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淡无奇的一部电影,剧情也是波澜不惊,没有悬念,没有包袱,也没有大起大落,但却能引起普通中国百姓的共鸣。曾经在网上看过一句玩笑话,说生在中国又死在中国,是双重的不幸。笑闹中也表达了老百姓对现实的不满。凭良心说电影里那个老太太的四个子女都是好孩子,勤劳,善良而且都非常孝顺,老太太本身也是大家闺秀出身,是很有涵养的一位老人。但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不幸,尤其是大哥,为了这个家牺牲的自己的一片大好的前途,离开上海去了大西北。有了他的牺牲,才有弟弟和小妹今天的发达(一个当上律师,一个去了美国),但他从来也没有觉得不公平,也没有觉得自己委屈,却为没有为自己的孙女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觉得愧疚。这么好的一家人却不能幸福的生活,我觉得是这个社会的责任。如果一个社会不能让勤劳善良的人获得幸福,而总让那些投机倒把的人占便宜,如果养猪的人吃不起肉,盖楼的人买不起房,辛勤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却享受不到这些财富,那么这个社会就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王祖贤在这个电影里真的显老了,早已没有倩女幽魂时的那种风采,岁月不饶人~~
一个在文革中破碎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被人打死,母亲本是大家小姐,却在街巷扫厕所。
大哥考上大学却被迫去西北做兽医,二姐没赶上好时候未能接受良好教育,三哥读了法律出人头地,小妹留美做计算机。
四兄妹在母亲临终前相聚,争吵,爆发种种矛盾。
大哥这个人物让我想起当年那些支援大西北留在西安的上海人。他们多半和上海的亲人不再保持联系,一生也过的艰辛。
电影里四兄妹最终留半套房子给大哥这样的剧情,现实里我未曾得见。
二姐大概是上学时恰逢文革,失去了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她的女儿那样叛逆……
三哥像是有了钱就有了一切社会地位那样,他仿佛掌握了在家中的全部话语权。这个人物在一开始我是极其厌恶的。
直到老太太故意给了小妹一盒儿时的玩物,那盒子里有她二年级时所写的批判父亲为资产阶级的作文。老太太口口声声我不怪你,分明又是在说老三被同学打被老师逼也没有出卖父亲,父亲最疼你,你却出卖他。第二天,父亲便被打死在雨天的街巷里。
巧合的是,老太太表露完心迹,第二天便也去了。
老太太说,她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受人欺。年轻时想来吃尽苦头。好在儿女都很孝顺,争气。她走的安详。
老一辈多子女的家庭各自的心理状态太真实了,看得起鸡皮疙瘩,不止《美丽上海》,这种情节可以《美丽全国》了。
开着弹幕看,一排排刷过去好多关于王祖贤的评论,有感而发写下一些想法。
在片中,王祖贤跟其他实力派老戏骨相比,演技并不出彩。但个人又太出彩抢眼,不接地气,显得格格不入。
最近一直在重温王祖贤的电影。看年轻时的作品,真的完全只靠身材脸蛋和自身散发的独特气质就能龙傲天了,角色更多的就像本色出演或者量身定制。眉眼神态勾人,情而不色,自带的气质仿佛天生就该在镜头前。移不开眼,美艳绝伦。而且动起来的画面比静态写真更赏心悦目,这一点想必是当下大部分后期明星所无法超越的。
现在许多人都说王祖贤这样惊为天人的美貌,年轻时候贡献了就行了,年纪大退了还能一直留有女神形象。片子弹幕不停闪出“女神老了”、“这是王祖贤吗?都不认识了”、“美人迟暮”、“真老了”…这种言论比例相当大。女神不是神,跟普通人一样会拉屎放屁、会逐渐老去。似乎曾经美过的人,就老不起了。同年女星Nicole Kidman,年轻时同样美的心醉,现在也依然女神,什么年纪都不妨碍人家的成就。对于那时期的女星,大家似乎都只关注相貌,而忽视她们演绎出的本质东西。如果是谈演技,角色情绪表达、动作细节等无可厚非,可总是被点评相貌,感觉演员本身的努力被忽略。如果一个演员空有其表,那么注定容易被遗忘,显然王祖贤并不只是花瓶。
生命的痕迹是一个人最好的妆容,任何人都不需要因为容貌的变化而迁就别人的期待。也没有人能以此作为标准要求他人。
多年前看《美丽上海》是由于被海报吸引,王祖贤曾一度远离观众视线,却不知是何原因又被导演找来拍这样一部关于上海的影片,好奇心的缘故,想看看昔日的小倩,出演这类的生活片到底是何模样。
影片整个的主色调很明亮,特别是照入老房子的温暖阳光,那些具有上海代表的法国梧桐,这些画面足够能勾起很多上海人的记忆与怀旧情结,只是在这些美丽的画面下面,有很多的东西即将逝去,不免让人有些唏嘘。
在我小学的时候,有一部关于上海知青的电视剧——《孽债》,当时火及一时,甚至于我的父母也非常的喜爱这部电视剧。而对于我而言,实在没法理解父母为什么对这样一部讲着上海方言,住在老石库门里的那些返城知青的家庭生活故事那么的感兴趣。
这部影片也同样涉及到关于插队、分配的一些历史问题,大哥和二姐就是在历史的洪流里身不由己,随之漂泊的一员,经过生活的各种打磨,到了这样的一个年纪,早已融入了这个主流社会,向生活妥协,成了社会中最最普通的一员。相比而言,三弟和小妹的际遇要好的多,抓住了一些机会,现在也算是出人投地,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本应该是属于同一代的人,可就是因为历史变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使他们各自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反差。
在代表老上海建筑的老房子内,这三代人聚集在一起。
母亲——她是老上海人的代表,母亲与父亲年轻时真心相爱,后父亲因文革死去,留下来的只有这所老房子,她独自一人带大这些儿女,勤劳,勇敢。这里是她的家,她的根。
她的儿女们——他们都经过了巨大的历史变迁,这里曾是他们的家,但现在他们已经自己组建家庭。这里只是他们暂时的成长栖息地,一旦长大成人,儿女们都会离开这个栖息地,奔向各自所要面对的命运,只是他们的命运难免有些无奈。
大哥的孙女和二姐的女儿——她们这代正在成长中的上海人,无需面对历史浪潮带来的压抑与无奈,看到的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上海,二姐的女儿朝气开放叛逆,大哥的孙女刚来上海,准备在上海念书。对于她们来说,未来就在她们眼前。
这三代人即使源自一个家庭,身处在同一座房子内,但互相之间的鸿沟却难以跨越,影片中,母亲已在睡梦中离去,大哥的孙女早上醒来去叫她,却怎么也无法唤醒。这种年轻向黄昏的呼喊,看似非常的近,实质却异常的遥远,他们之间相隔了巨大的历史变迁,留下了无法跨越的遗憾,无法改变。
影片结束时,夜色中,老房子的不远处有打桩机隆隆的声响,我意识到,这所老房子,在不远的将来,会和母亲的命运一样,被历史变迁的洪流给掩埋。二姐会有新的家,她的女儿也会有新的家,没有人将记得这所老房子。
我忽然有些理解我的父辈为什么那么喜欢《孽债》,他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他们年轻时的样子。他们试图通过这些来唤醒他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找寻遗留下来的回忆,以免在这个洪流里什么也没有留下就已经被淡忘。而我看到的王祖贤,也已经不是那个小倩,经过岁月的沉淀,青涩早已经变成了知性和成熟。
谁也无法阻挡历史的变迁,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好好的把握现在。
附注:彭小莲应该是非常喜欢上海的,个人觉得《美丽上海》是她上海三部曲里最好的一部,有家庭纠葛,社会现实问题,几代人之间的代沟,以及社会变迁遗留下来的问题。
看完《美丽上海》,对于这座城市可有了什么感触吗?似乎没有。结尾处,阿荣在父母遗像前的一番感慨,或许是影片的点睛之笔:我也总想说好话,可说出来就伤人,也许是我们爱得太深,才这样相互折磨。
整个影片,从母亲患病开始,一家兄弟姐妹四个聚在了一起,就一直伴随着各种冲突。阿荣和小妹更是经常争吵。原因有价值观的不同,有做人方式的不同,也有说话方式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大哥因为家里大资本家的成分,去了西北。大姐离婚后,和女儿相依为命,在工厂做工。阿荣是律师,有钱,但婚姻不幸福。小妹多年前去了美国,回国后,并不大适应。
演员都不错,但剧本太乱,线头多,却没说透。剧中冲突不断,也许大陆的导演,比较信奉有冲突才出戏,但是,很多戏热闹开了头,却没来得及给答案,不知所为何来,比如阿荣和妻子的矛盾,他们婚姻的结在哪里,没交代清楚。类似没交代清楚的地方太多。据说导演对细节极为感兴趣,比如什么老式电冰箱都要找来当道具云云,但是,刻画人物内心的细节,她却表现乏力,以至于看完了,对各人真正的面貌还是模糊。虽然演员都是不错,但剧本本身的缺陷,还是让这部影片有如隔靴搔痒,而阿荣最后的那一句话,似乎有弱化主题的倾向,把生活简单化了,但愿不要是因为女性导演视角的局限。
彭小莲作为一个上海导演,力图通过上海三部曲表现她心中的上海,这一部是花园洋房中的上海人家,一样有苦恼,一样摆脱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百态,但是,力道不足。
据说好电影,看完后让你说不出话来,久久沉思,不大好的电影却让你有很多话想说,但是这一部,我无话可说,实在是忒乱的缘故。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活法,不同地方的人也有不同地方的活法,这么多人物,每个角色都平均用力,都当成主角来拍,足见彭小莲导演的想法和功力,这种电影越来越让人怀念,因为这年头的电影越来越不像电影了。
只有体会过弄堂生活的人才会完全明白在上海的苦与乐。4星其实是为以前在上海经历过的日子,我始终怀念、期待这座城市
有些调度挺复杂的长镜头,可是总是最后差一口气,呈现出半吊子的感觉。很多构图的意图也算用心(比如弟媳去找姐姐诉苦时用门遮罩的竖框,奶奶对着爷爷遗像批评用避孕套孙女时的画面分隔),但情感往往是硬推的,剧本没有深层勾连、迎合讨巧,道具等也没有真做足(比如怀表上天行健的字体)。
美丽上海,美丽人生
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拍出了中国的文化,拍出了美丽的上海。。看的时候一直联线饮食男女。。如果都改成地道的上海话就太完美了!
电影很美,各种美~第一次在大屏幕上看到女神!全场泪点太多,不知道是不是女神的关系!
相爱,却戒不掉的互相伤害。
拍得好讲究,好几处运动长镜真心有想法,各种逆光和过曝但是看胶片很漂亮;可惜没用上海方言,两个香港腔实在听得别扭。冯远征真是拿捏得精准到位啊。从痛说文革恨史那段开始崩,剧作若说在80年代初自然是极好的,但到了04年还这样就太说教了。
和妈妈一起看的。好有感觉。
中国很缺这一类关注城市的片子,尤其是真正能把握好城市语境的更是寥寥无几。彭小莲做的不错,我挺喜欢这种由多个兄弟姐妹牵出一个大家子背影的题材:有手足情深,有人性私欲,有历史纵深,有现实剧变,基调又残酷又温情——很真实的生活。
祖姊息影作。导演野心很大想碰碰文革,但明显顾不过来。旧式情怀也有。祖姊真的是个非常好的演员,但是特别依赖导演。像徐克程小东风格明显很容易成就她,但如果她的事业里曾遇到李安,那她就不仅仅是被作为职业女鬼被记住了。另外原来我国基本国策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吃相太难看"的问题。
王祖贤那打除皱针的脸笑起来像哭,哭起来像要吃人
故事不错导演拍烂了
四個子女,相愛卻有時候說不上話,母親在最後之際的願望,就是希望她的孩子們可以和和睦睦的,馮遠征的阿榮實在是太搶鏡了,很不容易的一個老人家。
除非你喜欢话剧式电影或者这一干好演员
"吃相不要太难看。"...惊世警句。 每个人都有苦衷。 王祖贤在这里面好像随时都能哭出来,常常愣到出神的样子,她自身散发出来的悲伤已然超出戏外。。。
技术分很高,摄影音效配乐剪辑都讲究,艺术分很低,剧本表演都失去控制。演员选择就有问题,明明是一个上海故事,北京腔香港腔台湾腔乱入是什么节奏。极力呼应时代和政治,交代却很生硬,只有叛逆的孙女说了实话,她要过的才是真正的资产阶级生活。王祖贤封山之作,彩蛋是冯远征全裸。。。
有很多共鸣 就是自己是独生子女 没经历过那种 兄弟姐妹的情感
其实这个片处理得不大好,但毕竟是贤姐的息影之作,忍不住加一颗星...
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