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往事

HD

主演:亨利·方达,查尔斯·布朗森,克劳迪娅·卡汀娜,杰森·罗巴兹,杰克·伊莱姆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6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西部往事 剧照 NO.1西部往事 剧照 NO.2西部往事 剧照 NO.3西部往事 剧照 NO.4西部往事 剧照 NO.5西部往事 剧照 NO.6西部往事 剧照 NO.13西部往事 剧照 NO.14西部往事 剧照 NO.15西部往事 剧照 NO.16西部往事 剧照 NO.17西部往事 剧照 NO.18西部往事 剧照 NO.19西部往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西部往事》同其他西部片相比有何不同?

西部往事——神话的落地

看过“镖客三部曲”和了解莱昂内“反西部”理念的观众一定会疑惑,为什么一向反西部的莱昂内会拍出如此西部的西部片?那个一直不相信西部英雄主义的莱昂内竟然在影片中选择了大量传统西部片的元素——复仇者、牛仔、侠盗、歹徒和妓女,这些元素所构成的故事也是传统的大仇得报、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但如果我们留意莱翁的精巧设定,我们仍能从这部史诗中找到被黄沙掩埋的反西部内核。

当我们提到往事,总会伴随着哀悼的意义以及某种类似于彻底死亡的宣告。在西部往事这个表象且具有迷惑性的名字之下,我们往往会把本片哀悼的对象误解为美国的西部历史现实,即“西部”本身——但实则是美国西部片这一类影片文本,所以它真正的名字应该是“西部片往事”。学者李洋称其为“西部片的西部片”【1】。

这一观点由时任《电影手册》主编塞尔日达内首次提出,他认为《西部往事》是“‘批评电影’带来的首要愿望,也就是说,不是直接追随‘现实’的线索,而是追随一个电影类型、一种电影传统、一个总体文本,即唯一在全世界传播的西部片。”【2】我们可以看到,在《西部往事》中出现了大量对美国经典西部片的引用如《原野奇侠》、霍华德霍克斯和约翰福特等。即使莱昂内本人曾否认“电影批评”这个说法,但这部电影本身构成了对美国西部片的意识形态批评。

众所周知,美国传统西部片的背后是美国精神的价值神话。30到50年代,美国西进运动已经结束,大量西部片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充满着为非作歹但终被打败的坏人、行侠仗义的牛仔、刚正不阿的执法者和英勇正义的骑兵队。这一在英雄视角下讲述的既能激发观众荷尔蒙,又能满足人类对正义的道德需求,还潜移默化美化历史的影片类型收到了世界观影者的认同和追捧,并逐渐成为了宣扬美国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机器。西部片里驰骋大漠、除暴安良的牛仔,成为了全世界小男孩的偶像,西部片所刻画的英雄、正义、法制、自由的美国,成为了欧洲人眼中最美的梦。。而在二战期间,欧洲国家经历了法西斯和纳粹的暴行冲击,在此背景下,莱昂内在内的欧洲电影导演开始对美国西部片产生了质疑,也开始反思自己不切实际的美国梦。

在《西部往事》里,随时可以看到这个美国梦的身影。片头的火车站的布景、风车转动的吱吱作响等,都是经典西部片的风格。三个穷凶极恶的歹徒等待着火车的到来,这段受到后世广泛赞誉的开头实际是对于《正午》的再创作。随着火车的到来、停车和驶去,主角口琴仔出现了,他说着简短冷酷的台词,转眼间解决了3人。在这个角色的安排上莱昂内一反其在“镖客三部曲”中所体现的极端的反西部、反英雄主义态度,主角不再是流浪的赏金猎人,不再缺失被人认可的动机和道义地位,他是带着悬念出场的,这个悬念最后揭示为经典的复仇。他所展现出的冷峻气质,表现出的背负着过去的故事、未来的执念的形象,也是西部片中经典的形象,如《原野奇侠》中的神秘客和《百战神枪》中的斯图尔特。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为主角设计的印第安血统,就会明白其英雄设定的意味。在西进运动中,美国最大最直接的罪行就是对印第安人的种族大屠杀,使得印第安人作为人类几大人种之一,整体上被基本灭绝。传统西部片为了掩盖这一事实,美化西进运动,总会对印第安人进行丑化处理,如《搜索者》、《从拉莱米来的人》、《大江东去》、《一将功成万骨枯》等,或者安排刻意的结构性省略。安排一个印第安主角,并且安排白人对幼年主角和他哥哥的残忍暴行的情节,不仅揭露了这样的意识形态腹语,更是直白地表现了作者的鄙夷。将不应该成为英雄的人塑造成英雄,是一种微妙的反英雄表达。

而下一幕中的小男孩更是让人轻而易举地联想到《原野奇侠》中的小男孩乔伊。在《原野奇侠》中,乔伊的愿望正是旧时美国梦的象征,他喜欢枪,仰慕英雄,且他的形象和雄鹿的形象经常绑定在一起,体现着雄性的力量和气魄。西部片的意旨正是对这年轻公鹿的勇气、无畏的气概和一往无前的意志作热烈甚至近乎狂热的讴歌,在年轻公鹿身上,美国人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而当发现他们的男孩儿没有犄角时,就给他配上把枪作为犄角。《原野奇侠》中这个极富象征意义的小男孩的形象可以说代表着经典西部片中美国精神的缩影,他的白日梦也极大程度上代表着美国梦【3】。莱昂内对这一象征进行了刻意的引用。小男孩在出场后不久便见到了父亲、姐姐被杀的血腥场面,紧接着便是弗兰克和他同伙的出场。歹徒的英雄式出场再配以豪迈的背景音,以及选择一直出演西部片中正面形象的亨利方达来演毫无道德底线的弗兰克,这些安排显然是对于西部片道德观念的颠覆和赤裸的嘲笑,此时选择用小男孩的主观视点,在增加压迫感的同时亦是暗示着美国梦只是个脆弱的童话,而现实里的不是公鹿而是吃人的狮子。弗兰克拔枪,开枪,优雅地杀死了男孩。莱昂内就如此简单明了地揭穿了美国梦的虚伪,没有天真,没有正义,没有道德,只有拿着枪的歹徒和和无法控制的暴力。

弗兰克开枪之后,从枪管里从出的不是子弹而是火车,这个教科书级的转场不仅是在形式上出神入化,从内容来看,更是有着丰富的隐喻含义。击碎美国梦的不是子弹,而是火车所代表的新时代。从火车上下来的女主吉尔正是这个正在萌芽的新时代的代表。

吉尔的人物形象亦是对美国西部片的英雄价值观的直接冲击。20年代的美国,男女不平等问题尤为突出,而电影诞生之初,就被表现为是以男性为主体的艺术样式【4】,尤其是在西部片这样的商业电影类型中,女性是缺少话语权的。尽管银幕中的女性是迷人的、性感的、美丽的,但她们的形象意义往往是功能性的:要么是作为男主保护、欣赏的对象,成为男主的目的和动机,,拓展其道德疆域,并在结果上成为对男主付出所得的回报;要么是担忧男主并劝其逃避妥协的,衬托出主角的英勇和牺牲,增强其正义感;要么是在男主陷入困境时施以援手,推动情节发展。除了《强尼吉他》中稍有不同,几乎所有西部片中的女性形象都是以上三种之一,其意义都是依附在男性上的,是为男性服务的功能形象。而《西部往事》中的吉尔则大不相同,她从火车上出场的一刻起,便一直是独立的形象。她沿着铁路来到西部,本该在车站等她的丈夫子女却已经被杀害。但她并没有因此被生活击垮,她在面对不幸时总是保持着坚韧,即使后来被弗兰克掳走,她在做爱时仍是主动的一方。影片中,两位牛仔都最终成了吉尔的服务者——口琴仔本是为了复仇,夏延本是为了清白,两人在这一过程慢慢意识到自己所代表的旧时代终将退场,而新时代的吉尔才是真正的主角,所以他们在实现自己的目的时,也在帮助吉尔成为车站的女主人。反派弗兰克也成为了表现其精神的工具,就像她以为要被夏延凌辱时所说的话:“我孤零零地落在一伙见钱眼开的强盗手里,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凌辱我寻开心,甚至叫你的人进来,但没有女人因为那样而死,你完事后,我需要的仅仅是一盆开水,然后我会和以前完全一样,不过是又多了一个肮脏的回忆而已。”她能够忍受各种苦难和凌辱,能够在充满了野兽的险恶环境中找到生存之地。莱昂内首次在电影中将女性在中心化,强调了女性在西部拓荒中的意义,也寄托了自己在剥去了西部片英雄价值观的虚伪外壳后,对于西部史实的唯一的价值认可——对坚忍不拔的生命力的赞美。

影片的最后,被复仇者放弃了融入新时代的尝试,答应了决斗,死于枪口;复仇者完成了复仇,回到了荒野;侠盗杀死了黑心商人,忍着重伤见了喜欢的女人最后一面然后死去;女主作为新车站的女主人留下了,铁路慢慢延伸向远方,侵蚀着曾经的沙漠。旧时代的英雄和侠盗、好人和坏人、复仇者和被复仇者,都在黄沙中随着马背隐去,留下的是财富和政治、商人和政客、石油和铁路、文明和秩序、阴谋与诡计。

而沉浸其中的我们需要明白一点,影片展现的旧时代到新时代的更迭,并非是真正的历史时序发展过程,因为所谓的旧时代并不是真正存在过的西部史实,而是好莱坞基于意识形态产生的集体艺术创作。影片真正代表的,是莱昂内本人的意识发展—从西部神话到现实的坠落过程。也是莱昂内作为电影人,对西部片这一曾带给自己梦想的类型片的追忆和告别。

【1】李洋.莱昂内的电影与风格.

【2】塞尔日达内.电影手册.1969.10.

【3】郭欣. 当男孩遇到强盗时:论塞尔乔·莱昂内对西部片的颠覆.

【4】戴锦华.为什么女性角色常被边缘化.


 2 ) 苍凉回首——观《西部往事》有感 [转]

作者:饮野客

  西风裹挟着狂沙漫天肆虐,空气压抑得令人窒息。
  三条大汉坐在西部某车站的候车室外,等候着什么。百无聊赖的表情下是极力掩藏的内心的焦躁。屋檐上的水一滴一滴滑落到一名大汉蜷曲的帽沿里,渐渐积满了水。大汉摘下帽子,将积水一饮而尽。另一名大汉用嘴、用手、用枪戏耍着一只肮脏的苍蝇,还有一名大汉似乎连动的懒得动了......
  一阵仿如呜咽的口琴声划破风沙,在空旷凋敝的车站四周回响。三名大汉突然精神大振,猛地站了起来,警惕的搜索着琴声的源头。
  一个吹着口琴、衣衫褴褛的男人终于出现在视野里......

  《西部往事》以如上诗意化的场景开了场,显得那般的残酷而美丽。
  美国西部电影已经走过百年,光怪陆离却又千篇一律的类型化和概念化使得人们渐渐厌倦以致麻木。而昨晚当我打开碟机,电视荧屏出现上述镜头时,我竟又见到了那阔别许久的西部动人之美,一种相见恨晚的冲动蓦地从心头涌起。原来,没有了约翰·福特与约翰·韦恩、没有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或凯文·科斯特纳,西部电影仍可以如此震撼心灵,仍可以如此深沉隽永,仍可以如此无限伤怀。当女主角出现在画面里的时候,随着音乐响起,一阵低吟般的女声霎时溢满了整个房间,填满了整个胸臆。一种他乡遇故的感动占据了我的心灵,多么熟悉而伤感的乐声啊,第一次与它相遇,同样是在一个站台上,一个绰号面条的男人正在送别他的所爱,渐渐远去的火车留下了他无可奈何的身影。那是一部同样伟大的影片,同样是关于回忆与忘却的故事,同样是大时代下几个男女的人生际遇———《美国往事》。这两部杰作正来自一人塞尔乔·莱昂内,一位在美国的意大利人。而这令人心碎的乐声,正贯穿了他的往事三部曲。
  《西部往事》的故事同样是一个古老的传奇,一部看头知尾的影片,但是这样的故事落在莱昂内的手中,却再一次焕发了勃勃生气和动人的情绪。同样是除暴安良,但正邪之间的分界已然淡化和模糊。“恶棍”弗兰克的无恶不作是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好人”口琴仔的复仇却是阴暗诡秘和令人胆寒的。“通缉犯”赛扬不失为一条有魄力有担当的汉子。而那位“不幸的寡妇”却是信奉依赖强者,生存第一人生哲学的女人。在这部影片中,你看不到约翰·韦恩的正义凛然,你看不到伊斯特伍德雄心不已的壮士暮年,看不到科斯特纳的悲天悯人,更看不到山姆·派金帕的血腥残酷。在塞尔乔·莱昂内的眼里,更多的是为活而活的普通人,这些人中自然也不乏所谓的英雄和恶人,正义与邪恶,但他们显得更自然、更真切,更贴近现实人生。弗兰克横行不法,嚣张狂妄,而一旦他发现只剩自己孤单一人时,他难掩的孤独和恐惧甚至比一个平民还要强烈;口琴仔机关算尽,终于大仇得报,但内心的失落已将复仇成功的喜悦冲击得消失殆尽。这个“傅红雪”似的男人一生只能选择做一匹孤狼,游弋在狂沙万里的西部荒漠,当女人问他:“你何时再回来?”他的回答注定是无可奈何的:“某天吧。” 一生孤独是他无尽的宿命。相比之下,“通缉犯”赛扬却活得更为自由和充实,他做事不须瞻前顾后,总是率性而为,活得痛快,死得潇洒。影片从始至终充斥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感伤,这份感伤是莱昂内独有的,无法复制和模仿的。影片结尾透出些许亮色,那渐渐发展壮大的甜水小镇象征着西部开拓活力与生机,莱昂内试图告诉我们:美国西部的开拓与发展,正是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正是有了冒险、拼搏、野兽般的顽强和不择手段的求存,正是有了这样的所谓的“美国精神”,一个“西部梦”才终于变成了现实。但导演自己对这种精神却是有着怀疑和质问的。回忆西部往事,拍摄西部往事,正是在玩味和反思这种精神。正是在探讨这个从原始到先进,从蛮荒到文明的过程。
  影片的音乐极其出色,别具韵味,它萦绕在戏里戏外,萦绕在每个观众的心头。如果你不喜欢这部电影,你完全可以闭上眼睛来聆听,那也将是一场关于往事的音乐历程,那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影片的画面同样考究,远景呈现出来的是一幅幅大型的西部风情画卷,近景特写很多,大多集中在人物面部,使得一个个人物肖像鲜活生动。塞尔乔既是叙事的大师,更是影像的圣手。CCTV6在《2000年世界电影回顾》这部专题片的尾声引用了《西部往事》的结尾,这无疑是对逝去大师的最崇高的致敬。塞尔乔过早的告别了电影,据说他生前还有很多宏大的计划和构象:比如打算与罗伯特·德尼罗再度合作,比如拍摄更大规模的史诗电影......可惜一切终成遗憾。当代电影,大师凋落,对于影迷而言,无奈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我们只能选择回顾,尽管有时回顾是令人激动和兴奋的,但它仍旧只是回顾。所以像《西部往事》这样看一部少一部的电影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我们在欢喜赞叹之余,是否也感到了莫名的悲哀?
  关于演员,亨利·方达自不必说,这是我第一次看他演绎一个恶人,当时已年过半百的方达尽管两鬓飞霜,但它挺拔的身形、矫健的身手、内敛的演技更加出神入化。“弗兰克”这一角色完全可以和《虎豹小霸王》中的保罗·纽曼、《杀无赦》中的吉恩·哈克曼媲美。而片中最出彩的,却是一向被诟病为“不会演戏”的查尔斯·布朗逊。这位出现在《豪勇七蛟龙》、《红太阳》等多部西部片中的动作硬汉,在《西部往事》中大放异彩,他扮演的“口琴仔”在这部长达2小时30多分钟的影片里只有不到四十句对白,作为主角,尤其是作为一个演惯动作片的明星而言,显然是一个极高的挑战。而布朗逊却用他的眼神、动作把人物的个性彰显得光彩照人,他把一个被宿命包围,沉默寡言而又心机深沉的复仇者形象演绎得恰如其分,特别是他告别人群,孤身上路的那一幕,更是精彩无比,动人心弦。
  《西部往事》是一部每个热爱电影的人不可不看的电影,无论从各方面都是无比杰出的。因为对于往事,无论是为了怀念,还是为了忘却,他都像醇酒般令人沉醉......

 3 ) 看片笔记——《西部往事》

1.如果电影有诗学的话,那么《西部往事》可以说是电影诗学的翘楚,是叙事诗的典范。塞尔乔.莱昂内对对话的吝啬(犹以火车到来之前的段落为甚),换来的是主要依赖视觉、听觉构建的人物、冲突与悬疑。第一场决斗开始之前,将近10分钟没有一句台词,观众只在枯燥的,无限反复的门的晃动中、电报机的声响中,一张张特写的面庞中期待着火车的到来。台词在影片中几乎成为了弱势与浮夸的标志(Cheyenne除外),深仇大恨的主角几乎一语不发,伴随他的只有不断重复的、哀伤的口琴曲。2.对西部片而言,本片就像是电影的化石证据中的重要一环。这无疑不是一个传统的西部,小镇不再像自耕农所期盼的那样慢慢生长,而是沿着铁路拔地而起,让人想起通了火车之后的马孔多小镇。属于西部的,同时也是自由主义最为现实的时代已经逝去,来自东部的大资本却将所有人纳入其中。维护正义的警长,也不得不担起了指挥拍卖的责任。枪手也不再是单纯的枪手,他也会像商人一样行事。这是一个新的、属于资本主义的传奇,不再是私产神圣不可侵犯(尽管手里有枪贝恩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土地,主角来到这里是为复仇,而Cheyenne恐怕多是为了被栽赃而恼火不已),也不再是为正义而战,而是资本的魔术般的巨大力量,将沙漠连向大海,起城镇于沙子之上。3.而从叙事的层面来说,西部只是复仇故事的背景而已,同样的故事可以在不同的空间中上演,不论是星际空间还是城市街区,随着西部拓荒历史逐渐被人们淡忘,西部开始成为了由类型片所构筑起来的单纯景观,并终将走向式微。4.文明是一个去魅的过程,火车通了,牛仔也就要消失了,传奇也要跟着消亡。文明没有给牛仔留下空间,所以他们在火车开通之前,不是重新回到荒野中,就是死于争斗。去魅的过程中,一切传说都被消解了,都被赋予了理性的解释与意义。而故事,正是与此相反的“复魅”的过程,只有在故事中,科学、魔法与牛仔具有同等的地位,成为当代社会中疲惫的理性的一点些许的安慰。5.仔细看了看枪战场面的剪辑,大多离不开拔枪镜头中的跳轴(先在左面拍之前的全景对峙、被射中的人先抬手的中景动作之类的,然后因为大多数人枪挂在右手边,这时候跳到右手腰部拍摄拔枪与射击,由此就能看到敌人倒下了)或者突然的节奏变化(对峙的时候慢,开枪的时候快),当然两者合用更适宜。这种节奏变化学得最好的我认为是日本武士片。杀死比尔弱就弱在昆汀没把这手学了。至于节奏为什么成为使人如此赞叹,尼采认为节奏的律动,节奏的造型力量被用来描绘日神状态,是永恒痛苦中的快乐外观。6.姜文是有多喜欢这个电影啊,好奇他老人家是先爱上的蒸汽机车还是先爱上的这个片。

 4 ) 《西部往事》片段分镜解析 (作业)

景别 运镜 镜头内容 长度 声音


特写 固定 匪b斜视,在等待火车的到来。 4秒 火车汽笛声
特写 固定 匪a注视 7秒 火车停车声
空镜头 固定 火车车门打开声音传来 8s 火车车门打开声
特写 固定 匪b紧张起来,转头看车门 7s 火车车门打开声
特写 固定 匪a拔枪 7s 火车车门打开声
特写 固定 匪a转头注视 26s 火车突突声
空镜头 固定 车门打开,列车员扔下一个盒子 35s 盒子落到声
特写 固定 匪a收枪入套 30s 火车突突声
特写 固定 匪c歪头看车门的方向 33s 火车突突声
特写 固定 匪a看火车徐徐驶走 29s 火车突突声
特写 固定 匪b看匪a,笑. 25s 火车突突声
特写 固定 匪a分别向b和c示意,走出画. 38s 火车突突声
远景 推-摇 三人走向站台远方,走近,看火车驶离,准备离开
30s 火车汽笛声音起,启动
中近景 固定 火车驶离,三人忽然回头看 口琴伴奏响起;火车汽笛声
全景 降-拉 三人看到口琴手后,向他走近. 21s 口琴声音起;火车汽笛声远去
特写 固定 口琴手在吹琴,抬头看三匪 10s 口琴声
特写 固定 四人对峙 5s 口琴声
特写 固定 匪a凝视口琴手 3s 口琴声
近景 固定 口琴手慢慢放下琴,对三人说话 8s 口琴声停,对白
近景 固定 匪a回答 4s 对白
全景 固定 口琴手对三人说话 5s 渲染音乐起,对白
特写 固定 匪b说话 3s 渲染音乐, 对白
中景 固定 匪b转头向a,a示意口琴手拉死人 的马车 8s 渲染音乐, 对白
特写 固定 口琴手说话 7s 渲染音乐
特写 固定 匪b说话,收起笑容 2s 渲染音乐
特写 固定 匪a收紧面部肌肉 4s 渲染音乐
全景 固定 四人对峙,准备拔枪 5s 渲染音乐
全景 固定 口琴手不动,注视 2s 渲染音乐
中景 固定 匪a抽枪 11s 渲染音乐
特写 拉 口琴手拔枪 2s 渲染音乐
中景 固定 口琴手射击,匪a匪c倒地 渲染音乐停,枪声
中景 固定 匪b中枪同时回射 4s 枪声
中景 固定 口琴手中枪倒地 7s 枪声
全景 固定 匪b中枪慢慢倒地. 4s 马叫


段落分析:

     片子是在西班牙的一个小城旁边拍摄的,故事背景是美国的亚利桑那州.三个匪徒穿的是长风衣,帆布外套在一段时间里是美国西部片的标志,但是赛尔乔·莱翁和设计者研究的结果认为长风衣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实际的效果证明了这一点.

     这里莱翁很多处借鉴了<high noon>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主人公所处环境的险恶.三个家伙在站台等人的情景来自于<high noon>,三个匪徒在Handlewille车站等人,但是在<high noon>里等的是坏人,这里等的是好人,<high noon>站台里面也有一个老工人,并且都是受到了悍匪的威胁.有<high noon>里的车站是好莱坞更加明亮,干净,照明很好的外景场地;而这里却是一个十分肮脏破旧的场景,室内场景的灯光十分昏暗,室外站台的地板也是破旧不堪.Loene利用照明和摄影的手段来营造出一个充满暴力和邪恶的世界,而这些都是为主人公在这个说不清正义和邪恶之分的世界中出场做准备.这里和<high noon>的方法有所不同,<high noon>中在描写危机降临的同时,还强调了主人公生活的幸福(即将结婚,并且可以解甲归田,衣锦还乡),那个世界还是一个正常的世界;而<西部往事>的世界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弱肉强食的世界,正义的主人公甚至找不到可以依赖的同盟.从这里能看出Loene是一个对现实更是抱有一种不信任,或者说是玩世不恭的态度,这也是他的电影被人成为"邪典电影"的原因.

     声音的运用有时候用的是放大的自然音:门的吱吱响声,大声关金属门的声音,鸟的声音,最明显的就是一个急待上油的风车的声音.本片的录音助理在给风车录音的时候说:"我们用不用给它加加油,它听起来太叽叽嘎嘎的了." Leone说:"动一动我就捏死你."他希望这个难以置信的声音折磨并刺激每一个人的神经.风车吱吱呀呀的不紧不慢的叫了很长时间,与之相呼应的是炎热的沙漠的风景,几个百无聊赖但却暗藏杀机的悍匪做着古怪的事情.在缓慢的节奏下几个悍匪的性格被很好的刻画了出来,而且他们的形象都很好的与周围的环境相配和:都是腌臜不堪,满脸的横肉,其中一个还有苍蝇不断落在他的脸上,而他竟然尝试用舌头去吃它.缓慢的节奏营造出了更好的紧张气氛,使人们感到喘不过气来.这些都是为了主人公的出场和最后短短几秒的高潮枪战部分做铺垫.

     火车头是用西班牙火车改造成的美国西部式的.

     几个悍匪在等待了很长的时间后,口琴手还是没有出现.他们以为什么都么有等到,就要走了,这时候口琴声让他们站住了,这里给了我们一个delay drop,如果口琴手直接出现,戏剧性就会明显减弱.火车的驶去在形式上象舞台上拉开幕布,揭开了中心人物--口琴手的面纱,一个由Charles Bronson扮演的无名男人.Leone说Bronson的口琴就是Johnny的吉他,就像Sterling Hayden在<Johnny Guitar>里进入酒吧一样,摄影机向上移动,我们看到了他的脸,这就是一个delayd drop.在这部影片中,这种镜头多次的出现:Bronson在柱子后面出现,穿过窗帘出现,象幽灵一样飘进画幅,带着一种能够控制时间和空间的超自然力.他的第一次出现,就是被发现站在那里,表现的手法十分简单,一点预先的提示都没有.

     口琴手的第一句台词就让我们很好的进入到电影中,"Did you bring a horse for me?".车轨在前景,好像暗示这部片子讲的什么.这种对峙主要是关于铁路上的建筑的."you brought two too many", Bronson非常精彩的,甚至有些滑稽的对白."Did you bring a horse for me?" "Looks like we're shy of one horse/""You brought two too many."这些台词甚至给观众笑出声来一个理由.这样典型的西部片对白,还是很华丽的处理了.这是Loene对白的典型特点,总是使用修饰的十分巧妙,好像戏剧中的对白一样.

        接下来,虽然所有这些气氛都被营造出来,暴力场面延续的时间却很短,只用了四个固定镜头,也就是俩对正反打镜头,就把整个战斗的场面清楚描述了出来,剪接的十分简单干净,这样做体现出一种犀利.这一点不像Sam Peckinpah的影片(<稻草狗><野家伙>), Peckinpah的影片中暴力场面用慢镜头加以强调.由此可见, Lenoe感兴趣的是暴力场面开始前的仪式,而不是暴力场面本身.

        在这段中,特写被多次使用,有人物的面部特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刻画其性格,还有为了增强视觉刺激用的手部抽枪的特写.特写的剪接主要有特点.一是人物的面部特写是和抽枪的手的特写以及火车的全景镜头交叉剪辑在一起,这样做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叙事的需要,这样能把故事的因果关系讲明白,每两个镜头的连接都有逻辑关系;第二个作用是能够有节奏的变化.如果都是特写的连接,就会有太生硬的感觉,中间插入火车的空镜头,能够使人在看完前一个面部特写后有时间做好接收第二个手部特写的准备;二是两组人物的正反打镜头是特写、中景还有远景的剪接的交叉剪辑在一起,景别慢慢变大,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因为开始时候是两组人的对峙,特写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和特点;而中景是戏剧性镜头,演员的动作表演需要在这种景别中完成;最后的全景把两组人物联系在一起,两组人在同一个画幅中做出动作和反映动作,而不需要再做出正反打,这就节约了时间,正如上面所说使得高潮时间更短促集中,同时在全景中人物也可以做出动作.这样做符合故事的发展变化---两伙人先说说话(特写),然后相互挑衅(中景),最后开打(全景).

        有人说Loene的片子的机位摆设是教科书似的.从这段戏就可见一斑.无论是叙事的镜头还是为了表现人物尖刻对峙的戏剧性的镜头都是如此.在开始三个人等待的几个镜头中,首先用每人的特写来表现个人的特点,然后才用全景表现人物的位置关系,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突出强调矛盾冲突,如果把顺序颠倒过来,就变成了简单的叙事镜头.再有就是四个人的对峙时候的构图,四个人是在透视线上排列,这就使得画面更具有纵深感,更加突出两方的矛盾冲突和尖刻对峙.

        在这个段落里,两个客串明星Jack Elam和Woody Strode在影片没有进入剧情之前就挂了,从这一点看,这会是一部非常奇怪的电影.

 5 ) 杀气腾腾的狂野西部

被称作历史上最伟大的西部片。在3个小时的片长中,包含了西部片的所有经典元素:致命快枪手、凶狠的恶霸、让人敬而远之的逃犯、风情万种的妇人、外强中干的打手、杂乱无章的小镇、破落不堪的酒馆、蒸汽动力的火车,当然还有万里狂沙的荒漠。另外,本片的原声音乐也十分的“西部”,不论是配乐还是曲风。不过,就个人爱好而言,我并不太喜欢西部片这一类型。导演塞尔吉奥•莱昂内曾经拍摄过经典的“往事三部曲”。之前,我曾看过其中的一部《美国往事》,应该属于黑帮片或犯罪片的范畴。我还是更喜欢看这一类风格的作品。

 6 ) 两个男人之间的江湖宿怨

《西部往事》又名《万里狂沙万里仇》,开头很古龙——西风烈马,落日黄沙,一个神秘客(查尔斯·布朗森 Charles Bronson)约见了江湖成名多年的弗兰克(亨利·方达 Henry Fonda),他在火车站苦苦等候,然而等来的,却是三个杀手……

三个杀手穿着同样的牛仔,带着同样的礼帽,与神秘客相视而立,就在双方雷鸣闪电般的拔枪之际,只听“砰—砰—砰”三声枪响,三个杀手应声倒地。

好了,镜头切换,故事开始:神秘客骑上三个杀手送来的马,踏上了他的复仇之路。

时空的另一头,杀手弗兰克正在执行另一项“任务”,在火车先生的指使下,干掉爱尔兰外来客马克华恩一家,在这项“任务”中,弗兰克充分地展现了他赶尽杀绝的一面,连十多岁的孩子都没有放过。

而这时,马克华恩的妻子(克劳迪娅·卡汀娜 Claudia Cardinale)正从新奥尔良赶回家中,途径客栈,偶遇神秘客和江湖游侠夏恩(杰森·罗巴兹 Jason Robards),这几个人命运,就这样交织在了一起。

爱尔兰外来客马克华恩十几年前在沙漠中看中了一块地,然后把它买了下来决定建造为车站,十几年后,火车轨果然修到了这里,这块宝地变得炙手可热,于是火车先生雇佣了弗兰克杀死马克华恩,对这块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看来,在商业竞争几乎不存在的边陲小镇,却存在着黑道的垄断,大部分的妇女儿童,都是男人的附庸。

弗兰克在执行“任务”时假扮了夏恩团伙,让江湖游侠夏恩也不得不卷入其中,夏恩在追查弗兰克的途中干掉了火车先生,同时马克华恩的妻子成为了那块地的新主人,把几个男人“串”在了一起,神秘客不过是想复仇,夏恩不过是想追查真相,而弗兰克打算和马克华恩的妻子结婚来占有这块宝地(这是一个会做生意的杀手),然而这一切的阴谋,最终又被神秘客打破……

神秘客总是吹着口琴,除了闪电般拔枪的时候。

他追杀弗兰克终究也只是为了了却多年前的一段往事,弗兰克杀死了他的家人和盟友,把口琴塞进他的口中。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弗兰克最终自己来到甜水镇,来了结多年前他自己亲自缔造的戏剧性的一幕,随着一声枪响,他倒在了神秘客的枪口之下,然而,他最终也不知道这个神秘客是谁……

这部电影对西部片影响深远,塞尔乔·莱昂内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完整故事情节,开始向剧情方向发展,纵横交织的人物,碎片化的场景,在当时可谓是先锋之作,他模糊了正邪之间的界限,重塑了一个个鲜活的反英雄符号,以至于后来《革命往事》里的胡安,《美国往事》里的面条,身上都带有着这种印记。

《西部往事》上映于1968年,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冷战、越战、种族和性解放运动复杂环境的压抑之中,塞尔乔·莱昂内非常精准的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将一个个酷到极致的美学暴力元素搬上了荧幕,吸引了众多眼球,博得了一致掌声!而且从音乐、剪辑及画面处理上,对徐克、何平、姜文似乎都产生过影响,我们从《新龙门客栈》、《双旗镇刀客》、《让子弹飞》里,似乎都能看到《西部往事》的影子。

当然,这一时期的美国,除了塞尔乔·莱昂内,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也很精准地摸到了时代的脉搏,只不过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剧情更复杂(《教父》),反思更深远(《现代启示录》),但也正因为如此,当时却成了票房毒药。

但谁也不能否认,塞尔乔·莱昂内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在美国电影史上的地位,他们共同开启了反英雄主义剧情冒险类电影的先河。

 短评

古龙式开头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好看到哭,补回了去年9月没能去上海莱昂内影展的遗憾。出主题音乐时,一阵感慨:武侠片就应该这样开场啊,狂沙十万里。出大特写时候,有个妹子的身影从银幕底下晃过,对比好强烈。在凝视的目光中,无论正派一方还是反派铁路先生,人们对这个(西部)世界充满信念和希望,等待着火车进站(到来)

8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在五六十年代美国西部片渐渐式微之际,创造了“意大利式西部片”的奇迹,一定程度上重新振兴了“西部片”这个被安德烈·巴赞称为“和电影同时诞生的类型片”。

12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真真的看不下去啊~

16分钟前
  • 全是妖孽哇
  • 较差

莫里康内的音乐好是好,但有时候太抢戏。黑泽明的决斗场面经常只有风声和喊声,却更为动人

18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莱翁内才是当之无愧拥有“西部之魂”的导演!日落黄沙,风卷残云,侠肝义胆,快意恩仇。是不是最好的西部片有待商榷,但不论哪方面都我想要的西部片,那粗砺又浑厚的独特气质,久别重逢的感觉,风格道骨兼具,节奏稍缓,但丝毫不影响情绪的释放与氛围的营造,荡气回肠的配乐至少加半星,可够劲儿~

22分钟前
  • 发条橙
  • 推荐

彻头彻尾的男人戏,厚重的历史感,绝对地潇洒。大漠黄沙,悠扬琴弦,轻轻的来了,轻轻地走,不带走一个女人。8.4

27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在这里,电影是时光倒流的魔法

28分钟前
  • 袁牧
  • 力荐

我所踏上的西部土地有两段:一段黄沙滚滚扑面来,一段铁轨哐当驶远方。我所爱的西部男人有两个:一个扎根黄土已逝去,一个浮萍漂泊已远去。我所听到的西部声音有两种:一种手抚口琴奏忧愁,一种快枪出鞘斩情仇。我所经历的西部时光有两段:一段如汗液黏着死亡,一段如清水流淌希望。

33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谁会信一个穿着吊带裤却系着皮带的家伙,他连自己的裤子都不相信。” 莱翁心中的西部“武侠”世界,凝重肃杀苍凉寡言,手起刀落一念间,万里狂沙万里仇。很难简单定调本片的价值,贝托鲁奇笔下强悍的女性角色,蒸汽火车将要带来的外部文明,已突破了惯有的西部元素。

38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有两种片子能让我无话可说,一种是平淡得要命的片子,另一种,就像是这部片子……

39分钟前
  • 雲無憂
  • 力荐

“未来与我们无关,现在也无关”

42分钟前
  • 请尊敬王道长
  • 推荐

看完才知道原来莱昂内并不是技止于镖客三部曲,像他的其他电影一样,没有谁是完全的正义,也没有人是完全的邪恶,也许这就是真正的西部吧。镖客三部曲的口哨、西部往事的口琴,简单的东西在莱昂内手里变成了表现的最好的工具,经典无误。

45分钟前
  • madaoooo
  • 推荐

“-这里将成为一个美丽的小镇,甜水镇;-我希望你将来能回来;-someday…” 太慢太冗长,也没有引起共鸣的故事,近3个小时,很难入戏、很难坚持看完…音乐悠扬大气跌宕,剧情实际没如此澎湃,所以这片好的只有配乐了…

48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Great】本以为《黄金三镖客》那种史诗级别的西部电影已经很难再去超越了,没想到莱翁内这次整了个更“史诗”的作品出来。无论是戏剧内核还是视听层面都高于《三镖客》,配乐也算是莫里康纳的巅峰了吧。当然在影像节奏上要比《三镖客》更加缓慢而不知所踪,在很多人看来算是缺点,但莱翁内的“慢”是在镜头语言下所精心构造出来的极端氛围营造,每一个镜头,每一个音符都在不断撕扯着观众的神经,并在某一刻完全喷发,形成极致的观影体验。打个比方,《西部往事》于西部片就像是《无间道》于港片,代表了各自最高也是最后的巅峰吧....

52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看到这部其实就已经可以看到后来《美国往事》的影子了,传统西部片里个人英雄主义的浪漫完全消解,核心驱动力其实是一种拓荒者的现实野心,但又与牛仔们那个时代的情怀多少掺杂在一起,最后离开与死去(更彻底的离开)也意味着为新时代来临让位。所以归根到底这是一种充满希望的叙事,但到了《美国往事》时,就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了。莱昂内能够不断突破套路,不断探究更深,尤其还是通过这种往往容易偏娱乐的类型片,实在太有勇气了。(然而女性角色显然是受时代影响,明显又是一个男性想象出来的女人,不是没有魅力,但是世界上有这样的女人吗?没有,醒醒吧。所以还是得减一星。)

57分钟前
  • 子东文
  • 推荐

每一个镜头仿佛都有历史的厚重感

60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我靠啊太牛叉了……

1小时前
  • Touma
  • 力荐

当年影片在美国上映时,曾因为片长过长而被片商修剪,导致故事架构含混不清,语焉不详

1小时前
  • (๑⁼̴̀д⁼̴́๑)
  • 推荐

作为一个脸盲症患者,看这种片子压力实在太大了

1小时前
  • The 星星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