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去哪儿了 2017

HD

主演:赵涛,迪萨·恩杜纳,梅芙·金琴丝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巴西,俄罗斯,南非,印度语言:普通话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1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2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3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4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5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6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13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14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15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16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17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18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19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时间本有无限可能 [猫]

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10月某期,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

《时间都去哪儿了》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命题作文,由金砖五国的五位导演完成,这主题有着无限可能,本应激起发散性想象力,可五个短片都是非常刻意地提到“时间”二字,没有曾大受欢迎的命题短片集《巴黎,我爱你》那么自然。放在一起难免比较,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部分。

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延续他的现实主义题材,《颤抖的大地》讲泥石流灾后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以一名帮灾民们做饭、席地而教书的女老师为代表讲述他们积极向前看的一面,又以她那个不肯接受父亲已亡故的儿子代表那些沉溺于过去与伤痛的灾民。

印度导演马德哈尔·班达卡的《孟买迷雾》讲中产阶级老人与街头流浪儿的跨阶级友情,折射都市人以高科技支撑的高效生活背后的孤独,故事没有明讲失去联络的孩子是被车撞死,还是被掳走割器官,总之凶多吉少,除了老人,也没人关心他的死活。电影从配乐到人设,都有致敬印度经典老片《流浪者》。

我最喜欢俄罗斯导演阿历斯基·费朵奇科的《呼吸》和南非导演贾梅尔·奎比卡的《重生》,前者讲一对在西伯利亚冰雪天地里相爱相杀的夫妻,后者是反乌托邦赛博朋克科幻。俄罗斯片似有得天独厚的美景优势,但这美景并非适于生存,开头妻子搭车回家部分已暗示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有人出现在该区域,所以后来丈夫追杀她时不幸跌至病危,妻子用风琴当呼吸器抢救丈夫,她说的那句“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的时间”就变成非常现实,只要她停止拉琴,他就得死。若不是影像,只是短篇小说,也非常耐人寻味。

《重生》优在它能在这么段的时间内构建一个人类未来世界——直到最终的镜头,你才能完全得知这个世界到底发展到何种程度,也就能明白手表消亡、电影珍稀所代表的历史长度,懂得女主角一定要穿越到过去哪怕是非洲土著阶段重生的那种对“感受”、“体验”的渴求。连配乐都是精心制作的适合科幻题材的电子乐。

最后说贾樟柯的《逢春》。他基本浪费了“时间”主题的想象力优势,平淡讲述平遥旅游区两个表演者决定生二胎的过程,暗示计划生育时代彼此的牺牲。时间就是生命长度,就是我们都老了,并无特殊内涵。这对夫妻像谈恋爱的男女,生分羞涩,不似默契融合的老夫老妻,这让我非常诧异。二胎政策让两个很久没有肢体接触的夫妻突然有了亲热的理由和热情,刷新我对夫妻关系和二胎政策的认知。

 2 ) 有人讨论爱欲纠缠,有人讨论生个二胎……

B
以节制而疏淡的方式表现那些浓烈的,浓的泥土,浓的灾难,浓的情感,从小男孩执拗的找爸爸到貌似冷静的母亲一遍遍重复灾难前的生活,以及学会了抽烟。虽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过程却是如抽丝,那些丝丝蔓蔓的回忆和思念,还会静默地流淌很久,很长——但问题就是,这个立意一上来就太明显了,而刻意的疏离(甚至说就是松散、无聊)反倒显得装逼失败。

R
公认最佳。
时间去哪了?别的电影都在说时间的流动或者缺失,而《呼吸》实实在在地把时间和欲望生命连结在一起。
一般来说,广袤的冰雪荒原里孤零零一间明亮温暖的小屋,特别是再脑补一些烧得噼啪作响的木柴和炉灶上冒着热气的咖啡,这种对比总会给人一种分外熨帖舒心的感觉。再一次,银幕上出现战斗民族这种常见的自然环境设置,却是另一种味道:冷酷仙境中的堆满工具燃着喷枪的小屋,正如冷峻苍白的男人胸膛下一颗嫉妒得滚烫的心。夫妻关系和这环境一样生、冷、硬、狠,基本遵循了能动手就尽量少吵吵的原则,拳打脚踢,刀斧相见。而当男人真的有生命危险时,那种生冷之下割不断的亲密又回来了。甚至,在这种冷热对比、冷中藏热的关系中,还传达出一种特殊的色情意味,一种邪魅的SM气息。这种气味从一开始男人焚烧胸罩就隐隐透露出来,在女人将受伤的男人捆得像个sex toy、调动战斗民族各种傻大黑粗的手工制造能力的场面中达到顶峰。他们全程冷酷地互相伤害,又用这种不断的伤害来一再确证自己和对方的存在,来反复校验那怎么也抹不去的在意和打不散的爱情,而两人施/受的位置又随着戏剧性的转折反讽地颠倒过来——女人掌握着那台疑似暧昧证据的手风琴,也掌握着男人的生命。
——我还能活多少时间?
——我就是你的时间。
问题不在于女人会不会放手(那就变成一个俗套的情节剧了),而在于这种持存的状态本身就已经有足够丰富的意蕴。这个貌似离“时间”主题最远的影片,却找到了一种最新颖最成功地呈现时间的方式:不是“溜走了”、“失去了”、“追回来”等等,是让时间成为了两人爱恨交加、爱欲纠缠的现身方式。与其他几部略显牵强的升华相比,这一部也是最恰当地诠释了片尾谚语:时间如河流,爱情如波浪。爱不是发生在时间这个“容器”或“背景”内的戏剧,爱改变着时间的方向、速率、密度,爱是时间本身,爱是生命。

I
又是一个刻意的,不是刻意装逼,而是刻意的中学生优秀作文。

C
已无力吐槽。观影全程内心戏是这样的:
先以为突然来到了网剧中间插的广告,心里告诉自己这么刻意一定是戏中戏的间离手段,随后证实果不其然,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觉得自己在看短片版的《世界》,景观社会和全球化议题又来了,结果突然转到了生二胎,仿佛有变成政策宣传片的苗头。
然后是男女演员尴尬的对戏。男的是那种素人演员做熟了的状态——不是做油了,而是说自己的本真气质和某种特定角色类型找到了契合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呈现出自然松弛的表演。而另一方贾太太:白净净的小脸永远仰起45度,好似下一分钟就要迎风流泪;嘴角定定地弯成比空姐还要标准的弧线,挤压起两块线条分明的苹果肌;而最可怕的是,苹果肌以上的眉眼弯曲的弧度似乎与嘴型以及苹果肌倒三角的两条边不匹配,仿佛嘴上笑了10分而眼睛只笑了7分——整张脸是上下脱节而僵硬的,倒是正像红色年代宣传画上的主人公。于是两口子就以两种表演风格和两种时代气息尬聊着……不是我非得吐槽贾太,其实我原来并没有多么看她不顺眼,只是疑惑这次怎么还更加退步了?哦,莫不是这才是贾导要构成的真正的间离、亦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多音复调”?有意将红色年代到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美学与贾导本人的现实主义风格并置?
接下来更是各种迷之尴尬,小女孩爱世克斯的球鞋换了耐克(反正这俩我都不舍得买),穿着跟我初中一模一样的校服,忧伤地斜倚在坡顶的孤树上,思考自己能否去城里上学的未来,然而听到妈妈要生弟弟的消息竟瞬间抛弃了刚才的烦恼,一秒切换到做姐姐的喜悦中还热络地讨论要帮妈妈带弟弟……
全片的结尾令我感到贾导这一刻不是一个人,虽然只是在讨论二胎问题以及夫妻感情的修复,但山河回春的壮丽场面竟然渲染出一种历尽浩劫人性复苏的感觉!谢晋导演、伤痕文学和红色经典在这一刻灵魂附体——不信你看,贾太太在拥抱男主时还是脚下距离一步远、上身前倾、头转向侧的革命同志的姿势。

S
很像黑客帝国。未来时代——也许是一个“无时间”(或曰无时间感、时间终结,也恰是当下的经验感受)、充满拟像而缺乏真实生命触感的时代,掌握穿越入口的Mother就像Matrix里的先知,女人,与生命有关(栽培植物)——都是各种熟悉的套路,当然更包括用未来世界与原始世界并置(就像现代性批判中总喜欢用现代西方与各种他者文明、或“高贵”或低贱的野蛮人并置)来凸显生命的重量。
最后的镜头有震撼到我,从残破的手表的特写逐渐拉远,到钢铁飞船,到行星,到浩渺的宇宙,仿佛意味着那种切近的、微小的、有质感的世界已然衰朽停摆,像标本一样死寂地陈列在沉默、冰冷、无始无终无生气的未来。
虽然整个科幻片的世界观不是很能看懂,但是似乎有扩展成优秀大片的潜质。

 3 ) 写多几个字不想删

6.4,数字运算,9分分配给5个短片,每部满分1.8按喜恶顺序,分别为俄罗斯、南非、中国、印度和巴西,共计得分5.4,加1分给主题策划。沃尔特的最强扭主题;印度故事太乏味;贾樟柯生硬扯成政策和时局宣传片,但还算暖心;南非将主题宏大了,有扩展成长片的卖相如第九区;俄罗斯最有意外惊喜感,且呈现凛冬的过瘾“动静”。

 4 ) 五味杂陈

巴西篇取材于真实事件,利用的是真相的力量,没有经历过这类灾难的人,恐怕没想象过它的可怕(两人到小学时,从墙壁上看出泥石流最高到什么位置)

俄罗斯篇题目漂亮,呼吸,一开场就感叹画面美极了。茫茫雪原上一节孤独的机车跑在单线铁路上,原始得甚至要靠人力来让列车转向掉头(应该是铁轨末端有转盘、千斤顶之类装置吧)故事由一男一女之间的一场突发事故构成,情节十分聚焦,有创意。很像一位特立独行的小说家会写出的短篇小说。

印度篇符合预期。其实仅仅印度的社会背景就是一道迷人的风景,一道我们想要远窥,但不太想亲近的风景。孟买的一户中产家庭,三代同堂,但老人却挺孤独,就像中国的同龄老人们一样,他们用不来高科技产品,还是用惯旧东西。(是不是全世界的老人在使用智能手机上都会面临难题?厂商看来应该站在老人的立场上,设计出更适合老人观念的手机。)老人和一个街头流浪儿童机缘巧合而认识,产生了挺深的情感纽带,但在老人为流浪儿庆祝生日的那天晚上,流浪儿就突然失踪,他的手机再也打不通。(导演没有交代流浪儿的下落,是被货车撞死了,还是被绑架成为器官收割的对象?)老人去寻找流浪儿,贴告示,找警察,但一无所获,后来老人也突然过世,他的后事看来是在恒河边举行的……

南非篇是个科幻故事,许多异域元素和末世元素的运用使得这部分很炫,很精彩。故事部分也交待得挺完整。其实按照BRICS的顺序,南非本该放在最后一位,但我相信如果那么做的话,贾樟柯导演的那段会被进一步比下去

中国篇就是个鸡肋。假如没有审查要考虑,以“时间”为题能构思出许多有冲击力和批判力的小短片,比如此一时彼一时的生育政策,比如中华几千年历史中的种种循环……《逢春》是美好的期许,我们当然希望未来真如春天,希望能有那种机会

 5 ) 戴着脚镣跳舞-----生老病死重生

参加的10月14日的大象组织的电影,百城点映的影迷应该都是冲着科长去的,观影后还看了两分钟贾导录得彩蛋,影迷交流部分大家的评价基本一致,大部分喜欢中国,俄罗斯和印度部分

生---中国《逢春》

导演贾樟柯,热爱家乡的贾导这次依然选择了山西作为故事的背景,但是这次更多像为家乡宣传,或者说为平遥古城宣传。

中国部分《逢春》

《逢春》是对生活中新希望的表达,中国二胎开放,年近不惑的夫妻想要再生一胎来弥补年轻时候的遗憾,这个遗憾具体是怎么造成的,短片没有详细解释,但结合片中提到政策开放夫妻俩才动了生二胎的念头这个背景来看,也能猜出个八九。

依然是贾岛一贯的片子风格,唯一略感遗憾的是,也许是为了表达《时间》这个主题,短片中的台词部分多次涉及到”时间“,直接用”时间“来讲述”时间“,就好像是中学时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为了表现切中了主题,就用主题词来吸引老师的目光,尤其是高考时的时候,一定得记得多次重复这个主题词,否则那么快的阅卷速度,阅卷老师看不到怎么办,以为文章跑题,判了低分可不成。

老---印度《孟买迷雾》

印度导演马德哈尔·班达卡拍摄,66年生人的导演比科长还大四岁,可能因为都是亚洲国家,印度的选材也是家庭情感,导演没有过多的笔墨去描写黑暗,而是大篇幅的表现快乐,整个观影过程中,只有印度部分是真的轻松愉悦的。另外,导演没有大段的用印度歌舞在短片中。

印度部分《孟买迷雾》

导演用老人老去表现时间的逝去,老人晚年生活失去重心,发呆成为常态,直到小男孩查理的出现,老人感到又有了价值,以至于孙子以为爷爷有了第二春。

其实影片叙事还是有瑕疵的,故事也不严密,比如,偶遇的小男孩成为爷爷最担心记挂的人而不是自己的亲外孙?小男孩自力更生多年都没问题,偏偏遇到老人之后就出了意外?老人的病太意外,感觉是为了煽情而强凑的,但是这些都瑕不掩瑜,老人的笑容和小男孩查理的童真才是最打动人的,看到荧幕上老人开怀大笑,自己也会不由自主的嘴角上扬。

病---俄罗斯《呼吸》

知名导演阿历斯基·费朵奇科拍摄,有纪录片拍摄经历的导演,给我们奉献了最美的镜头,万里冰封,树木晶莹璀璨,千里广袤的大地组合在一起在镜头的表现下美的窒息,导演没有过度渲染情感,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冷静,开头大幅的冰川冰河组成的美景会让人产生一种时间静止的感觉,而千回百转却情境之中的结局也呼应了这种感觉,我就是你的时间,相互静止。

俄罗斯部分《呼吸》

故事以怀疑开始,丈夫怀疑妻子跟司机有染,甚至会动手打妻子,而在两人追逐的过程中,意外发生,丈夫病发,不能呼吸,在耗尽了氧气瓶中的氧气之后,妻子大胆的切开丈夫喉咙,用手风琴为丈夫输送空气,而这把手风琴恰恰是司机送给女主的,由怀疑导致的病,却又用这颗怀疑的种子,这个导火索续了命,讽刺意味一目了然。

不愧是著名导演,镜头成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故事依然起承转合样样不少,意料之外的事故,情境之中的结局。妻子陪着丈夫,妻子就是丈夫活着的时间。

死---巴西《颤抖的大地》

导演是享誉世界的沃尔特·塞勒斯,这次的选材跟他的成名作《中央车站》一样,都是温情题材,而且选自巴西的真实事件,导演没有把焦点放在表现灾难发生时不可阻挡的破坏性,而是缓缓向我们展示灾后那些满目疮痍的房屋树木,那些曾经满是欢声笑语的地方都已面目全非,导演也没有刻意用镜头表现死亡,而我们却能在小男孩次次渴望寻找爸爸的目光中感受到死亡造成的创痛。

巴西部分《颤抖的大地》

巴西部分是五部短片最先放映的,短片刚展露了温情一家人的照片几秒之后就开始了地震,经历过5·12大地震,都还记得,当房屋毫无征兆的摇晃起来的那种内心恐惧,更何况是在黑夜,所以这段我会自我代入地震的恐惧感。

导演没有将重心放在地震的表达,反而花了大量镜头来表现灾后重建时灾民的生活情境,这也是现实的,几万灾民的生活突然中断,灾后重建是个不小的压力。

短片中小男孩的伤心绝望并没有用眼泪来表达,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大痛。导演的镜头客观冷静,却让观众感受到悲切无助。

重生---南非《重生》

南非的新锐导演贾梅尔·奎比卡,把时间表现的科技大胆同时还带有一点宗教信仰。以轮回来警示当代人。导演大胆营造了一个未来世界,没有植物,没有阳光,一切都是机械的运行着,直到女主偶然拿到了一个手表,想要探索这一切,解开一切秘密。导演的故事外壳很不错,但是,画面感不太好,高科技场景营造的不太好,后面重生的画面也略显简单匆忙。

南非部分《重生》

暗黑的世界,一切都是流水线般作业,麻木的人,没有思想,一道道安检,监视着这群没有灵魂的人。直到偶然碰到的手表,偶然看到的之前世界的样子,触动女主内心的灵魂,探索开始,寻找时间的旅程开始,对抗也就开始。

最后用来重生的小地球不知道导演的用意是来表现现在地球的破败还是道具不用心,重生的整个场景开起来并没有多少高科技含量,反而显得很粗糙。重生世界的画面与这端世界的消亡对比其实还可以表现得更有冲击力。

 6 ) 俄罗斯不愧是战斗民族,民风剽悍

当我以为那瓶助燃气体是煤气女主要慢慢闷死丈夫的时候,我简直要拍手称快

直到我知道是氧气……

再到女主准确的捅开了丈夫的气管……

最后手风琴……

虽然处处透着不合理但是又让人觉得,有道理就要这么干

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时,可能觉得好笑,但想想是俄罗斯,好像就正常了,毕竟是军备赈灾粮里放伏特加的民族

是时候放这张表情包了

其实最喜欢的还是中国那段,虽然主题相同但就选材来看,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的、细腻的、难以捕捉的、更不易说出口的矛盾往往最能戳到心。

当然可能与心境有关,我目前是坚信爱情不可能长久,一旦捆绑,一旦柴米油盐开始充斥生活,爱情就慢慢退化,最后可能近乎亲情或者说更像合作

恰巧看到《逢春》,虽然我的观念依旧没变,也不追求所谓永恒的爱,但我看到了例外。

 短评

大象点映真是一次糟糕的体验,大家是来看电影的不是来看召集人的个人秀。另外观影过程中架着摄像机一直拍观众的傻逼,不管你是哪个媒体谁叫来的,杨德昌都与你同在。而对于电影,没有什么比五个人共写一篇命题作文更尴尬的了。

8分钟前
  • 喵驼酱°
  • 较差

赵涛的表演总给我一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 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的感觉。

10分钟前
  • 邓安庆
  • 还行

命题作文的尬。科长为了拍武侠好用力。南非科幻来拍长篇绝对可以有。熊族人民用手风琴做呼吸器非常俄罗斯

14分钟前
  • 还行

时间去哪儿了?都浪费在看贾科长的电影了。

18分钟前
  • eastcosta
  • 较差

虽然这么打分很不公平,但是我只想为第二部俄罗斯站街,扣题最自然也很有创意,希望能出个长篇。南非太催眠也没懂。印度强行煽情,巴西故事不饱满。至于中国的…诶,贾樟柯能不能别每次都让自己老婆说着方言演这种人物了,命题作文只说一个论点没有论据分也不会高啊。

19分钟前
  • 英勇弹子球
  • 较差

五段命题作文 水平参差不齐 拍手称快与不堪卒读交叠.第二段俄国最棒 cult又温柔 解题精妙.科长老师偷懒了 拍了个风光片. #BRICSFF@chengdu2017

22分钟前
  • tankry
  • 还行

这种命题作文简直尴尬到死。台词强行扣主题,印度那部强行煽情,南非故作哲思,巴西情绪还没到就戛然而止,俄罗斯那部有点趣味也止于趣味,贾大师就不说了在给平遥古城拍宣传片?好久没看到这么烂的短片集了

25分钟前
  • 很差

真艺术电影,一个故事也不喜欢,贾樟柯拍了个二胎宣传片。

28分钟前
  • 骑单车的女饼干
  • 还行

巴西:★★★☆ 这该死的泥土怎么也洗不掉 俄罗斯:★★☆ 印度:★ 南非:★★★ 中国:★☆ 生,生,生,生个屁

29分钟前
  • 血天
  • 还行

俄国和南非两段不错,尤其南非那段还来了个[第九区]流的低成本末日科幻。其他的…印度那个声音太差,而且实在太政宣片了。塞勒斯作为名导拍得这么冗长拖沓实在是不太能接受。科长那段,空间设计是[世界]的梗,算是一流,不过赵涛的谜之微笑实在是跟剧情一样尴尬。一部政宣集锦片做成这样也算是到头了

33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让五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导演拍命题作文,就如同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台表演煽情戏码是一个道理。没有所谓的“参差不齐”,每一部都很差劲。

36分钟前
  • 后自愈
  • 很差

大家都敷衍了事的时候,还有老毛子挺着

38分钟前
  • 伤心小号曲
  • 还行

少年心事重,夫妻花样多。非亲胜至亲,游戏即人生。但选最逗逼,还得看樟柯。春分要播种,逢春就发春。最喜欢印度部分,五星;最讨厌贾樟柯部分,一星。

39分钟前
  • 艾晨
  • 还行

只有第一个含有一点纪录片,其他并不是了,还有科幻片、魔幻现实呢。五个故事是五个国家的导演作品,全都与时间有关,合起来最好看,单独看第一个第二个有点犯困。最喜欢第五个中国的故事。昨天科长来深圳了,但我隔一天才看到这条新闻。

44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推荐

论命题作文的拍法。巴西灾后重建的写实,俄罗斯濒死的残酷浪漫,印度跨阶级温情,南非重生与科幻,科长的“逢春”对白很喜感,中年逢春,再接再厉,再生二胎,影院一阵阵笑浪,简装的 “世界”日常的“山河故人”,古装开头有胡金铨的气势,演员很像石隽,期待科长武侠片!评分:俄>南>中>印>巴。

4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比想象得好,原本以为更主旋律一些,没想到是一些还有点脑洞的影片。5部影片,3个国家的导演不约而同地都把视线对准了孩子(有的是主角、有的是配角、老贾是“未出生”)另两部突出女性视角。最喜欢手风琴的,非常魔性也有点解气,密闭小空间下的神经质故事。最无聊的是《重生》,一点点小小的科幻思维,但呈现得太粗糙了,调色布景都不太行,明显没钱而且不会藏拙。贾樟柯那个简直就是《营生》啊(先看的后者,更喜欢一些)字幕翻译得也挺有意思,可以图个乐注意一下。印度的故事感觉可以做得更好,孩子有点像神明派来陪伴老人最后一段时光的,但处理得太仓促了,对话可爱,手机的点找得好。没想到的是第一部巴西的那个很成熟,小视角侧呈现出当地灾难性事件,又跟简单的情感结合,做得巧妙,结合新闻照片,而且体现了社会责任感的担当。

50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五段式,只喜欢俄罗斯那个故事,cult味道浓浓,其余几位名导就是习作作品,贾科长和塞勒斯都显得比较中庸,南非那个最无趣,印度那个其实还行

53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贾导是拍着玩的吧?

57分钟前
  • 一文字秀虎
  • 还行

时间是爱,是重生,是“相对论”,是揭示....第一梯队是最扣题的俄罗斯和最具想象力的南非;中间的是内核打动人心,看了“感觉好”的印度;太用力的中国和巴西垫底。但至少每一部都算勉强扣题+抓住国家特质了,期待未来还会有这样的企划。P.S. 贾樟柯的这部感觉是拍《营生》之外一起赶出来的?

58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贾导部分就是《世界》的背景里面,《山河故人》的梁子和涛结婚以后到了平遥去演情景剧,打算生个二胎了。

1小时前
  • 加油加油努努力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