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倾城

DVD

主演:卢燕,狄龙,姜大卫,苗天,萧瑶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7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倾国倾城 剧照 NO.1倾国倾城 剧照 NO.2倾国倾城 剧照 NO.3倾国倾城 剧照 NO.4倾国倾城 剧照 NO.5倾国倾城 剧照 NO.6倾国倾城 剧照 NO.13倾国倾城 剧照 NO.14倾国倾城 剧照 NO.15倾国倾城 剧照 NO.16倾国倾城 剧照 NO.17倾国倾城 剧照 NO.18倾国倾城 剧照 NO.19倾国倾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倾国倾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光绪二十年,西太后(卢燕)六十岁,虽然已「还政」于光绪帝(狄龙),但实际上依然大权在握。又派小太监寇连材(姜大卫),以侍候光绪为名,实作监视。光绪很想有一番作为,但因优柔寡断,致无法摆脱西太后的操纵;幸有珍妃(萧瑶)安慰,但又遭皇后(凌波)等陷害…… 第12届金马奖优等剧情片、最佳女主角(卢燕)、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景森)《倾国倾城》(the empress dowager,香港,1975),邵氏兄弟公司荣誉伟构,李翰祥历史宫帏片权威代表作,邵氏旗下大牌明星云集一堂,是一部描绘慈禧垂帘听政三十年后清宫权利斗争的历史巨铸。著名美籍演员卢燕饰演慈嬉太后,破格起用动作明星狄龙饰演窝囊的光绪皇帝,姜大卫饰演的小太监寇连材本是给狄龙配戏的,锋头却直盖主角。影片荣获第十二届金马奖(1975年)- 优等剧情片,最佳女主角(卢燕),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景森)。F16空中战将至尊无赖女特警之暗战大话三国之校园大战星际迷航:奇异新世界 第二季白毛女投资者Z房客与妈妈我家娇妻不好惹女囚犯 第五季108~海马五郎的复仇与冒险骗我一次风月·恶之花拇指姑娘2017生命里夜深不宁静江苏卫视2023跨年演唱会我的间谍代价蓝衣士兵边缘1968今天的侦探我们的田野山丘之王1993日光之影家政夫三田园4回归大地9路冥婚都市美食图鉴有点心机又如何排山倒海他们的城市大人物1942告别有情天1993英语艾米2015风华绝代红白黑黄 第二季吉尔达1946情迷拉斯维加斯总裁虐我千百遍黄金血道硫磺泉镇的秘密 第三季黑帮第二代抛掉书本上街去

 长篇影评

 1 ) 我喜欢遥不可及的他

是无可奈何的遗失了

有很多确实和历史不符,我是冲着光绪皇上去的,不得不说。“狄龙配得上光绪皇”是我见过所有饰演光绪皇上里相貌最出色的,里面的珍妃也是我心中的绝色佳人美女。真是才子佳人,妙不可言!选的太对了!就是皇上和珍主的性格反过了,萧瑶(现在应该是奶奶了吧)演的珍妃在里面多愁善感,文静,抑郁,敏感,温柔……狄龙(现在应该是爷爷了吧)活泼,胆怯,时而儒雅,时而懦弱的对待慈禧这个老妖婆,时而发脾气(都怪那些太监宫女不把他皇上放在眼里)……其实我比谁的知道历史上这两人性格相反过来的。这样也好,尝试把两个人的性格互换,体会各自的心情。不管是《清宫秘史》里的光绪皇上,亦是《甲午大海战》里的光绪皇上,《苍穹之昂》里的光绪皇上(这些都是我看过的)……其实每个都好,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倾国倾城》《瀛台泣血》里狄龙的光绪,萧瑶的珍妃。以后经年,我都会再次重新用心看这些电影。我知道,再像,不像,都是他的影子。我真心喜欢的是历史上的光绪。

晚灯的等候
这次,这一世,我不会放开你的手
有你在我身边我就什么也不怕了
区区冷宫又怎样
可是瀛台里的他却让心不安
哪知这一面,竟是最后一面。我知足了。
十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呢?我不敢想象。

 2 ) 是真的历史吗?

    电影当然不是真的历史,更何况当下的电影已经沦落到只有人名对,其他一概不论的地步,如赤壁,如一些献礼片。
  倾国倾城绝对是一部严肃的史诗片,是一部经典的邵氏片。但李莲英真的是那样子的吗?真的就是慈禧养的一条狗吗?但据史书说李是一个很合格的太监,对光绪和慈禧都不错,能够切实履行职责,为缓和调解双方的矛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雷雨》的成功告诉我们,成功的文艺作品是需要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总暴发的,黑暗面强大才彰显悲情。但如果当成正史看,确实对李莲英不公,对慈禧也不公,幸亏李没有后人,不然情何以堪!

 3 ) “大清不亡,是无天理!”

翁同龢对慈禧说:“失掉土地、失掉金银还算小事。最可怕的是失掉人心。全国的老百姓看出这朝廷软弱无能,无力保全他们的身家性命,那可就危险了,老佛爷。”

给大家推荐一部1975年的老电影:《倾国倾城》。这部电影获得了当年的金马奖两项大奖,一项提名。

导演是李翰祥,主演是卢燕、狄龙和姜大卫。美籍演员卢燕饰演的是慈禧太后,狄龙饰演的是光绪皇帝,姜大卫饰演的是小太监寇连材。

❐ 李翰祥导演《倾国倾城》海报

这部片子的亮点颇多,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它的台词。很多台词都颇有深意,忍不住要分享给大家。


影片的历史背景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光绪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

当时,慈禧在名义上已经还政于光绪帝,可实际上光绪仍得听她的。光绪虽然很想有所作为,却始终逃不出“亲爸爸”慈禧的掌控。

为了更好地控制光绪,她通过李莲英,把自己很喜欢的小太监寇连材安排在光绪身边。明着是侍候光绪,实则是去监视他。

这一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借机派兵朝鲜,准备进攻中国。

对此,朝中出现了两种意见。

光绪这边,以恭亲王和户部尚书翁同龢等人为代表,主张应战。

而李鸿章则主张向欧美列强求助,进而对日施压,迫使日本撤兵。

慈禧本人不光极力阻挠应战,还劳民伤财修建颐和园,好为自己庆寿。

主战派着急了。

翁同龢提议,用恭亲王奕䜣手里的咸丰遗诏来制约慈禧,让其停止修建颐和园,把钱用在扩充海军上。

光绪、翁同龢与李鸿章就此事展开了一场辩论。

双方辩论的时候,一旁的小太监寇连材深受触动,反过来支持光绪,还准备在恰当的时候冒死劝说慈禧。

❐ 寇连材被光绪和翁同龢、李鸿章的辩论打动

后来,李鸿章向列强的求助遭到拒绝。

1894年7月25日,日军不宣而战,甲午战争爆发。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此一役,中国损失惨重。

由于慈禧极力避战求和的政策,多个要塞失守,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1885年 4月17日,清廷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


慈禧:我装聋卖傻可以,可是你们不该真瞒着我

国之将亡,慈禧却仍在大兴土木,建颐和园给自己庆贺六十大寿。

日军都打到天津了,慈禧还蒙在鼓里,在颐和园里听大戏。

一边是光绪帝、六王爷、翁同龢、寇连材等人包括李鸿章,为国家危难而忧心如焚;一边是慈禧太后大排筵宴,一幅国泰民安、永庆升平的盛世景象。

不过,她心里有数,她一直在等没赶来参加寿典的李鸿章。

李鸿章一来,她便带上李莲英,从锣鼓喧天的戏台前,转到僻静的乐寿堂询问李鸿章战事。

这一场戏非常有意思。

❐ 慈禧、李鸿章、李莲英在乐寿堂

李莲英:“都走了。”

慈禧:“实说吧,打得怎么样?”

李莲英:“老佛爷……”

慈禧:“我装聋卖傻可以,可是你们不该真瞒着我。”

李莲英:“赶明儿个再说吧。今儿个是您万寿之日,大喜的日子,您问这干什么?”

慈禧:“没关系,说实话、说真话才是孝敬我。告诉我,打得怎么样?”

李鸿章:“老佛爷……”

慈禧:“没关系,告诉我。你没赶来参加大典,一定是情势紧急是不是?”

李莲英:“老佛爷,今儿个大好的日子,何必找别扭?”

李鸿章:“老佛爷,今天举国都在放生大赦,庆祝盛典,关于打仗的事……”

慈禧:“说好了,不管是什么日子,我不能闷在葫芦里。”

李鸿章:“老佛爷,陈罪该万死!”

慈禧:“说!”

李鸿章:“已经打到天津了!”


慈禧:既然纸里包不住火,咱们就让它烧起来吧

得知战况之后,慈禧太后继续回去过她的大寿。继续“装笑脸,提着精神,打肿脸充胖子”,不想却被小太监寇连材揭穿:“天下都快保不住了!”

慈禧:“既然纸里包不住火,咱们就让它烧起来吧。今儿个,凡让我不痛快的……”

慈禧不但没有自责,反而迁怒于光绪,斥其“整天就知道打仗”。

她准备立刻安排签订条约,但六王爷坚持要皇帝同意才可以。

为防止光绪再“胡来”,慈禧谎称皇帝有病。她把众臣叫到光绪床前商议,却不允许光绪说话。

❐ 慈禧与众臣议事,光绪只能在床上装病

慈禧:“打仗的事,还有第二条道儿可走吗?如今,只好做城下之盟了。”

“打开天窗说亮话吧。咱们呢,只是一只纸糊的老虎,老远地瞧着,吓唬吓唬人还可以。你们这样一打仗,得,把纸老虎给捅穿了,现在想吓唬人,也吓唬不住了,那还有什么说的?还不是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要什么,咱们就给什么。”

翁同龢认为条约的条件太过苛刻,古今中外就没出现过这样的条约。

慈禧冷笑道:“什么天下,什么国家?我还不知道条件苛刻吗?我还愿意把三岛都割给我们,赔我们四万万两呢。”

翁同龢建议重新议和,被慈禧驳回:“谁克(去)?你克?那时候李鸿章拉你克你都不克。”

翁同龢又建议整兵再战。

光绪从床上挺身而起,喊道:“对!再战,再战……”却被慈禧命人摁住。

翁同龢欲言又止,慈禧斜睨了他一眼:“你还好意思说整兵再战?”遂让她的一帮亲信支招。

❐ 国难当头,“砖家”开脑洞献计

刚毅说:“要不然,日本东北有两个大国,一个叫缅甸,一个叫交趾,地方比日本大好几倍,日本怕他们比老虎还怕,要是能派遣一位能说会道的大臣,给他们拉拢拉拢……”

荣禄说:“臣倒有个最省事不求人的招儿,我们训练一帮新的巴图鲁(勇士),用新家伙——长竹竿,日本矮子,腿短,手短,让他接不上手,我们就把他们……”

躺在床上的光绪帝狂笑几声之后留下眼泪:“大清不亡,是无天理!”

❐ 光绪:“大清不亡,是无天理!”

继而又央求慈禧:“……亲爸爸,我实在扛不住了,您让我说几句吧。”

慈禧:“你身子要紧,又要说什么胡话?”

光绪提到康有为公车上书的事情,慈禧嗤笑道:“康有为是谁啊?我听都没听说过。他们这些赶考的举子,还没当上官儿呢,就不安分。动不动就联名上书,还能有什么好杂碎!”

光绪:“您就让我说几句吧!这么大的事,您不能不让我说。”

慈禧:“谁不让你说来着?好像谁欺负你似的。”

随后竟假惺惺地哭起来:“我一个妇道人家,还不是为了你,祖宗为了百姓,为了天下,早点儿太平,大家安生。”

荣禄等人再次附会要签订条约。


翁同龢:最可怕的是失掉人心

而翁同龢也再次进言:“这条款要是一签订,失掉土地、失掉金银还算小事。最可怕的是失掉人心。全国的老百姓看出这朝廷软弱无能,无力保全他们的身家性命,那可就危险了,老佛爷。”

❐ 翁同龢:最可怕的是失掉人心

革命党人打着“推翻满清,五族共和”的口号,高呼“外患侵入,民不聊生”,一旦签订条约,只怕老百姓会揭竿而起。

慈禧说:“怕什么?那我就下一道指令,把他们赶尽杀绝。”

翁同龢说:“他们是赶不尽杀不绝的。”

于是慈禧反称翁同龢是反贼同党,责令翁同龢告老返乡。

光绪给翁同龢求情,慈禧一怒之下威逼光绪下台,还称光绪已经同意签订条约,甚至狂抽光绪耳光。

目睹着一切的恭亲王忍无可忍,站起身来指着慈禧大骂,要用文宗的遗诏约束“这个女人”。不料,盛怒之下,一口气不顺,晕倒在地。

❐ 恭亲王悲愤交加

慈禧命人冒着大雨把恭亲王送回王府。恭亲王退场。

接着,慈禧再度催促翁同龢摘下乌纱帽,翁同龢退场。

此时,李鸿章也已告老还乡。


寇连材:奴才死事小,可是这天下……

几个实干的臣子已走,空下的位子,慈禧安插了荣禄、刚毅等人。

朝中已无可用之臣,于是,小太监寇连材再度登场。

他建议慈禧把李鸿章、翁同龢和恭亲王都请回来。还列了一个条陈,向慈禧冒死进言,主张整兵再战。

他对慈禧说:“皇上有看不透的地方,您给指点;有看错的地方,您给纠正。就算有什么不是,您还能包涵不了吗?现在大难临头,您不给皇上做主,谁还给皇上做主呢?”

虽语气和缓,但一口一个“天下要亡”,还历数慈禧的种种过失,彻底惹怒了慈禧。

尽管一向疼爱这位小太监,但慈禧还是决心杀掉他:“疼,我是疼;不让我疼,我疼什么?”

寇连材已报必死之心,临行前仍不放弃:“老佛爷,良药苦口啊。奴才是一片忠心,您就算不为天下社稷打算,难道你也不为自己想一想?奴才一死事小,可是这天下……”

❐ 小太监寇连材:“奴才死事小,可是这天下……”

此后,光绪彻底孤立无援,再度陷于绝望之中。

影片结束。

 4 ) 倾国倾城的观影后感

    尽管看完了此片还是未能理解电影名字背后的含义,放假的几天,闲来看邵氏经典电影,从风月片再到下载李氏的晚晴史电影。75年上映的电影,80后的我还未来到这个世界,对邵氏电影只知道当时很流行,便以为是过时之物,最近邵逸夫先生的逝世,网上又重新兴起对邵氏电影一股怀旧的小小潮流。一开始,只是下载了风月片,看完了才知道,当时导演和演员多么了得,看似情色却是一幅幅浓重的中国民俗画,雅与俗都恰到好处,简短的小故事令人啼笑皆非,又有一种警世恒言的味道,妩媚和艳情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却是别致和讲究的美,剧情的巧妙构思更是令人回味。
    再谈到此片,当然导演的大才简直太令人佩服了,尽管没有《末代皇帝》那样在紫禁城拍摄出来恢弘气势,能将布景和室内做到以假乱真也绝对是叹为观止。电影巧妙地将国事、家事和天下事巧妙糅合在一起,中日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光绪选妃、杖责李莲英、慈禧太后大寿,光绪、慈禧、恭亲王、珍妃、李鸿章、翁同龢、李莲英和寇连才各个人物鲜明,孩童般纯真却忧国忧民的光绪,狡诈无耻小人到底的李莲英,半聋半哑的老祖宗恭亲王,以一人之力战日本的李鸿章,自诩清流却无实干迂腐之翁师傅,识字不多却敢上条陈的小太监寇连才(他的胆色比光绪皇帝好上百倍)。慈禧人物最复杂,光绪皇帝叫她“亲爸爸”,她无时不在宫廷中提醒众人她才是这个风雨飘渺的帝国真正的主人,李莲英是她的亲信,就算“贪点就贪点,这不算个事”,乾隆在世之时,嘉庆皇帝尚且不敢对和珅,光绪皇帝竟敢对她的奴才李莲英杖责。慈禧牢牢地控制自己的权力,维护已经千疮百孔之大清的江山,在光绪皇帝面前她扮演着慈母和严厉的爸爸两个角色,担心光绪不争气又担心年幼的他听信“小人谗言”对她不孝从而对她的权力构成威胁,国事在她眼中似乎就是她的家事(这就是封建帝国最大的悲剧,战败和割地看上去那么轻描淡写,通过割让土地换来“朝臣和谐局面”和“家里的安宁”也是在所不惜的,但大门口的敌人们是不会轻易放过这一大块蛋糕),总是恩威并施,但外国侵略者是她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她能教训不听话的光绪皇帝和臣下,但她对于外国的侵略也无能为力,她似乎最后只想安静地躲在颐和园,奢华地过大寿,安享晚年。本片的主角是西太后,所有矛盾和冲突都集中她身上,但她本身也是自相矛盾,在结尾年少未识字的小太监寇连才冒死上条陈,条陈的内容看似荒唐和文理不通,但那些却是生活在深宫中亲睹一切悲剧的小太监欲发出最原始的良知,但慈禧证实他不是幕后有人操作而为之,她也为之动容而欲怜悯,但那些根深蒂固的祖宗之法和贪婪自私腐朽的官僚阶层,她也无可奈克。
   慈禧又好似导演欲借其口道出晚晴的悲剧实情,大清朝只是个纸老虎,远远看还行,但近处则漏了陷,不懂事的光绪和无知的翁师傅硬要开战,如今这层纸被捅破了,还不是别人说怎样就怎样。
   值得一提,还有片头出现的,群臣早朝的一幕,一开始电影就有很强的带入感,几个自私腐朽无知的朝臣的聊天便可以看到清王朝的没落与腐朽,他们对于朝鲜的无知,对日本的无知,更可笑的事情,他们这些长期被李鸿章大人压在头上的所谓朝中大员更关心是他们是否能看到李鸿章被皇帝训斥一番而让他们从中找到一些平衡和安慰。这一幕与结尾寇连才的条陈形成强烈的对比,简直是神来之笔。还有一幕,廷议是否签订马关条约之时,提议的两位大臣,拉出“缅甸、某某国”无知大臣荣禄和提出“用竹竿将日寇赶下海”的刚毅,更显出天朝上国官僚阶层的无知和封闭,连总是被蒙在鼓里的光绪皇帝都嗤之以鼻,但下一幕却是李鸿章和翁同龢的下台,上台的军机大臣和直隶总督却是上面的两个满大臣,真正的无比讽刺。
      大清王朝一如剧中的恭亲王,衰老已经动弹不得了,说句话都要歇息好久,他再也不是当年单骑回北京与洋人和谈的六爷了,再也经不起一丝风雨,但宫外的天空却是那么黑暗,凄凉的风与冰冷的雨似乎再酝酿一次更大的风暴,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和恭亲王的命运似乎是早已经注定的了。
     所以电影不仅拍得好、演员演得好,导演编排得更好,李翰祥的清宫史电影绝对是经典,无论是史实还是掌故都处理得如此大气、巧妙。
   

 5 ) 没头没尾粗说<倾城倾国>五条

行文应有中心,但这是豆瓣叫我从短评强转过来的,信手而写,找不出什么中心主题,干脆学李导的命名方式,就叫《没头没尾粗说<倾城倾国>五条》吧。

寇连材并不突兀,相反,这出戏有了寇连材这根线才能串起来,要不然就是紫禁城小品流水账,断没有这出丧权辱国倾城倾国的激烈。观众通过寇连材看紫禁城繁华下的日薄西山(背景的黄昏日落很有象征意义),看光绪帝那匹配不上志向的软弱,看慈禧的专横和李莲英的狡诈,再看整个大清国的江河日下,所以才会在最后死谏时,一起动情,一起憋屈。所以我不大相信什么加戏说,说这话的人只信无稽八卦,而不知道创作者的用心。

寇连材的戏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从他看光绪帝、慈溪和朝政,其实是最好的角度。我记得《苍穹之昴》是用了这样的角度,人物关系挖掘深入,所以非常成功。相比之下《倾国倾城》的人物关系反倒少了且流于表面了,寇连材对光绪帝的忠心和同情被两位爷自带的友谊弥补了,但慈禧最后杀他的犹豫体现不出因果来。但这到底是李翰祥的问题,还是邵老板的问题(据其他友邻的影评得知有删减),就未可知了。总而言之,就因为这一点,电影只能算好作品,但不能算大师作。

此外并不觉得狄龙被抢走了光彩,其实狄龙演得出彩,他一个阳光健壮的小伙演出了有心救国但无力回天的懦弱,其实非常难得,绝对是一种突破。大卫灵气十足,狄龙功底深厚,哪怕是演纯粹的文字,他俩仍然是长靠和短打,永远相得益彰。

至于是否符合史实,其实主要看的是诠释的角度。影视作品毕竟是戏剧,你叫它严丝合缝地和史料接轨,反倒是苛责了。李翰祥的诠释不乏刻板之处,但相对于他拍片的时代而言,其实诠释得相当不错了。

再者,李大黑的布景真可谓邵氏第一,全须全尾搭出了一个似真似幻的紫禁城来,能当内参片的,那是需要点功力的。

 6 ) 倾国倾城的是狄龙还是姜大卫?

据野史记载,寇连材是慈禧派到光绪身边监视他的小太监,但是日深月久,寇连材被光绪忧国忧民的言行所感动,有一天,他突然跪在慈禧面前,极言皇上英明仁孝,忠勤为国,劝慈禧不要掣肘,慈禧大怒,下令将其活活打死。寇连材作为一个太监,心怀家国而不惧死,是值得为他作书立传的。当满朝文武还比不上一个太监,那大清它能不亡吗?本片据说给寇连材加了很多戏,既然那些历史上的大人物已经被无数次地歌颂,研究,展示,那给这个不畏强权的小人物以更多的关注又有何不可呢?所以我觉得这个戏加的倒也并不算多,何况姜大卫塑造的小太监又是那么的可爱呢。

姜大卫确实是实力派,活泼可爱他可以,凌厉肃杀他也可以,温柔缱绻他可以,心狠手辣他还是可以,总之姜大卫是独一无二的,有人说梁朝伟像他,但是梁并不具备那种冷峻的气质。在姜大卫那张并不完美的脸上,有种摄魂夺魄的魅力,让我擦下口水先----以至于不管多烂的剧,只要是他演的,我都能看下去。

真实的李莲英其实绝对不可能像片子里这么傻,太后年事已高,皇上正值壮年,敢得罪皇上?不给自己日后买个保险?据传光绪和李莲英关系还是不错的,李莲英宫里服侍那么多年,这点心机没有,怎么当总管太监?但是这部电影里必须得有个奸角,舍李莲英其谁呢?也可以理解。杜撰他有个妹妹,还去选妃,这就有点扯了吧,太监妹妹有资格选妃?兄妹俩都有些脸谱化了。

片子里把恭亲王抬得挺高,实际上你给恭亲王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在慈禧面前挺腰子。慈禧用得着他的时候是小叔子亲嫂子,用完了就是眼中钉肉中刺了。至于恭亲王说文宗留了什么遗诏,这真笑话了,文宗最防备的就是他。假如当年顾命大臣里加上恭亲王的名字,慈禧能否掌权半个世纪之久就是未知之数了,可惜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人是受限于自己的识见的,慈禧只是一个27岁就死了老公的小寡妇,让她挽大清狂澜于既倒,属实难为她。片中寇连材的质问掷地有声,大清亡了对太后又有什么好处呢?但慈禧是没有这个见识的。或者这么说,一个人一旦陷进权力的漩涡中,他就会反过来被权力所控制,难以挣脱,最后仅仅为了维持权力而活着。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慈禧要守住自己至高的权力,就必然要牺牲其他人和国家整体的利益。权力又是任性的,海军军费可以拿来修园子,过生日穷奢极欲,再苦一苦百姓而已,有什么要紧?“一人有庆,万寿无疆”被时人改成“一人庆有,万寿疆无”,多么辛辣的讽刺。识见不足以支撑治国的能力,这是慈禧的悲剧。

片里有一个情节蛮可信的。寇连材天天去敬事房翻光绪召幸过谁的小册子,“没那么八宗事”。咱们也都看过隆裕皇后的照片,怎么说,演隆裕的演员还是长得太好看了点。不止是隆裕和瑾妃,还有同治帝留下的几个妃子,看过一次照片,长的叫一个一言难尽,谁看了不流一行清泪?狠狠地理解了同治为啥要去逛窑子!当皇上也不容易呀,哎。

好在光绪还有个珍妃,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演珍妃的演员真美貌,和狄龙的光绪真可谓郎才女貌,一对璧人。狄龙有贵族气,往那一站天然就是个九五至尊啊。光绪那种委屈,愤懑,忧虑,狄龙也拿捏得恰到好处。如果光绪是个昏庸之辈倒还罢了,可他偏偏是个胸怀大志的有为青年,所以后世对他的遭遇就给予了更多的唏嘘与同情。慈禧对自己亲儿子尚且不念母子之情,何况对自己外甥呢?虽然不至于当着大臣的面掌掴光绪,但是据传慈禧曾打落过光绪牙齿。作为一国之君,于公于私,光绪的反抗都是必然的。但是想靠政变除掉慈禧,光绪显然还是幼稚了点。慈禧可是靠政变起家的,顾命大臣哪个不比光绪狡猾百倍?到头来还不是输给慈禧作了刀下鬼?光绪变法急进是为拯救清王朝江山,但以他处境来说,不如慢慢熬死慈禧,再作打算。

虽然情节不经推敲,但是片子的色彩和场面是真的经典。不当它是电影,当成一帧一帧的彩画看也是极美的。但是有一幕我愿意把它看成是真的。在那个暖洋洋的午后,皇帝和小太监在屋子里嬉戏打闹,那是紫禁城里遍寻不见的童真的快乐,那是两个悲剧人生互相的珍惜,那是残存在记忆中的温暖,是沉重影片中唯一的一抹亮色。光绪和寇连材,不,是狄龙加姜大卫,才真正当得起倾国倾城啊!

 短评

看得太投入了,所以看完后很郁闷。阿尊真的是来跨刀的么?怎么感觉他才是主角。怪不得这片子别名一代烈宦寇连材了。。。卢燕演的真好,这个慈禧真是又威严又可恶;狄龙演文戏确实比武戏细腻很多;阿尊的小太监太可爱了!除去几处衔接不畅,片子整体真的很好!

7分钟前
  • 放羊的KAKA
  • 力荐

小姜演小太监也太活波可爱了!龙哥的皇帝要罚他那里简直不能不污,可惜光绪是软脚蟹,所以心爱的小太监最后还是要被砍。

9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力荐

“皇上凭什么退位?不退位!我们把亲王、福晋、贝勒、格格,都叫到先庙克!在文宗灵前焚一道表!”——恭亲王牛屄啊!

13分钟前
  • 羅北山
  • 推荐

资料馆2014.2.19.7pm “你做了多么可怜的一个皇上呀”,以从整体到细节的仪式感,营造了江山社稷天下国家,将观众想象中的近代史召唤了出来。而寇连材、这个历史中不可能存在的人物(皇帝不急太监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代表着观众,回到了那个历史现场,为不能开口的我们开口、说出那些后见之明。

15分钟前
  • xīn
  • 力荐

演员演技全程在线,卢燕演技炸裂,当然红薇的配音也功不可没。已经感受到导演给姜大卫疯狂加戏了。姜大卫前半段太可爱了,后半段忧国忧民啊!更衬现实历史的残酷。

17分钟前
  • 我们在一九八四
  • 力荐

漂亮的一对儿没有合作鹿鼎记始终是个遗憾

20分钟前
  • luc1en
  • 推荐

姜大卫的戏份真是莫名其妙,皇上太后面前哪里会有一个小太监说话的份儿。

22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姜大卫的寇连财演得太好了 真感动~~

24分钟前
  • 香水瓶
  • 力荐

这片誉也在拍得早,弹也在拍得早。喜欢卢燕京腔和摄影棚小情调的就赞誉有加,我看就非常一般。由于75年的,人物脸谱化和宫苑想象化就算了,但情节细节的刺还真不少。李莲英扇风挑拨的生硬、寇连材硬顶皇上的唐突,说得孝钦无脑、德宗无能也太过了。看在老片面上,给三分吧。

25分钟前
  • 小重山
  • 还行

李翰祥对于人物、史实和细节的把握都是非常难得的,绝不拘泥于书本和偏见,自有一家看法。演员方面力道也真足,个个也真如其人,卢燕借此拿了金马影后名至实归。逼宫一场,从慈禧到恭亲王到光绪到翁同龢到李莲英,该软弱的软弱该奸邪的奸邪,牛坏了!

29分钟前
  • 鬼腳七
  • 力荐

“倾国倾城”加上李翰祥的大名乍听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部制作精良大牌云集的风月片,么想到是宫闱历史戏,亦是李氏第一部清宫戏,美术场景的华丽在记忆中觉得超出了垂帘和火烧,香港导演的魅力就在于能在狭小的棚里制造奇迹与幻觉,当在故宫实景拍摄时,反倒凸显不出李翰祥这个独特的长处了。卢燕赞极!

32分钟前
  • 37°2
  • 推荐

竟然能跟狄龙坐一块儿看《倾国倾城》,苍天啊~

35分钟前
  • 朱熠
  • 推荐

其实狄龙和姜大卫挺配的。

39分钟前
  • coco果果
  • 还行

片中演员最出彩的莫过于慈禧的扮演者卢燕,大约本身以为京剧世家的缘故,其母乃是京剧演员李桂芬。而卢燕很小的时候她就曾跟随义父(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学京剧。至于演光绪的狄龙倒也演出了几分怯生生的感觉,尤其是选妃之时察言观色

40分钟前
  • only
  • 推荐

卢燕演得大好!李莲英也好!不过感觉不少细节都挺扯蛋的………

41分钟前
  • 阿朴
  • 还行

倾国倾城的是谁?一对痴。狄姜有毒,李风月也没把持住。我以前只道龙哥不易,如今才知阿尊亦不易。只能说是命数。

45分钟前
  • 一头乱蓬
  • 推荐

这片该叫慈禧和她的太监们。。既然李翰祥这样喜欢阿尊就不该给龙尊这样的戏,明明是皇宫戏生生把一个三年级小太监拔到国家大事的高度上,特别不妥,一个小p太监这么多话在宫里早死了800回了,没点能耐还以为人人都能当韦爵爷?狄龙的风头并没有被压住,他演的角色就是个憋屈的人,这样演已经很不错了。

47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还行

倾国倾城的两位哥哥

50分钟前
  • 张天师
  • 推荐

1.悲惨的历史背后,都有可笑的因由;2.华丽的布景,金马最佳美术设计名副其实;3.可笑的剧情,硬生生拍出了TVB婆媳剧的古装质感,当喜剧片看可还行;4.姜大卫饰演的小太监寇连材俨然是光绪帝(狄龙)思社稷、怒不争的内在一面的具现化,可惜这或许只是导演的理想化。此外寇连材这个角色的设计呈现,看着着实让人尴尬,没有任何铺垫,不知太后为何疼他,一个小太监可以随意插嘴太后与皇上的对话,简直可笑,完全删去并无不可。

5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棚拍也能如此良心,好多精致的小玩意!當初那麼好,後來為什麼捨得分開?小寇子和光緒是心中最理想的小寶和康熙模样,皇上居然要好言哄著求太監,樂死我了,整個後宮佳麗加起來都沒有一個小太監忠心可愛!尊和龙演得极好,好感動。不得不說李大黑拍著拍著也被灌迷汤似的給來做配的阿尊狂加戲,丧心病狂

54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