分都要上缴给有了钱买了土地的地主。这还是在相对地广人稀的地方,完全由制度造成的不平等。还有部分人为部分自然因素造成的问题。比如在中国的土地制下,不管是农村村民还是城市居民都没有权利获取属于自己的土地。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对土地的感情,更多的是诗化了的田园牧歌般的情怀,禁不起推敲,其中好像有许多需要深思的内容。另外,老师讲课时常常提及的诗人海子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大地”、“土地”这样的意象。在海子的诗歌生涯中,“土地”始终与这位传奇诗人息息相关,他从土地中获得灵魂的立足,从土地上洞悉劳苦大众的命运,从土地里感悟人生,知晓自然之美。当然他也为土地困惑与心痛,《亚洲铜》最具代表性。面对工业文明对大地的摧残,面对社会底层的痛楚,海子无时无刻不在土地上反思、质疑、探索与自愧。这是一种深深的、深深的乡愁,仿佛人们共同的、历史的乡愁。漫长人类历史中,我们至少经历了数千年不等的农耕文明,更不要说之前漫长的奴隶制文明,以及历史学意义上的文明产生前的漫长的百万年。在这些时光里,人们的一切都来源于土地,大地似母亲,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一切。只有从最近两百年以来,这段在漫长人类上仿佛一瞬的时间里,爆发了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发展似乎呈指数图像一样突然大幅提速。而人们还没有跟上这样的速度。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辛辣又心酸地嘲讽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失去人性麻木机械的人们。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批评者与改良者霍妮撰写了大量著作,比如《我们时代的神经症》,旨在阐释“现代人”的“焦虑”,等等。我觉得这都是一种对离开了土地的人们,在新生产关系下,新人际关系,新人与自然的关系下所产生的迷思。人类,这些大地的孩子,仿佛都成了迷路的孩子,被钢筋水泥架在了空中的我们感到一种由心发出的混乱的鼓点,一种深深的不安。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北欧一些国家,人们开始慢慢回归土地,等一等被飞速发展的物质抛下的灵魂。比如芬兰,芬兰人普遍热爱自然,他们采摘森林里的野莓、蘑菇,有钱了就在森林里买下一块地,盖上小木屋。我又在想,这是不是一种安于现状使人类发展迟滞的小农意识。我们中国在近代史上就吃过这样的亏,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最终成为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之一,最后是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潮。可是人类就这样漫无目的的发展下去吗?我不确定这是否出自我们本心中的自由意志的选择,还是一种注定的天命中业力因果的安排。先回到发达福利制国家回归自然回归土地的问题。似乎我们都不用读书了,直接去到乡下和土地在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直接回到小农经济,或者干脆回到原始社会也不用那些现代文明下的焦虑了,那些都好像是富贵病。我又猜测,芬兰人乐于退居森林筑木屋享受祖先一样与自然同乐的快乐,和比如我国农村地区尚得不到有尊严的生活的人们之间的区别,一是物质丰富程度的区别,二亦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人文素养及其所赋予人的情怀。想起上课时老师提到过人在独自旅行(而不是旅游)中常能感受到一种与自然直接对话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这种直接与自然对话的美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隐居避世与自然为伴以土地为亲的生活需要非常丰富的内在世界、精神储备。有了这些当你独立于天地之间时才仿佛能同古人交流给来者启示聆听自然的心声。同样的景色,在博学的游客处是一曲壮丽的诗篇,在景区售卖矿泉水的牧民的幼子那儿则是他迫切渴望逃离的藩篱。当然,我觉得这里还存在其他因素影响。比如,随时抽身离去的自由。它使人能更轻松自如的浸入。
        土地给人以慰藉;土地给人以温暖的安全感;土地是希望的、有生命力的。它养活了我们的祖祖辈辈,是万物生长的最基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种秋割”,这是农民纯朴的智慧。土地给我们以立足之地,以家园,以生命。
       "土地死去了
        用欲望能代替他吗?"
        ——1987.6 海子
     
(二)其他
        a.远方
       片名为Far and Away,主要译名有《大地雄心》、《远离家园》。一种远走高飞的洒脱和故事感呼之欲出。这部影片很浪漫,男女主人公得以到达他们理想的彼岸,开始自由快乐的新生活。可是现实生活中,你想要的远方很可能永远也到达不了。我发现年代越靠近现在浪漫的理想的影片就更少,而更多的是带着些现实主义的寒光,温情里都透着残酷的影片。也许观众都看透了,没有哪儿就是世外桃源,让你到了那里就能获得想要的生活。比如2008年出品的,凯特温斯莱特与莱昂纳多主演的《革命之路》,比如2009年出品的《成长教育》。这两部影片其实没什么共同之处,有趣的是都提到巴黎,仿佛巴黎是全世界人的故乡。可是巴黎本身并不能给你你想要的一切,幸福感只能来自你的内心。和你的梦想有关系的,和你所想象的自己有关系的,才是你的故乡。 这样的电影使能使人思考,让可怜的主人公做了你想尝试的生活方式的小白鼠,不过让人心情沉重。生活已经够使人纠结了,所以我更爱看八九十年代,人还透点纯真的傻气的浪漫的理想主义的电影。

       b.生命力
       《远离家园》这部影片中随处可见的野性与生命力是最使我感动的。不管是爱尔兰荒原森林,还是刚建国不久的美国,亦或西部被夕阳余晖染红的一色天地,或者年轻美好的男女主人公,等等景物人事都展现出充满希望而激动人心的勃勃生机。全部值钱的行囊一下船就丢了?没关系,我们再去挣!更不用说男主角在搏击场上的健硕身姿、灵活反应、展现的似乎即是生命本身的强度和力量。
       
      c.人物
       我觉得影片中主要人物的刻画都比较立体,虽然立体化得稍显刻意。开头时并未出场的老地主似乎是十恶不赦的形象,然而与前来报仇的男主角酒吧相会时,却又出人意料得显得亲和、受人敬重。老地主是剥削他人劳动的地主,也是慈父;他是圈地时作弊的狡猾的小老头,也是勇敢的创业者和冒险家。其他人物也有类似的立体的刻画,只是在描写他们性格多个侧面的片段里观众容易一眼就看出导演的意图。另外这位老地主的角色使我想起1942里张国立饰演的财主。他在现世不安稳的情况下,失去了前半生的全部,但逃难路上只是说,到了那儿买一块地、种上庄稼、盖上小房子,咱又是当家的了(大意)。不得不说或许这些处在剥削阶层的人是凭借自身的一些有优秀特质获得了更多资源。
        
       d.幽默
       《远离家园》中有许多使观众笑的片段,有会心一笑、开心地笑、得意地笑,尤其是笑中带泪,很难能可贵呢。
       
       e.前后呼应及重复的手法(不知道专业术语怎么表述)
       像是枪质量太差,以至于男主角开枪时果然竟然弄伤了自己,使他临行时兄弟的调侃一语成谶。许多这样的的小插曲使得影片显得构思巧妙。

         

 5 ) 请你喜欢我的帽子

《Far and Away》,中文译名《大地雄心》。尽管中文名字似乎更直接地展现了电影的主题,但始终不如英文那样,低声念着会有绵远的空间感,眼前似乎也出现了缓缓淌着溪流的连绵起伏的草原。
  这是一部披着励志片外衣的爱情片。
  不过这么说似乎也不很准确。电影的标签太多,诸如西部、爱情、冒险、励志,影片中都或多或少有涉及。梦想家们可以说,这是一部追求梦想的片子,毕竟约瑟和莎侬一直都走在朝向梦想的路上,尽管艰难不断,但“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这样的信念始终如灯塔一般在黑暗中散发着诱人的光;历史学家可以说,这是一部反映了19世纪人们的自由意识觉醒的片子,毕竟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农场主女儿的莎侬自诩为一个“很现代”的人,不愿成为僵硬刻板而单调乏味的贵妇人,大胆地“教唆”本应被土地束缚的农民约瑟和她一起离家前往美国,寻找免费而肥沃的土地,这种“惊世骇俗”的行为,难道不是对自由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土地,准确来说,自己的土地,本来就是一种自由的象征……而我,却更喜欢将其看作爱情片,毕竟约瑟和莎侬总归是因为爱情,结伴而行。
  这是一个看着简介都会觉得俗套的故事。
  美丽而崇尚自由的农场主女儿和英俊的农夫在追寻土地之间经历波波折折最后日久生情的故事。大荧幕上曾成千上万次地放映着这样的故事,真是足够俗套。但是,俗套的故事却也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否则,这样的故事怎么能够让人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美好的爱情总是令人心驰神往,尤其是像约瑟和莎侬一样的帅哥和美女之间美好的爱情。鸡飞蛋打般热闹的相遇、机缘巧合的同行、打打闹闹般冤家的相处、无可奈何的别离以及兜兜转转的最终的重逢。爱情五部曲,在追寻梦想这一背景下热闹地上演着。
  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幕场景—约瑟在靠拳击比赛赚了钱后置办了一身身高级西装。他爱上了买帽子,总是追问着莎侬他的帽子漂亮吗。有一次,他和莎侬有了小争吵,莎侬说,俱乐部的龙头大哥只是将约瑟当成摇钱树,根本不尊重他,只是利用他而已。约瑟恼羞成怒,横抱莎侬,并把她投入装满水的浴缸里。约瑟双手撑在浴缸两侧,看着落汤鸡一样狼狈的莎侬,吼着:“告诉我你喜欢我的帽子!莎侬,为什么你就不能说你喜欢我的帽子和衣服呢?这是我赚来的,我干得很不错!”可是莎侬仍是倔强地闭着嘴,什么也不肯说。
  我分明可以看见约瑟眼中的急切和渴望。
  那种急于得到所爱的人的认可的渴望。
  约瑟很拼命地赚钱,打着一场场拳击赛,存着可以使他们离梦想更近的钱。那一段日子他意气风发,有美女相伴,有胜利的荣耀,有所谓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的称兄道弟,有着很多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但似乎总还是缺少一点什么。莎侬好像总是不喜欢他的新衣服,莎侬每次都不在意他的胜利,莎侬的眼神里总是有一点不认可,哦,莎侬,你到底是想怎么样!我做的这一切,我赚的这些钱不都是为了我们的土地吗?你为什么不来支持我,为什么不来鼓励我,难道我的成功如此不值一提?!约瑟不懂莎侬,他也不懂自己为什么这么在意莎侬的看法。他只能一次又一次的问着“为什么你不喜欢我的帽子?”问着莎侬,也在问着自己。
  没办法,谁叫他不知道自己已经爱上了她。
  影片最后,约瑟对着莎侬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你的认可。”幸好,约瑟终于知道为什么莎侬不喜欢他的帽子对他而言是那么重要。
  爱情不应该就是这样的吗?我为了你的一句“很棒”而发了疯一样的努力,为了你的一句“喜欢”而说不清的在意。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爱人的认可。我希望我的努力你能看见,我希望我的成功你能认可,我希望我的一切你都能喜欢,我希望我能像你吸引着我一样吸引你。本能而原始的,我希望听到你的一句“我喜欢”。爱情,本来就是从在意开始。
  就是这样细微之处的不自觉的爱情便足以动人。不是那些生生死死,凄凄惨惨的桥段,是这样的真实而细微的情绪,让我觉得,爱情随处都在。或许只要一转头,你就可以看见,身边的人,拼了命地努力着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我在背着托福单词,因为我希望你能看到一个流畅地用英语交流的自己;我站在演讲台上慷慨陈词,因为我希望你能看到一个自信的自己;我穿上连衣裙,踩上小高跟,因为我希望你能看到一个美丽的自己…..这些都是我为了你的“喜欢”而做出的努力。
  尽管约瑟在拳击为他带来的一切面前有过迷失,尽管靠着拳击赚钱是投机取巧,但是那份对莎侬认可的渴望最终把他拉回了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来。我很喜欢他的这一份对认可的渴望。
  如果你有爱人,你会不会想对他说:
  “亲爱的,请你喜欢我的帽子,好吗?”

 6 ) 对白

也许是专业的特点吧,看到比较好的句子总会习惯性的摘入下来。下面是剧中临近尾声时候男女主角互诉衷肠的一段对白。
Joseph:The world means nothing to me without you. I tried to prove myself to you, I know nothing of the books, all I know is Joseph loves Shannon, that is all that matters to me.
Shannon:This is our dream together. I don't want this without you. I loved you. I loved you from the first time I saw you.
Joseph:I often wondered if you love me.
Shannon:How? You died? You died?
Joseph:I can assure you, I won't die twice.
并不是很准确,有些地方实在是太含糊了,反复听了几遍还是没有听明白,凑合吧~

 短评

史诗片,开头好看,中间略闷,结尾开阔。19世纪末爱尔兰佃户和逃家大小姐共闯美国的曲折冒险经历。有文学作品式的细腻感,朗•霍华德沉得住气。爱尔兰佃户命大,拳击打那么猛,还活蹦乱跳的。白担心他会死于脾脏破裂内出血了。结尾时这位佃户帅得有点过分,谁干的好事?把他脸擦得干干净净,卷毛也往后梳顺了。这还怎么看剧情!

6分钟前
  • 忘记
  • 还行

有人说是他俩夫妻档最好的片子,可是什么叫好呢,他们现在已经各有各家~真的令人唏嘘~电影的魔力大概可见一斑了~

10分钟前
  • U 兔
  • 还行

Shannon: "Joseph, Am I beautiful at all?"Joseph: "I've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you in all my living life."

11分钟前
  • pksky
  • 推荐

史诗般的爱情记录,就是Tom Cruise和Nicole Kidman的身高不是那么和谐,当时他们还是夫妻么

13分钟前
  • Cyder
  • 力荐

阿汤的农民本色!原来爱尔兰方言里答话用的是“嗳”....妮可一如既往的美。

14分钟前
  • lula
  • 力荐

资料馆2015.1.23.7pm 给共和党看的主流电影(性别意识、阶级立场上都非常保守陈旧),核心家庭与移民建国神话。开头的风光、圈地竞赛的展示,和总体摄影都还不错。但剧本实在是问题太多,如果把波士顿戏砍一半、音乐节制些使用,会好一些。每一场景的拍法太好猜(最后摇上去又下来真是要笑出来)。

18分钟前
  • xīn
  • 还行

也许片名翻译成“携手闯天涯”之类的更能体现出这是一部爱情片,或者翻译成“梦在远方”之类的更能体现出这是一部文艺片,只是片尾的剧情大逆转终于把这部作品定性为励志片……片尾出现了恩雅的音乐,对我是个安慰

19分钟前
  • 飞行
  • 推荐

因为一直都不算太喜欢妮可和汤姆克鲁斯,所以没怎么在意过这部他俩的早期作品,居然相当不错。那个时候的妮可还略略有点婴儿肥,喜欢汤姆克鲁斯扮演的约瑟,年轻热情冲动,意气奋发,勇敢鲁莽,怀着梦想和勇气。一路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

23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力荐

挺喜欢这部电影的,想想那时候骑骑马就能有一块那么大的一块地,哪像现在为了几十平米拼死拼活。汤姆克鲁斯的夫妻档电影现在看还是感到惋惜啊!

28分钟前
  • 股神看不懂
  • 推荐

they needed a country that was big enough for both of their dreams````

29分钟前
  • 瞪鞋派
  • 推荐

应该是引进公映过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翻译:倪蔚佳译制导演:狄菲菲配音演员:吴磊、冯骏骅、王肖兵、程玉珠(2022-2-9国配版大屏再看一遍)

31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粗暴直接生猛,性欲与暴力,本身倒是统一得很。开头一段很有短篇小说里爱尔兰乡野的神秘跳脱谐趣感,可惜这个美国梦太钱权,土地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抒发。波士顿大宅的蓝光之吻太美,是足以留名的一段。

34分钟前
  • bloom
  • 还行

不同于四五十年代《布鲁克林》的暗潮汹涌,朗·霍华德这部19世纪初的《大地雄心 Far and Away (1992)》算是一拳一拳地打在了爱尔兰人的身上。汤姆·克鲁斯和妮可·基德曼继《霹雳男儿》之后再谱恋曲,人们对土地和家园的执着从来就没有改变过,片中万马奔腾的场面让人难忘,可惜当年票房并不是很理想。

39分钟前
  • MovieManic
  • 力荐

曾经的恩爱情侣阿汤与尼克如今早已劳燕分飞,但当年青春热血的他们,为了自由平等的美国梦,为了俄克拉荷马州广袤的草原上的万马奔腾,付出了多少鲜血汗水努力。大地雄心,大地恩情,荡气回肠。

43分钟前
  • 如意算盘
  • 力荐

阿汤和妮可这对曾经的夫妻档在这部里的合作也就比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格调腐朽的《大开眼戒》强了至少十倍吧,美丽的金发姑娘妮可和毛头小子阿汤,俩都是野草一样倔强而又奔放的生命,最适合生活在拓荒时期广袤、蕴含着无限机会的美国大西部,而非新旧转折阶级冲突剧烈的老爱尔兰。喜欢这种勇敢泼辣叛逆强韧的女性主角塑造,女主的父母也挺可爱的。

47分钟前
  • Favillae
  • 推荐

阿汤哥90年代资源太好了,演了太多经典好片,当然那个时候人也是好的不行,不愧于当时的第一当红小生。看这部再想想后来发生的事情,真的是眼泪都要掉下来。

48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有地主与佃农,有阶级对立,有富家小姐与穷小子,有漂洋过海,有相依为命,有少男少女的小心思,有拳王争霸,有小鲜肉汤姆裤拉丝,有穷困潦倒,有枪战与手搏,以及关于土地的故事,这样一个好故事,要是再拍得不好看,那真是见鬼了!

51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以前看过一点,今天补完,故事比较俗套,农民小伙奋斗史,最后抱得美人归。当年的克鲁斯和基德曼都是如此的年轻,可惜最后还是劳燕分飞了……赛马抢地的那段很壮观

52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美国梦,简直就是杰克和肉丝到达美国后的续集。多甜蜜的两个人,那时他们都还年轻,都是粉红色的。两人互窥好逗。

56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朗·霍华德执导,阿汤哥和妮可基德曼如胶似漆恋爱的时候演的片子。(只看过他俩要离婚的时候拍的《大开眼戒》……银幕内外真是同步)典型的屌丝配富家女共同实现美国梦的爱情片。剧情套路化,打拳的场面特别假。对手几乎是站着让阿汤哥打。但宏大壮观的场面和摄影非常棒,震撼

59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