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里奇迹

HD

主演:汤姆·汉克斯,大卫·摩斯,迈克·克拉克·邓肯,邦尼·亨特,詹姆斯·克伦威尔,迈克尔·杰特,格雷厄姆·格林,道格·休切逊,山姆·洛克威尔,巴里·佩珀,杰弗里·德曼,派翠西娅·克拉克森,哈利·戴恩·斯坦通,戴布思·格里尔,伊芙·布伦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199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绿里奇迹 剧照 NO.1绿里奇迹 剧照 NO.2绿里奇迹 剧照 NO.3绿里奇迹 剧照 NO.4绿里奇迹 剧照 NO.5绿里奇迹 剧照 NO.6绿里奇迹 剧照 NO.13绿里奇迹 剧照 NO.14绿里奇迹 剧照 NO.15绿里奇迹 剧照 NO.16绿里奇迹 剧照 NO.17绿里奇迹 剧照 NO.18绿里奇迹 剧照 NO.19绿里奇迹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绿里奇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狱监保罗(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饰)这天迎来了一位不平凡的杀人犯――约翰•考夫利(迈克•克拉克•邓肯 Michael Clarke Duncan 饰)。约翰因杀了两名幼女被判死刑来到了这座著名的冷山监狱,监狱里有一片称为“绿里”的绿地,绿地那头就是刑场。   约翰不仅不像想象中的凶残,相反,他出奇的温厚、机智。约翰的到来给狱中的各人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老囚犯特里沃的小老鼠注入了生命的强度,给特里沃最后的人生带来最后的慰籍;神奇的拯救了被病痛折磨的保罗和马琳达;将金保斯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保罗这些天也从约翰身上看到了人生的真谛。   约翰行刑的那天终于到了。你正常吗第三季球爱咖啡屋大阿哥溥俊邪恶力量第六季门神之决战蛟龙香气2014内衣教父 上篇海啸与樱花娱乐百分百桌游研究社过失精灵梦叶罗丽寒枝折不断 电影版烟雨浮生女人城1980通灵神探恋马狂佐和子那是无尽的复仇燃烧的欲望圣女之歌新成长的烦恼第二季疯狂大笨贼活在当下2012国歌1999一起一起莫惹是非替身标靶第二季天命抉择当树枝折断时绝命急先锋妙警贼探第四季超8岁月某大叔的VRMMO活动记煤店新工人家庭计划武状元苏乞儿之天降神谕爱情诅咒精灵宝可梦第一季无印篇尼罗河女儿1987爸爸不知道的爱情秘密雨夜奇案开局一座山橘郡豪宅第二季股市人生爱上单眼皮男生

 长篇影评

 1 ) 一个小小的细节

治愈监狱长的夫人以后,她给了约翰一个小吊坠,上面刻着圣克里斯多夫。熟悉圣经故事的人应该知道,圣克里斯多夫是一个巨人。他曾经背着上帝过河,上帝化身一个小孩子坐在他的背上,但是非常沉重。他问上帝,你为什么这么重。上帝说,因为我背负了人世间的所有苦难。

一个巨人,背负着人世间的所有苦难,这让你想起了什么呢?咳咳,我又犯了影射的错误了。

看了很多有关这部片子的影评,好像很少人注意到这个细节的,补充一下。

 2 ) 每个谜题都有答案

原本我是不喜欢汤姆汉克斯的,可能是跟之前看过的腻烂糖水片西雅图不眠夜有关,所以印象里就把他放在被过誉的superstar栏里了。 好在他是幸运的,凭借一部《绿里奇迹》秒杀了我的错觉。 但最幸运的肯定是我,因为我在有生之年看到了这部电影。 那就来乱七八糟的说一下观后感吧。 1、每个谜题都有答案。 这是我觉得影片最神奇而成功的地方,也完全显示了导演和编剧强大的自信。 谜题一: 监狱长Hal提到妻子Melinda患病后像换了一个人,从她嘴里爆出的脏话粗陋到让人无法忍受,并且面容也变得丑恶。但由E区主管Paul(汉克斯演的)那儿得知,Melinda一直是一位形容神圣,性格心地如天使一样的好女人。两个人的描述将Melinda做成了一个谜题,在Melinda未出现时,大家都会或多或少的猜测:她究竟有多么好?她又究竟变成了多么坏? 有超自然力量的Coffey去救治Melinda时,仍在病中的她脸上各种斑斑点点,表情狰狞,不停骂人、诅咒,嘴里喊出过“damn”这个词,据赖世雄老师讲,这在英语里是最脏的粗口了;Coffey移走了她的病魔后,她的整个人开始变得温柔,静谧,并且光彩照人,即使她的丈夫仍对Coffey持有警惕,她依然充满着慈悲爱心的感谢Coffey,还把自己贴身戴的项链送给了他。眼中一直只能看到人间痛苦的Coffey,那一刻的感动与释怀是无法掩藏的。 所以看到这个答案的时候,我觉得它完全正确。 谜题二: Delacroix临死前,好心的狱卒Brutus编造了一个可以安放老鼠的动物园来尽量安慰他对死亡的恐惧和挣扎;其实大家知道,甚至Delacroix自己也都明白这只是个美丽的谎言。双方都互相维护着这个谎言,假装它确确实实存在,并且表现出它给自己带来的安慰。剧外的看客们并不把“识破”谎言当作谜题,而是在剧中人小心翼翼的维护童话时,猜测会是谁先失去勇气承认说谎。 如同猜测的一样,这一时刻发生在Delacroix临刑前;他仍然强迫自己相信那个动物园的存在,做出自己是了无牵挂心愿满足而死的样子。然而,那个仿佛铁了心要当一辈子恶魔的坏人Percy,摇头晃脑的,一字一顿的,清清楚楚对所有人大声说出:“那个动物园根本不存在,他们是在骗你。” 这个由Percy代表的答案,圆满的解开了谜题。 谜题三: Percy是个“上面有人”的关系户,或者出于“有关系”的优越感,或者本身性格就存在先天缺陷,他总是喜欢用最残忍的方式折磨囚犯,无论肉体还是精神,他甚至故意不给海绵蘸水而直接放在Delacroix头上以最大程度的增加Delacroix的痛苦;而在另一面,他其实是个懦弱、胆小、无气度的心灵扭曲之人,因内心脆弱龌龊于是屡屡出丑;他还觉得监狱里的人都拧成一股绳般的针对他,欺负他;他自以为秘密的申请调离监狱去镇上的精神病医院,因为可以“不干重活坐办公室”,但被揭穿这背地里的小动作后,他却又以不离开要挟Paul,而离开的条件就是尽可能的满足他各种变态的虐待狂心理。 于是我们设想这里的谜题就是:Percy到底会不会、什么时候会离开监狱? 最后的部分,Coffey用超能力以Percy之手杀死了另一个极端残忍的恶棍Wharton,并将病魔之毒种入Percy体内,使其罹患疯病而终生入住镇上的精神病医院。 直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时间不是谜题——Percy无论如何都一定会离开监狱,——谜题的重点在于:Percy以何种结局离开。 而更巧妙的答案,在于连接了Percy与精神病医院的关系,他强烈要求被调过去,而他终将以那儿为归宿。 分析与结论: 其实无论文字描述还是影视作品,通常作者和导演都有一个不太愿意触碰的“直接展现区”,就是比如一个人的美与丑,善与恶,单纯与复杂,基本上都不会直接让这个人自己呈现,最讨巧而轻易的方式,是用这个人以外的人或事来侧面叙述:若此人美,则必是出自他人的赞美或表现为他人的心动,若此人恶,则必是他人的斥责和控诉;总之,本人不会直接出现,只给谜题,不给答案。 其实这的确是因为难题太大,因为对于美丑善恶这些定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尤其是影视作品,导演选择的演员和事件,也许符合这部分观众的理解与标准,但也许完全背离其他观众的要求,这才导致很多作者、导演只以“侧面描写”来衬托。也因此,只有极少数可以引导观众思维和标准的导演,才敢毫无遮掩的直接把中心人物奉出来,因为几乎所有观众都会认同他给出的标准。所以说,敢于这么做的导演,必然极端自信。 而对于谜题及答案毫不回避的态度,我想,更让人叹为观止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导演对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和剧情发展的逻辑性,天衣无缝。 2、动人心的作品让人期待美满的结局。 像我这样的悲观主义者,从来都认为:残酷、悲剧才是真实的,现实生活只偶然发生快乐的片段。 于是,我判断一部电影是否真实甚至好坏的标准,就是看它的情节和结尾是否痛苦、悲剧;无论过程中的剧情和人物如何挣扎矛盾曲折,只要结局是倾向于大团圆方向的,都会被我否定或至少评为“有败笔”,尤其是那些毫无依据纯粹只因主人公有美好愿望就直接产生美满结局的电影,比如《活着》,那个充满希望的结尾那么生硬,那么狗尾,让人想生气的给它扯断,——当然,为什么会把原著改成这么个傻逼结尾,大家也都清楚,这里只是要说明前述的观点。 然而又看过一些好片子后,这种判断标准有所修正,那就是:真正的好电影,是在你明知结局会悲惨的情况下,仍然希望会出现奇迹,让故事中的人们能有一个大团圆的人生;如果结局仍然悲惨,看客当然难过,而如果结局真出现逆转而呈现了大团圆,则看客虽带着泪亦欢欣鼓舞。 Coffey不断的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并非杀人凶手,非但如此,他甚至是一位一生都在主动帮助、救治他人的圣人;然而这样的一个好人,却被误认为杀人犯,并要被处以极刑。Coffey并不去明确且清楚的向他人解释事实,他只是用他独特的方式诉说他欲救人而不得的悲伤。他后来被认识到是“上帝的使者”,于是出现了“好人受罚”是大家不能接受的局面,至少在我的心里,是极其认定他不能够被杀死的。但是Coffey一直很镇定,一直一直都很镇定,其实他完全有能力摆脱这种“惩罚”,但他从未要求过洗清罪名,甚至他是主动想要受死。 每个知道真相的人心理都很难受,监狱长,E区主管,心地善良的狱卒,在送Coffey走的时候,他们面色冷静,却禁不住来自心底真实的眼泪,看惯死亡的他们,也无法接受上帝残忍的错判。 那么,即使内心抗拒也以尊重Coffey的态度来接受吧:Coffey说,我的超能力让我能看到人世间一切的罪恶,对于人们的痛苦感同身受,每一天,我都活在悲伤里,我不想再承受了,死去会让我解脱。 带着被修正的判断标准,我宁愿幻想死去对Coffey是最美满的结果。 3、电影风格的沉着。 因为是汉克斯主演,所以一早我便知道这是部美国电影,但通篇看下来,这片子却完全没有美国片那种必须的热闹与喧嚣,那份沉着与厚实的平静,到是像极了我最爱的UK。 影片中做的设定是,为了不引起死刑犯人情绪上的波动,监狱工作人员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始终保持语气、动作、态度的平和与冷静,友好与亲切。当然也确实,除了恶魔Percy和Wharton,其他人都相处的极为真诚与温暖。 这部片子里,人物之间直白与喋喋不休的对话很少,含蓄的语言点拨与眼神、动作的会心交流几乎时时发生,这种与一般美国吵闹片正好相反的特点,真是恰如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一般美国吵闹片在我心中种下的阴影,并且催生了我对它的极度喜爱。 4、遗憾。 遗憾并非来自于影片,或者说并非由电影的不足引起。 我所有的不满都是因为它没有被颁予奥斯卡的各种奖项,甚至,一项都没有。 当年的获奖影片是《美国丽人》(2000年)。 如果我没看过《美国丽人》,我想我的遗憾不会这么深切。 但是恰恰好,当年我就看了。 所以,我特别想礼貌的问评委们一个问题:你们都被大胸脯闪瞎了狗眼吗。 最后,还是那句话,5颗星完全不能够评价这部牛片,一整个宇宙的星星还差不多。

 3 ) 绿色甬道里的暖

这是一条冗长而灰暗的走道,脚步在闭塞的空间里有沉闷的回响,通道的尽头是残酷而決絕的电椅,静静等待着一个又一个迷途的灵魂燃烧完最后一点生命烛火。通道的另一边是喧嚣繁华的尘世,无数人在期间奔走往复,寻找着生命的出口。

我们的生命是由许多东西支撑起来的,生命与生命,彼此之间有着坚韧的维系。或者说,生存本身就是至高无上的奇迹。

绿里奇迹,这真是一部令人感到温暖的电影。瞥开近乎残酷的结局,整部片子像一列老旧的火车,沐浴着冬日里干净的暖阳徐徐缓缓前行。

老囚犯特里沃的小老鼠是至今仍鮮活跳动在我内心的微小生命。枯燥沉闷的监狱生活因为这只调皮的小可爱而蓬勃起来。它似乎完全不曾惧怕过人类,吃起东西来光明正大又肆无忌惮,凭借灵活的身躯乐此不疲地把狱警们耍得团团转。我们人类,尚且都难以拥有这样一种坦荡的生存方式。胆小如鼠之类言辞,只是要为我们自身的劣根性找一个似是而非的寄托罢了。

特里沃和小老鼠之间的依赖实在难能可贵。这是一种超乎种族的纯粹情感,也是一股顽强持久的精神力量。它给老囚犯最后的一段时光带来了温暖而忠诚的慰藉。

不得不提的John Coffey,黑色的大个子令人望而生畏,而这样的他恰恰是整部片子里最温厚善良的角色。他通过神奇的仪式把生命的强度注入老鼠和垂死妇人的体内,像纯洁天使的化身。对于生命的尊敬和虔诚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态度。

影片的结局如黑咖啡一样难以下咽又回味绵长。行刑前Coffey流着满脸脏赃的泪,他怕得并非是死亡,而是这个灰暗的世界。“他利用她们彼此之间的爱,残忍地杀害了她们。”这是凶杀案的真相。爱与被爱,从来不能在情感的天平上平衡,总有一方因为太重而坠落,自我断送;又或者因为太轻,飘飘然消逝。

学会去爱,用心珍惜流逝的时间。温暖是互相感染带来的温度,绝不会孤立存在。

 4 ) 万字长评 |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因《绿里奇迹》是以信仰为主题的电影,故本文将从基督教世界观出发来分析影片细节,描绘基督信仰价值,质疑和追问基督信仰的阴影。文中将大量引用圣经。若读者对基督教缺乏了解或感到抵触,不妨从文化角度来阅读本文,权当获取零星关于西方文化的知识。部分细节将援引原著内容,但影片若有与原著相冲突之处,以影片为准。文中「基督教」指广义的基督宗教,非指代新教。中文圣经「 神」照惯例空一格。

《绿里奇迹》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导演为弗兰克·德拉邦特,他也执导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故事发生在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冷山监狱。The Green Mile 指死刑犯从牢房到行刑室的路,因地砖是绿色而得名。

目录:

-宗教背景 -约翰·科菲形象分析 -梅琳达、濒死体验与女性之信仰 -人的平等:种族、LGBTQ与珀西 -恶之救赎:比利、德尔、普救论之迷思 -死刑争议以及普通人的正义 -苦难、神迹与等候死亡 -附录

宗教背景

影片开始后不久,监区长官保罗(汤姆·汉克斯 饰)回到家中,妻子第一次出场。导演在这里给了一个特写:妻子戴着一条银质十字架项链。这表明了两人的基督徒身份。1930年代的美国,基督信仰尚算普遍,从狱警们在保罗家聚餐时的对话也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基督徒,大概率是新教徒。

影片后半部分,约翰·科菲复苏了脑瘤病危的梅琳达,梅琳达把自己的圣基多福项链送给他。从此处可以看出,梅琳达有可能是天主教徒,或对天主教感兴趣的新教徒,非常虔诚。而她丈夫、典狱长哈尔是一个不大虔诚的教徒——保罗家的花园聚餐中提到,狱警们都在同一间教堂聚会。哈尔自梅琳达病后很久不去教堂,而且狱警们带约翰去治疗梅琳达之前有过疑虑:「他是那种人……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不会相信的。」

圣基多福(St. Christopher),又译圣克里斯托弗,是天主教和东正教中的圣人,被尊为旅客、水手、运动员的主保。中世纪黑死病(鼠疫)流行之时,他也被奉为十四救难圣人,护佑人们渡过水灾、瘟疫、猝死和交通事故。

圣基多福是一个身材极其魁梧的人,头脑简单,和约翰·科菲一样。他年少时立志服侍世界上最伟大的君王,于是找到一位国王。国王惧怕魔鬼,基多福就认为魔鬼是最伟大的君王。后来基多福遇到了魔鬼,魔鬼言辞中流露对基督的惧怕,基多福想,那么基督一定是最伟大的君王了。基多福在寻找基督的路上遇到一位修士,修士教他守斋和祷告,他都做不来,所以最后修士教他去一条水流湍急的河边背人们过河。有一天,他背了一个小孩,在河里越走越觉得重,差点淹死。基多福就说,这辈子第一次遇到这么重的人,好像整个宇宙的重量压在我的背上。小孩说,基多福,你不必惊奇。你刚才背负的,不仅整个宇宙,连创造宇宙的主宰,也背在你肩上了。我就是耶稣基督,你所事奉的主人。你既然忠心事奉了我,现在你把木杖插入土里,明天就会开花结实。[1]

基多福跑到里西亚城,把杖插到土里,木杖开出花来,基多福也劝诫了许多人归信基督。国王为此逮捕和处决了他。行刑前基多福告诉眼瞎的国王说,把他的血和了泥涂到眼睛上就能复明。基多福死去,国王复明,并归信了基督。

约翰·科菲形象分析

约翰是个孤儿,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到处打短工维生。他智力不高,虽然理解力没问题,但表达能力很差,也不识字(除了自己的名字)。许多影评中都会写,约翰是耶稣的化身,约翰是神派来的天使,人们没有珍惜,等等。我想说的是,约翰是一个普通人。但他确实是也是耶稣的化身。

耶稣的化身和耶稣的化身,看起来一样,其实中间有很多曲折需要解释。

在基督教里,人本应永生,却因原罪(sin)而有了死亡。神全知全能,但祂对完美的理解与我们不同,祂没有创造一次性的完美世界,而是在创世以先定下救恩计划,让圣子耶稣降世体验死亡、战胜死亡,用耶稣的血洗净世人的罪,于是,人得以在死后回归到神,回归到永恒的生命和幸福。(注:本段仅为基础知识说明。关于三位一体教义,此处暂不展开,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需要说明的是,人格神和拟人神是有区别的,这一点很重要,先写在这里)

我们引用两段经文: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 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 (加拉太书2:20 和合本)

照着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没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胆,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 (腓立比书 1:20-21 和合本)

人信了基督,是要照着基督的样式去活,而且基督/圣灵也驻于人的灵魂中。这样,人就分享了神性。圣多玛斯(St. Thomas Aquinas, 1225 - 1274)有言:「天主的独生子,为了要使我们分享他的天主性,便取了我们的人性,为的是成了人之后的他,能使人成为天主。」约翰为什么既像耶稣,又像圣基多福?其实他还像圣经里的施洗约翰和使徒约翰——因为耶稣的所有信徒,都像耶稣。

我们再说约翰的智力问题。引用《圣经》:

 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哥林多前书1:27 和合本)

这段经文一直让我困惑。我很喜欢不信神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他对「精确」的追求无人能及。我学了维特根斯坦,就想问:什么样的算是愚拙?取多少百分比?数据模型怎样构成?

后来我发现,这段经文似乎可以这样扩展:

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自以为)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自以为)强壮的羞愧。

约翰真的笨吗?不见得。他对痛苦的感知,并不能一概划分到「超能力」,那是洞察力。他是一个洞察力和感受力很强的人。他的词汇简单,不上台面,但又很精确。重要的是他谦卑温驯,只在人们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才显示能力。成功了,他会很高兴,却是为了受助者而高兴,而不是自傲自矜。

约翰最后求死。他为所有人的痛苦而痛苦,他的人生太沉重了。走过绿里之前,他有一段小小的演讲。智力不高的约翰,为什么最后能说出那么长一段话?或许是因为,那些感受,早已在他心头盘旋了一生。

然而约翰求死,仅仅是为了自己吗?双胞胎女孩是比利杀的,他请求不要把真相告诉丧女的夫妇。因为说出真相,那对夫妇就会知道,是自己善待的帮工比利害了自己的孩子,而且比利被狱警珀西杀了。他们将永远活在自责的痛苦和无法亲眼看到比利死去的遗憾中。约翰被行刑,这对夫妇才能好好活下去。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加拉太书6:2 和合本)

约翰还说:很抱歉我是这样的人(I'm sorry for what I am.)。约翰是仅仅为了安慰这对夫妇吗?他是真的抱歉。因为他没有治好两个小姑娘。他也没能把所有需要医治的人都医治了。

临死前几天约翰请求狱警们带他看了电影。男女主角沉浸在爱情中,边跳边唱:「天堂,天堂,我就在天堂。」坐到电椅上的时候,约翰也小声重复着这句话。

我们为你们所存的盼望是确定的,因为知道你们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哥林多后书1:7 和合本)

约翰怕黑。然而他会知道——

 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这是我们从主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 (约翰一书1:5 和合本)

梅琳达、濒死体验与女性之信仰

梅琳达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女性。她得了脑瘤,确定无法手术。保罗把狱警兄弟们喊到家里聚餐,商量要让约翰去救她。这件事风险很大,以至于一位狱警说,我敢肯定她是位美好的女性。保罗妻子说,最美好的(the finest)。

最美好的梅琳达的大脑被癌细胞侵占,在极度痛苦之中,她整天说些她根本无从听闻的脏话。这里契合了圣经:耶稣曾经从抹大拉的玛利亚身上赶出七个污鬼。那时常有人被污鬼/污灵附身。我一直不太理解魔鬼(撒旦)、污灵这些意象,太神话了,但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确实难以解释。也许确有魔鬼,也许又是一种所谓的象征手法。我们顺着电影的叙事看下去。

约翰把病毒从梅琳达身上吸了出来。梅琳达醒后说,我梦见了你,我梦见我们在黑暗中相遇。

我读过很多濒死体验自述(其中基督徒只占少数),大多数人会谈到黑暗的隧道,之后是永恒的光。在基督教的世界观中,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梅琳达与约翰交换病毒的时候,就是在死亡的隧道中相遇。

然而既然死后是永恒的幸福,为什么约翰要把梅琳达带回来?我读过的濒死体验自述里,有相当多的人是自愿回来的,因为在世上还有放不下的人。神(有些人的描述仅仅是「那道光」)听到人是为了别人,为了要爱别人而回地球,就会批准,并且给予赞许。而有些人是想要立刻留在天堂,结果被神送回地球,因为地球上的人非常需要他们的爱,他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完成,只是他们之前不知道。几乎所有濒死体验自述者都会想念天堂,但也更安住于当下,因为既然现下就有去爱的机会,当然要马上去爱。

我们再来说梅琳达的病,当下治好梅琳达,她还是会死。耶稣治病救人,与其问耶稣为什么只治了那么几个人而不把全世界的病人都治好,不如问,耶稣治好的那些人,此生会不会再得别的病?当然还会。所有人也都会死。原著梅琳达确实在十年后死于心脏病。那时,正如濒死体验自述者们所说,她将回到光中,那是她真正的家乡。约翰也一样。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希伯来书11:13 和合本)

梅琳达把圣基多福吊坠送给了约翰。除了前文「宗教背景」一节中所述内容,这里还反映了圣经中伯大尼的玛利亚膏抹耶稣的故事。伯大尼的玛利亚拿了一瓶极贵重的香膏来抹耶稣,被人斥责说这瓶香膏卖了可以救济多少穷人,但耶稣说她做的是一件美事,你们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去救穷人。

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以为记念。(马可福音14:9 和合本)

耶稣当时快要上十字架了,约翰此时也快要上电椅了。用膏油抹身,后来成为天主教七件圣事之一,称为「傅油」。[2]

在梅琳达的身上,可以找到新约中那些伟大女性的信德。保罗的妻子也一样,她很快就懂得了约翰的能力。她们是新约女性的当代版:敏锐,坚固,更直接和迅速、却更寡言地与圣灵相通。她们往往超越语言。梅琳达的拥抱,是约翰一生中最温暖的瞬间。

人的平等:种族、LGBTQ与珀西

1930年代的美国仍处于种族隔离时期。约翰是一个黑人,孤儿,愚拙。我有段时间好奇,西方人早早接受了基督教,还能干出黑奴贸易和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事。后来我知道,具体有三:

①时间尺度。神的时间尺度和人不一样。你觉得到了二十世纪人类还能搞出世界大战,其实两千年算什么呢?哪怕从人类直立行走开始算起——两百万年都不算什么。人类有的是时间要去进化,提升整体的道德水准。一千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都算不错了。当然,在神那里,时间更可能是不存在,或者至少不是线性。它只是人类所在的宇宙坐标系中的一条坐标轴。在神那里一切都是同时发生。

亲爱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彼得后书3:8 和合本)

② 承上,人类一千年能提高一个道德水准百分点已经不错。我们不打仗了,还是会干很多别的坏事。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道书1:9 和合本)

③基督教也是在动态发展的。尽管我们一千年只能提升一个百分点,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会提升。天主教或许从前对种族歧视袖手旁观,但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修改了许多教理,普世的平等就是真理。它还接纳了宇宙大爆炸和进化论,阐述了信仰与科学的关系。[3]去年,现任教宗方济各还修改了多项梵蒂冈法律,迈出了天主教神职人员性犯罪问题上最重要的一步。

和种族问题一样严重的是性少数问题。影片中的虐待狂狱警珀西,应是一个同性恋者——也可能是一个因为女性化而受到霸凌的直男,或逃避自己性取向的边缘者。Percival 原来是一个高贵的名字,但它的简体 Percy 后来变得不太好,Percy 一般给人的印象是阴柔、尖酸刻薄。珀西的气质确实如此。他还懦弱、亢奋、歇斯底里。珀西被杀人狂比利摸下体的时候,除了失禁,他也勃起了。我倾向于认为珀西仍在探索自己的性取向,并逃避自己的同性恋倾向。

斯蒂芬·金是在丑化 gay 吗?我认为不是。珀西的形象或许恰好反映了那个年代同性恋者的处境。《云图》里的同性恋作曲家,与珀西处于同一年代,抛开他的才华与爱情不提,他也非常的鸡贼和刻薄。压抑的环境会把人深层次的恶激发出来。

珀西面临怎样一个环境?他是州长夫人的侄儿,权力放纵了他,也限制了他。在权力之下珀西不得不压抑自己内心美好而小众的那一面,他的欲望畸形生长,在权力的可利用范围里,他长成了一个虐待狂。但同样地,珀西也会受到欺凌。狱警同事们已经是心性成熟的男人,他们排斥的是已经变态了的珀西,但在珀西的少年时代,直男同学们毫无疑问会欺凌他。珀西无法向上、向下、向同等的人寻求友谊和慰藉。狱警们偷运约翰那一晚,珀西在看一本很低级的色情漫画,那是监狱预备了给犯人们消遣的。此外,珀西没有个人事业追求,他的工作都是州长夫妇安排,他逃避自我成长。懦弱与虐待狂,权力与孤独,缺爱与性欲,共同构成了珀西。

英剧《唐顿庄园》中的仆人托马斯·巴罗也是一个很糟糕的 gay。但与珀西不同,巴罗出身卑微,他从来没有高处不胜寒;他到贵族庄园里当仆人,环境又恰好比较优雅和开放。庄园里三小姐去世的时候,巴罗第一次痛哭,因为三小姐很善良,她是当时唯一并非出于贵族风度、而是出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真诚——来对待他的。巴罗从这以后慢慢地调整自己放下自负与刻薄。尽管主人们不喜欢他的性格,但他还是靠努力、靠专业技能一步步成为优秀的管家。他不逃避成为自己。他还发现,他和大小姐的儿子可以相处得很好,就像当年的卡森管家和大小姐一样——只要他释放善意与温柔,还是会有人喜欢他、需要他。

基督教最令我不解的地方就是关于同性恋的教导。和种族平等一样,这一点也是到了二十世纪才得以修正。天主教现在认为,同性恋者和其他所有人一样,没什么不同,也是神所爱的儿女。教会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但同性性行为仍是罪,教会希望受洗归主的同性恋者不再行同性性行为。我查阅了一些关于古希伯来文和古希腊文圣经中同性恋字句的资料,这些资料的注释者把经文框得很细,例如所谓禁止同性恋其实仅仅是禁止圣殿男妓、索多玛和蛾摩拉最大的罪是骄傲和滥交,等等。我进一步思考:若果真如此,神学最发达的梵蒂冈为什么不修改教理?我也试着自己回答这个问题:一方面天主教的释经权柄在梵蒂冈,梵蒂冈说的最接近神的教导;另一方面,梵蒂冈一向严谨、滞后,就算真的有可能进一步调整,也要到很多年后。这就又回到时间尺度上。

我自己是一个以喜欢同性为主的双性恋或泛性恋者。我听过很多教徒说,异性恋才有爱情,同性恋是缺爱、是寻求依赖,愿主赐给同性恋们恩典,让他们知道只有神配合的(异性恋)爱情才是真的。但我并不缺爱,我最先感受到的纯粹的吸引就是来自女性。我也尝试了异性恋,总觉得差点什么。有些教徒似乎被神扭转了性取向,但我想,和当个纯粹的异性恋相比,我倒宁愿选择独身。

我也尝试问神这个问题,每次都听到一个答案:爱我。我不能确定这是不是真正来自神的答案,但我想这个答案没错,因为爱神的幸福确实是最高的幸福,属世的幸福没有更完满的。然而我还是经常会问这个问题,也没有决定从此不再喜欢同性。也许这个困惑将始终跟随我。

除此之外我还想问,你们让跨性别者怎么办呢?虽然极为稀少,但有的人确实生来有两套生殖系统,有的人体内激素错配。你说神造男造女,为要男女配合,那神造的双性人呢?

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 神的作为来。」 (约翰福音 9:2-3 和合本)

假如一个人是跨性别者,从小沉浸在痛苦之中,后来他做手术变成女性,她感到自己在女性的身体里平静自如,她也全力以赴用女性的身份去爱人,许多人因她的劳作而得到帮助。我们又怎么能判定说,这不是神的作为呢?

恶之救赎:比利、德尔、普救论之迷思

珀西和比利是全片花了最多篇幅来描述的坏人。

比利想要一块玉米面包,保罗和约翰没有给他。不想被关在黑暗的地方,没有人理他。受害者一家对他很善意,他奸杀了人家两个女儿。犯罪究竟是从哪一步开始的?如果天生基因有缺陷,神造他又是为何呢?邪恶与无爱,是不是一条莫比乌斯带?

约翰说,他看到了珀西和比利的内心,这是两个真正邪恶的人。「比利利用她们之间的爱杀死了对方。」可是一个不懂得爱的人会参透爱的含义吗?我认为不会。他只看到了爱那层柔美的外壳,没有看到那颗光芒万丈的心。他只看到了爱可以利用的特质,没有看到爱可以涤荡万物的特质。比利与其他死刑犯的区别不是他的罪行格外恶劣(片中的死刑犯都很恶劣),而是他从无悔改之心。

在牢房里养小老鼠的法国人德尔,也是奸杀和纵火罪。他是法国人,天主教徒,双性恋(奸杀了女孩,原著中写到他入狱后曾试图猥亵珀西[4])。他和小老鼠金格斯先生相伴的时光,像是神赐的爱。狱警们也对他友善,撒谎说会把金格斯先生送到鼠村去,让它度过快乐的一生。德尔知道他们骗他,但这种欺骗里的善意,是他最最珍惜的东西。德尔到最后是真心悔过的,他也相信,神宽恕了他。

德尔上了电椅,海绵没浸水,他被烤了很久,整个人都烧焦了。约翰感受到他的痛苦,那种共振震碎了牢房的砖头。但是约翰最后说什么呢?他说,德尔是幸运的。不仅是因为德尔最终结束了痛苦,还因为,约翰知道神会宽恕真心悔过的人。

几天之后约翰把从梅琳达那里吸来的病毒吐给了珀西,珀西枪杀了比利。这些情节一方面预表了地狱——极恶且不悔改之人,会得到这样的下场。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如何知道,神不会对他们施以怜悯呢?毕竟,他们的的确确受到了外来的伤害。我想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谜题:我们可以相信,神对恶徒有烈怒,会惩罚他们;我们也可以相信,恶徒被魔鬼所害,他们在世上的悲惨下场会以神的怜悯告终,无论是去炼狱炼净还是直接被接纳到天堂;我们还有第三种相信,那就是我们无法推测这些恶徒的结局,但等到我们也来到神面前,我们会折服于祂已作出的公义的判断。

死刑争议以及普通人的正义

德尔和约翰的死刑改变了保罗和狱警兄弟们。几位狱警后来全都申请调去了少管所。

纵观人类历史,直到19世纪,全世界还是死刑泛滥。1822年,英国有记录的死刑罪名达222项,包括偷猎、造假币、抢劫养兔场和伐树。每宗案件的庭审时间平均为8.5分钟,可以肯定有很多无辜的人被送上了绞架。据估计,从耶稣时代起到20世纪,1.9亿人因轻罪被判处死刑。[5]同时,根据2012年联合国大会A/RES/67/176号决议,「没有任何确切证据可证明死刑的威慑作用」,而「施行死刑的任何司法误判或失败都是无法逆转和补救的」。

废除死刑的理由,除了联大所提到的「没有任何确切证据可证明死刑的威慑作用」,还有两个常见理由:限制公权力和尊重生命权。有些国家认为,死刑虽好,但太容易被公权力滥用了,想捏造罪名处死任何人都轻而易举。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干脆取消这个权力。有些国家基督教信仰深厚,认为任何人无权剥夺他人生命——一个人杀了人并不代表他就该被另外的人杀。法理是不能完全基于人类情感来设置的。生命的主权在于神。[6]

虽然不是所有国家都废除了死刑,但几乎全世界都在推进「慎用死刑」。中国2007年由最高法院收回了死刑复核权,并将多项罪名(以经济罪为主)从死刑罪名中除去。片中狱警们的选择代表了人性进步的方向。

狱警们的选择还意味着,普通人可以为社会公平和正义做些什么。最近有些粗糙利己主义者的事情给我很多感触——我认为他们很笨,他们甚至不懂怎样得体地去达成一个利己而不损人的结果。他们高估自己面临的风险,践踏别人的善意,对世界的复杂性毫无把握。我对他们的看法绝对不会停留在「体谅他们的难处」上。做人不要这么虚弱。这不是道德绑架——事实上,一味放任他们这样的人,反而会造成对正直者的道德绑架。片中的狱警有两次选择:第一次,大萧条时期,宁愿丢工作也要帮助约翰和梅琳达;第二次,离开死刑监狱去少管所,除了厌恶司法的不严谨,他们还希望能够切实去做些帮助他人的事情。这些阅历丰富、性格温厚的人,去少管所真的可以帮到很多孩子。这就是普通人的坚守和进取。

苦难、神迹与等候死亡

像所有人一样,保罗和约翰都追问世界的苦难。他们质问神,所有的基督徒也都质问神。我们都知道,苦难是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意义的,神也不会那么轻易地给我们解决苦难。[7]但在基督教,耶稣会说,也不是你犯了罪,也不是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你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神无所作为吗?对一些人来说,约翰就传递了神的爱。对少管所的孩子来说,保罗传递了神的爱。

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 (加拉太书5:14 和合本)

我小时候很喜欢抱怨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我要是能有这个条件、那个条件,我就会过得好很多。后来我发现,没有一次苦难不是带着神的祝福而来的。没有一次苦难,我不能学到东西。我依然会努力去避免苦难,但新的苦难来了,我会接受和克服它,而不是与它共沉沦。

对苦难的理解和对神迹的理解也是一体的。[8]我不信当代现实中还有约翰那么玄乎的神迹。然而,就像天主教对诠释圣经时能象征就象征一样,约翰也是一个象征。正确的神迹观,不是光怪陆离,也不是当下就被给予完满的幸福,而是要认识到,种种平凡,皆为神迹。阳光是神迹,好天气是神迹,流浪动物跑来要饭求摸也是神迹。一次成功的手术,既是医生和科学的伟大,也是神迹的悄然降临。只是神迹常被忽略、误解和报复。医生接纳和治愈病痛,被砍死砍伤;儿童纯真美好,因此成为恶人的泄欲工具;改革者深谋远虑,总要到数代之后才能被理解。

约翰把一部分超能力给了保罗和小老鼠,具体表现为寿命增长。保罗认为这既是祝福也是惩罚——他执行了神使约翰的死刑,于是被惩罚看着所有爱的人死去,见证这世上此起彼伏的苦难。但我想,这仍然是祝福大于诅咒。圣经中耶稣死后,使徒保罗用一生去向全世界传播福音。神给他这样一个机会,去尽可能地传递爱。爱是永不止息。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摩太后书 4:6-8 和合本)

惩罚是什么呢?是他还有那么久的时间才能回到天上的家乡。可那只是地上的惩罚。让我们回顾梅琳达一节的濒死体验内容——在天乡,时间失去意义。

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 神被称为他们的 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希伯来书 11:15-16 和合本)

— 正文 完 —


附1:背景音乐简述(舒伯特即兴曲D.899第三乐章,豆瓣无法直接插入音乐,略去)

附2:濒死体验阅读小结

I have read all the NDE (Near-Death-Experiences) I could ever find, thousands of cases. More than half of them are not religious. What they talked about are all very similar. They mentioned Love, Peace, Happiness, Forgiveness, Wisdom, Beauty, Light, Glory, and the Source of everything. They said that there’re no evils, nor judgement. The Light who greets people will just ask and listen to them, understand and forgive them. Some people said that was Jesus, and He did show them as Jesus, others said that was just the Light. There’s another light, or, more accurately, not "another", because that is the Source. People said the Source is the Creator, or God.

Some people did travel to hell, but they said that hell is not permanent. However, it’s hard to leave hell because souls here are ignorant.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for them is to know there is another place full of love. These cases made me interested in universalism.

These people also said that religions are limited. Some became Christians after NDE, because Christianity is the closest to the Truth they had been enlightened. But some who had researched theology said that the truth is, religions are limited. Language is limited too. So the Bible written by human languages is also limited. What the Source and the Light care most about are what we learned, and how much love we gave others.

I’m not entirely sure about their narratives. I just think they are valuable. I’m still learning to be a Catholic, because even if these cases are all real, that Catholicism is the closet to Truth.

And also, I remember St.Isaac the Syrian’s words:" As the grain of sand cannot be compared with a great amount of gold – the same way God’s need for justice cannot be compared with His mercy."

So, all these ask me to be more of a Christian. We do good because we’re beloved. Love comes from love, and returns to love.

附3:参考资料

[1]giwi.圣基多福殉道

[EB/OL].//www.douban.com/note/752109873/,2020-02-26.

[2]天主教会.天主教教理[M].河北信德社:石家庄,2012:360.

[3]天主教会.天主教教理[M].河北信德社:石家庄,2012:43.

[4][美]斯蒂芬·金 著; 张琼, 张冲 译.绿里[M].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上海,2016:1.

[5][美]斯蒂芬·平克 著; 安雯 译.人性中的善良天使[M].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北京,2019:1.

[6]潇潇.只谈信仰

[EB/OL].//weibo.com/1703919077/Hv0Ha2fgn?from=page_1005051703919077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2019-05-20.

[7]匿名用户.上帝为什么不立即消除地球上所有人心中的恶和罪并且1秒钟内让地球就变成天堂?

[EB/OL].//www.zhihu.com/question/36023577/answer/547833702,2020-03-09.

[8]匿名用户.上帝和魔鬼打赌玩弄约伯的原因是什么?

[EB/OL].//www.zhihu.com/question/20365357/answer/623230181,2019-03-31.

 5 ) 上帝最残酷的惩罚——赐予永恒的生命

  看完弗兰克•达拉邦特与汤姆•汉克斯合作的《绿里奇迹》,实在是有太多的感触了。一项懒惰的我也不禁想动手写写影评。
  
  谈到出现在电影中的狱警,相信没几个人会对这种职业有好印象。香港的《监狱风云1、2》、《黑狱断肠歌1、2》以及美国的《越狱》等等等等凡是任何牵涉到监狱的影片,狱警总是会以反面形象出现。但是《绿里奇迹》中一共有五名狱警,当中有四位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不止如此,纵观全片,虽然影片所表述的东西是那么残酷,虽然背景是设定在全是死刑犯的监狱中,但是反面形象竟然只有两名——一个狱警和一个囚犯。这个有点稀奇吧。不过会想一下其他的死刑犯,绝对没有一个令人生厌的。甚至还有一个让人觉得可爱的老鼠驯兽师戴尔。不过,就唯二的两个反面角色来说,就够令人受不了了。尤其是天杀的狱警佩西。我觉得影片对这两个人的结局都太好了。囚犯比利死得太痛快了,而佩西疯了之后也没什么痛苦了。比起可怜的戴尔••••••不敢想象••••••
  闲话就不多说了,直接讲讲正题吧。我们常常向往永恒,觉得这是非常美好的东西。尤其是生命的永恒。我时常想,人生短暂,光是看书就够人看的了。往书店一走,如果你对什么书都感兴趣的话,那是最惨的。因为在有生之年是绝对不可能把想看的书都看完的。光是看书这么件小小的事就会在短暂的人生中留下这么多遗憾,又何况其他的事呢?如果能够获得永恒的生命,相信只有傻子才会感到沮丧吧。然而影片所给出的答案恰恰否认了我的观点。汉克斯所获得的比别人长了数倍的寿命对他来说其实是上帝的惩罚。因为这种比别人长的生命,所以在他的有生之年他一次又一次地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兄弟、妻子、孩子、亲戚一一离他而去。可是他却只能无能为力地站在旁边。最终就剩下了自己一个人孤独地等待不知道哪一天才会来到的死亡。如果说这不是最残酷的惩罚,那又是什么呢?其实看到结尾再回顾前面的内容,影片无处不在地在表现这种无奈。
影片刚开始不久,汉克斯的兄弟典狱长赫尔就得知自己的妻子患上了癌症,根本没得救。但是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跟妻子说,她就要死了。此时的他只能看着妻子一天天衰弱,等待死亡来临的那一天。
之后是戴尔的老鼠。在戴尔即将执行死刑之前,汉克斯不想让他带有任何遗憾。于是和波鲁特一起骗戴尔,说在福罗里达州有一个老鼠城,那里是专门训练老鼠玩杂技的地方,人们去参观还要收钱。而他保证在戴尔死后会亲自送那只日夜陪伴在戴尔身边的小老鼠到老鼠城去。戴尔听后相当高兴。本来可以不留任何遗憾地离开人世。然而绝望在那一刻有发生了。狱警佩西竟然当着所有人面将小老鼠一脚踏死!空气在那一刻凝固了。试想一下汉克斯当时的心情吧,他花了大心思,终于让这个并不可恶甚至很幽默的犯人能够安心去受刑了。然而自己的承诺竟在对方面前破灭。无论怎么样,自己是没有能力将老鼠救活的。同样,行刑在既,他也不可能不将戴尔送上电椅,他甚至没有时间去安慰戴尔。他所能够做的,他所必须做的,便是立刻将戴尔送上电椅,看着通电开关的落下,看着这个可怜的人带着一生的遗憾,带着无比的怨恨离开这个世界。那是怎样的感觉啊。
影片最残忍,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戴尔死亡的过程了。相信看过越狱的人都了解美国电椅处死的过程。当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便是要将一块湿透的海绵放在犯人的头部。保证电流可以通道他的脑中,让犯人迅速死亡。然而喜欢目睹死亡的狱警佩西为了折磨戴尔,不仅在行刑前告诉戴尔“老鼠城”不过是他们编出来骗人的故事,更加残忍的是他竟然将一块干海绵放在他头顶。当汉克斯发现这一切明白过来的时候,通电开关已经被拉下了。说实话,看电影这么久,那些恶心、血腥的电影我看得太多了,真的没几部对我造成什么阴影的。唯一比较有感觉的可能就是樊少皇的那部《力王》和霍普金斯的《汉尼拔》最后吃人脑的那段。这两部片子我也仅仅是印象深刻而已。看的时候也没觉得有多大的不舒服的感觉。可是《绿里奇迹》呢?戴尔死刑的这个片段一滴血也没有留,他带这头套,所以我们也看不到他临死恐怖的眼神。照理来说没什么吧。可是下午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双腿真的发软了。我只能说太惨了!那种人性的阴恶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痛苦深深地刺入了我的心。那一刻我是彻底崩溃了。想想汉克斯当时的心情,身为狱警的他已经没有权利下令停止通电。因为刑法规定犯人没死就不允许停止通电。所以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戴尔在电椅上痛苦的抽搐,耳朵里回荡着戴尔惨痛的叫声,鼻子里闻到的是戴尔烧焦的烟味。除了祈祷戴尔可以赶快死亡得到解脱之外,他什么也做不了。我相信,没做好心理准备就去看着一幕的人恐怕这个心理阴影没个两三天是挥不去的。本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影片最后,汉克斯又只能看着善良的考菲坐上电椅。考菲是上帝所创造的奇迹。他治好了自己的尿道炎,治好了典狱长赫尔的妻子癌症。最关键的是考菲并没有杀人,他是被误判的。可是汉克斯又能够做什么呢?他没有证据证明考菲无罪,他想私下放考菲逃狱,但是对方又拒绝了。他唯一能做的仍然是亲自将考菲送上电椅,看着他死亡。无奈、无奈、最终还是无奈。考菲在临死前将自己的生命传给了汉克斯,使得他获得了比常人多数倍的寿命。同时也注定了他必须要继续无奈下去,继续痛苦下去。
生命,本来就是无奈的。

 6 ) 《绿里奇迹》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tip:影片最开始那个老人调台的时候,大怒,为何现在的电视总是一群饭吃撑了没事干的人弄得节目,我觉得这可能是作者自己的写实,交代了这部电影所想达到的高度,我想他达到了!

1 影片开始的时候为了刻画coffey的巨大,卡车弹簧被压垮,看完后这何尝不是刻画那种压力,来自世间所有悲痛的压力,coffey最后的一句话是“I am sorry for who I am”天使降落人间,却承受如此的躯体,在那个年代,黑人和狗相提并论的年代,电影中那条狗的突然兽性咬伤了小孩的眼睛,白人所说的黑人奴隶就如同养了一条狗,杀害两个小孩的油漆工人却是白人,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一种对现实的拷问?外表,肤色,就毫不调查的将coffey定为死刑犯,然而他的痛哭却是无助的声诉“I couldn't help it,it's too late,i'm tired,dog tired”深刺心扉。

2 posey=pussy可能会不懂什么意思,但也许这是作者隐藏的怒火,波西在电影中是个十足的弱者,仗着自己的后台和背景来展露自己变态的扭曲的病态心理,隐藏鼠辈之心,当时看他给徳放海绵时明知道需要沾水,却还是任由内心可耻的好奇与无知的放纵时,咬牙切齿,尽管曾经补过的牙发疼,那种可恨,他打断徳的手指,踩死德唯一的老鼠(徳的唯一寄托),当面揭开鼠村的故事,他还要让徳不能痛快的上路,这何况只是个陌生人,他所想的就是看别人死,还好他如愿以偿去了精神病院,出气!(Pussy一般是比较贱的男人,类似于软蛋,娘炮之类的形容,读音基本一致)

3 监狱也能如此让人暖心,或许弗兰克.德拉邦克喜欢从监狱来审视人心,肖申克的救赎和绿里奇迹,人们心中的监狱从来都是恶人的聚集地,在他手中,恰恰相反,救赎里的友情;绿里中的狱警可以为犯人打掩护,关照他们,特别是paul所说“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让他们情感波动”,从不苛刻,除了那个可恶的杀人狂比利。

4 paul无数次的眼神示意,他对犯人们放下防备,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从来不爆粗口,对犯人们向来是尊称;在受到良心的拷问时,他愿意堵上职业与性命。最后那段与coffey的对话让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台词是他最成功的地方,虽然我不信教,但句句触心。虽然最后paul受到了“惩罚”,这一段其实并没有很懂,但大概是为了表达和coffey迫切希望解脱的一种共鸣吧,看着亲人朋友纷纷离去,就好比coffey无时无刻承受着玻璃渣刺痛大脑的沉痛,渴望离去也是一种奢侈,多么讽刺。

5 当一个人不想为了误会而去解释时,可能他经历了我们不能想象的苦难与无助,比起误会或许他更想一个家,一个朋友,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coffey抱着两个孩子痛哭时,猎枪对着头颅时,刑场孩子父母的唾弃时,他知道自己无能为力,他知道真相,却从未解释,他已经受够了人们之间的伤害,尔虞我诈,只想解脱。

6 coffey做的那个梦,他从头到尾没有笑过,一直处于悲痛的表情,除了当他讲述这个梦时,他仰天大笑,因为梦里才是他所想要的,天使降落的人间,却只在梦中。

7 那条一英里的“green mile”是通往地狱还是天堂,只看得见开始和结尾,路却可能有很多条;人生可能也是如此,看的见开头和结尾,选择却有很多种,每一个选择确定每一条路,通往地狱还是天堂,只在一念之间。

8 最后paul念coffey审判词的时候用了最快的语速却在最后调至二档时顿塞了很久,这种矛盾的刻画“上帝的奇迹和我的工作”,“梦想与现实”,直击灵魂的无声对白。

9 感触太深,人物的刻画太成功,不觉得比救赎次,可能沾上神秘色彩而让影片稍微失色,但两部电影都试图站在人性的角度来打动观众,友情,亲情,生死,善恶,权利,宗教,贫富,歧视…和救赎如出一辙,不得不感叹90年代美国的电影真的是神奇的年代。

三小时的绿里,感触很深,好几次眼眶拨动,但还是没有流出来,可能现在泪点太高了,就像前不久看的“不一样的爸爸”,眼眶湿了,也许共鸣太少,还太年轻了,所写即所想,见识浅薄,若有不对之处,多多担待。

 短评

虽然很长,但真的好看

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9.0/10。1、魔幻现实主义的震撼力作!很幼稚,但电影院后两段还是忍不住失声了,三小时的监狱题材浑然不觉乏味。2、绿里奇迹:治尿道炎、复活老鼠、治脑癌、严惩杀童犯和配西...3、痛苦的死刑却一脉相承着《肖申克》的希望与救赎,“绿里”中的人们以不同以往的形式实现了各自生命的意义。

8分钟前
  • 火娃
  • 力荐

故事性很强的传奇宗教寓言式电影。神爱世人,而世人却不理解这份爱。人类摧毁了神迹,而神却不忍让世人背负这罪名。1.【you can't hide whate's in your heart】2.【What happens in the Mile, always stays in the Mile. 】3.【If don't help,don't tell him.Ever.】4.【awful tired life.Dog-tired】

10分钟前
  • 阿吉娃娃
  • 推荐

看完第一遍不想再看第二遍。

13分钟前
  • Eve|Classified
  • 还行

“我不想再像孤鸟一样单飞,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希望有人能告诉我该何去何从,我不想再看到人间的尔虞我诈,我不想每日再承担全世界的痛苦。世上的痛苦实在太多,像碎玻璃般无时无刻地刺痛我的脑袋。”John就是坠落人间的天使,是绿里奇迹。他庞大的身躯给人十足的压迫感,他可以未卜先知,他可以去除疾病邪祟,就是这样一个身材魁梧,无所不能的人,也惧怕黑暗,会为了生命哭泣,他会捧起落叶,感受生命的芬芳和自然的力量,他也会向往自由的生活,笑得像个纯真的孩子。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天使满心期待来到人间,触目皆是疮痍,遍体鳞伤地离去,却洒落滚烫星河,救赎着罪恶。

15分钟前
  • 因吹丝挺
  • 力荐

三个小时太长了 抽出时间耐心看还是很触动人心的

20分钟前
  • 不侠与
  • 推荐

耶稣小传

21分钟前
  • 晨光荣耀
  • 力荐

人是没法掩盖他们的恶的,即便骗的过一时但绝对骗不过一世,终有一日会败露!恶有恶报,与人为善吧…弗兰科和金真是黄金搭档,他俩的作品不会差,只是本片实在太长了,略显拖沓,可能有些难忍受,不过看起来不会让人生厌,冲突很强,一直牵着你看下去!看到了TWD里的戴尔,当时好年轻啊…

25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披着奇幻外衣讲述善恶有果的故事,或许在斯蒂芬金的奇思妙想中,拥有异能、惩恶扬善、害怕黑暗的约翰咖啡,就是所谓的耶稣,借其上帝视角来表达对人间疾苦的博爱之心。影片的情绪从最初未知的恐惧神秘到最后潸然泪下的感天动地。死刑犯的绿色里程,直白的死亡恐惧中感受生命的力量,三段电刑过程越发地触目惊心。渡人也是渡己,尽其所能施善于人。影片虽长但节奏很棒,戏份颇多的小老鼠先生尤其让人难忘

28分钟前
  • 莱尼圆
  • 力荐

感人.汤姆 汉克斯的演技很牛~

31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很长,很慢,关键是不好看~~

33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能把悬疑拍的好看我觉得有难度,虽然接近200分钟时长,但却不觉得冗长,值得回味的电影。

37分钟前
  • Beryl
  • 力荐

最动人其实就是最后的那场电影,经历人间百态后痛苦无比的神之子却为“电影”本身所动容,这大概才是最大的“神迹”

40分钟前
  • 顗礼
  • 力荐

汤姆·汉克斯版《肖申克的救赎》。

42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基督教的宣传片?!三个小时,从宗教上去阐述几个哲学命题:死刑、宗教、忏悔、善恶、宽容,人性。最后加入基督教的宣传语:来吧爱吧,人性深处,有爱就有奇迹!7.8

43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片子缺少一种关键的非现实渲染,让人感觉离奇得难以接受,但是仍然是一部好片子

44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推荐

“我累了,不想活了,真的,我不想再像孤雁一样,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希望有人能告诉我该何去何从,我不想再看到丑陋的人性,我不想在每日承担全世界的痛苦。”讲的是耶稣么?十字架变成了电椅。

46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天使也怕黑暗。

51分钟前
  • 燕爷
  • 力荐

2009-2-20 16:20:42 #111 对这样一部“善良”的电影,标上“又臭又长”的附注似乎有点太恶毒了,但我始终认为这是那一类可以只看开头和结尾而忽略过程的电影,过分的是,这片子居然有188分钟!这堂人生课还是有时间再上吧,半个小时,老鼠

54分钟前
  • 德拉库拉拉
  • 还行

带着满脸的眼泪和鼻涕泡儿看完的

57分钟前
  • 蛋蛋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