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有屯电影的爱好,只要在任何地方看到有推荐的影片,尤其是未听说过的冷门电影,我都会先记录下来,等有时间有空间有心情就下载,有大块闲暇时间的时候,不至于无电影可看。也正因为这样,很多电影实际已经在我的硬盘躺了好久好久,以至于每次打开一部电影,我几乎都不知道是什么类型的,大致情节是什么。不过这也好,阿甘说过,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次拿出来的是什么口味。我的生活是没有什么波澜起伏了,但也可以在看电影这件事上人为地寻求一种小小的未知的神秘感。
但是我没想到今天打开的巧克力是这个口味,最开始伯尼给学生们讲课,传授给死人化妆的技巧,我一度以为这是个恐怖片,或者会出现比较血腥的镜头,而我当时正在吃饭,害得我马上中止电影,等吞进去的面条消化的差不多了,才重新启动。而伯尼,他可能也没有想到过生活最终给他的巧克力竟会如此苦涩。伯尼是一个外地人,应聘到德州小镇迦太基作殡仪师,凭着过硬的化妆技术,对死者的敬重,对死者家属的真挚安慰,动人的歌喉,以及无处不在的白求恩式助人为乐的精神,虽然有时候有点娘炮,被人怀疑是同性恋,但还是很快赢得了小镇居民的交口称赞。
纽金特太太,一位吝啬,孤僻,古怪的老富婆,与所有亲人都不怎么联系,与小镇上所有人--也许可以除了一位理发师--都算不上朋友,甚至因为钱被孙女起诉,丈夫死后,她的生活中就几乎完全没有可以说话的人了。而也正是因为丈夫的死,伯尼才走进了她的生活。最初伯尼也只是为了安慰一个老年丧偶的孤苦无依的老孀妇而已,与对其他人完全一样,这就是他的生活和性格。如果换做是另外一个被安慰的人,可能感动过后,就成为好朋友而已。但是纽老太太不一样,对她而言,任何一个人的关怀都是奢求,正因如此,她慢慢地紧紧地抓住了伯尼,希望他为她一个人所驱使,必须随叫随到,陪她吃饭逛街旅游看歌剧,甚至帮忙打理生意。伯尼也乐在其中,不过后来我已分不清他是单纯为了安慰和陪伴纽金特太太还是为了享受这种坐头等舱,住豪华酒店,到世界各地旅行的贵人生活了。最终老太太的控制欲毁了她自己,也毁了伯尼,我相信这不是一场蓄意谋杀,当伯尼举起枪的那一刹,他的脑子肯定是空白一片的,但是,所谓“激情杀人”,只不过是一句苍白的辩护而已,在法律面前,剥夺了别人生命的权力是事实,至于罪犯是好人还是坏人,那不是法律所关心的。
但是我相信的是,这其实都是自己的选择。经济地位决定生活地位,他在陪伴老太太的那段时间,花的钱都是老太太的,必然老太太会把他当作私人物品,这是人性。话又说回来,纽金特太太想控制伯尼的那条线也只有钱而已,她并没有拿枪时刻逼着他,也没有在他体内植入生死符一类的东西,所以伯尼如果想不被控制,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而且离开她对他的名誉丝毫无损,小镇的人们只会在对纽金特太太尖酸刻薄的评价上再加上一个砝码而已。伯尼也许已经知道纽老太让他继承遗产的遗嘱,所以他不愿离开,他想在可忍受的情况下把对方耗死,但是对方的疯狂和控制欲让他丧失了理智。
我觉得小镇居民对此事的看法是值得深思的,在他们眼中,伯尼是好人,纽老太太是坏人,伯尼是被逼无奈,她才是罪有应得,他们根据以往的印象来评判有罪无罪,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实在可怕,如果伯尼真的在当地被判无罪,那就是向外界说明:在我们迦太基这里,法律并没有什么卵用,我们是在替上帝说话。正因如此,麦康纳(BTW,我想起来了我是因为他才下的这部电影)饰演的检察官把伯尼送到外地审判的决定才如此重要,不只对他自己,对小镇,对整个美国甚至人类都是如此。我相信,导演已经比较客观得描述事实了,但是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也不禁希望伯尼被判无罪,而我现在已经把这点想通了,我想小镇居民慢慢也会理解检察官维护法律尊严的决心。而这个结局,对伯尼来说也最好不过,他至少还能得到朋友们的想念,在狱中还能受到其他犯人所没有的尊重,如果被释放,可能余生都会顶着杀人犯的帽子和压力,纽老太太的幻影会一直跟随着她,远没有在牢狱里活得坦然。
最后小镇的一位居民说,上帝怎么评判才是最重要的。是的,伯尼的后半生在哪里度过,法律说了算,但是他心里到底怎么想的,我也只是猜测而已,最清楚的,恐怕也只能是上帝了。
本来想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但对于本片来说,其实只是一个人刹那间的决定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而已。对于法制社会,不应因为他平时的行为而维护掩盖他的罪行。可惜,在本片的角度,无论是DA的出发点和他的行为,都更有投机的味道。所以在我看来,导演其实是更倾向于同情伯尼。我个人也更倾向于缓刑或者是减刑,至少对于一个能把做善事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去的人来说,再虚伪也远胜那些连这些虚伪都不屑一顾的真恶人。
Jack Black演技很不错,各种小动作很娘的说。片尾看演员和真人还真是有些像,cast director找人很准。
四星
如果惩处罪恶带着个人的目的,那又是什么性质的呢? 一场法庭辩论,控方的检察官的辩论感觉存在着对人格的诽谤,故意激起民愤,虽然达到了最后惩处罪犯的结果,但却不是真相。司法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只要一具尸体,然后让那个枪杀的人接受严峻的惩处就行了,很多东西就是走走形式,不走心,犯人的人生估计没人过问,大多人不愿意费大力气了解真相。伯尼确实应该坐牢,但是人们有必要知道,he is a really good person。we need more。
有许多人看后的第一感觉是客观,但其实这说不上客观,我想这种感觉直接来自于林克莱特用的纪录片手法——访谈。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伯尼杀了马佳丽,但伯尼是个好人而马佳丽是个坏脾气的high-nose(这在电影中不仅用访谈的形式通过其他人的观点刻画,还直接用了影像以证实其真实性)。导演并没有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抛出了问题:杀人是错误的,但如果是一个好人在困境中杀了一个欺负自己的“坏人”(马佳丽在本片中的形象毫无疑问是坏的),那么他该不该受罚?这触及了法律和道德的构成和实现:法律和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和条款,也是关于人的,最终也归于人。我们看到,在迦太基镇,道德和法律的标准非常不稳定,人们一再地为伯尼的杀人行为找原因,而从不关心受害者。在小镇里,人情胜过了法律和道德,得出了有悖于法律道德的结论——伯尼无罪。
为什么说这部电影并不客观,其原因在于,导演并非忠实于客观地展现人物,他有意地回避了伯尼享受马佳丽太太的荣华富贵的时候,而着重刻画他用这些钱帮助小镇居民。对马佳丽,导演将她刻画得近乎邪恶,也未曾试图给出她如此“邪恶”的原因。 不,导演的目的在于展现法律和道德的本质。他通过访谈和影像两种方式,将好伯尼和坏马佳丽的形象极端化(不管是在其他人眼中,还是观众所见),将人情与道德法律对于有无罪的结论冲突加剧,使得“人情”方有非常充足的理由——伯尼一直都是个好人,好人受欺负,自卫/过失杀人/一时间失去理智等——去反对法律得出的结论,从而去激发观众对此的思考。也即,展现冲突才是导演最重要的目的,为了达到好效果,导演选择了不客观的展现以将碰撞的力道升至最大。
林克莱特很独特一部作品,等我都看完了再试着总结他的东西。
本片根据发生在德州的一起真实事件改编
typical伪纪录片
理查德·林克莱特和杰克·布莱克再聚首,依旧有着神奇的化学反应,前者带来一部很自然的电影,后者带来了一次伟大的表演,你不能说这是喜剧,但黑杰克的表演赋予了电影一种滑稽、黑色的感觉。宗教信仰,人情世故,普通人眼里主观的善恶评判与法律制裁,不去制造戏剧性,只是展示戏剧性。★★★☆
这个结尾配不上故事展开的方式
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是讽刺美国右翼的~
看的时候会思考,当你处在伯尼、检察官或者小镇居民的位置,你会怎么想。
anti sunset blvd docudrama
又用采访,又用揣测。死胖子唱歌跳舞真不错。本来这么如此“好”的人。真实的故事加分。有亮点。86
原来是真实事件改编。这也解释了导演为什么始终通过外围讲述这一事件,却从不深入角色内心。那是因为我们的一切结论同样要来自外围信息的综合并推论。杰克·布莱克与马修·麦康纳都有很出色的表演,让本片有些怪怪的冷幽默。略带点伪记录的感觉,招来一群呆人,以采访的形式介绍整个故事。
只有真实事件才能这么的……让人说不出的感觉
觀影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當一個人被所有人討厭的時候,Ta是不是就死得活該,Ta是不是連生命都不值得擁有?Richard Linklater導演用偽紀實手法,從小鎮居民、檢察官、兇手角度思考,卻唯獨缺少了從被害者角度出發。Jack Black是一個好演員,但他那張鬧劇版的臉總讓人出戲。
jack black转型咩。。开始以为是个伪纪录片,没想到是真实事件改编啊啊啊。。德州出人才啊。。。满奇妙的事儿,我喜欢啊啊啊!
影片采用了旁人叙述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起谋杀案,并试图深层次地讨论善恶观的相对性问题。杰克·布莱克此次的表演有种内敛的喜感,使得伯尼这个人物看上去很讨喜。影片前半段在树立角色性格时做得比较成功,但后半段出现戏剧转折后,片子就松懈了下来,有些遗憾。
呵呵呵呵 so 讽刺
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前的导演新作。故事张力简直不忍直视啊,伪纪录片的形式也不好看。但是贵在林肯律师马修麦康纳和杰克布莱克的表演真心精彩,一直当后者是喜剧明星,当得起【收放自如】四字。三星。
有想法,用心,但不太好看。
演员真不赖,black演黑色幽默
无功无过吧〜
林克莱特用Mockumentary的形式讲述——也仅仅是讲述了这个故事,他不试图去进行更多的分析,但却做了巧妙的道德视角置换,是非曲折看似不予置评却尽在其中,这种怪异的黑色幽默太有感觉了。
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是该死的,比如这个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