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金斯伯格

HD中字

主演: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比尔·克林顿,奥林·G·哈奇,拉什·林博,安东宁·斯卡利亚,格洛丽亚·斯泰纳姆,妮娜·托滕贝格,乔治·W·,布什,巴拉克·奥巴马,唐纳德·特朗普,西奥多·奥尔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2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3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4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5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6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3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4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5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6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7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8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9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硬骨头的弱女子

“女巫”,“恶人”,“女魔头”,“她是最高法院的耻辱”,“她是世界上最卑鄙的人”,“那个女人就是一具僵尸”。以上是一个又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点评,语气充斥着深恶痛绝和不屑一顾。看到这里时,我突然觉得很好笑,这些话和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的“疯婆子”,“荡妇”,没有什么两样。在男权社会,若想对女性进行打击,再简单不过,屎盆子先扣为敬。

紧接着,她娓娓道来:“我不是要为女性争取优待,我只要男性同胞们把踩在我们脖子上的脚挪开”,慢条斯理中渗着坚定不移。

她是“臭名昭著的RBG”,是美国最高法院的首位女大法官,于耄耋之年成为美国Ikon。她毕生都在为“女权”努力,正如她所言,并非为女性争取特权,而是平权。

她代理的每一个诉讼案件,都足以说明她的立场、格局和慈悲心。她的诉状文辞严谨,掷地有声。

Mr. Chief Justice and may it please the Court:Women today face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as pervasive and more subtle than discrimination encountered by minority groups.

尊敬的首席大法官,请允许我在庭上做出如下表述:今日的女性,正在遭受来自职场的歧视,跟少数族裔遭受的歧视一样普遍,且更难察觉。

Sex classifications imply a judgement of inferiority. The sex criterion stigmatizes, when it is used to protect women from competing for higher paying jobs, promotions.Itassumes that all women are preoccupied with home and children.

对性别的区别对待,暗示着一种对优劣的判断。现今的性别标准污名化女性,它被用来确保女性不得竞争高收入的工作,无法晋升。它认定女性生来要服务于家庭和育儿。

These distinctions have a common effect: they help keep woman in her place, a place inferior to that occupied by men in our society.

这些区别对待造成了同一种后果,它们让女性被禁锢于低男性一等的社会地位之中,

此时画面中只是一个空无一人的讲台,但你却能通过她的声音感受到她的力量。

她为一位男子打官司,谋取原本属于女性的“特权”——“母亲保障金”,本质是单亲家庭的社会抚养金。

这位男子的妻子因羊水栓塞离世,他决定全职抚养孩子,去当地社保局沟通,却发现该“社会抚养金”只针对女性发放,而当时的美国社会,市面上基本都是男性劳动力,所有这些福利金基本都来源于男性的纳税,最后他们却无法从中为自己谋福利。

而当时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中,全为男性,且为特权阶级男性,他们无法了解一位普通的男性承担“家庭煮夫”角色时要面临的问题。RBG接下了这个案子:

For the eight months immediately following his wife's death, Stephen Wiesenfelddid not engage in substantial gainful employment. Instead, he devoted himself tothe care of Jason Paul.

在他妻子去世后的八个月里,斯蒂芬·维森菲尔德没有参加任何可获得实质性报酬的工作。他选择了全身心地照顾儿子杰森·保罗。

这个案子是性别歧视反噬歧视者的案例,性别歧视会伤害每一个人,包括被歧视者和歧视者。这个案子最终以男性获得“社会抚养金”获胜。

她抓住每一个机会,为争取男女平权而努力,有人称她为“硬骨头的弱女子”。她的所作所为,在“歧视女性派”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女性多为家庭主妇,而她的老公却选择站到她的背后,照顾她的生活,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她内敛寡言,他外向活泼,当同样为哈佛法学院毕业的他被问及有没有给过妻子什么意见时,他巧妙而又幽默地回答:正如她不会在厨艺这块给我建议一样,我也不会在法律方面给她建议。

看完这部电影《大法官金斯伯格》,很容易让每一位支持男女平权的觉醒分子相信爱情,只不过这样的伉俪深情,可遇而不可求。

这部纪录片除了一个女人对事业和社会的热爱,还有理想中的爱情,琴瑟和鸣。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一段时间的美国历史,大法官绝佳的衣品,甚至作为语言,你都可以闭着眼听纪录片的声音,感受大法官诉讼状的语言魅力,如果恰好你对翻译感兴趣,还可以对比看一下字幕翻译。

这部纪录片和这个女人,值得你坐在屏幕前,花90分钟。无论你是男还是女。

 2 ) 臭名昭著RBG,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RBG无愧是全民偶像,她是一个时代女性的精神领袖,是狂欢的娱乐盛宴之后,理性的灰烬镌刻的文化符号。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之于我们,之于RBG,不仅仅是一个标语,一个座右铭,而是切切实实有筋骨有血肉的人生演绎。言辞的力量在于其理性的内核和它捍卫的价值,安静温和的RBG总是在平和的语调之中击中问题要害,气场无敌太有魅力。在观影过程中,忍不住为Ruth和Marty的爱情数度落泪,尤其是读到Marty 临终前的肺腑之言: “你是我一生中唯一爱过的人…见证你一步一步走到了法律世界的巅峰,我真的开心极了。从五十六年前我们在康奈尔相识的那天起,我便从未停止对你的欣赏与爱慕。该是我和生命告别的时候了……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少爱你,一分一毫。” 她哽咽地读完了他临终时留在病床前的信,然后继续奔走在为两性平权与解放奋战的前线。她被写进“臭名昭著”的饶舌里,她的面庞嫁接在神奇女侠的盔甲上,她被印在新时代青年的衣服上作为信仰标志,她八十岁出演歌剧,她与同自己政见迥异的大法官成为挚友并在大象上合影,她的炸鱼给儿女们留下不小的心理阴影从此被“禁止”踏入厨房,她坚持做俯卧撑和浏览艺术博物馆,她两次罹患癌症并战胜病魔,她在工作日工作到凌晨周末补觉,和我们一样。notorious RBG,what a life!

 3 ) 生完女儿后二刷,更加敬佩RBG(慎点 全面剧透)

我不求女性能够获得什么额外的好处,我所求的仅是让男人把他们的脚,从我们的脖子上挪开。

1.

“这个人是女巫,是恶棍,是女魔头。”迈克尔·萨维奇说。

“毫无疑问,她就是邪恶的化身。”斯科特·丽夫利同样愤恨。

“她是最高法院里的耻辱……”更有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毫不留情的对她进行批判。

是谁,有本事成为这样一群权贵看不惯,却又干不掉的狠角色?

是哪路神仙,能如此让川普跳脚(尽管他经常跳脚)。

她就是“声名狼藉”的女大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事实上,金斯伯格在大多数人美国人心中,金光熠熠。

“她是改变美国女性处境的伟大战士。”

“她是独一无二的女王!”

“终其一生为平等平权而战斗!”

“她才是最有资格被称为超级英雄的人!”

人们为之疯狂,着魔似的购买印着她头像的T恤、杯子、贴纸等周边,模仿她穿戴各式各样的时尚颈饰。

甚至把她的头像纹在身上。

这样一个性格内敛温和的小个子老太太,何以成为了一位叱咤风云的“网络红人”,让美国无数年轻人为之打CALL?

来,一起来感受一下,金斯伯格是如何在一个女性可谓“二等公民”,性别歧视无处不在,法律领域由男性垄断的时代里,谱写开挂法律生涯的。

2.

“女性除了阴道之外,对于文明应该还有其他部分可以贡献”,克里斯托弗·巴克利在《阿拉伯的弗洛伦斯》里指出。

当下,越来越多女性觉醒,想要实现梦想目标和人生价值。

妇女解放依旧任重道远。

每一年,全球依旧有200万名女性因为性别歧视而消失。

即使富裕国家,性别歧视依旧跟招聘区别对待、薪资不平等以及职场性骚扰等密切相关。

尽管如此,当下妇女所拥有的“解放”,已是不少伟大先驱斗士,通过泪与汗的付出,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向根深蒂固的毒瘤开刀的难得结果。

大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就是先驱之一。

金斯伯格,女,德裔犹太人,现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先来欣赏一下她牛逼的履历。

1970年,参与创办《女权法律报》,全美第一份关于妇女权益问题的专门法律杂志。

1972年,成为第一位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获得终身教职的女性。同年,成为ACLU女权计划第一任理事长。

1981年,提名为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法官。

1993年,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第一位犹太人女性最高法院大法官。

3.

所有的成功都没有捷径。

金斯伯格生于布鲁克林的一个困难家庭,父亲是美国第一代移民,母亲勉强算得上第二代移民。

金斯伯格非常敬佩自己的父母。

她说,我的父母没能接受大学教育,但他们教我爱上了学习,教会我关心他人,教会我要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

金斯伯格与母亲感情深厚,尽管被病痛折磨,还是咬牙含辛茹苦教育培育她,直到她高中毕业。

毕业典礼那天,金斯伯格没能参加。

因为她要参加母亲的葬礼。

她永远记得母亲的教诲:成为淑女,保持独立。

也就是,不要让无谓的愤怒等负面情绪占据心灵;如果能遇见白马王子并共度余生,固然很好,但必须学会独立生活。

根据金斯伯格的校友回忆,她一向低调内敛,漂亮聪慧,冷静沉着,从不展露任何夸张情绪,功课十分优异。

更夸张的是,从不参与八卦闲聊。

她以出色的成绩先后考入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

当时,康奈尔大学法律系男多女少。

金斯伯格笑称,“一个女孩如果在康奈尔大学都找不到白马王子,在其他地方绝对没有希望。”

哈佛大学法律系更夸张,500个学生里面女生只有9个。

在这样男多女少的校园里,女性并没有被优待,甚至处处深受歧视。

她想要去图书馆,居然被保安拦住了,没有任何原因,只因为她是女孩子,所以,NO!

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第一的成绩又怎样?

公认的优秀又如何?

毕业后哈佛法学院院长强力向当时大法官推荐她,做一个法律见习职位,然而,听到“She”的时候,立马拒绝了,“你是搞笑吗?我们不可能雇佣一个女人当律师的。”

整个60年代,金斯伯格只能走教育路线,在大学里教授法律,同时参与创办《女权法律报道》。

在教育行业,她并没有懈怠,1980年拿下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职,成为校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

1972年开始,金斯伯格正式投入女权战斗。

作为人权律师,为女性权利的解放做法律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要付出比男性多N倍的艰辛。

学生时期,金斯伯格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进入哈佛大学时,她已经是一个1岁女婴的母亲。

她是妈妈,更是母亲。她从生活费里面省出日间保姆费,每天上完课四点准时赶回家照顾女儿。

然而,更困难的事情接踵而至,丈夫马丁被查出身患睾丸癌。

伤心之余,金斯伯格沉着冷静的应对。

她一边照顾丈夫,一边把白天上课的课堂笔记打印出来给丈夫讲解,一边阅读第二天上课的案例与资料,还要帮丈夫完成作业,安排他的朋友帮忙赶学习进度。

对了,还要照顾2岁的孩子。

那时候,她每天只睡2个半小时。

超乎常人想象。

正是这样高强度的学习生涯,练就了她的“铁人”性格。

步入工作岗位后,她是个十足的工作狂。

她总是不停的工作,一次次忘记吃饭、忘记睡觉。

据她的儿女回忆,每次半夜醒来,总会发现母亲还在暖黄的光线下埋首伏案,有时候会持续工作到凌晨四五点,甚至通宵达旦。

最牛的是,每次都能在9点准时到达法院。

4.

在这些疯狂工作的日子里,几个里程碑一般的性别歧视案例,让金斯伯格在法律界脱颖而出。

案件一:1973年,女空军津贴案。

一个名叫萨朗的空军少尉,她在服役过程中发现,男性同僚能获得住房津贴,而她却没有,因为性别。

她跑到财务室理论,被告知:你身为一个蹲着尿尿的人,能获得参军的机会,已经三生有幸!

金斯伯格用温和却铿锵有力的陈述辩护,客观陈述女性“二等公民”身份,无法获得法律保障的现状。

她质问大法官:试想一下,如果你们的女儿和孙女也被这样对待,你们会怎么想?

美国所谓的平等就是这么体现的吗?

赢了。

案件二:1975年,鳏夫保障金案。

史蒂芬,因妻子生产时羊水栓塞死亡,成为寡夫。

为了给襁褓中的儿子最好的照顾与教育,他决定全职照顾孩子。于是去申请单亲家长保障金,结果被告知:“这是给单亲母亲提供的,你没有资格领取它。”

男性同样遭受到性别歧视。

为了展现“不求女性特权”“只求平权”的无差别反对性别歧视态度,金斯伯格主动接手案件。

赢了。

案件三:1996年,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拒招女性案。

此时,金斯伯格已是大法官。

她指出该学院仅招收男生的做法,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

最终,6位大法官支持判决该校必须招收女生,指定由金斯伯格撰写法院意见。

案件四:2007年,莉莉·莱德贝特薪水案

在固特异轮胎公司工作几十年的莉莉·莱德贝特,无意间发现她比同样岗位的三位男性同事,薪水少了40%。

依据法律,薪酬歧视索赔需要在侵害发生之日180天内上诉。

最高法院认为莱德贝特错过了上诉日期。

因为另一位女大法官已退休,最高法院只剩金斯伯格一位女性法官。

此前,她从未提出过“异见”。

但这一次她知道,自己必须站出来。

她指出,莱德贝特没有更早提起诉讼是处于对雇主的信任,她很难及时发现其中不公,这不应该成为阻止她现在因基于性别的薪资歧视想得到补偿的理由。

赢了。

金斯伯格越来越勇敢坚毅,逐渐成为一位“臭名昭著”的“异见”法官。

5.

在那个时代,像金斯伯格一样“过分聪明”的女性并不受欢迎。

她的军功章,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无条件支持她,欣赏她智慧的丈夫,马丁。

马丁在学生时代便对金斯伯格心生爱慕。

喜欢是因为她美丽的外表,深爱是因为她的过人聪慧。

在金斯伯格的事业走上正轨前,马丁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税务律师。

为了金斯伯格在华盛顿的大法官事业,他放弃了自己在纽约打下的地盘,和老婆搬到了华盛顿。并幽默的说,“因为我老婆在华盛顿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马丁从不会阻拦金斯伯格的任何事业与梦想。

不仅如此,鼓励、陪伴与默默支持无处不在。

当金斯伯格决定竞选大法官时,人们都笑称,天底下再没有人比她更不愿意自吹自擂的人了。

竞选的工作便被马丁揽下。

他联系了无数妻子曾帮助过的人,分析所有信息与可能性,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

观看金斯伯格当选大法官时的发言录像,我们总能看到她的身后有个男人,马丁,时时忍不住微笑。

眼神里都是骄傲与自豪。

当上大法官之后,马丁的任务就是在每天下班之后,把金斯伯格“骗回家”。

从七点半开始打电话催她,直到金斯伯格在九点钟终于放下手头的工作。然后,任务就成了催她上床睡觉。

在马丁心中,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成就了自己的妻子。

这对于一个男人,尤其是一个事业上比较成功的男人来说,并不那么容易被理解。

他说,“我一直支持我的妻子,她对我也一样。这不是牺牲,这是家庭的意义。”

他们一动一静,一外向一内向,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琴瑟和鸣”,什么叫灵魂伴侣。

在马丁弥留之际,他给金斯伯格留了一封信:

我最亲爱的鲁斯, 你是我一生中爱唯一爱过的人。

从56年前我们在康奈尔相识的那天起,我便从未停止过对你的欣赏与爱慕……见证你一步步走到了法律世界的顶峰,我真的开心极了!

到6月25日之前,我都会待到医院里……

不管怎样,我对你的爱不会减少一丝一毫。

6.

马丁去世那天,最高法院照常开庭,金斯伯格需要宣读意见书。

孩子们劝她不应缺席,毕竟她从未缺勤。

“父亲肯定不会希望母亲因为他的去世,而错过审判年度的最后几天。”

于是,金斯伯格如往常一般,出现在了大法官席上,很安静。

谁都不知道她的内心有多悲伤。

她说:遇见马丁,和马丁在一起度过一生,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

但是,生活还要继续,这个寻求公平的世界,永远需要她这样的女战士。

人们疑惑,她还会任职多久?

她说,我这个年龄的人永远都没法预测未来。

但是,只要我觉得我还能足够发光发热,我就会工作。我想明年也没问题。在那之后,谁知道?

工作以外,金斯伯格对于生活与身体同样有着铁一般的意志。

1999年金斯伯格曾被诊断为结肠癌,她积极接受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顺利治愈。

2009年她被诊断为胰腺癌。

这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症之一,好在肿瘤发现的比较早。她没有被癌症吓倒,术后8天便迅速回到了工作岗位。

2018年12月,她又因癌症接受了手术。

2019年8月,再次因胰腺癌接受放疗,于11月刚出院。这是她第四次打败癌症。

今年年初,她说“我现在没有癌症了,我感觉很好。”

她在80多岁开始了自己的健身生涯。每天在最高法院的底楼健身房,在健身教练的指导下训练。甚至能一次做20个俯卧撑。

她热爱生活,是个狂热的歌剧迷。

在欣赏歌剧的时候,可以完全放下工作的烦恼,可以短暂告别失去马丁的悲伤。

她说,歌剧里面有对公平的追求与歌颂。

我们看到,不管在任何时间,任何年龄,金斯伯格对事业的无限热忱。

我们看到,面对生活各种突如其来的噩耗,面对同行的不理解和攻击,面对失去马丁的痛苦,金斯伯格展现的平和与强大。

我们看到,她那伟大卓绝的法律成就,那令人欣羡的完美爱情,还有她那永远保持激情,永远热血沸腾的——

勇敢的心。

 4 ) 君子如玉:《女大法官金斯伯格RBG》

1.“臭名昭著”的女大法官

大法官在美国是有很大权力的人,美国的最高法院有9位大法官,而且此职位为终身责任制,除非去世、自愿离职或者被国会弹劾,不存在被辞退的情况。

这部纪录片里的金斯伯格大法官正是曾经的9位大法官中的一位。此前金斯伯格于20年9月18日去世,曾任大法官一职27年。

纪录片的开始,是形形色色的人用各种各样的嘲讽式语言调侃金斯伯格的“臭名昭著”,当然我们知道,正是因为大家对她的热爱,才会这样调侃。

因为金斯伯格在各种各样的案件中所表达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就是得到了“民心”,让她成为了年轻人心中几乎与摇滚明星一样的偶像,所以他们称她为“臭名昭著的RGB”。

2.君子如玉

整部纪录片真的好迷金斯伯格大法官的颜,是那种由内而外的美,而且她打官司或者宣布判决或者在讲话的时候声音好好听,这种好听不单单是音色的好听,是声音中传达出来的一种坚定的力量,是睿智、自信、又优雅得体的声音。肉眼可见对面跟她辩驳的律师眼中掩不住的欣赏,她是一个能折服对手成为朋友的人。

在看纪录片之前,我想这位获得无数人热爱的大法官一定是一位法律的斗士,不自觉带入鲁迅先生的影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实际上看了这部电影,根本不是这样的。

她是一位大美人,同时沉默寡言,甚至有些羞怯,严肃认真,热爱工作。

她讲她的母亲告诉她一生都要坚持的两件事:一是优雅,就是无论何时不要因为不相关的事情愤怒;二是独立,你可以找到一位白马王子共度余生,但是你要学会照顾自己。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她的美丽,纵然在纪录片中已经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仍旧让人觉出她的人格魅力,是那种岁月的衰老无法抹去的东西。我想,那可能就是所谓的君子的品质吧。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开篇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女孩的性格更多像是坤卦,一定程度体现为:包容性强、理解对方、良好的共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强、甚至是有一定的坚韧的抗压能力。

但是我们想一想真正能够打动我们的瞬间,或许是雌雄同体的片刻。比如说“张敏回头”或者“铁汉柔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女子想要获得君子般如玉的人格,可能不仅仅需要发挥长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更应该想一想是不是有做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如片中的大法官金斯伯格一样。

金斯伯格毕业于上世纪90年代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她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毕业。甚至当时的法学院院长向律师事务所推荐这位优秀的女学生,但是由于她是一名女性,当时又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她未能获得律所中的工作。

但是,这不意味着她的退缩,此后的一生,她仍旧奉献给法律事业。她为得不到公平薪酬的女性员工争取合法的权益,她为得不到单亲补助的父亲争取社保金,她为因为性别被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拒之门外的女学生们争取权益。

她对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男同学们说:我知道你们恨我毁掉了这个学校,但是等着瞧,总有一天,你们会以那些从这里毕业的女学生为荣。(意译,记不住原话了)

她在法庭上不以声音大获胜,相反,她以她专业的态度、坚定的语气、认真的准备获得了大家的尊重。那些对手可能嘲笑她或者讽刺她,但是她并不生气,而是一步一步的朝着自己认为对的,应该争取的方向努力。

我们不能否定,她的努力为那个时候的美国社会带来的改变。

她身上兼具阴阳的力量,既深沉如水,但又无时无刻不积极向上,是燃烧的火焰。

她可真好看,隔着屏幕我都感受到了她在闪闪发光,我也忍不住想买一个印着她的头像的杯子了。

4.向前一步

又说起曾经看过的谢丽尔.桑德伯格的书《向前一步》。

我周围的朋友越来越多的开始结婚生子,作为女性的大家越来越担心在职业生涯上究竟能够做多远。

从理性角度来说,我们都知道,这是无可避免的障碍。但是,不要因此让那颗曾经也雀跃着的、上进的、想要变得更好的心冷却下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我们做不到金斯伯格大法官那样改变社会、改变世界,但我们起码要照顾好自己,相信自己,勇敢的迈向前。

我的朋友,祝你好运。

 5 ) 纪念RBG,感谢她

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截图

1.成为淑女,意思是不要让无谓的愤怒等负面情绪占据你的心灵;保持独立,如果你能遇到白马王子并一同度过余生,那当然好,但必须学会独立生活;

2.女人无论是家庭主妇还是职业女性,她的工作都和男人们的同样重要,而非比寻常的优秀男人会认同并支持这一点;

3.真正自信的男人不会视女人为威胁,无论她多优秀。他会发自内心欣赏她爱她,允许她自由自在地展现所有聪慧;

4.“好女孩不会与他人争论”“好女孩不会提出要求”,这种观念是很糟糕的。任何人都可以提要求,无论男女;

5.现今的性别观念将女性在职场受到的不公美化为对女性的“保护”,它们让女性被禁锢于低人一等的社会地位中。女性需要的是公平的社会环境,而不是什么“保护”;

6.我们不求女性能获得什么额外的好处,我们所求的仅仅是,让男人把他们的脚从我们的脖子上挪开;

7.我们的社会中,真正的变化,长久的改变,都是一步一步实现的。所以我们不怕将我们的辩论重复千百次;

8.性别歧视的广泛性和严重性,体现在,基于性别的歧视,伤害了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9.真正的爱是会持续一生的。

纪念RBG,感谢她。

 6 ) RBG观影记录

“我不是要帮女性争取权利,我是要让男人把踩在女人脖子上的脚拿开”

RBG父母都没能上大学 但是教RBG爱上学习 关心他人 “为了我想要的和相信的东西而战”

母亲叫她做一个淑女(不要被愤怒和负面情绪打倒)保持独立(照顾好自己)

赢得一场辩论的方式不是大叫,这样会让人厌恶

去图书馆时门卫不让她进 说因为你是女人

案例2温伯格诉维森菲尔德案

男性老婆死了却不能得社会保障金,该保障金只保障女性。男性被歧视,无法当家庭主夫。

法官们不认为性别歧视存在

RBG:想想你愿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孙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卡特总统:大法官都是男性,不是伟大美国应该有的样子

RBG对堕胎的看法:男女平等的本质是,女性要成为自己人生的决策者,当政府控制她堕胎的决定权时,她没有被当作一位有能力为人生完全负起责任的成年人而对待

从保守派大法官身上找到共识

RBG:我认为宪法是为实现一个更完美的国家而努力。

1787年的“我们人民”是谁,女性和非裔都不在其中。

多数决定允许雇主因宗教原因拒绝向雇员提供避孕保险

RBG:女性能平等地参与本国经济及社会生活,正是得益于她们对生育的掌控

 短评

“女权主义者都是丑到嫁不出去的蕾丝边,要么就是婚姻不幸的老巫婆“?”RBG很响亮地抽了那些人一个嘴巴子。不要让年龄、性别、容貌、出身这些东西定义你,用自己【做的事情】来定义自己,花几十年将一件件小事累积起来,形成的合集,那就是你。说真的,一个人的生命质量,的确取决于她的能量和精力。而找到自己认同的意义感,是源源不绝滋生能量的关键。至少,它让你愿意活着,并做个【有用】的人。RBG伉俪的佳话,或许会让许多女孩子对婚姻和伴侣这件事更期待也更执着。但我觉得它恰恰说明,好的婚姻,价值观同步有多多多重要,遇不到这样的伴侣(99.9999%遇不到也求不来),最好抱定独立独身。Gloria Steinem 站了好几次台,作为女权科普片,总之看得一本满足。

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 VMI那段看到热泪盈眶,女性主义的实质就是平权主义,用男性受性别歧视的案子在一帮老顽固面前argue平权太高了!美好的婚姻对双方事业的作用不可低估。从Cornell开始一生的征程,至今仍在谱写传奇,RBG安静温柔又饱含力量的模样令人动容。 "I dissent."

6分钟前
  • Alaric
  • 力荐

我想这片子,能鼓励1个中国人愿意为性别平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都是功德。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难,一定要相信有些东西是值得付出的。

10分钟前
  • 奶奶徐
  • 力荐

“Be a lady. Be independent.” A living legend, an inspiring woman to all humans.

13分钟前
  • 阿蕭
  • 力荐

为女权奋斗了一生的学霸。这才是真正的实打实的为性别平等做出了毕生牺牲的女权捍卫者。notorious RBG!

14分钟前
  • 包子岛
  • 推荐

两个take away:作为女人今天能够去大学里读书,在大公司里上班,要求升职加薪,要求离婚,要求抚养权,起诉家暴婚内强奸,这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权利,除了更加努力地推动男女平等和更加珍惜这些机会做到真正的女性独立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回报为之努力的前辈们;一个内向又寡言少语的人,一样可以在职场上走到高位,一样可以有很大的建树,即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看重social的社会,最重要的永远是业务能力,并学会如何有条不紊地表达自己。

17分钟前
  • 僧人悟净
  • 力荐

她说母亲有两点很坚持。一be a lady:不要被愤怒这种无用情绪所控,要用理性思考问题;二be independent:你可以嫁给王子从此幸福生活但仍要保持自己。另一细节是所有熟识她的人对她的评价中有一点共同的是no small talk,其中一人还仔细回想了下:嗯,从来没有!

22分钟前
  • simonfaye
  • 还行

才知道这部纪录片的中文名是【女】大法官金斯伯格…简直像男总统特朗普一样讽刺

25分钟前
  • hanavi
  • 力荐

鲁斯与马丁的婚姻美好到足以哭出五个鼻涕泡,真正的琴瑟和鸣世间难遇。

29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中文标题里面的“女大法官”有点画蛇添足,尤其那个“女”字

30分钟前
  • п,已限流
  • 力荐

原来一个人可以如此安静优雅地对抗世界啊

32分钟前
  • 晴晏
  • 力荐

最大的震撼是:女主真的很会穿衣服选首饰啊!

34分钟前
  • 玑衡
  • 力荐

无数次眼眶湿润,no small talk,偶尔睡2个小时,几乎不记得吃饭,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铁人般的精力和意志力,真正的大美女学霸,不负淑女而独立的一生。

37分钟前
  • 看狐狸的猫
  • 力荐

简要介绍梳理了RBG的人生,爸爸是第一代移民,妈妈是第二代移民,妈妈从小就告诉她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让她受益终生啊!父母对她的呵护与培养。她与老公的琴瑟和鸣,老公对她事业的支持,对她才华的由衷赞美,为她游说,病重前给她写信让她原谅她不得不离开了(令人潸然泪下),这是最美好的婚姻啊,俩个人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老公会拉着她早点下班,好好休息,做好饭。RBG能成为大法官,是她和她老公还有女儿儿子共同的努力。介绍了几个由RBG参与的美国男女平权重要案件,同薪同酬、男女平权、住房补助。就像RBG最常引用的那句话,我不是想女人权利高于男人,我只想让男人把放在女人脖子上的脚拿开。每天坚持运动,衣服领子好漂亮啊!她是美国自由派的保护人,美国宪法的捍卫者!不是她不退休,她是为了美国保守派自由派实力均衡,她才坚持

41分钟前
  • 我们在一九八四
  • 力荐

她本人就像甘地一样,安宁稳定富有智慧,有时候觉得这种外柔内刚的气场反倒比激进派更具有影响力。想感叹一句,人家的法律体系太TM先进了,男女工资不均、学校录取性别比例不均都能打到最高法,直接影响法律的修订,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加之她自己是个法律天才,幽默温暖富有的老公是人生的神助攻,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notorious RBG

42分钟前
  • 平平无奇小天菜
  • 力荐

把RBG的判例找来看了看 文字好精妙 Language is power

45分钟前
  • 点金
  • 力荐

RBG讲起来她小的时候,母亲对她的教导,“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听RBG讲当年她老公是跟她约会的人中唯一一个真正觉得她是个有脑子的人的人。想起我法学院时的一个教授,Jeanne Charn,她也跟我讲说她当年(五十多年前)在哈佛法学院成绩优异,男生们却仍将她当作没有脑子的花瓶一般,只有她丈夫appreciate that she's smart,我当时听了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现在想想,她比RBG年轻一些但也差不太多,应该当年的环境真如此吧。为什么我们要愤怒,为什么我们要抗争,为什么我们不能平平和和地接受、安安稳稳过自己的办公室小白领生活,因为我们的今天都是曾经的女权斗士们奋斗而来的,而如果我们不战斗,世界也许会倒退呢。

48分钟前
  • 阿依达
  • 力荐

学法律的会觉得太浅,但对大众来说娱乐性刚刚好。“臭名昭著”的RBG,性别为本的RBG,很难想象她枯瘦的身体下有着如此坚定的平权信仰,在美国最高法院越来越右倾的年代,用一份份少数派报告发出“我反对”的声音。是女权更是平权,充满人格魅力的纪录片。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RBG和她丈夫都无比无比优秀,可是不要忘了,若是没有70年代上街的那些妇女,她绝对不可能当上大法官。所以,我们必须相信,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改变世界,虽然只是一点点。

54分钟前
  • phoebe
  • 力荐

真的是极富个人魅力的一个人,难怪在美国这么受欢迎。本来确实不理解她为什么还不退,看完这片只盼notorious RBG还能再战几年,争取撑到Trump下台吧。另外她的丈夫也很有趣,可以说是人夫典范了。

59分钟前
  • 鼠斩车田万齐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