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菊1966

DVD

主演:伊特卡·采尔霍娃,伊万娜·卡尔班诺娃,Julius Albert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6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雏菊1966 剧照 NO.1雏菊1966 剧照 NO.2雏菊1966 剧照 NO.3雏菊1966 剧照 NO.4雏菊1966 剧照 NO.5雏菊1966 剧照 NO.6雏菊1966 剧照 NO.13雏菊1966 剧照 NO.14雏菊1966 剧照 NO.15雏菊1966 剧照 NO.16雏菊1966 剧照 NO.17雏菊1966 剧照 NO.18雏菊1966 剧照 NO.19雏菊196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雏菊196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开始于两个都叫玛丽的少女(Jitka Cerhová 和 Ivana Karbanová 饰)的对话:没有人理解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正在变得越来越糟糕。于是两人决定:我们也要变得越来越坏!玛丽一号喜欢和老男人约会,在他们吃饭的时候,玛丽二号会突然出现,旁若无人地大吃特吃。玛丽一号把老男人送上火车,老男人以为她会陪着他,火车开动,她却下了火车。玛丽二号在一个收藏蝴蝶标本的男青年家中,用他的标本遮住自己身体的隐秘部位。她们在夜总会里捣乱,最后被赶走。她们无意中闯入一个没有人的宴会,开始肆无忌惮地享受美食.....本片献给精神生活一团糟的人们。为奴隶的母亲非正式会谈第3.5季疯癫之翼荆轲传奇鬼楼重启剧组完美关系辣身舞小五当官三十而立花好月又圆五个Junko新少林五祖费城永远阳光灿烂第八季异教徒2019DOUBLE DECKER! 道格&基里尔 番外篇蓝白红之红相伴夕阳财星高照淘金记(2000)十三神医喜来乐传奇记忆神探第一季黑社会医龙阿洛伊斯富贵兵团奈特·巴盖兹:田纳西小子撤退我的恶魔兄弟乡野下饭魂西游降魔篇(粤语版)终极证据惊天岳雷劳拉·蒙特斯大宅惊魂魔鬼佣兵X战警2(原声版)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国语搭车人2007大哥,别闹了偷心俏佳人印尼饮食男女无间道第三季粤语版

 长篇影评

 1 ) 这部电影献给精神生活完全混乱的人

<图片1>

电影《雏菊》的开头,是一段将齿轮运动与投弹、爆炸混剪的影像,齿轮、规则、律法、文明,与爆炸、战争、罪恶、毁灭混合在一起,就是这个世界的总体真相之一。紧接着,两个都叫玛丽的少女出现,她们说话、动作带着机械扭动的声音,像机器人一样对话、宣告:

-连工作都没有
-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什么都不会做

-你在干什么?
-做一个处女,我像处女,对吧?我是一个处女
-明白了
-你明白了?
-没有人明白这些
-没有人理解我们

-这世界上的一切都堕落了
-你说的"一切"是什么意思?
-就是一切
-这世界上的一切

-你知道吗?在一切堕落了之后
-然后
-让我们
-也
-堕落
-是的
-好

<图片2>
接下来整部电影,都在记述两个玛丽如何去做堕落的事:欺骗男人、偷钱、捣乱舞会、放火、暴饮暴食、剪碎、糟蹋晚宴等等,电影艳丽的色彩和无逻辑地蒙太奇剪辑,非常随意地、碎片化地表达这些,像一个荒诞、大胆、凌乱的梦幻故事。

《雏菊》的导演薇拉·希蒂洛娃是捷克新浪潮的重要作者之一,这部电影的超现实、达达、跳剪、政治讽刺、隐喻、实验性等等风格,极具东欧氛围(一完成就被政府以“浪费食物”为名禁映),关于这些风格已有不少解读,这里就不再重复。今天主要想说它的“混乱”。

<图片3>
剪辑方式造成的叙事“混乱”是最直接的,仿佛说了一段故事,但构成故事的片段有实有虚,时间关系也很模糊,场景转换随心所欲,让习惯线性故事的观众感到费解。电影的每一处细节都若有所指,但拼接起来却不知道要指向什么。这种“混乱”的高潮是两个玛丽用剪刀互剪对方的时刻,电影变成了华丽的碎块拼布模样,身体、物件、背景都被“剪碎”洒满画面。

玛丽们无节制的破坏行为,让他们所处的空间中一切都变得无比“混乱”:骗得衣着光鲜而心怀色欲的绅士们阵脚大乱,饮酒捣乱破坏了咖啡馆的音乐会,偷入宴厅放肆糟蹋奢华的餐桌,暧昧又弃之不顾让爱上玛丽的标本收藏家痛苦不休,点火烧掉住所的布带悬条……这些混乱呼应着片头闪现的爆炸景象,比喻了这个世界从细部到整个的糟糕模样。

<图片4>
两个玛丽宣告了整个世界、一切东西的堕落,走进虚无、无聊,释放了存在、行动的意义,她们因此进入高度自由带来的精神“混乱”。而她们的每一场小破坏、小糟蹋,与战争及其恐怖的爆炸和摧毁,即便规模不同,而本质并无区别,无外乎混乱导致破坏与破坏导致混乱,以及个体意志与人类社会这同一物的两面性而已。

<图片5>
这部破碎而混乱的《雏菊》,是一则生动、敏捷的寓言,从头到尾都在提醒着人们,文明的堕落在反复发生,我们离虚无也仅一步之遥。

影片的结尾,字幕配着枪声出现:“这部电影,献给精神生活完全混乱的人”,这部电影也献给了整个人类世界,每一个人都是受献者。

<图片6>

 2 ) 绽放的恶之花

谨以此片献给那些精神生活一片混乱的人。

齐蒂洛娃这个女人到底在玩着一个怎样的游戏呢?那些冥思苦想到影片最后的思想者们终于在一声巨响后见识到了自己被嘲笑的悲惨命运。是的,你被欺骗了,这部电影就是一场异常华丽的视觉游戏。

时光网曾把此片列为二十世纪的天书电影之一,无疑是在告诉人们理解它的难度有多么巨大。但是换个角度,电影所要表达的一切在影片的开端便已被清晰的揭晓--“既然这个世界已经如此糟糕,我们何不让它变得更坏。”这对姐妹花的宣言拉开了影片的帷幕,而这句狂言也更像是齐蒂洛娃的豪言壮语。

可以说,电影从始至终就是在银幕上不断的展示着两个姐妹的破坏活动,她们的每个行为都是一种颠覆,结构,毁灭,然而这种被她们自己都称为“坏”的举动却具有勾人心魄的魅力,只是单单从视觉上看,它们便极富有另类的美感,银幕上的行为艺术背后却是齐蒂洛娃达达主义式的疯狂。在尚未领略到这部电影精神层面的意义之前,她已经在视觉上征服了所有观众。齐蒂洛娃在影片中使用了多种颜色的滤镜,紫,橙,蓝,红,灰...而且几乎每进行一次镜头切换和剪辑就要换一种颜色的滤镜,她似乎觉得这都不够刺激与大胆,在某些单个镜头里,她也在尝试进行滤镜颜色的过渡与变换,这些的结果就是这部电影在视觉上营造出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效果,两位行为大胆出位的美女伴着身后屡屡变换的颜色,让人仿佛身处于彩虹之国当中。影片中的服装设计是另一个亮点,尤其是两位姐妹的比基尼泳装,大量采用直线,方块的图案与线条进行设计,配合上鲜艳夺目的颜色,让人联想起康定斯基的美术作品。而诸如把餐桌布当成白色晚装,以及脱掉上装,把衬裙拉到胸部变成一件抹胸连衣裙的想法,让人怀疑这位女性是否还是服装设计师出身,影片结尾姐妹俩最后赴死前的报纸装设计得更是远远超出了二十世纪。只要细心留意,影片在视觉部分的亮点似乎就随时随处可以被挖掘出来。譬如姐妹的房间里满布的拼贴画与信手勾勒的涂鸦,为了表现火车的速度感而扭曲的镜头,而姐妹俩在打闹中用剪刀剪碎彼此身体,最后剪成一个用碎块拼成的画面,如此神来之笔则最好的表现出了导演非同寻常的想象力。

可是,这部电影的意义真的只存在于技术或视觉上吗?当然,用探讨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大情节或小情节电影的方式来解读它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它是反情节甚至根本就是无情节的。影片的形式与结构就是它的内容,它的意义,而它的形式就是无形式,它的结构就是反结构。仅仅在视觉上向当代艺术致敬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体现出当代艺术最小主义的核心精神才能体现出影片的精彩。就像两个姐妹在船上嬉戏时所说的,“我们不想别的,只想与众不同,我们还很年轻,我们不想循规蹈矩。”这对姐妹也确实是在这一“恶”的教谕下前行的,她们用自己的美貌欺骗每一个想和她们约会,进而占有她们身体的男人,她们剪碎鸡蛋,香肠,香蕉来表达自己对于男性的不屑一顾,任何的道德,教条,信仰于她们而言都是不存在,“恶”--享乐,放纵,破坏...一切传统意义里的贬义概念都是她们释放活力的源泉。这种力量让那些被某种规则束缚的人所嫉妒,但同时又为之所深深的吸引。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姐妹两人偷偷的潜入一座大厅,在豪华的晚宴上尽情的玩闹,挥霍着那些在常人看来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丽,这种不顾一切的疯狂毁灭却似乎让人看到了某种生命的活力。

虽然齐蒂洛娃被划为六十年代捷克新浪潮运动中的一员,可是她的这部代表作却与那些印象中的新浪潮电影相去甚远,也许她自己都厌倦了寓言式的讲述,对政治含沙射影的讽刺,既然都不能直来直去的说话,何不放任洒脱,潇洒的天马行空一次?可是,想完全的背离那个年代又是何其艰难,于是,人们又得以在影片里不断的看到枷锁,警告标牌这些胆战心惊的意象,连同整部电影在形式上的放荡不羁,把这些联系到一起,齐蒂洛娃的潜台词不言而喻:

艺术无需规则。

 3 ) “我们存在吗?”

为什么这儿有水?
为什么这儿有条河?
为什么我们觉得冷?
我们存在吗?

你们当然不存在,你们当然存在。

于是她们爬到铺着厚床垫的床上,把一盒子的剪刀倒出来,剪下对方的胳膊,剪下对方的脑袋,把对方剪成碎片。

她们当然不是真实的人类,连她们自己也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活动时咯吱作响的身体,做作的说话方式,她们是按照人们想象中的少女形象制造出的影像。天真、狡猾、孩子气、残忍、甜美、无所顾忌,各种要素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可爱躯壳,然后让她们把盖着厚厚奶油的蛋糕往嘴里塞。
她们知道自己不存在,可她们又是存在的。于是,游戏只是为了游戏,胡闹只是为了胡闹,闪动的画面只是为了闪动的画面。变坏只是一个借口,它是游戏的一部分。而游戏只是游戏,所有的有趣来源于无趣。你指望电影里的一个虚构角色怎么样?这样很有趣,但是我们根本不在乎。
吊灯掉下来了,她们不是活生生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切重新开始。游戏只是为了游戏,胡闹只是为了胡闹,闪动的画面只是为了闪动的画面。
这样很有趣,但是我们根本不在乎。
…………………………

 4 ) 献给精神世界一片混乱的自己


豆瓣的第一次影评,献给《野雏菊》,因为 看到了自己。

也许,因为 孤独。常常觉得这个世上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谁。从人群中回到孤独的一个人的世界,就像摘下了 冰冷的铁面具 换了张 温暖的人皮 。但逃避永远无法解决问题。时间久了,一个人的时候,孤独感袭来,觉得无论是谁都无法化解心中的孤独。是有三五好友可以倾诉,即使不见面隔着手机陪你聊天也能化解短暂的空虚;是有父母可以慰问,每日关心彼此的日常生活,让你觉得被爱。可又有谁能真正化解 孤独感与被理解 这个永恒的难题?

一个人的时候,孤独袭来,我也曾想过许多疯狂的,自己从未做过的举动。一个人抛弃现有的一切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流浪,看看这世界究竟有没有别种生活方式;一个人去ktv去夜场狂欢,甚至约一次p,去酒吧宿醉跟完全陌生的人一夜情……怎么疯狂怎么来,怎么堕落怎么想。然而,冷静下来,终究是克制住自己,做一个一贯的爸妈的好孩子,社会的好青年。直到,今天我看到了这部电影:《雏菊》
两个玛丽,就像看到了另一面的,也许永不会跨出的我自己。 回到电影————

1、关于理解、存在与被感知








影片的一开始就抛出了“没有人真正理解我们”这个问题,在中后段,因为园丁,行人的忽视发出了“为什么没有人注意我们”的疑问,接着,在浴缸里泡牛奶浴时,又产生“你用什么来证明你的存在——什么也没有”的讨论。
两次将“象征圣女光环的花圈扔向水面”的细节,表达了:“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注意+没有什么可以证明自己的存在”&“世界在变的越来越糟”——“我们尽情堕落狂欢吧”!(片中的“堕落程度”也是递进的)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因为怎样做别人会更加注意到我而改变自己的举动。长大后,我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知道了很多事情的另一面。是的,你一直以来都很优秀,你所拥有的成功吸引力一部分“别人”的注意,你有优异的成绩正当的职业、稳定的收入,一切看起来都很好。可是,有谁真正理解你,关心你真正的内心世界,即使父母?有什么可以真正证明你的存在,你的工作,你的家庭,你所拥有的一切,比如金钱、外表、魅力?都不能。世界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停止运转。你的工作不会,家人不会,朋友更不会。也许有悲伤,有短暂的暂停消沉,可别人过得,选择的,终究都是他自己的人生,实际上,一切都与你无关。你所有的,只有你,一个,你自己都无法真正理解的你。

2、关于所谓“爱情”
<图片10>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你觉得什么是“爱情”?
单纯的、不是因为血缘关系的两个人之间的相互吸引,不论性别。
因为荷尔蒙,因为动情激素,因为基因,因为性,因为渴望被关注被理解被接纳。
其实这就回到了第一点。
我们为什么需要爱?在一开始,是激素,“性”的吸引,动物的天性。再后来,是作为一个人情感、内在的需求——因为我们在这世上一直寻求的,其实就是被关注、被理解、被感知。
但激素会随着时间消退。被另一个人真正理解根本无解。
有时候,一个人,跟自己相处多了的时候,我发现,连我自己对自己都不感兴趣了。所以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激情会消散。自己陪自己久了都会累,又怎能怪另一个人,长期一起审美疲劳?
所谓陪伴到最后的,有爱,更是一种修炼吧。

3、你有感觉过,“你不是你”吗
你做过“坏事”吗?———我做过。不止一次。
<图片14>
<图片15>
<图片16>
<图片17>
<图片18>
<图片19>
我记得张爱玲在一篇散文里写过“中国人是喜欢犯法的,妙在漫无目的的。指示牌上标明了正在施工,此路不通,也非得要撞到南墙才肯回头”。我喜欢“妙在漫无目的”六个字。
我就是这样一个中国人。
我做过大大小小很多错事,很多,最终被原谅。
我只记得,有一种感受:当案发时,你站在“审犯厅”里头,当一群人围着你的时候,会突然灵魂出窍,感觉消失,觉得一切就像是一场梦,而“你不是你自己”。
这也许是种有效的心理保护,没有研究过这方面心理学,但对我而言,偶尔做坏事的感觉就像是“我不是我,在体验另一个我”。这些坏事也许都是很小很小的事,小到有的不能被称作是坏事,然而,我在心里,却还始终保有着“做坏事”的激情。
就仿佛在利用另一个我,在体验不同的人生。

杨丽萍说,人有三种,生命的享受者,旁观者和体验者。她自己是旁观者,而我,应当属于体验者吧。总是渴望尝试不同的可能,了解不同的人生;好奇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人所拥有的生活状态,想知道怎样才是生活最好的选择。

内心感受大于一切。做过错事,犯过傻。想得到的太多,能拥有的太少。

看看这部电影,也许你会更加理解自己也原谅自己。



















 5 ) 现实与梦境

整个电影像一场梦。

叙事如梦一般,场景忽近忽出,没有明显逻辑,颜色时而黑白时而彩色。主人公完全是由直觉来引领行动,思考和逻辑是被直接跳过的。脑中涌出的想法会直接变成行动。

两个女主的行动像两个不愿被束缚,疯狂的两个意识,在物质世界的显化。也像是两个内心中小我的自娱自乐和讨论,想象和意识即现实。

梦,直觉和逻辑,一直是两个吸引我且让我好奇的的课题,人为什么推崇理智和逻辑?为什么要压抑感性呢?人为什么要符合条条框框的社会标准?在世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的行动会带来什么?看雏菊的时候好像又体会了做梦的感觉。

随意的一个想法,用直觉和第六感行动异常迷人。不得不说,我也很想靠直觉生活。以上原因让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偏爱。

此电影已列入我的favorite,对我影响很大。见识到了电影还可以这么拍,艺术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Vera Chytilova导演的名字很好的背下来了,实在很欣赏。

 6 ) Sedmikrásky

影片开始于两个都叫玛丽的少女(Jitka Cerhová 和 Ivana Karbanová 饰)的对话:没有人理解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正在变得越来越糟糕。于是两人决定:我们也要变得越来越坏!玛丽一号喜欢和老男人约会,在他们吃饭的时候,玛丽二号会突然出现,旁若无人地大吃特吃。玛丽一号把老男人送上火车,老男人以为她会陪着他,火车开动,她却下了火车。玛丽二号在一个收藏蝴蝶标本的男青年家中,用他的标本遮住自己身体的隐秘部位。她们在夜总会里捣乱,最后被赶走。她们无意中闯入一个没有人的宴会,开始肆无忌惮地享受美食.....本片献给精神生活一团糟的人们。

 短评

8.6;贪新鲜有如娃娃爱天下/浪费他直到花花地球全摘下

7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片尾说这部电影献给精神生活一团糟的人们,简直深得我心,五星力荐的神经病片

12分钟前
  • 女巫
  • 力荐

玩得很过瘾,几乎不讲任何逻辑道理,布景滤镜艳丽色彩自由变换,让人目瞪口呆。人物不开口还算可爱,说话一秒智障。但是!这对姐妹不就是pop team epic吗!!!结尾扔蛋糕处还出现了名台词!!!

16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看的人头疼,前半个小时还能有耐心把牛逼的摄影截下来,到了后半个小时就真是...... 跟雏菊沾边的东西果然正常人不能理解,两个傻逼少女的声音快要穿破我的头颅了。看的时候不禁在想我那位黑白色盲的同学看这片会不会控制不住骂爹

17分钟前
  • 森暮
  • 还行

完全先锋派手法拍成的“剧情长片”,却难于纳入先锋派的谱系(这儿有个大弯子要绕哎),这片儿搁在60年简直潮爆了~

22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超现实的杰作,各种实验手段,在角色上,俨然女版狂人比埃罗。印象中这片被审查机构加以罪名为浪费食物。

2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通过两个恶作剧少女的破坏行为来批判战争,高级的隐喻。许多电影是情节的有趣,但本作是作为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有趣,拼贴式的剪辑,大胆的色彩,非常理的音效,充满律动的节奏。结局先以明快的氛围让观众共享破坏的快感,再以复原这一行为让我们痛感暴力的徒劳虚无与讽刺,脱离剧情、直接操纵情感。

29分钟前
  • 防寒对策
  • 力荐

9/10。神作!剪辑碉堡,画外音碉堡,仿默片云云,视觉系流光溢彩,趁着青春干尽各种疯狂事,表现无政府主义必死。心想导演绝对是个逗逼,片尾字幕打出来时笑得前仰后合了。。。大致看了下豆瓣短评后怒打五星!谁说电影一定需要故事的?人家形式主义者肆无忌惮玩地玩结构、直捧电影阐释理论照样牛!!!

34分钟前
  • 火娃
  • 力荐

10/31/16课上重看,这也许是最好的新浪潮电影之一,由于多数桥段中的社会主义隐喻与讽刺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其内容并非重点,重要的地方是它是对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媒介的检视,突破电影依赖于格式化戏剧故事的限制,通过主题上相关联的镜头语言与视觉元素来构建其属于自己的独特叙事。

37分钟前
  • JoshuaLi
  • 力荐

捷克新浪潮代表作,不羁而放纵,漫溢着毁灭、破坏、亵渎与解构之力。1.大量的碎片拼贴(不论是叙事形式还是内容元素,如室内墙上的拼贴画)和高速剪辑,不时插入的密集同主题照片快剪或单镜头内的照片堆叠。2.两种对传统电影空间的破坏游戏:匹配剪辑(动作或视线)时骤然变换空间,打破连贯性;同镜头或同空间内变换不同滤镜(同戈达尔)。3.炫彩特效镜头:飞驰火车后的铁轨。4.在两位堕落少女恶作剧或捣乱时搭配古典圣洁之乐,颠覆道德与宗教。5.首尾的战争(空袭、爆炸、核弹)镜头为全片定调和点题——集体性的、甚或全人类的恶与破坏欲。6.剪刀是重要意象,先是随意将香蕉、鸡蛋等事物剪成片,直至将双方身体剪碎-拼贴。7.高潮的宴会偷吃、脚踩及互扔食物场景易引起生理不适。8.点燃悬挂纸带,以蝴蝶标本遮体,捆绑报纸衣。(9.0/10)

4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半夜很困的时候看的,本来以为肯定会看睡着,结果越看越清醒,真是很绚的片子。献给那些精神世界极度混乱的人,呵呵。就是那俩女的不停吃东西,半夜饿得我啊……

42分钟前
  • 小老鼠
  • 推荐

最喜欢的两个镜头是阉割的暗示和互相将对方剪成碎片,结尾她们俩在水中抱着柱子(阳具的隐喻)呼救徒劳地试图重新回归秩序,精神生活混乱的夜里看这片令人感觉悲哀。ps一种斯拉夫语言居然被讲得这么嗲(但是做作的天真和娇嗲也是挑衅姿态的一种)

46分钟前
  • 兔狲啊
  • 推荐

Collage.既然世界这么坏,我为什么不能坏。无论是浪费食物还是鄙视男性,恣意妄为的背后,不知是自由意志的骄傲,是掩饰不住的空虚,还是证实自己的存在,或就是精神混乱的展现。有几段还是颇为精彩的,两个女孩在餐厅和沙发上的对称/不对称构图,火车的超现实色彩,被剪刀解构的人,电梯小口中的窥伺,餐桌上的时装秀,破坏囤积的美食以及报纸裹身吊灯坠落的隐喻,还有奇特的音效。1960年代的东欧能有如此尺度,令人吃惊。

50分钟前
  • 叶洲
  • 推荐

看得我整个人都精神混乱了...呵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捷克影史十五佳NO.13

5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很差

导演显得太聪明,演员显得太蠢,会让电影蠢得或者聪明得使人难以忍受。这是各地所谓新浪潮最大的弊端——不够谦虚。

56分钟前
  • 孔迩
  • 还行

电影本体层面上的一种暴力美学和破坏欲,动作的韵律令人想到某种基顿式的机械感和卡通感,结尾甚至还耍起了特技,非常可爱;友邻说影响了里维特,确实哈,不过感觉里维特吸收了这片里的最精华最纯粹的地方,尤其体现在《席琳和朱莉出航记》中。

58分钟前
  • TWY
  • 推荐

跟《水牛城》一样,这部也让我有疯狂截图的欲望,每一帧都想收藏。

1小时前
  • 力荐

感觉先行,大道自解。逻辑、故事皆不重要,“好玩”才要紧。两个不良二逼欢脱少女,用极其轻浮且放浪的方式,破坏、摧毁、消解、挪揄社会的规制。什么理由?没有。说不出来。不要这么严肃。想起《局外人》,她们是捷克的「局外人」,用身体欢娱道德,以堕落寻求快感。女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隐喻说有也行,却比较牵强附会。导演仅是想拍一群精神混乱的人,她们正好是女孩。虽然没有逻辑和故事可言,我还蛮喜欢的,可能我内里也有这种邪恶之花吧。

1小时前
  • 常月琴(喜偷乐
  • 推荐

捷克斯洛伐克,1966年两个17岁女孩肆意妄为践踏食物,勾引老男人,表达自私敏感女性的深层愿望,和与现实的矛盾,此表现为这个社会被异化的一切使得人类感到远离、恐慌跟空虚的,人制定的规则、道德、政治、工业革命带来的一切都是与人的本身相背离的事物,感谢邹一,D姐

1小时前
  • 带头大叔
  • 很差

瞪着眼睛很仔细地看完了,并没有get到笑点,但是因为姑娘可爱服装新潮,觉得还算悦目(虽然她俩真的糟蹋了很多食物)。大概长得好看的人连发神经都有特权吧。虽然电影看不明白,但是大宸短评好好笑😂 房间如此邋遢的情况下她俩的裙子没有褶,脸上粉很完整,假睫毛也形态完美… 学习了💅

1小时前
  • 米粒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