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字体

HD

主演:Michael Bierut,Neville Brody,Dimitri Bruni,David Carson,Matthew Carter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传奇字体 剧照 NO.1传奇字体 剧照 NO.2传奇字体 剧照 NO.3传奇字体 剧照 NO.4传奇字体 剧照 NO.5传奇字体 剧照 NO.6传奇字体 剧照 NO.13传奇字体 剧照 NO.14

 剧情介绍

传奇字体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独立制片人导演Gary Hustwit执导拍摄的纪录片《传奇字体》,讲述了Helvetica字体从起源诞生到它的特性和影响力,影片访谈了不同时期的老中青三代设计师,畅谈这款简洁、直接、醒目的传奇字体背后的故事。  1957年,新字体Helvetica由麦克斯·米耶丁格和爱德华德·霍夫曼在瑞士Münchenstein的哈斯铸造所作为排版铅字制作。新的工业化时代正在来临,这种容易辨识和阅读的字体形式更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很快风靡世界。2007年,Helvetica字体诞生满五十周年。Helvetica字体已然存在于我们随处可见的任何一处角落,几乎成为了工业文明和机械化的象征。骇人命案事件簿 第六季少主且慢行 第二季茶恋春花秋月未了情女子监狱 第二季琦玉歌者2圣洁酒徒的传奇校花的贴身男闺蜜得州巡警 第四季儿媳记白塔之光再见,黑鸟哥谭第二季再生号神探威威猫艾希曼的末日孤胆英雄权力的堡垒 第四季单行桥 第二季扒手1959家族纽带 第二季蛇蝎美人内讧杀死霹雳游侠净网特工雅马哈RX100末日崩塌国语文艺复兴因素 第一季演绎屋火枪手第二季南北妈打贵族伊甸星原别闯阴阳界黑霹雳第一季疯狂轮滑大蒜胜十妈深海迷情幸存者1937劫中劫镜头之外电影版

 长篇影评

 1 ) 关于一个字体的纪录片

本文是我自己所感,因为不是设计师,也没有欣赏天赋,只是发表个人见解,勿喷,可以右上角。

Helvetica,这个我从来也没听过的名词,前段时间友邻推荐见到了下面这篇帖子“为什么不要使用 Comic sans 字体”(http://www.douban.com/note/259659900/),读完了,百度了评价很高的Helvetica,继而找到了关于这个名词竟然还有一个纪录片,看完后我自己按照片子里介绍的几种字体在Word里做了个试验。(Win7 系统,好多片中介绍的字体没有,只能粗略做个试验。)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988177696/
图一:Win7 Word文档,没有更改字体大小,默认五号字体,5种版本的字的样子,可以看出Arial是最清晰的,Verdana把清晰建立在增加字间距上了。
等等,Times New Roman这个字体不是高中时每周一会晤的《英语周报》上的字体么!!!怎么那么熟悉,擦暴漏年龄了。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988177729/
图二:Win7 Word文档,小六号字体,评价同第一张图。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988177761/
图三:Win7 Word文档,小一号字体,这里出现了变化,Arial出现了大词间距,看起来很不舒服。

总体看来,Helvetica之所以能成为大家都喜爱的字体果然是因为它显现起来很清晰到位,让所有人都能明白,又不带感情色彩。


片中有一段我觉得好贴切,cut下来
So if you says “Buy these jeans” in a Grunge form, you would expected to be some kind of rag jean or, you know to be sold in some kind of underground clothing store. If you see the same message in Helvetica, you know, it probably unsold GAP, its gonna be clean you are gonna fit in and you are not gonna stand up.
Helvetica这个字体给我的感觉就是干净、正式,但是确实如spiekermann所说,当它变成了大家都用的一种默认字体(iPhone的默认界面字体是Helvetica,文本编辑器/邮件的默认字体是Helvetica,微软常用的 Arial 字体也来自于它),审美疲劳的大家也就觉得这个东西像空气,没什么特点了,放之中国就是宋体2333。后面又出现了一批后现代主义设计师,然后两个主义在互喷,哈哈哈哈哈我不写了你们自己看吧,笑死了。

“You are always the child of your time, and you cannot step out of that."

OST配得好带感,喵星人怒刷了好多次存在感啊~苹果电脑是大的赞助商是吧!!!想用Helvetica是不是要去买苹果电脑啊!!!

我也不知道明明不是设计师的我为什么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看完这80分钟的纪录片,但是确实这片我认真看完了。设计师们你们辛苦了!!


PS:29分55秒出现的两位设计师中的那个竖条纹衬衫男好基啊!在白衬衫男说话时一直盯着他,也不看屏幕,只有自己说话时才转开视线看屏幕。。。虽然他有未婚妻了


最后我想对看这篇烂影评的你们说,麦记的麦乐酷果然是盛夏酷饮啊~
附上在线地址: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053444/

 2 ) 其电影、历史、细节及语录

在6个月前还不知Helvetica为何物的我,忽见各大知名设计资讯网站上关于Helvetica50周年庆祝的系列宣传,方晓得这大名鼎鼎的typeface是平面商业广告的业内“标准”,sans-serif字体的典范。一个字体,为什么值得业内外如此广泛的关注,这部电影里自有答案。

大体总结起来,Helvetica50年的历史经历了现代化的拥戴,叛逆的后现代的反驳,和现代人不同观念的洗礼。20世纪50年代的字体设计师,觉得他们有责任有义务为社会大众设计一种理性的、易于辨识、充满现代感的字体。因它与serif字体的强烈对比,人们似乎在一夜之间便接受了Helvetica的简洁、干净、利落、现代。然而,流行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更何况是风口浪尖上的角色。时代变了,人们的审美喜好变了,Helvetica的霸主地位也遭受到后现代的强烈震撼。话说回来,无论你觉得Helvetica是食之无味的垃圾食品,还是简洁理性美的化身,“只要在你的传单上,用同一磅大小的Helvetica Bold,它看上去都是挺不错的~”

--细节与语录--
"Helvetica是完美的...好的字体,不仅体现在有墨迹的地方,更体现在它的空白之处...像美妙的韵律"——Massimo Vignelli
"Helvetica无处不在,让人察觉不到它的特别存在。它就像空气、重力,一样自然...当任何一种东西被用滥了,它都会显得枯燥乏味。"——Michael Bierut
"没有限制我们什么都做不了。限制越多,我们越开心。"——Manuel Krebs and Dimitri Bruni of Norm
"Helvetica没有表现力。无论它写的是什么,就像一个很平凡的人在那里很平淡地say Hello一样。"
——David Carson
"Helvetica总是让我记起我凌乱的房间,它就像我妈妈一样,总是在提醒我该去打扫房间了。"
——Paula Scher
Paula Scher在访谈中多次抒发了对Helvetica的不忿,甚至还跟她的政治观点挂上了钩。她认为使用Helvetica的都是支持越战的,同时在当年的一个封面设计上,以支持各州里根的票数,来近似该州喜欢Helvetica的人数==b 当问及Helvetica对伊拉克战争有什么影响时,她笑言就是Helvetica惹的祸,意思貌似是这些人都是战争爱好者。。。
"我认为,有些美的东西不该被糟蹋了(shouldn't be messed up with)。"
——Michael C
他是Helvetica的爱好者,在回答时,他的猫(啊~ 好漂亮啊!很想知道是什么品种呢~)也不时地闯入镜头,还秀秀它漂亮的尾巴~~哈
接下来,就是我自爱的字体Tahoma和Verdana的设计师Matthew Carter啦~ 他讲的那句“你是字体设计师?我还以为他们都死了呢。。。”特逗。相比起Helvetica,Tahoma和Verdana是sans-serif的后起之秀,随Windows95版发布(不得不服MS在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方面还是很有远见的...)。个人最爱9pt的Tahoma,看文本很舒服,如果看代码的话,五颜六色的,更舒服~

--关于电影本身--
Indie风格的纪录片,与大厂牌的作品风格迥异。BBC拍摄的"Are you sitting comfortably",一部讲述座椅设计近百年历史的纪录片,应算是后者的典范。有趣的情节设计、角色扮演,为纪录片加了很多调料以杜绝干涩无味;制片人在片中游走四方,还有画外音的旁白,都为影片穿针引线。于是,当我惊异于"Helvetica"中丝毫没有露面的访问者(甚至连他提得问题都难以辨认==||)之时,也诧异于影片的连贯和流畅。虽说画面的剪接和音乐的搭配功不可没,导演用受访者的回答来讲故事的设计更是巧妙。

P.S.影片完整的看了一遍,又拖动着确认了一些细节。另外,由于观看的是无字幕版,难免有误,欢迎指认~

 3 ) 永远经典永远现代 The Typeface of Modernism: Helvetica

My Favorite Quotes from Helvetica:
===========================

On Typeface Selection:
-------------------------------
Typefaces express a mood, an atmosphere. They give words a certain coloring.
The sort of classical modernist line on how aware a reader should be of a typeface is that they shouldn't be aware of it at all. It should be this crystal goblet there to just hold and display and organize the information. But I don't think it's really quite as simple as that. I think even if they're not consciously aware of the typeface they're reading, they'll certainly be affected by it, the same way that an actor that's miscast in a role will affect someone's experience of a movie or play that they're watching. They'll still follow the plot, but, you know, be convinced or affected. I think typography is similar to that, where a designer choosing typefaces is essentially a casting director.


On Helvetica:
------------------
A neutral typeface which invites open interpretation and indicates Inherent rightness.

Everywhere you look you see typefaces. But there's one you probably see more than any other one, and that's Helvetica. You know, there it is, and it seems to come from no where. You know, it seems like air? It seems like gravity?
And it's hard to evaluate it. It's like being asked what you think about off-white paint. It's just... it's just there. And it's hard to get your head around, it's that big.
Helvetica has almost like a perfect balance of push and pull in its letters. And that perfect balance sort of is saying to us - well it's not sort of, it *is* saying to us - "don't worry, any of the problems that you're having, or the problems in the world, or problems getting through the subway, or finding a bathroom... all those problem aren't going to spill over, they'll be contained. And in fact, maybe they don't exist."


On Simplicity:
-------------------
Don't confuse legibility with communication. Just because something is legible doesn't mean it communicates and, more importantly, doesn't mean it communicates the right thing.
There is a very thin line between simple and clean and powerful and simple and clean and boring.


Miscellaneous:
---------------------
Life of a designer is a life of fight, fight against the ugliness.
You're always a child of your time, and you cannot step out of that.


My Favorite Moment in the Documentary:
===============================
Michael Bierut making his passionate statement: “In Helvetica, period!!!”

 4 ) 一部保留了部分杂音的献礼片




前段时间看完了纪录片Helvetica。

作为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字体对于大众甚至一部分设计从业人员来讲,还是一个琐碎、遥远、不值得过多关注的尴尬角色。正如Matthew Carter在影片中感叹“如果你说到字体设计师,他们通常一脸茫然。偶尔真有人听说过这个词,但他们也以为这些人都死掉了。”

而Helvetica在她的50岁时,能有人为之拍一部电影,拍完了巡演还有人看,看完了DVD还有人买,买完了被传到Google Video上还能排上Top榜,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这部纪录片在很大程度上,像是大明星Helvetica于某个表彰大会上放给客人看的“献礼片”——非常精良和专业:优美、轻松、有点振奋人心的配乐;明媚、幽默、出其不意的字体画面(出自电影Borat的摄影师);涵盖美国,英国,荷兰,德国,瑞士,法国和比利时,老中青三代设计师以及创始人 Eduward Hoffmannh后人的扎实采访。如果你是Helvetica的忠实Fans,片中对变着法子的夸赞将让你觉得无比悦耳“信息应该由文字内容表达,而不是字体。这是我们十分喜爱Helvetica的原因” “我很庆幸没有人让我去改进Helvetica,因为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但在我看来,操着德国口音、语速奇快的Erik Spiekermann的话虽然率直的有些不留情面,却更引人深思。当问到为何五十年后Helvetica依然如此流行,他叹了口气反问“为什么坏品味无处不在?”

Helvetica和它的模仿者Arial的流行,其实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它就像是默认的选项一样被拿来就用。这种不经思考,与其说是热爱,倒不如说是对“字体”投的弃权票。人们认为Helvetica的优点是透明、中立、没有感情,选择了省事而且不会犯错。而这种不作为式的“正确”仅仅建立在“字体本身并不表达信息”的基础上。可字体真的不能够恰当地表达内容吗?还是因为字体的设计和选择,比颜色、间距、位置更复杂和难以掌握?


作品不拘一格的David Carson认为“不要把“可读”和“传达”弄混了。一件东西可读并不意味着传达了信息,更重要的,并不意味着正确传达了信息。反过来讲,有些刚开始难以阅读的东西,也许表达了完全不同的信息并且值得读者花更多时间去参与。” 在数字世界里,手迹这个概念已经逐渐消失。人们很难再通过字迹来体现感情和人格。而对于最注重个性、厌恶雷同的设计师而言,这时如果连认真选择合适字体的机会也不珍惜,那无疑是非常遗憾的。


Stefan Sagmeister(他那些在自己身上乱写乱画的作品被国内的BBS转的到处都是)对所谓Helvetica代表着的现代设计做了一个形象的概括 “我对通常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是失望透顶的。他们太无聊啦!我们拿到一份手册,它们都有着大量的留白,上面写着几行用Helvetica一类字体的小字、下面来个抽象的小LOGO、再配一副商务人士走路的图片……这些狗屁无聊透顶。”

很庆幸导演将这些反调都保留了下来,可这部献礼片的主调依然是粉饰地对Helvetica进行歌颂:对于非称线字体现代、理性、简介的吹捧,却绝口不提衬线字体其实更适合阅读;偷换概念地将非衬线字体等同于 Helvetica,一笔带过甚至忽略其他非衬线字体诸如Akzidenz-Grotesk, DIN, Univers; 将在商标、公用设施、街边小店上的流行拔高为设计上的成功。而Helvetica一书的作者Lars Muller夸张地在大街小巷不断指认Helvetica的一段,则使这种吹捧达到了令人难为情的高度。

总的来说,这依然是一部让人看着很舒服的电影:有着精良的制作,众多顶级设计师的现身说法。况且Helvetica本身也是一个精良的字体,只是因为用得过多才成了问题。
http://liupeiyu.blogbus.com/logs/14936478.html

 5 ) 时代的变迁与美感的永恒

任何社会事物都无法脱离时代而生存。
Helvetica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兴起的现代主义盛行的时代,它很好地吻合了现代主义追求规则、清晰、客观的美学观念,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但随着二战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了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与解构,从理性思考到全面反对,字体排版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时代洪流中,字体本身从中性的信息载体变成了带有独立信息的内容,被赋予了更多图像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走出了对于战争、工业化与人性的反思,开始享受快节奏的娱乐生活,追求视觉美的体验,Helvetica再次受到了关注。

Helvetica本身蕴涵着一种超越设计者个人的美学规则。
我相信经得起时间和空间检验的设计,其中蕴涵的美一定是有其生物学意义的。这种生物学上的美是细胞的偏好,它存储于基因之中,是人类甚至生命本身产生之初的记忆所造成的偏好。它表现为大脑对某种规则的兴奋或者抑制反应,形成了愉悦或者厌恶的体验,直接感受就是美或者丑。其实,我们已经熟悉了一些规则,比如对称、黄金比例⋯⋯不知道有没有人总结了Helvetica蕴涵的美学规则。

 6 ) 世界上的两种声音

世界上评判一切事物总是有两种声音,幸好这个片子不是将一个观点拉向极端,幸好不是要给这个经典的字体一定要套上什么标签。这是值得庆幸的事。二元世界的事总是存在正反两面,我们最需要的是尽可能跳出来看待它们。
       关于字体,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总是很在意负空间,关注负空间,间距的实际意义到底在哪里,和印象有关?
       设计中总是存在两种声音,一个是要秩序,一个要混乱;一个要经典,一个要个性。我还没真正理解。跳出来看,到底会看到什么。就目前接受的信息是,商业设计必须让人看懂,而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艺术家会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世界述说,不冲突,不过商业是面对所有人,不可否认,世人已经太过焦虑,不大能明白艺术家个性化的阐述,所以有这种经典秩序的字体大行其道,有了这样的环境,HELVETICA才有了生存并大行其道的环境。不在于它的好还是坏,只是时代的产物,是所有世人的要求,是所有世人共同创造的产物,它就这么出现了,存在了。包括那一小拨看起来混乱的字体和平面设计,也是现今时代的产物,也是遵从了世人的内心混乱而产生,只不过是借由设计师的手设计出来。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是他所处环境的反射,是他对周遭事物,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折射产物,即便用他本身的设计方式和语言来表达,不可避免,他本身的思考方式也会受到空气中多数人的思维意识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促使它向相反的方向走去。
       设计师做商业设计,需要用到自己的思考方式,但就着现今的社会通用思维方式,是要有思维高度,实现时却是需要降低并简化多元性渠道。不然面对多数人做的设计,没人能看懂,也就失去了设计的意义。我们要将客户当白痴看,是大多数情况下的设计思维方式之一,需要秩序来表达,所以我目前做的方向也就是这个。而我也很疑惑这样的设计看起来干净,功能感强而有力,但到底最后对结果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到底是视觉设计影响了商业,还是一个企业的本身赋予了视觉表现的内涵。世界500强的标志都是趋向于质朴,都是企业的本身赋予了标志的内涵。但同时另一种声音也强调视觉营销对于营销的重要性。正如片中所说万宝路的logo如果变成了HELVETICA,那么很容易不被人辨识,那是多年来的视觉印象。所以总有矛盾的地方,需要在它们中间找到平衡。而且随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概念,商业思维应该更多元化,根据不同的人群来设计是个梦想,这个梦想需要企业家们的思维觉醒,也要负责人的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只是愚化同质的思维方式太多,不知什么时候能到那一天。
       再回到日本人做的实验,关于水的实验,水知道的秘密。所有的艺术形式本质都是一样的,人们已经太浮躁,有很久都不研究哲学了。水在零度的时候结晶,形成雪花的形状,一个很神奇的实验,当给水看一副很美的画,或是听一首经典的交响乐,这杯水在结晶的时候,就是形状有规律的,形成的雪花图案是很有秩序感的图案;而给水听一首摇滚乐,那么形成的雪花形状是破碎的,混乱的。如果可以,我宁愿跳出来看。不去选择正面和负面,世界需要两种声音,两种画面,除非所有人都能跳出来,那我们就不存在于现在的二元世界了。但做设计的时候,我必须跳进去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因为存在社会关系和面向群体的关系。所以就这样,我们其实很幸苦,一面想跳出,一面被拉回去必须选择一边,站好边后,又必须找到倾泻口,比如听听摇滚,看看恐怖片来找找平衡。除非我飞跃红尘外。

 短评

想到关山最爱的大标宋

6分钟前
  • 赵叉叉|她是最好,没有之一
  • 力荐

非常骄傲呀~西文字体盛大YY~

8分钟前
  • 消失
  • 还行

Helvetica用了这么多年的字体 哎 很好的片子 很直观的表达

11分钟前
  • Amandachun
  • 力荐

Helvetica,拉丁语“瑞士的”,完美的现代主义字体设计,读起来看起来都好舒服。原来身边存在那么多Helvetica设计,惊讶于设计师可以用如此充沛的词汇来描述形容一款字体。字体和空间的关系,字体本身的正负关系和结识的矩阵体系,神奇的美学。大师说,真正算得上好的字体大概有一打,他常用的只有两三

15分钟前
  • SSEN
  • 推荐

认识和了解这一伟大的无衬线字体。后现代主义典范,纯粹,理性,权威。中文字体感觉唯有微软雅黑有此份量但也望尘莫及。片末的主题升华很不错,从字体到设计,学问很多。

16分钟前
  • Ruler
  • 推荐

70年代时,年轻一代都追捧迷幻剂一样的字体,到了80年代,他们的思想完全乱成一团,他们不知道在乎什么,但他们知道要反对什么,那就是 Helvetica。当字体排印设计终于陷入了不可挽救的混乱中,设计师们在90年代末能做的就是回归了,回归到早期的设计方式,并用一套新的理论来支持它。

18分钟前
  • mockee
  • 力荐

Helvetica 对于我来说,就是冷静、清晰、精准的代言词。能简单,绝对不要复杂。不要有任何情感,每一个细节无可挑剔。

22分钟前
  • 胡天翼
  • 力荐

detail matters

26分钟前
  • ZEricy
  • 推荐

很直观、丰富、中性、有教益的纪录片。Helvetia=瑞士/Helvetica=瑞士的

27分钟前
  • btr
  • 推荐

为一个字体拍一部纪录片,真是难得。每天都在用这个字体,知道它名字的又有多少。实用主义的理性和美学的结合,它真的很耐看。

29分钟前
  • 半透明
  • 推荐

so cool

31分钟前
  • 白铁Jazz
  • 还行

在科普之后非常辩证地分析了Helvetica背后的意义,本质上非常像(Helvetica代表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碰撞。H的中立、简洁、秩序感代表着一种风格,受到一部分设计师的推崇,也就不可避免地被另一群人认为是乏味的、缺乏个性的。潮流即是不断在变化的,经典虽是经典,只是不要盲目崇拜便好。

35分钟前
  • NovemberRain
  • 力荐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37分钟前
  • Manchild
  • 力荐

用了有几年,从来没用心看过它的名字到底怎么念

39分钟前
  • 大作人家王書紀
  • 还行

平等理性的看待海尔外提卡 睡前我想了一下 这是哲性问题 先是人们需要一种新的事物打破现在的混沌 然后新的来了 一窝蜂的赞美和普及 然后又权威混沌垄断了 有人维护经典 有人开始质疑权威 有人认为已经到达顶端 有人固步自封 有人认为这是另一个混沌 有人还不知道这一切

40分钟前
  • Shy
  • 力荐

journalism课上放的。还算有趣。

41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还行

字体也有大学问。

45分钟前
  • Bill
  • 推荐

不错,远不只是关于Helvetica。OL:http://www.jlpfans.com/player/a99880d39e5daec3-1-0.html

50分钟前
  • 宇宙真理猪大肠
  • 推荐

http://www.helveticafilm.com/ | Download Helveticafilm here: http://www.mininova.org/tor/1018081. + Chinese subtitles here: http://tinyurl.com/4xkv72 | 这篇讲Arial和Helvetica的文章很有学术味道,写作方式也很学术。什么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英文字体——由Arial和Helvetica 的比较引发的思考。 http://snurl.com/25f

51分钟前
  • zonovo
  • 力荐

里面那些字体设计师一个个都是大毒舌,听他们骂人可真是丰富了表达词汇呢。

54分钟前
  • 容安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