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DVD

主演:鲍起静,陈丽云,梁进龙,陈玉莲,高志森,陈丽卿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0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1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2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3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4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5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6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13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14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15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16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17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18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19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天水围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原是一条小围村,1980年代末被港英政府发展成为以住宅为主的新市镇,但今天它的30万居民多为底层劳工(其中有诸多新移民及大陆新娘)。由于天水围发生过多起震惊港媒的伦常惨案,该地被视作“悲情市镇”,可是其中多数居民平日其实过着与其他港人并无差异的生活,相依为命的贵(鲍起静)与张家安(梁进龙)母子便是如此。   年纪轻轻便守寡的贵14岁出来做工,先后供两个弟弟念完大学,如今他们做成富贵人,她依旧是超市女工一名,但是她并不觉上天待她刻薄,每日生活都很乐观。张家安是乖乖仔,会考完毕没找暑期工做的他多数时候会呆在家里睡觉或看电视,外出见朋友、参加活动的时间非常有限。母子一起坐下吃晚饭聊天时,说的也是该买哪家报纸一类再平常不过的话。   与他们住在同一栋楼里的阿婆梁欢(陈丽云)是新搬来的住户,她每日过着郁郁寡欢、斤斤计较的孤独生活。凭着曾在市区...神都蜜探MUSIC MAKER 音乐主理人罪恶之家2015欲火孽情名侦探学院4之学长!请吃饭近距离2015蕾哈娜内衣秀4学校3剑道第一仙济公三斗吕洞宾幸福街第二部细细的红线勇敢的心(国语版)喧闹一家亲第一季007之女王密使烽火燃情小人物2019暗芝居第十二季疯狂的疯狂鹰与枭昭和歌谣音乐剧直到重逢之日村路带我回家蓝色骨头龙虎少年队2012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原声版)198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一万年以后夏天的味道犯罪现场的另一个他铁梨花媚者无疆搭错线甲洞神奇的玩具店浴血黑帮 第二季狂野东部2中国式离婚孤胆英雄苍穹浩瀚 第三季熊出没·伴我“熊芯”索伊·拉达:鸿运当头我们的所爱国家利益(英语版)母子情深智勇三响炮

 长篇影评

 1 ) 生活的滋味

比较《二十四城记》的诗意,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也是一首城市的视觉之诗——电影结尾香港人中秋赏月的黑白旧照片和吴莺音《明月千里寄相思》的老歌将天水围的诗意推向了顶点。

《天水围的日与夜》照理说,也很可以表现香港天水围的发展历史。这个元朗著名的“悲情社区”聚居了大量的大陆新娘,单亲家庭和孤寡老人,严重的社会问题让它成为香港人眼里的一块疮疤,更因为林夕的《天水围城》和刘国昌的《围城》将犯罪、自闭、家庭惨案曝于众目。许鞍华故事中的主体,鲍起静扮演的单身母亲贵姐和陈丽云扮演的孤寡老人梁姨(阿婆),都是天水围的典型性人群,前者是超市女工,儿子没什么天分,常与小混混们一起;后者对孙子的一片深情被前女婿两句话就击得粉碎——这要照悲情剧的模式来,能有多少出人意外的惨剧、冷眼、控诉跟歇斯底里可发挥!

然而许鞍华将这样的天水围悲情人家处理得不卑不亢,琐碎到几乎无形,平淡到几乎无味。唯一的暖色点缀,是每个段落之间定格镜头所配的短暂背景琴音,那是收敛到极致后闸门突然开放涌出来的暖流,倏然而来,飘乎而去,将情绪烘托到顶点,旋即又回复平静。

《天水围的日与夜》英文名字是“The Way We Are”——我们的生活。而电影就如同这个平淡的名字一样,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语感叹词,直白、从容、坦然,不谈技巧,只有踏踏实实的叙事。电影是故事片,可这样的内敛、平静、冷静,却比纪录片还要纪录片,贵姐和阿婆仿佛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出门街口拐角,她们的侧影就会从眼前经过。


比较贾樟柯的真情告白,许鞍华的感情端口在哪里?

许鞍华在采访中说,她最初并没想拍摄天水围这种温情朴素的生活,她本想拍的是2007年天水围母一位亲杀死孩子后自杀的暴力事情。可在天水围的半年采访过程中,许鞍华逐渐发现,那里的居民们并非过着大众所想象的悲惨畸形生活;他们的确贫困,生活繁琐,面临着无穷无尽的烦恼,但也同时享受着点滴的生活乐趣,保持着邻里间的温情,维护着家庭间的亲情。换句话说,当所有的电影都在寻找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特切入点时,许鞍华想要表现的,却是“相同”——天水围与香港其他地段市民生活的统一性。

要表现“相同”,要让共性作主角,“不同”就得成为叙事的背景。于是贵姐的儿子张家安在很多次可以“走向歧途”的过程中什么出格的事儿都没干,乖得让人着急,木得令人乍舌;贵姐为了家庭作出的巨大牺牲也没成为剧情发挥的手段,甚至她跟儿子间的关系都比普通家庭看起来冷淡许多,她直呼儿子名姓,对他的升学和择友都鲜有意见,这个单亲妈妈什么都不抱怨,不说也不想,神经线粗得不给人一点可以温情滥情的藉口;就连最有故事的阿婆,前因后果的交代也都少到不能再少,热情三两句就被冷却,同样的,悲情三两句就被化解。在天水围这个本应天天有故事发生的平台,却什么都没发生,生活照旧,生命如常。

既然要表现“如常”,那么叙事过程与细节表述就丝毫不能煽情,越冷静越收敛,共性才越明显。但细节上的“无情”与距离感不代表导演对题材的无情,相反,许鞍华对故事主角的感情是相当明显的,贵姐自不必说,她的母亲、兄弟、儿子,还有阿婆对她的态度都是侧面的肯定;就连片中最为冷漠的阿婆前婿,也并非坏人,他不过更护着自己的新家,自己能把握的现实的生活罢了。许鞍华的叙事过程并没什么价值判断,叙事就是纯粹的叙事,偶尔的抒情瞬间也是针对情绪烘托的需要,并不是为了抬高某个具体的人物。她的感情依托并不是某个人物,或者说,其实是这些人物所组成的整体,是全部的天水围,是生活自身。

我特别喜欢《天水围的日与夜》中剧本对贵姐的安排:她独自打工支撑家庭供两弟弟上学,人家发达了,自己却依然孤单的住在天水围拉扯独子;老母亲生病,她总是说“反正他们都去(探病)了”,自己便硬是不去“凑热闹”。贵姐的淡,正是对生活的坦然,她不觉得自己是救世主,也不觉得自己被冷落被损害。她眼里的世界,就是一粥一饭一汤,是红烧冬菇,是炒蛋,是八月十五的柚子。生活的真滋味,不用解构,不用调剂,也不必明示,许鞍华给出一个视角,我自己尝了一口,便已了然。



二十城与天水围: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ea3820100cwjg.html

 2 ) 直面城市人生

    光是看影片的名字和导演许鞍华,这部影片在心里就大致有了一个轮廓。
    许讲故事的方式是温和的,含蓄的。看她的电影就象和邻家阿婆唠嗑,听的舒服也没什么负担,东拉西扯家长里短间就把事给说了。可回头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这些平淡无奇的桥段搭建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
    看许的电影,我乐于从细节处咀嚼,这些细节在影片里时而重复,时而叠加,时而融合,影片带来的情绪随之渐渐丰满。
    几点影片中的细节和感想与大家分享:
1) 贵姐的晚饭
    贵姐做晚饭几乎总是两个菜,一个蔬菜,一个蛋系列,不是炒蛋就是炖蛋。贵在一次买鸡蛋的时候,和阿婆提到妈妈教自己鸡蛋怎么做都有营养,很好的和这个细节进行了呼应。贵姐和阿安一起吃晚饭的场景在影片里大量重复,东方人重家,家庭的凝聚又往往以饮食为中心,这样的处理不言而喻。
    在影片的中段,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饭桌上有两次加菜。一次是阿婆送的冬菇,一次是前一天聚餐后打包的乳鸽。如果大家眼睛够尖的话,还可以留意到桌上有一个碗里还盛着上一餐剩下的一只冬菇!
2) 贵姐和母亲
    贵和母亲之间一直存在着些许心结,这在影片一开始贵母做寿的那一幕就有所交代。在贵母不耐烦的催促开饭的时候,安慰她的是老三的媳妇,贵坐的一直同贵母有段距离,即使是离开麻将桌的时候。很明显,早年的辍学养家几乎让贵付出了一生的代价,贵母显然对此深感愧疚,麻将桌上的兴高采烈和贵独坐一边的沉默自然也看在眼里,也许催促开饭与此有关。
    后来贵母入院,贵一直推托前去看望,导致贵母和阿安独自诉说家史的时候,情感小宇宙爆发,进而出现老照片煽情,我在一边感慨人生的时候一边却想到了朱军。(远了,远了。。。)
    当贵终于前去医院探母的时候,贵母说完远房亲戚的一桩杂事,淡淡来了句:“做人好难,是吧?”贵淡淡回了句:“有那么难吗。”这一幕,贵母和贵的表情都很微妙。
3) 贵姐和阿安
    阿安没有昵称,老妈永远叫他张家安,这个其实很有讲究。贵不给阿安压力,也从不呵斥,但我觉的喜欢直呼自己儿子全名的母亲,总带着希望他自立自强的期待。
    而阿安对母亲所有的要求都只有一个字:“哦。”
    阿安找出老爸偏小的旧牛仔裤,贵提到安父喜欢穿紧身的衣服,相信安父死时阿安应该很小。贵带出去丢弃,垃圾桶边,情感小宇宙爆发,这是片里第二处对感情比较直白的陈述。
4) 贵姐和阿婆
    阿婆是城市里孤独老人的缩影,贵的热情积极与之对比鲜明。初次认识的时候打招呼,贵说:“阿婆!”回曰:“贵姐。”两处语气截然不同很有意思。出电梯时,贵说:“BYE!”根本就没回应。这样的情形出现了三次后逐渐改善。
    阿婆女儿早逝,亲情的缺失是其孤独的根源,而贵与母亲之间的心结好像也不容易释怀。影片结局的中秋之夜,贵推托不回家团聚,却同邻居阿婆一起共渡,此刻她们各自感情的需求得到了一种和谐的弥补。(再次出现老照片。。。)
5) 大小舅舅
    贵的两个弟弟生活状况都不错,不过也许是贵的沉默,一开始他们略显张扬的态度让我产生了白眼狼的错觉。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阿安同大舅电梯厅里的对话证明了他们对贵的牺牲心存感激。这让人觉的很真实。生活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说话及行事方式,人嘛,想要象某些影视作品里的反派那样做到良心的完全泯灭其实比做好人还难!
    大舅刚出场的时候以光头示人,按照阿安正在放暑假推断应在七,八月份。在最后一次出场时已临近中秋,头顶出现短发。许导演着实细心啊。。。呵呵。
6) MISS 徐
    陈玉莲的客串让我颇感意外,毕竟许久不见她露面。白驹过隙,当年那个迷倒万千小龙女这次在大婶头的妆容下,还真得抖擞下精神才认的出呢。

    最后想提提女主角鲍起静,片中表现无懈可击,不必累述。只是总觉的她似乎有些眼熟,之后拜会谷歌大神,才知道她出身世家,其父正是鲍方。

 3 ) 女人六十 ——《天水围的日与夜》

只有阅尽世事,铅华尽去的人才能拍出“天水围”这样的电影,如此透彻而真实,温暖却不煽情,这是一个60岁的老人把自己的一生感悟凝聚而成的电影,在我看来这不仅是2008年最好的华语电影之一,也是许鞍华最好的一部电影。

周作人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他曾经评价的自己的为人和文章“少年爱绮丽,壮年爱豪放,中年爱简炼,老年爱淡远”。电影“天水围”风格上很像周作人年纪大些时候的散文,平淡至极而韵味悠长,他用最平实的语言,不着痕迹的技巧写着故乡的野菜,院子里的树与友人喝茶等琐屑却饱含生活趣味的题材,字里行间有着说不出的味道吸引着你。但天水围又与周作人的散文有着很大区别,周作人的冲和淡远中自有一份极高的境界,依旧是文化精英式的,而天水围则完全是草根的平民的视角。

许鞍华就像与贵姐和老婆婆住在一栋公屋里的邻居,她熟知她们的生活却与他们并无深交,她总是在温情脉脉的注视着他们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却不强求介入,她在心底是希望他们都过好的,但不管发生什么她都不会也没有能力帮助他们改变些什么。他们好的时候,她会替他们高兴,他们悲伤的时候她也在随着落泪。这就是一个老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从容随意,善良平和。

在这部看似零叙事零技巧的电影里,许鞍华却把这么多年来所有的人生情怀与电影才华奉献了出来,真的有点像武侠小说里说的“得招而后忘招”的境界,如果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与感悟,根本不可能奉献出那么多真实准确动人的细节和人情味,如果没有足够好的电影才华,这部电影不会有如此小桥流水般自然流畅的节奏感。

电影里面有几场戏太出色了,最让我感动的是贵姐出去扔死去多年的老公的牛仔裤,先是扔进垃圾筒,想想也许有人捡到能穿,于是拿出,叠好,可一瞬间在平淡而忙碌生活里大概已经淡忘了许久的对亡夫的思念锥子一样刺穿了生活包裹的厚壳,即疼痛又弥足珍贵,于是她对着牛仔裤不知该拿起还是放下,就想对亡夫的思念一样,最终,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于是转身离去。看到这,我哭了。

婆婆与贵姐在看外孙未如愿回来的巴士那场戏辛酸的揪心,婆婆的表情让我不忍看。公路看起来那么漫长,也许还有很长一段路,也许终点就在不远的前方,谁知道呢?生已无所图,死亦无可悲,这样的悲凉有谁能体会?看得心里太难受了!

有一个细节特别能让我感动,当年贵姐辍学工作供养两个弟弟上学,高志森扮演的贵姐的大弟弟家境不错,他与外甥一起出去,跟他说如果考不好,他和小舅舅一起供他出国留学。看得出,那份感恩的心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他心里,但既没有居高临下的把姐姐接出天水围这个穷人区,也没有予以小利来求得心里平衡。这里面有姐姐的自尊也有弟弟的真情。

天水围里面这样简单却能打动人心,耐人回味的细节还有许多,正是这些细节,让这部电影如此出色。
 
电影里多次出现了天水围万家灯火的空镜头,那一间间亮着灯的公屋里,住着的也许是另一个贵姐或是另一个婆婆,每个人,每个家都有着自己苦乐掺杂,悲喜交集的生活,那生活平静、平淡、平凡,就像普通人好难中到奖一样,没有太多的大喜大悲。

影片的结尾,贵姐家安和婆婆一起过中秋,天水围的人们聚在广场上点蜡烛,赏月,温暖的让人想哭,虽然生活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但总还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不管生活怎样,心存温暖和美好,一定会让我们活得开心些。


 4 ) 天水围的日与夜

人物心态把握得好生动如身边日常所见所经。最难不是从未有过也无从失去,而是曾经拥有,如今却已失去。而我最怕等老了,没有盼望,没有热情,枯等日出日落,只留下空荡荡的心和穿行于琐屑生活间的身影。但生活的些微酸涩中又有从人和人间的体谅和陪伴中产生的无限慰藉。借用多田便利屋里的话“纵然失去的东西无法完全回来,纵然得到的瞬间一切就已成为记忆,但幸福是会重生的,她会改变模样,悄然来到寻求她的人们的身边。
片子里有好多吃饭的镜头:一荤一素,母子俩一句没一句的吃;一个菜冷了热下,孤老太晚上接着吃;病老太耍赖用住院引小辈关心,撒娇要燕窝粥吃;热闹繁多的下午茶,更衬出孤老太惧怕无人送终的惶恐.影片有十来天,都是日,夜,日,夜作为规律,放弃所有浮夸语言,放弃一切煽情情节,用最简单的手法讲述最普通的生活.不知不觉到影片尾声时,还意犹未尽.......

 5 ) 天水,围,人

一、日与夜
《天水围的日与夜》有亲情有感情有温情有人情没有爱情,讲述的尽是平凡之事。两代之间,邻里之间,俱是些琐碎小事。片中有不少细节来描写这些情感,而我看电影也喜欢琢磨细节,而在这片里却不再琢磨,因为都是生活,生活中不缺少细节,只缺乏发现。许鞍华难得的是把电影能拍的如此的生活化,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偏偏不像戏,皆是生活。当然其中也有演员的功劳,故《天水围的日与夜》成为第十五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的大赢家,一共夺得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电影殊荣三项大奖也就不奇怪了。

 

二、围

提到这电影则不得不提天水围的背景,生活也因环境而不同的。

天水围是一个人口居住密度大的社区,由原来的村落发展而成,离市区中心远,且主要住户为大陆来港的新移民,这导致社区居民和外界难以交流。社区的设施并不足够,这也导致了居民生活不便。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林夕谱词、Edmond tsang作曲、李克勤演唱的《天水.围城》。

刚下载完这首歌的时候,我正进电梯,里面只有我一人,于是播放了。我手机单喇叭,音响效果并不好,然而在电梯这样狭小的空间,开始李克勤的连续唱出一串“围”字便把我给震撼了。而竖琴,钢琴,鼓,管弦的伴奏也非常丰满大气,尤其是曲中的竖琴和钢琴合奏那段居然有二胡的哀伤感。但后面我换音响效果更好的耳机和音箱都达不到那种震撼,也许,这歌就得在狭小的空间才能体现出“围”的感觉吧。

一首好歌,离不开曲、词作者与演唱者。《天水.围城》作曲的Edmond Tsang是学古典音乐的,写出来的流行作品自然带有浓厚的古典乐影子。林夕作词在这首歌里面投入很多,代入一个新移民,从他的视角描述状况。“围”“无车票又怎去觅去路”充分表现了天水围的问题。而李克勤的演唱情绪投入恰到好处,唱出了天水围的困境。此歌获得2006年的十大金曲也理所当然。

这歌与周蓬云的《中国孩子》不同,《中国孩子》里面更多是无奈的悲呼,目的是揭露黑暗面,歌曲透露出的残酷使我听三遍就不忍再听。《天水.围城》中更多是呐喊,目的是呼吁政府注意这种状况,虽不平有困惑但仍有希望。
  
 

三、那些人,那些生活

看完《天水围的日与夜》就自然想到了《盲井》,同样是外来人员为主的环境,同样生活设施缺乏。当然在《盲井》中,环境更为恶劣,显得更为黑暗,影片也揭露了一些社会的黑暗面和人的麻木。但是,社会不仅仅只有一面。《盲井》说的故事在矿区存在,可并不是普遍现象。当然我们相信社会有更黑暗的地方,但那不是常态。

2005年,听朋友说过一件事,某矿区半夜山洪,刷地一下淹没掉半个村落,一下就是十多条人命。第二天政府派人前去处理,挖出一大堆尸体。他跟我讲的相当恶心,当时情况就不具体描述了,只说下那矿区背景及结果。矿区基本处于几个县交界处,类似三不管地段,当然需要一些钱打点打点。那儿居住工作的人基本外来人口,甚至部分是逃犯,所以人口死亡根本算不上啥事。最后结果,山洪造成损失还是上报了,死亡人数为一人,处罚只处分了一个交警队副队长,他在那有干股。

一件小事,你可以想象出后面有多复杂多黑暗。

但是,不得不再说回这个但是,这是极端情况,更多情况是矿区的人麻木的生活着,重复的在一定危险的条件下工作着,一般无大事无特悲惨的事,他们,和天水围的人们相比,缺少的是希望,更多的是风险,这是常态。而矿难,死亡,那是有一定几率的。我们需要的是去想办法改变这种几率,而不是埋怨。

可人就这么奇怪,坏事往往容易被扩大,保留在人们印象中的往往只有负面印象。现在搜索天水围,更多的新闻是天水围的恶性案件。百度百科第一段就说:本区曾发生过几起令大众关注的伦常不幸事件。虽说是事实,可人们的目光一下便被吸引了过去。于是印象中天水围就该是这样,是悲情城镇。
而《天水围的日与夜》就是要把人们世俗的眼光改变。他们虽然生活的不富裕,但还是乐观的过着,这才是常态。

同样以贫穷人居住区为背景的还有最近大热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影片就更不是常态了。孟买的那片贫民窟,安全比矿区好点,生活可能差不多。比起天水围,应该是差远了。类似生活状态的人们,在中国也有,只是没那么集中。而影片的乐观却是过了头。

三影片相对比,一者突出矛盾,一者体现真实生活,一者在于鼓舞人心。相对而言,《日与夜》更正面更积极更生活化,是里面最好的。从某方面说,《盲井》取巧了,表现黑暗面有些过了。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简直就是做梦了,套句话说,他就是美国好莱坞的主旋律。虽然这个经济危机的大环境需要鼓舞人心,但也不要梦过头了。如果综合打分,《天水围的日与夜》4.5分,展示的是真实生活。《盲井》4.3分,揭露了社会问题。《贫民窟的百万富翁》4分,看在配乐和拍摄手法份上,就情节故事而言只能3+。

人,生活还是积极点的好,但不能脱离现实。

有句话说,生活就像强奸,既然无法反抗,那就好好享受吧。在这些人的生活里,有人幻想着享受(《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有人默默的在希望中反抗(《天水围的日与夜》),有人无望的挣扎着哼哼两声(《盲井》)。而比他们生活状况更好的另一些人,能吃饱能喝足,能安逸生活,能上网打屁,至少不那么象强奸,有那么点通奸的味道了,那么就别抱怨,好好享受吧。人总该向前走,有些事情,既然无法解决,还不如先解决好眼前的问题,一步步的解决实际问题。世界不是靠口号、抱怨和做白日梦来推动发展的。

 6 ) 做个好人有几多难?

朋友是一个做学问的人,最近和我聊到了她的烦恼。是关于现在的学术圈的,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这个圈子歪风邪气很盛,很多的潜规则,并不像表面那么清明,评定一个学者,总是要看他在所谓的核心期刊发表了多少文章之类,但现如今,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钱搞定的,于是朋友就很苦恼,她是有实力的人,论真功夫丝毫不怕竞争,但现在却发现自己埋头做了十几年的学问,实力这一条却完全行不通了,那些明明并不比自己更出色的人,到是风生水起,四处炫耀着。可如果自己真去依样画葫芦,却又很痛苦,因为那会成为鄙视自己的人。不去做,却也不甘心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别人不劳而获。朋友讲完了这些就问我,这是不是很虚荣啊?我说不是,这样的纠结是很正常的。知道道理总是简单的,但真要放下,对谁都没那么容易。

 

这让我想起当年当老师的时候的一件事。我当时是在一个中学里当代课老师,因为一个正式老师生完孩子要回岗位,所以学校要辞掉当时四个代课老师中的一个。后来我知道,有一位老师冒充家长打电话给校领导。说我教的不好,实际上,我的两个班的学习成绩,一个是十二个班里的年级第二,一个是年级第三,后来事实还证明,这位打电话的同事,她之所以有一个班成绩比我的好,总是年级第一,是因为她一直在私自篡改成绩。最后中考的时候,她的那个班的成绩,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打电话的事情被我的一个在学校的同学知道,很气愤的跟我讲。两个女人就气愤的在电话里噼里啪啦的一通发泄。然后同学就说,你说你咋那么废物,就不能狠点?你也冒充家长打电话给领导。我一下子愣住了,然后憋了半天说:我不行,我做不来。要不,你帮我打?我同学在那里很认真的想了半天,最后也运了口气说,我也不行。干不出那种事儿来。

 

结果后来,我成了离开那个学校的人。废物的我和我那废物的朋友,我们一直是好朋友。

 

前一阵子看《天水围的日与夜》,08年华语电影中最爱的一部片子,电影没有什么特别的情节和很玄乎的矛盾冲突,只是讲了一个寡居的母亲和儿子,如何与楼下的一个孤单的老人成为朋友的经过,鲍起静扮演的那位寡居的母亲贵姐,是一个我们经常说的那种好人,年轻时候家里穷,先辍学打工供了几个弟妹上学,然后又供儿子,也没念过什么书,只是在超市里打打工。过着老老实实的,却也安安静静的日子。对人的关怀和体贴,都是自然的,不给人压力的,若对方很抗拒,她到也不一定要做什么。母亲生病,撒娇要儿子媳妇熬燕窝粥给她喝,她是几个兄弟姐妹中最不富裕的,儿媳妇到最后只是熬了鱼片粥,贵姐知道了,也没说什么,就真的熬了燕窝粥,叫儿子端去,还嘱咐说是弟妹叫送来的。老母亲仿佛也知道似的,喝了一口就和儿子说起来,你这个妈呀,一辈子都痴痴傻傻的,只知道干活。

儿子回答说,“哦”
 
我和一个小朋友聊起这个电影,就说,不相信世界上怎么有这样的好人。我说,没那么复杂吧,若我是那孤苦无依的老太,你难道不会叫儿子下来帮我搬一下电视机吗?难道不会陪我去看孙子吗?我身边的好多朋友都会做得到,我自己也会做的。因为我们的本性就是如此。我喜欢贵姐,不是因为她是个好人,做了这些善良的事,而是因为,她只是顺应了自己的本性而已。既不觉得自己有多高尚,也不觉得自己多了不起,不像刘慧芳那种好人,事实上我从小就不喜欢刘慧芳那种好人,善良得如此高调,老是好像牺牲了什么,整天苦哈哈的,跟圣人似的,那样的善良,只会让周围的人都有压力,因为一跟她比起来,别人都是道德低下的,这样就让她周围的人负担沉重的很。但是天水围的这位母亲不同,她只是顺乎了自己的天性而生存而已。

 

我一直记得《北京人在纽约》里,有我特别喜欢的一个片段,姜文对王姬说,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一种是从来不做昧良心的事的人,一种是良心被狗吃了一半的人,一种是根本没有良心的人。头一种和后一种,是从来不受良心的责备的,只有良心被狗吃了的人,才会一辈子不得安生。然后王姬说,你是说你想让狗把你的另一半良心也舔干净了是吗?

 

中国是一个讲厚黑学的地方,我经常看到很多甚至是刚刚毕业的小朋友感慨,社会黑暗,唯有把自己的良心和原则都出卖了,才能够立足。很久以前,我也是这样想的,并为我不能做出那些明明知道有利可图的事情而苦恼,就像我那位做学术的朋友一样,因为那等于我将永远不能获得这个社会所谓的“成功”,可是,后来经过了学校的那件事,我也算彻底把自己整明白了,我就没有人家那种什么底限都不顾,只考虑自己的本事嘛,厚黑的那些事,看上去好简单,但是对我这样的人,做起来就是好难,如果我那样做了,我就会受良心的责备,就会鄙视我自己。所以,那就这样咯,不能获得,就不获得呗,那我就是这样的人呀,我爹妈从小就没教过我这一套呀,我就是做不来嘛。那既然这样,就按照自己的本性来生存好了。不会厚黑嘛,就不要学人家去厚黑,就老老实实干活好啦,老老实实写字做人,到现在看来,不是也没饿死,不是还活得也可以吗?

 

“好人就是道德高尚的圣人,傻子,我不可能做圣人,所以我不会那么要求我自己”,这是我们现在流行的一种想法,但看完了《天水围的日与夜》,我由心理佩服贵姐,却绝不是因为把她当做了什么道德高尚的圣人,她固然是温暖的,善良的,但在我心里,她更是一个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而且懂得顺乎自己本性,不强求的聪明人,是最懂得舍得,也能做到的有智慧的母亲。对于很多人来说,要有钱有房,有名有利,这样才叫做有所得。但是,像这位母亲这样,内心安祥平静,快乐知足,又培养出了一个也是同样如此的儿子,这难道不也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吗?她做人做到的境界,有的人一辈子都做不到。

 

话还是说回我的那位朋友吧,最后两个人说起应该怎么办的时候,我说,你可以去试试,看你能不能做到别人做的那一套而不鄙视自己,要是实在接受不了,就不再做下去就是了,若是可以,就也顺其自然好了,这样至少也甘心。她说,就怕自己发现自己真的成了那种人。我说,不会的,你该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心会告诉你的。

 

于是朋友感慨说,人到中年,才发现做人好难。

 

听到这话,我笑了,想起了《天水围的日与夜里》,那位母亲和她自己的妈妈,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对话。

 

“做人好难啊!”母亲说

“哪有那么难啊。”贵姐在一旁削着苹果,随口淡淡然的回答道。

 

 短评

许鞍华迈向大师级别的作品

3分钟前
  • 大宸
  • 力荐

09年看的时候,我活得像张家安;16年重看,我已经活得像阿婆;愿多年后再重温,我会活得像贵姐。

4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沉静的美,默然的温暖,无声的感动。

7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1、日复一日,平平淡淡,一餐两菜,这就是生活。2、鲍起静演得好好,难怪不得拿影后。3、梁进龙演的阿安好乖仔。4、善良的妈妈,善良的儿子。5、原来香港人过中秋节如此温馨热闹。

12分钟前
  • 叽里呱啦
  • 力荐

这样平心静气的作品不多见。

13分钟前
  • 能工巧匠沙门哥
  • 推荐

市井生活,寫實風格。難得一見的香港電影類型。許鞍華的細膩。

16分钟前
  • 眠空御守
  • 还行

很温馨

20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还行

看完以后我突然觉得我要嫁一个张家安那样的人。。。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22分钟前
  • la vie en rose
  • 还行

现在已经看不进去这种文艺片了

26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天水围的日与夜》展现了主流港片之外的一抹清新, “琐碎便是生活”阐述的克制又不失温情,是近五年来最细腻动人的香港文艺电影。

2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许鞍华喜欢拍小人物,拍的也出彩,生活的平淡与酸甜都有,但这部不好说列....温情有许多

29分钟前
  • Dyingpluto
  • 推荐

鮑起靜真是冇得頂…

30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日子一天天过,张家安亦从母亲身上、几件平常事中了解到生活的多面,舅舅们并没在心理上疏远他们母子,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他做好了若是会考成绩不理想,便出来做事的准备

31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讲述倔强和孤独的淡淡的片子。不过隐约在安身上有基督教教化的意思在,团契也还是有作用的,当初总认为两位老人会死,最后也没事:相反当年姐供弟读书,现在两个弟弟又反过来要供姐姐的小孩——哪怕只是表达一下客气吧,最后毕竟中秋夜,影片在悲戚的淡淡中,最后又向上了。温情的片子。

32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像溪流一样润物细无声

36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6/10。叙事散漫实则暗中推动,阿婆开头为何孤身一人又在等谁电话,为看望外孙和女儿早逝的事件留伏笔,儿子无所事事的样子逐渐令观众改变其印象(深受老师喜欢,不打麻将不妒忌出国学习的亲戚),母子讨论便利店报纸开支、吃月饼(舅舅的关心)榴莲(家人的分享)袖子(邻里的陪伴),话语和生活场景还原准确。

39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一般般

40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我一直在等待电影中的突变,觉得应该会有类似贵姐一家和大家庭不和睦,又或者外婆暴病住院甚至死去这样的转折。可是电影至始至终都没有这样的情节,看完之后才发现其实真实的生活是很少有那样的东西的,生活就是琐碎的。

41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这是一杯微温的白开水,浸润着柔软你的内心。

46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安仔好乖好靓仔啊!(感觉是gay

51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