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

HD

主演:张瑜,郭凯敏,杨延晋,邱世穗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8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小街 剧照 NO.1小街 剧照 NO.2小街 剧照 NO.3小街 剧照 NO.4小街 剧照 NO.5小街 剧照 NO.6小街 剧照 NO.13小街 剧照 NO.14小街 剧照 NO.15小街 剧照 NO.16小街 剧照 NO.17小街 剧照 NO.18小街 剧照 NO.19小街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小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双眼近乎失明的男子夏(郭凯敏 饰)来到钟导演(杨延晋 饰)家中拜访,向他讲述了自己尚未完成的剧本:十年前的夏,是一名春风得意的汽车修理工,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夏用好奇的双眼捕捉周围不可思议的变化。一天,夏偶然冲撞了一位少年——瑜(张瑜 饰),心思单纯的夏自感和瑜十分投缘,从此和瑜一起上山为其罹患癌症的母亲采草药,两人的友谊日渐亲密,夏、瑜二人决定以兄弟相称。然而,不久夏发现瑜其实是女儿身。十年动乱中,瑜因为教师母亲而遭受到造反派的围攻和折磨,一头秀发被剃掉,不得不隐藏了自己的性别,在恐惧中度日,为了帮助瑜,夏偷窃剧团的假发,结果双眼被重伤失明。夏出院后,发现瑜一家已经不知所踪。剧本至此停顿,于是钟导演和夏一起,假设了故事之后的种种可能……猎鹰突击碟中谍6:全面瓦解(原声版)第19分部九叔归来3:魁蛊婴逆转世界的电池少女大侦探波洛 第十季寂静之地2(原声版)猛鬼差馆粤语版火星女孩法律之地重新定义:JR史密斯 第一季境界之轮回 第二季老爸老妈的浪漫史 第七季旗鼓相当雾山(国语版)命中注定爱上我神弃之地帝国大厦火线姐妹变身小姐浴火凤凰哗鬼旅行团唐顿庄园中的礼仪女人心情的调整方式电影版可不可以,你也刚好喜欢我帝都公主传茜茜皇后2022一鸣惊人黑暗魔法书不道德的礼物毒龙潭整蛊专家粤语版与狼共舞2 2014情人唐山大地震2010巧克力情人马粥街残酷史喜剧之王2014火烧少林寺1976代笔“贤”妻星河璀璨的我们

 长篇影评

 1 ) 杨延晋,80年代的名导演

    1980年代,杨延晋以几部不同凡响的电影奠定了自己在影坛的地位,90年代之后不知所终。可惜!

 2 ) 散文诗式电影——小街

“各部门注意了,马上就要开拍了,预备——正式预备——开始!”
外景场地。“怦怦”的摄影灯开启的声音。光柱。推着的摄像机。
男中音:“由于偶然的机会,促使我拍摄了这个极普通的故事,至于我在影片中的出现,全然是为了保持故事的真实性。”
舒缓的但却是单键突出的钢琴声……字幕由远及大:“小街”。
僻静的小街上,一个墨镜男子边缓步走边扶着栏杆,长镜头,停住:“九,九号。”
上海石库门老房子,就在这里,墨镜男子对钟导演讲述了他的故事……散文诗式的开头,而这,正是在那个动荡年代中优秀影片《小街》的开幕。

《小街》在当代电影史上被划分为伤痕电影,原因是文革后,随着各类文化都步入苏醒时期,电影在文学等伤痕、反思的思潮下,也开始抛弃控诉、斗争等等而转对于文革时期伤痕记忆的剖析,开始探讨美的意义。而我之所以推荐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因其在特殊时期的启蒙以及重要地位,更在于导演蕴于其中的浪漫主义情怀和纯粹的艺术理想。

故事讲的是文革期间的一个故事。女主人公妹妹在那个动乱年代不得不靠扮男生才能生活下去,而男主人公哥哥为了让妹妹重新做一个女人,冒险去偷样板戏剧团的假发,不料在偷后因为善良又悄悄把假发的钱送回而被造反派发现,痛打至失明。

情节很为简单,但整部影片由男主角低沉而略带悲伤的舒缓声调娓娓道来,故事开头激越的小号声、交响乐以及快乐的口哨声与男主人公忧伤的舒缓回忆独白穿插交换,更将观众的心不断地经历着一张一弛一张一弛的虚实节奏。而这也是张延晋导演对于艺术节奏的高超把握。(2007年我曾为李安《色戒》的节奏惊艳,却刚刚发现原来这部更为观止。)

其中整部影片控诉的味道很浓,其中也有很多导演故意设置的场景。甚至是一些类似文学式的反思。但导演的高明之处正是将这些粉饰做到了发掘影片自身的魅力。

当救助男主人公医生也惨遭迫害,满地落叶被风吹起的背景中,男主人公的眼睛缠着白色的纱布,拄着一根盲棍。背影中,飞扬的围巾和落叶缠在一起。而再次出现他的正面的时候,他的面前正有一列队伍走过——那队伍有大字报的游行。而忧伤低沉的旁白再次响起:“他们在为千百人的明天斗争,而我只惦记着一个普通人的今天。”

一切让观者认为是有意为之,却又合情合理。
甚至恰到好处的让观众本身开始思索有关人生,有关伤害、善良、人性等等的多种问题。
但更为精彩的还是导演开放式的结尾——

我们其实希望男女主人公最终在一起。在剧中导演用一个大的广角记录了他对于女主人公堕落后相遇的那些惆怅,不免让人感觉到一些俗套。但电影却并没有完结——

“可是,可是为什么要把痛苦和灾难老是降临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当我们经历了10年的悲剧以后,我们应该感到今天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意义了,如果对未来不抱有希望,如果她真的变成这样的话,我的眼睛宁可瞎掉。”剧外男主人公低沉忧伤也很有反思味道的话直接将我们拉回了现实。

而这时剧中的导演忙着出门接一位女同志——“俄,等着我!”
随着剧中导演的匆匆脚步,门外女同志的说话声音传来,男主人公吃惊,倾听,紧张……系列动作。精彩!真是精彩!!这也许是我看到的最精彩绝伦的有关剧情的转换。没错,你也许猜到了,导演要接的女同志正是男主人公苦苦寻找的妹妹!
这时你也许位男主人公鸣不平——多么戏剧性的相逢,多么充满偶然性的生活!而失明的男主人公因为爱只有选择逃离。

这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也不是结尾。
只是导演对于偶然性生活而设计的一个开放式的叙事结构,这里我要穿插一句,那些热爱欧美片狂热推崇《快跑罗拉》的朋友们,不妨看看这部80年代的老片,我们的老艺术家早就在叙事结构上做了文章,当然日本黑泽明也有更早的记录。

整个不同结尾的设定过程中,观众从一个被动的欣赏者变成了参与影片创作的重要一员,也给我们留足了想象空间。毕竟十年动乱带来的命运变得那么不可预知。然而《小街》还是以浪漫主义情怀给了我们一个期待的结局——男女相逢,普通温馨的场景。

“我的眼睛不仅仅是为了你,我们所失去的一切都不是为了我们自己,你妈妈说过,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算了,妈妈的意思要我们看到明天。”哥哥对妹妹这样说,而这声音随着火车滚滚向前的画面结束。
这样的结尾也许遗憾,但因为前面假设的三个结尾而焕发异彩。

所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能做的就只是推荐!绝对区别于现在所谓商业大片的浮华!

========
 精彩欣赏
========

1、哥哥在动物园中行走,白鹭在漫游,长颈鹿在悠闲地觅食……“样板戏”激越狂热的打击乐声从晴空中隐隐而来,间或夹杂有秃鹰、狮虎的嘶啸声。当遭受红卫兵殴打时,画面上拳脚相加,皮带挥舞,人在挣扎,鲜血淋漓。前景是动物园的铁笼子,笼中的狮、虎……背景音乐却是低缓优美的音乐,最后,当一位好心的老园林工人背着夏走出动物园时,他沉重而双关地说:“噢,你忍着点,就要走出动物园了。”一轮残阳像遥遥欲坠的轮盘,四周寂无人迹,画面凄凉,画外却是尖利破空的鞭打声、叫骂声和惨叫声。

2、插曲《妈妈留给我一首歌》,看完数日,还经常无意识哼唱,记得《音乐之声》曾被译名为《真善美》,也许也正是对这首广为传唱的插曲的一种注解。

3、郭凯敏的精彩表演。年少时的乐天稚嫩,中年的忧伤沉稳,让哥哥这个备受动乱摧残的人物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也补充一句,那些为梁朝伟的眼神、刘烨的忧郁表演疯狂的同志们注意了,这个人的精彩非三言两语可以表述。

 3 ) 看老电影《小街》

《小街》是1981年由上影厂摄制的,编剧徐银华,导演杨延晋,副导演吴天忍,作曲徐景新,独唱郑绪岚、关贵敏,演员有郭凯敏、张瑜、杨延晋(毕克配音)、茂路、梁明、邱世繐(念sui)。

这是一部伤痕电影,描写了文革时期两个青年人纯洁美好的感情和催人泪下的遭遇。影片拍的很唯美,像一首淡淡的小诗,在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里弥漫,我很喜欢影片中呈现的那种氛围,可惜最后这种美被毁灭了,这就是悲剧。

本片前半部分描写两人偶然相遇,从友情发展到若有若无的爱情,这段交往的故事很美,但最精彩的还是后面的开放式结局,设计了三种结尾,这在当年是非常新颖的,后来好像也没有再见过。

两人在动乱的年代结识,然后凄惨的分手,十年后两人久别重逢,失去的东西重新得到是最弥足珍贵的,那种跨越时光的沧桑感,真的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感。影片的三个结尾给人三种感受,第一个俞堕落了,让人很伤感很失落,最后的一个长镜头给人一种凄凉和惆怅的感觉,这个结尾是给我留下最深回味的,那种感觉挥之不去。第二个先是误会,两人差点失之交臂,最后误会消除,让观众松一口气,但结局好像不是很完美,可能是俞的知识分子形象不漂亮吧。第三个最精彩,也是观众最愿意看到的,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这一段张瑜演得太好了,太感人了,当年看的时候还没有太感动,这次重看感动得稀里哗啦的,内牛满面,可能是年龄大了心理变脆弱了吧。也正因为此,郭凯敏的最后一段话就属于画蛇添足了,把人们从美好的氛围中一下子拉了出来,破坏了那种美好的感觉。

张瑜是靠《庐山恋》一战成名的,但说实话那部电影里她没有什么演技,我也没有被打动过,只是被她一身又一身的时尚衣服炫的眼花缭乱。《小街》里她的真情流露才深深打动了我。郭凯敏也是,《小街》里的他演的比较清纯,没有太多装腔作势耍小聪明的表演,应该是他演的最好一部电影,如果有不足,也是剧本情节设定的不足。郭凯敏张瑜凭着《庐山恋》和《小街》被观众誉为中国的三浦友和山口百惠,看作银幕上的一对神仙眷侣,可惜他俩只合作了这两部,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不过严格讲郭张二人跟三浦友和山口百惠还是有所不同的。三浦友和在山口百惠面前像个大哥哥,山口百惠则是一个表面温顺内心有主见的女孩。而张郭之间张瑜往往更主动更强势,《庐山恋》里表现的很明显,本片中郭凯敏虽然演个大哥哥形象,但他的气场明显压不住张瑜。还有,三浦友和比较酷,郭凯敏不酷,当然这不能怪郭凯敏,跟那个时代有关。我觉得中国演员最早扮酷的应该是从陈宝国演的电视剧《赤橙黄绿青蓝紫》开始。文革前演员也有扮酷的,就是八一厂的王润身,只是不太明显。

杨延晋是个有才华的人,不过人品不大好,用句老词形容就是“流氓加才子”。这部电影应该是他的巅峰之作,后来我看他拍的《女市长的私人生活》,就是一部垃圾,充分暴露了他的肤浅。

本片其实也有不足,那就是夏对待俞并不像哥哥对待弟弟那样,观众看时,就觉得是一对少男少女在谈恋爱,只有他们自己装着不知道,在煞有介事的哥哥领着弟弟玩。

最后再说一句,影片三个结尾的故事太美了。其实八十年代这种美的故事真不少。看这部电影前,我刚看完电视剧《蹉跎岁月》,那部影片展示的美正在我脑海里沉醉久久挥之不去,这又来了一个《小街》,真是美不胜收。

 4 ) 《小街》

❤️叙事:现实时间与空间VS历史时间与空间(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国文学、电影、戏剧等常采取的一种叙事形态和叙事结构)。回望、告别、葬埋那逝去的十年。

❤️影片除了前卫性先锋性和高度自觉的电影意识,还包含了观众去体认中国历史激变的时候电影文化所呈现的社会状态,同时经由电影文化所呈现的社会状态去体认在演变之中的中国所面临的一个中国文化现代化以及中国文化主体的自我追问和自我形成过程当中的一些普遍的议题。这些普遍的议题包括影片对特定历史下社会暴力的呈现,十年浩劫复活了一些古老暴力形态,例如影片中作为一种惩罚和示众的暴力——剪掉女人的头发。

❤️这部电影既是伤痕文学延伸的伤痕电影的一部分,又是中国传统叙事原型“梁祝”的现代变奏。

❤️女主所代表的历史暴力是以剥夺了一个女人做女人的权利,让一个女人被迫将自己的性别身份,真实的性别生存隐藏在男性表象之下的,于是也就有了影片中女主在打碎的镜子前束胸,用白纱包裹女性身体,隐藏女性身体,对着镜子中性别不再鲜明的形象而惊恐哭泣。

❤️男主的线索当中带出了两个重要的中国文化现代化当中的议题:

一是判然两别的两性,两性作为本质化的人类生命的状态是一个舶来的观念,是来自于西方积淀于基督教文化当中的一个线索,性别观在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中被建构。中国电影的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一部和不止一部电影是以性别误认作为故事的主题,就是女扮男装,而不曾被男性认出,不断在花木兰式的故事和梁祝的主题中不断地变奏。

二是影片对于“看不见”的主题的挖掘和呈现,男主始终没有“看见”女主(没有认出来她是个女人),男主偷辫子被抓后眼睛分别被手、皮鞭、脚三次伤害,同时视听语言上也是对摄影镜头的暴力攻击,而这个片段是发生在动物园中的,暗示了施暴的人和历史是禽兽一般的存在,最后老者背受伤男主出去时也在说“你忍着点,就要走出动物园了”。还有电影在黑幕有光斑闪烁的镜头中,对白仍在继续,以展现主人公的视觉状态。

❤️伤痕文学伤痕电影的一个重要叙事特征:永远只有三种人:

一是挺身抗暴的英雄,

二是无辜受戮者,

三是无主名无意识杀人团(出自鲁迅《我之节烈观》,所谓“无主名”就是说你指不出一个名字说他是主犯;所谓“无意识”就是说在封建礼教的毒害下,以为被失节妇女如祥林嫂等人的歧视和打击是天经地义的,而没有意识到这乃是自相鱼肉。)

❤️采用大胆采用开放式结局。之前很多电影都是呆板的固定镜头,柱子处的镜头采用大仰拍大俯拍摇拍,曾经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电影语言,此时摄影机仿佛扮演了一个解放的狂欢的角色。

❤️最后三种结局悬置了剧本的时候,再一次出现铁轨上急行的列车,火车前行,小巷风景摄影机急速后拉的镜头中被呈现——记忆中的悲剧灾难在急剧地后撤,这个故事是葬埋,是遗忘,是治愈。

❤️影片重新组织历史记忆的同时,启动了一种遗忘的政治学,那个历史的记忆被改写,我们的自我终于得以被安放,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此开启。

 5 ) 元伤痕

上海电影厂最具创造力的导演杨延晋在《苦恼人的笑》两年后创作了“伤痕叙述”转译手段上更为大胆的《小街》。在《苦恼人的笑》中使用为“温格”无意识空间以提供不具备新时期在地联系的梦境结构在本片中直接借由“元”文本的第二空间来完成。其目的依旧是为了强调已发生之事的“不可认知”和与当前存在的断裂。这一种断裂必须严格遵守伤痕法则的严格要求:肯定一种“误认”的同时仍旧要将“主体”置于不可动摇处。即要放弃对于实在界把握的意向的同时,还要肯定由其作为基础的现实。即要将温格作为不可说之物的外貌来描述同时要肯定地强调其内在性的合法是可以被新时期继承和收复的。这对于献法国家来讲是很容易解决的——只需要解释献法本身来对应一个既得者即可,在中国语境中其实也大同小异,神圣化客体由献法转化为挡,合法性的被授予的承接者则来自不同路线的捭阖。如此以来的文本对于现实空间便可以作出未来性的积极展望,这也是第二共和国为何可以在极恶劣的民间环境中成功通统——得益于伤痕与改革两种词语一体二面的完美配合,并且得益于路线话语主体本身的自在身份和实践中的个人经验。说到底,若不是运动本身“面向自身”的行动途径,便不能有转折合法性的来源。这也是为何要将挡成员的人口占比加大的原由——曾打一种多元性的容错率,这在相当程度上是“限珐的”。即从“全民国家-全民档”来达到“总体国家-献法模式”。即继承一种法统性的丰富,当然此模式并非一劳永逸,俄罗斯即例子。

《小街》至始至终没有给出“文本的现实空间”的结尾,其影片结尾仍旧是元文本意义上的。即便可能性的解释仍旧指向了改革的官方价值,但仍可以说杨导演未做定论的举棋不定仍旧可以看作对这一叙事方式隐秘的省思。

 6 ) 《小街》 巴金

文/巴金

       近来在家养病,星期天下午看电视节目,没有人来打扰,我安静地看完了影片《小街》。
 
  早就听说有这么一部影片,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我两三年没有进过上海的影剧院,只是在家看电视,而且只能“有啥看啥”。这次总算看到了《小街》。
 
  影片不是十全十美,它甚至使我感到十分难受。然而它又是那么真实,使我看后很难忘记。“青年司机”和“黑五类”的女儿的身影一直在我眼前“徘徊”。
 
  我不是在这里评论影片,我只想谈谈自己看过《小街》后的思想活动以及影片给我引起的一些联想。
 
  在影片的最后有几种不同“结尾”的设想,我不管这些,我只说有两句话(不仅这两句,还有些和这类似的话)打动我的心。说打动了心也许不恰当,更可能是一种启发。我打一个比方:我的思路给堵住了,想前进,却动不了,仿佛面前有一道锁住的门,现在找到了开门的钥匙。像钥匙一样的两句话就是:
 
  夏司机说的:“经历了十年悲剧之后,我们应该感到,今天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意义了……”
 
  俞姑娘说的:“十年的动乱卷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但它卷不走我们心中比青春更美好的东西。”
 
  我有这样一种感觉:“啊,我抓住了!”我在探索中所追求的正是这个。
 
  “四人帮”垮台以后我探索了几年。一九七八年我说:还需要大反封建;一九七九年我的内伤还在出血;一九八○年我告诉日本朋友:我们做了反面教员,让别国人民免遭灾难。去年我离开法国的前夕,在巴黎和几位汉学家聚谈,有人提到我在浩劫中活下来的事。对我们看做很寻常的事情,他们却严肃地对待,我不能不思考。我回到旅馆想了好些时候。第二天到了瑞士苏黎世,在一家清静的旅舍一间舒适的客房里休息,我坐在窗前椅上苦思。我明确地感觉到我的心灵中多了一样东西,这是在十年动乱之前所没有的。一九八○年我在东京说,经过了生死考验的大关,我感觉到骄傲,其实这有什么可骄傲的呢?第一次侥幸活下来,第二次也会死去,倘使我不珍惜这一段时间利用它多做一点好事。在东京我还不知道有这个在心灵中新生出来的东西,但是到了半年以前我不但感觉到它的存在,我还好像看见它在发光,它在沸腾……还有什么,我就说不清楚了。
 
  我继续探索,思考。我需要更深地挖掘我的心灵。但是不知怎样我无法前进,仿佛我走进了影片中的小街,不停地敲着两扇黑漆的旧木门,一直没有应声。我一连敲了几个月,但我并不是白白在敲打,我从门缝里逐渐看到院子里的情景。
 
  现在有了应声,而且门缓缓地开了,虽然只开了一个缝,但是我可以把头伸进里面,我瞥见了我正在寻找的东西。
 
  这不是让人猜谜。我在讲自己的探索和它的一点收获。我仿佛在一条小街上,挨门挨户地询问,想弄清十年的压迫和折磨给我留下多少东西。
 
  我终于明白:除了满身伤痕,除了惨痛教训,我多了一颗同情的心,我更爱受难的同胞,更爱善良的人民。我并不想夺回十年失去的时间,我却愿意把今后的岁月完全贡献出去。这才是我的真实思想,只有做到这样我的心才会得到安宁。
 
  我提到心的安宁,因为在过去一段时期中我受够人们的折磨,那以后又是回忆折磨着我。我忘不了含恨死去的亲人,我忘不了一起受苦的朋友,我忘不了遭受摧残的才华和生命,我忘不了在侮辱和迫害中卑屈生活的人们,我忘不了那些惨痛的经历,那些可怕的见闻。……但是这一切的回忆都只能使我感到我和同胞们的血肉相连的关系。甚至在大马路上贴出对我的“大批判专栏”、熟人在路上遇见不敢相认的时候,我仍然感觉到人间的温暖,我的心上还燃烧着对同胞的爱。我的记忆里保留着多少发亮的东西,是泪珠,是火花,还是使心灵颤动的情景?我还记得在机关的“牛棚”里我和一位朋友分吃一块面包,因为食堂不把晚饭饭菜卖给我们。有一天下午我们受到无理批判和粗暴申斥之后,我对朋友说:“保重身体啊。”他拍拍我的胳膊说:“你也要保重啊!”我感到两个人的心,许多人的心互相靠近,贴在一起。除了给揪到机关和学校批斗不让回家,在“五·七干校”劳动和学习一共不到三年之外,我每晚从“牛棚”回家,走过门外竹篱,心里十分激动,仿佛一根绳子拉着我的心进了家门。这样的对亲人的感情我以前从未感觉到。……
 
  前些年我朦胧地感觉到的东西现在看得比较清楚了。它应该是爱,是火,是希望,是一切积极的东西罢。许多许多人活下来坚持下去,就是靠了这个。许多许多人没有活到今天,但是他们把爱、把火、把希望留给了我们,而且通过我们留给后代。不止一次地我站在死者的灵前默默地祝告说:“放心吧,我们有责任让你活下去。”
 
  所以我理解影片中夏司机的感情。影片中人物不多,都没有名字,有的(包括着男女主角在内)只有姓。故事也很简单。一个青年司机认识了一个少年,他帮助少年采集草药给靠边受审的母亲治病。不久司机发现少年是个姑娘,她因为“跟妈妈划不清界限”让人剪去了头发。司机决定买假发送给她。他花钱买不到,就拿走演员的假辫子,虽然他留下了钱,但是让人抓住,给打得半死。靠了一位老工人和一位老医生的好意他才活了下来,虽然他的视力大受损害。他摸索着再走到那条小街,但是他称为“弟弟”的姑娘的家门紧紧关闭,别人告诉他:“人早走了……门上还贴着封条。”从此他再也找不到她。他到处打听她的消息。他写成电影剧本,设想了种种的“结尾”。他始终不曾停止探索和追求。有可能她第二次在他的生活里出现,也有可能她已经永远消失。在那十年中间,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我见得太多了。看完《小街》,我觉得又一次接触到那些熟人的心灵深处。我又回顾过去那段黑暗时期的生活,我觉得眼前明亮,影片像一双医生的手使我的眼睛睁得更大了。
 
    去年在巴黎我回答法国记者说,我不喜欢“伤痕文学”这种说法。十年浩劫造成的遍地创伤,我不能否认。揭露伤痕,应当是为了治好它。讳言伤痛,让伤疤在暗中溃烂,只是害了自己。但也有人看见伤疤出血就惊惶失措,或则夸大宣传,或则不准声张。这些人都忘记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人们应当怎样对待那些伤痕,这半年来我反复思考的正是这个。
 
  我也有数不清的内伤,正是它们损害了我的健康,但也正是它们使我感觉到自己和同胞、和人民不可分离的共同的命运。……
 
  现在我找到更恰当的说明了。感谢影片的导演和剧作者把我引进了小街,让我在小楼上遇见双目伤残的青年司机,听到他那么坚决的声音:“如果对未来不抱有什么希望,我的眼睛宁可瞎掉。”他始终不放弃他的询问,他的探索,他的追求。这决心,这希望从什么地方来?他自己告诉了我们:要“把自己微薄的心愿赠给自己的同类”。这也就是俞姑娘所说的“心中比青春更美好的东西”—— 十年动乱所卷不走、反倒加强了的东西。
 
  我也有这样一个微薄的心愿。

 短评

20101204@新光影艺苑。这片子太超越时代了,不但有剧中剧,有多结局,连打破第四壁的手法都用上了。虽然是实验电影但本身拍得很有诗意,毫不乏味。张瑜也很棒,同一个角色各种变化,伪正太、妹、交际花、眼镜娘……真是萌属性齐全啊。

5分钟前
  • 网络流
  • 推荐

4.5 虽有年代尬点,仍是极其神奇的高水平之作,神奇一:靡靡之音感伤主义掩饰下的政治意图强烈勇气可嘉的文革反思片,叙事结构尤其是结尾的处理非常前卫高级;神奇二,小街指的就是现在电博后门的咱常去觅食的小马路;对我个人而言最神奇的是:我老妈在八十年代曾经给这位男主角织过毛衣【震惊

7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

8,戏中戏,多层并行蒙太奇,开放式结尾,这电影叙事太先锋了,杨延晋太潮了。张瑜短发真像树里,萌爆了

11分钟前
  • мая
  • 力荐

当时看到男主眼睛被打瞎的时候心里有点难受

14分钟前
  • 王✟晚
  • 推荐

当年的电影都有点舞台剧的影子,演员的功底都很强,而且敬业。那时的爱情戏真纯,纯真!

15分钟前
  • chameleon
  • 力荐

夏和“弟弟”开车去野外采药的桥段几乎是看到过的最好的抒情段落了

18分钟前
  • 鸡头井。
  • 力荐

80年代的故事最嗲了~

21分钟前
  • 推荐

抛开表演风格的时代烙印,你敢说这个片子不新浪潮?

23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享受得太美妙了,即便胶片老化,即便我在影院睡着了那么一分钟,但都是在最舒缓的情绪(两人开救护车出游那段)下小憩的。当然,对西方现代主义电影的模仿,让杨延晋当年挨了点小批评,但它的基调绝对适合那阵的伯格曼和费里尼。

25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六种结局 六种人生

28分钟前
  • 黑桃A。
  • 力荐

国产电影很少有这种能看得让人渐入佳境的,后半部分的叙事张弛非常好,比起前半部分精炼含蓄了很多。作为新时期的头几年里的影片,不管是反思力度和形式借鉴都相当大胆。张瑜和郭凯敏也表现出色,虽然多少有点戏剧化的样子,但是瑕不掩瑜。

32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其实,这本可以是部同志片,只不过迫于当时的电影审查制度和时代审美主流,那个“像个姑娘的小伙子”就真的变成了“姑娘”。虽然,男主帅、女主美、故事还可以;可是,这样的表演形式、这样的文艺台词、这样的镜头语言,真不太能用现在的眼光去欣赏吧?→ 中国电影博物馆影厅里的爷奶叔姨听见熟悉的歌曲旋律响起就跟着哼唱起来了。

3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名气没《庐山恋》那么大,不过郭凯敏和张瑜的二度合作可谓天作之合,而本片从可看性话题性艺术性全方面超越前者。借由两人的邂逅和受伤层层推进,对文革时期的批判绵里藏针,三个开放性的重逢结局各有特色,呈现出80年代先锋电影的时代特征。

36分钟前
  • ofelia11
  • 推荐

很多向前苏联学习的各种蒙太奇镜头,运用的很好。

41分钟前
  • 懿罂
  • 力荐

情绪电影,套层结构。百年国片,独一无二。

4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挺小众的一部反思文革佳作!一个人受了伤,遭了罪,不允许他喊艹 ,只允许他喊疼,故名曰伤痕文学,电影本身故事很平淡,优点胜在套娃式的六种开放式结局,六种不同的人生令人反思那个十年对那一代人的伤害。女主角问:为什么有些人那么凶?男主角答:他们还没长大!他们都是爱国者,他们都追求真理和正义,可他们迫害起自己的同胞来眼睛都不眨,他们用仇恨对待世界,自以为很成熟。可是在认知层面上,他们还没长大。甚至,这个民族还没长大。也许,所谓长大,就是心中没有敌人了吧。

50分钟前
  • Leon Winters W
  • 推荐

前半部是梁祝和罗马假日,后半部是滚滚红尘和罗伯格里耶的欧洲快车。

53分钟前
  • ___
  • 推荐

每次看完电影,我都要闭上眼睛想一想,提到这部电影脑海里的第一个画面第一句话是什么呢?俞:你为我失去这么多,你不后悔吗?夏:在这个年代,我们的失去都不是为了我们自己

58分钟前
  • 小魔@优雅穿梭
  • 推荐

上海电影曾经达到的高度让人惊叹。元叙事和多重结尾设计巧妙。开车和失明的意象都不错。从性别角度切入讲文革故事现在看来稍有些古怪。

60分钟前
  • btr
  • 推荐

让我们一起走出这动物园

1小时前
  • 持尘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