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怜悯

HD

主演:罗伯特·杜瓦尔,泰丝·哈珀,贝蒂·巴克利,威尔福德·布利姆雷,艾伦·巴金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温柔的怜悯 剧照 NO.1温柔的怜悯 剧照 NO.2温柔的怜悯 剧照 NO.3温柔的怜悯 剧照 NO.4温柔的怜悯 剧照 NO.5温柔的怜悯 剧照 NO.6温柔的怜悯 剧照 NO.13温柔的怜悯 剧照 NO.14温柔的怜悯 剧照 NO.15温柔的怜悯 剧照 NO.16温柔的怜悯 剧照 NO.17温柔的怜悯 剧照 NO.18温柔的怜悯 剧照 NO.19温柔的怜悯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种猜想

有没有一种可能,桑尼的爸爸并非战死于越南,而是死于吸毒?

因为桑尼问起爸爸怎么死的?妈妈语焉不详故意回避。

当桑尼说起学校里有人吸毒时,妈妈的表情骤变。

麦克的酗酒也可以跟桑尼爸爸的吸毒相提并论。女主无法改变过去的男人死于吸毒的命运,却可以把现在的男人拯救出酗酒的深渊,也是她的心灵自我救赎。

通过宗教的洗礼把美国人拯救出吸毒和酗酒的礼崩乐坏,也是电影表面上的主题之一

 2 ) 什么才是好的剧本?

估计不少人是被罗伯特·麦基捣到这里的。

很云淡风轻的一部小情节片。一个落魄的乡村民谣歌手,重新从生活中站起来的故事。让人想起是枝裕和的风格。

罗伯特·麦基多次提到这部影片。对其赞赏有加。

可是整部电影看下来,确实是略显平淡,很多内心世界的暗涌被掩映在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之下。

观后,反复琢磨了一下,好像有点明白了,罗伯特·麦基所谓的好剧本应该是什么样。

其实,好的电影、戏剧、小说,故事,应该着重于讲述主人公的变化,尤其是内心世界的变化。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变化。变就对了。

就好像是让观众看魔术大变活人,柜子门一开,人进去了,柜子门再一打开,人没了。变了。

再比如人躺进柜子里,咔嚓一个刀片插进去,哎,人没事,咔嚓又一个刀片进去,嘿,脚还能动。哈哈。

当然,在本片中,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内心世界发生的变化。越是涉及到精神层面的变化,影视作品一般越是难以表现,因为不可能通过大段大段的对白,来讲述自己的思想,观众要么会厌烦说教,要么会睡着。

而《温柔的怜悯》选择通过外在的日常生活去忠实的记录这种变化。没有太多的浓彩重墨。所以感觉上会略显平淡,但变化确实在发生着。

比如,对一个终日酗酒为生、曾经暴怒时想杀死自己妻子的落魄歌手来说,接受洗礼,是一个内心世界、价值观很大的变化。而导演只是用一个洗礼的镜头表现出来,躺进水里,再出来,动作不多,但是人已经变了。洗礼,在这里也是一个暗喻,意味着人的重生。

所以这是一部讲述主人公由坏变好,价值观重塑,重新拥抱新生活的好故事。

类似的用这个标准衡量,可以称做好故事的电影还有《猜火车》以及《我不是药神》。

《猜火车》讲述主人公从一种叛逆萎靡的生活,切换到接受自己曾经厌恶的传统社会生活的故事,讲的也是变化。

《我不是药神》亦是如此。主人公从一个浑身散发着铜臭,对物质世界充满了渴望的生意人,彻底转变成了利益众生,无私大爱的药神,这个内心世界、价值观的变化也是巨大的。

当然,表现变化的方式,各个导演都会有所不同。有的喜欢云淡风轻的讲述,有的喜欢用一个个关键性的事件与时刻,层层推进。

这点,大家自己在影片中体会吧。

 3 ) 剧本结构简析

这是一部教育情节类型的电影。本类型的故事重点打造主人公人生观、他人观或自我观的深刻变化。本片是从负面(自暴自弃)到正面(乐观、沉着)。
 
故事三角属于小情节。小情节常常在结局时留下一个开放的尾巴,故称开放式结局。相比大情节故事,小情节故事更注重主人公他与自己思想情感有意或无意的角斗里。
 
故事设计术语
 
节拍是故事结构里最小的单位。节拍,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构建成场景。理想的效果是,每一个场景都能成为一个转折点,从正面摆向负面,或反之,给人物的生活中创造出意义重大但程度细微的变化。一系列场景构建成序列,并以一个对人物造成适中打击的场景作为顶点,以甚于同一系列中任何场景或将其价值向更好或更坏的方向改变的程度。一系列序列构建成一个幕,以一个场景作为高潮,在人物的生活中创造出一个重大的逆转,其程度甚于任何已经完成的序列。
 
这是一部理想主义主控思想的二幕是结构。第一幕结束于主人公麦克成功的戒酒并和女主人公罗莎结婚(他们俩都是二婚)。第一幕到第二幕之间都是描写麦克会不会再次酗酒,片子里总共有三次重大打击,他每次都扛过去了,所以第二幕就是结束于他完胜的那一刻。最后就是一个乐观和谐的结尾了。
 
主人公必须对激励事件做出反应。激励事件不仅激发出一个自觉的欲望,还会激发出一个不自觉的欲望。不自觉的与王总是更强烈、更持久、其根基一直扎进主人公的内心。
麦克自觉的欲望是和前妻和女儿还有前经纪人哈里的关系。
麦克不自觉的欲望是和当地乐队的关系。
 
故事结构
 
序:麦克一开始就以不可救药的酗酒鬼亮相,罗莎和儿子听到声音,站在门口,表情很无奈。(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这不是一次听到和看到这种场景了,后面就提示了,麦克已经在这里住了两天了)。
 
 
第一幕
 
序列1

场景1:麦克因为没有钱付房钱,请求通过自己的劳动偿还房钱。
(这是这场戏的激励事件。此处的场面调度不错,镜头对着的桑尼,而桑尼却回头看着他们)
 
场景2:干活。
(桑尼一直出现在镜头里,一直在试探他,试着接近他)
 
场景3:麦克偿还了房钱,但请求留下来继续帮忙干活,罗莎同意。麦克加好油在数钱,罗莎推开门出来看着他
(有种不信任麦克的感觉,怕他私吞钱)。三个人很安静的一起吃饭,桑尼问了下麦克的名字。隔天桑尼主动走过来和坐在地上的麦克聊天。
(桑尼一直都在试着接近麦克,桑尼内心其实很孤独)。
 
场景4:三人一起去教堂做礼拜(罗莎开车)。出来后,和牧师有段一段交流,关于洗礼的事情,影片后面对此事会做出回应。晚上三人一起看电视,桑尼先去睡觉了,麦克和罗莎开始谈论各自的家庭状况
(当听到麦克不堪的过去,桑尼内心拒绝,所以发出反抗声,他们结束了谈话)。
 
0:12
场景5:麦克和罗莎一起在田地里干活,麦克说自己已经两个月没有喝酒了,两人都没有感觉到原来时间过的那么快。到这里,已经阐明了麦克已经成功戒酒了,所以谈话间麦克向罗莎求婚,罗莎答应了。接下来就是要看麦克会不会再次酗酒,这是整个故事的悬念也是对麦克的考验。
 


序列2 0:14
 
场景1:桑尼在打棒球,一伙同学过来数落他战死越南的亲爸爸和继父,当说到他继父是酗酒的人,桑尼和这个同学开始扭打
(桑尼感觉被羞辱,而且这也不是事实了,是过去,这也是捍卫继父的形象的行为)。
 
场景2:桑尼放学回家,见到妈妈就问他是不是和亲爸爸读同一所学校?他跟爸爸长得像不像?
(潜台词就是为什么同学们都知道他爸爸的过去,因为他同学的父母也是读这所学校,所以会有意或无意的和他们的孩子描述他爸爸,所以他也就会问妈妈,能不能带我去看看我爸爸?)
 
场景3:一家人开车去墓地,罗莎带桑尼去看他爸爸的坟墓。
(这场戏交代了罗莎的过去,桑尼内心对父亲的渴望。第一幕到这里也就结束了。接下来就要描写麦克的过去和他内心的挣扎了)。
 
 
第二幕
 
序列1
 
场景1:一个记者远道而来,想采访麦克。麦克拒绝,同时走到后院,表情惆怅,因为想起了很多过去的事情。
(这里的谈话透露了很多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前妻要在附近举办演唱会,他的女儿也有可能过来。这是这一幕的一个激励事件,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都是基于这件事)
 
场景2:晚饭过后,麦克教桑尼唱歌,唱歌词的时候也不忘记和罗莎强调下内心对她的感情,而桑尼却对唱歌这件事心不在焉,他更关心最经听到的关于麦克的过去的一些传言,麦克也是耐心解答。
(这里明显能看到自从求婚后,这一家人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亲密了许多)
 
0:19
场景3:一只当地的乐队开车来到他们家,表面上是加油,实际上是为了见他们的偶像麦克一面。
(这里的镜头给的一开始会让人感觉这个乐队里的有个人喜欢罗莎,想对她表白或者什么的)
麦克从房间里出来,很友好的和他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这里又是在强调麦克的过去有过多么的辉煌)
 
场景2和场景3是为了表现这一段的节奏用的。从开始的记者突然造访,透露了那么多的信息,如果直接接上他前妻的演唱会,这个节奏就会太快,情绪就会太紧张,所以这里加入两个缓和的节拍,也是为了接下来他前妻的镜头出现的时候,观众的情绪能更加高涨一点如果接下来是时间较长的场景,那这个场景之前就要有1至2个简短的场景,要不然这个节奏就不对。
 
 
序列2 0:20
 
场景1:麦克前妻黛西的演唱会现场,麦克听到动情处,便离开了现场。在后台外边见到了前经纪人哈里。麦克给哈里一首他最近写的歌,希望黛西喜欢。
(这是一个激励事件,麦克想以这种婉转的方式给离婚8年的前妻黛西一个美好的回忆)。
 
场景2:麦克在后台漫步,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照片,没多久,黛西中场休息回到后台,看到了麦克。她非常的咄咄逼人,把麦克轰了出去。
(这里麦克虽然话语不多,但潜台词是,我的天哪,你还是这么不可理喻,都这么过去多年了。这里也出现了这一幕的情感鸿沟。)
 
场景3:麦克回到家里,看到罗莎在烫衣服。麦克问了些几乎每天都会做的事情,但得到的都是很冷淡的回答,他知道罗莎不高兴了。罗莎也坦白自己是在妒忌,但接下来问到麦克的一些心里话时,他拒绝回答,两个人争吵了起来。(这也许是他们第一次争吵,但作为观众,心里会想,天哪,估计麦克一个晚上两次受到女人的鞭笞,估计又要发飙,甚至又要开始喝酒了,但马上气氛就缓和过来了,麦克最后还主动说了对不起,麦克接受住了新的人生中的第一次考验)。
 
这一段的描写真是妙极了。气氛从开始的负面最后转向正面,转折的游刃有余。(这一段对真实的婚姻生活真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0:31
场景4:哈里把麦克给他最新写的歌还给他,还捎来了前妻的一些打击他的话。
(这估计也是麦克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接下来的回答应该是他想不到的,这就是对前面激励事件的回应,同时这一幕的情感鸿沟渐渐变大了。)
当他问哈里对这首歌的看法时,连哈里也说不怎么样。这下让麦克真的有点恼羞成怒了。哈里走了,麦克大发牢骚。这时候,罗莎开始安慰他,还拿来了吉他,让他唱给她听。但麦克完全不在状态,冲出家门,驾车而去。
(这是这一幕的小高潮,也是本片里情感爆发最凶猛的时刻。现在观众多半都会在猜,麦克肯定要去大喝一场了,他的人生又要开始堕落了)
 
场景5:麦克果真来到酒吧,可酒吧里偏偏放着他前妻的歌曲,无奈不想惹事的麦克只能选择另选地方大喝一杯了。麦克激烈的驾驶车辆,几乎出车祸。
 
场景:6:当地的乐队来到他们家,本想亲口告诉麦克,他们要举办演唱会的好消息,无奈麦克已经释放情绪去了。
(这又是一个缓和紧张节奏的场景,妙!)
 
场景7:麦克开车到了另一个酒吧。罗莎走到路边,盼望麦克早点回来。麦克买了一瓶酒,回到了车上。
(这里可以展开想象,麦克大醉一场,还有可能出车祸)
 
场景8:桑尼在窗前看着外面,担心麦克现在在哪里。
(一般的狗血剧,估计这时候就会来一个电话,或者来一个警察,说麦克出事了。或者醉醺醺的麦克回来,砸东西骂人了。)
这时候,桑尼和罗莎展开了一段别开生面的对话。气氛很微妙。这又是一个由负面开场正面收场的场景。
 
场景9:罗莎关灯,躺床上准备睡觉,正在念祷告词的时候,听见麦克回来的声音了。一个神智清醒的麦克站在眼前,跟罗莎说自己买了酒,但全部倒掉了。罗莎听了这话,也就不责备不进一步的逼问任何事情,而是问他有没有吃过饭,起来给他准备吃的去了。
(这一段的谈话让他们的感情几乎爆发到了顶点,没有说出一个爱字,就是展示了一些想法和动作,却已经让人感觉到了无限的甜蜜之情,最后麦克把罗莎放倒在了床上,哈哈,牛逼!)
 
场景10:当地的乐队演唱会现场。麦克和他们一起逛街买东西。最后又是显示了他的歌有多么的受欢迎,因为又遇到歌迷了。
 
 
序列3 0:50
 
场景1:麦克回到家,被告知有人在客厅等他。不出所料,是他久别未见的女儿安妮。他女儿见面的第一句话也是语出惊人:你认识我吗?
(这一段谈话非常的温情。潜台词满天飞啊。其中女儿问他有没有记得以前他给她唱的一首歌时,麦克说不记得这首歌了,而在他女儿走了之后,他站在窗台,看着女儿离去的方向,唱出了这首歌。)
 
场景2:黛西唱歌,但这场唱歌的戏对准的是哈里,哈里内心复杂,复杂的原因在下一个场景中给了答案。
 
场景3:原来哈里担心的是黛西的状态,因为黛西的女儿安妮和一个男人私奔走了。黛西状态很差,不得不中止演唱会,休息一下。而他也是找麦克帮忙,希望演出能继续进行。同时他支付给麦克购买他歌的版权费,被麦克拒绝了,因为麦克对他现在写的歌另有打算(这是一个伏笔)。
(哈里其实是个唯利是图的人,从他跟麦克的谈话便可以看出这一点)
 
场景4:麦克靠着门,和罗莎说自己在和黛西结婚前已经结过一次婚。这是他内心秘密中的秘密,言外之意,他已经把一切都告诉罗莎了。罗莎也仔细的听着麦克和他说的这个深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却没有任何其他情绪。最后当麦克说完之后,她就是轻轻走过麦克眼前,摸摸他的头。
(他们已经无话不说,两人都已经对对方很坦率,没有任何秘密,没有任何猜疑了)
 
1:02
场景5:罗莎在教堂歌唱,完了之后就是桑尼的洗礼仪式。罗莎满怀欣喜的看着桑尼完成这一仪式。当帘幕再次拉开的时候,麦克出现在那里,他也将要接收洗礼。
(这里有种莫名的喜感)(罗莎目前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同时接受洗礼,估计是她很满足的一件事情。这场洗礼也是对影片开始时的那场戏的回应。)
 
场景6:车上,父子俩分享洗礼完之后的心里感受,气氛很欢快。(麦克开车)
 
场景7:麦克登台演唱他之前写给前妻黛西却被拒绝的那首歌。台下的观众都被他感动,表示喜欢他。今晚的罗莎也是异常美丽,发型也是重新做过了。演唱完之后,麦克和罗莎一起跳舞。邻桌的小孩过来和桑尼交流,问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1.你亲爸爸是怎么死的?2.你喜欢你的继父吗?桑尼被第一个问题问住了,这在后面也会有回应。对于第二个问题,桑尼思考了一下,给了肯定的回答。这时候的桑尼,内心已经全然接受了麦克。麦克就是他对于父亲形象全部的想象。(麦克的人生似乎真的已经完全变样了,他又重新站起来了。这一幕的高潮就在这场景里)
 
 
 

序列4 1:08
 
场景1:安妮来到麦克家,想要换取些现金。只有罗莎一个人在家。安妮对于父亲麦克的转变非常的好奇,以为是罗莎的强烈要求改变了他,但罗莎没有邀功,只是说他就这么戒掉酒了。安妮的男友目前也酗酒,而安妮也想成为一个歌手,这一切像极了她的父亲母亲的过去。
 
场景2:黛西问哈里有关安妮的事情的看法,哈里不表态。黛西又提到麦克,说麦克不提供给他们关于安妮的信息,是在羞辱她。
(黛西对麦克内心只有恨,同时,她跟哈里有一些性方面的关系,黛西的肢体语言体现了这一点)
 
场景3:乐队来报告好消息。麦克的新专辑发布了,电台一天到晚在循环播放。因为他们家没有播放器,准备开车去乐队家里听。罗莎已经坐在车里,打开了收音机,就在这时,家里电话响起,麦克去接电话。麦克过来把收音机关了,和罗莎说安妮出车祸去世了。
(这是最后一个考验,虽然麦克已经痛改前非,但每一次的打击都有可能让他再次酗酒。不过镜头立马接到他去参加葬礼的画面,所以这个担忧可以放心了)
 
场景4:麦克来到黛西家里,黛西已经不能自已,只能卧在床头,以泪洗面。
(麦克黛西之间的联系彻底的断了。第二幕结束,接下来就是结尾)
 
1:19
场景5:麦克情绪低落,在地里干活。罗莎感觉到了,走到他旁边,问了他的状态可好?麦克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全都吐出来,他在黛西面前很平静,然而在罗莎面前,他就不再掩饰了,把女儿的人生和自己的人生做了对比,他在问上帝。罗莎没有回答,默默的走了。
 
场景6:桑尼放学回家,罗莎说麦克送了他一个礼物。桑尼拿着礼物准备出门,在门口问了罗莎,他的亲爸爸是怎么死的?(回应之前酒吧另一个小朋友的提问)罗莎无法回答他。但是给了他非常正面的鼓励,这也算是对人物的一个总结。这恐怕是桑尼最后一次问罗莎关于他亲爸爸的事情了,因为在听到罗莎的回答之后,其实他已经不在乎答案了,因为现实中已经有个迟到的好爸爸,麦克)
 
场景7:桑尼和麦克在田地里玩橄榄球。罗莎在家门口远远的望着。

 
 
剧终


 

 
 
本片许多场景都出现了两次,都是为了前后形成对比。比如刚开始,他们去教堂,罗莎开车。后来接受完洗礼之后回来的路上,麦克开车。种地的场景也是前后作了对比。父子在田地里的交流方式。
本片的唱歌场景总共出现了6次。黛西2次,乐队1次,乐队和麦克合作1次,罗莎2次。黛西第一次唱歌,描写的是麦克。第二次唱歌,描写的哈里。
本片里的场景都是前后密切关联,前一个场景都是后面答案的伏笔。
另外本片编剧给力,导演也不错,剪辑太差。要是剪辑师不是那么快速的剪辑,这部片的爆发力将会更加强大。

 4 ) 麦基力荐的故事,是个极简风影片

无论生活给与了我们多少苦难伤痛,上帝会赠予我们最温柔的怜悯。

估计有很多人如我一样是因为读过麦基先生写的《故事》后,慕名观看《温柔的怜悯》。

导演布鲁斯·贝尔斯福德(Bruce Beresford)曾导过《为黛西小街开车》,而编剧霍顿·福特(Horton Foote)先生最有名的代表作是《杀死一只知更鸟》。主演罗伯特·杜瓦尔(Robert Duvall)在参演本部电影之前,已经是一位影帝,《杀死一只知更鸟》、《教父》、《现代启示录》等等都有他的身影。

如此奇特的一个组合,呈现出来的电影《温柔的怜悯》自然也是成绩不菲:第56届奥斯卡最佳男主和最佳原创剧本,入围第36届戛纳主竞赛单元。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杰作。

麦基先生在故事的第一章里几乎花了一整个页面来讲述这个电影,讲述故事本身与呈现的方式。

它的表现与之前我们提到过的《德州巴黎》有些类似:一个生活化的故事,一个看似普通且平常的故事,而影像的呈现剥去了故事的平常与普通,缓慢地沁入心底柔软的部分。

试想一下,有人跟你说:「这是一个无法在妻子的光环之下生活的落魄中年歌手,离婚后找回自我的故事。」或者:「这是一个落魄的中年男歌手遇到了一位年轻的寡妇,开始一段新生活的故事。」 普普通通对不对?有点中年危机的味道,有点自我救赎的意思。

而导演与表演者将这些听上去普通的生活,以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呈现在大荧幕上,普通的故事抽丝剥茧后还是普通,但却在无形中将观众拉入故事里,留下一抹温暖的余韵。

全片的色调偏暖,温暖又柔软,与故事的本身很契合。(恰好,故事也发生在德克萨斯州。)

音乐在一开始就铺排,温柔的歌声一面渲染着气氛,一面在讲着故事。


现实。我们要面对的现实。酗酒醒来后的中年男人要面对自己身无分文的现实。现实生活就这样随着歌声慢慢展开。

男人留在寡妇萝丝的旅馆工作以偿还他的住宿费,直到第七分钟我们才知道这位先生的名字「麦克」,八分半知道了他是一名歌手,第十一分钟麦克先生已经在旅馆呆了两个月并且向寡妇求婚,第十二分钟他们已经结婚。接下来他们的生活细节点点呈现,不同的人逐渐介入,将麦克的过往一点点的拨开;小儿子桑尼对于生父的疑问,萝丝的生活也呈现出来。

不管有没有带着疑问,镜头就这样呈现出来:麦克与萝丝分别都经历过什么?为什么萝丝年纪轻轻就守寡?为什么麦克不再唱歌?麦克与前妻有着怎么样的纠葛?

不得不说剧本与影像呈现干净利落,却又引人入胜

这部电影一共看了三遍,一个很有趣的感触就是:每次的观看,前十分钟似乎有点想要放弃,但一过了十分钟便无法停下来。

多次的观看总结下来留给我深刻感受的有几点:

1. 简单(极简风格),但却丰富。

以简单的形式呈现相对复杂的故事,这点主要从人物设置上得以体现。主要人物以「组合家庭」的形式呈现:一个落魄的中年男人,一个年轻的带着孩子的寡妇。

场景的表现也是大胆地呈现极简风格,画面干净辽阔,运镜不复杂,在这样的风格之下,使观众更加贴近角色本身,贴近故事本身。

2. 冷静,但却温暖

演员生活化的表现,在冲突面前保持着冷静客观的态度,而在这些冷静之下,是包容,是爱,与温暖。

不难发现,在萝丝的家内,或展现萝丝的大部分镜头,色调都是暖色的(连来到找麦克的年轻乐队开的小面包都是红色的),萝丝就是温暖的代表,柔软的爱与理性的冷静的结合体,她是麦克在找回自己,重新面对生活的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夏夜的蝉鸣,余晖下虫鸟语风的和语,加油站外远风的呼啸这些音效与场景给人一种安静、冷静之感。音乐则成为这冷静气质下的重要温暖元素。

故事的结尾,麦克重新唱歌,他与萝丝的儿子桑尼一起接受了洗礼,而他的女儿却因车祸去世。参加葬礼回来后,悲伤的麦克跟萝丝说:我不相信幸福,从不相信,以后也不会相信。

放学回来的儿子桑尼再次问起关于生父,萝丝充满耐心与爱的回答着问题。桑尼带着棒球找麦克一起玩耍,就像所有的家庭的父子一样。

萝丝又一次从黑暗里走出来,站在阳光里,微笑地看着远处在玩着棒球的父子。


苦难像是人类必定会经历的生命过程。圣经的旧约与新约里都有提及,上帝是充满怜悯的(Merciful)。旧约里,Mercy 经常被翻译成为 "kindness," “loving-kindness”。电影里的萝丝是一个信奉者,在她内心的深处对「God」有着坚定的信仰,她相信这些苦难,God 一直在陪伴着她。这让她亦充满着爱,心里的光延伸出的爱,让她对待的人类、生命、世界的方式也充满着平静与力量。

这些怜悯,相信与爱,让一切都有所归处。

【完。】

文 丨 岳漟 图 丨 影片截图,网络

本文原载于「添糖电影院」(微信号:BrilliantFilms)公众号,热切地欢迎关注,打开你的电影世界。

 5 ) 在黑暗中等待奇迹般的更温柔的情感

不知为什么, 在心情不好的时候, 常常会想起这部电影。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 在中国南方那个可爱城市的一个寂寞的下午,黑暗中年少的我感动地流出了泪水。
后来, 我读过这样的影评: “就在那样的阳光和土地上,就在斜斜举着一根树枝的稻草人被风吹起衣衫的瞬间,上帝温柔的怜悯已悄然降临。” 在最黑暗失落的时刻, 真实的情感如温柔的怜悯, 重新赋予了生命和力量。

后来, 我也看了很多类似的电影 Talk to Her, In July... 沉醉于那些真实可爱却可怜的情感。

当我们伸出手, 想要爱这个世界的时候, 却时常遇见冷酷和游戏。 于是我们孤独地在各自的世界中游走, 偶而相遇, 又失望地分手, 相忘于江湖,
也许某一天, 会走进同一家影院, 为同一部电影感动。 我们还是爱这个世界的,只是因为有过太多的冷酷和心碎, 我们开始更爱自己, 在黑暗中等待奇迹般的更温柔的情感。

我开始觉得, 这一切也许都是内心的幻想, 如果心像一个安静流淌的小河, 或是冬天午后轻柔的阳光, 那么我是不是, 就可以忘记这一切。

 6 ) “悲悯”在于节制

      本来想写短评的,结果字数超出了,只能变成影评了。。只说一个小瞬间吧,就是第三十九分钟的时候,女主角的孩子和她聊到毒品问题,她对孩子态度不好,这里面有因为她在等丈夫回来的负面情绪,所以对孩子情绪不好。而孩子要走了,不跟她聊了,她立刻意识到了这点,马上道歉,并且坦承她今晚的情绪确实不正常。就这一点,很多父母都很难短短一秒钟就把情绪扭转过来,并且立刻坦承自己到底怎么了。她的孩子呢,表现得也“克制”,双方都没有歇斯底里:她的孩子意识到她对他发火的时候,并没有说“我恨你”或者“我讨厌你!”而是转身离开,她追问,孩子回答说“不知道,我只说不想在你身边”。这种潜移默化的习惯,说明孩子已经被她感染、言传身教得很好了。
       有时候我们愤怒,就是因为内心无力,然而愤怒过后,也许会带来更大的无力和伤及无辜。娘有娘的烦恼,孩子有孩子的烦恼,但这种“成熟的习惯”很好,发现他娘心情不好,就不跟她争论,走开,而且被追问还只说“我不知道。我不想在你身边”这么委婉,这么节制。
       说再多点,一个男孩子,要变成成熟的男人,温柔的母爱,持续而足够,是必须的,然后他才能对别人也这样,直到他能承受很多东西,能独自给予爱了,就毕业了。

 短评

战线拉得太长导致看完都没啥感觉了,里面的歌曲我最喜欢的是男主角前妻唱的那首。

5分钟前
  • 平平无奇奇怪怪
  • 还行

一个落魄歌手,机缘和一个寡妇相处一阵子,两个人一拍即合。歌手开始戒酒,去看看前妻,看看女儿,写写歌,郁闷了出去转转,后来开始加入一个乡村乐队,事业小有起色,获得尊重,接受洗礼,有没有那么虔诚,女儿死了,受了点打击。平平淡淡,从新过上了美好的人生。美国乡村歌手的牛仔范儿才他妈文艺呢

6分钟前
  • 汤米
  • 推荐

并不能断言此片在反好莱坞类型,至少影片的起式仍在规矩套子:落魄强人想要隐姓埋名过普通人的生活,早有雅克特纳的漩涡之外,近有柯南伯格的暴力史……只是后续发展,所有类型预期下的矛盾苗头(老夫少妻,子与继父,是否信教,粉丝乐团索歌)统统被导演贝尔斯福德“温柔”化解,除了前妻这条故事线!男主曾痛苦不解,“为什么死的不是我,而是我女儿?”答案就是:根本无关命运,此乃80年代保守意识形态使然。正如《普通人》母亲要认错,《金色池塘》女儿终嫁人,本片前妻母女俩的遭遇也须“服从大局”。

8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有时候也觉得神奇,人们被不同的感情联系在一起。但愿其中的你能得到最温柔的关怀。

9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推荐

让生命破碎的常常不是苦难而是沮丧,而将生活复原的也往往不是坚强而是温柔。大音希声般的剧本和呈现,戏剧化情节和内心的留白在片中和谐交融,将现实的质感和微妙的诗意毫无做作的表现出来,如沙也如水。片中那些也许卑微但却无比深厚和真实的情感,让人感受到生命粗糙皮肤下血液的温热和骨骼的坚韧。

14分钟前
  • 以昼为夜
  • 力荐

一个过气落魄的乡村歌手,在人生的道路上尝尽了酸、甜、苦、辣,但真诚的关怀,终于使他再度鼓起勇气面对社会,而不懈的努力也再次赢得大众的尊敬

19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竟然只有298个评价。以及有人提问多少人是因为麦基先生刷这片的。哈哈哈。

23分钟前
  • Grey Pigeon
  • 推荐

好干净好平和的影片。酗酒、几次离婚、堕落歌星、甚至还有几次死亡,看来很噱头的故事却是以淡然恬静的叙述讲出。罗伯特杜瓦尔真棒。最爱的一处是“我没醉,我买了一瓶酒,但全倒掉了……我开车经过了六七次,我朝这儿开,朝那儿开……最后我回来了”。

27分钟前
  • junf
  • 力荐

从《故事》过来,见识到经典小情节电影的魅力了。一切情绪不用外显表演,演员通过表现日常体现出情绪和性格,故事通过整理出所有有意义的事件成几个转折场景。其实和《一一》、《活着》很像,不过芦苇更爱表现戏剧张力。霍顿福特懂得如果更加收敛的叙事,并且结束电影时提出了深刻而普遍的问题。

32分钟前
  • παρατηρ
  • 力荐

一度以为这个是真实的故事,却发现电影中的部分插曲甚至是罗伯特杜瓦尔自己编写的。不知是我看的版本还是电影原版就这样,每个人的声音都有点尖。这位贤惠的妻子,似乎就是我渴望的。欲哭无泪。

35分钟前
  • 王小北
  • 推荐

内容不复杂,且表达非常“规矩”(没有任何出格的内容,酗酒是间接表现,小孩打架也一闪而过,男女之间深情一吻之后就隐了等),用一些小技巧来传达情感,制造感染力。入画出画画外音,各种跳接对比等。杜瓦尔拿了影帝,来烘托他这个人物的母子两也很出彩。

36分钟前
  • Wednesday
  • 推荐

一部温情脉脉的小情节片,麦基推荐,故事的弧光从开始的落魄到最后的幸福,几经波折,照应主题:生活总会有痛苦,但上帝总会给予我们温柔的怜悯。大爱受洗的情节,或是隐喻,或是真义——当我们诚心皈依了这不可测度的命运,生活的大门本身便向我们敞开。

37分钟前
  • Bolin
  • 推荐

少年时代和爸爸一起看这个电影,我只记得里面有一句女主台词是“我18岁结婚,19岁生了孩子。。。”然后我妈突然拿着菜刀从厨房冲出来叫到:XX,你给你女儿看的什么电影,18岁结婚?19岁生娃??!!

40分钟前
  • Eve-L
  • 力荐

很多時候生活無法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繼續生活著。有點難將一身牛仔裝操著濃厚德州腔的Mac跟《教父》裡溫文的Tom Hagen聯想在一起,好像Robert Duvall本來就是這樣,輕撥吉他哼唱著一曲又一曲鄉村歌謠。

41分钟前
  • Aki_Emily
  • 推荐

上译配音,柔情似水,连求婚都如水般平淡,歌曲非常好听

42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今年看到最好的一个剧本,细节和情感。

43分钟前
  • 次非
  • 力荐

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摄影美如画,果真是温柔的怜悯。

4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剧情虽然和简介里写的一样,但是从影片的整体基调来看,并不像简介里透出来的那么狗血。这是一个无论编剧还是导演,节奏处理得都非常好的电影。看起来平淡的故事,却很隽永、很抓人。

47分钟前
  • 腻歪
  • 推荐

我觉得美国的小镇电影完全应该作为一种类别来看,而且应该也只应该这样处理。生活本身即是如此平淡,然而却一直向前坚定地流着。看过了世间纷繁的前乡村歌手退到桑田一隅,找到了他的"温柔的怜悯",这该是人到一定阶段最好的归宿。杜瓦尔演的真棒,你看到的是一个集大成演员的大巧若拙。我得去找OST了

48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影片温柔细腻感人,如一缕清泉流入观众心里,恰到好处的留白和简约型的叙事和那些煽情俗套的大烂片有了本质的区别,影片并没有去展现主人公如何戒酒,如何重新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这些观众感兴趣的东西,反而去表现他日常的生活,普普通通,真挚感人,这样的剧本才是真正优秀感人的。

52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