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影评,或者说其实压根儿没有写影评的意思,只是零零碎碎的瞎扯两句。
电影并没有怎么讨论宗教,况且我也不太觉得电影里那个诈骗团体能算作“宗教”。
电影恰恰让人反思所谓家庭的羁绊,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化解矛盾的方法。家庭的羁绊,其矛盾之处在姐姐用刀威胁叔叔离开的那个矛盾激化的场景中显露。明明是姐姐帮助叔叔完成了这次换水计划,但她却回到了父母那一边。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突然想起齐泽克举的那个关于生态保护的例子,简而言之就是知道但不相信。其实叔叔在坦白自己的所为以后,主角一家就都知道了他们用了一个月之久的水究竟是什么,但是他们都不相信啊,反而陷入了躁狂。而叔叔的这个方法,我想就是大部分人会想到的办法,倒不见得有效。
主角对老师的热情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仅仅是喜欢而是上升到一种信仰了,而正是这两种信仰产生的冲突才给予她特别剧烈的动摇(我觉得不是在后面课堂上老师发飙的时候,而是在那天晚上老师把主角的父母称为可以奇怪的人的时候。而在课上发飙的老师以及之前主角把老师的肖像画裁下来都代表了在她心中“老师”这一信仰的碎裂)。只有意识形态才能取代意识形态。
毕竟这个家庭里,家庭成员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这不是超级英雄电影那样主角可以有力的战胜反派)所以期待着主角能“一夜觉醒”大战邪教的观众大失所望。狂风暴雨没有到来,所以差评来了。
想了不少,但是困了,不想写了,再扯两句就结束吧。
矛头并不指向邪教,而是邪教得以乘虚而入的那个间隙,以及这种新兴邪教得以发展的作为背景的社会。
其实从这部片子里能看出不少东西。但总体而言还是蛮小布尔乔亚的。
人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价值观的呢?
起初千寻大概也是以为自己家,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在成长中和姐姐的回忆里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因为小时候千寻生病导致父母相信了一个奇怪的宗教,随后因为千寻的治愈,使她父母完全相信了这个宗教。
舅舅发现千寻父母相信可疑的宗教,在姐姐成长迷惘的过程中,打电话给舅舅合力揭穿宗教的骗局。但是在父母无法相信接近崩溃的时候,姐姐还是站在了父母那方。
姐姐在成长中渐渐因为家中偏爱以及与自己价值观不合的家庭产生排斥感,随后离家出走。
电影中运用交叉蒙太奇插叙姐姐与千寻的回忆,在成长的过程中姐姐对于父母价值观产生的排斥感,使姐姐早早离开家庭,寻找新生活。在同一个家庭环境,姐姐与千寻两个不一样的性格作出不一样的决定做铺垫。
千寻读初中,有了喜欢的人。在开学典礼上对南老师一见钟情。
喜欢的老师送自己回家,却看到自己父母,说出伤人的话。
千寻价值观崩溃,一方面是因为对老师的期待破灭,一方面是因为父母被贬低。自此开始怀疑自己相信的价值观,虽然因为喜欢的人觉得自己很奇怪而伤心。
但她拒绝舅舅的帮助,选择接受父母的信仰。
千寻的朋友即使知道千寻的父母相信奇怪的宗教也没有因此排斥她,虽然也有怀疑她家的时候,但是那种朋友间的帮助与安慰是存在的。学校里面也有相信这个宗教的其他同学,他们也因为宗教中奇怪的传闻感到疑惑,但是依旧相信里面的价值观。
宗教的篇幅其实并不是很多,更觉得是一种对信仰的思考以及决定。感觉是宗教家庭孩子成长必经之路,讨论的是孩子成长路上信仰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很有特点的青春伤痕故事,用邪教信仰外化女主角成长过程中固执的个性,引领故事呈现女主角的青春岁月。单说青春家庭片诉诸形而上学未必就比接地气的舔狗女神故事高明,并且我想恪守意识形态独立于电影评价的原则。但是原本和形而上学并行的暗恋男老师的线索铺垫得平平无奇,两线交汇激发能量那一瞬间让我拜服,暗恋的人最接近自己的瞬间也是信仰受到强烈挑战的瞬间,然后两线归于平静,女主角实现成长蜕变,这个转折设计得很有巧思。芦田爱菜长大了好好看。一开场用特写镜头引入故事的手法很有效,毕竟对待陌生场景我们都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认知,然后扩充到全景。
立场蛮有挑战性 能把可理解性呈现到这地步算是合格 但未免太多线没头没尾……
剧情就很...劝退。只是为了看长大后的芦田爱菜啦。
父母把治好女儿的水当成包治百病的神水,妹妹把数学老师当成单相思的神明,姐姐离家出走,最终孩子也将成为她的护佑。落谷家的弘之其实会说话,浇在头上的水也不会治疗百病。滑梯旁的父母被形容成河童,老师在课堂上被肖像画激怒,金星的馈赠并不是来自宇宙的力量,换成公园里的自来水一样让信徒膜拜。
大森立嗣,典型的鸡肋片导演
这个原作就有点思路清奇,两种崇拜和执念之间的相互对峙有一部分戏还可以,但是大森立嗣最近几部片子,是不是太随意了点。这部里的冈田将生和黑木华,用得那叫一个莫名其妙。
晦暗,压抑。
通常情况下,家庭的教育应当顺应社会的需要进行,而本片打破了这种观念,将双方的矛盾集中在女主千寻的身上,一方面是迷信宗教的家庭(父母),一方面是排斥宗教的社会(亲友)。但在如此有趣的概念下,大森立嗣的表达却是极其软弱的,唯二有力量的冲突,一是课堂上被老师直接指出问题,从外部否定;二是在家里被父亲强行淋水感冒,从内部怀疑。结尾同看流星的部分,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空有骨架,毫无灵魂,难道是因为涉及宗教而无奈退步?2.5
大森立嗣逐渐神经。
大森立嗣又又拍砸了,节奏把控相当糟糕,把一个少女身处邪教家庭的内心挣扎拍成了温吞水,花了大量时间在少女的学校生活上,为了体现偶像崇拜到覆灭的过程,但最终的效果很糟糕,让观者感觉漫长到像听了一场冈田将生的数学课和芦田爱菜的写生课,而邪教的段落没有得到很好的展开,收尾也很尴尬。
好的坏的,开心的悲伤的,这颗星球上所有值得被铭记的事!——#芦田爱菜天下第一!~
家族是比宗教更坚定的信仰。
5.6 是不是太低了点。导演传达的,是家庭与宗教的关系。不管是电影中父母,还是接受了所谓正常认知的无信仰的普通人,双方都是站在宗教信仰者与无神论者的两端,星之子,是在此冲突中的中间人,既被父母信仰裹挟,又被无神论者奇怪的眼光伤害,姐姐选择了逃离,妹妹选择了处在两端之间,“尊重”实属不易,明白其中的抉择之难,而非带着既有的“邪教”与“正教”,“有神”与“无神”的评判去看更有意思。大家都是普通人罢了,在苦难面前,逃避是人人都会的,方式却各不相同。
近年各国的邪教片都拍的有声有色像这部拍的如此肤浅剧情这么莫名其妙的也是少有。芦田爱菜已经长大的,再也不是那个可爱的小女孩了。
芦田爱菜残成这样了……还有黑木华的脸是怎么了,长成这样
芦田爱菜小朋友长大了。
大森立嗣一把年纪了,还在耍这些小聪明,看着叫人觉得可怜。
阳光正能量者或制造异常或排斥异己,还是会叹气躺平面对生活者比较让人信得过;一分钟橙汁计时跑将父母认作河童,撬墙角申请哪怕不结婚订个婚也成;一家人轮流都看到了流星,电影却在观众能看到流星前暗场结束……除了贵一点的饮用水和怪奇仪式,所谓“新兴宗教”与一般宗教与社会范式的本质区别何在,因意识形态划清界线总比求同存异彼此偎依来得容易
被宗教氛围萦绕的一家人,好像只有离家出走的姐姐是唯一正常的一个。在懵懵懂懂的青春期,父母和千寻都成了同学老师和亲友眼中奇怪的人。她的课堂笔记本上描摹着未完成的肖像画,情窦初开的暗恋终止与公园里奇怪的父母,离家出走的姐姐杳无音讯,女同学不知道什么时候结婚…青春就是一场感冒,不知何时中招。今天看这部电影的状态跟片中传达的情绪如出一辙,没有抱任何期待,亦没有任何失望,只是松散的记录,这种迷迷糊糊的感觉就好像即将毕业的千寻一样,也许她不记得自己暗恋过数学老师,也许过一阵子我不记得今天在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午看了一部平平无奇的电影。雨中的北京行人匆匆,电影院里挤满了点映场的粉丝,人们各行其事,我脑海中还在回闪一个初三的女生神情茫然地独自穿过无人的街巷。(BJIFF/Day8/Scene25)【万达CBD】
看起来很舒服的电影,每个人都有不愿放手的东西,哪怕在别人看起来很奇怪,人间烈焰难行,唯愿星幕垂怜。@万达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