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

HD中字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罗伯特·雷德福,克劳斯·马利亚·布朗道尔,迈克尔·基臣,马利克·鲍恩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走出非洲 剧照 NO.1走出非洲 剧照 NO.2走出非洲 剧照 NO.3走出非洲 剧照 NO.4走出非洲 剧照 NO.5走出非洲 剧照 NO.6走出非洲 剧照 NO.13走出非洲 剧照 NO.14走出非洲 剧照 NO.15走出非洲 剧照 NO.16走出非洲 剧照 NO.17走出非洲 剧照 NO.18走出非洲 剧照 NO.19走出非洲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远离非洲,远离爱情



最近反复在听《远离非洲》的原声。
还记得这是上大学看的第一部电影,高潮时全班人都散去吃饭,
只有我独自坐在教室里,主题音乐响起时,男女主角飞过浩瀚非洲雄壮河流苍茫群鸟,看到流泪。
多年来,那一句“I HAVE A FARM IN AFRICA”的温柔呓语,
一直在我梦里。

那时只有十八岁,不知道为什么女主角那么好,他们俩那么合适,
男主角还是不断的离开,不肯一直呆在她身边?
现在慢慢知道,相与出尘和柴米油盐,难以两全,
最好的东西往往最难引入日常。
最吸引彼此的,不过就是那份自我和个性,
而在一起的生活,太琐碎了,是要不断的妥协,
以付出自我为代价,最难坚持独立的意志。
保佑最真的自我,同时保持最近的亲密,
在我看来,是自古以来无数男女妄图挑战的最高任务,几乎是一个死题。

深夜里听那段音乐,当它瑰丽轰然响起,
即便早有铺垫我还是感动万分:
致我们永远向往但是必须远离的非洲,
致那些消散蒸发但是波澜壮阔的爱情。

 

 2 ) 再看《走出非洲》

第一次看《走出非洲》是在1989年的澳大利亚,看完后的奇妙感觉历历在目,仿如自己在夜晚的海边,天空中有无数的流星,烟火一般向你撒来,浪漫混合着典雅,无奈参杂着深情,伤感交汇着壮丽。我看到了Woman at her toughest, man in his best and colonial society at its worst. 昨晚又看了一遍《走出非洲》,已经是距第一次看本片的近二十年后在上海的家,优美的电影配乐,壮丽的非洲景色,Meryl Streep (Karen) 的坚毅,Robert Redford(Denys) 的不羁,Sydney Pollack的智慧和艺术才华让《走出非洲》的神奇魅力再次令我感慨不已。我明白了为什么片名叫Out of Africa, 我更明白了自己这二十年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停地在In or Out 之间苦苦挣扎。 电影的开场有这么一段女主人公Karen的自述:…he gave me an incredible gift. A glimpse of the world through God’s eye… and I thought: “Yes, I see. This is the way it was intended.” (…他给了我另外一样不可思议的礼物。从上帝的眼中窥探这个世界…然后我想:“对啊,我明白了。这才是上帝希望的啊。”)这些话不仅仅从Karen的口中带出了电影男主人公的非比寻常的影子,同时,无疑是电影深入的主题,也是导演让观众去发现Karen明白的到底是什么?上帝希望的又是什么? 女主人公Karen 所处的时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时二十五,六岁还是单身女性是不为欧洲上流社会所接受的。在忍受不了她的贵族情人的怠慢之下,毅然以一种反叛的方式,提议和她情人的哥哥结婚,到非洲去另创一片天地。 Karen 是怎样的一个女人?Sydney Pollack 在Karen 刚到非洲结婚当晚和她伯爵丈夫发生争执的一场戏中有细腻的有关Karen 个性的描述。Karen 除了美丽富有之外,更重要的,她是一个个性坚强,极具反抗精神,同时,又是一个占有欲非常强烈的“现代西方女性”。Karen 不仅要得到婚姻,还要得到梦寐以求的贵族头衔和她所理想的家庭生活。Possession和obligation 这对矛盾,在Karen 的人生轨迹中充满了斗争的脚印。明白这一点对于电影的深入进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来到非洲,她带去了水晶和瓷器,她给她的非洲佣人戴上了欧洲侍从的白手套,她希望庄园的河水可以改道,她要用英语去教育非洲部落的小孩,她不停地想让原始非洲通过她的努力变成一个她所想见到的欧式非洲。于是,男主人公以一种完全相反的理念出现的时候,电影的魅力和趣味油然而生,也为她在电影结束时所有她拥有的(Possessed)东西的一一失去埋下了令人深思的伏笔。 男主人公Denys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羁骜不训,风度翩翩的浪漫主义人物,我觉得他不光如此,他之所以吸引Karen, 并且影响她一生的是他有着非比寻常的价值观,他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他不以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任何人,也不迎合任何人的意志而丧失自己的自由,即使因此付出的代价是孤独和贫困。 在圣诞晚宴的舞会上有关Karen给非洲小孩英语教育的话题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Denys: 你很会搞事。他们说要读书的时候是怎么表达的呢?他们知道说他们要读迪更斯吗? Karen: 你不认为他们应该学会读书吗? Denys: 我认为最好你先问问他们的意愿。 Karen: 你小时候被问过吗?难道读故事有害于他们吗? Denys: 他们有自己的故事,只是从不写下来。 Karen: 你为什么宁愿他们是无知的呢? Denys: 他们绝不无知。我不愿见到的是把他们变成一个个小英国人! 西方人总以为自己的文明优越过别人。即使是Karen 那样心地善良的女性,依然以为把自己的文化和道德强加于完全不同的种族是出于一种善举。因为在她的心目中,非洲人是无知的。当英国的战舰强占了满清的国土,当八国联军的烽火烧尽了圆明园, 当日本的铁蹄践踏了中华的江山,当美国的战火蔓延了雅鲁藏布江…直到当几个月前,奥运的圣火依然遭到欧美的污辱,所有的这些的背后,只有一个逻辑,那就是非西方的价值和观念都是无知的表现,即使使用武力去改变这些价值和观念在很多西方人的心里,也是一种善举。Denys 的非比寻常就是近一百年前,他就看到了依然是今天世界矛盾的根源。他对非洲深深的热爱使他明白到几百年来狂妄的西方文明到今天都不明白的道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闪光点远远超出了他的风度,优雅和浪漫。 Karen 第一次受到了和她的价值体系所形成的道德观念相对立的冲击, 而那种对立的价值在她眼里是模糊的, 于是她疑惑地问Denys: Is life really so damn simple for you? (难道生活对你真的那样简单吗?) We are not owners here, we are just passing through(在非洲我们不是主人, 我们只是过客。 Denis 语). Denis 就像他说的是非洲的一个过客,他何尝不是一个人生的过客。他不需要Out of Africa, 他本来就没有In to Africa, 其实,当你心里根本就没有In or Out的困扰的时候,何处来In or Out的问题?人生应该是简单的:本无明镜台, 何处惹尘埃? 回首自己,从离开家乡到重回故地,从心高气傲到意气阑珊,所有经历过的起起伏伏,得得失失,哪一样不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In and Out而引起的反反复复,沉沉落落? 在他们一起去Safari 的一幕中,夜晚在空旷的非洲草原上,在篝火的燃烧声和野兽的叫唤声中,在一种有声胜无声的寂静中,在Karen 心里产生了不可回避的震荡,而这种震荡在Denys 的心中得到了回响.Denys 用那台留声机播放出一曲叫做“Let the rest of the world go by…,让其余的世界都离开”,多么恰如其分的可以形容男主人公的歌名啊!Denys 一生的追求是远离一个人为构建的社会,远离按别人的意志循规蹈矩。他们浪漫地在烛光下跳舞,在香槟的芬芳下谈笑,在黑夜的寂静中相爱… 两个人的结合暂时自然完美,然而,就像电影中原始的非洲平原已经显现现代西方文明的各种痕迹,一种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和谐正以各种形式在非洲的原野展开。 Denys 和Karen 是两个互相吸引却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冲突也是不可避免。虽然Karen 在她人生的未来认识到Denys 所坚持的正是她经过所有的困难之后想要寻求的,然而他们的冲突远在她认识到这点之前。终于,她想要拥有的,或者她拥有的,一样一样地从她身边离开,她的丈夫, 她的爱人,她想要留住的河水,她努力经营的农场,她的所有一切… 电影最为感人的场景是Denys带Karen 在飞机上看非洲原野的壮阔和美丽,Karen 真正领略到非洲原野自然风光的震慑和感人,一幅幅荡气回肠的自然图景, 一声声动人心魄的野性呼唤,人其实是那么渺小,一切的名利欲望在非洲神奇的天空中,比不上过眼云烟。这些是女主人公在非洲才明白和醒悟的,也是她在开场所说的是上帝希望的:非洲之所以是非洲,是因为它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就像她的俑人不会带伺从的白手套,流淌的溪水不愿更改它们的河道,故事代代相传却不用文字,辽阔和壮丽的土壤不喜欢工业革命带来的味道。因为只有非洲,才是非洲。如果一切都按Karen原来希望的改变,何必有非洲?John Berry 的原创音乐更是带有一种宗教般的神圣。我这时明白电影为什么叫Out of Africa, 这不是仅仅讲述一个女人在非洲有个农场最后一无所有而离开非洲的故事,这是讲述一个心灵,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如何抛弃沉重的精神枷锁,踏上一条寻求自身解放的颂歌。旧约中有犹太人出埃及纪,Out of the Egypt, 难道不也是讲述古代以色列人,离开奴役自己的埃及,解救自己再次获得自由和家园的故事吗? 《走出非洲》在我眼里有不可思议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要让中国变成什么样的中国?西方文明在大行其事的今天,我们想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样的文明我们需要走出?

 3 ) 独立、尊重、自然和爱情……

    终于看了这部两个半小时的片子,out of Africa,主演是Meryl Streep和Robert Redford。演员演技、摄影、音乐都很值得一提,然而我忍不住想写一写的,却是一些凌乱无章的感触,没什么主题,也没什么逻辑。

独立

    Karen的独立勇敢给每个看过此片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独自一人经营农场、不畏艰险护送物品去战地、不顾众人阻挠要改变当地土著的陋习、不惜下跪恳求总督为土著留下一块可以安家的土地。甚至,在大火烧了她所有的收成时,她也没有流泪。她坚强的面对一切苦难,做到了许多女人所做不到的事情,并让男人们肃然起敬。

    我在想独立大概是现在的人所必须的,尤其对于女孩子来说。不要再想着依赖别人,无论父母还是情侣。娇弱、只靠依赖他人永远得不到尊重——或许可以得到呵护,却会让呵护你的人觉得很累。还是自立一些的好,让爱你的人即使不在你身边也觉得安心。

尊重

    人与人之间总要存有几分敬意,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会感到温暖和其他美好的感情。片子给我最大感动的,是Karen与她农场里黑人的感情。她没有因为肤色而疏远他们,而是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关切,并且希望他们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善。她请老师教小孩子读书,给生病的人看病,并在临走之前为他们留下一个安定的家。这其中不排除她认为黑人们是“属于”她的,因此她有责任使他们过得更好的因素,但不管怎样,她得到人们的敬重。Karen临走的时候,年轻的小厨师想要跟她一起回去,那诚挚的眼神和话语让人感动。她也拒绝了管家的同行要求,说:就像以往你总是在前面带路在前方点篝火一样,这次出行我先去领路。管家说,那这次你的篝火一定要点的很亮,很大……

    别人的敬意是一件很暖人心扉的东西,又质朴得让人忍不住想要落泪,仿佛只有泪水才配得上如此纯净的感情。

自然

    着实见识了非洲的神奇,让我目瞪口呆。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覆盖着广阔无垠的蓝天,朵朵白云堆卷的天空让我无限怀念五月的甘南。长颈鹿、斑马成群跑在绿草地上,成百上千的红翅鸟同时起飞于碧湖水上,这该是多么奇妙的景象啊。看着蜿蜒起伏的山地,看着一望无际的高原,很想策马其上,再次感受一下疾风刮过耳畔的刺激,感受一下无人能缚的自由快感。

    片中Karen 和Dennis 同乘滑翔机(我不知道那种飞机是不是叫做滑翔机……)遨游绿野上空的情节令我深深着迷,两个人的浪漫至此也算是一种极至了。

爱情

    最后说说爱情,因为我还不懂爱情。

    Karen 和 Dennis 无疑是相爱的,他们互相欣赏、互相理解,享受与对方在一起的快乐。但是他们没有在一起,有人说Dennis最终的飞机失事只是命运的安排,nothing else. 倘若不是如此,他们会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我以为不会,因为他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观点不一致,不能说谁对谁错,甚至假设由于岁月的磨砺双方有了改变,也未必就是happy ending. 感情就是这样说不清道不明,却又总想弄个究竟。

    Dennis是个崇尚自由的人,怀疑他是射手座性格。他不愿意别人告诉他该怎样生活,不愿意被任何东西束缚哪怕是他的所爱,不愿意成为别人生命中的陪伴,他要的是来去自如,要的是充分享受生命,要的是自我。有人说这是孩子气的不成熟,我不以为然。我很能理解他的生活态度,爱情就是爱情,它存在着,这就够了,何必要拿什么东西束缚。很多时候,责任会让感情变了味、褪了色。

    我能理解,却不知道这样崇尚自由的人要遇上怎样的伴侣才能幸福。是不是爱他的女子应该学会不去依赖、不去约束、给他充分的自由呢?在他想飞的时候让他飞,他累了自然就会回来,学会自安其乐、不过问太多,或许可得长久的幸福吧。只是他会不会有一天飞走不再回来呢?又或者,永远等待的女子是不是过于委屈自己了呢?

    Karen 要的是安心、是承诺、是保证。安全感或许是所有女子都想要的感觉。得不到便毅然放手,中断了这场爱情。她的独立坚强为她得到了尊重,但我也为她此后孤独寂寞的一生心苦。爱情为什么总这么艰辛?到底怎样才可以幸福?

    我明白爱情不是占有,只是不知道衡量什么是占有的尺度。

 4 ) a fearless woman

"Out of Africa" is my beloved movie, the favorite.
  
The story between Karen and Dennis is tragic. But I so much love Karen, this woman, the word to describe her well is: FEARLESS. She is such a fearless woman. She demands fairness, demands possessiveness, demands non-tragic natur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 and Dennis. Yes, it is only fate that killed Dennis, making Karen the loneliest woman with the loved one lost. If not that fatal clash, Karen and Dennis could have been happy together.
  
So, it is only fate. Not anything else.
  
I saw Karen's photo in her old age, in one of her story books. She looks so thin, so alone, but also so well-spirited. That picture scares me. Her being able to live without Dennis, to her old ages, scares me and the same time reminds me her fearlessness again.

How Karen treats those natives in Africa was also admirable and interesting. She wanted to change, to provide a "better" future to the native kids by teaching them read and write; but both "the chief" and Dennis thought to live the way they are for those natives are the best thing. I ponder which way is wiser? I guess this has no answer either. We could not control who we meet in our life, and what kind of changes those people we encoutered have made us into...

 5 ) To be a human ,but not a woman

“Frailty,thy name is women”,Shakespeare said in Hamlet.
 as a woman,we are always thought to be timid. If she has her own dream, her own ambitious,the man who around her will one day leave her,thinking she is strong enough to face all the hardship.
In the movie ,I was deeply moved by Karen. since I found some similarities between us,I thought I could understand her better. Undoubtedly,she was much more mature than me. Frist of all, she was a real woman, and her experience made her very charming,of course for those who knew the true beauty. than,the life in Africa made her a real human. She was totally independence when she was leaving there. Independence didn't mean she wouldn't feel lonely or something else, but she could live without self interference. In fact, most of the time, when we feel unhappy, the feeling has nothing to do with others. after experiencing so much hardship, she learned how to face the life,she learned something would never belong to her. Just as what she said at the final of the movie, she knew how to make herself to undertake and accept all the things may happen.at last, the so called gentle men invited her to drink together, at that time, she didn't exist as a woman, but a human. A true human, who knew how to get on well with the nature,a true human, who knew wha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Also,the love between them really gave her all the courage in the rest of her own life. Though he died, he loved her forever,he knew her,he can feel her.
she really taught me a lot of things. I will think of her,when I lose my confidence about life.
By the way ,this movie make me fall in love with Africa,just as another classical movie English Patient.
 

 6 ) my favourate movie - Out of Africa

如果要提一部电影,我已看过三遍,而且还会去看的,那就是OUT OF AFRICA.

对我而言,这部影片是我唯一拥有VCD, D5和D9的影片,虽然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碟片的发烧友。但如果以后有更高质量的版本,不知自己还会不会再买。

之所以喜欢这部电影,怕是因为它所蕴含的内容太多,每次看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

故事发生在非洲,作为殖民地庄园主的凯伦同当地黑人之间的生活的描写其实是原著中洋洋洒洒的主要内容,影片也不遗余力的展现了出来。对我而言,影片中最闪耀人文精神的细节也就是最后凯伦因破产而被迫离开非洲前,她为了她土地上居住的土著人能留在原来的地方居住,对新来的总督夫妇长跪不起以求得对方不迁走他们的承诺。在丈夫不予理睬的强硬态度下,那位总督夫人毅然站起身来搀扶凯伦,并对她说, “你得到了我的承诺。”凯伦起身时对总督夫人说自己在这里过得很快乐,也预祝她在这片土地上愉快。总督夫人回答说一定会的,只是可惜这里的人们不再有凯伦了。(这段英语对白,简单而意味深长,怕记错了,破坏它的美,所以有心的读者可以自己在看片时留意一下。)

在非洲这块美丽的殖民地,白人是统治者,黑人则是奴隶。凯伦初到非洲时,曾要求黑人佣人带上白手套来服侍客人;对管家大声吆喝怕他打碎她带来的瓷器。可是当她离开的时候,她让那个佣人脱下了白手套,她才意识到自己曾经对他人的不平等。她的管家想跟她一起走,她拒绝了,回答是,就像以往你总是在前面带路在前方点篝火一样,这次出行我先去领路。管家说,那这次你的篝火一定要点的很亮,很大。多么感人的话呀。因为此刻,凯伦已变卖所有家当来还债,没有能力去雇佣他们了。在最后的时候,这位管家已经把她当作朋友而不是雇主了。

虽然对于张艺谋的电影趋势已无话可说,但他的那句,一部影片往往因为一个片断被观众记住而成为好影片,也不可全盘否定,虽然他以此为目标已背离拍电影的初衷。对于“走出非洲”有很多片断会浮现在脑海,不知是看了三遍的关系,还是确实有太多好的片断使它成为一部经典的影片。

不会忘记凯伦在离开非洲前,那个只允许男士加入的俱乐部成员邀请她去喝酒时,在侍者惊愕的表情下,所有在场的男士都起身为她举杯那一刻;不会忘记丹尼斯驾着一架飞机把凯伦带上蓝天,从空中俯瞰他们热爱的这块神奇、富饶的大陆。随着飞机的爬升,整个大地展现在眼前,音乐也一泻千里,这时,被深深感动的凯伦沉醉地向座舱后方伸出了手,而丹尼斯此刻也从驾驶室伸出了手,和她的紧紧相握的那一刻; 不会忘记有两只狮子徘徊在原野之顶,那是丹尼斯的墓地,他们一起在非洲大陆的怀抱中,只是沙哑嗓音的凯伦作为旁白者却已走了出来。
 
关于她的婚姻

凯伦一开始就不是因为爱情而要的婚姻。她为了一个伯爵夫人的头衔和一个远离寒冷欧洲的渴望而嫁给了一个花花公子。而她的丈夫则是为了她的钱。于是她不得不忍受初到非洲丈夫就离家打猎一去几个月,而她只能一个人辛苦经营农场。好在她够坚强,她能忍受自己选择的生活。只是她没料到那个到处拈花惹草的丈夫让她染上了梅毒,以至于她将再也无法生育。而在她农场经营失败,遭遇破产之际,她那愿意成为她朋友的丈夫因为又找到另一个宿主,另一个贪幕伯爵夫人头衔的富家女而提出离婚。
可以说,这场婚姻一开始就注定了她的失败。但她知道愿赌服输,她并没有为此流泪。

关于她的爱情

他们相识在她初到非洲的火车上。他在运象牙,她在护瓷器,彼此打招呼的一刻,对方只是来自陌生世界的访客而已。可是随着莫扎特音乐的回旋,那份对非洲相同的热爱,两个独立的个体走到了一起。她知道他酷爱自由,不喜欢受婚姻的束缚,但是面对自己失败经营的婚姻和事业,她忍不住希望他能给她依靠。可是一句争执中的反问句“ if i die, will u die? "让她只能遥望远去的飞机,独自面对寂寞和痛苦。就在等待因为得知她将破产离开而表示愿意改变当初想法的他要接她飞行之际,她却只等来前夫告诉她他遇难的消息。

初次看这部影片觉得她很苦,辛苦经营的咖啡园大火烧掉了,她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她的爱人未能分担她的痛苦,不能给她依靠,最后竟离她而去。只是佩服她的勇敢,她一个人带队穿越原野去为军队送补给;佩服她的坚强,她面对燃烧的农场的平静;佩服她的洒脱,她在离开时同俱乐部男士们喝酒时一饮而尽的优雅。

再看时,发现她也脆弱,渴望有婚姻的依靠,为了这,她不惜放下她的骄傲去试探,去和所爱的人争吵。是否是性格决定命运,她丈夫和爱人都知道她的坚强和独立,所以没有人想到她也需要帮助,需要照顾?

而对于丹尼斯,那个热爱自由盛过生命的爱人,曾经在我眼中”自私“的那段辩护却在片尾得到印证。也许他是对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哪怕爱情也无法阻挡生命个体的自由和归宿。

现在看来,凯伦是幸福的,因为她拥有过,爱过和活过。

 短评

一个女人的坚韧热情,两个男人的避世,早期殖民者的拓荒史,肯尼亚的人民,这片土地不属于我们,绝佳的非洲草原景色,女主角的诗意性格,我不会因为一张纸爱你更多

4分钟前
  • 大约在冬季
  • 力荐

与心爱的人从瞪羚奔跑的广漠草原上掠过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啊?

9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力荐

盛名之下却极其平庸的《走出非洲》显然是一部描写幻灭的作品。个人命运的落寞收场是对早期殖民主义道路的否定,你最终得不到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爱情呀,真像《黄金时代》里那袭华丽的外衣,而它内里却是一种血腥的野蛮和残酷。可惜在辽阔的非洲大陆上,人性的多种可能,我们却看到了最渺小的那一个。

10分钟前
  • Muto
  • 还行

非洲已经成为我的一个梦,我读它,我看它,仍旧不够。于是那些斑马、狮子、长颈鹿就说着斯瓦西里语,像马赛人一样,在炙热的空气中向我走来。我想知道这篇母地能给女人带来什么,它怎么样支配着每一个生命的生死。摄影好美,尤其是飞机掠过火烈鸟那里。自由的男人不爱富裕的女人,他们爱女人一无所有。

12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我们只是路过这里 并不拥有这里

16分钟前
  • 寂地
  • 推荐

那片大地让她那颗爱慕虚荣的心洗净铅华

20分钟前
  • 雷貝卡
  • 推荐

没啥感觉的公认好片

24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优美的音乐、壮丽的风景、特别是梅丽尔斯普利特的出色演出,可以说是真的把人物塑造的很传神。

25分钟前
  • 橘猫爱吃鱼
  • 推荐

原来这部电影教给人的是关于告别,不求一物属于自己,而爱它。电影里看不到撕心裂肺,那些绝佳的几乎像躲藏起来而露出一点点的尾巴一样的细节与台词。

26分钟前
  • 周鱼
  • 力荐

第三世界总是被拍成动物世界。

30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女主INFP,丹尼斯ISTP

33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动物做什么都是全心全意的,每件事都像是第一次,猎食,工作,求偶,只有人类做的最差,只有人类会感到厌倦。动物会说:我知道你对我的感觉,你也知道我对你的感觉,所以我们就躺下来开始做吧。

38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女性觉醒经典之作。所谓经典的力量就是,在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成长跨度里,你一次又一次重温、向它索求,而它次次总能给你掏出新的东西。罗伯特.麦基的解读:一个被“我即我所拥有”这种传统观念所束缚的女人,渐渐意识到你并非等同于你所拥有的东西或男人,你自身的才智、能力、作为,才是你的价值。

41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以前看三毛的书,记得她提过这部让她无数次落泪的电影。现在我才终于明白。梅姨演得女主我大爱。不提非洲这片神奇的土地,单这段爱情,导演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描写,但他们那次hunting,在飞机上紧握的手,他们的谈话与交流,足矣。让我想起《碧海蓝天》,只是一个女人爱上了狮子,一个女人爱上了海豚。

43分钟前
  • Fanny❤
  • 力荐

非洲美景;别具一格的思想化作精彩的对白。“和你在一起,是我的选择。我不是按照别人的想法来过生活。不要勉强我。我不希望有一天发现自己是在帮别人活。我愿意承担后果,就算偶尔寂寞,甚至孤独终老,我都能接受,这是公平的。”“我不会因为一张纸更亲近你或爱你更深”

4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非洲……一定要去,就因为这部片子。

50分钟前
  • funny_vee
  • 推荐

可以说是很好的非洲风光片,以飞机巡游那一段尤甚;也可以说是爱情片,两个人一起在草原打猎,升起篝火的晚餐。但其实,更应该是凯伦从对世界的不知到拥有坚毅性格博大胸襟的蜕变历程,是非洲改变了她。可惜了帅到掉渣的罗伯特雷德福。。。(真的好像皮特。。恍惚了)原声美!

5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我在非洲曾经有一个农场,种咖啡豆,给黑人小孩治病。我在非洲遇见了为自由奋不顾身的情人,热爱动物胜于人,折桂而来,情迷而往。我在非洲曾写过一首歌,哪里有已逝的热土,哪里有纯洁的朝露。我总是两手空空,因为我触摸过所有。我总是一再启程,因为哪里都陋于非洲。

60分钟前
  • 小岩菽
  • 力荐

非洲大地的绝美风景画——与原小说却相距太远。

1小时前
  • 艾小柯
  • 推荐

独立女性也是被逼出来的~~

1小时前
  • 战国客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