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这本书/电影的评论比较少,也许是年代已久,也许是以为攀登毕竟还是少数人的热爱,但也许是因为,有关生存和死亡的讨论,本身就是个很有难度的话题。 本想找点参考的我,看来只能尝试着干着写一写自己的看法。 关于到底值不值得的话题,恐怕没有什么正确答案。 因为山就在那里,一句话可以激起攀登爱好者内心无比的热情,那是他们毕生的热爱,既然赋予了自己的生命如此的意义,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他。 关于Jon自身的表现,我感觉确像个局外人,作为记者始终重在观察和记录,但作为攀登高手,他发现许多潜在的风险,却又无力去改变,或者说我没看出来他有拼力去尝试改变过什么,我想这心里的阴影巨大,一辈子都愧疚是一定的。但那是一个无法预言,也无法重来的经历。 片中值得称赞的是夏尔巴人的坚韧,对自然的敬畏,对伙伴的忠诚。让他们背着沉重的行李攀登珠峰震是太没有人性的行为。听到拉普桑在路途中艰难的喘息实在令人揪心。可在关键时刻仍然是他们充当了生命的桥梁,救回濒死的伙伴。 而俄国人/哈萨克人Anatoli其实是个英明神武的人物,虽然Jon用"不professional"这类词黑他,但他说的一句话:“告诉他们,想爬珠峰,就得自己想办法。”确实实在,我想这才是有攀登的能力,对登山这回事有态度的人。最后他独自一人跑回暴风雪中连续救回三人,我只得感动的泪牛满面。再一次说明,这是一个对生命足够敬畏的人。 he is a great athlete and an animal of survival.
我不是登山爱好者,也不能从团队协作,专业技能,对待登山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儿戏,态度是不是足够的严谨的层面上去评价什么。 只能感叹,商业化的进程,让人类付出非常惨痛的代价,在山上,抑或在平地,其实都是如此。就算是世界级的选手,居然也会冒险到在已经比预定最晚撤离时间2点还要晚2个小时之后才开始下山。
正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让人始终难以抗拒的,不过是内心对于一些事物的虚拟定义的追求。人最难的,莫过于战胜自己的内心。
在海拔8000多的无人区,一点点侥幸心理都会引发灾难,一点点人性的弱点,都会被无限的放大。 而在夏尔巴人朴实的预言中,圣母峰,她真的带来了惩罚。 执念,欲望,傲慢会将人一步步的吞噬。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生命的机会在一点点的流逝。 其实也许可以再有机会来领略圣母峰的威仪与风光的,到底不是人定胜天。 最终,决定谁成功,谁失败的,还是圣母峰。 面对死亡,且说说为什么要珍惜自己一定要活下去。 并非对逝者不敬,我曾经有机会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体验过死后进坟墓可能是什么样的滋味。 那种已然无法动弹,身体与钻满蚯蚓的土壤及充满腐烂的气味混合,但却还能睁大眼睛把自己墓碑前黑衣林立且哭哭啼啼的亲友们,一一看在眼中的感觉,是相当凄惨而恐怖的。 绝对不是所谓的温暖和安详。 有过濒死的体验,才会知道能看到草长莺飞,那是多美好。 可面对存在的意义,现代教育家Wilhelm Von Humboldt 也说过,存在的目的就是:“在生命最广泛的体验中,提炼出智慧。” 同时他还说过:“生命只有一座要征服的高峰 --- 设法体验一切身为人的感觉。” 人终归都是一死。 若能死得其所,体验过自己想要体验过的体验,也算是福报,死,而无憾。 日后Sarah Hall长大,她也会从母亲那里了解父亲的故事,那濒死前给母亲打电话起名字的情节,会是她幼小心灵中永恒的激励,支撑她走向未来的人生。 若问自己是否能在离峰顶还有100英尺,但时间已到就能按计划撤回?It's too hard. 这生命瑰丽的风景到底在哪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不论怎样,愿逝者安宁,愿生者且行,且珍惜。
最后建议:书翻译的不够好,也可能因为我对登山这件事本身缺乏一些了解,感觉作者交待前景还是稍显啰嗦了些,当然电影只有一个半小时,大量的细节无法详细交待,结合书本来看会体验更多。
联想起了中国最近的一只珠峰登山队遇难的那些人的故事,也应该拍拍啊~~
山在那里,我们只是凡人。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597993/
我:為什麼導演老是給這種大頭特寫??某人:因為拉遠景就要穿幫了。【……
果然是讲述96年山难的登山神片。
悲剧 从一开始 对山无论何时都要心存敬畏!
马上要去爬5000米+雪山有点怕
有些技术性问题,比如最后获救者连帽子都不带,扛过了珠峰上的暴风雪??
很多年前看过的电影。我自己没有极限运动的爱好。但是我能够理解那些为了梦想做了很多年准备,并付诸行动的人。
The nature is invisible.
不错的登山片
比起这个,我更爱看Discovery!
they saw god's face
“或许是因为我们不够尊重这座山,认为只要有钱、有装备,有决心,就能征服珠峰。”
其实拍得一般,有些地方不合理。但还是带给我很大心灵震撼
拍成纪录片的类型了。以JON为主角为英雄了,比ANATOLI的戏份都多,有点不合理。总体不佳。而且对ANATOLI持批评态度。在作者1999年版本的书中,至少他也接受了:ANATOLI队伍里面没有顾客死亡。
好看,遗憾那么好的登山高手这样告别,也许这就是善泳者溺吧,还是要放低自己,保持敬畏,以及多赚钱。
97年拍摄.....只能说甚至不如绝命海拔。关于氧气,我曾有朋友在潜水时下水前误关了气瓶阀门。而高反,我也曾在爬勃朗峰的旅途中遭遇过,如不是队友坚持走上去,或许我也就放弃了。然而此刻回忆,已经记不得什么了啊
save the strongest, that's the law of the mountains.
前一半讲了珠峰南坡路线和行进登顶简单过程,后一半则是下撤的噩梦。中规中矩,个人觉得观赏性不如垂直极限,因为除了顶峰全景地理风光外,真的没有可欣赏的了。技术失误也是,常识性的东西了,虽然可能真的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