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落,一个如此悲哀的词语,尸沉大海,万物哀鸣。电影《鲸落》以一种冷峻残酷的第三者视角讲述了小姑娘齐落“起起落落”的一生。下面就几处色彩与画面简要分析。
一,电影基调的淡蓝色,冷峻严肃。一如《情书》中的哀叹,影射了齐落毫无生机,抑郁寡欢的人生基调。而祖母的形象,正是这种人生色彩的泼墨者。
二,祖母锅中煎炸的鱼。祖母清理鱼熟练的手法,连带上将鱼丢进油锅里一气呵成的动作,扼杀的,不仅仅是鱼的性命,还有齐落的梦想与坚守。煎糊的鱼,也正暗喻着齐落梦想的陨落,生命的逐渐凋零。
三,齐落与男生在海中出来后,坐在高阶上,腿上的泥泞昭示着观者她正在从生活的泥淖中艰难的前行,逃脱。
四,祖母,母亲与齐落在饭桌上的位置,永远呈现三角形。三角关系暗示着中心角的主体把握着家庭的核心位置,正如此,祖母在家中的地位无法撼动,操纵,掌握着一切人的命运。
总体来说,影片是惊艳的,但要减少长镜头的运用,巧妙使用蒙太奇剪辑组合手法和小景别组接,让影片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
一鲸起万物灭,一鲸落万物生。人与人之间的心结和矛盾慢慢滋生慢慢长大,最后好像鲸鱼那样的庞然大物,可以让无数美好毁于一瞬。一旦解开这些心灵的枷锁,那些压抑,那些刺激,仿佛鲸鱼慢慢沉落海底,留下的是万物生长的养分。人生最难的是放下,也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齐落的愿望和奶奶的愿望看似两条平行线,也产生了无数的矛盾,这样的关系,在我们生活比比皆是,该怎样化解矛盾,找回温情,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该考虑的问题。
每一个选择都不是无足轻重,每一次碰撞都是情感的交流。相信看了电影的大部分人,对于奶奶都有种莫名的怨意,这个角色她不讨喜甚至还招人讨厌。每一次齐落跟奶奶发生矛盾,观众们的心情估计都不好受吧。可是我们不能否认,正是一次次这样的矛盾,解开了祖孙两人的矛盾,打开了彼此的心结,让双方的感情得到升华。百惠和奶奶也是同样如此。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看法也会不同。或许奶奶的做法是错了,可是电影给了我们结局,却没有给我们对错的答案。毕竟电影里面只是一段的人生,电影之外的未来还很长很长。站在理想的角度,结局很好。站在生活的角度,未来未必如意,但是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现实总是与生活相伴而行。所以这是永恒的结,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清纯少女齐落热爱芭蕾舞,但是因为高考被强势的奶奶逼着放下梦想。她把自己比作一条叫Alice的鲸鱼,因为没人懂得她真正所想,哪怕说也得不到回应。因为高考被迫放下梦想,因为家长的期待被逼学习,每一个人大概都会有这样一段青春,那一年一本本做不完的习题,可是我们并没有得到开心。我们能从齐落的身上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想想青春,想想梦想,想想你还没有实现的东西,去加油!去努力!去反抗!哪怕你是一只与众不同的鲸鱼,也总有一天会有人听到你的呼唤!
仅从现代教育观下来看,学生全面发展才是当今培养的教育目标,还在上高中的女主角齐落化身于一条孤独的鲸,在自己青春时期不能如愿自己的选择,在花季年龄,从小缺失父爱,转学,逼迫,没人理解,没人懂得的逆来顺受接踵而至。在代沟的隔膜下饱受奶奶封建顽固的应试教育的逼迫摧残,每天都在逼迫与逆境中成长,逆来顺受,在她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得不到一点鼓励和赞赏的她终归抑郁成疾,这也充分讽刺过去的封建思想和当下只要求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狭隘固执想法的父母前辈。走进孩子内心,聆听孩子的心声,才是我们这代人所要倍加关心和沉思的……
曾几何时,青春片就等于“早恋”。
堕胎、劈腿、自杀三连击,打造出了一批谁也没经历过的狗血“伪青春”。
那时看青春片,满眼春花灿烂恋爱脑,致残。
而如今,《狗十三》《少年的你》等青春片,却纷纷将眼光落在了艳阳下的阴影中。
一个,聚焦父权阴影,一个,揭露校园暴力。
可怕、沉重,更致郁的是——你无法像对《匆匆那年》一样,痛斥这种事情太狗血,拒绝相信。
因为我们知道,除却了那些必要的戏剧性夸张,这些问题是的的确确真实存在的。
想视而不见?可以。
告诉自己“校园暴力不是人人都会经历”“我家孩子没有继母”,就能把恐慌推到你的生活之外。
那么,我推荐你看《鲸落》这部电影,你就会发现,有些问题根本无法逃离——
听名字好像是一部文艺奇幻电影,但是“鲸落”两个字,讲究着呢。
何为“鲸落”?鲸鱼在死后,因为尸体太过巨大,无法第一时间被分解,于是沉入海底,为无数生灵带来养分,成为了小型生态圈。
因此鲸落,既是生命的起源,也是自由的界线。
正如本片所触及的,是几代人的核心矛盾——
期待,与自由。
主角齐落是个梦想成为芭蕾舞演员的少女,她天生一副高挑身材,扎实的基本功让老师也赞叹不已。
但是横亘在齐落面前的,是一座名为“高考”的大山。
齐落的父亲长期在外,齐落的奶奶作为特级教师,带过两千多个学生,儿子更是万里挑一的学霸,是奶奶“一辈子最优秀的作品”。
如今儿子不在家,奶奶就将毕生的荣光都着落在了这个孙女身上。
母亲软弱无助,父亲长期缺席,整个家的主人俨然就是齐落的奶奶,可谓大权在握,说一不二,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简单一开篇,人物矛盾就出来了,简而言之就是:
孙女想搞芭蕾。
奶奶希望孙女考上顶级学府,找到传统意义上的“正经工作”。
听谁的?
道理上是听齐落自己的,自己的路自己选,自己的梦想要努力去圆。
可是请各位回想一下自己的高中岁月,再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相信大部分家庭的真实情况,还是得听长辈的。
于是一系列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式就出现了。
“你考上好大学,想怎么发展爱好都可以,现在你的本分就是学习。”
“我付出了......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吗?”
“你怎么就不听话?”......
这部电影为什么让人避无可避,就是因为它所反映的问题,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会存在。
听话、懂事、乖巧、成绩好、重点大学、正经稳定的工作......
这就是上一代人,赋予下一代人最殷切的期盼。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真的存在一个“人生模板”,只要套用便可以高枕无忧呢?显然不是的。
《鲸落》从一个人物的状态,展现出了“模板”的失灵。
齐落的父亲,百分百根据长辈的模板长大,学习好,孝顺懂事,乖巧聪明,重点大学,体面工作,唯一的不妥只是找了个母亲不喜欢的媳妇。
按理说,他还是会听母亲的吧?
可是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出国;第二件,在发生暴力冲突时,歇斯底里后失控伤/杀人。
这两件事很值得推敲,因为在“出国”的背后,是逃得越远越好;在伤人的背后,是极度压抑后的发泄。
压抑哪里来?他要逃离什么?
他的家。 在《鲸落》中,齐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
无论是校园、江边、小路、抑或是花店,电影都在有意无意地营造一种喧闹和舒适,阳光的铺洒、路灯的照耀让这些场景变得很亮。
江边风吹起发丝,花店鲜花争艳,配合惬意的背景音乐,更是让人无限憧憬。
而一旦进了齐家,明度立刻变暗,即使打开所有的灯,阴影也无处不在,沉默、冲突、压抑,让整个空间仿佛阴暗的牢笼,罩在齐落母女身上。
齐家之内,无言与泪水、控制与爆发。
齐家之外,江边的少年骑着骑行车微笑,喜欢养花的单身男老师向自己投来脉脉含情的目光。逃离哪里,奔向哪里,一目了然。
可《鲸落》并没有将全片变成“痛斥祖母专权”的发泄场,相反,与其说她是“加害者”,倒不如说她是个“守护者”。
她对齐落的爱是真实存在的,不比任何人差。她所坚守的也不过是“守住齐家”,而非“毁灭全家”。
问题在于,她的想法已经不合适了,可是她却仍然坚信。
芭蕾舞没前途,体制内才是王道。
考上好大学就是人生巅峰,以后自然能够找到好工作。
只要孩子听话,就能出人头地。
但是只有身处当今时代的人才会明白,艺术的就业前景未必比“码农”差;
体制内的升迁制度缓慢无比,不出三年就会被“同龄人”反超;
而大学毕业到就业,更是一道“鬼门关”,查查对应届毕业生的吐槽就知道了,很多“学霸”在职场里混得并不好。
奶奶苦苦攥住的那些理念,早已过时了,当她因为体罚学生被投诉,失去辅导班工作的时候,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无力感,也格外令人心碎。
可是她又能怎么办呢?新的理念是学不会了,让她无所作为,又绝对不可以。
宁愿做错了,也好过什么都不做。
这句话,在前段时间“封针疗法”的患儿家属采访中,提及的频率很高。孩子还小,疑似脑瘫,难以医治,所以家长们宁可看着孩子百针加身,也好过“什么都不做”。
很多人一直说自由,说梦想,说老一辈和原生家庭圈住了我们的人生。
正如《鲸落》大部分时刻所展现的抵抗,用互相伤害的方法,争抢话语权和自主权利。
年轻人们将长辈当成强者,不断地重申自己的权利。
可是长辈之所以歇斯底里地试图控制下一代,核心原因并不是天生霸道,而是“无力”和“不知所措”。
他不知道你适合什么,也不信任你对人生负责的能力,于是既然大家都不靠谱,不如听我的,总比我什么都不做要强。
久而久之,老一辈做了这么多,如果换来的只是反抗,沉没成本回不来,自然会觉得下一代寡恩少义。
无力和缺乏信任,也许这才是隔代矛盾的终极分歧。
所以回到开篇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青春片越来越致郁了?
因为话语权逐渐从老一辈手中,转移到了新生代这里,曾经在老一辈眼中无所谓的事情,到了新生代,可能就是童年缺憾。
曾经的孩子闹矛盾,如今的校园暴力。
曾经的都听家长的,如今的家庭压迫。
曾经的模板人生,如今,是梦想与束缚的对垒。
反思、反抗、揭露。
青春片走到了真实又致郁的路上,说明青春片,终于长大了。
离异家庭的少女心事
电视电影。
控制欲
很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教育故事,大人的期待和孩子的意愿之间的对抗。奶奶的控制欲真是让人喘不过气。演员的台词功底和演技都太弱了,用配乐和取景的意境来弥补勉强能看下去……
这部电影真的说差吧,确实稍微有一点,但对于演员来说,看了看,还行吧
真实的再不过,妈妈的演员好年轻,我喜欢这种隐形的cp感。男女主好friend,确实不错。课间上课那太真实了,奶奶的演技台词够犀利。4.8分吧
窒息的爱。
作为19年的片子来说,生硬的台词表演,偏差的摄影美术让两个小时的片子味同嚼蜡,同样是三代女性的《春潮》不知道比鲸落好到哪里去,豆瓣也没注明导演,能拿到龙标真的不知所以
现在这种现象还是挺多的,被人控制的命运。
喜欢女主,细腻没有痕迹
家庭教育意识流
家里有这么一个强势的长辈真是头疼,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都是一个个学习机器吧,没有灵魂
平淡的生活,细腻的情感。喜欢
台词生硬,表演做作,人物表面化
关爱下一代,关爱抑郁症患者。
没矛盾制造矛盾,然后塞给你一个大团圆结局
压抑的看不下去,,奶奶说话让人窒息
演员假的不行
是因为电影没剩几分钟马上要结束了所以强行大团圆吗?
记流水账一样,表达混乱,台词更是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