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宽宽

HD中字

主演:Alane,Delhaye,Lucy,Caron,Bernard,Pruvost,Philippe,Jore,Philippe,Peuvion,Lisa,Hartmann,Julien,Bodard,Corentin,Carpentier,Pascal,Fresch,Jason,Cirot,Baptiste,Anquez,Stéphane,Boutillier,Frédéric,Castagno,Andrée,Peuvion,Lucien,Chaussoy,Cindy,Louguet,Céline,Sau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4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小宽宽 剧照 NO.1小宽宽 剧照 NO.2小宽宽 剧照 NO.3小宽宽 剧照 NO.4小宽宽 剧照 NO.5小宽宽 剧照 NO.6小宽宽 剧照 NO.13小宽宽 剧照 NO.14小宽宽 剧照 NO.15小宽宽 剧照 NO.16小宽宽 剧照 NO.17小宽宽 剧照 NO.18小宽宽 剧照 NO.19小宽宽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小孩子

小昆昆放暑假,三五成群消磨着野性時光,村上卻發現牛屍,內藏斬件人體,兩個傻偵探來查,再驚爆無頭女屍,傻探抓狂:我們不是來做哲學思考啊!傻探其實面懵心精,但線索一條條斷了,揭出更陰暗的,之後三凶案,一人竟給豬吃掉,疑雲愈積愈厚。小昆昆像看小說追看凶案,也繼續他的小惡作劇。法國頭號作者杜蒙(《魔非魔》,36 屆)首拍喜劇(原是四集電視劇)帶來不絕驚喜笑料,以幽默反轉偵探類型,詰問到邪惡人間,遊刃卻不離本色。《電影筆記》年度十大居首。

 2 ) 群魔乱舞

杜蒙还是出手了,他终于将自己电影里其貌不扬的演员换掉了,然后换来了一批歪瓜裂枣.......这是一部集喜剧,悬疑,荒诞,惊悚,文艺,犯罪,爱情等等元素于一体的群魔乱舞作品。不得不佩服杜蒙的审美以及导演功力,在充斥着这样一群歪瓜裂枣的电影里,杜蒙居然让他们完美的契合了电影的气质,毫不出戏,甚至还会加分。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着杜蒙的调教能力和飞天遁地的想象力。

影片名字叫《小孩子》,所谓小孩子指的便是影片中的歪嘴瘪脸男孩昆昆与他的女朋友以及几个狐朋狗友的统称,他们整天无所事事,骑车游荡,宽宽与女友经常在街头拥抱接吻,这一切都似曾相识,没错,杜蒙的处女作《人之子》里的男孩同样过着这般生活,只不过昆昆年纪更小.......他们生活在一个寂静又怪异的村庄里,这里风景如画,绿草蓝天,鸟语花香,这里的村民呆滞,木讷,迟钝,疏离,压抑,这样的诡异生活氛围倒是也符合杜蒙的风格。杜蒙构建的影像美学始终保持着高度统一,辨识度极高,这让我想到了罗伊.安德森(罗伊.安德森的电影里也充斥着歪瓜裂枣.......)。

昆昆和自己父母,爷爷奶奶,叔叔住在一起。大家在准备饭前餐具时,爷爷将玻璃杯,盘子一个个丢到桌子上的画面非常滑稽。昆昆的叔叔是个智障人士,并且走路不稳总是跌跌撞撞,昆昆的父亲则是一副典型的农夫形象,少言寡语,脸部泛红,脾气暴躁,目光凶悍。影片主要由两条故事线构成,一个是昆昆与家人和朋友们的生活片段,一个是两个警察寻找凶杀案线索的工作片段,两条线时而分开进行,时而产生联系。这两个警察可谓是全片最大的笑点来源,一个是白发苍苍,脖子不受控的扭动,面部停不住的抽搐,说话也不利索的老长官.......一个是长了一副刁民面孔,总是做出一副夸张的惊讶表情,嘴巴里没剩几颗牙的寸头警察.......寸头总会突如其来的展示自己用两个轮子开车的特技........每次到达凶案现场勘查完后,当他们开车离开时总是要将车原地转上几圈才能走直线........他们调查的案子分别是村子边的碉堡里发现的一头奶牛尸体里藏着人的尸体,海滩上同样发现了藏着人的尸体,这两个尸体生前是情人关系,所以他们一度怀疑是女死者的丈夫杀死了他们。结果没多久女死者的丈夫也被杀了........而这个死去的丈夫正是昆昆的另一个叔叔,只不过父亲一直没有告诉过他........接二连三的谋杀并没有在村子里泛起波澜,大家依旧呆呆的过着日子。在白发警长眼里,这些谋杀案正是某种隐藏的神秘力量试图构建新秩序的结果,听起来神秘可怕,但看到警长那抽搐的脸庞,怎么也害怕不起来..........实际上凶手是谁在杜蒙的电影中一直不是个重要的问题,杜蒙的重点永远都是展现人物的状态,环境和氛围,以及生活细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此片与《人啊人》有些许相似之处。

除了主演之外,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角色也同样为这荒诞的故事添油加醋。比如在葬礼上唱流行歌的女歌手,她总是练习着同一首歌,葬礼上唱,院子里唱,舞台上唱,没完没了.......一个追求她的黑人男孩因为被她的朋友讽刺为非洲猩猩而变成厌世的反社会者,他拿枪与警察火拼,最终饮弹自尽。种族问题也是杜蒙的常见元素,这在《人之子》中已有充分展现。另外还有两个逗比牧师在教堂里的葬礼上开心的自娱自乐……老警长找到坤坤的父亲调查案件时,顺便完成了骑马这个毕生的梦想.......最后在海滩上矗立的赤裸女尸终于给村庄带来了些许恐惧的氛围,而昆昆的父亲则始终自带嫌疑人的气质。但这一切的答案杜蒙并没有给出,一切都是神秘的,都是不可言说的,如同大自然未解之谜。而电影里展现给观众的那些怪异的人,奇异的事,诡异的氛围,滑稽的细节,与众不同的世界,才是杜蒙赠予观众最大的礼物。

 3 ) 奇妙的結構

不太好吸收。應該會是反覆引發思考的片。兇手是誰並不重要/不知怎麼找得到這些孩子來演戲,率直欠扁又世故。孩子王男主真是個討厭鬼啊。老探長挺玄妙。/記一下Bruno Dumont的名字。/最愛台詞:要是所有偷情的人都被分屍的話,世上就難有保有全身的人了。/2015:看雙峰想起此片。/http://bombmagazine.org/articles/bruno-dumont/

 4 ) 小孩子

“不要把牛奶洒得到处都是了。。。听到了吧!最好不要,不要。。。你要注意一点。”他已经用了足够的注意力,在这个斟满牛奶的陶瓷碗里,一步一步,在很多小石子铺成的土地上,那种很容易就会陷在里面的小石子土路面,艰难地走着。里面那个声音,是妈妈的。她从看到他端起碗的时候,看到他想要走出房间,拿着一块面包出去。就能够料定他一定会洒得到处都是。甚至,还可以想象他的手是怎么哆嗦的,沾了那些干了之后就会黏糊糊的牛奶。所以,她都不必出门,隔着几面墙喊就行了。事实的结果,会如她预料那样的。他足够小心,然后那提醒的话会以保证足够多的进入他耳朵里面。在占满心思绝大部分的事情上,他还要保证分一点点给那句话并想好了怎么回答她。“哦!该死。”踏出第一步的时候,牛奶就洒出来了。接下来,第二步,又是一句“哦!该死。”第三步,第四步。。。。。。

知道吗?如妈妈那样自以为是的,可以从每一个动作里看出些愤怒,笨拙,自负的行为的后果的。还是那些看起来比他都高大却完全长得不匀称的大人们。一个典型的代表,以男人为例子的话。我们从侧面看他,总会先是看到那个圆圆的肚子,隔着一件米其色的外套挺出来,脸上的眼袋很大,皱纹很深的刻进去。有一撮白胡子和一顶花卷的白头发,在大风中吹得稀稀疏疏的蓬乱起来。这个样子,首先让人理所应当地认为他应该是历经岁月的磨练后,能够透视每个事件身后的真相的。而你千万别试图要在他的每个动作里面分析他的个性。他张开五指,掌心向后,踏着阅兵现场士兵的那种正步走的步子走过来。绝对是一种高超的掩饰技巧。当然,他也会碰到小孩子端牛奶时候的类似干扰。“还好吗?请放松,请坐。”“还好,检察官先生。”对面看来是一个头衔高级的上司跟他在一所西餐厅里进行一场谈话。后面突然,乒乒乓乓起来。各种的摔不锈钢的碗盘,扔食物,大声讲话。他会给一个回头以表示注意到的,但绝不会起身抱怨,要求停止那种无聊的行为。长官的话,会夹在这躁动的氛围里进入他的耳朵里的,他会起码是让人看来听得下去的。

事实上,他总以为自己能够控制得了场面,而表现得镇静自若。面前有一辆摩托。他会运用上很好的比喻的。说它会是遥远的山峰那样,是雄狮那样,又如女人的胴体那样。生动又仔细地嫁祸之后。才娓娓道出本意。有时,他甚至把一匹公马说成是“姑娘,漂亮的小姐。”直到看到那藏在后腿间的巨物时,才“哦!”了一声。而后面,他绝不再用时间去承认那离谱的错误。他像玩游戏一样,也真的收到了玩游戏的效果。却让人不得不尊重,理解。“他真是不简单。”“知道人们怎么称呼他吗?他们说他是:迷雾。”

只有小孩子不那么认为,他们会说他一直盯着人看,是基佬。

他也的确注重礼节和流程,让人们有权利在默哀中严肃。在教堂的一些典礼上永远板着脸。看那些直接拿口水当定型水用的教主、司仪,滑稽的为了把手自然的垂下和宣誓而不能够把嘴型对准一个摇摆不定的话筒讲话。嘴巴嘟嘟的呈“O”状。只有旁边一个被临时拉过来当教童的小孩子。他会当看小丑表演那样,看他们演完的。人们要在他摇铃的命令中,默哀和结束默哀。“叮铃铃”教主们蹲下来,人们头低下,面色凝重,呆滞。“叮铃铃”教主们站起来,人们头抬起来,凝重,呆滞。又“叮铃铃”蹲下,低头。“叮铃铃”站起来,抬头。他玩得不亦乐乎,大家也配合得很好。

 5 ) 从《人性》到《小孩子》----论布鲁诺﹒杜蒙当代诗性之怪诞电影

1

必须理清头绪,才能了然布鲁诺·杜蒙的《小孩子》(2014)。这部片子让我想起另一部法国电影《深呼吸》及英国电影《这就是英格兰》,有些微相似性,然大不同,仍只属于杜蒙电影的诗性怪诞风格,与他之前的《人之子》(1997)《人性》(1999)《弗朗德勒》(2006)中沉郁不同的是,此片玩起了冷幽默,但如一的疏离,只是《小孩子》看似多了些滑稽的影像,但这种滑稽并非轻浮,反而是有生命力的,甚至蕴含着某种不可揣度的原动力。

说道《小孩子》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他的《人性》,同样有凶杀,同样要破案,与《小孩子》连环案不同的是,《人性》只是单独个案。片中的男主角法拉·德温特,有一个艺术家的爷爷,小镇的街道都以他爷爷命名,只是家世的曾经辉煌,并未掩盖现实中法拉此刻的落寞、压抑与撕裂。片中从头至尾,让我们感到这注定是一个最不像警察的警察。

法拉渴爱不得,破案不得,却只能木然地站在窗边向外凝望,或站在高速铁路边狂吼一通,再或者伫立田野,远远地凝视。他心中的所爱,隔邻的23岁女工朵蜜拉,既爱着校车司机乔瑟夫壮硕油滑的身体,也渐渐爱上法拉善良的内心。其实,朵蜜拉长相普通,体态臃肿,但颇为性感和骚情,常跟乔瑟夫爱抱抱,甚至当作法拉的面,又啃又舔,搞得法拉极为难堪。

后来,当朵蜜拉法外开恩似地让法拉抚摸时,他却感到了莫名的羞辱,迅即逃之夭夭。他宁愿抱着来自阿尔及利亚的孤独罪犯亲亲,宁愿在精神病院对着窗下可怜的精神病人,伤心地抱着男院长偷偷落泪,甚至跑进猪圈,深情地抚摸着下了一窝小猪崽的母猪。这种衰竭的移情,让人看到法拉哀莫大于心死的悲鸣。

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身为一个警探,他必须履行自身职责,却一如既往地迟钝、敏感而忧伤。他自始至终的静默,犹如一次次的钝击,让人哑然。比如,他看到电视上的仇杀,他会掉泪,最后看到杀害11岁小女孩的凶手娜黛姬,就是他的好友,即朵蜜拉的男友乔瑟夫,他俩抱头痛哭。与其说他用热情亲吻安慰着乔瑟夫,不如说他找到了倾泄心中郁积的出口。当然,他早有预感是乔瑟夫干的,碍于友情,也苦于证据不足,加之他心不在焉的思绪,让他并未深究下去,破案还是来自上面的警察。

实事上,他们在一起时,这个乔瑟夫没少取笑他。当他与乔瑟夫、朵蜜拉一起在出外游玩时,他总是那只电灯泡,拼命地照亮了他俩过分的亲昵与打情骂俏。尤其是在海边,朵蜜拉脱掉内裤衩,下海尿尿,乔瑟夫则无聊地拿起她的内裤衩,说“你闻闻味道”,在法拉眼前晃荡,搞得法拉少有黑着脸说“滚开”。

在海边碉堡旁,乔瑟夫在撒尿,法拉微微闭上眼,想依偎在朵蜜拉的肩上,但他真的不敢,他是怯弱的羞涩的。当他睁开眼,分明看到他双眼闪着泪光。是的,法拉太累了。沉重的他,心在流血。恍惚中,如电光石火一击,好像他开悟了:人,性本色,与动物无异,谁会在乎他呢,只有他自己在意自己。其实,人与人的疏离,原本就是我们全人类共有的困窘。

这种有关人本能意识的参透,只能说明法拉是一个好人,一个正派的人,却有着不寻常的心境。就是连吃苹果都会不小心噎住。老妈妈很担心他,专门站出来,拦住朵蜜拉,提醒她小心对待她的儿子,他两年前失去了妻子和孩子,请不要再伤害他。

2

这样冰冷及细腻的影像,这种凿击人心的力量,只属于布鲁诺﹒杜蒙。当我2002年10月底第一次看到《人性》时,就被深深震撼了。这十几年来,我每年都要拿出来品尝一次,深深为它吸引,但我却不敢写下只言片语。直到品读了《小孩子》,犹如黑夜中的一道亮光,打开了我闭塞的思路,才让我找到了一个清晰的切入口。

之所以说为杜蒙的影像着迷,是因为他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极为精准,难有人及。那种影像的游离与空灵相比照,拓宽并深化了电影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切入了人类现代社会的某种脆弱神经。我以为他开创了一个新的影像模式,属于当代心理叙事诗的深度镜语,即我所说的当代诗性心理的怪诞影像,准确地讲可称“当代诗性之怪诞电影”。

他第一部《人之子》已显端倪。但在《人性》中则完全确立。再后来的《弗朗德勒》,通过战争的非常态下,呈现离乡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重击之下,所逼仄到一种稠密的绝境。因而,他对角色心理的微妙嬗变,总是有着独到的阐释。

比如《人性》中,法拉在海边遇到了当兵时的战友,也就是现在的海滩护理员,他只穿着一条短裤衩,性感十足,一旁的朵蜜拉渐渐地受不了,悄悄跑到一边坐着,大腿在摩擦,表情微微抽搐而紧聚,性本色的意谓再一次显露。

这样的微妙镜语,在《人性》中俯拾即是。时隔15年后,杜蒙野心勃勃,炮制出这部《小孩子》,按导演本人说的“取道自然,表达魔幻”,自然有着不同的镜语。它让我想起罗伊·安德森的影像,叙事游离与跳跃,形而上附着于现实的夸张。但杜蒙的叙事明晰,始终有一条主线,仍属于非线性叙事的一种,他始终注重的还是人的内心体验。

虽然表达方式各异,但他们殊途同归,都有相同的特质,就是擅长或者说创造了各自一种表达现代人际间的冰冷、疏离与肿胀。

毫无疑问,这种现代性的镜感,是在传承现代电影大师布莱松、布努艾尔、伯格曼、安东尼奥尼,费里尼及安哲罗普洛斯的光影中,再创立了一种新的电影表达模式,较之前的他们,罗伊·安德森、布鲁诺·杜蒙、贝拉·塔尔的影像则更加的凛冽,更加的悲怆,在表达层次上也更加的多维和丰富。哈尔克的影像则属于另一种极度疏离的节奏,当然,还有拍过“旅行三部曲”的文姆·维德斯,以及拍过《周一清晨》的奥塔·伊奥塞利阿尼。

但罗伊·安德森、布鲁诺·杜蒙、贝拉·塔尔,是我认为当今欧洲最具现代诗性表达的导演,只是他们前二位拍摄的作品并不多,但来日方长,正如这十几年我一直跟踪他们的新作,总有惊喜一样。

3

回味4个小时的《小孩子》,由“衣冠禽兽、邪恶中心、恶魔化身、真主伟大”这四个篇章构成。贝拉﹒塔尔的巨制《撒旦探戈》,一个精心设置的狗血骗局,也是由各篇章构成。只是《小孩子》更加戏谑化,让死人的悲剧从属于炮制的喜感中,可谓大逆不道,似乎又无可非议,这就是创意。恰到好处,往往是最难把持的。悲喜剧中,还饱含了童话般的诗意,这延续了他之前《人之子》《人性》等片子的意象,只是《小孩子》多了嬉戏之味。

片中至少有三处,小顽劣昆昆与伊芙亲密拥抱与热吻的情景,忍俊不禁之余,深感自然、可信又纯美。可信,是因为小混混昆昆,好像都没正经过,不是惹事生非,就是踩着单车四处晃悠,把老警都给惹毛了,以至于昆昆见到老警就露怯,咬牙切齿地轻声对伊芙说他总是跟盯着我不放。只有当他跟小伊芙在一起,他才变得认真起来。

伊芙小美人,当然不是芭芭拉·斯坦威克1941年出演那个搞笑的《伊芙淑女》,这个伊芙是沦落凡间的天使,她是一个真正的旁观者,对一切极为专注,深怀悲悯之心,又好像又有那么一点见怪不怪。可爱的伊芙喜欢站在昆昆的单车后坐上,体味迎风飞扬的感觉。这个自始至终“站”的样子,极为有趣和放松。急驰而过的她,是那样的入定,那样的不可思议。自己的姐姐泰里耶被猪吃掉后,她伤心难过,又极为无语。她处处都显得适中。她的天真浪漫,她的忧伤和喜悦,就好像是童话中天使和智者的组合。

相对应的小混混昆昆,唯有对她才是彻头彻尾的迷恋,“我爱你”,对应的是“我爱你”。似乎小女孩伊芙是本片中唯一的一尘不染的角色。她的天真、可爱与美丽,让片中任何古怪角色,对她都无法产生任何邪念,所以,她理所当然地没有被疯牛或者肥猪吃掉。

她对于昆昆一帮男孩,逢到黑人男孩穆罕默德就出言不逊“杂种”的狂撵,也从没有起哄或多说一句,她还拿着小号来到碉堡深处,对着第一只奶牛死亡的地方,深情地吹着哀悼的乐曲,然后对昆昆说“抱着我”。这是片中最为抽离及感人的地方。原来杜蒙对于感情的表达也如此地正经、静谧和忧伤,但这仅限于伊芙小美人。一出碉堡,悲剧与笑料遂同时叠加出现。仿佛让你濒临悬崖之时,又把你拉了回来。

昆昆一放暑假,就如同野狗到处乱窜,加之有胖男孩凯文和大个男孩乔丹的左右。这无事生非的三人帮,对村上发生的事,如同老警一样上心。老警出现在哪,他们就跟着到哪。跟屁虫,也并非总是顺利,比如遇到老警的呵斥,比如遇到黑人孩子穆罕默德。

让我们仔细看看昆昆这张脸,瘪瘪的兔唇,倒贴一张纯天然叛逆者的脸,其不可声张的怪诞,很像监狱中那种成人惯犯。现实中的昆昆,从不会安然地坐一会,他总是奔突者,他对死人的关心,只是出于好奇的本性。

当然,他对神志不清的叔叔丹尼极为关心,从没看到他捉弄过叔叔。看到老迈又近乎痴呆的爷爷在外晒太阳,他也会扶着他进屋去,怕爷爷晒伤了皮肤。

原来小昆昆,只是一个顽劣的小男孩而已,如同他每每踩单车回家,都要随手一扔,单车“砰”地倒下。他贪玩,搞怪,偷懒,好奇,喜欢暴力,勾女(但很专情),分明是一个成年男人所喜好的,只是折射在一个小男孩身上,却更为生趣、逗乐及生机无限。

4

我好奇的是,为何这样一个位于法国北部濒临英吉利海峡的美丽村镇,经导演之手,迅即变得光怪陆离而不可捉摸,好像这儿都没几个正常人。虽然,这只是一部奇特、古怪和冥顽的电影,但看看整个村子的男人,长得歪瓜裂枣不说,还都有点呆若木鸡。嘿嘿,这导演得跟男人有多大的仇啊,才能如此阴损自己的同类。

女性呢,除了小女孩伊芙俨如天使之外,其如花似玉的姐姐泰里耶,结局也是悲惨到家,再就是小昆昆的妈妈,着墨不多,还算体面,按老警的话说这女人长得漂亮。老警对女人的欣赏,也仅限于嘴巴上。

现在,让我们看看来自布洛勒的老警探长范德魏登警官,以及他的双齿豁牙助手卡朋蒂埃,都长得够邪门和搞怪。老迈的警官的大名,证实导演有意克隆大画家之名,显然有嬉皮之趣。再看他弱不禁风的衰样,拖着好似有点瘸的腿,完全颠覆我们对英武警官的三观,不说是帅哥阿兰·德隆,或者让·保罗·贝尔蒙多,至少也得是《人性》中法拉那样的吧,当然,他也是大明星。

越往后看越憋得慌,真想说“可怜的大叔,您就别耍宝了,该退了吧”,可他非但不退休,还大有一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傻冒劲头。他标志性地抽搐般摇头、使劲地眨巴眼睛及撇下嘴唇,加之对小捣蛋鬼们的唠叨,都让人感到,这厮要是能破这案,除非他真的能偷天换日。

下属卡朋蒂埃只能是受气包,好像了心甘情愿做老警的狗腿子。人与人的确是存在某种不可言说的吸引力,即或男人之间也不例外,这与“同志”完全是两码事,这是工作气场、性情与时间综合酿造的结果,自然形成了一种牢固的感情。即便被对方骂得狗血喷头,仍心服口服。这样的绝配,如何不让人开怀。

当他俩第一次来到小村当年德军留下的碉堡,直升飞机吊下硕大的奶牛远去,老警跟卡朋一并从碉堡沿上狗吃屎般摔下来,老警呵斥他“卡朋蒂埃,你怎么这么愚蠢”。或者,老警一看到捣蛋鬼们就来气,探出头喝叫他们遵守交通规则时,老警转而对卡朋说“我讲话时,你就不能开慢点吗”。挨了熊的卡朋只得晃着头自言自语一番,但永远听不清他说什么。

当第一头奶牛切割开来发现屁股里藏有无头女尸时,卡朋说想起左拉的《衣冠禽兽》,老警正色地说我们来这儿不是来谈哲学。明明是文学,在他嘴里却说成了哲学。卡朋只得咕噜着点头。大导演雷·诺阿早年拍过一部《衣冠禽兽》,杜蒙此时借用片中人说道,应有同时向左拉与前辈雷·诺阿的致敬之意。当然,悲剧的炮制才刚刚开始,怎能缺了笑料。接着,女死者的头找到,是村民勒布勒的老婆。调查又发现,非洲来的黑人布里跟女死者是情人关系,案件似乎变得简单起来。

问题是,随之在海滩发现另一头奶牛,老警眨巴着眼,命令当场切割,又发现一人碎片式地被塞进了牛肚里,检验结果,是黑人布里,也就是黑人男孩穆罕默德的爸爸。接着勒布勒又莫名其妙地死于自家大院的坑里,一桩桩惊天大案,怎让这哥俩省心。他们原本就一直在路上,也不用吃吃喝喝。

5

一脸茫然的老警站在布里工作过的屠宰场,慢慢地说“我们理理头绪,第一,勒布勒的老婆与布里是情人,第二他们都被杀了,第三他们都被分尸,第四,尸体都在奶牛肚里”,卡朋忙补充道“都在疯牛的肚里”,老警点点头。

此时,已发现这两头奶牛都属于勒布勒农场的奶牛,且都患了疯牛病,他们断定,死者被杀弃于荒野后,被这两只疯牛吃进了肚里,而非直接从牛屁眼里强塞进去。

老警来到捣蛋鬼昆昆的家,问昆昆的父亲有关死者勒布勒的情况,他不发一言。老警走后,昆昆突然一下变得温情起来,竟然说爸爸你怎么不伤心,勒布勒是你的堂兄啊。其实,他俩就是亲兄弟,昆昆的爸爸是老大,但这兄弟俩老死不相往来。

老警不甘心,想找出案件的突破口,遂再次来到昆昆的家,看着几匹白马心痒痒。他貌似深情地说我从小就有一个梦,一直想骑马。老勒布勒煞是有礼地让老警踩上去,转悠了几圈,下马后,老警轻轻抚摸着白马,那专注的神情,就像抚摸着温顺的姑娘。虽然不能驰骋,但他总算是过了骑马的瘾。僵持了一会,老勒布勒终于开腔说话,我不喜欢我这个兄弟,当年爸爸把农场给了他,我什么也没有,留给我的却是父母,还有丹尼。

老警当然无话可说。这丹尼是这三兄弟的老三,属于什么事也干不了的脑瘫病人,按老勒布勒的意思,这丹尼就是废物一个,而且还要好生地照顾好他,住了很久的医院,昆昆放暑假后才返回家来。丹尼最喜欢独自出去瞎转悠,经常转倒在地上爬不起来。

可是丹尼有一样本事,就是能钻进碉堡连接另一个碉堡的暗道,后来被昆昆发现了这一秘密,还被伊芙当作案件线索报告给了老警,让昆昆好大不快,也是他唯一的一次对伊芙小美人的不快。其间,伊芙的表弟装扮着蜘蛛侠,突然出现在昆昆家,小马驹般东奔西撞,一下撞倒丹尼,气得昆昆直咧嘴急喷,居然还有比他更顽皮的捣蛋鬼。

别看老警这难兄难弟俩,看着不正经,神经兮兮,但他们倒咬定案件不放松,好像不睡觉不吃饭不用厕,神人一对。而昆昆这帮捣蛋鬼,当然也紧盯不放,看看这连环案到底能否水落石出。这种绝妙的跟随,自然生趣。接着,勒布勒的情人坎平,也就是小镇乐队的女乐手,老警之前调查她时,对卡朋所说的一个漂亮的女人,紧接着她也被杀了,完尸用鱼网捆绑于海边的树上。老警遇到这样悲惨的情景,总爱使劲眨巴双眼,他一定是在抑制伤心又无奈的泪水。他对着坎平丰满的身躯,依然感叹真是一个漂亮的女人。

这事还没平息,又起一事。黑人小孩穆罕默德看到伊芙的漂亮姐姐泰里耶,就想约会她,恰好被泰里耶的女同学詹妮弗看到,喝令他“黑鬼滚开,滚回你们的非洲”。此类污辱同出一辙,穆罕默德伤心不已.穆罕默德不能出门,一出门,就被昆昆这帮当地小孩无故地辱没。本来穆罕默德的爸爸布里又被人害死,妈妈整天悲痛地哭泣,他又频遭此类污辱,忍受不了,念念有词“真主伟大、真主伟大”,随后他就彻底崩溃,真的疯了。穆罕默德在自家屋顶拿着手枪胡乱对外射击,最后可怜自杀。

女孩泰里耶听到穆罕默德自杀的消息,难过的她,恍惚地走进自家猪院,她自言自语,没曾想,她就被这批肥猪们吃掉,真乃咄咄怪事。这个情节倒有点像惯于穿插神话影像的阿彼察邦,什么湄公河上吃人的灵婆。

6

完了吗,哪有个完呢。一对憨豆似的草包警察,面对这样一起连环凶杀案,最终能否破案,只有天晓得。其实对于导演来说,破不破案不是问题,死不死人或死多少人也不是问题,关键要忽悠得好看可乐。

老警最后依然喜欢抚摸着白马的身子,还念叨起鲁本斯画中的女人,如同抚摸他心爱的漂亮女人。但本片没看过他的半毫情史,他的妻子始终没有出现,即便现已苍老,哪怕从口袋拿出一张照片,也从没露过脸。他与卡朋只是不停地赶路、问话和苦寻对策,又总是不甚了了。

老警找丹尼谈话,一无所获,还被昆昆的妈妈取笑地问你找他谈话了吗。他曾经找勒布勒的帮工谈话,同样也一无所获。临到片尾,卡朋被昆昆叔叔丹尼的胳膊缠绕着,老警冲着卡朋说“铐起他”,随之又吐出“说笑,我们走”,那种神情好像绝对地胸有成竹,真有点牛逼哄哄的样呢。

只是凶手在哪呢。看不出一点点蛛丝马迹,是老勒布勒,完全有理由怀疑他,是勒布勒的帮工,也有理由怀疑他,是教堂司职风琴手,都有可能,又完全不可能。那是丹尼,不,丹尼从医院返回时,就已发生了两起案子。还有谁呢。只有土行僧知道。指望老警,指望卡朋,当然有理由巴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不济他们也是干这一行的,何况是老手了。所谓面懵心精,人憨心明,也不一定就能破案。但他们带给我们无边的乐呵,却是真真切切,是大可点赞的。

这哥俩标志性地表情与动作,倒跟《人性》中的老警同出一辙。《人性》中的老警,每逢出勤,颈脖上便大汗淋漓,庸碌之中,饱含一脸的茫然。让生活中庸常的俗事恰到好处地进入影像之中,强化角色的心理嬗变与诠释,这是杜蒙的拿手好戏,也见证一个导演非凡的掌镜能力。只是与《人性》的案情最终真相大白不同的是,《小孩子》最后糊里糊涂地并未破案,能否继续演绎,仍只是一个期待式的问号。

但昆昆们的捣蛋、捉弄和好奇肯定会持续下去,他与小美人伊芙的恋爱也仍将持续下去。小屁孩的纯真,大人般的恋爱,看起来也不错,还挺感人,抱抱中前后出现的“我爱你”“我爱你”,一前一后的表白,如绷紧天空中飘落的雪花,顿觉纯净和甜蜜。

对于这对小朋友的爱情,我们当然会说是真的,一切都是真的。至于连环案,恶魔当然杀了人,弃尸于荒野,疯牛碎碎地吃了下去,至于猪吃了漂亮女孩泰里耶,这纯属神造,异想天开吧。这个桥段,有意让黑人小孩与漂亮女孩的生命,殊途同归,抽离了种族歧视的老套戏路,却见证了人类的某种暗合与宿命。无疑,这是另一种思想高度与艺术不谋而合的逆向表现。

7

如同《人之初》《人性》一样,杜蒙这次再次回到熟悉的家乡,划定一个20公里的美妙圆圈。他热爱静美的家乡,却要让家乡达成他诗性怪诞电影的梦想,所以,他得苦心婆心地说服家乡的人参演他这部并不干净的电影。这对于他自己,可能也会有某种撕裂感,但他还是得做。

从某种意义上说,杜蒙与他的前辈雷﹒诺阿、布莱松一样,都是精妙的画家。他们对一景、一物及一人的巧妙设置,显然安然于心,天然怀有一份精致的融入感。通观全剧,其处理手法,终是淡化一切紧张的根源,犹如水痕时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想循规蹈矩。另类电影,怪诞不经,或者剑走偏锋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片子的鬼马之处,就在于一切都在不经意之间发生,如微风吹过的麦田,起伏绵绵后,复归常态。并没看到惶恐不安或者危如累卵的情形,杜蒙还是把美丽留在了家乡。

另外,《小孩子》中小镇乐队演奏的盛况,在他第一部影片《人之子》中最先出现,用欢庆的场景,印证个体的伤痛,一热一冷,取得了对冲的效果。另外,也可能导演本人对这种动辄国庆搞形式主义的庆典做法,表达了某种不满。

我们都知道,这世界上大国当中,除了俄罗斯每年搞阅兵庆典之外,第二个国家就数法国喜欢捣腾这隆重的盛大场面。大呼隆之外,只有冷落与哀嚎。《人之子》中的费迪参与庆典之后,与狗友们猥亵一胖女孩,最终却失去了他心爱的女友,这种吊诡的戏剧冲突,真是有点发癲之味。

与《人性》中另外一个相同的是,片中总有人会指着海峡说“对面就是英国”。这看似不经意的一说,实则暗含杜蒙对家乡的某种自豪感,以及不想被法国边缘化的微妙心态。在正宗法国人看来,法国西北部多少有点比利时的味道。

同样,在《人之初》中出现的阿拉伯小伙卡德,与《小孩子》的黑人孩子穆罕默德,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都涉及到种族问题,而非一笔带过,反而渗透其中,搅起了一潭浑水。这看似刻意,实际上反应了法国、意大利乃至整个欧盟,所要面对的新移民派生出来的窘困,并非只是歧视这么简单,又必须面对,因而,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长期存在又无法抹去的痛。

导演有目的把不相干的事物掺杂其中,让日常状态入戏,这无疑增加了影片的震撼力。如《人之子》中男主角费迪,是小镇上一帮混混的头头,导演却让他在反复癲痫、反复做爱又反复骑着小摩托急驰中,慢慢抽空自己。直到最后,女友玛丽终于离开他,偏偏跟他痛恨的阿拉伯小伙好上了,这让他彻底疯狂,痛殴卡德之后,他崩溃于一片绿油油的青田里。

片子始终弥漫着这种挤压又难以喘息的伸缩感,让有病的费迪愈加无力,只有当他回到妈妈的小店才得以歇息,但费迪这个人给我的感觉,却始终像一个虚妄的稻草人,所对应的则是整个小镇的毫无生气。

这种景象在他的《弗朗德勒》中也很癲狂,有性癖的漂亮女孩芭贝,先是跟安德鲁好,然后又跟帅小伙布朗德搞在了一起,接着,二人要服役,她索性一手搂一个,三人缠绵一通。后来,他们上了非洲战场,跟极端组织作战间歇,强奸一个女敌人,由此引发一连串灾难。

同来的小伙拉勒克遭枪击,一心惦念女友芭贝的布朗德,生擒后遭阉割,继而被击毙,安德鲁却侥幸逃脱。而在国内已有生孕的芭贝,得到布朗德阵亡的消息,不堪重击,一下疯掉。她治愈后,见到了回国的安德鲁,以为是安德鲁逃亡过程中扔下了布朗德不管,才导致了他的身亡。渐渐芭贝却接受了布朗德已死的事实,再次跟安德鲁好上。

芭贝在他们远离的日子,忍受不了寂寞,随时随地不加挑选地跟男人搞,似乎性与爱情完全是两码事,当然,这对于有性瘾症的女人来说,又再正常不过。这种狗血的爱情,在杜蒙这几部电影里都有出现,即或在他编导的《情感沙漠》(又译《29棵棕榈树》·2003)也一如既往地呈现。片中,美国摄影家大卫与来自操着法语的东欧女人,前往大漠深处旅行,最终因性情和外力伤害,终导致二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似乎杜蒙所有电影中的角色,没几个是正经的。

想想,《小孩子》中,这两个看似最不着调的警察,玩弄影像于手掌之中。你们看我似傻瓜,我看你们是真神。超脱安然只是这些孩子们。嬉皮与嬉戏,竟然胡闹成真。我以前说过“不絮叨不侯麦”,现在可以说“不抽搐不杜蒙”。也罢,这只是一部有趣的电影。

风吹麦田,起伏绵延,背后就是喧嚣或平静的大海,它一直见证了多少年又多少事的发生,一切也就不足为奇。原来美丽之地的陷落,只是一个无厘头的假象,人类何曾正经过。正如老警歪歪叽叽地面对着大海说“海让我晕乎乎的”。卡朋则扯淡地说“海,让我思考”。一个现实的,混沌的,一个喜欢文学和哲学,又难以勾联。或许现实就是这样鬼马,处处不堪,又耐人琢磨。

2015、7、29—7、31

 6 ) 不应拥有的重视

如果不是14年度法国排名第一,若不是导演的名气(也许很有名,但我不晓得),这个片子甚至不值得讨论。很像中国一些文艺导演的作品,看起来很唬人,其实是形式大于内容。与中国导演相比,可能对杜蒙有些不公,毕竟这个作品的故事框架还是有的,细节也足够丰富。但是,过度卖弄风格,最终坏了作品的品质,使其成为看起来很艺术但终究是不入流的东西。

 短评

很好的东西 不好的组合

5分钟前
  • 忏聒
  • 较差

晦涩,说黑色幽默对于多数人来说几乎没用

7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怪诞世界,土味双峰

10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我过于喜欢阿杜了。

12分钟前
  • 希尼莫
  • 推荐

法语加三个半小时的片长对我简直就是折磨,但不能掩盖它的艺术成就,在无序中创造平衡有序的世界是很有趣的事情,黑色幽默和各种奇葩人设,诸如牛腹猪腹藏尸这种怪事儿,颇有魔幻主义风,在平静社会下的波涛汹涌喷薄而出,运用视野,拿景观讲故事也是一种风格,看的了尽情享受,看不了快闪就行。

14分钟前
  • Mamacita117
  • 还行

反类型的杜蒙,无传统意义上观众期待的“结局”的犯罪喜剧。杜蒙想拍出“表面平静却暗潮涌动的法国社会”,才会有“这个土壤挺好的,就是里面有些发酸了”。

18分钟前
  • 七月在野歪
  • 还行

法国《电影手册》2014十佳第一名,所谓的荒诞与神秘来自时间的停滞,法国北方海滨小镇,所有人停留于一种百无聊赖的时空,除了情窦初开的两个小孩,疯子、傻子,多动症一般的老警察都显得那么无聊;死在奶牛肚子里,死在粪坑,被猪咬死等这些稀奇古怪的案件,都像是为了摆脱百无聊赖的挣扎。

2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宁静古朴的村庄与连环变态血案形成极大反差,杜蒙用电影语言构筑了一个荒诞的世界,就像悬挂于空中的奶牛一般可笑又忧伤,像每一次的汽车启动那般摸不着头脑,像小情人的亲昵一般怪异反常,片中每个演员的畸形体态加重了轻松戏谑,看完后只能佩服杜蒙的编导能力。

22分钟前
  • 帕拉
  • 力荐

看似小品,但注定难忘。直升机吊起吃下尸块的奶牛,跳下后自行摔倒的自行车、白马、海滩裸女、两轮侧开的警车。密集的谋杀(六起)和自然平和影像展示间的落差。残疾、疯人与痴呆,一个不健全的自洽之村,人种、族裔(移民)、宗教问题。

25分钟前
  • xīn
  • 力荐

警察的多动症演的不要太传神。三匹大白马漂亮死了。凶手是摩托车手

29分钟前
  • Vivian
  • 还行

大受震撼

30分钟前
  • 十二
  • 还行

变形的禽兽,消失的凶手。这场连环谋杀案自始至终没有离开《小孩子》们的视线。邪恶对于他们如此贴近和遥远又如此神秘和寻常。魔鬼化身大地啄食心灵,杜蒙也犹如卡夫卡附体,笔下运转曲折跳跃、荒诞扭曲的叙事语言。讽刺那些生活于此的伪善和自以为是的人们。他把冷漠、讥笑和乖谬书写成一部现代人心中罪恶的变形记。

34分钟前
  • Muto
  • 力荐

相比四年后的宽宽系列情节性更强,人落家畜腹中似乎比荒诞更多讽刺,但背后揭示出的更为基本原则似乎是神的数量级下物种无差异,正如杜蒙从鲁本斯中洞察白马与裸女对神的模仿是多么相似...

35分钟前
  • Autodidact
  • 推荐

人人都像凶手,个个都很无辜。看完之后,有一种“死了六个人,不知该恨谁”的惆怅。

36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耳目一新的黑色喜剧,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剧情发展,都以怪诞为中心,且在荒唐中产生更为古怪的笑意(比如葬礼段落),这份渗透着诡异与阴沉的幽默几乎是绝望的,和不无荒凉的环境、疏离隔阂的人情既背离又一致;场景调度很强,看看结尾十来分钟便知,这次的杜蒙是个惊喜。

3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属于观影感轻松,但又引人深思的电影,典型代表就是直升机吊起的奶牛。

41分钟前
  • Eco
  • 推荐

布鲁诺·杜蒙在这部“不怎么好看”的非典型侦探悬疑片中蕴含的野心是那么大,大到耐着性子看完全片,心思久久地停留在这个法国北方的怪异小镇无法自拔。导演坦言自己“沒有追赶法國喜劇片的潮流“,而是旨在拍出一部借由现实到达魔幻的喜剧,并且在其中探讨法国社会平静外表下的暗流。无解的电影。

46分钟前
  • 鸡头井。
  • 力荐

恶魔降临在法国北部一个小村庄里,但[小孩子]里的村子却没有[白丝带]里的压抑而封闭。它古怪的有如卡夫卡城堡山下的村子,又好像品特戏剧一样叫人不知为何发笑。这个时代人们身上的小型罪恶集聚在这里,结果被严厉惩罚。很难说孩子们是什么作用,他们是受害者亦是施虐者,更是旁观者。未来属于他们么?

49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感觉看了一季法国乡村搞笑版《真探》。。当然因为我是坐影院连着看的所以感觉有点长,后半段或许可以削减一点。杜蒙蛮厉害的,不同于以往的法式幽默,搞笑不靠台词靠演员走位和表情的... 配合这几天巴黎的事件,里面那个非裔孩子的角色值得玩味

5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最纯粹的电影不会轻易改变,所以布鲁诺杜蒙也依旧故我,依旧是那个勾魂摄魄的声音巫师,从庸常中萃取神圣,在荒诞中谨行仪典。世人皆醒时,只有他眉头紧蹙,呓语喃喃。笑吧,即使人性本恶,只想紧紧拥抱你,我们的角落就不会被黑暗吞没。

53分钟前
  • BLTEmpanad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