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HD

主演:邓小平,稻山嘉宽,土光敏夫,关泽秀哲,周恩来,酒井拓夫,张云方,马成三,袁宝华,谷牧,华国锋,叶剑英,茅田泰三,河合良一,沙叶,横井阳一,近藤洋,大来佐武郎,大平正芳,武吉次郎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剧照 NO.1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剧照 NO.2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剧照 NO.3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剧照 NO.4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剧照 NO.5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剧照 NO.6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剧照 NO.13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剧照 NO.14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剧照 NO.15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剧照 NO.16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剧照 NO.17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剧照 NO.18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剧照 NO.19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中日关系,可否和英美关系一样铁

能行吗?美国也打败走英国殖民者,后来不也和好了。中日也应该能行,结盟才能共赢。独自走世界太累了,老挨人家欺负。中日韩台港澳新马泰,亚洲共同体成不。中日关系,可否和英美关系一样铁。先从中日关系开始。别老挑过去的事了,手拉手向前走,可否?欧美一伙人,吵归吵,关键时候抱团,这咱得和人学,不能太独了。日本虽加入G8,但也总受老大虐得。中日俄朝韩都受过美国欺负,团结起来呗,抱团发展。谁牵头,过去苏联牵过头,因为他足够强大,而今中日俄谁牵头好?

 2 ) 不了解的过往

之前的一些疑惑都得到了解答。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中日关系上有一段蜜月期?中国是怎么下决心引入市场经济的?日本在中国经济发展初期扮演了什么角色?

影片制作很精良,首先在叙事上非常能吸引观众,开头先引入了事件中一个巨大考验和波折——在日本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关键时刻,中国突然单方面宣布终止合作,随后在叙述过程中再讲出前因后果。其次在视角方面采用的是亲历者访谈与旁观者叙述结合的方法,力求更加贴近事实。然而整体来说影片的视点还是日方参与者,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拔高,日本在援助中国建厂,提供贷款的同时本身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实,作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来说,真情流露也好,刻意而为也好,能引起情感上的震动,这是必要的。而作为讲述一段中日关系的过往,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与现实环境的条件下,也能引发我们去深入思考我们对于历史与发展、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关系的理解。

 3 ) 个人的奋斗与历史的进程

昨天和今天看了一部2019年NHK出品的纪录片《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时长约1个半小时,Youtube上有资源,而且带中文字幕,强烈推荐。

若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始点来算,2018年恰逢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央和各地政府也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而NHK也是以此为契机拍摄了这么一部纪录片。

这是我第一次看NHK的纪录片,整体拍的还是很不错,无论是大局还是细节把握的都很好,中间的一些访谈和故事都让人十分动容,日本当时倾力对于中国的支持。当然,NHK从日本的角度出发,方方面面相信还是比较美化,我个人觉得也无可厚非。

整个纪录片里面,有三点特别打动我,也让我思考:

一, 所有后人来起来水到渠成的事情,其实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相信大多数人都看过这幅图吧,我们脑海里的“成功路径”和实际的有千差万别。在迈向成功的路上,在某些节点,你会觉得疲倦和痛苦,甚至没有希望,怀疑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径。直到达到终点的那一刻,晃过神来,回头看走过的路,会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如李宗盛所唱“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个人在努力奋斗的路上如此,在理解历史上重大变革和事件的时候,人们亦是如此。人们往往习惯于从结果进行倒推,过分放大某个历史事件(尽管确实是决定性的),似乎之后一切都水到渠成。·比如可能很多人认为:

开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似乎改革开放就水到渠成,直至现在一个现代的中国

但显然忽略了把一个封闭了30年的国家进行大规模改造的难度。类似的观点也包括:

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就顺利的统一了北方

桶狭间战役之后,织田信长就顺利的成为了战国的霸主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的摆脱了落后与愚昧,跻身世界列强

然而事实上,曹操在官渡之后历经7年才完全击败袁氏,一统北方;桶狭间距离信长公开始使用“天下布武”印也有7年,距离上洛还需1-2年;至于明治维新,从1868年五条御誓文,明治维新的正式起点,到1895年甲午战争就有27年,到1911年日本与英美相继废除不平等条约,那都已经是43年之后的事情了。

这当中有无数的困难、艰辛、反复,和彷徨!

就如改革开放凝聚了背后无数人的奋斗,总设计师的如履薄冰,政治风云波谲云诡甚至几乎颠覆整个改革开放的成果,92年总设计师甚至不得不通过南巡的方式来重启改革进程。这部纪录片只是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很小的一个横截面 “日本帮助中国进行国有企业的提效,还有投资建设宝钢”。仅仅这个事情就已经有好多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了。

二, 谷牧副总理的作用

说起改革开放,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总设计师,可能还有当时的左膀右臂,YB和ZY,但是不少人可能忽略了谷牧副总理所做的贡献。谷牧副总理在国务院长期分管经济和对外开放工作,此外还担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等一系列职务,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实操人。

不过由于他为人比较低调,子女中也没有官位特别高的人,所以普罗大众为他知之甚少。不过近些年的一些电视剧里面也开始展现谷牧副总理这个人物了。比如2014年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就有谷牧副总理很多的出镜和场景。

在这部NHK的纪录片里面,关于谷牧副总理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的儿子在描述当年谷牧副总理前往日本与当时日本的政治经济高层进行交流,同时寻求他们的投资和帮助的时候。在国内的谷牧老母亲看到新闻上自己儿子出访日本的消息和画面,非常激动地说“汉奸,卖国贼!”

说实话我是能理解,山东作为当时与日本交战比较激烈的地方,老年人对于日本的仇恨,就像在南京,说起日本基本没有不咬牙切齿的。但是我更加感动和佩服的是谷牧的坚持,不仅在工作上面对巨大的政治压力,家里人也不能完全的理解他,但是他还是顶住压力,向总设计师建议效法日本,走出改革开放之路。

不得不感慨:身居庙堂,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必须要问心无愧

三, 中国与日本,中日关系

中国和日本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而且网上也很容易引战。不过前两年,大家吐槽韩国与中国争抢文化遗产的时候,外加之后的萨德事件,大家反韩的情绪胜过了反日的情绪。日本这个时候又被拉来一起吐槽韩国。

但是从另一方面呢,日本是中国,特别是华东地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2019年新华社报岛:中国出境游前15位目的地依次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日本、越南、韩国、美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可见,日本深受不少中国游客的青睐。每次春节或者国庆黄金周,中国游客基本能把日本零售业给买空,酒店也基本一房难求。

而且日本的动漫,还有日剧则是陪伴很多中国人从小长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多少人骂日本,就有多少人叫新垣结衣“老婆”。尽管民间的感情复杂又纠葛,但是中日之间经济来往确是蒸蒸日上。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出口国,日本也是中国第三大进口国,进口额还在美国之上。

很多人不喜欢日本除了二战的因素之外,更多是基于历史上对日本的轻视。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在古代深受中国影响。日本在隋朝起就开始派出使节访问中国,向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这个在唐朝时达到顶峰,所以“遣唐使”一词就广为人知。这项利于双方国家人民的交流活动持续了约200年。

此外,因为日本仿照洛阳建立了平安京的东侧,所以洛阳也成为了整个京都的称呼,古代大名带兵进入京城又称之为“上洛”。

在文化方面,日本的文字受汉字影响深远,至今日本文字仍能见到很多汉字。儒学也由中国传入日本,明朝后期,阳明学也逐步传播进入日本,经过历代日本学者的研究和演绎,逐步发扬光大为日本本土化的阳明学。而阳明学对于日本近代影响很大,很多当时日本明治维新的推动人物,如西乡隆盛都是阳明学的拥趸。还曾经坊间传闻,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就是在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的指挥者)有刻着“一生俯首拜阳明”的腰带或者腰牌。

但是近代到现代和当代,尽管历经多次战争,日本对中国造成了苦难。在历次政治经济改革上都少不了日本的身影。

1898年,日本首任首相伊藤博文曾访华,并见到了光绪帝,光绪帝当时正在戊戌变化的兴头上,非常渴望得到伊藤博文的建议。后来戊戌变化失败,伊藤博文还帮助康有为等人流亡日本。

然后就是这部纪录片里面所呈现的了,当时日本首相,外相,以及政商界的大佬可谓倾囊相授,帮助中国发展。当然,有些人说,他们是为了日本自己的利益。我觉得这也无可厚非,本来政商大佬也不是做慈善的,更何况他们在片中也说了“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对亚洲局势有利”。和则两利,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2018年12月,中国授予“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荣誉称号,其中有十名国际友人。这里面就包括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和松下电子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从国家的层面无疑已经认可了日本和日本当时的重要人物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贡献。

最后,略有点惋惜的是,这样一个对中国和日本(尤其是中国)影响巨大的事件,这些背后的点点滴滴,并不是由中国这边自己拍摄的,而是NHK的纪录片。其实中国从近代到当代有着太多太多非常意义深远又值得探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果可以用一些媒体形式记录和展现出来,那将留给后人非常多宝贵的素材和史料。

希望那天不会太久远。

 4 ) 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可能知之甚少

2018年12月18日在40周年改革开放之际为感谢那些为中国改革开放做出杰出贡献的外国人,特向10位国际友人颁发了中国改革友谊奖章,其中就有两名日本人入选,松下幸之助便是其一,另一人则是前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1871年11月12日由日本人岩仓具视率领的一行人在横滨港登上轮船开启了他们对欧美15个国家的考察之旅,再到这群人于1873年9月13日归国,总历时达1年又10个月之久。

他们兴奋地参观了工厂、博物馆、铁路、股票交易所等,在眼界大开之余也感受到了自己国家的落后,变革图强的火种已埋在了心里只等着回国后大干一场。后来这一考察团被称为「岩仓使团」,也是日本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转折点。

时隔100多年后邓小平也开启了一段这样的旅程,只是除了为中国的现代化争取帮助外,他还得四处寻求盟友以抵抗苏联与越南对中国的威胁。

从1978年1月开始出国访问到结束这13个月里访问的国家数量超过了他一生其它时间到访国家的总和,在1979年2月结束访美时他对翻译助手施燕华说,通过这次访问他已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当时他已经75岁高龄了,此后这个老人再也没迈出国门一步直至去世。

那一年刮起了一阵出国考察风,不光邓小平出国考察,也鼓励政府官员多出国考察学习,见见世面,他的经济得力助手谷牧便是其中一个。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于1978年5月2日至6月6日率领20多名干部远赴西欧五国(法国、瑞士、西德、比利时、丹麦)15个城市考察。

此次考察之行在1978年的所有考察中对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因为它直接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大方向。

谷牧回国后邓小平私下接见了他,谷牧建议应尽快采取行动,包括向外国借款。考虑到战后不到30年的时间日本便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同时又与中国同属于东亚文化,距离近且有很多日本人愿意向中国提供援助,最终在日本、美国、西德这几个国家中选择了将日本视为借鉴学习的对象。

于是邓小平在1978年10月19日出访了日本,一直到10月29日才结束访问。在这期间除了拜会日本首相、天皇等政府官员外,他还会见了一些工商界人士,其中新日铁会长稻山嘉宽与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这两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钢铁的质量与产量直接与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挂钩,基于此邓小平特地会见了日本的钢铁帝王稻山嘉宽。他所执掌的君津制铁所作为当时全球最为先进的炼钢厂,可以说是完爆国内的钢铁厂,光这一家生产的钢铁量就相当于全中国钢铁厂总产量的一半。

稻山嘉宽

后来稻山嘉宽不管是在武钢还是宝钢的改造与建设上都费劲心思。

为了将武钢改造为一家具有现代化特色的钢铁厂,他曾向武钢转移了许多技术一度还引起了有些员工的不满。至于宝钢,这个改革开放时期的代表性大工程,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它是以君津制铁所为范例修建的,稻山嘉宽可谓是亲眼见证了宝钢的从无到有。

1978年12月23日他出席了宝钢的动工仪式,就这样他牵头的千余家企业参与到了从炼钢到制造钢铁制品这一规模浩大的工程建设当中。

历经七年的建设,1985年9月15日宝钢举行了竣工仪式,稻山嘉宽再度出席并致辞。「我们走到今天,历经了种种困难。但重要的是,在日中双方的友好和努力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才迎来了能一起共享喜悦的今天。」

合作才能共赢,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而对抗只会两败俱伤,导致互输的局面。

离开君津制铁所后邓小平乘坐新干线从东京前往京都,在被问及乘坐新干线有什么想法时,他说,「我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

后来又参观了松下公司位于大阪的电视事业部,会见了83岁高龄的松下幸之助以寻求这位“管理之神”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帮忙。

邓小平说,「请松下老先生和在座诸位帮忙。」松下幸之助欣然应允,「无论如何,我们都将全力相助。」表示愿意支持中国实现现代化和电子产业的发展,让当时还买不起电视的中国家庭也能看上电视。之后松下公司便开始了对中国的投资与合作,也传授给了中国人一些技术。

邓小平的日本之行圆满结束,他的三个目的也已经达到了,一是互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二是向那些致力于改善中日关系的日本人表示了感谢;三是获得了日本人的帮助,他们愿意援助中国。

如果没有这次的日本访问,或许改革开放又会是另外一番模样。

就在邓小平回国后没几天,一行人又浩浩荡荡地出发了。1978年11月,一支由20位来自不同重要岗位人员组成的中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更为具体的考察学习。

1978年12月5日,这个代表团结束了在日本的考察学习,回国后写了一个报告,讲述了中国应该如何向日本学习经济管理。后来邓力群、马洪、孙尚清、吴家骏四个人做的报告收入在了《访日归来的思索》这本书里,当时的售价是2毛七角。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宣布并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总路线,标志着中国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决定至今仍影响着我们每个人。

40年后,2018年12月18日在40周年改革开放之际为感谢那些为中国改革开放做出杰出贡献的外国人,特向10位国际友人颁发了中国改革友谊奖章,其中就有两名日本人入选,松下幸之助便是其一,另一人则是前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大平正芳1910年3月12日出生在日本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后在1939年6月被派往张家口从事情报收集工作,也这是这段经历让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那一年多的日子里,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入侵中国的情形,对日军的蛮横行径也日渐产生了不满。每天闷闷不乐地混日子,是他对那段日子的描述,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去找大来佐武郎(后来是大平正芳担任首相时期的外务大臣)聊天,畅谈他们对日本未来的看法。

大平正芳

他曾这样描述中日两国的关系,「日中关系如同大年夜和大年初一,看上去只差一天,离的很近,但是换个角度看,却相距364天。」

合作而非对抗,我们都该铭记。

1979年12月,已是日本首相的大平正芳与外务大臣大来佐武郎率领日本代表团访问中国,正式宣布对我国提供开发援助,包括有偿贷款、无偿援助与技术合作三个部分。

「我向各位再次保证我国对于贵国为实现现代化所作的努力将进行积极的合作,我国响应贵国的要求将提供政府间贷款, 以用于在贵国优先安排的港口、铁路、水电站等几项基本建设项目。」

这是他与邓小平的第三次见面,也是他最后一次访问中国。1980年6月12日因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后去世。

在邓小平时代的鼎盛期,日本在为中国的工业和基础建设提供援助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超过了其它任何一个国家。作为当时对华政府的最大援助国,日本援助的范围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不管是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村开发、环境保护、人才培养等。

对于改革开放这段历史我们知道的是它影响了中国数十年直到现在仍影响着,可能对于日本人为中国改革开放做出的贡献知道的并不是很多。历史是个好东西,让人知道过去是怎么回事儿,也能让人以史为鉴知兴替。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记住下面这段话。

「即使国与国之间龃龉难合,人们仍为相互理解而在不懈努力。」

完。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南辛庄西路」,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下喽。

 5 ) 感悟

1中国应该借鉴的是日本,生活习惯相处之处。好的日本人对中国的帮助。

日本和中国对彼此的重要,亚洲,黄种人,平衡。

2思维的改变,不同的上层建筑以及国际的上层建筑和真相。大学生对于农村人的观念转变,还有上层的人对真相的把握,只顾全大局,但自己的地位仅仅是牺牲品。跨国思维,留学对人的影响。

下层人不得知道真相,被利用,有的是好的利用,有的是让部分人做出牺牲的利用,为了整体和部分特权的利益,哪怕是生命的牺牲也可以。

3经济专家做专家该做的事情。只要和中国相关的,就一定有需要我的地方;步入全球化,带来的痛苦,通货膨胀苦不堪言,这是进入全球化的牺牲,大的方面逃避就完了,

很讨厌差距那么落后那么晚步入全球化(上层决定的,我来承担)。进入全球化的阵痛也要我,被认为小蚂蚁承担。与此同时还有一小撮许许多多的既得利益者

而只要有关老师与学生的抹杀和痛苦;以及人口流动带来三观不同的痛苦;各个地区三观的潜在的问题和家庭矛盾;以及全球化的中国身为下层人的无助和不是人;就一定有需要我的地方。

流动带来了问题,也带来了一条选择的机会。

 6 ) 对于短评区一些所谓“理性”声音的回应

真是一百年没有写过豆瓣影评了,当然豆瓣上随便什么电影条目,短评区里都少不了说怪话的人,本来也不足为怪,大家各抒己见就好,不过鉴于这段历史的重要性,看到一些奇谈怪论我还是不吐不快的,这里就简单提点反对意见供参考吧。

先来看个最好笑的:

“评论区一致的认同纪录片的观点,感动于日本无私之举的人,难道没注意这完全是日本立场拍出来的纪录片吗?经济援助难道没有利息吗?整套设备出售难道没有利润吗?我认同中日友好,但是也请冷静全面考量,或从另外的角度来考量。这个纪录片显示出日本完全就是天使。so,难道没有问题吗”

1、NHK是日本的公共频道,不以日本为立场,难道要以中国为立场拍?为什么?我们在这样要求别人的时候,我们的CC某V的纪录片做到完全的理客中了吗?

2、经济援助有利息怎么了?纪录片中也阐明了在决定贷款前,日本对于贷款是不是战争赔款的问题,内部有很大的争议,如果以零利率或者直接赔款的方式,首先我想问这在当时日本的社会现实下可行吗?

再者,中国要发展,借贷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人家贷不贷给你才是问题好吧?改革开放都40年了,贷款对于经济活动主体的重要性难道还需要说吗?多少企业就因为贷不到款资金链断裂而死亡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这种常识没有吗?在纪录片中,来自日本的经济专家言明贷款的必要性和对中国的帮助,从告诉你你需要钱,再到给你钱,再到中国人通过这个钱把经济助推起来,这不是手把手教是什么?

要我说,NHK挺厚道啊,片中根本就没提及日本对中国无偿资金援助的事,这个无偿援助的计划一直到21世界才结束,而且终止援助的原因,是当时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远超过日本。为什么不提到这一段?因为第一无偿援助不过是授人以鱼,但是这整部纪录片都在讲授人以渔的事,两者孰轻孰重不是一目了然吗?

3、“整套设备出售难道没有利润吗?”现在是2020年,当我们看到美国掐着脖子,不让包括台积电等全世界的企业做华为的供应商,给华为提供芯片,那请问,这些企业跟华为做生意没利润吗?那华为什么要买呢?所有企业开办起来,是为了做慈善吗?

这位网友的留言,为什么我要挂出来,因为我觉得,改革开放42年了,新中国成立了71年了,怎么还有人有这样的弱国受害者心态,“你们就是欠我们的,你对我好是应该的”,我就问一句,凭什么?

另外,评论区里还有人提到石油危机的背景,我觉得,NHK没有提到这样的背景,确实存在着鸡贼之处,这个没什么好洗,不过我还是那句话,看看今天的宝钢,看看今天的中国,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日企,港企,台企,美企,欧企,有没有我们的今天?是不是靠我们自力更生就可以站起来的?是,他们挣到了钱,我们不也发展起来了吗,我们的外交部常常批评”某些国家“是零和思维,什么是零和思维,就是只能我好,不能你好,如果你好,就是我不好。

而这个世界的正道从来都应该是你好我才好的,对于曾经帮助过这个国家发展的人,党和国家领导人尚有许多的感恩之心,肺腑之言,今天我的国厉害了,咱不说这些人是朋友,怎么样也算老师吧?把你教会了,学费交点不值吗,还是说教了学费,就可以一拳打死老师傅了?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理儿么?

最后我想说,希望大家,能够理解NHK的良苦用心,或者说,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什么。这部纪录片,不是没有瑕疵的,对于一些史料,背景的刻意忽略,从纪录片的技术层面来说,肯定不ok。

但是,在中国的外交处境越来越复杂的今天,日本人用一种饱含深情的语调讲述了这样的一段历史,除了给自己的脸上贴金,我也看到了日本当年从高层,到基层一个个具体的日本人,他们怀抱着对中国的愧疚,或对中国最朴素的友好的感情,在中国挥洒汗水,青春,毫无保留将自己的所知所学贡献出来,请问他们这是非要这么做不可的吗?这样一部纪录片,难道不是在提醒日本人,也在提醒中国人,两个国家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样一个道理吗。在今天这样一个全世界都卷起民粹风潮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简单而朴素的道理,不该有一些自己的空间吗。

历史上,日本以中国为师,到了明治维新,中国这个曾经的老大哥,从被视为榜样,到目标,到最后,成为时时警醒反省自身的一面镜子。我无意去为日本在中国侵略的暴行去作任何的粉饰和辩解,但是我想提醒大家,俄国人在历史上对波兰人,对中国人,造下那些孽,他们可是没有任何的悔意和说法的,美国人通过战争强占了墨西哥如此辽阔的土地,大家也能看到今天美国对待墨西哥的态度。回头看中日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我觉得至少我们得正视两个基本的事实:

1、日本内部从来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从纪录片里都能看到,政府的人对于军方的暴行,即使在战时是有严重的不满的,而这种不满,也成为了日后他们赎罪心态的来源。

2、还是上文所说的,如果单纯只是为了外交和利益,日本在援华过程中的很多行动是不必要的,因此而否定日本人在这件事上情感的投入,我觉得是很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客观的历史事实的。

我必须说,放眼全世界,日本是一个很轴的民族,民族性如此尔。积极面看,他们认真,负责,忠厚,会不折不扣地严守契约精神;从消极面看,这种不知变通,在复杂的系统协作过程中会陷入僵化和崩溃,甚至导致精神和行动上的变态,而进入自我毁灭的状态里,偷袭珍珠港说到底,就是日本人僵化的政治体制导向的产物。而今天极右势力的死不悔改,也源于日本民族性里僵化的那一面。

最后总结,看的既然是纪录片,那就是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还是多看看别人,少在那边以自我为中心吧,巨婴真TM多啊。

 短评

片尾的武吉次郎先生在哈尔滨长大,14岁迎来了停战,但家人都死了。妈妈死的时候他已经哭不出来了,当时并没有想到回日本什么的,只是想融入当地。在乡下,进城的人会给他买书,让他好好学中文。他的希望就是能做和中国相关的工作。他说自己老了,接下来就是年轻人上场了。希望中国能够进一步发展,成为成为被世界祝福和尊敬的国家。另一位则说,日本在历史中从中国学习了很多技术和文化,而这次是日本第一次用能与此相匹敌的东西报答了中国。

6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既要自力更生,又要怀有感恩;既要思考完全,又要开放包容;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尊重自己。

7分钟前
  • 北野
  • 力荐

站在日方的视角补充大量可能从来没想过的史识,听到中国因为国内不支持决定停止时,日方驻地人员回答是否有想过退出时坚决回答『不可能』,看到大来佐和太平正芳因为年轻时在黑龙江目睹过日军暴行商讨日本未来,又对中国不要战争赔款心存歉疚,一心一意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对应着这十几年教育里从未被说明的史实,你国还是太能意识形态绑架了。

11分钟前
  • 洋葱剥洋葱-S-
  • 推荐

“即使国与国之间龃龉难合,人们仍为相互理解而在不懈努力”。

14分钟前
  • 东莫卓羽
  • 推荐

有种看坂上之云的感觉

16分钟前
  • Animus
  • 推荐

蜜月期的中日关系真令人感动,不可否认一部分日本人对中国有亏欠之感,想要弥补,虽是互利互惠的合作,但仍有一片赤诚。拉开啤酒易拉罐时,全场中国人的惊呼,其实在现代社会,在赴日旅游的国人身上,仍会出现相似的场景,开放眼界去学习才能看到差距,这个在1978年举国上下明白的道理,如今还是要再讲一讲。

18分钟前
  • あの
  • 推荐

“有利于中日友好的事情,一定要去做;不利于中日友好的事情,绝不能去做!”

19分钟前
  • 艾吉奥的兜帽
  • 力荐

中国的经济发展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成绩。这部NHK纪录片记录了在1978年,邓小平访日期间的珍贵影像资料,第一次乘坐新干线,邓小平被问及感受说了一句“催人跑”,这位伟人的视角和格局真是特别宏大,记者发布会上他说,首先要承认自己国家的落后,但是他访日的目的就是来取经的,开放眼界看到差距才能迎头赶上。

24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没有哪个国家如日本,在古代与中国交流之深,近代伤害之重,现代帮助之大,当代误会之多。中日师生关系可以互易,但请世代友好下去吧。发现有趣的事是,因为中日汉字写法相同但读音不同,双方都是用自己的读法念对方的名字很有趣

27分钟前
  • TairAlex
  • 推荐

看到结尾流泪了。虽然只是个简单说明历史的片子,但那些经历这个过程的日本老人对此投入的感情让人感动

30分钟前
  • gee
  • 力荐

惊讶,从来不知道改革开放有日本人参与,感谢这么多从未报道过的日本人民。以及看到邓小平坐在新干线上一脸尴尬的被问感受,他说:催人跑。能感受到他要改变中国的急迫心态,感谢小平。

33分钟前
  • 胖胖胖胖胖大年
  • 力荐

邓小平在记者招待会上那句:“自己脸孔长得根本不漂亮,装作一个漂亮的人不行。”把我逗乐了,现在官话、套话实在太多,令人厌烦。

38分钟前
  • 昆仑山上一棵草
  • 力荐

真的蜜月期,而且高层的态度就很好,不管是不是抱着补偿的态度,内心至少还算正视历史。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真的是长期友好的途径。看着最后说到靠年轻一代,还挺感慨的。NHK每次的BGM都好棒,燃

43分钟前
  • Stay alive❤️
  • 推荐

看看短评就知道了,热衷揣测恶意的人从来不会减少,自大是刻在基因里的,这个国家就靠五十年才有一个谦逊的人来改变和推动。

47分钟前
  • 坂口健大郎
  • 推荐

中日八十年代的蜜月期形成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也是为了提升片子的可观赏性,将这种成因简化成大多数观众能够理解的解释还是很有必要的,有时看上去还有点莫名其妙的燃。

50分钟前
  • deus
  • 推荐

算是NHK改开40周年献礼片,“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受世界祝福,受世界尊敬的国家。”

5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改革开放就是从邓小平1978年访日之后才开始的,老一辈可以抛弃历史包袱携手共进真的很了不起,他们面对的东西比我们想的要沉重。也是看了这个才知道改革开放的当初中国的谦逊和日本的无私。但现在的视角看觉得改革开放更像一场20世纪的洋务运动了....最重要需要被学习的东西还是太难推动。最后承武吉次郎先生的祝愿,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世界上被人尊敬的国家吧....片子本身的质量相当高,拍出了坂上之云的气质,中国望云爬坡的改革开放时代......

55分钟前
  • 小药水
  • 力荐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59分钟前
  • 观影者
  • 力荐

看完真的非常感动,有时候我想,真的完全是“群众创造历史”吗?难道历史的推动没有那些英杰志士的个人之间的友谊、共情作用?开放思想、互相理解并非一句喊口号的空话,正视战争的伤痛,警惕恶意,是为了珍惜这个能互相交流的和平年代。

60分钟前
  • 钱坤一
  • 力荐

(9/10)这不仅仅是个讲述日本援华的故事,也是一个讲述中国改革开放来之不易的故事。今天我们没有变成第二个朝鲜、能够坐在电脑前打下这些字,完全凭当时部分政客的一念之差,而改革开放也曾有一度流产的危险。改革开放的成就是四十年来全国共同努力的结果,并非某一个领导人的功绩,但这一切的起点,无疑就是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他的理性和决心改变了之后无数中国人的命运。

1小时前
  • [己注销]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